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壮族二次葬的仪式与功能:以大新昌明为例 被引量:11
1
作者 农辉锋 《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97-100,共4页
壮族二次葬是使寿终正寝者的魂魄聚入列祖列宗的仪式 ,是壮族通过对先人魂魄聚居于祖坟地的想象来达到整合现实中的家族主义的文化设计。二次葬习俗的形成与壮族的人观、宗教规范以及家族观念密不可分 ,它有着强大的心理协调功能。
关键词 二次葬 仪式 功能
下载PDF
三峡地区二次葬俗的族属与习俗文化探究
2
作者 邓辉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3期39-47,共9页
三峡地区,自古以来,人类文化均有着突出的地域特征。汉代以后,这里的人文丧葬习俗,似乎又回到了更早时期就存在的集体二次葬的习俗文化中。集体式的二次葬,发现于石家河文化晚期,似乎是廪君巴人族群的社会习俗文化。这种葬俗,在峡江及... 三峡地区,自古以来,人类文化均有着突出的地域特征。汉代以后,这里的人文丧葬习俗,似乎又回到了更早时期就存在的集体二次葬的习俗文化中。集体式的二次葬,发现于石家河文化晚期,似乎是廪君巴人族群的社会习俗文化。这种葬俗,在峡江及以南的广大区域曾经广泛的存在过。这种葬俗在核心,早期是集体埋葬于一地,汉至宋多属于一个墓室。它所表现的是原始社会以来,特别是廪君巴人族系,所拥有的原始葬俗,并长期传承不改。进入汉代直至唐宋时期,廪君巴人后裔中仍然流行,在其墓葬群中仍可见以部落、家族、家庭二次埋葬方式,仍然流行将多人或是不同时代的骸骨,埋葬于一个墓室之内。二次集体葬的习俗,是本区域里民族习俗传统,沿袭直到宋代以后才彻底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 二次葬 族属习俗 社会习俗 原始葬俗
下载PDF
客家二次葬俗研究——基于江西省龙南县岭下村二次墓葬群的发现与思考 被引量:3
3
作者 钟庆禄 陈丽娟 《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4期118-125,共8页
2011年3月,在江西省龙南县岭下村发现了一处墓葬群,两个土坑墓各自埋藏着数十个排列整齐而盛装着骨殖的陶坛,是客家地区典型的二次葬。二次葬俗在客家地区相当盛行,千年不衰,为了寻得甚至争夺好风水,引发了停柩不葬、买坟盗葬、风水诉... 2011年3月,在江西省龙南县岭下村发现了一处墓葬群,两个土坑墓各自埋藏着数十个排列整齐而盛装着骨殖的陶坛,是客家地区典型的二次葬。二次葬俗在客家地区相当盛行,千年不衰,为了寻得甚至争夺好风水,引发了停柩不葬、买坟盗葬、风水诉讼、宗族械斗等一系列的社会问题。政府试图加强地方社会的治理,移风易俗,施行限禁和教化政策,但收效甚微。除开表面的风水信仰和自然环境等因素外,祖先崇拜意识、神鬼有灵观念和现实功用考量是客家地区盛行二次葬俗的内在动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客家二次葬俗 龙南岭下 墓葬群 盛行原因
下载PDF
送魂:民族学视野中的“二次葬”习俗——从民族志材料看“二次葬”的定义及原因 被引量:5
4
作者 袁晓文 陈东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08-113,共6页
以彝、普米、景颇等族的"送魂"习俗为研究对象,从民族学角度对"二次葬"的定义、原因等进行讨论,指出该习俗也是"二次葬"的重要形式之一。认为民族学意义上的"二次葬"应被理解为一种葬俗而非葬... 以彝、普米、景颇等族的"送魂"习俗为研究对象,从民族学角度对"二次葬"的定义、原因等进行讨论,指出该习俗也是"二次葬"的重要形式之一。认为民族学意义上的"二次葬"应被理解为一种葬俗而非葬式,对于二次葬的具体原因只能从特定人群的历史发展及其有关死亡的观念中探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次葬” “送魂”习俗 民族志
原文传递
灵魂在哪里得以安息——湖北省老河口市李家河农村葬俗的调查 被引量:5
5
作者 刘洁 《西北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51-156,共6页
本文记叙了湖北省襄樊地区老河口市李家河农村二次葬的过程,并试图探讨李家河二次葬的性质、二次葬从古到今的历史、李家河二次葬长期存在的原因。
关键词 湖北 老河口市 李家河 农村葬俗 二次葬 枯柩葬 埋骨葬 起源 洗骨葬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