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2篇文章
< 1 2 2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nnovative restoration method for concrete track settlement
1
作者 IlWha Lee SungJin Lee +1 位作者 SuHyung Lee HakYong Shin 《Research in Cold and Arid Regions》 CSCD 2013年第4期461-467,共7页
An active application of a concrete track is expected for the future construction of railroads. For successful concrete track construction and operation in earthwork areas, the residual settlement should be reasonably... An active application of a concrete track is expected for the future construction of railroads. For successful concrete track construction and operation in earthwork areas, the residual settlement should be reasonably controlled by using an appro- priate method. The maintenance for excessive settlement is very difficult on the operating line because the maintenance method is very restrictive. The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is to introduce pressurized rapid-hardening cement grouting (PRCG) method to restore a subsided concrete track without any adverse effects on train operation. This method involves the use of special types of materials (very quick hardening and middle-hardening mortar), compact grouting equipment, and a special construction process. In spite of the extremely restrictive environment, this method has been demonstrated to be very effective and reasonable through laboratory and field tes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RCG method concrete track SETTLEMENT RAILWAY
下载PDF
Invading track of chloride ions in cemented-based materials
2
作者 马昆林 谢友均 +1 位作者 龙广成 吴克刚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0年第2期263-268,共6页
Invading track of chloride ions and chloride ion distribution rule in cement-based materials were investigated by partially soaking in 3.5% (mass fraction) NaCl solution and fully immerging in 3.5% and 5.0% (mass f... Invading track of chloride ions and chloride ion distribution rule in cement-based materials were investigated by partially soaking in 3.5% (mass fraction) NaCl solution and fully immerging in 3.5% and 5.0% (mass fraction) NaC1 solution, respectively, and relevant invading mechanisms were discussed. Results indicate that under full immerging condition, the invading track of chloride ions in cement mortar is similar to beeline that is vertical to chloride ion invading direction, and chloride ion content decreases rapidly with the increase of chloride ion invading depth. Under partial soaking condition, the invading track of chloride ion in cement mortar is similar to the shape of concave parabola, and chloride ion content decreases slowly along the lengthway direction of cement mortar samples in the distance of 20-80 mm from the bottom. Lots of chloride ions accumulate in cement mortar surface layer under the effect of capillary rise and evaporation and then invade cement mortar by diffusion effect. Under partial soaking condition, cement mortar is distinguished by four areas, i.e., immerging area, wet area, crystallization area and dry are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ncrete chloride ions invading track DURABILITY
下载PDF
Stress on Ballast-Bed and Deterioration of Geometry in a Railway Track
3
作者 Konstantinos Giannakos 《Journal of Civil Engineering and Architecture》 2010年第6期27-42,共16页
In Greece extended cracking of twin-block concrete sleepers (ties) and fouling of the ballast-bed were observed with implied problems of gauge widening and deterioration of track's geometry. This led to a ten-year ... In Greece extended cracking of twin-block concrete sleepers (ties) and fouling of the ballast-bed were observed with implied problems of gauge widening and deterioration of track's geometry. This led to a ten-year investigation program, during which a new method was developed for the estimation of actions on track panel as well as of the pressures / stresses that develop under the seating surface of the sleeper on the ballast-bed. Results from the tests performed on the ballast used in the Greek network are also presented, conducted in laboratories in France, Austria, and Greece. The influence of the actions -static and mainly dynamic- on the track response and the stress and strain of the ballast-bed are also discussed as derived from the tests and theoretical analysi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ailway ballast ballast hardness actions on track mean stress on ballast bed cracked concrete ties.
下载PDF
高速铁路主跨320 m钢-混部分斜拉桥无砟轨道适应性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王俊冬 欧阳辉来 +2 位作者 魏周春 苏成光 高天赐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9-35,共7页
南玉高铁六景郁江特大桥设计将钢-混部分斜拉桥结构引入时速350 km高速铁路领域,而300 m级以上大跨度桥上无砟轨道的竖向变形极易超限,影响列车通过的安全性和舒适性,因此,系统研究在此大跨桥梁结构上铺设无砟轨道的适应性十分必要。通... 南玉高铁六景郁江特大桥设计将钢-混部分斜拉桥结构引入时速350 km高速铁路领域,而300 m级以上大跨度桥上无砟轨道的竖向变形极易超限,影响列车通过的安全性和舒适性,因此,系统研究在此大跨桥梁结构上铺设无砟轨道的适应性十分必要。通过建立有限元及动力学模型,分析不同组合工况下无砟轨道结构的变形特点及动力特性,运用60 m弦测法探究各工况下无砟轨道的线形变化规律,从而确定大跨度钢-混部分斜拉桥铺设无砟轨道的适应性,并对设计和施工提出合理化建议。主要结论如下:在各种不利组合荷载作用下,桥上无砟轨道结构强度满足规范要求,列车通过大桥的各项安全性与舒适性指标均满足规范要求;混凝土收缩徐变和斜拉索升降温是影响无砟轨道线形标准的两大主因,应在无砟轨道施工前确保足够的沉降观测期和收缩徐变释放期,并充分考虑拉索的保温设计;在温度组合荷载作用下,桥上无砟轨道的60 m弦测不平顺幅值为6.79 mm,满足高速铁路静态验收标准;但在叠加列车荷载和收缩徐变后,变形弦测值均出现Ⅱ级及以上超限,通过合理设置预拱度后可有效改善轨道平顺性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铁路桥 钢-混部分斜拉桥 无砟轨道 车-轨-桥耦合 60 m弦测法 轨道不平顺
下载PDF
钢管混凝土双块式轨枕无砟轨道结构疲劳性能试验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刘晓春 陈佳琦 +3 位作者 罗延亮 朱志辉 李启航 郑纬奇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6-115,共10页
新型钢管混凝土(CFT)双块式轨枕克服了桁架钢筋双块式轨枕存在的生产制造复杂、存放易锈蚀、运营阶段易开裂等问题,可广泛应用于高速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无砟轨道结构。为检验CFT双块式轨枕无砟轨道结构的疲劳性能,采用11根预制CFT双块... 新型钢管混凝土(CFT)双块式轨枕克服了桁架钢筋双块式轨枕存在的生产制造复杂、存放易锈蚀、运营阶段易开裂等问题,可广泛应用于高速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无砟轨道结构。为检验CFT双块式轨枕无砟轨道结构的疲劳性能,采用11根预制CFT双块式轨枕现浇制作足尺无砟轨道结构节段模型,开展橡胶隔振垫式减振轨道和现浇整体式轨道节段的疲劳试验,揭示其疲劳损伤特性,分析典型疲劳加载循环次数后静载作用下轨道结构应变和变形分布及其演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1.5倍静轴重的疲劳荷载累计作用500万次后,减振节段及整浇节段CFT双块式轨枕无砟轨道结构混凝土均未出现肉眼可见的裂缝,轨枕与现浇道床整体工作性能良好,疲劳性能满足规范要求;停机开展静载试验过程中轨道结构各测点混凝土横向应变值随荷载增大而近似线性增大,最大拉压应变值均远小于混凝土的极限应变值,工作状态良好;轨道整浇节段道床板中处于整体受拉的状态,可见设置层间连接钢筋实现了道床与底座的共同工作;疲劳试验过程中轨道结构测点竖向位移值总体随着静载的增大而逐渐增大,位移量级较小,满足规范要求,减振轨道节段竖向位移值及其变化率大于整浇轨道节段。研究结果可供类似研究及钢管混凝土双块式轨枕无砟轨道结构工程应用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砟轨道 双块式轨枕 钢管混凝土 减振轨道 疲劳试验 静载性能
下载PDF
聚氨酯混凝土力学性能温度响应及机理
6
作者 元强 李海洋 +2 位作者 郑新国 谭社会 谢宗霖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346-1353,共8页
研究了聚氨酯混凝土在-25~75℃温度区间的静态和动态力学性能,并采用电子背散射成像和红外吸收光谱研究聚氨酯混凝土力学性能的温度影响机理.结果表明,高温明显降低了聚氨酯混凝土的抗压、抗拉强度和弹性模量,在25~50℃力学性能变化最... 研究了聚氨酯混凝土在-25~75℃温度区间的静态和动态力学性能,并采用电子背散射成像和红外吸收光谱研究聚氨酯混凝土力学性能的温度影响机理.结果表明,高温明显降低了聚氨酯混凝土的抗压、抗拉强度和弹性模量,在25~50℃力学性能变化最为显著,轴心抗压强度与弹性模量分别降低超30MPa和1个数量级,因为聚氨酯在该温度区间发生了玻璃态到黏弹态的转变.此外,聚氨酯混凝土的动态力学性能具有频率依赖性,频率从10 Hz提高到120 Hz时,玻璃化转变温度从66.51℃升高到74.41℃.红外光谱验证了氢键化官能团随温度升高而逐渐减弱,表明聚氨酯内部氢键逐渐解离,软硬段微相分离程度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砟轨道 聚氨酯混凝土 力学性能 温度响应
下载PDF
钢管混凝土双块式轨枕道床复合受力性能试验
7
作者 刘晓春 姚军 +3 位作者 罗延亮 李启航 朱志辉 余志武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4040-4052,共13页
新型钢管混凝土(CFT)双块式轨枕采用钢管混凝土取代了桁架钢筋的连接构件作用,具有结构简单、安全耐久性好等优点。为研究钢管混凝土双块式轨枕与现浇混凝土道床所形成的轨道结构的复合受力性能,采用某实际工程的材料和工艺制作了一段足... 新型钢管混凝土(CFT)双块式轨枕采用钢管混凝土取代了桁架钢筋的连接构件作用,具有结构简单、安全耐久性好等优点。为研究钢管混凝土双块式轨枕与现浇混凝土道床所形成的轨道结构的复合受力性能,采用某实际工程的材料和工艺制作了一段足尺CFT轨枕减振道床和现浇整体道床,经疲劳试验验证后,用绳锯将其沿横向切割成单承轨台和双承轨台的CFT轨枕道床试件,分别开展试件的轨下截面加载试验和中间截面加载试验,分析道床试件中轨枕、现浇道床、底座板混凝土和钢筋的应力、变形及裂缝的开展演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CFT轨枕道床受力破坏过程均表现出整体工作、带裂缝工作和破坏的典型三阶段特征;中间截面加载试件破坏时受拉钢筋被拉断而受压区混凝土未被压碎,类似于低筋破坏,轨下截面加载试件因竖向裂缝和弯剪区段斜裂缝之间的混凝土被压碎剥落而失效,受拉纵筋未屈服,类似于斜压破坏;CFT轨枕整体道床试件抗裂能力、承载能力更高,整体道床试件开裂荷载约为减振道床试件相应值的4.7倍,其极限荷载约为减振道床的2.3倍,道床与底座板之间采用拉结钢筋连接后能大幅提升轨道结构刚度和承载能力。CFT轨枕与现浇道床界面黏结及整体工作性能良好,研究成果可供钢管混凝土双块式无砟轨道理论研究和工程应用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管混凝土 双块式轨枕 无砟轨道 复合受力 静载试验
下载PDF
横向贯通式中低速磁浮一体轨道梁钢-混结合部试验研究
8
作者 秦世强 黄春雷 +2 位作者 龚俊虎 毛羚 王秋萍 《铁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38-147,共10页
为解决中低速磁浮分离式轨道梁存在的养护难、构件多,以及无法考虑F轨刚度贡献等问题,提出一种横向贯通式梁轨一体轨道梁结构,针对其钢-混结合部的静力性能开展有限元分析和足尺模型试验研究,并对关键设计参数进行参数分析。结果表明,在... 为解决中低速磁浮分离式轨道梁存在的养护难、构件多,以及无法考虑F轨刚度贡献等问题,提出一种横向贯通式梁轨一体轨道梁结构,针对其钢-混结合部的静力性能开展有限元分析和足尺模型试验研究,并对关键设计参数进行参数分析。结果表明,在5倍设计荷载内,钢-混结合部基本处于弹性状态,承载力满足设计要求,且具备较高富裕量;竖向荷载主要通过钢板承压作用传递至混凝土梁体,焊钉对竖向荷载的传递作用较小;设计参数分析表明,适量提高钢连接件钢板厚度有利于竖向荷载的平顺传递。研究结果可以为梁轨一体轨道梁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梁工程 中低速磁浮 模型试验 分离式轨道梁 梁轨一体轨道梁 钢-混结合部
下载PDF
新型钢管混凝土枕式无砟轨道动力响应试验研究
9
作者 朱志辉 李启航 +1 位作者 刘晓春 郑纬奇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310-2319,共10页
采用钢管混凝土构件连接轨枕块形成钢管混凝土轨枕,基于钢管混凝土轨枕设计城市轨道交通用钢管混凝土枕式无砟轨道结构。为掌握钢管混凝土枕式无砟轨道结构在城市轨道交通列车运行条件下的力学性能,验证结构设计的安全性、合理性,分别... 采用钢管混凝土构件连接轨枕块形成钢管混凝土轨枕,基于钢管混凝土轨枕设计城市轨道交通用钢管混凝土枕式无砟轨道结构。为掌握钢管混凝土枕式无砟轨道结构在城市轨道交通列车运行条件下的力学性能,验证结构设计的安全性、合理性,分别在减振地段、普通地段铺设钢管混凝土枕式无砟轨道,通过行车试验,测试分析不同列车行驶速度下无砟轨道钢轨、轨枕、道床结构的动力响应。研究结果表明:在列车车速为40、60和80 km/h运行条件下,轮轨垂向力最大值为86.18 kN,横向力最大值为13.99 kN,脱轨系数最大值为0.21,轮重减载率最大值为0.23,测试值均明显小于相应的安全限值,无砟轨道结构满足行车安全性要求;在列车动荷载作用下,钢管混凝土轨枕钢管压应力最大值为3.55 MPa,拉应力最大值为3.77 MPa;轨枕块压应力最大值为1.32 MPa;道床钢筋压应力最大值为2.30 MPa,拉应力最大值为3.54 MPa;道床底压应力最大值0.22 MPa。这些动力响应结果均满足材料的的限值,表明结构保持了良好的力学性能,结构设计合理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管混凝土轨枕 双块式 无砟轨道 列车运行安全性 动力响应
下载PDF
基于眼动追踪的视觉交互式裂缝检测方法
10
作者 陈梦成 龚政 +2 位作者 鲁挺松 朱合翌 罗国亮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663-1672,共10页
定期检测混凝土表面的缺陷对延长基础设施的使用寿命能够起到重要的安全保障作用.针对人工检测混凝土效率不高,计算机视觉方法在复杂场景中易出现误判的问题,将基于眼动追踪的视觉交互方法引入损伤检测,提出一种智能裂缝检测方法.首先... 定期检测混凝土表面的缺陷对延长基础设施的使用寿命能够起到重要的安全保障作用.针对人工检测混凝土效率不高,计算机视觉方法在复杂场景中易出现误判的问题,将基于眼动追踪的视觉交互方法引入损伤检测,提出一种智能裂缝检测方法.首先利用眼动跟踪技术提取人眼信息,实现对疑似裂缝特征信息的定位交互;然后结合训练的深度神经网络模型对疑似裂缝区域进行精细化识别和分割,实现复杂场景图像下裂缝识别和提取.在桥梁损伤数据集CODEBRIM中的裂缝类集上进行眼动交互定位实验和裂缝识别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的定位精度为90.6%,判别精度为83.1%,与其他方法相比精度更高,且定位识别效率和准确率高,可用于结构健康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视化分析 人机交互 眼动追踪 智能识别 混凝土裂缝缺陷 特征提取 深度学习
下载PDF
基于粉煤灰和矿粉作为掺合料的无砟轨道自密实混凝土性能对比分析
11
作者 张栋 《江苏建材》 2024年第4期50-51,共2页
随着中国高速铁路的快速发展,无砟轨道自密实混凝土在高速铁路建设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为了提高无砟轨道自密实混凝土的性能,粉煤灰和矿粉作为两种重要的混凝土掺合料被广泛使用。文章将对这两种掺合料在无砟轨道自密实混凝土中的应用... 随着中国高速铁路的快速发展,无砟轨道自密实混凝土在高速铁路建设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为了提高无砟轨道自密实混凝土的性能,粉煤灰和矿粉作为两种重要的混凝土掺合料被广泛使用。文章将对这两种掺合料在无砟轨道自密实混凝土中的应用进行对比分析,旨在为工程实践提供有益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煤灰 矿粉 无砟轨道 自密实混凝土 性能
下载PDF
SCC灌注过程中轨道板变形与扣压装置受力特性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浩楠 张艳荣 +3 位作者 吴楷 高亮 张爽 丁一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6-114,共9页
针对自密实混凝土(Self-Compacting Concrete,SCC)灌注过程中出现的轨道板上浮以及扣压装置受力过大的问题,基于耦合的欧拉-拉格朗日(Coupled Eulerian-Lagrangian, CEL)方法,建立直线地段CRTSⅢ型板式无砟轨道自密实混凝土灌注过程的... 针对自密实混凝土(Self-Compacting Concrete,SCC)灌注过程中出现的轨道板上浮以及扣压装置受力过大的问题,基于耦合的欧拉-拉格朗日(Coupled Eulerian-Lagrangian, CEL)方法,建立直线地段CRTSⅢ型板式无砟轨道自密实混凝土灌注过程的流固耦合模型,从理论上研究不同施工参数对自密实混凝土灌注过程的影响规律和机理,重点分析漏斗高度、漏斗数量等参数对填充率、轨道板垂向和横向位移以及扣压装置受力等关键指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漏斗高度与数量的增加均会减少灌注时间、提高施工效率,且增加漏斗数量的效果更明显;单孔灌注时的轨道板最大垂向位移出现在板边中部,双孔灌注时出现在观察孔附近,而最大横向位移仅出现在扣压装置附近;增加漏斗高度导致自密实混凝土对轨道板的压强增大,因而轨道板垂向与横向位移增加,扣压装置的垂向和横向力均增大;与单孔灌注相比,双孔灌注时轨道板上浮量、横向位移以及扣压装置受力明显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砟轨道 数值模拟 自密实混凝土 CEL方法 漏斗高度 漏斗数量
下载PDF
夏季高温下支承层斜裂缝诱发纵连板上拱规律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雅琴 高亮 +2 位作者 钟阳龙 蒋函珂 黄伊琛 《铁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65-175,共11页
在夏季高温作用下,支承层斜裂贯通缝可能导致结构上拱变形,衍生次生病害。基于内聚力和塑性损伤理论建立CRTSⅡ型板式无砟轨道结构有限元模型并与现场实测结果对比验证模型的有效性,分析夏季高温作用下支承层斜裂缝导致的结构上拱变形... 在夏季高温作用下,支承层斜裂贯通缝可能导致结构上拱变形,衍生次生病害。基于内聚力和塑性损伤理论建立CRTSⅡ型板式无砟轨道结构有限元模型并与现场实测结果对比验证模型的有效性,分析夏季高温作用下支承层斜裂缝导致的结构上拱变形、离缝、受力和伤损规律。结果表明,温度荷载作用下,斜裂缝一旦贯通,轨道结构变形急剧增大。随温度升高,支承层相互错动,CA砂浆层与支承层先离缝,随后轨道板与CA砂浆层离缝,轨道结构上拱变形。结构性能随温度演化过程可分为0~20℃的缓慢发展阶段、20~30℃的加速发展阶段和大于30℃的飞速破坏阶段。贯通斜裂缝位于板中,角度30°时,轨道结构变形达到最大值26 mm。建议温度大于30℃时,检修重点关注角度不大于45°的板中斜裂贯通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板式无砟轨道 内聚力模型 塑性损伤模型 高温 上拱变形
下载PDF
基于DIC技术的钢筋混凝土梁剪切裂缝自动提取与量化方法 被引量:3
14
作者 杨子涵 舒江鹏 +2 位作者 杨静滢 李俊 白勇 《工程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187-196,共10页
针对钢筋混凝土梁实验中剪切斜裂缝的自动化定位、全域范围内各方向宽度量化及扩展追踪问题,该文提出一种基于数字图像相关技术(DIC)的裂缝自动提取与宽度量化的计算方法。由DIC计算得出的水平、竖直、剪切应变场来计算试件表面的主拉... 针对钢筋混凝土梁实验中剪切斜裂缝的自动化定位、全域范围内各方向宽度量化及扩展追踪问题,该文提出一种基于数字图像相关技术(DIC)的裂缝自动提取与宽度量化的计算方法。由DIC计算得出的水平、竖直、剪切应变场来计算试件表面的主拉伸应变场,并将试件表面主应变大于某一阈值的部分视为开裂。对开裂部分进行形态学操作,提取出裂缝骨架线。在骨架线两侧定义裂缝运动参考点,根据参考点的运动来计算裂缝的发展规律。该计算方法实现了混凝土梁加载过程中任意方向上裂缝自动化检测及高精度量化,并且能够处理试件局部旋转的问题,充分了利用DIC测量技术的潜力。通过实验室内四组钢筋混凝土梁剪切实验验证该方法的有效性与精度。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在多加载阶段实时追踪全域范围内各方向的裂缝开展并量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筋混凝土梁 剪切裂缝 数字图像相关 实时追踪量化 主应变场
下载PDF
轨道交通下层状地基中混凝土排桩隔振效果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刘晶磊 陈丰泽 +2 位作者 胡子良 曹晋源 杨烁 《噪声与振动控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42-248,287,共8页
为了研究在轨道交通荷载作用下混凝土排桩的隔振效果,特建立“车轮-轨道-地基”耦合模型,通过轨道竖向不平顺功率谱建立不平顺轨道并模拟列车在其表面行驶过程,根据控制变量法研究在混凝土排桩几何参数变化的情况下对混凝土排桩隔振效... 为了研究在轨道交通荷载作用下混凝土排桩的隔振效果,特建立“车轮-轨道-地基”耦合模型,通过轨道竖向不平顺功率谱建立不平顺轨道并模拟列车在其表面行驶过程,根据控制变量法研究在混凝土排桩几何参数变化的情况下对混凝土排桩隔振效果的影响,通过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混凝土排桩具有一定的隔振效果,随着各个参数的变化其隔振效果也会发生改变;桩长的增加,地基表面和地基深处隔振效果增强;随着埋置深度和桩间距的增加,混凝土排桩的隔振效果均下降,布置混凝土排桩埋深越浅隔振效果越好,布置混凝土排桩越紧密隔振效果越好。在土层的分界面上会出现振动加强的效果,在实际施工中应注意土体分层面带来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与波 轨道交通 耦合模型 不平顺轨道 混凝土排桩 隔振效果
下载PDF
高速铁路铺设CRTS Ⅲ型板式无砟轨道地段的路基冻胀限值
16
作者 魏绍磊 肖宏 +2 位作者 王宏阁 王阳 钱忠霞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712-2726,共15页
我国冻土地区高速铁路分布广泛,路基冻胀对高速铁路无砟轨道结构损伤影响较为突出,危害行车安全。但是目前尚未建立针对铺设CRTS Ⅲ型板式无砟轨道地段的路基冻胀控制限值。本文基于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理论和混凝土塑性损伤理论,考虑... 我国冻土地区高速铁路分布广泛,路基冻胀对高速铁路无砟轨道结构损伤影响较为突出,危害行车安全。但是目前尚未建立针对铺设CRTS Ⅲ型板式无砟轨道地段的路基冻胀控制限值。本文基于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理论和混凝土塑性损伤理论,考虑混凝土结构损伤和车轨相互作用,建立车辆-无砟轨道-冻胀路基静动力分析模型,分析路基冻胀对CRTS Ⅲ型板式无砟轨道结构的损伤和车辆动力性能指标的影响。综合静、动力控制指标,提出一种针对冻胀变形的分级控制限值;分别考虑轨道结构层间离缝和结构损伤、钢轨垂向动位移、乘车舒适性和行车安全性等多项控制指标,将路基冻胀限值划分为5个区域。研究结果表明:路基冻胀作用于轨道板中部时损伤和离缝量出现极值;结构损伤和车辆动力学响应均随波长减小和波峰增大而呈增大趋势,且均对波长的影响更为敏感。可以根据不同分区的冻胀限值保障车辆运营安全,为冻土区无砟轨道养护维修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路基冻胀限值 CRTSⅢ型板式无砟轨道 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 混凝土塑性损伤
下载PDF
基于能量转化原理的地铁板式轨道自密实混凝土本构行为
17
作者 陈俊豪 曾晓辉 +2 位作者 谢友均 龙广成 唐卓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90-198,214,共10页
为了掌握地铁板式轨道充填层自密实混凝土(self-compacting concrete,SCC)在车辆荷载作用下的本构行为,通过对SCC进行单轴抗压试验,研究了不同应变率、橡胶掺量和尺寸对力学性能和能量演化规律的影响,建立了SCC的本构模型。结果表明:峰... 为了掌握地铁板式轨道充填层自密实混凝土(self-compacting concrete,SCC)在车辆荷载作用下的本构行为,通过对SCC进行单轴抗压试验,研究了不同应变率、橡胶掺量和尺寸对力学性能和能量演化规律的影响,建立了SCC的本构模型。结果表明:峰值应力的应变率敏感系数绝对值最大,弹性模量次之,峰值应变最小;橡胶延缓了能量的早期增长,而在峰值应力之后,橡胶则阻碍了弹性应变能的耗散,延长了总应变能和耗散能的快速增长;应变率越大,总应变能和耗散能增长越快,弹性应变能在峰值应力前的积累速率越快,峰值应力后的释放速率越快;建立的本构模型可以用于描述SCC在不同应变率条件下的应力-应变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板式轨道 自密实混凝土(SCC) 应变率 力学性能 能量演化 本构模型
下载PDF
高速铁路无砟轨道现浇道床混凝土冻融破坏机理及寿命预测
18
作者 董昊良 李化建 +3 位作者 杨志强 温家馨 黄法礼 王振 《铁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12-120,共9页
部分严寒地区的高速铁路无砟轨道现浇道床存在冻融粉化的问题。为揭示高速铁路无砟轨道现浇道床混凝土的冻融破坏机理并预测使用寿命,本文基于毛细吸附、静水压和损伤断裂理论,采用有限元分析方法研究现浇道床混凝土的冻融破坏机理。研... 部分严寒地区的高速铁路无砟轨道现浇道床存在冻融粉化的问题。为揭示高速铁路无砟轨道现浇道床混凝土的冻融破坏机理并预测使用寿命,本文基于毛细吸附、静水压和损伤断裂理论,采用有限元分析方法研究现浇道床混凝土的冻融破坏机理。研究发现,孔隙水的冻胀作用是导致现浇道床混凝土表层发生冻融粉化的主要原因,现浇道床混凝土在冻融环境下呈现出由道床的四周及边角向中间区域逐渐剥落粉化的规律。通过分析环境最低温度在-24~-3℃、混凝土的吸水率为0.2%~1.0%时现浇道床的冻融破坏程度,建立无砟轨道现浇道床混凝土的寿命预测模型,预测不同吸水率和不同最低环境温度下现浇道床混凝土的冻融寿命,以期为寒区无砟轨道现浇道床混凝土的抗冻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道床板混凝土 冻融粉化 寿命预测
下载PDF
直线与曲线地段无砟轨道SCC灌注对比分析
19
作者 查本怡 孙洪斌 +3 位作者 张浩楠 姜金凤 赵光 王晓宇 《中国铁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00-109,共10页
针对自密实混凝土(Self-Compacting Concrete,SCC)灌注中出现的轨道板上浮、扣压装置受力过大的问题,基于耦合的欧拉-拉格朗日(Coupled Eulerian-Lagrangian,CEL)方法,分别建立直线与曲线地段CRTSⅢ型板式无砟轨道SCC灌注的流固耦合模型... 针对自密实混凝土(Self-Compacting Concrete,SCC)灌注中出现的轨道板上浮、扣压装置受力过大的问题,基于耦合的欧拉-拉格朗日(Coupled Eulerian-Lagrangian,CEL)方法,分别建立直线与曲线地段CRTSⅢ型板式无砟轨道SCC灌注的流固耦合模型,从理论上对比分析直线与曲线地段SCC灌注的轨道板和扣压装置力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轨道板上浮力、轨道板最大垂向及横向位移、拉杆轴向力均随着漏斗高度或漏斗数量的增大而增大,曲线地段的轨道板上浮力、轨道板最大垂向位移、拉杆力随漏斗高度变化更显著。单孔灌注时,曲线地段轨道板上浮力、轨道板最大垂向位移、拉杆轴向力均小于直线地段;双孔灌注时,则大于直线地段。曲线地段轨道板最大横向位移显著大于直线地段,其主要原因为曲线地段的轨道板上浮力的水平分量对轨道板在横向产生推动作用。曲线地段的内侧拉杆轴向力显著大于外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砟轨道 自密实混凝土 曲线地段 CEL方法 轨道板 扣压装置
下载PDF
单元式无砟轨道周期性变形敏感因素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赵磊 杨国涛 +1 位作者 刘伟斌 施成 《铁道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6-31,38,共7页
研究目的:单元式无砟轨道应用过程中检测出波长与板长相近的周期性不平顺问题,影响了列车运营舒适性。为研究周期性变形的敏感影响因素,以CRTSⅢ型板式无砟轨道为例,建立考虑层间非线性接触关系的无砟轨道多物理场耦合分析模型,分析轨... 研究目的:单元式无砟轨道应用过程中检测出波长与板长相近的周期性不平顺问题,影响了列车运营舒适性。为研究周期性变形的敏感影响因素,以CRTSⅢ型板式无砟轨道为例,建立考虑层间非线性接触关系的无砟轨道多物理场耦合分析模型,分析轨道板内温度梯度和自密实混凝土收缩对轨道板翘曲变形和轨面周期性不平顺的影响程度,获取了两种荷载与周期性变形间传递关系。研究结论:(1)温度梯度、混凝土收缩等效降温量越大,轨道竖向变形差越大且传递比越大,+90℃/m、-45℃/m温度梯度时,钢轨垂向变形差分别为0.72 mm、0.32 mm,传递比分别为0.0158 mm/(℃·m^(-1))、0.0183 mm/(℃·m^(-1));(2)等效降温-10℃时,钢轨垂向变形差0.39mm,传递比为0.0739 mm/℃;(3)与混凝土收缩组合时,正温度梯度变形效应叠加,负温度梯度变形效应抵消,-45℃/m温度梯度与混凝土收缩-10℃间引起的变形效应相当,可基本抵消;(4)通过控制轨道精调时机,合理预设初始不平顺可减小运营期单元式无砟轨道周期性不平顺;(5)本研究结论可为控制目前广泛存在的无砟轨道周期性变形问题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单元式无砟轨道 温度梯度 混凝土收缩 周期性变形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