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Optimization Design of Open Spaces Based on Wind Tunnel and CFD Simulation: Case Study of a Street Canyon in Northern China
1
作者 Zhiming Guo Tsuyoshi Setoguchi +1 位作者 Norihiro Watanabe Takuya Tsutsumi 《Journal of Civil Engineering and Architecture》 2017年第10期897-914,共18页
Airflow in open spaces can significantly affect spatial quality. Therefore, according to the type of building structures, the airflow also has different forms. Studies have been conducted on the relation between airfl... Airflow in open spaces can significantly affect spatial quality. Therefore, according to the type of building structures, the airflow also has different forms. Studies have been conducted on the relation between airflow and pedestrian comfort; however, only few of them have focused on comprehensive urban planning that considers different weather conditions and people's ability to adapt. This research focuses on the differences in wind conditions caused by different spatial forms in different seasons. On the basis of a field survey in both summer and winter in a public open space, evaluation standards developed from environmental meteorological data and public feedback were used to evaluate simulation results. Next, several assumptions about canyon orientation and building types were proposed. Wind tunnel and CFD (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 simulations were conducted to evaluate the assumption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canyon orientation significantly affected overall wind conditions and different building structures affected airflow. This research also provides a method to evaluate urban areas that have complicated wind environme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rban form outdoor comfort open space wind tunnel simulation optimization design.
下载PDF
隧道单向大间距点式排烟设计方法研究
2
作者 姜学鹏 张子迪 陈玉远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220-2229,共10页
排烟口间距≤60 m、开启数量不少于3处的重点排烟模式已在隧道中广泛应用。针对其存在因间距小而排烟口数量多、漏风量大问题,提出了火源上游侧纵向通风+下游侧精准开启1处排烟口(含多个排烟阀)的新型单向大间距点式排烟模式。考虑参数... 排烟口间距≤60 m、开启数量不少于3处的重点排烟模式已在隧道中广泛应用。针对其存在因间距小而排烟口数量多、漏风量大问题,提出了火源上游侧纵向通风+下游侧精准开启1处排烟口(含多个排烟阀)的新型单向大间距点式排烟模式。考虑参数间相互关联性,基于特殊消防设计思路,构建了单向大间距点式排烟模式有效性评估模型,并提出了优化设计方法。依托实际隧道工程,通过数值模拟对新型点式排烟模式进行了研究,探讨了不同排烟阀个数、纵向风速、排烟口间距及坡度对烟控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考虑隧道火灾最不利情况火源功率50 MW下,推荐纵向风速3.67 m/s、1处排烟口(含12个排烟阀)、排烟口间距300 m的通风排烟方案。并采用缩尺寸模型试验,验证了新型点式排烟设计的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工程 隧道火灾 单向大间距 点式排烟 设计方法 评估模型
下载PDF
综合管廊与地铁及地下空间的共建案例分析
3
作者 闫智涛 郑文玺 《市政技术》 2024年第4期87-95,277,共10页
城市地下空间功能差别大且分属不同主管部门,对于综合管廊此类线性市政工程,在通过地铁车站、地下空间商业开发区段时,常常被迫中断。深圳地铁13号线共建综合管廊工程结合了地铁车站的建筑特点与地下空间开发的需求,实现了设计统筹,为... 城市地下空间功能差别大且分属不同主管部门,对于综合管廊此类线性市政工程,在通过地铁车站、地下空间商业开发区段时,常常被迫中断。深圳地铁13号线共建综合管廊工程结合了地铁车站的建筑特点与地下空间开发的需求,实现了设计统筹,为综合管廊与地铁及地下空间的共建提供了标准的解决方案。综合管廊位于地铁车站附属下方共建时空间布局最合理,可以节省20%~38%的投资,同时综合管廊与地铁区间及地下空间共建时,也可以节省投资20%左右,经济效益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管廊 地铁车站 地铁区间 地下空间 统筹设计 共建
下载PDF
某隧道洞口菱形网架的方案构思与结构优化设计
4
作者 施政 《建筑结构》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02期541-546,共6页
对某城市的隧道洞口遮光段装饰菱形网架的方案设计与结构设计过程进行介绍。在方案阶段,以“山水”形态为构思主题,采用Rhino+Grasshopper建模得到纯三维造型的曲面。在结构设计与优化阶段,为了便于处理结构构造,对方案阶段的模型进行... 对某城市的隧道洞口遮光段装饰菱形网架的方案设计与结构设计过程进行介绍。在方案阶段,以“山水”形态为构思主题,采用Rhino+Grasshopper建模得到纯三维造型的曲面。在结构设计与优化阶段,为了便于处理结构构造,对方案阶段的模型进行修改和结构优化,并通过MIDAS计算和结果调整,使最终网架结构的支撑位置趋于合理,结构重心稳定,结构刚度增大,满足钢结构规范、网架结构相关规范的要求。结果表明,Rhino+GH+MIDAS的方案、结构一体化设计流程十分高效,适合做此类三维钢结构的结构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菱形网格 网架钢结构 装饰架 隧道洞口遮光段 结构优化 参数化设计
下载PDF
地下空间与地铁高质量发展设计探讨
5
作者 郑文玺 赵松 包晗 《现代城市轨道交通》 2023年第S01期6-12,共7页
随着城市的更新和发展,道路交通供需矛盾、城市基础配套设施不足等问题日渐突出。文章以深圳市南山区科苑大道地下空间综合开发项目为例,结合城市更新、地铁车站、综合管廊、路面改造等多个方面同步设计,从城市全局角度考虑地下空间问题... 随着城市的更新和发展,道路交通供需矛盾、城市基础配套设施不足等问题日渐突出。文章以深圳市南山区科苑大道地下空间综合开发项目为例,结合城市更新、地铁车站、综合管廊、路面改造等多个方面同步设计,从城市全局角度考虑地下空间问题,利用众多创新手法进行研究探讨,以实现地下空间与地铁高质量发展。相关经验可为其他类似地下空间综合开发项目提供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 地下空间 综合管廊 一体化设计 创新设计
下载PDF
双向六车道分离式小净距隧道设计与研究
6
作者 王淋 杨帆 陈皓 《广东土木与建筑》 2023年第5期59-63,共5页
以某双向六车道分离式小净距隧道为例,对隧道净空断面设计、洞口设计、主洞衬砌结构设计、横通道设计及防排水设计等进行了探讨,并对该隧道的监控量测与超前地质预报方案进行了分析,为今后此类隧道的设计提供了参考。研究结果表明,小净... 以某双向六车道分离式小净距隧道为例,对隧道净空断面设计、洞口设计、主洞衬砌结构设计、横通道设计及防排水设计等进行了探讨,并对该隧道的监控量测与超前地质预报方案进行了分析,为今后此类隧道的设计提供了参考。研究结果表明,小净距隧道可作为道路选线条件受到限制时的一种隧道结构形式,在其设计和施工过程中应通过制定监控量测方案贯彻动态化设计与施工的思想,并将中夹岩墙作为监控量测的重点,隧道防排水应采用“防、排、截、堵”相结合的总体设计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隧道 分离式 小净距 设计
下载PDF
地铁车站与综合管廊结合设计研究 被引量:16
7
作者 张景娥 杨玉修 +3 位作者 高志宏 张海 邓保顺 雒一帆 《铁道工程学报》 E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80-85,共6页
研究目的:轨道交通和综合管廊为城市基础设施和地下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提升城市综合品质及可持续发展,避免城市道路反复开挖、架空线网密集、管线事故频发等问题,从工程经济性、实施安全性、后期使用便利性的角度出发,研究轨道交通... 研究目的:轨道交通和综合管廊为城市基础设施和地下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提升城市综合品质及可持续发展,避免城市道路反复开挖、架空线网密集、管线事故频发等问题,从工程经济性、实施安全性、后期使用便利性的角度出发,研究轨道交通工程如何与城市综合管廊结合设计,合理利用地下空间资源,保障建设市政基础设施智慧化和绿色发展水平。研究结论:(1)分析轨道交通与综合管廊建设特点及道路地下空间建设存在的问题,得出结合设计研究的意义;(2)西安幸福林带综合改造工程,从规划布局、道路改造优化、建设综合管廊、预留地铁路径和地下开发空间一体化方面进行研究,解决了地铁过街和地下管线的突出问题,提升了城市地面景观;(3)介绍管线入廊原则,规范了综合管廊建设技术标准;(4)总结出地铁车站与综合管廊结合设计的多种布局模式,对增强地下空间利用效率、提高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具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管廊 地下空间 结合设计 布置模式 承载能力
下载PDF
小间距隧道围岩力学参数正交设计反演 被引量:7
8
作者 李云鹏 韩常领 +2 位作者 唐明明 杨腾骏 司振民 《公路交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107-111,共5页
根据西康高速公路18标长哨段的隧道围岩收敛位移现场监测结果,利用正交设计理论,对该区段小间距隧道围岩变形特性及塑性区大小影响较敏感的力学参数进行了反演分析,获得了比较接近工程实际的围岩综合力学特性参数,即千枚岩的弹性模量、... 根据西康高速公路18标长哨段的隧道围岩收敛位移现场监测结果,利用正交设计理论,对该区段小间距隧道围岩变形特性及塑性区大小影响较敏感的力学参数进行了反演分析,获得了比较接近工程实际的围岩综合力学特性参数,即千枚岩的弹性模量、泊松比、凝聚力和内摩擦角,有效地克服了千枚岩难于取样和难以进行力学参数试验的困难。利用反演分析所获得的力学参数对长哨小间距隧道的施工过程进行了数值仿真,分析了该隧道施工期间围岩的应力与变形规律,给出了围岩稳定性评价,为小间距隧道工程设计与施工提供了具有一定参考价值的重要资料和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工程 小间距隧道 力学参数 正交设计 收敛位移
下载PDF
小净距隧道建设的若干问题综述 被引量:23
9
作者 唐雨春 徐林生 金美海 《隧道建设》 2007年第1期22-25,共4页
从一些典型双洞小净距隧道施工等多方面认识入手,总结了小净距隧道设计和施工各方面的经验,其中包括合理净距取舍、超前支护、开挖方法、断面形式设计、中夹岩加固、支护衬砌参数。同时对小净距隧道施工中的几个重要方面作出了比较全面... 从一些典型双洞小净距隧道施工等多方面认识入手,总结了小净距隧道设计和施工各方面的经验,其中包括合理净距取舍、超前支护、开挖方法、断面形式设计、中夹岩加固、支护衬砌参数。同时对小净距隧道施工中的几个重要方面作出了比较全面的经验总结,并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净距隧道 超前加固 中夹岩 断面形式
下载PDF
小净距隧道设计荷载的确定 被引量:19
10
作者 喻军 刘松玉 童立元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856-860,共5页
为了提高小净距隧道的设计理论水平,分析了小净距隧道的受力情况.塌落拱的高度一般在3~4m(隧道宽度15m),小净距隧道中夹岩墙宽度只有5~7m,在施工过程中,2个隧道的松动圈会出现重叠,使中夹岩墙产生较大的垂直向下位移,从而增... 为了提高小净距隧道的设计理论水平,分析了小净距隧道的受力情况.塌落拱的高度一般在3~4m(隧道宽度15m),小净距隧道中夹岩墙宽度只有5~7m,在施工过程中,2个隧道的松动圈会出现重叠,使中夹岩墙产生较大的垂直向下位移,从而增加了塌落拱的跨度,中夹岩墙上部的应力相应增加.基于双塌落拱理论,认为小净距隧道松动压力的计算值应在单个隧道宽度与整个隧道开挖宽度相应的松动压力之间取值,根据中夹岩壁下沉的大小,在双塌落拱压力上乘以0.5~0.8的系数,来确定小净距隧道的荷载,建立了深、浅埋小净距隧道荷载模式.将该方法确定荷载与福州国际机场高速公路鹤上隧道(小净距)的监测数值进行对比,两者有较好的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净距隧道 理论分析 设计荷载 塌落拱 中夹岩墙
下载PDF
杭州大剧院的结构设计 被引量:7
11
作者 周嵘 陈忠麟 +1 位作者 朱一峰 冯军洪 《建筑结构》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0期3-7,14,共6页
杭州大剧院工程建筑设计新颖独特 ,给结构设计带来了很多新的课题 ,如斜桩设计、特殊体型结构的抗风设计、大跨度空间钢结构设计、大面积圆锥面玻璃幕墙设计、双墙声学缝设计等。文中介绍了杭州大剧院结构设计的基础设计、风洞试验和上... 杭州大剧院工程建筑设计新颖独特 ,给结构设计带来了很多新的课题 ,如斜桩设计、特殊体型结构的抗风设计、大跨度空间钢结构设计、大面积圆锥面玻璃幕墙设计、双墙声学缝设计等。文中介绍了杭州大剧院结构设计的基础设计、风洞试验和上部结构设计以及声学设计对结构的影响等主要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杭州市 大剧院 结构设计 斜桩 风洞试验 空间钢桁架 预应力梁 双墙声学缝 玻璃幕墙
下载PDF
某大型地下空间项目结构设计 被引量:6
12
作者 汤华 王松帆 陆少芹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772-776,共5页
广州市珠江新城核心区市政交通项目金穗路以北区段是一个使用年限达100年的全埋式超大型地下空间项目,使用功能为平时商业,战时作为人防区。结构不分缝长度最大约390米,远超出现行规范限值;项目从已建成的地下铁路集运系统线上方跨越而... 广州市珠江新城核心区市政交通项目金穗路以北区段是一个使用年限达100年的全埋式超大型地下空间项目,使用功能为平时商业,战时作为人防区。结构不分缝长度最大约390米,远超出现行规范限值;项目从已建成的地下铁路集运系统线上方跨越而过,存在对地下铁路保护问题。为确保地下空间结构及地下铁路安全,采用多个软件进行了专项有限元分析,在此基础上结合工程经验,在结构抗浮、耐久性、防止超长结构因温度效应开裂、跨越地下铁路隧道结构布置及施工顺序等关键问题上采取了针对性措施,取得了较好效果。可为同类项目结构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空间 抗浮设计 耐久性 超长结构 地铁隧道保护
下载PDF
扁平超大断面隧道的施工力学特征及其动力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23
13
作者 施有志 李建锋 +1 位作者 李汪颖 周先齐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023-1029,共7页
针对超大断面小近距隧道支护设计中的围岩压力分布、位移变形特征问题,以牛寨山双洞八车道公路隧道为研究对象,建立了考虑工程实际地形、工程地质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开展了隧道开挖的施工力学形态数值模拟分析,得到了隧道施工过程中隧道... 针对超大断面小近距隧道支护设计中的围岩压力分布、位移变形特征问题,以牛寨山双洞八车道公路隧道为研究对象,建立了考虑工程实际地形、工程地质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开展了隧道开挖的施工力学形态数值模拟分析,得到了隧道施工过程中隧道围岩变形规律,探讨了小净距大断面隧道近接施工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小净距大断面隧道所表现出来的施工力学特性复杂,由于偏压的影响,围岩整体水平位移呈非对称分布,最大水平位移发生在南线隧道拱肩处,隧道拱顶下沉最大值发生在先行洞,隧道仰拱处隆起较大;应力集中在两洞仰拱和拱脚处.在此基础上,开展了隧道开挖后的动力有限元计算,分析了洞口段地震力作用下的动力响应,评价了其动力稳定性.计算结果可为优化设计、指导隧道施工以及为隧道稳定性和支护结构安全性评价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大断面小近距隧道 施工力学 围岩应力 支护设计 动力响应
下载PDF
阻尼减振及预应力在合肥体育中心综合馆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4
作者 朱兴刚 杨铮 陈林 《建筑结构》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76-78,共3页
合肥体育中心跨度大、造型独特,对结构设计提出了一些特殊要求,如大平台的抗裂,大悬挑钢结构风振的被动控制、大跨预应力钢桁架的设计及如何实现钢结构的轻巧等。在网架开口边的桁架梁里设置阻尼器,减弱由于风振引起的效应,减小了开口... 合肥体育中心跨度大、造型独特,对结构设计提出了一些特殊要求,如大平台的抗裂,大悬挑钢结构风振的被动控制、大跨预应力钢桁架的设计及如何实现钢结构的轻巧等。在网架开口边的桁架梁里设置阻尼器,减弱由于风振引起的效应,减小了开口边的厚度。经过计算及试验,在风荷载作用下能减少35%的位移。在屋脊主桁架中施加预应力,有利于钢结构的施工起拱,加大了屋盖刚度,减小了弦杆管径及壁厚,降低了用钢量。介绍了合肥综合馆的基础设计、混凝土主体设计、风洞试验及大跨空间钢屋盖的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设计 风洞试验 空间钢屋盖
下载PDF
赣龙线高速铁路综合试验技术 被引量:2
15
作者 白鑫 林维 熊小慧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15-120,共6页
为适应高速铁路"走出去"目标国在线间距、隧道断面等建设标准方面的要求,同时为评估线间距和隧道净空面积的冗余能力,2015年中国铁路总公司在赣龙线开展了高速铁路综合试验。本文主要介绍这次综合试验在总体设计、关键技术、... 为适应高速铁路"走出去"目标国在线间距、隧道断面等建设标准方面的要求,同时为评估线间距和隧道净空面积的冗余能力,2015年中国铁路总公司在赣龙线开展了高速铁路综合试验。本文主要介绍这次综合试验在总体设计、关键技术、组织实施等方面的技术创新。赣龙线综合试验取得的一系列成果,为中国高铁"走出去"以及技术标准进一步优化提供了重要支撑,对于我国高速铁路技术实现新突破具有重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线间距 隧道 试验设计 速度适应性 动模型
下载PDF
基于相对位移的偏压小净距隧道动力稳定性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君君 何本国 +1 位作者 万涛 刘训臣 《四川建筑科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69-74,共6页
动力灾害作用下,地下建筑工程结构稳定性一直是工程界、学术界关注的热点问题。以在建石家庄市曹家庄小净距隧道为依托,建立了三维有限差分动力模型,采用相对位移的方法研究了最大地震抗震设计动荷载作用下隧道结构的变形特性、力学响... 动力灾害作用下,地下建筑工程结构稳定性一直是工程界、学术界关注的热点问题。以在建石家庄市曹家庄小净距隧道为依托,建立了三维有限差分动力模型,采用相对位移的方法研究了最大地震抗震设计动荷载作用下隧道结构的变形特性、力学响应以及围岩能量集聚。研究表明:水平地震荷载作用下,隧道发生挤让、椭圆化的变形趋势;由于地形偏压作用,相邻两隧道表现出不同步变形现象;能量密度大于2 300 J/m3区域主要集聚在中夹岩柱和深埋侧隧道的边墙。深埋侧隧道弯矩明显大于浅埋侧隧道,最大弯矩出现在深埋侧右墙脚,该部位安全系数稍小于规范要求,为关键控制部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大地震抗震设计 小净距隧道 动力响应 能量集聚 相对位移
下载PDF
单舱及多舱六边形管廊结构的受力性能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郭琳 《水利水电技术》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234-244,共11页
为了解决矩形管廊受力性能较差、圆形隧道空间利用率较低的问题,根据自然界中蜂巢结构的优良特性,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六边形管廊形式,并通过有限元对六边形管廊及其组合结构的受力变形特性进行了深入研究。通过对比分析发现,六边形单舱及... 为了解决矩形管廊受力性能较差、圆形隧道空间利用率较低的问题,根据自然界中蜂巢结构的优良特性,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六边形管廊形式,并通过有限元对六边形管廊及其组合结构的受力变形特性进行了深入研究。通过对比分析发现,六边形单舱及多舱管廊的受力及变形显著优于矩形管廊,且随深度及尺寸增加优势更加明显,弯矩和变形最大分别可减小34%和60%;而在功能性方面,六边形管廊与矩形管廊接近,优于圆形隧道形式,空间利用率较好,便于多舱灵活组合。与已有双舱和四舱工程案例对比,六边形管廊的受力与变形性能均较好,且混凝土材料用量比矩形结构减小4%~9.8%。六边形单舱与多舱管廊结构在角点处容易发生应力集中,尤其是每个六边形的左右两侧角点位置内力较大,针对此受力特性,提出在两侧角部加腋的方式提高其受力性能,该优化方式对其有效利用空间的影响也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边形管廊 受力变形 设计 加固 地下空间与工程
下载PDF
超大断面地铁隧道的设计方案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冯义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70-73,共4页
南京地铁4号线蒋王庙站—王家湾站区间隧道断面面积达290 m2,通过数值模拟分析对其设计方案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地铁隧道断面高宽比取0. 64是合理的,可提高隧道建筑净空使用率;针对不同断面形式分别采用双侧壁导坑法、CD法和CRD法,... 南京地铁4号线蒋王庙站—王家湾站区间隧道断面面积达290 m2,通过数值模拟分析对其设计方案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地铁隧道断面高宽比取0. 64是合理的,可提高隧道建筑净空使用率;针对不同断面形式分别采用双侧壁导坑法、CD法和CRD法,大、小断面隧道嵌套开挖,可降低对围岩的扰动;相接部位逐步挑高扩挖,提高隧道支护设计参数,可以确保施工安全;先行开挖小洞对隧道整体安全和裂缝控制有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隧道 设计方案 数值计算 矿山法隧道 超大断面 小净距隧道
下载PDF
深圳地铁人民南站复杂环境下设计与施工 被引量:10
19
作者 丁先立 《隧道建设》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960-967,共8页
地铁工程设计与施工常受到地面建筑、交通、地下管网或构筑物、施工场地和地质条件等复杂因素的影响,工程实施难,工期不可控。本文针对上述问题并结合工程实例提出以下解决方案:1)通过优化结构设计,将大跨度无柱结构与叠合墙结构相结合... 地铁工程设计与施工常受到地面建筑、交通、地下管网或构筑物、施工场地和地质条件等复杂因素的影响,工程实施难,工期不可控。本文针对上述问题并结合工程实例提出以下解决方案:1)通过优化结构设计,将大跨度无柱结构与叠合墙结构相结合,满足狭窄空间下的车站净空要求;2)采用盖挖逆作法,解决交通疏解和管线改迁困难,并提高基坑安全性;3)采用盖挖逆作+先隧后站技术解决个别站点工期不可控问题。该方案在工程实施中取得了显著效果,保证了工程在狭窄空间和复杂环境下按时、安全实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工程 狭窄空间 复杂因素 盖挖逆作法 先隧后站法 优化设计
下载PDF
小净距隧道设计与结构分析 被引量:2
20
作者 王耀明 王飞 《交通标准化》 2006年第11期172-176,共5页
小净距隧道是从工程实践中衍生出来的一种新的结构形式,特别适合于中短隧道。以实际工程为例,对小净距隧道的设计与结构作一简要分析,其结果可为类似小净距隧道的设计和施工提供参考。
关键词 小净距 隧道设计 中夹岩柱 结构分析 中短隧道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