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8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Fluid structure interaction for circulation valve of hydraulic shock absorber 被引量:6
1
作者 陈齐平 舒红宇 +2 位作者 方文强 何联格 杨茂举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3年第3期648-654,共7页
Based on the working principle and the damping characteristic of hydraulic shock absorber, a fluid structure interaction method was presented, which was used to analyze the microcosmic and high-frequency processing me... Based on the working principle and the damping characteristic of hydraulic shock absorber, a fluid structure interaction method was presented, which was used to analyze the microcosmic and high-frequency processing mechanism of fluid structure interaction between circulation valve and liquid of hydraulic shock absorber. The fluid mesh distortion was controlled by the CEL language, and the fluid struc^tre interaction mathematical model was established. The finite element model was established by ANSYS CFX software and was analyzed by dynamic mesh technique. The local sensitive computational area was meshed by prismatic grid, which could reduce the negative volume problem during the simulation. The circulation valve and liquid of hydraulic shock absorber were simulated and analyzed under the condition of sinusoidal inlet velocity loads. Flow characteristic and dynamics characteristic were obtained. The pressure distribution and the displacement of circulation value were obtained, and the acceleration curve of circulation valve was simulated and analyzed. The conformity of the final simulation results with the experimental datum indicates that this method is accurate and reliable to analyze the dynamics characteristic between circulation valve and liquid of hydraulic shock absorber, which can provide a theoretical foundation for optimizing hydraulic shock absorber in the fut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ydraulic shock absorber circulation valve finite element method fluid structure interaction simulation analysis
下载PDF
ANALYSIS OF THE DEFLECTION OF REEDS IN AUTOMOTIVE HYDRAULIC SHOCK ABSORBERS
2
作者 Chen Yong,Sun Fengchun (School of Vehicular Engineering, 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Wang Ying, Zhang Jianrong (Taiyuan Heavy Machinery Institute Liaon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Chinese Journa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SCIE EI CAS CSCD 2000年第3期241-244,共4页
The deformation of reeds in automotive hydraulic shock absorbers is analyzed with the finite element method. Combination of different thick reeds mounted on different supports is studied. The computational results sho... The deformation of reeds in automotive hydraulic shock absorbers is analyzed with the finite element method. Combination of different thick reeds mounted on different supports is studied. The computational results show that deformation of the overlapped reeds is not always equal to the sum of deflection of single reed under any conditions. Experimental results prove computational results to be correct and computational method effective. The method of analysis and view of point can provide reference to the design and manufacture of hydraulic shock absorbers using reed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ydraulic shock absorber Reed Finite element method
下载PDF
Analytic Computation Method of the Equivalent Thickness of Superposition Multi-Throttle-Slices of Twin-Tubes Shock Absorber
3
作者 C.C. Zhou Y.Z. Xu 《Engineering(科研)》 2010年第2期103-106,共4页
By elastic mechanics, the deformation of single throttle-slice for shock absorber was analyzed, the formula of its deformation was established. According to the relation of the deformation of multi-throttle-slices wit... By elastic mechanics, the deformation of single throttle-slice for shock absorber was analyzed, the formula of its deformation was established. According to the relation of the deformation of multi-throttle-slices with the pressure on each slice, the analytic formula of equivalent thickness of multi-throttle-slices was established. Followed is a practical example for the computation of the equivalent thickness of multi-throttle-slices, compared the computed results with that simulated by ANSY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computation method of equivalent thickness of multi-throttle-slices is accurate enoug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win-tubes Shock absorber Multi-Throttle-Slices EQUIVALENT Thickness ANALYTIC Computation
下载PDF
Modeling and simulation of twin-tube hydraulic shock absorber thermodynamic characteristics and sensitivity analysis of its influencing factors 被引量:1
4
作者 Yuewei Yu Leilei Zhao +1 位作者 Changcheng Zhou Lin Yang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odeling, Simulation, and Scientific Computing》 EI 2020年第2期49-68,共20页
In order to find out the sensitivity of the thermophysical and structural parameters to the thermodynamic characteristics of twin-tube hydraulic shock absorbers,based on the bench test,a method for calculating the tim... In order to find out the sensitivity of the thermophysical and structural parameters to the thermodynamic characteristics of twin-tube hydraulic shock absorbers,based on the bench test,a method for calculating the time-varying rate of the external work on the shock absorber oil is proposed.And then,a thermodynamic model of the twin-tube hydraulic shock absorber is established by using the basic thermodynamic principles.By analyzing the influence of each parameter on the thermodynam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hock absorber,it can be seen that,the radius of the working cylinder outer wall has the greatest influence on the temperature rise of the shock absorber,followed by the thermal conductivity of the oil,the height of the oil,the heat transfer length of the cylinder barrel,the radius of the oil storage cylinder outer wall,the emissivity of the oil storage cylinder outer wall,the height of the nitrogen,the thermal conductivity of the nitrogen,the specific heat capacity of the oil,the density of the oil,the thermal conductivity of the cylinder,and the mass of the working oil.The kinematic viscosity of the oil has the least influence on the temperature rise of the shock absorber.The research can provide an effective theoretical guidance and reference for the design of the twin-tube hydraulic shock absorb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win-tube hydraulic shock absorber thermodynamic model thermodynamic characteristics influencing factors sensitivity analysis modeling and simulation
原文传递
液压支架立柱防冲吸能构件优化仿真及压溃实验研究
5
作者 田立勇 于晓涵 +2 位作者 周禹鹏 孙业新 于宁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924-2936,共13页
液压支架作为煤炭开采主要支护设备,经常受到冲击地压影响,防冲吸能构件起到保护液压支架作用,为获得更大的初始支反力峰值与吸能量、更小的支反力分散度,对吸能构件参数细化并通过ABAQUS有限元软件进行吸能构件的建模与压溃冲击仿真,... 液压支架作为煤炭开采主要支护设备,经常受到冲击地压影响,防冲吸能构件起到保护液压支架作用,为获得更大的初始支反力峰值与吸能量、更小的支反力分散度,对吸能构件参数细化并通过ABAQUS有限元软件进行吸能构件的建模与压溃冲击仿真,获取吸能构件的吸能性能及屈曲变形形态,验证最优尺寸的吸能性能;对比吸能构件平均支反力的预测数据与有限元仿真数据,误差在15%以内,最优尺寸构件的平均支反力模型预测误差为−3.40%,验证吸能构件预测模型所预测数据较为准确;搭建吸能构件压溃实验台,选择5种加载速度,以准静态压溃方式对定制加工的吸能构件进行轴向加载压溃实验,实验结果表明:不同加载速度轴向压溃实验,支反力波动基本一致,最大初始支反力峰值为2253.52 kN,最大支反力标准差为206.23 kN,最小初始支反力峰值为2096.26 kN,最小支反力标准差为189.83 kN,初始支反力峰值的平均值为2149.32 kN,支反力标准差平均值为196.77 kN;不同压溃速度下的轴向压溃实验数据与吸能构件有限元仿真数据对比,初始支反力峰值、支反力标准差的相对误差分别为5.6%、11.07%;对最优尺寸吸能构件通过预测模型法、有限元仿真法、压溃实验法三种方法进行吸能性能分析,预测模型法的平均支反力为1879.7 kN,有限元仿真法的平均支反力为1945.9 kN,压溃实验法平均支反力为1919.8 kN,预测模型误差3.41%,压溃实验误差−1.3%,通过3种方法的数据验证结果,证明了吸能构件分析方法的可靠性和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压支架 吸能构件 构件加工 最优尺寸 压溃实验
下载PDF
防冲击地压薄壁吸能构件的压溃吸能机理分析
6
作者 郭涛 吴文禄 +2 位作者 黎振华 马鸿泽 虎雪洁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76-286,共11页
当煤矿井下发生冲击地压时,矿用液压支架的冲击性失效,常常会引起巷道支护系统的破坏,进而引发巷道坍塌,造成矿难。当前通过添加吸能构件来提高支架的防冲击性能是防治巷道冲击地压的有效途径之一。而不同类型吸能构件的压溃变形模式不... 当煤矿井下发生冲击地压时,矿用液压支架的冲击性失效,常常会引起巷道支护系统的破坏,进而引发巷道坍塌,造成矿难。当前通过添加吸能构件来提高支架的防冲击性能是防治巷道冲击地压的有效途径之一。而不同类型吸能构件的压溃变形模式不同,表现出的吸能特性和力学特性也不同。本文采用数值方法对不同类型、支座和壁厚的吸能构件进行了冲击压溃模拟,通过对各相关防冲吸能参数的对比分析可知:预折纹吸能构件支撑反力最大、具有良好的吸能能力,但变形过程稳定性较差;外翻式吸能构件的塑性变形能力强,有效让位行程最大,但支撑力较小,不适合单独使用;扩径式吸能构件变形过程稳定性最好,其塑性变形后的径向位移较小,节省工作空间,但支撑能力较差,适用于小型液压支架或用作其他特殊用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能构件 冲击地压 吸能特性 防冲液压支架
下载PDF
液压支架凹角圆管式薄壁构件吸能特性分析与优化
7
作者 王春华 杨雨泽 +1 位作者 安达 唐治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66-271,276,共7页
为有效防治煤矿冲击地压,增强液压立柱防冲性能,提出了新型凹角圆管式吸能防冲构件。通过数值模拟方法分析了构件凹角数量、直径和厚度对吸能特性的影响。基于响应面函数,运用理想点法对比吸能和载荷平稳系数两指标进行了多目标优化。... 为有效防治煤矿冲击地压,增强液压立柱防冲性能,提出了新型凹角圆管式吸能防冲构件。通过数值模拟方法分析了构件凹角数量、直径和厚度对吸能特性的影响。基于响应面函数,运用理想点法对比吸能和载荷平稳系数两指标进行了多目标优化。结果表明:构件发生了倾斜渐进有序变形、渐进有序变形、无序挤压变形和混合变形四种稳定的变形模式,倾斜渐进有序变形吸能特性最好,渐进有序变形吸能特性最差。径厚比较大时,构件偏心率较小,多发生倾斜渐进有序变形模式,载荷位移曲线波动较小,吸能特性较好;径厚比较小时,构件偏心率较大,构件载荷位移曲线波动较大,吸能特性较差。优化结果表明凹角数量N=4、壁厚t=5.38mm、半径R=83.28mm构件吸能特性最佳,比吸能较圆管增加了17.80%,载荷平稳系数增加了29.1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压支架 数值模拟 吸能防冲构件 变形模式 能量吸收 多目标优化
下载PDF
基于鲁棒自适应的减震阻尼器试验台加载位移跟踪控制
8
作者 张钰琦 刘凯磊 +2 位作者 强红宾 康绍鹏 陈茂泽 《液压与气动》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4-33,共10页
减震阻尼器是用于建筑、桥梁、风电、管道等领域减震的核心零部件,减震阻尼器试验台是测试减震阻尼器动/静态特性的试验装置。针对减震阻尼器试验台在位移加载时实际位移与期望位移跟踪误差较大的问题,建立试验台液压伺服位移控制系统... 减震阻尼器是用于建筑、桥梁、风电、管道等领域减震的核心零部件,减震阻尼器试验台是测试减震阻尼器动/静态特性的试验装置。针对减震阻尼器试验台在位移加载时实际位移与期望位移跟踪误差较大的问题,建立试验台液压伺服位移控制系统数学模型,设计鲁棒自适应控制器,并基于李雅普诺夫理论验证控制器的稳定性,提出一种基于鲁棒自适应的位移跟踪控制方法。搭建Simulink与AMESim联合仿真模型,对试验台电液伺服系统的控制方法进行仿真分析;搭建试验台并对比验证鲁棒自适应控制器与传统PID控制器的控制性能。结果表明:鲁棒自适应控制器具有较强的抗干扰能力,跟踪误差较PID控制器减少了55%,响应速度提高了66.7%,较大程度提高了试验台加载系统的位移跟踪控制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减震阻尼器 电液伺服系统 鲁棒自适应 位移跟踪控制
下载PDF
基于三维负泊松比蜂窝结构的防冲支架性能研究
9
作者 李明星 刘芳莹 《煤炭技术》 CAS 2024年第6期84-88,共5页
提出一种应用于支架顶梁上方的吸能缓冲装置,该缓冲装置采用轻质、吸能量高的负泊松比材料,旨在将冲击地压带来的能量快速让位、缓冲吸收。对缓冲装置的构型进行设计并进行准静态压缩仿真;对缓冲装置施加低速、中速、高速进行抗冲击特... 提出一种应用于支架顶梁上方的吸能缓冲装置,该缓冲装置采用轻质、吸能量高的负泊松比材料,旨在将冲击地压带来的能量快速让位、缓冲吸收。对缓冲装置的构型进行设计并进行准静态压缩仿真;对缓冲装置施加低速、中速、高速进行抗冲击特性研究。结果表明:胞元角度为θ=70°的胞元具有良好的负泊松比效应、更长的压缩行程、更高的吸能量,适宜于做缓冲结构的胞元结构。对缓冲结构施加不同的速度,得到随着冲击速度的增大,缓冲结构的比吸能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击地压 液压支架 缓冲装置 吸能防冲性能 负泊松比材料
下载PDF
煤矿液压支架吸能构件性能分析及结构优化研究
10
作者 程刚 《机械管理开发》 2024年第8期152-154,共3页
以煤矿防冲液压支架吸能构件为研究对象,利用ABAQUS软件建立数值模型并分析构件性能,发现局部位置的等效塑性应变过大,导致吸能构件载荷出现大幅度波动。对塑形应变较大位置,将钢板厚度增加10 mm,增加的高度为42 mm,此举能提升对应区域... 以煤矿防冲液压支架吸能构件为研究对象,利用ABAQUS软件建立数值模型并分析构件性能,发现局部位置的等效塑性应变过大,导致吸能构件载荷出现大幅度波动。对塑形应变较大位置,将钢板厚度增加10 mm,增加的高度为42 mm,此举能提升对应区域的强度和刚度。利用数值模型再次分析结构优化后的吸能构件,发现其载荷稳定性有了明显提升,极大改善了构件性能。将优化后的吸能构件应用到煤矿实践中,发现达到了预期效果,产生了很好的安全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矿防冲液压支架 吸能构件 ABAQUS软件 等效塑性应变
下载PDF
汽车自适应液压悬架控制系统研究
11
作者 孟令民 孙钦军 +2 位作者 郑加彬 曾庆华 徐帅田 《智能物联技术》 2024年第1期115-121,共7页
设计一种汽车自适应液压悬架控制系统。在汽车重心位置设置采集车身震动、车轮跳动、车身高度和倾斜状态等信号的传感器,在车轮位置设置采集车速、转向角、加速度等信号的传感器,通过电子控制单元(Electronic Control Unit,ECU)整合和... 设计一种汽车自适应液压悬架控制系统。在汽车重心位置设置采集车身震动、车轮跳动、车身高度和倾斜状态等信号的传感器,在车轮位置设置采集车速、转向角、加速度等信号的传感器,通过电子控制单元(Electronic Control Unit,ECU)整合和处理各种传感器信息后,液压悬架通过调节液压油压力的调整车辆姿态。为实现上述功能,开发电控连续可调阻尼主动液压减震器,搭载具有神经元自适应控制策略的调节器,使得悬架系统能够根据车速、转向角、加速度等信息快速敏捷地调整车身高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压悬架 自适应 控制系统 减震器
下载PDF
可控阻尼车辆半桥式液压馈能减振器设计及分析
12
作者 喻怀斌 卢银菊 +2 位作者 谢忠兵 皮杨勇 张强 《中国工程机械学报》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333-337,共5页
为了进一步提高车辆运行稳定性和节能效果,设计了一种可控阻尼车辆半桥式液压馈能减振器。以半桥式液压馈能减振器为对象,创建相应动力学模型,并开展仿真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外接电阻变小或者激励频率增加时,均会引起馈能功率增大;采... 为了进一步提高车辆运行稳定性和节能效果,设计了一种可控阻尼车辆半桥式液压馈能减振器。以半桥式液压馈能减振器为对象,创建相应动力学模型,并开展仿真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外接电阻变小或者激励频率增加时,均会引起馈能功率增大;采取行程复原形式来回收能量不会引起能量回收状态改变。调整激励频率可获得大致相同馈能效率,其调整幅值大约为4%;在外负载从10Ω增加到100Ω后,馈能效率由40%降低至8%;在电阻率升高会产生更加缓和降低趋势。在50Ω外负载环境下,压缩阻尼力为-2838 N、复原阻尼力为-6891 N,均为最大值,符合目标阻尼的需求。此结构优点在于无需频繁进行启停切或者运动换向操作,确保液压油路产生优异整流功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压系统 馈能减振器 数学模型 等效可控阻尼力
下载PDF
工程机械平地作业铲刀液压浮动系统设计
13
作者 张丽 黄续芳 +2 位作者 罗骁 文仁兴 李旭东 《液压与气动》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82-188,共7页
针对工程机械铲刀平地作业铲刀与地面的刚性冲击问题,提出一种工程机械平地作业液压浮动系统,通过增加阀芯行程在铲刀联主控阀芯上增加浮动工作位,详细阐述了液压浮动系统工作原理,基于AMESim搭建负载敏感控制的铲刀液压浮动系统仿真模... 针对工程机械铲刀平地作业铲刀与地面的刚性冲击问题,提出一种工程机械平地作业液压浮动系统,通过增加阀芯行程在铲刀联主控阀芯上增加浮动工作位,详细阐述了液压浮动系统工作原理,基于AMESim搭建负载敏感控制的铲刀液压浮动系统仿真模型,进行了仿真参数设置,模拟了铲刀平地越障浮动升降过程,得到了铲刀油缸压力和位移动态曲线,并基于平地越障铲刀油缸易产生震动问题,在铲刀油缸大腔增加蓄能器进行减震,铲刀相同负载工况下进行了浮动升降仿真,研究结果表明:铲刀浮动平地作业越障易抬起铲刀,有效提升铲刀寿命;蓄能器对铲刀油缸平地越障的震动具有很多的吸能减震作用;铲刀油缸大腔冲击压力降低31%,活塞冲击速度降低4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地作业 铲刀 液压浮动 蓄能器 减震
下载PDF
车辆半桥式液压馈能减振器设计及动力学分析
14
作者 乔丽霞 许利君 刘清涛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32-135,共4页
液压馈能减振器可以有效降低换向和启停次数,为油液输送管道提供良好的运行工况环境,显著提升整流能力,并实现对悬架机械能量的高效回收。选择半桥式液压馈能减振器为研究对象,为各个液压元件和电路元件构建了动力学模型并开展了仿真分... 液压馈能减振器可以有效降低换向和启停次数,为油液输送管道提供良好的运行工况环境,显著提升整流能力,并实现对悬架机械能量的高效回收。选择半桥式液压馈能减振器为研究对象,为各个液压元件和电路元件构建了动力学模型并开展了仿真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增大激励频率与降低外接电阻后,馈能功率显著提高。在外负载为10Ω以及激励频率为0.6Hz的条件下,达到了256.2W的峰值回收功率。改变激励频率后,复原行程馈能效率保持基本恒定,馈能效率发生波动,波动幅度接近3%。外负载从10Ω变为100Ω后,馈能效率从40%减小为8%,并且当电阻率增大后,形成了更平缓的下降趋势。在外负载为50Ω的条件下,获得了-6972N复原阻尼力与-2768N压缩阻尼力,两者都达到最大值,已经满足目标阻尼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压系统 馈能减振器 数学模型 仿真分析 等效可控阻尼力
下载PDF
可恢复式液压吸能结构冲击特性研究
15
作者 高广军 冯推银 +3 位作者 张洁 李健 邓赞 于尧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4721-4731,共11页
针对传统金属吸能结构在碰撞过程中触发阈值较高,不可重复利用的问题,提出一款自适应性很强的可恢复式液压吸能结构,在不同量级的碰撞速度下,均能有效耗散冲击动能。基于液压阻尼结构基本理论,建立节流小孔的阻尼特性数学模型,得到阻尼... 针对传统金属吸能结构在碰撞过程中触发阈值较高,不可重复利用的问题,提出一款自适应性很强的可恢复式液压吸能结构,在不同量级的碰撞速度下,均能有效耗散冲击动能。基于液压阻尼结构基本理论,建立节流小孔的阻尼特性数学模型,得到阻尼孔过流面积与冲击行程之间的函数关系。通过有限元仿真校核液压吸能结构的强度。落锤冲击试验与SPH流固耦合仿真试验的幅值误差仅为5.44%,验证了吸能结构有限元模型的可靠性。基于已验证的有限元模型,从撞击质量速度匹配、液压油黏度、不同阻尼孔径3个方面,研究该吸能结构动态冲击工况下的冲击特性。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冲击质量或冲击速度的增大,平均撞击力也增大,冲击质量4 t对应的平均撞击力比0.5 t增加277%,冲击速度10 m/s对应的平均撞击力比3 m/s增加260%,并都能产生较为稳定的平台力;随着液压油黏度的升高,不同黏度对应的平均撞击力增大幅度为10.4%,但与黏度的增大幅度112.5%相比则相对较小;随着阻尼孔径的减小,其平均撞击力越大,但峰值力也会随之变大。相同冲击条件下,孔径为25 mm对应的峰值力比阻尼孔径为75mm对应的峰值力增加101.7%。液压吸能结构拥有良好的质量速度匹配特性,能够产生稳定的平台力,并在冲击结束后可有序稳定地恢复,能够有效提升列车的耐撞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压吸能结构 落锤冲击 光滑粒子流体动力学 冲击特性
下载PDF
高速动车组减振器结构性能影响因素分析及优化
16
作者 谢庆华 《内燃机与配件》 2023年第21期48-50,共3页
本文研究了液压减振器的分类和应用特点。以液压减振器为例,对其进行了性能稳定性影响因素探讨。对减振器常见的故障案例进行分析,得到常见故障出现的比例;针对频发故障进行了检修方面原因分析,提出减振器使用建议。通过综合分析表明,... 本文研究了液压减振器的分类和应用特点。以液压减振器为例,对其进行了性能稳定性影响因素探讨。对减振器常见的故障案例进行分析,得到常见故障出现的比例;针对频发故障进行了检修方面原因分析,提出减振器使用建议。通过综合分析表明,减振器零件结构的老化、磨损、变性等因素大范围的影响着减振器的性能,油液特性及环境温度对液压减振器阻尼特性有较大的影响,而减振器本身的结构参数对性能的影响有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动车组 液压减振器 阻尼特性 性能 优化
下载PDF
履带车辆液压减振器建模及不对称阻尼研究
17
作者 田传臣 《工业技术与职业教育》 2023年第3期8-12,共5页
为对高速履带车辆行走机构液压减振器建模及不对称阻尼进行研究,以某高速履带式车辆为研究对象,使用Recurdyn软件设计了共计592个自由度的履带车辆动力学模型,并建立考虑液压减振器不对称阻尼特性的AMEsim液压系统模型,两者模拟计算,结... 为对高速履带车辆行走机构液压减振器建模及不对称阻尼进行研究,以某高速履带式车辆为研究对象,使用Recurdyn软件设计了共计592个自由度的履带车辆动力学模型,并建立考虑液压减振器不对称阻尼特性的AMEsim液压系统模型,两者模拟计算,结合试验数据,经分析结果基本一致。最后在不同车速、地面以及履带预张紧力情况下,分别对不对称阻尼对应的复原与压缩阀节流孔截面积之比大于、等于或小于1的情况展开计算并归纳结果,得出节流孔截面积的比值为1时,履带车辆减振性能表现最优。该研究可为高速履带车辆减振器的设计提供理论参考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履带车辆 液压减振器 阻尼 节流孔截面积比 AMESIM
下载PDF
北美裂缝性页岩气勘探开发的启示 被引量:471
18
作者 李新景 胡素云 程克明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92-400,共9页
北美实践证明,非常规油气资源——页岩气是现实的接替能源,勘探风险在于能否从低渗透的页岩储集层中获取经济可采储量,勘探目标是有机质和硅质含量高、裂缝发育的脆性优质烃源岩。页岩气生产机制复杂,涉及吸附气与游离气、天然裂缝与诱... 北美实践证明,非常规油气资源——页岩气是现实的接替能源,勘探风险在于能否从低渗透的页岩储集层中获取经济可采储量,勘探目标是有机质和硅质含量高、裂缝发育的脆性优质烃源岩。页岩气生产机制复杂,涉及吸附气与游离气、天然裂缝与诱导裂缝系统之间的相互关系。在地质、地化、测井和地震综合评价基础上,通过水力压裂等增产措施提高储集层渗透能力是页岩气开采的关键。中国广泛分布海相和湖相细粒碎屑岩,有效烃源岩多富含炭质、灰质或硅质,已陆续发现裂缝性油气藏,有条件寻找丰富的页岩气资源,特别是液态烃在高成熟或过成熟阶段裂解产生的甲烷气滞留在烃源岩内形成的连续分布式非常规页岩气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 吸附气 裂缝 压裂 烃源岩储集层
下载PDF
筒式液压减振器AMESim建模与仿真 被引量:16
19
作者 徐中明 张玉峰 +2 位作者 李仕生 张志飞 贺岩松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2010年第3期1-6,共6页
分析了筒式液压减振器的工作原理和阀系特性,根据流体力学缝隙流动、管嘴流动计算理论及流体连续方程,推导了油液流动数学公式。应用AMESim建立了减振器上腔、下腔、补偿腔及各种阀系的模型,仿真得到了减振器示功图和速度特性,按照减振... 分析了筒式液压减振器的工作原理和阀系特性,根据流体力学缝隙流动、管嘴流动计算理论及流体连续方程,推导了油液流动数学公式。应用AMESim建立了减振器上腔、下腔、补偿腔及各种阀系的模型,仿真得到了减振器示功图和速度特性,按照减振器台架试验标准QC/T545进行了试验。仿真结果和试验数据吻合良好,表明:用AMESim对筒式液压减振器建立的仿真模型正确可靠,符合实际要求,准确地描述了阻尼力随行程变化的规律,仿真模型可用于指导减振器的设计以及进行性能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MESIM 液压 减振器
下载PDF
不考虑进口特性的蓄能器吸收冲击理论及试验 被引量:62
20
作者 权凌霄 孔祥东 +2 位作者 高英杰 康双琦 姚静 《机械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28-32,共5页
针对蓄能器吸收压力冲击的功用,在忽略连接管道和进油阀参数影响的前提下,将皮囊式蓄能器内部分为气腔、皮囊和油腔三部分,分析皮囊的受力情况,建立蓄能器的二阶数学模型。利用Matlab/Simulink^(?)工具建立仿真分析模型并进行仿真。分... 针对蓄能器吸收压力冲击的功用,在忽略连接管道和进油阀参数影响的前提下,将皮囊式蓄能器内部分为气腔、皮囊和油腔三部分,分析皮囊的受力情况,建立蓄能器的二阶数学模型。利用Matlab/Simulink^(?)工具建立仿真分析模型并进行仿真。分别在热轧带钢卷曲机和高速钢筋剪切机上搭接试验系统,以dSPACE为控制和采集工具进行试验研究。将仿真分析和试验研究的数据对比,验证了数学模型的正确性,并得出通常情况下蓄能器在液压系统中吸收液压冲击时,充气压力选择应根据模型中阻尼比最佳的原则完成等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学模型 参数选择原则 吸收压力冲击 充气压力 充气容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