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 hippocampal anti-hypertensive mechanism induced by twirling reinforcing-reducing manipulation in rats
1
作者 Jiao Sun Liu Yan +6 位作者 Yunhong Zhu Jingrong Liang Yingying Zang Tianxiao Zeng Xiaomin Hao Pui Yee Wong Qingguo Liu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al Sciences》 CAS 2023年第1期106-117,共12页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a hippocampal anti-hypertensive mechanism induced by twirling reinforcingreducing manipulation(TRRM)using proteomics in rats.Methods:Forty-two male spontaneously hypertensive rats were randoml...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a hippocampal anti-hypertensive mechanism induced by twirling reinforcingreducing manipulation(TRRM)using proteomics in rats.Methods:Forty-two male spontaneously hypertensive ra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3 groups,and 14 Wistar-Kyoto rats were served as control group.In the twirling reinforcing(TRF)group,needles were directly inserted into the Taichong(LR 3)point,then thumbs were moved heavily forward and lightly backward for 3 min,while needles remained inserted for 17 min.In the twirling reduction(TRD)group,the same treatment was applied as in the TRF group except that the thumb moved lightly forward and heavily backward.In the model and control groups,only the corresponding grasping and fixation were applied.All interventions were conducted for 14 days.The blood pressure(BP)of all rats was measured one day before intervention and every other day after.Then hematoxylin-eosin(H&E)staining,label-free and parallel reaction monitoring proteomic techniques were used to assess hippocampal samples from each group.Results:Systolic BPs showed a significant decrease in the TRF and TRD groups compared with the model group(P<.01).In the model group,H&E staining showed obvious pathological changes in the hippocampus,while in the TRF and TRD groups,the hippocampal morphology was only slightly altered.Labelfree proteomic analysis revealed 1163 differential protein expressions between groups.Gene Ontology enrichment analysis confirmed that the 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proteins were enriched in different biological processes,cellular components,and molecular functions.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 enrichment analysis showed that TRRM proteins were expressed in the serotonergic synapse pathway,renin-angiotensin system,the 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signaling pathway,and the peroxisome pathway,which were all also related to BP regulation.Conclusion:TRRM can significantly lower the BP of SHRs.The mode of action may be through the activation of various protein pathways in the hippocampus that are related to BP regul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wirling reinforcing-reducing method Blood pressure HYPERTENSION Hippocampus Proteomics Spontaneously hypertension rats TAICHONG Acupuncture
下载PDF
Acupuncture with reinforcing and reducing twirling manipulation inhibits hippocampal neuronal apoptosis in spontaneously hypertensive rats 被引量:4
2
作者 Juan Lu Yan Guo +7 位作者 Chang-qing Guo Xue-min Shi Ning-yu Du Rui-li Zhao Wen-ping Du Jing-rong Liang Shi-peng Zhu Huan Chen 《Neural Regeneration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17年第5期770-778,共9页
To observe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acupuncture manipulations on blood pressure and target organ damage in spontaneously hypertensive rats(SHRs), this study used the reinforcing twirling method(1.5–2-mm depth; rot... To observe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acupuncture manipulations on blood pressure and target organ damage in spontaneously hypertensive rats(SHRs), this study used the reinforcing twirling method(1.5–2-mm depth; rotating needle clockwise for 360° and then counter clockwise for 360°, with the thumb moving heavily forward and gently backward, 60 times per minute for 1 minute, and retaining needle for 9 minutes), the reducing twirling method(1.5–2-mm depth; rotating needle counter clockwise for 360° and then clockwise for 360°, with the thumb moving heavily backward and gently forward, 60 times per minute for 1 minute, and retaining needle for 9 minutes), and the needle retaining method(1.5–2-mm depth and retaining the needle for 10 minutes). Bilateral Taichong(LR3) was treated by acupuncture using different manipulations and manual stimulation. Reinforcing twirling, reducing twirling, and needle retaining resulted in a decreased number of apoptotic cells, reduced Bax m RNA and protein expression, and an increased Bcl-2/Bax ratio in the hippocampus compared with the SHR group. Among these groups, the Bcl-2/Bax protein ratio was highest in the reducing twirling group, and the Bcl-2/Bax m RNA ratio was highest in the needle retaining group. These results suggest that reinforcing twirling, reducing twirling, and needle retaining methods all improve blood pressure and prevent target organ damage by increasing the hippocampal Bcl-2/Bax ratio and inhibiting cell apoptosis in the hippocampus in SH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erve regeneration spontaneously hypertensive ACUPUNCTURE reinforcing and reducing twirling manipulation Taichong (LR3) hippocampal CAI area blood pressure apoptosis neural regeneration
下载PDF
针刺捻转补泻手法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神经递质及炎症因子的影响
3
作者 张静 刘继鹏 +3 位作者 岳炳南 高辛瑜 张琳 刘清国 《中国中医急症》 2024年第6期959-962,981,共5页
目的通过观察针刺捻转补泻手法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下丘脑室旁核(PVN)中神经递质γ-氨基丁酸(GABA)、谷氨酸(Glu)含量以及血清中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表达的影响,探寻针刺调控血压的作用机制。... 目的通过观察针刺捻转补泻手法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下丘脑室旁核(PVN)中神经递质γ-氨基丁酸(GABA)、谷氨酸(Glu)含量以及血清中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表达的影响,探寻针刺调控血压的作用机制。方法27只雄性SHR大鼠随机分配到补法组、泻法组和模型组中。9只Wistar-Kyoto(WKY)大鼠作为空白组。空白组和模型组只进行捉抓固定不做针刺干预,补法组和泻法组均取双侧的太冲穴进行针刺干预。各组每日上午干预1次,周期为14 d,2周之间休息1 d。于针刺第0、3、7、14日定期测量大鼠尾动脉收缩压并记录。实验第14日取材,采用ELISA法检测大鼠PVN中GABA、Glu的含量,以及检测血清中炎症因子IL-6、TNF-α的含量,最后使用HE染色法观察PVN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与模型组相比,补法组和泻法组均能显著降低SHR大鼠血压(P<0.01),且泻法组降压效果更为显著(P<0.05)。针刺后,与模型组相比,补法组和泻法组PVN组织中GABA含量显著增加,Glu含量显著降低(均P<0.01);补法组和泻法组血清中IL-6、TNF-α水平相比模型组显著下降(P<0.05或P<0.01)。HE染色结果显示:与模型组相比,补法组和泻法组可改善病变情况,细胞总数增多。结论针刺捻转补泻手法可明显降低SHR大鼠血压,且捻转泻法降压效果更为显著,其作用机制可能与PVN中神经递质GABA含量升高、Glu含量降低,以及炎症因子IL-6、TNF-α水平下降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针刺 捻转补泻手法 下丘脑室旁核 神经递质 炎症因子 自发性高血压大鼠
下载PDF
捻转补泻手法对头针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即刻效应的影响 被引量:19
4
作者 杜小正 王金海 +2 位作者 鲍春龄 焦志华 东贵荣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15年第7期17-20,共4页
目的观察捻转补泻手法对头针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即刻效应的差异性。方法将116例患者随机分为捻转补法组(39例)、平补平泻组(37例)和捻转泻法组(40例),选取百会与双侧太阳穴的连线为施术部位,于双侧连线上接力式刺入3... 目的观察捻转补泻手法对头针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即刻效应的差异性。方法将116例患者随机分为捻转补法组(39例)、平补平泻组(37例)和捻转泻法组(40例),选取百会与双侧太阳穴的连线为施术部位,于双侧连线上接力式刺入3针,分别施以捻转补法、平补平泻法、捻转泻法,每针操作1 min,间隔10 min以相应手法行针1次,留针30 min。针刺结束后即刻和1、2、3 h以四肢简化Fugl-Meyer评分(FMA)和肢体部分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DS)量表评价患侧肢体运动功能。结果针刺后即刻、1 h和2 h,捻转补法组FMA明显高于平补平泻组和捻转泻法组(P<0.05),而针刺后3 h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针刺后即刻和1、2、3 h,捻转补法组NDS均低于平补平泻组和捻转泻法组(P<0.05)。平补平泻组与捻转泻法组各时点FMA和NDS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捻转补法对头针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即刻效应优于平补平泻法和捻转泻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捻转补泻手法 急性缺血性中风 肢体运动功能 即刻效应 简化Fugl-Meyer评分 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
下载PDF
不同频率捻转手法对大鼠胃运动和胃迷走神经传入纤维放电影响的分析研究 被引量:9
5
作者 胡书香 李翠艳 +3 位作者 李强 刘阳阳 郭义 陈泽林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06-108,共3页
目的:通过分析不同频率捻转手法针刺足三里穴对大鼠胃运动和胃迷走神经传入纤维放电频率的影响,探讨针刺手法作用规律。方法:选用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分为60次/min针刺组和120次/min针刺组。20%乌拉坦麻醉后暴露胃体部,经十二指肠放置... 目的:通过分析不同频率捻转手法针刺足三里穴对大鼠胃运动和胃迷走神经传入纤维放电频率的影响,探讨针刺手法作用规律。方法:选用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分为60次/min针刺组和120次/min针刺组。20%乌拉坦麻醉后暴露胃体部,经十二指肠放置球囊于胃窦部,分别用60、120次/min两种频率的均匀捻转手法针刺足三里,使用Biopac生理记录仪记录针前、行针时、留针时和出针后的胃运动和胃迷走神经传入纤维放电信号,对胃运动频率、波幅和迷走神经放电频率进行提取分析。结果:针刺正常大鼠足三里后,60次/min捻转手法对正常大鼠胃运动波幅、频率呈现抑制作用,120次/min捻转手法对大鼠胃运动波幅呈现促进趋势;行针及出针5 min、15 min时,捻转60次/min组胃迷走神经放电频率减少,针刺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不同频率捻转针刺手法对健康大鼠胃运动和胃迷走神经传入纤维放电频率作用效果有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捻转手法 足三里 迷走神经 传入纤维 胃运动
下载PDF
不同刺激量的捻转手法对健康人皮肤温度的影响 被引量:18
6
作者 王彩虹 王银平 +2 位作者 许建敏 刘堂义 杨华元 《上海针灸杂志》 2007年第7期33-35,共3页
目的观察不同刺激参数的捻转手法对机体皮肤温度的实时影响,探讨针刺手法的量效关系。方法应用在体捻转手法仪对50名健康人的外关穴施行大、中、小刺激量的捻转手法,以中冲穴皮温作为观察指标进行实时记录观测与分析。结果(1)不同刺激... 目的观察不同刺激参数的捻转手法对机体皮肤温度的实时影响,探讨针刺手法的量效关系。方法应用在体捻转手法仪对50名健康人的外关穴施行大、中、小刺激量的捻转手法,以中冲穴皮温作为观察指标进行实时记录观测与分析。结果(1)不同刺激量捻转手法的皮温在捻针期间明显降低(P<0.01,P<0.05))。(2)不同刺激量捻转手法的皮温均在留针中5min略高于针前水平(P>0.05)。(3)留针10min后,中、小刺激量捻转手法呈现升温效应。中刺激量捻转手法的皮温在留针后5min明显升高(P<0.01),而小刺激量则在起针中5min和后5min升温明显(P<0.05)。大刺激量捻转手法的皮温升降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1)不同刺激量捻转手法的皮温从捻针至留针10min出现了降温和复温两个时相。(2)不同刺激量的捻转手法对健康机体的皮温影响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效应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激量 皮肤温度 捻转手法 健康人
下载PDF
以基因芯片探究针刺泻法对应激性高血压前期大鼠肾脏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6
7
作者 纪智 郭文 +3 位作者 朱华超 谢晓佳 孙启胜 刘清国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6年第3期458-461,共4页
目的运用基因芯片技术检测针刺泻法对应激性高血压前期大鼠肾脏基因表达的影响并分析其内在机理。方法雄性Wistar大鼠27只,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模型+针刺泻法组,每组9只。造模方法:噪声结合足底电击刺激,周期为14d。造模同时针... 目的运用基因芯片技术检测针刺泻法对应激性高血压前期大鼠肾脏基因表达的影响并分析其内在机理。方法雄性Wistar大鼠27只,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模型+针刺泻法组,每组9只。造模方法:噪声结合足底电击刺激,周期为14d。造模同时针刺泻法组取曲池穴、太冲穴进行干预,模型组和空白组每天做与针刺组相同的抓取刺激。在造模前1天、第3、5、7、9、11、13、15天测量大鼠的血压,并观察其生理学行为学改变。第15天量取血压后取材,用Rat Gene 2.0 Array technology进行基因芯片分析。结果造模期间空白组血压始终保持正常水平。模型组在造模第3天即突破了120 mmHg(P〈0.01),并在后来的第5、7、9、11、13、15天持续升高至较高水平(P〈0.01)。造模过程中大鼠出现尖叫、咬架、小便变黄、毛质粗糙、眼睛充血等变化,且血压始终处于120~139 mmHg范围内,说明造模成功。模型+针刺泻法组的血压值在第5、7、9、11、13、15天均明显低于模型组。基因表达频谱结果显示:与模型组相比,模型+针刺泻法组有106个基因表达升高,92个基因表达降低。其中高血压相关基因CYP1A1、IGFBP-1的表达也发生相应变化。结论针刺太冲、曲池并施以泻法,可明显降低应激性高血压前期大鼠的血压,并影响其肾脏的基因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灸疗法 泻法 应激性高血压前期 基因芯片
下载PDF
针刺手法对家兔穴区组织损伤的形态学观察 被引量:2
8
作者 李孟汉 郭茂娟 +5 位作者 汤德安 朱鹏州 周龙飞 裴启秀 李飞 周桂桐 《天津中医药》 CAS 2012年第6期548-551,共4页
[目的]观察针刺治疗中3种基本操作手法(提插、捻转、提插捻转复合手法)对家兔穴区组织造成损伤形态计量学影响。[方法]36只家兔随机分入提插组,捻转组,提插捻转组和对照组,每组9只。对家兔足三里穴分别施3种操作手法,每日操作1次,行针时... [目的]观察针刺治疗中3种基本操作手法(提插、捻转、提插捻转复合手法)对家兔穴区组织造成损伤形态计量学影响。[方法]36只家兔随机分入提插组,捻转组,提插捻转组和对照组,每组9只。对家兔足三里穴分别施3种操作手法,每日操作1次,行针时间1 min,共10次。计数穴区炎细胞数量;观察组织苏木精-伊红素(HE)染色和Masson染色后组织形态学变化。[结果]3组针刺组炎细胞数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病理组织形态学结果显示提插组神经损伤最轻,捻转组和提插捻转组出现的神经损伤较重。[结论]在不影响针感的前提下,在有神经干分布的穴位上针刺操作时采用单一提插法,可以减轻对神经组织的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手法 提插 捻转 损伤
下载PDF
捻转补泻手法针刺合谷穴对其局部皮肤温度的影响 被引量:19
9
作者 李平 关卫 +2 位作者 王芳 陈冰 诸凯 《天津中医学院学报》 2002年第3期31-33,共3页
阐明针刺捻转补法与泻法的操作是否存在效应上的差异,并探讨其效应差异是否为补泻效应的差异。方法:应用红外线热像技术,采用不同的捻转补泻手法针刺健康人合谷穴后,观察其在即刻,10、20、30min,对局部皮肤温度的影响。结果:不同捻转补... 阐明针刺捻转补法与泻法的操作是否存在效应上的差异,并探讨其效应差异是否为补泻效应的差异。方法:应用红外线热像技术,采用不同的捻转补泻手法针刺健康人合谷穴后,观察其在即刻,10、20、30min,对局部皮肤温度的影响。结果:不同捻转补法与泻法的操作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效应差异,其中补法可以使皮温升高,泻法可以使皮温降低,以石氏捻转补泻针法较为明显。结论:1)补泻手法,补法和泻法的操作可产生不同的效应。2)不同捻转补泻手法对皮肤温度产生的升降效应为补泻效应,其中以石氏捻转补泻手法最为明显。3)证明补泻手法实施的必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 捻转补泻手法 红外线热像技术 皮肤温度 健康人 合谷穴
下载PDF
不同进针法针刺内关穴对简式McGill疼痛问卷表评分及心血管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5
10
作者 赵利华 李雅彦 +3 位作者 黄瑜 庞勇 许凌钧 黄鼎坚 《上海针灸杂志》 2016年第5期625-628,共4页
目的观察缓慢捻进针法与管针进针法针刺内关穴后健康人心血管功能状态的变化,客观评价缓慢捻进针法与管针进针法的疼痛程度。方法将100例健康青年人随机分为A组和B组,每组50例。两组均取内关穴,第一阶段A组采用缓慢捻进针法针刺,B组采... 目的观察缓慢捻进针法与管针进针法针刺内关穴后健康人心血管功能状态的变化,客观评价缓慢捻进针法与管针进针法的疼痛程度。方法将100例健康青年人随机分为A组和B组,每组50例。两组均取内关穴,第一阶段A组采用缓慢捻进针法针刺,B组采用管针进针法针刺;第二阶段(1星期后)A组采用管针进针法针刺,B组采用缓慢捻进针法针刺。所有受试者针刺后均采用简式Mc Gill疼痛问卷表进行评分,并用ZXG-E型自动心血管功能测试诊断仪检测受试者进针前、进针后5 min及进针后30 min的心血管功能情况。结果缓慢捻进针法针刺后PRI感觉项总分与简式Mc Gill疼痛问卷表总分与管针进针法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缓慢捻进针法针刺后PRI情感项总分、VAS评分及PPI评分与管针进针法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缓慢捻进针法进针后5 min FEK和VER与管针进针法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缓慢捻进针法所产生的各类疼痛感觉明显多且强于管针进针法,这种疼痛差异对心血管功能具有良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疗法 内关 针刺手法 缓慢捻进针 管针 得气
下载PDF
搓飞针刺手法联合常规针刺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7
11
作者 王权亮 梁爽 《中医正骨》 2019年第3期9-13,共5页
目的:观察搓飞针刺手法联合常规针刺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要求的12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联合针刺组与常规针刺组,每组60例。常规针刺组采用单纯常规针刺手法针刺L2~L5华佗夹脊穴(双侧)、肾俞穴(双侧... 目的:观察搓飞针刺手法联合常规针刺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要求的12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联合针刺组与常规针刺组,每组60例。常规针刺组采用单纯常规针刺手法针刺L2~L5华佗夹脊穴(双侧)、肾俞穴(双侧)、命门穴、大肠俞穴(双侧)、委中穴(患侧)、阳陵泉穴(患侧)和承山穴(患侧)治疗,联合针刺组采用搓飞针刺手法针刺环跳穴联合常规针刺手法(取穴同常规针刺组)治疗; 2组均每天治疗1次,7次为1个疗程,疗程间隔1 d,共2个疗程。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2个疗程后,记录并比较2组患者腰腿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改良日本骨科学会(Japanese Orthopedic Association,JOA)腰痛评分,并于治疗2个疗程后比较2组患者的综合疗效。结果:①腰腿疼痛VAS评分。治疗前2组患者腰腿疼痛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 23±3. 28)分,(7. 22±2. 03)分,t=0. 020,P=0. 984];治疗2个疗程后,2组患者腰腿疼痛VA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2. 79±1. 17)分,(7. 23±3. 28)分,t=9. 875,P=0. 000;(3. 57±1. 05)分,(7. 22±2. 03)分,t=12. 370,P=0. 000],联合针刺组腰腿疼痛VAS评分低于常规针刺组(t=3. 843,P=0. 000)。②改良JOA腰痛评分。治疗前2组患者改良JOA腰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7. 49±4. 61)分,(18. 12±4. 66)分,t=0. 744,P=0. 456];治疗2个疗程后,2组患者改良JOA腰痛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3. 81±2. 60)分,(17. 49±4. 61)分,t=20. 021,P=0. 000;(5. 69±3. 20)分,(18. 12±4. 66)分,t=17. 032,P=0. 000],联合针刺组改良JOA腰痛评分低于常规针刺组(t=3. 531,P=0. 004)。③综合疗效。治疗2个疗程后,联合针刺组治愈25例、显效14例、有效18例、无效3例,常规针刺组治愈15例、显效12例、有效19例、无效14例,联合针刺组的综合疗效优于常规针刺组(Z=-2. 749,P=0. 006)。结论:采用搓飞针刺手法联合常规针刺手法与单纯常规针刺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均能缓解腰腿疼痛和促进腰椎功能恢复,但前者的疗效优于后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椎间盘移位 针刺疗法 环跳 搓针手法 飞针手法 临床试验
下载PDF
石学敏针刺补泻手法量学切入点浅析 被引量:13
12
作者 杨阿根 《上海中医药杂志》 2011年第11期32-34,共3页
通过对比常见针刺补泻手法的特点,探索石学敏院士针刺手法量学研究以研究捻转补泻手法作为突破口的科学性、合理性。
关键词 补泻手法 针刺手法量学 捻转补泻
下载PDF
捻转补泻手法针刺足三里穴对脘腹部皮肤温度的影响 被引量:13
13
作者 李平 关卫 +2 位作者 王芳 陈冰 诸凯 《天津中医》 2002年第4期51-53,共3页
目的 :阐明针刺捻转补法与泻法的操作是否存在效应上的差异 ,并探讨其效应差异是否为补泻效应的差异。方法 :应用红外线热像技术 ,采用不同的捻转补泻手法针刺健康人足三里后 ,观察其在即刻、10、20、30min ,对脘腹部皮肤温度的影响。结... 目的 :阐明针刺捻转补法与泻法的操作是否存在效应上的差异 ,并探讨其效应差异是否为补泻效应的差异。方法 :应用红外线热像技术 ,采用不同的捻转补泻手法针刺健康人足三里后 ,观察其在即刻、10、20、30min ,对脘腹部皮肤温度的影响。结果 :不同捻转补法与泻法的操作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效应差异 ,其中补法可以使皮温升高 ,泻法可以使皮温降低 ,以石氏捻转补泻针法较为明显。结论 :1)补泻手法 ,补法和泻法的操作可产生不同的效应。2)不同捻转补泻手法对皮肤温度产生的升降效应为补泻效应 ,其中以石氏捻转补泻手法最为明显。3)证明补泻手法实施的必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 捻转补泻手法 红外线热像技术 皮肤温度 健康人 足三里
下载PDF
“平腕立指针刺手法”对健康成人痛阈的影响 被引量:2
14
作者 高昆 廖映烨 《云南中医学院学报》 2015年第2期50-52,共3页
"平腕立指针刺手法"是本人从事针刺手法研究和临床医疗的经验总结。本文介绍该手法的操作技术及特点,并观察"平腕立指针刺手法"对健康成人痛阈的影响,结论认为平腕立指针刺手法能够显著提高痛阈,具有显著镇痛效应。
关键词 平腕立指针法 提插捻转 痛阈 针刺镇痛
下载PDF
左右利手捻转补泻手法对血虚证模型大鼠RBC、Hb、IRF的影响 被引量:11
15
作者 肖敏佳 褚亚宇 +2 位作者 柳杨 刘清国 王朝阳 《世界中医药》 CAS 2014年第4期482-484,共3页
目的:探讨捻转补泻手法与具体捻转方向的关系。方法:将8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7组:空白组(A组)、模型组(B组)、留针组(C组)、右手前捻组(D组)、右手后捻组(E组)、左手前捻组(F组)、左手后捻组(G组)。采用放血加限食法制备血虚证模型。... 目的:探讨捻转补泻手法与具体捻转方向的关系。方法:将8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7组:空白组(A组)、模型组(B组)、留针组(C组)、右手前捻组(D组)、右手后捻组(E组)、左手前捻组(F组)、左手后捻组(G组)。采用放血加限食法制备血虚证模型。隔日针刺1次,共10次。检测大鼠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Hb)、幼稚网织红细胞比率(IRF)。结果:治疗前1 d,与A组相比,其余各组RBC、Hb显著降低(P<0.01),IRF显著升高(P<0.01);治疗第7 d,各组RBC、Hb比较,B组含量最低(P<0.05),C、D、F 3组差异不明显(P>0.05),A、E、G 3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前3组含量高于后3组(P<0.05),IRF组间差异不明显(P>0.05);治疗第14、21 d,各治疗组RBC、Hb、IRF组间差异均不明显(P>0.05)。结论:捻转补泻手法与左、右捻转方向无关,无论何手持针,均拇指前捻用力为"补",拇指后捻用力为"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捻转补泻手法 捻转方向 血虚证
下载PDF
比较提插与捻转两种针刺手法的异同 被引量:4
16
作者 丰雪飞 马铁明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0年第12期172-173,共2页
提插与捻转是两种不同的操作形式,而在调气与补泻中有着相同的作用,但是两种手法产生的效果却有差异。在调气中提插所产生的刺激量较大,故调气效果较捻转好。在补泻中两种手法的针刺效果也不同,提插补泻与捻转补泻对皮肤温度影响不一致... 提插与捻转是两种不同的操作形式,而在调气与补泻中有着相同的作用,但是两种手法产生的效果却有差异。在调气中提插所产生的刺激量较大,故调气效果较捻转好。在补泻中两种手法的针刺效果也不同,提插补泻与捻转补泻对皮肤温度影响不一致,两种补泻手法治疗疾病的性质也有差异。在临床应用中要注意结合病情和针刺部位,合理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提插 捻转 针刺手法
下载PDF
不同针具、不同操作方法对恢刺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差异及其机制 被引量:4
17
作者 杨雪梅 吴云天 +3 位作者 王之虹 刘鹏 谢海亮 佟雪 《吉林中医药》 2021年第11期1519-1522,共4页
目的探究不同针具、不同操作方法运用恢刺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差异及其机制。方法收集本院针灸推拿科疗区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44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对照法将其分为A组、B组、C组、D组,各36例。A组实施撬拔法联合粗针、B组... 目的探究不同针具、不同操作方法运用恢刺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差异及其机制。方法收集本院针灸推拿科疗区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44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对照法将其分为A组、B组、C组、D组,各36例。A组实施撬拔法联合粗针、B组实施撬拔法联合细针、C组实施提插捻转法联合细针、D组实施提插捻转法联合粗针。观察4组患者治疗后简式McGill疼痛问卷、腰椎JOA评分、压敏点痛阈测定值,并应用SF-36生活质量量表评估4组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质量。结果A组在简式McGill疼痛问卷、腰椎JOA评分、压敏点痛阈测定值级、SF-36生活质量、治疗疗程方面明显优于其余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简式McGill疼痛问卷、腰椎JOA评分、压敏点痛阈测定值级SF-36生活质量方面明显优于B组、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B组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撬拔法联合粗针组合的恢刺法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方面效果显著,进一步证明粗针明显优于细针,撬拔法明显优于提插捻转法;其作用机制可能与缓解肌筋膜痉挛,纠正错位腰椎关节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恢刺法 不同针具 撬拔法 提插捻转法
下载PDF
针刺捻转补泻手法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海马-HPA轴的影响及其降压机制 被引量:7
18
作者 孙娇 梁靖蓉 +3 位作者 曾天笑 郝晓敏 黄佩怡 刘清国 《针灸临床杂志》 2020年第5期67-70,共4页
目的:通过观察针刺捻转补泻手法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海马形态的改变、糖皮质激素受体(GR)表达及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HPA)轴各组分表达的影响,探讨其调控血压的中枢-外周机制。方法:48只雄性SHR大鼠随机等分为模型组、捻转补法... 目的:通过观察针刺捻转补泻手法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海马形态的改变、糖皮质激素受体(GR)表达及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HPA)轴各组分表达的影响,探讨其调控血压的中枢-外周机制。方法:48只雄性SHR大鼠随机等分为模型组、捻转补法组与捻转泻法组,16只WKY大鼠作为空白对照组。各针刺组分别采用不同的针刺手法干预双侧太冲穴,模型组与空白组不做针刺处理,各组于针刺前及针刺后定期测量血压。实验第16天采用HE染色法观察海马组织病理性改变,采用Elisa法检测海马GR及HPA轴各组分的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捻转泻法组和捻转补法组均能明显降低SHR大鼠血压(P<0.01或P<0.05),各针刺组海马GR含量明显降低(P<0.05),HPA轴各组分表达量明显降低(P<0.05);且捻转泻法组较捻转补法组降压效果和良性调控HPA轴作用更明显(P<0.05)。结论:针刺捻转补泻手法可以通过调节海马中GR含量表达、抑制HPA轴活动,起到降压作用,这可能是针刺捻转补泻手法降压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 捻转补泻手法 自发性高血压 海马 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
下载PDF
曲池穴捻转补泻法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疗效观察 被引量:17
19
作者 邹艳 吕小笑 罗志平 《上海针灸杂志》 2015年第9期847-849,共3页
目的观察针刺曲池穴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及捻转补泻法对原发性高血压病治疗的影响。方法将126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1组40例、治疗2组44例和对照组42例。治疗组均针刺曲池穴,治疗1组采用捻转补法(左转)治疗,治疗2组采... 目的观察针刺曲池穴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及捻转补泻法对原发性高血压病治疗的影响。方法将126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1组40例、治疗2组44例和对照组42例。治疗组均针刺曲池穴,治疗1组采用捻转补法(左转)治疗,治疗2组采用捻转泻法(右转)治疗,对照组采用药物治疗。观察各组治疗10 min后血压变化,并比较各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1组总有效率为85.0%,治疗2组为88.6%,对照组为61.9%,治疗1组及治疗2组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组和治疗2组治疗10、30 min后收缩压及舒张压与同组治疗前10 min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组和治疗2组治疗30 min后收缩压及舒张压与同组治疗10 min后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30 min后收缩压及舒张压与同组治疗前10 min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治疗30 min后收缩压及舒张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曲池穴是一种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有效方法,捻转补法和泻法均有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疗法 曲池 高血压 捻转补泻 针刺手法
下载PDF
滞针术的临床研究概述
20
作者 刘乔伟 刘运珠 《中国社区医师》 2023年第18期7-9,共3页
滞针是一种针刺异常情况,临床中,针灸医生将滞针作为一种治疗手段,以加强针感、提高针刺疗效,在临床应用广泛。该文作者通过查阅相关文献,总结了滞针术的发展过程、滞针术的形态学及物理学研究、滞针术的操作方法及现代临床应用。
关键词 滞针术 捻转 针刺手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