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eveloping Flow Pressure Drop and Friction Factor of Water in Copper Microchannels
1
作者 Mirmanto 《Journal of Mechanics Engineering and Automation》 2013年第10期641-649,共9页
关键词 摩擦系数 去离子水 微通道 压降 开发 实验条件 入口温度
下载PDF
CHARACTERISTICS OF PRESSURE DROP AND CORRELATION OF FRICTION FACTORS FOR SINGLE-PHASE FLOW IN ROLLING HORIZONTAL PIPE 被引量:18
2
作者 ZHANG Jin-hong YAN Chang-qi GAO Pu-zhen 《Journal of Hydrodynamics》 SCIE EI CSCD 2009年第5期614-621,共8页
Gas-liquid two-phase flow occurs increasingly in some dynamic devices operating in the oceanic condition. The relative data are limited with respect to flow characteristics, so the present study is to investigate syst... Gas-liquid two-phase flow occurs increasingly in some dynamic devices operating in the oceanic condition. The relative data are limited with respect to flow characteristics, so the present study is to investigate systematically single-phase pressure drop, and to develop the theory for frictional factor under the roiling condition. Using deionized water as the test fluid, a series of experiments of single-phase flow were conducted in pipe with the inner diameter of 34.5 ram. The test section was horizontally settled on the rolling apparatus, and its regularity was similar to simple harmonic motion. It is found that the pressure drop during rolling motion fluctuate with the change of the rolling period and rolling angle, which is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from fluid motion in a steady state. By the contrast between experiment results and stable-state theory values, existing correlations can not predict present frictional factor very well. Therefore, in the present article, the single-phase frictional factor is correlated with the Reynolds number for rolling motion, and its computated results agree well with experimental dat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ngle-phase flow pressure drop friction factor horizontal pipe rolling motion
原文传递
摇摆状态下竖直管内单相水阻力特性实验研究 被引量:19
3
作者 曹夏昕 阎昌琪 +1 位作者 孙立成 孙中宁 《核动力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51-55,共5页
在3种不同摇摆周期(5s、10s、15s)、2种不同摇摆角度(10°、20°)的情况下,分别对3种不同管径(15mm、25mm、34.5mm)的竖直光滑有机玻璃管管内单相水的阻力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经实验研究发现,试验段内的摩擦阻力系数随时间变... 在3种不同摇摆周期(5s、10s、15s)、2种不同摇摆角度(10°、20°)的情况下,分别对3种不同管径(15mm、25mm、34.5mm)的竖直光滑有机玻璃管管内单相水的阻力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经实验研究发现,试验段内的摩擦阻力系数随时间变化有明显的周期性,雷诺数增加导致摩擦阻力系数的波动幅值降低、平均值减小,管径越粗使得摩擦阻力系数λ的波动幅度越大。在任意时刻,摩擦阻力系数的瞬态值随周期的变长而增加,但是摇摆角度的变化对摩擦阻力系数的影响不是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摇摆 单相流 阻力特性 摩擦阻力系数
下载PDF
应用改进粒子水平集法对液滴碰撞的数值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樊辉青 刘磊 +1 位作者 钟主海 张翔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1-15,共5页
为了准确捕捉自由面运动,求解液滴的碰撞过程,针对传统粒子水平集法不适用于待修正网格包含在虚拟粒子内部的情况,在充分分析以上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一种新的局部距离函数定义方式。经测试问题验证,改进方法可降低由于粒子沿非界面法... 为了准确捕捉自由面运动,求解液滴的碰撞过程,针对传统粒子水平集法不适用于待修正网格包含在虚拟粒子内部的情况,在充分分析以上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一种新的局部距离函数定义方式。经测试问题验证,改进方法可降低由于粒子沿非界面法线方向运动对界面修正的干扰,显著提高界面捕捉精度及守恒性。应用改进粒子水平集法对二维液体碰撞过程进行数值模拟,计算结果显示:相对速度是正碰过程是否发生分离的决定因素,空气中两个直径为 3mm 的正碰水滴的临界韦伯数为 13.79;偏心程度和相对速度共同影响偏心碰撞的液滴形态;给定相对速度时存在两个临界偏心程度,偏心程度介于临界值之间时碰撞后不发生分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粒子水平集法 局部距离函数 液滴 碰撞 分离
下载PDF
自然循环传热部件内单相水流动阻力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杨瑞昌 刘涛 +1 位作者 钟勇 周立加 《核动力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S2期75-78,83,共5页
以常压去离子水为工质,对自然循环工况下上升加热段、上升冷却段和下降冷却段3种传热部件内单相水的流动阻力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传热部件内工质的物性变化及由浮升力引起的自由流动对摩擦阻力有重要影响。通过分析,提出了计... 以常压去离子水为工质,对自然循环工况下上升加热段、上升冷却段和下降冷却段3种传热部件内单相水的流动阻力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传热部件内工质的物性变化及由浮升力引起的自由流动对摩擦阻力有重要影响。通过分析,提出了计算自然循环工况下不同传热部件内单相水沿程摩擦阻力系数的经验关系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循环 单相水 流动阻力 实验研究
下载PDF
气固两相对翼型层流分离及转捩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李银然 郭兴铎 +2 位作者 李德顺 赵煜 胡哲哲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2418-2423,共6页
为了研究气固两相对翼型表面层流分离及转捩的影响,首先基于Transition SST模型,对平板和S809翼型的转捩特性进行数值模拟,并将模拟结果与实验值进行对比分析,验证Transition SST模型模拟边界层转捩的优越性。然后在清洁空气和含不同粒... 为了研究气固两相对翼型表面层流分离及转捩的影响,首先基于Transition SST模型,对平板和S809翼型的转捩特性进行数值模拟,并将模拟结果与实验值进行对比分析,验证Transition SST模型模拟边界层转捩的优越性。然后在清洁空气和含不同粒径颗粒的气固两相流中,对风力机专用翼型DU93-W-212进行数值模拟,对比分析间歇因子和摩阻系数,结果表明:当颗粒直径小于150μm时,颗粒的加入使得翼型边界层层流分离和转捩均提前发生,且颗粒直径越小,提前位置越多;当颗粒直径大于等于150μm时,层流分离和转捩的位置几乎与清洁空气下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翼型 两相流 层流流动 转捩流动 摩阻系数 间歇因子
下载PDF
气液界面摩擦因子对分层流向段塞流过渡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刘夷平 杨维林 王经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888-892,共5页
根据气液两相流段塞稳定性理论,结合分层流理想化模型,对直径2.54cm水平管内空气-水两相流出现段塞流时的各相临界表观速度和临界液层高度进行了理论预测,并且分析了气液两相界面的摩擦因子对于预测流型转变的影响。由于在不同的气相流... 根据气液两相流段塞稳定性理论,结合分层流理想化模型,对直径2.54cm水平管内空气-水两相流出现段塞流时的各相临界表观速度和临界液层高度进行了理论预测,并且分析了气液两相界面的摩擦因子对于预测流型转变的影响。由于在不同的气相流速范围内,段塞流由不同形式的界面波形成,当气相表观速度小于4m?s?1时,由大振幅波形成段塞流,而当气相表观速度大于4m?s?1,段塞流由小波长的滚动波合并而成,因而根据实测数据对界面摩擦因子的计算进行了补充修正,并且应用到对应的气相流速范围。基于所给出的计算方法解得发生分层流向段塞流转变的临界表观速度和临界液层高度,并和实验数据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所做的修正可以避免以往理论预测中出现的低估情况,求得的各临界特征参数值和实验结果吻合得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相流动 段塞流 摩擦因子 流型转变
下载PDF
预测气液两相分层流界面剪切应力的新方法 被引量:2
8
作者 郑平 赵梁 刘永铭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19-126,共8页
针对水平管气液两相分层流界面剪切应力的预测,建立了基于计算流体力学(CFD)方法的剪切滑移壁面模型,即将气液界面处理为固定的具有均匀剪切应力的水平滑移壁面。利用FLUENT软件模拟了气相流动,气液界面采用剪切滑移壁面边界条件,通过... 针对水平管气液两相分层流界面剪切应力的预测,建立了基于计算流体力学(CFD)方法的剪切滑移壁面模型,即将气液界面处理为固定的具有均匀剪切应力的水平滑移壁面。利用FLUENT软件模拟了气相流动,气液界面采用剪切滑移壁面边界条件,通过对比实验测量的气相流场分布得到气速和界面剪切收敛值,并由收敛值拟合得到界面摩擦因子与气相雷诺数的关联式。应用这一关联式的预测结果与实验间接测量值吻合较好,并且在气、液相雷诺数9 400≤ReG≤50 000和21 000≤Re_L≤30 000范围内优于Taitel和Dukler与Sidi-Ali和Gatignol模型。表明剪切滑移壁面模型可以有效地控制关键参数,提高预测效率和精度,为CFD方法预测气液两相分层流界面剪切应力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液两相分层流 CFD 界面摩擦因子 界面剪切应力 剪切滑移壁面模型
下载PDF
亚临界压力区内螺纹管汽水流动摩擦压降特性对比
9
作者 徐维晖 梁诚胜 +2 位作者 王为术 赵鹏飞 杜俊超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209-1213,共5页
在9-22 MPa亚临界压力区,基于Fortran程序针对不同螺纹结构的垂直上升内螺纹管汽水单相和两相流动的摩擦压降特性进行数值对比研究.研究表明:螺纹结构对内螺纹管的流动特性有显著影响;与光管相比,内螺纹管有较大的摩擦系数,摩擦系数随... 在9-22 MPa亚临界压力区,基于Fortran程序针对不同螺纹结构的垂直上升内螺纹管汽水单相和两相流动的摩擦压降特性进行数值对比研究.研究表明:螺纹结构对内螺纹管的流动特性有显著影响;与光管相比,内螺纹管有较大的摩擦系数,摩擦系数随着内螺纹管螺纹当量N的增加而增大;内螺纹管的两相摩擦压降倍率φl02在低干度值时受N值影响较小,压强越大,差距越小;φl02随压力增大而减小,随蒸汽干度χ增加2l0φ先增加,随后增幅减小,在χ>0.9时有下降的趋势.研究结果为动力工程中内螺纹管的优化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临界压力 内螺纹管 螺纹结构 摩擦系数 摩擦压降 汽水两相流 两相摩擦压降倍率 水冷壁
下载PDF
环状两相流空泡份额新析
10
作者 陈文振 桂学文 朱波 《海军工程大学学报》 CAS 2003年第5期9-11,21,共4页
对圆管内环状两相流的空泡份额进行了分析.首先推导出气相摩擦乘子的一般表达式,然后求得空泡份额与滑速比的解析式,并进行了分析讨论.与有关文献结果的比较表明:在一定的压力范围内文中所得的解是正确、可信的.
关键词 两相流 空泡份额 摩擦乘子 滑速比
下载PDF
基于段塞流的通用气液两相流模型中闭合关系式的评价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志刚 李玉星 +3 位作者 王武昌 王海燕 王鸿雁 肖文生 《油气田地面工程》 2018年第12期42-48,共7页
基于段塞流的通用气液两相流模型是近年来提出的能够对气液两相流进行较精确计算的水力计算模型,而闭合关系式的选择对模型计算准确性至关重要。从段塞流出发建立基本方程,得到的计算模型可以适用于管道倾角从-90°至90°的流... 基于段塞流的通用气液两相流模型是近年来提出的能够对气液两相流进行较精确计算的水力计算模型,而闭合关系式的选择对模型计算准确性至关重要。从段塞流出发建立基本方程,得到的计算模型可以适用于管道倾角从-90°至90°的流动情况。选择模型中重要的相间水力摩阻系数、液塞平移速度、平均液塞长度等三个参数,对多组闭合关系式进行评价,将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小型室内多相流环道实验的实验结果与各个关系式应用于模型得到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筛选并推荐适用于模型计算的最优关系式。Andritsos&Hanratty关系式、Bendiksen关系式、Zhang关系式分别为模型中计算相间水力摩阻系数、液塞平移速度和平均液塞长度的最优关系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液两相流 相间水力摩阻系数 液塞平移速度 平均液塞长度 闭合关系式评价
下载PDF
多因素影响下的X80管道钢两相流冲蚀腐蚀特性 被引量:3
12
作者 叶福相 姚军 +2 位作者 刘玉发 赵彦琳 董士刚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6450-6459,共10页
长距离油气输运管道运行工况复杂,事故频发,冲蚀腐蚀是导致管道局部失效的典型问题之一,受多因素作用影响。为探究管道钢冲蚀腐蚀多因素影响机制,通过全因子实验设计方法,量化比较了包含不同颗粒浓度、冲击角度、氯离子浓度和pH的多变... 长距离油气输运管道运行工况复杂,事故频发,冲蚀腐蚀是导致管道局部失效的典型问题之一,受多因素作用影响。为探究管道钢冲蚀腐蚀多因素影响机制,通过全因子实验设计方法,量化比较了包含不同颗粒浓度、冲击角度、氯离子浓度和pH的多变量系统中单一因素和因素间相互作用对X80管道钢冲蚀腐蚀损失的影响效应,并分析了它们的显著性与方向性。统计学分析结果表明,4个单一因素对冲蚀腐蚀损失均有显著影响,其中颗粒浓度和氯离子浓度与冲蚀腐蚀损失正相关,pH和冲击角度与冲蚀腐蚀损失负相关;因素间协同作用中只有颗粒浓度与氯离子浓度之间的协同作用以及颗粒浓度与冲击角度之间的协同作用效应显著,其余交叉因素效应不显著。此外,根据这些因子对X80管道钢冲蚀腐蚀质量损失速率影响的显著性,给出了作用大小排序,并通过显微照片分析了不同条件下材料损失模式,讨论了因素间协同作用机制,用示意图对因素作用效果和作用机理进行了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蚀腐蚀 管道钢 两相流 多因素影响 电化学
下载PDF
摇摆运动时窄矩形通道内两相流动阻力特性实验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金光远 阎昌琪 +2 位作者 孙立成 幸奠川 刘靖宇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65-268,共4页
摇摆运动作为一种典型的海洋条件,会对管内的气液两相流动过程产生较大影响.通过摇摆条件下空气-水在窄矩形通道内流动阻力特性的实验,研究摇摆运动对两相流动过程的影响.实验在常温常压条件下进行,通道尺寸为40 mm×1.6 mm,摇摆角... 摇摆运动作为一种典型的海洋条件,会对管内的气液两相流动过程产生较大影响.通过摇摆条件下空气-水在窄矩形通道内流动阻力特性的实验,研究摇摆运动对两相流动过程的影响.实验在常温常压条件下进行,通道尺寸为40 mm×1.6 mm,摇摆角度分别为10°、15°和30°,摇摆周期分别选为8、12、16 s.实验结果表明,摇摆条件下瞬态摩擦压降的变化具有明显的周期性,摇摆周期越小,摇摆振幅越大,即摇摆运动越剧烈,摩擦压降的波动幅度也越大;摩擦压降波动幅度随着含气率的增加而增加,随着流速的增加而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摇摆运动 窄矩形通道 两相流 摩阻系数 阻力特性
下载PDF
矩形微通道内油水两相流摩擦压降实验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徐楠 蒋小霞 +1 位作者 袁润 丰伟 《中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9年第1期44-48,共5页
研究了微通道内油水两相流的摩擦阻力特性.实验采用横截面为矩形的微通道,其宽度和深度通过化学蚀刻法制作,壁面具有一定的粗糙度,其水力直径分别为167.3μm和192.0μm,相应高宽比为0.673和0.793.利用数字显微摄像技术对矩形截面微通道... 研究了微通道内油水两相流的摩擦阻力特性.实验采用横截面为矩形的微通道,其宽度和深度通过化学蚀刻法制作,壁面具有一定的粗糙度,其水力直径分别为167.3μm和192.0μm,相应高宽比为0.673和0.793.利用数字显微摄像技术对矩形截面微通道内油-水两相流的流型进行实时观测,并根据流型选择合适的物理模型,得到了不同含油率时矩形微通道的摩擦压降.实验结果表明:矩形微通道内的摩擦阻力压降与均相理论模型计算结果一致,黏度机理是影响微通道内油水两相流摩擦压降的主要因素.水包油流型向油包水流型的转变是在含油率为60%~70%范围内发生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水两相流 摩擦压降 黏度 水包油 油包水
下载PDF
异丁烷绝热毛细管流动均相流和分离流模型对比
15
作者 束永辉 胡芃 +2 位作者 Adnan Ibrahim 支亮辉 陈奇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43-57,70,共16页
毛细管作为一种膨胀装置在小型制冷系统和热泵系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尽管毛细管具有简单的几何形状,其中的绝热流动却是极其复杂的。本文对模拟异丁烷(R600a)在毛细管中绝热流动的均相流动模型和分离流模型进行了对比研究。研究了不... 毛细管作为一种膨胀装置在小型制冷系统和热泵系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尽管毛细管具有简单的几何形状,其中的绝热流动却是极其复杂的。本文对模拟异丁烷(R600a)在毛细管中绝热流动的均相流动模型和分离流模型进行了对比研究。研究了不同的摩擦系数和两相黏度关系式的组合以及亚稳态流动对流动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分离流模型时预测的质量流量较低。分离流模型在预测超过2 kg·h^(−1)的质量流量时表现较好,Colebrook摩擦系数关系式结合Dukler或McAdams黏度关系式得到的偏差较小,在忽略和考虑亚稳态流动的情况下分别为5.43%,5.49%和5.44%,5.43%。此外,采用Bittle和Pate摩擦系数和Dukler黏度关系式的均相流模型在低于2 kg·h^(−1)的质量流量范围内具有最高的精确度,不考虑亚稳态流动情况下的平均误差为4.12%,考虑亚稳态流动情况下的平均误差为3.3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细管 绝热流动 摩擦系数 两相黏度 均相流模型 分离流模型 亚稳态流动
下载PDF
An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 into modeling solids friction for fluidized dense-phase pneumatic transport of powders 被引量:1
16
作者 G. Setia S.S. Mallick +1 位作者 R. Pan P.W. Wypych 《Particuology》 SCIE EI CAS CSCD 2017年第1期83-91,共9页
Results are presented of an ongoing investigation into modeling friction in fiuidized dense-phase pneumatic transport of bulk solids. Many popular modeling methods of the solids friction use the dimen- sionless solids... Results are presented of an ongoing investigation into modeling friction in fiuidized dense-phase pneumatic transport of bulk solids. Many popular modeling methods of the solids friction use the dimen- sionless solids loading ratio and Froude number. When evaluated under proper scale-up conditions of pipe diameter and length, many of these models have resulted in significant inaccuracy. A technique for modeling solids friction has been developed using a new combination of dimensionless numbers, volu- metric loading ratio and the ratio of particle free settling velocity to superficial conveying air velocity, to replace the solids loading ratio and Froude number. The models developed using the new formalism were evaluated for accuracy and stability under significant scale-up conditions for four different prod- ucts conveyed through four different test rigs (subject to diameter and length scale-up conditions). The new model considerably improves predictions compared with those obtained using the existing model, especially in the dense-phase region. Whereas the latter yields absolute average relative errors varying between 10% and 86%, the former yielded results with errors from 4% to 20% for a wide range of scale-up conditions. This represents a more reliable and narrower range of prediction that is suitable for industrial scale-up requireme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luidized dense-phase Pneumatic transport Solids friction factor scale-up Volumetric loading ratio Dimensionless velocity
原文传递
基于多因素的煤储层气水两相非稳态流入动态评价方法及应用 被引量:2
17
作者 张鹏 王相春 +3 位作者 封从军 郑力会 张妍 孙萌思 《天然气地球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641-1651,共11页
煤层气开发中,流入动态是制定合理排采制度的重要依据,能够最大化延长稳产时间,提高最终产量。针对目前无井底压力与多因素的显式方程来评价非稳态流入动态的问题,采用理论推导和多因素拟合方法,建立了井底压力与时间、应力敏感系数、... 煤层气开发中,流入动态是制定合理排采制度的重要依据,能够最大化延长稳产时间,提高最终产量。针对目前无井底压力与多因素的显式方程来评价非稳态流入动态的问题,采用理论推导和多因素拟合方法,建立了井底压力与时间、应力敏感系数、表皮系数、总产量、启动压力梯度的显式计算模型,同时结合生产数据对模型进行验证,并对井底压力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从初始生产阶段到压力稳定阶段,所建模型的准确率可达82.3%~94.76%,可有效评价多种因素对产量和井底压力的影响程度,为优化排采制度提供了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气 气水两相流 非稳态 多因素 流入动态
原文传递
垂直向上窄间隙矩形通道内单相流动特性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宋明亮 马建 +2 位作者 黄彦平 张雨 林震霞 《核动力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88-92,共5页
以垂直向上窄间隙矩形通道为研究对象,开展了恒热流密度加热条件下的单相流动特性实验研究。根据测量的温度、流量、压降和热流密度,获得一定工况范围内层流、过渡流和湍流流动的非等温摩擦系数实验数据,并基于这些实验数据对现有的预... 以垂直向上窄间隙矩形通道为研究对象,开展了恒热流密度加热条件下的单相流动特性实验研究。根据测量的温度、流量、压降和热流密度,获得一定工况范围内层流、过渡流和湍流流动的非等温摩擦系数实验数据,并基于这些实验数据对现有的预测关系式进行了对比评价。结果表明,由Kays和Clark提出的层流等温摩擦系数关系式以及由Blasius、Techo、Moody提出的湍流等温摩擦系数关系式的预测结果均与相应的实验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窄间隙矩形通道 单相流动特性 非等温摩擦系数
原文传递
微石英管与多孔光纤内流动特性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黄迦乐 金滔 汤珂 《工程热物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213-1216,共4页
搭建了微通道流动特性实验台,对直径为20μm和50μm的微石英管以及一种多孔光纤内的气体流动特性进行了研究。重点考察了不同流量下微通道进出口两端的压力降,进而计算获得在不同雷诺数下对应的流动摩擦因数以及泊肃叶数,并将实验与基于... 搭建了微通道流动特性实验台,对直径为20μm和50μm的微石英管以及一种多孔光纤内的气体流动特性进行了研究。重点考察了不同流量下微通道进出口两端的压力降,进而计算获得在不同雷诺数下对应的流动摩擦因数以及泊肃叶数,并将实验与基于N-S方程的数值模拟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在实验研究的流量范围内,微通道内流动的克努森数部分进入滑移区,而毛细玻璃管和多孔光纤的摩擦因数呈现出比常规尺寸通道增大的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通道流动 多孔光纤 微石英管 流阻 摩擦因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