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8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FLOW OF A TRAIN OF DEFORMABLE FLUID PARTICLES IN A TUBE
1
作者 陈晋南 《Applied Mathematics and Mechanics(English Edition)》 SCIE EI 1998年第7期651-661,共11页
In the article, the boundary integral technique is used to salve the hydrodynamic movement. of a train of deformable fluid particles in a tube. When a fluid particle is: in a tube, the total normal stress difference i... In the article, the boundary integral technique is used to salve the hydrodynamic movement. of a train of deformable fluid particles in a tube. When a fluid particle is: in a tube, the total normal stress difference is not constant any more; this force tends to distend and elongate the particle. We find that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velocity of a deformable fluid particle and a sphere (with the same radius) increases as the distance between the particles decreases, and that the increase in velocity with L'/a' is greater the capillary number, and this increase becomes less pronounced as radius' decreas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wo phase flow deformable periodic fluid particle
下载PDF
THE EFFECT OF PARTICLES ON FLUID TURBULENCE IN A TURBULENT BOUNDARY LAYER OVER A CYLINDER
2
作者 樊建人 施俊美 +1 位作者 郑友取 岑可法 《Acta Mechanica Sinica》 SCIE EI CAS CSCD 1997年第1期36-43,共8页
The turbulent fluid and particle interaction in the turbulent boundary layer for cross how over a cylinder has been experimentally studied. A phase-Doppler anemometer was used to measure the mean and fluctuating veloc... The turbulent fluid and particle interaction in the turbulent boundary layer for cross how over a cylinder has been experimentally studied. A phase-Doppler anemometer was used to measure the mean and fluctuating velocities of both phases. Two size ranges of particles (30 mu m similar to 60 mu m and 80 mu m similar to 150 mu m) at certain concentrations were used for considering the effects of particle sizes on the mean velocity profiles and on the turbulent intensity levels. The measurements clearly demonstrated that the larger particles damped fluid turbulence. For the smaller particles, this damping effect was less noticeable. The measurements further showed a delay in the separation point for two phase turbulent cross how over a cylind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urbulent fluid and particle interaction two-phase turbulent cross flow over a cylinder boundary layer PDA measurement
下载PDF
欧拉-欧拉双流体模型中颗粒黏性对液固散式流态化的影响
3
作者 祝赫 张仪 +1 位作者 齐娜娜 张锴 《化工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3103-3112,共10页
采用无黏性双流体模型、基于颗粒动理学的双流体模型以及Brandani和Zhang简化双流体模型探究了颗粒黏性对液固散式流化特性的影响规律。经与文献中实验数据和Gibilaro公式计算值对比后发现:3种双流体模型均能较好地预测整体固含率,与实... 采用无黏性双流体模型、基于颗粒动理学的双流体模型以及Brandani和Zhang简化双流体模型探究了颗粒黏性对液固散式流化特性的影响规律。经与文献中实验数据和Gibilaro公式计算值对比后发现:3种双流体模型均能较好地预测整体固含率,与实验值相对偏差在3%以内,其中无黏性双流体模型和简化双流体模型对固含率预测更符合散式流态化特点;3种双流体模型对时均颗粒轴向速度预测均呈现整体环核结构的固有属性,其中简化双流体模型在较低和较高两组液速工况下预测的相对偏差平均值分别为0.277和1.028;当入口液速突然变化后,收缩过程中简化双流体模型对响应时间预测准确度略高,而膨胀过程中因低浓度区界面不稳定以及膨胀过程中床内颗粒形成的由浓到稀过渡段延长了稳定时间,3种模型预测均与理想过程存在一定偏差,其中液速较低时三者差异不明显,但液速较高时简化双流体模型准确性略高。基于颗粒动理学的双流体模型对动态过程模拟的计算耗时最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态化 计算流体力学 流体动力学 双流体模型 液固两相流 颗粒黏性
下载PDF
壁面约束下椭球颗粒曳力特性研究
4
作者 鲁贤民 杨渐志 +1 位作者 顾海林 吴灵波 《空气动力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9-29,共11页
颗粒两相流系统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和工程应用中,实际颗粒往往并非球形且受其附近壁面的影响。基于欧拉-拉格朗日方法的颗粒两相流数值模拟已成为非球形颗粒两相流系统设计的重要工具,然而其准确性受限于非球形颗粒曳力模型。因此,深入研... 颗粒两相流系统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和工程应用中,实际颗粒往往并非球形且受其附近壁面的影响。基于欧拉-拉格朗日方法的颗粒两相流数值模拟已成为非球形颗粒两相流系统设计的重要工具,然而其准确性受限于非球形颗粒曳力模型。因此,深入研究壁面约束下非球形颗粒曳力特性并发展近壁修正预测模型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直接数值模拟方法对有限雷诺数(0.5≤Re≤10)下,不同颗粒长轴取向与来流之间的夹角以及颗粒-壁面间距的单椭球颗粒曳力特性开展详细数值研究,分析比较不同工况下曳力系数的变化,探明雷诺数、攻角以及壁面间距对椭球颗粒曳力系数的影响规律,并评估现有自由流中椭球颗粒曳力关系式的适用性,最后发展了考虑近壁修正的椭球颗粒曳力预测模型,为优化非球形颗粒两相流数值模拟工具提供重要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颗粒两相流 椭球颗粒 曳力系数 壁面效应 雷诺数 直接数值模拟
下载PDF
密相栓流湿颗粒气力输送数值模拟
5
作者 徐止恒 李政权 +2 位作者 陈慧敏 张博群 石昊宇 《中国有色冶金》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32-140,共9页
鉴于目前对于湿颗粒密相气力输送的研究缺乏成熟的体系与结论,本文探究了湿颗粒密相气力输送的流动机理与流动形态,为气力输送的优化设计提供理论支持。研究采用计算流体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和离散元法(discrete ele... 鉴于目前对于湿颗粒密相气力输送的研究缺乏成熟的体系与结论,本文探究了湿颗粒密相气力输送的流动机理与流动形态,为气力输送的优化设计提供理论支持。研究采用计算流体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和离散元法(discrete element method,DEM)双向耦合的数值模拟方法,对水平管道中干湿颗粒料栓的运动形式和颗粒运动轨迹进行了分析,深入研究了颗粒含水率对输送流型、输送效率以及输送压降的影响。结果表明,同等气速下,湿颗粒可以形成段塞流,而干颗粒先是段塞流,随后料栓被气体击穿演变为沙丘流,最后成为管底流;随着气体速度的增大,单位长度的水平管道压降数值呈现先降低后增长的趋势,在质量流率0.5 kg/s、含水率5%的工况下,输送速度为9 m/s时管道压降数值最低,为最佳经济速度值;湿颗粒的压力曲线一直处于波动较大的不稳定状态,当两个监测点位于段塞外部时,轴向压差几乎为零,而当两个监测点位于段塞内部时,轴向压差可以达到-600 Pa。通过对湿颗粒输送时的压降变化进行分析和监测,可及时发现设备故障的迹象,预警可能的问题并采取预防措施,避免设备损坏和生产中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料输送 密相气力输送 流体力学 离散元法 湿颗粒 段塞流 颗粒含水率
下载PDF
非规则形状颗粒自由沉降监测分析系统 被引量:1
6
作者 李吉辉 王泽斌 +5 位作者 许建汶 孙凯 张灿彧 郭义开 黄根 马力强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77-81,94,共6页
流体力学中传统的颗粒沉降行为研究大多针对规则球形颗粒,而异形颗粒的沉降问题易被忽视。该文基于高速摄像-Python-MATLAB技术设计了异形颗粒沉降监测分析系统,主要由沉降装置、高速摄像机、计算分析系统等组成,可以对不同形状颗粒在... 流体力学中传统的颗粒沉降行为研究大多针对规则球形颗粒,而异形颗粒的沉降问题易被忽视。该文基于高速摄像-Python-MATLAB技术设计了异形颗粒沉降监测分析系统,主要由沉降装置、高速摄像机、计算分析系统等组成,可以对不同形状颗粒在液体介质中的沉降行为进行快速、精准的记录和多角度分析。该系统的设计和教学实践有助于提升学生对特殊现象的观察与捕捉能力,以及解决科学问题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规则形状 颗粒 沉降 流体力学 液固两相流
下载PDF
液-固流化床最小流态化速度的数值模拟与验证 被引量:1
7
作者 张鑫镝 张卫义 +3 位作者 李兆亭 赵杰 刘阿珍 李汉勇 《中国粉体技术》 CAS CSCD 2023年第1期80-89,共10页
为使用计算颗粒流体力学(CPFD)的数值模拟法代替实验法,建立单管的液-固两相流化床实验系统;实验测量5种颗粒的最小流化速度;应用CPFD方法对单管液-固流化床模型进行数值模拟,比较5种颗粒的最小流态化速度的实验值与模拟值,并进行误差分... 为使用计算颗粒流体力学(CPFD)的数值模拟法代替实验法,建立单管的液-固两相流化床实验系统;实验测量5种颗粒的最小流化速度;应用CPFD方法对单管液-固流化床模型进行数值模拟,比较5种颗粒的最小流态化速度的实验值与模拟值,并进行误差分析,验证数值模拟方法的正确性。结果表明:5种实验颗粒的最小流态化速度实验值分别为0.0216、0.0367、0.0293、0.0555、0.0845 m/s;2种公式验算值与实验值的最大相对误差小于10%,平均相对误差小于5%,证明实验结果是可靠的;5种模拟颗粒的最小流态化速度模拟修正值分别为0.024、0.044、0.041、0.069、0.062 m/s;颗粒S_(1)、S_(2)、S_(4)、S_(5)的模拟修正值与颗粒E_(1)、E_(2)、E_(4)、E_(5)的实验值之间的最小流态化速度的误差分别为11.1%、19.9%、24.3%、26.6%,均为正向偏差且在工程允许范围内,证明CPFD数值模拟方法是可靠的;最小流态化速度随固体颗粒的密度和粒径的增大而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颗粒流体力学 数值模拟 液-固两相流 流化床 最小流态化速度
下载PDF
卵石地层泥水盾构环流管道排渣特性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任振 贾连辉 +2 位作者 王少萍 叶广朋 王又增 《隧道建设(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01期171-177,共7页
为明晰泥水盾构环流系统管道排渣特性,结合实际设备环流管道的设计与现场应用,使用EDEM(engineering discrete element method)与Fluent耦合的固液两相流仿真技术,对水平-倾斜-水平的连续环流管道渣石和泥浆的运动规律及分布状态进行研... 为明晰泥水盾构环流系统管道排渣特性,结合实际设备环流管道的设计与现场应用,使用EDEM(engineering discrete element method)与Fluent耦合的固液两相流仿真技术,对水平-倾斜-水平的连续环流管道渣石和泥浆的运动规律及分布状态进行研究。研究结果显示:1)DDPM模型(dense discrete phase model)相对于DPM模型(discrete phase model)计算精确度更高,更加符合实际情况。2)在初始水平段渣石首先进行悬浮运动,在重力作用下,渣石逐渐沉降在管道底部并进行推移运动。3)渣石在斜管中运动时出现明显的堆积和速度分层现象,斜管截面渣石分布数和最大泥浆流速随着斜管角度的增加先增加后减小,两者均在斜管角度为45°时最大,在90°时最小。4)斜管中渣石平均运动速度随着斜管角度的增加先减小后增加,在斜管角度为45°时最小,在90°时最大。说明渣石在斜管角度为45°左右时堆积比较严重,实际设计中应避免45°左右的斜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水盾构 泥水环流系统 固液两相流 倾斜管路 管道排渣 渣石平均速度
下载PDF
丝状生物质颗粒在矩形提升管内的分布特性
9
作者 赵海超 许冰洋 +3 位作者 张军 顾丛汇 杨俊杰 袁竹林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455-461,共7页
采用欧拉-拉格朗日法对生物质颗粒群在提升管内流动与分布特性方面展开研究。根据生物质颗粒结构特征建立链状可弯曲三维颗粒模型,考察表观气速(5.71、6.89、7.58、9.10 m/s)、颗粒质量流量(0.018、0.0216、0.0259、0.0311 kg/s)对丝状... 采用欧拉-拉格朗日法对生物质颗粒群在提升管内流动与分布特性方面展开研究。根据生物质颗粒结构特征建立链状可弯曲三维颗粒模型,考察表观气速(5.71、6.89、7.58、9.10 m/s)、颗粒质量流量(0.018、0.0216、0.0259、0.0311 kg/s)对丝状颗粒在提升管内轴向和径向分布特性的影响。研究发现:丝状颗粒在提升管轴向呈下密上疏的分布规律,在径向上随高度的增加颗粒分布由不均匀的倒C形分布向ω形转变。随着表观气速的增加,颗粒体积分数沿提升管径向逐渐降低。当表观气速u_(g)=9.10 m/s时,颗粒处于快速流化状态,气固间相互作用增强、混合良好,沿提升管轴向分布更均匀。当颗粒质量流量增加,丝状颗粒聚集区域向上延伸,颗粒体积分数沿径向升高,且各水平截面的分布特征沿轴向差别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 计算流体力学 流化床 气固两相流 丝状颗粒
下载PDF
含有周期涡结构的湍流雷诺应力与平均速度梯度之间的迟滞效应
10
作者 张子骁 马兴宇 +3 位作者 白建侠 程肖岐 田海平 姜楠 《力学季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612-619,共8页
针对存在时空周期涡旋结构的湍流场,对湍流雷诺应力与平均速度梯度之间的空间迟滞效应进行了实验研究,发现二者流向相位差呈周期变化.在低速回流式水槽中,利用二维高时间分辨率粒子图像测速(TimeResolved Particle Image Velocimetry,TR... 针对存在时空周期涡旋结构的湍流场,对湍流雷诺应力与平均速度梯度之间的空间迟滞效应进行了实验研究,发现二者流向相位差呈周期变化.在低速回流式水槽中,利用二维高时间分辨率粒子图像测速(TimeResolved Particle Image Velocimetry,TRPIV)技术,对Re=324的圆柱尾流流场进行测量.经过49个周期166个相位的8215个PIV瞬时流场,经过周期相位平均,得到一个周期内不同相位典型的湍流雷诺应力和平均速度梯度的空间分布.利用湍流雷诺应力相位平均图像和平均速度梯度图像在不同时间相位下的空间互相关函数最大值对应的流向空间距离,得到湍流雷诺应力与平均速度梯度之间沿流向的空间相位差,并绘制流向相位差随周期相位的演变过程.本文验证了湍流复涡黏模型的合理性,为建立符合周期涡旋结构物理机理的湍流模型研究提供了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空周期涡旋结构湍流 时间解析粒子图像测速(TRPIV) 周期相位平均 湍流雷诺应力 复涡黏模型
下载PDF
节流器内液-固两相流固体颗粒冲蚀数值模拟 被引量:24
11
作者 李国美 王跃社 +3 位作者 孙虎 亢力强 王燕令 何仁洋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45-148,共4页
建立了考虑颗粒碰撞的颗粒冲蚀计算模型,该数学模型包括:在Eulerian坐标系下求解连续相流场;在Lagrangian坐标系下运用离散颗粒硬球模型求解颗粒碰撞;应用半实验关联式求解颗粒冲蚀速率。对水力加砂压裂施工中节流器内液-固两相流的固... 建立了考虑颗粒碰撞的颗粒冲蚀计算模型,该数学模型包括:在Eulerian坐标系下求解连续相流场;在Lagrangian坐标系下运用离散颗粒硬球模型求解颗粒碰撞;应用半实验关联式求解颗粒冲蚀速率。对水力加砂压裂施工中节流器内液-固两相流的固体颗粒运动和冲蚀特性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结果表明,固体颗粒密集于节流器入口到出口的一段狭长区域内,冲蚀速率随流体速度呈指数性变化。颗粒直径越大,冲蚀速率也越大。节流器内冲蚀最严重的位置发生在距离节流器出口上边缘10mm以内的局部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力加砂压裂 节流器 固体颗粒运动 液-固两相流 冲蚀速率 数值模拟 计算模型
下载PDF
垂直管内气固两相湍流模型及其数值计算 被引量:8
12
作者 田贵山 王新军 徐廷相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7期41-45,共5页
分析了气固两相湍流在垂直管道内的流动.利用热力学守恒气固两相湍流模型,考虑流体流动为高雷诺数的情况,建立了垂直管道内二维气固两相湍流流动模型.使用SIMPLER算法,利用气相与固壁无滑移、固相与固壁有微小滑移的条件,... 分析了气固两相湍流在垂直管道内的流动.利用热力学守恒气固两相湍流模型,考虑流体流动为高雷诺数的情况,建立了垂直管道内二维气固两相湍流流动模型.使用SIMPLER算法,利用气相与固壁无滑移、固相与固壁有微小滑移的条件,计算了一种实际流动,得到了满意的结果.计算结果表明,因为固粒的脉动,使气相的湍流场更加趋于平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固两相流 湍流 双流体模型 SIMPLER算法 垂直管道 流动规律 传热规律
下载PDF
水轮机转轮固液两相三维紊流计算及磨损预估 被引量:10
13
作者 高忠信 周先进 +1 位作者 张世雄 陆力 《水利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9期37-43,共7页
本文在两流体模型的基础上 ,使用贴体坐标的有限体积法 ,利用有科氏力修正的κ -ε -Ap两相流紊流模型建立了水轮机转轮内部的三维泥沙固液两相紊流计算模型。模型中求解了考虑压力对固粒相影响的时均Reynolds动量方程 ,并利用泥沙相的... 本文在两流体模型的基础上 ,使用贴体坐标的有限体积法 ,利用有科氏力修正的κ -ε -Ap两相流紊流模型建立了水轮机转轮内部的三维泥沙固液两相紊流计算模型。模型中求解了考虑压力对固粒相影响的时均Reynolds动量方程 ,并利用泥沙相的速度和浓度分布 ,数值计算了转轮的泥沙磨损。为了验证模型的可行性 ,用该模型计算了刘家峡HL0 0 1- 2 5模型水轮机转轮内部的三维泥沙固液两相紊流流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轮 计算 磨损 预估 水轮机 固液两相紊流 数值模拟
下载PDF
颗粒流体两相流模型研究进展 被引量:55
14
作者 王维 李佑楚 《化学进展》 SCIE CAS CSCD 2000年第2期208-217,共10页
本文介绍了颗粒流体两相流动的特征及其模拟方法 ,重点论述了拟流体模型的研究现状及发展 ,并对两相流动模拟中的各种方法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两相流 拟流体模型 拟颗粒模型 颗粒流体
下载PDF
宽粒级煤泥浮选机流体动力学模拟与试验研究 被引量:12
15
作者 杨润全 王怀法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20-124,128,共6页
针对常规浮选中粗颗粒与气泡碰撞概率低,且与气泡粘附后也会因矿浆的强烈湍流运动而极易从气泡上脱落的问题,结合粗、细粒矿物浮选特点,设计了一种适合于粗、细粒矿物分选的宽粒级煤泥浮选机。采用FLUENT软件对该浮选机进行了气-液两相... 针对常规浮选中粗颗粒与气泡碰撞概率低,且与气泡粘附后也会因矿浆的强烈湍流运动而极易从气泡上脱落的问题,结合粗、细粒矿物浮选特点,设计了一种适合于粗、细粒矿物分选的宽粒级煤泥浮选机。采用FLUENT软件对该浮选机进行了气-液两相流场数值模拟研究,通过对浮选机内流体速度、湍流强度和气相浓度的分析,验证了该结构浮选机可为粗粒和细粒矿物浮选提供各自所需的流体力学环境。采用组建的实验室宽粒级煤泥浮选试验系统对章村矿选煤厂0~1 mm煤泥进行了浮选试验。结果表明,通过选择合适的浮选工艺条件,采用该浮选机对0~1 mm宽粒级煤泥浮选时,浮选精煤数量指数和可燃体回收率分别为96.33%和92.0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泥 浮选 宽粒级 流体动力学 气液两相流
下载PDF
MPS方法研究进展及其在船舶水动力学问题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6
作者 陈翔 张友林 万德成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955-972,共18页
移动粒子半隐式方法(moving particle semi-implicit,MPS)是基于Lagrangian观点来描述流体的运动,具有能够灵活处理自由面的大幅度变形及物体的运动变形等优点,近年来受到越来越多研究人员的关注。本文对MPS方法的研究进展及其在船舶与... 移动粒子半隐式方法(moving particle semi-implicit,MPS)是基于Lagrangian观点来描述流体的运动,具有能够灵活处理自由面的大幅度变形及物体的运动变形等优点,近年来受到越来越多研究人员的关注。本文对MPS方法的研究进展及其在船舶与海洋工程水动力学问题中的应用现状进行介绍。从计算精度方面,介绍了研究人员为提高压力场的光滑性及稳定性,对粒子间相互作用模型做出的多种改进。从计算效率方面,介绍了提高MPS方法计算速度的主要技术手段,同时从扩展MPS方法在实际水动力学问题中应用范围的角度,介绍了研究人员在数值边界条件和多相流方面做出的贡献。本文回顾了MPS方法在船舶与海洋工程典型水动力学问题中的应用成果,对该方法在数值格式改进、与其他方法耦合及三维复杂实际工程应用方面的发展空间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网格粒子法 移动粒子半隐式方法 并行加速技术 重叠粒子技术 多分辨率粒子技术 多相流 流固耦合
下载PDF
喷嘴内液固两相射流流场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25
17
作者 王明波 王瑞和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46-49,共4页
基于连续介质理论,考虑了液固两相间的相互作用,给出了喷嘴流道内液固两相射流的控制方程,利用标准的k-ε两方程模型对磨料射流喷嘴内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并对模型中的主要参数进行了优选。研究结果表明,水与磨料颗粒之间存在速度滑... 基于连续介质理论,考虑了液固两相间的相互作用,给出了喷嘴流道内液固两相射流的控制方程,利用标准的k-ε两方程模型对磨料射流喷嘴内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并对模型中的主要参数进行了优选。研究结果表明,水与磨料颗粒之间存在速度滑移,在相间力的作用下磨料颗粒一直作加速运动,颗粒速度逐渐趋向水的速度;进入喷嘴收缩段后,水与磨料颗粒同时得到加速,但由于惯性力的作用,达到相同速度磨料颗粒的加速过程要长;进入直柱段后,液相速度继续增加至最大速度,此后缓慢降低,而磨料颗粒在整个直柱段内一直加速,液固两相的速度差逐渐减小,直至从喷嘴喷出;喷嘴出口处液固两相的速度剖面近似为抛物线形,在喷嘴截面中心处速度最大,沿径向逐渐减小,离壁面越近,速度降低的幅度越明显。与前人的研究结果对比发现,模拟所得的结果是正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固两相射流 喷嘴 流场 数值模拟
下载PDF
双流体模型模拟喷涂飞行区内的速度分布 被引量:9
18
作者 杨庆功 李萌盛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1120-1123,1135,共5页
文章基于双流体模型,并采用ANSYS/CFD多组分传输包分析了颗粒群与压缩气流相互作用下喷涂飞行区内的速度分布。结果表明,双相流的速度分布与单独压缩气流的速度分布大致相似,即在开始的一段喷涂距离内速度降低很快,随后趋于平缓;而在相... 文章基于双流体模型,并采用ANSYS/CFD多组分传输包分析了颗粒群与压缩气流相互作用下喷涂飞行区内的速度分布。结果表明,双相流的速度分布与单独压缩气流的速度分布大致相似,即在开始的一段喷涂距离内速度降低很快,随后趋于平缓;而在相同的喷涂距离下,与喷涂轴线的夹角越大,其所对应的速度越小。但在喷涂入口处,双相流速度分布具有一段明显的加速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拟流体模型 双相流 喷涂 数值模拟 颗粒
下载PDF
颗粒流体两相逆流径向空隙率分布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张晓杰 吴文渊 +2 位作者 杨励丹 钱贵华 李静海 《化学反应工程与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92-95,共4页
颗粒流体两相逆流径向空隙率分布的实验研究张晓杰,吴文渊,杨励丹(哈尔滨工业大学动力工程系,哈尔滨150001)钱贵华,李静海(中科院化冶所多相反应开放实验室,北京100080)关键词:颗粒流体两相流,逆流流动,径向空... 颗粒流体两相逆流径向空隙率分布的实验研究张晓杰,吴文渊,杨励丹(哈尔滨工业大学动力工程系,哈尔滨150001)钱贵华,李静海(中科院化冶所多相反应开放实验室,北京100080)关键词:颗粒流体两相流,逆流流动,径向空隙率分布1前言研究表明,垂直气固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颗粒流体 两相流 逆流流动 径向空隙率 气固混合
下载PDF
缩放喷管内的气固两相流动和缩放喷管长度的研究 被引量:6
20
作者 章利特 徐廷相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7期702-704,共3页
采用一元流动理论和拉格朗日方法,研究了用于气、固两相分离试验装置的缩放喷管内,被气流拖曳的颗粒加速率与颗粒大小和缩放喷管长度的关系.研究表明,在气流参数和缩放喷管长度不变的情况下,被气流拖曳的颗粒越大,颗粒在缩放喷管出口处... 采用一元流动理论和拉格朗日方法,研究了用于气、固两相分离试验装置的缩放喷管内,被气流拖曳的颗粒加速率与颗粒大小和缩放喷管长度的关系.研究表明,在气流参数和缩放喷管长度不变的情况下,被气流拖曳的颗粒越大,颗粒在缩放喷管出口处的速度就越低;在颗粒加速率相同的情况下,颗粒越大,所需的喷管长度就越长.为了更好地实现气、固两相分离,颗粒在缩放喷管出口处的速度应该足够大,因而缩放喷管就应该足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缩放喷管 气固两相流 颗粒加速率 缩放喷管长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