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云监测平台的跨铁路桥梁转体智能监测技术及应用
1
作者 李泽露 李新伟 +2 位作者 李华鹏 王克兵 张美玲 《世界桥梁》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9-76,共8页
为实现跨铁路桥梁转体过程中的实时智能监测,以提高转体效率和精度,基于云监测平台的数字孪生理论,融合BIM+GIS、智能传感、物联网、边缘计算、云计算等信息化技术,研发了跨铁路桥梁转体智能监测系统。该系统通过智能设备对环境参数、... 为实现跨铁路桥梁转体过程中的实时智能监测,以提高转体效率和精度,基于云监测平台的数字孪生理论,融合BIM+GIS、智能传感、物联网、边缘计算、云计算等信息化技术,研发了跨铁路桥梁转体智能监测系统。该系统通过智能设备对环境参数、转体参数、结构应力等进行实时监测和同步转体模拟展示,实现桥梁转体全过程智能感知、分析预警及可视化的控制目标。通过实时监测转体桥梁悬臂端位置三维坐标,提出转体角度、转体速度、转体距离等转体参数计算公式,计算结果更符合实际转体情况;针对双转体桥联动监测,给出了双幅桥转体时防碰撞距离计算公式。该系统已成功应用于多座转体桥梁工程,均实现了高效率转体、高精度对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线桥 转体施工 云监测平台 信息化技术 智能监测系统 转体参数 双转体桥联动监测 工程应用
下载PDF
Three Dimension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of the Influence Factors of Stress Responses in the Roadbed and Ground under a Moving Load
2
作者 Guoxing Chen Kunming Mao 《Journal of Civil Engineering and Architecture》 2010年第1期60-66,共7页
Focusing on the vibration of the roadbed and ground induced by high-speed train load, a three dimensional finite element model which includes the roadbed and horizontal layered site is established to study how the sit... Focusing on the vibration of the roadbed and ground induced by high-speed train load, a three dimensional finite element model which includes the roadbed and horizontal layered site is established to study how the site conditions, the load moving speed and the depth of the soil element influence the soil element stress response. Based on a track-subsoil analytical model in which the rail is simulated as an Euler-Bernoulli beam resting on Winkler foundation in the vertical plane, the reaction force between the sleeper and roadbed excited by a single axle is presented, and then that is exerted on relevant elements to simulate the moving load. The dynamic response in the roadbed and subsoil excited by a single axle moving load is computed based on the parallel computing platform of the ABAQUS finite element software, and the stress time-history, stress path and curves of the principal stress axes rotation of the soil element under the track are present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soil element stress path is an apple-shaped curve in the horizontal shear stress τd versus the stress difference (σsh - σch )/2 coordinate system; the principal stress axes rotate 180° for the soil element under the load moving line during the load running, and the stress state changes from the pure shear to triaxial shear and then back to the pure shear again. The element dynamic stress increases as the moving load speed increases, which increases sharply when the load speed approaches the Rayleigh wave velocity of soil layer; the site conditions and the soil element depth affect the soil element stress path significant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ress state principal stress axes rotation stress path moving load ABAQUS parallel computing platform
下载PDF
一种三自由度串并联结构旋转台的动力学分析 被引量:6
3
作者 高征 肖金壮 +1 位作者 王洪瑞 金振林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8-21,38,共5页
对三自由度旋转台进行了动力学分析。该旋转台只有3个方向的转动自由度,由二自由度球面并联机构和串联在其上的旋转电机构成。根据旋转台的几何和运动特性建立了系统的输入输出速度方程,得出了速度Jacobian矩阵和动能方程。利用拉格朗... 对三自由度旋转台进行了动力学分析。该旋转台只有3个方向的转动自由度,由二自由度球面并联机构和串联在其上的旋转电机构成。根据旋转台的几何和运动特性建立了系统的输入输出速度方程,得出了速度Jacobian矩阵和动能方程。利用拉格朗日法和虚功原理,建立了系统的动力学模型,解决了特定外载荷和速度、加速度条件下如何求解驱动力矩的问题。给出了动力学的仿真运算实例,讨论了在匀速和匀加速情况下,二自由度球面并联机构驱动力矩的变化。最后根据动力学方程,得出了串联在二自由度球面并联机构上的第三个自由度的力矩与输出转角的运动学方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串并联机构 旋转台 动力学 拉格朗日法 虚功原理
下载PDF
避免设计位形下发生平台奇异的三自由度转动并联机器人设计方法 被引量:2
4
作者 郭盛 方跃法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8-11,共4页
设计一种基于反螺旋理论的系统方法,给出了具有三个转动自由度的并联机器人的设计要求。分析了产生平台奇异时三条支链所提供的反螺旋的线性关系,利用三条支链对平台所提供的特殊约束,避免设计位形下发生平台奇异现象。给出了设计该类... 设计一种基于反螺旋理论的系统方法,给出了具有三个转动自由度的并联机器人的设计要求。分析了产生平台奇异时三条支链所提供的反螺旋的线性关系,利用三条支链对平台所提供的特殊约束,避免设计位形下发生平台奇异现象。给出了设计该类结构的运动副组成类型和空间放置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并联机器人 反螺旋理论 设计位形 平台奇异 转动
下载PDF
一种平面对称3-SPR并联机构平台尺寸和工作空间的关系分析
5
作者 石岩 郝巧红 +1 位作者 许国贤 路懿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37-39,共3页
分析了一种平面对称3-SPR并联机构平台尺寸和工作空间的关系。首先简要介绍了平面对称3-SPR并联机构的结构;其次简述了采用CAD变量几何技术求解并联机构工作空间的步骤,并从位置空间和姿态角两个方面分析并模拟了平面对称3-SPR并联机构... 分析了一种平面对称3-SPR并联机构平台尺寸和工作空间的关系。首先简要介绍了平面对称3-SPR并联机构的结构;其次简述了采用CAD变量几何技术求解并联机构工作空间的步骤,并从位置空间和姿态角两个方面分析并模拟了平面对称3-SPR并联机构的工作空间,定义了衡量工作空间的性能指标;最后选择动平台边长和动平台与定平台边长之比这两个典型平台尺寸参数作为变量,得到了工作空间随平台尺寸变化的规律。研究结果不仅有助于深入理解该平面对称3-SPR并联机构的特性,而且为样机制造特别是尺寸确定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并联机构 平台尺寸 位置空间 姿态角
下载PDF
自升式平台桩腿不平行原因研究及受力原理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曲健冰 王飞 李永青 《石油工程建设》 2020年第S01期54-58,共5页
理想状态下自升式平台各桩腿在其使用过程中是平行的,由于桩靴滑移或转动会导致桩腿不平行,国内业界将这种现象称为桩腿劈叉。随着自升式平台的广泛应用,桩腿劈叉现象已在平台实际生产作业中给平台结构造成了损伤。通过对自升式平台不... 理想状态下自升式平台各桩腿在其使用过程中是平行的,由于桩靴滑移或转动会导致桩腿不平行,国内业界将这种现象称为桩腿劈叉。随着自升式平台的广泛应用,桩腿劈叉现象已在平台实际生产作业中给平台结构造成了损伤。通过对自升式平台不同作业阶段的分析,以及推导自升式平台桩腿端部劈叉距离与桩腿受载关系的解析公式,揭示了桩腿不平行(劈叉)产生的原因,并对损伤的产生及其范围扩大的过程进行了分析。最后根据分析结果为自升式平台的操作者提出了指导性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升式平台 桩腿不平行 桩腿损伤 桩靴滑移 桩靴转动 劈叉
下载PDF
用于姿态调节的并联机器人设计方法
7
作者 郭盛 方跃法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656-660,共5页
提出一种基于反螺旋理论的设计,给出了用于调节姿态的具有3个转动自由度的并联机器人的设计方法。分析了产生平台奇异时3条支链的反螺旋的线性关系。结合这一分析,利用3条支链对平台所提供的特殊约束,彻底避免平台奇异现象。得出设计这... 提出一种基于反螺旋理论的设计,给出了用于调节姿态的具有3个转动自由度的并联机器人的设计方法。分析了产生平台奇异时3条支链的反螺旋的线性关系。结合这一分析,利用3条支链对平台所提供的特殊约束,彻底避免平台奇异现象。得出设计这一类结构的运动副组成类型和空间放置原则。最后,用这一方法设计几个新的机构作为范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动控制技术 并联机器人 反螺旋理论 平台奇异 转动
下载PDF
女装省道转移教学方法的比较
8
作者 董薇 《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5年第3期22-25,共4页
女装前身片省道转移教学内容包括:省道的转移原理和省道转移的变化形式。其中省道转移的变化形式包含了全省转移、部分省移和省的分解、省的变形与设计、省融入分割线、省转化为褶裥5项教学内容。运用人台]示法、纸样切展法和原型旋转... 女装前身片省道转移教学内容包括:省道的转移原理和省道转移的变化形式。其中省道转移的变化形式包含了全省转移、部分省移和省的分解、省的变形与设计、省融入分割线、省转化为褶裥5项教学内容。运用人台]示法、纸样切展法和原型旋转法等教学方法能较好地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装 省道转移 人台演示法 纸样切展法 原型旋转法
下载PDF
RPRU:一种面向处理器的比特抽取与移位统一架构 被引量:1
9
作者 马超 戴紫彬 +2 位作者 李伟 南龙梅 金羽 《计算机研究与发展》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426-437,共12页
比特抽取与循环移位操作都可以利用位级置换完成.目前,它们在硬件实现时,大都采用分离的、各自独立的设计方式,这造成了硬件逻辑资源的浪费.尽管有些研究成果将它们统一设计,但是实现路由算法的电路却是独立的,逻辑资源消耗较多.因此,... 比特抽取与循环移位操作都可以利用位级置换完成.目前,它们在硬件实现时,大都采用分离的、各自独立的设计方式,这造成了硬件逻辑资源的浪费.尽管有些研究成果将它们统一设计,但是实现路由算法的电路却是独立的,逻辑资源消耗较多.因此,通过研究循环移位和比特抽取这2种比特级操作在多级动态互连网络Inverse Butterfly中的映射原理,并结合该网络的自路由和递归特性,提出了一种针对这2种操作的统一路由算法.该算法不仅具有较高的并行性,而且硬件实现简洁,利于处理器架构集成.在此基础上,构造了一种可重构比特抽取-移位硬件单元(reconfigurable parallel bit extractionrotation hardware unit,RPRU),并对其关键路径电路进行了优化设计.然后,在CMOS 90nm工艺下完成了逻辑综合.实验结果表明:利用该路由算法所构造的硬件单元与以往同类设计相比,面积减少了近3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特抽取 循环移位 统一路由算法 硬件单元 INVERSE Butterfly网络
下载PDF
Type synthesis of 2-DoF rotational parallel mechanisms actuating the inter-satellite link antenna 被引量:4
10
作者 Song Yimin Qi Yang +1 位作者 Dong Gang Sun Tao 《Chinese Journal of Aeronautics》 SCIE EI CAS CSCD 2016年第6期1795-1805,共11页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type synthesis of two degree-of-freedom(2-DoF) rotational parallel mechanisms(RPMs) that would be applied as mechanisms actuating the inter-satellite link antenna. Based upon Lie group theory...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type synthesis of two degree-of-freedom(2-DoF) rotational parallel mechanisms(RPMs) that would be applied as mechanisms actuating the inter-satellite link antenna. Based upon Lie group theory, two steps are necessary to synthesize 2-DoF RPMs except describing the continuous desired motions of the moving platform. They are respectively generation of required open-loop limbs between the fixed base and the moving platform and definition of assembly principles for these limbs. Firstly, all available displacement subgroups or submanifolds are obtained readily according to that the continuous motion of the moving platform is the intersection of those of all open-loop limbs. These subgroups or submanifolds are used to generate all the topology structures of limbs. By describ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displacement subgroups and submanifolds intuitively through employing simple geometrical symbols, their intersection and union operations can be carried out easily. Based on this, the assembly principles of two types are defined to synthesize all 2-DoF RPMs using obtained limbs. Finally, two novel categories of 2-DoF RPMs are provided by introducing a circular track and an articulated rotating platform,respectively. This work can lay the foundations for analysis and optimal design of 2-DoF RPMs that actuate the inter-satellite link antenn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rticulated rotating platform Assembly principle Circular track Lie group theory rotational parallel mechanism Tracking and data relay satellite Type synthesis
原文传递
长江南京以下12.5 m深水航道二期工程深水潜堤软基变形动态监测技术 被引量:3
11
作者 刘常全 《水运工程》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3-18,共6页
针对水下软基变形动态监测应用少、实施难度大的问题,进行深水潜堤软基变形动态监测技术研究,采用分层沉降变形和深层水平位移监测方法,经水下仪器选型、搭建水上观测平台、优化仪器水上安装和保护方案以及监测实施,研制出深水条件下软... 针对水下软基变形动态监测应用少、实施难度大的问题,进行深水潜堤软基变形动态监测技术研究,采用分层沉降变形和深层水平位移监测方法,经水下仪器选型、搭建水上观测平台、优化仪器水上安装和保护方案以及监测实施,研制出深水条件下软基变形动态监测技术。该技术实现了从传统的陆上监测到水下监测的转变,不仅安全可靠、数据准确,而且适用于大水深监测条件,对类似工程软基变形监测具有重要的参考和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水潜堤 软基 分层沉降变形 深层水平位移 水上观测平
下载PDF
基于平行光管与二维旋转平台的长焦相机内参标定
12
作者 杨文广 高丹 +1 位作者 罗子娟 钱惟贤 《飞控与探测》 2021年第4期25-31,共7页
长焦镜头能够采集位置更远的图像,而长焦镜头成像的特殊性对传统相机标定方法提出了挑战。针对这一问题,阐述了一种基于平行光管和二维旋转平台的相机内参标定方法。长焦相机被架设在二维旋转平台上,对放置在平行光管内的透过式棋盘格... 长焦镜头能够采集位置更远的图像,而长焦镜头成像的特殊性对传统相机标定方法提出了挑战。针对这一问题,阐述了一种基于平行光管和二维旋转平台的相机内参标定方法。长焦相机被架设在二维旋转平台上,对放置在平行光管内的透过式棋盘格成像。通过旋转二维平台,改变相机的位置,可以得到不同位置下清晰的棋盘格图像。采集了棋盘格格点的像素坐标以及二维平台的角度数据,建立了合适的模型,优化求解出了长焦相机的内参参数,实现了实验室内对长焦镜头的标定。由模型计算得到的重投影棋盘格角点的图像坐标与在实际图像中检测到的棋盘格角点坐标相比,平均误差约为0.5个像素,这验证了算法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焦镜头 旋转平台 平行光管 棋盘格 内参标定
下载PDF
两转一移并联平台伴随运动力学性能研究
13
作者 白龙龙 金映丽 《机械工程与自动化》 2022年第5期20-22,共3页
两转一移型并联平台运动中可能会产生伴随运动。伴随运动的有无影响着平台构件力学性能,且对其研究甚少。为探究伴随运动对平台构件受力的影响,以两种有防扭臂的三自由度平台为研究对象,分别通过理论和仿真方法分析其在有、无伴随运动... 两转一移型并联平台运动中可能会产生伴随运动。伴随运动的有无影响着平台构件力学性能,且对其研究甚少。为探究伴随运动对平台构件受力的影响,以两种有防扭臂的三自由度平台为研究对象,分别通过理论和仿真方法分析其在有、无伴随运动时的力学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含有防扭臂装置的平台在有、无伴随运动时,不同位置处防扭臂铰链点的受力大小明显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伴随运动 力学性能 两转一移并联平台
下载PDF
三转动并联平台速度精度可靠性分析
14
作者 王海芳 李晓博 李新庆 《中国工程机械学报》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8-23,共6页
机器人的速度精度可靠性是评价机器人精度的重要考核指标。以三转动并联平台为例,在并联平台运动学模型的基础上,给出了末端执行器速度精度可靠性的概念以及速度精度可靠性的状态函数,进而根据一次二阶矩法对并联平台末端执行器速度精... 机器人的速度精度可靠性是评价机器人精度的重要考核指标。以三转动并联平台为例,在并联平台运动学模型的基础上,给出了末端执行器速度精度可靠性的概念以及速度精度可靠性的状态函数,进而根据一次二阶矩法对并联平台末端执行器速度精度可靠度进行了求解。结合算例,给出了该并联平台在某一确定位置上的速度精度可靠度,并在可靠度分析的结果上,运用可靠性灵敏度设计算法给出了相关随机变量的可靠性灵敏度变化规律。通过控制并联平台的位置变化,给出了其任意位置的可靠度,为合理规划其工作区域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转动并联平台 速度 可靠性 一次二阶矩法 灵敏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