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互文性视角下的小说翻译研究——以Alice's Adventures in the Wonder-land中译本为例
1
作者 谭春萍 《海外英语》 2015年第8期119-121,共3页
该文介绍了互文性思想的缘起、发展及其应用,并以此为视角与小说翻译研究相结合。笔者以儿童文学名著Alice's Adventures in the Wonderland的中译本(赵元任译作)为例,从小说创作背后的社会背景、历史意义着手,通过两个译例分析并... 该文介绍了互文性思想的缘起、发展及其应用,并以此为视角与小说翻译研究相结合。笔者以儿童文学名著Alice's Adventures in the Wonderland的中译本(赵元任译作)为例,从小说创作背后的社会背景、历史意义着手,通过两个译例分析并阐明了在广义互文性视角下,小说翻译所遇到的障碍和问题,并指出赵元任译本对翻译的启示,旨在探索互文性思想对小说翻译研究的价值与意义,进而为中西方的跨文化交流提供可借鉴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文性视角 小说翻译研究 小说翻译问题及策略 alice’s Adventures in the Wonderland中译本译例举隅
下载PDF
从边缘到中心——两部“爱丽丝”童话小说的解构策略 被引量:1
2
作者 张孟玲 卢雨菁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3期37-45,共9页
刘易斯·卡罗尔的两部“爱丽丝”童话小说(《爱丽丝漫游奇境记》与《爱丽丝镜中历险记》)具有鲜明的自我解构特征。以德里达解构主义理论观之,卡罗尔打破传统儿童文学中的二元对立思维模式,采用去中心化叙事方式,建构开放性文本,并... 刘易斯·卡罗尔的两部“爱丽丝”童话小说(《爱丽丝漫游奇境记》与《爱丽丝镜中历险记》)具有鲜明的自我解构特征。以德里达解构主义理论观之,卡罗尔打破传统儿童文学中的二元对立思维模式,采用去中心化叙事方式,建构开放性文本,并通过大量实验性文字游戏延异文本的终极意义,建构了多元共存、开放包容、意蕴无穷的儿童世界,既解放了儿童游戏的天性,也为成年人提供精神回归的家园。卡罗尔的解构之旅颠覆了以宗教训诫和道德说教为主流的儿童文学,推动了张扬幻想、追求快乐天性的儿童文学从边缘向叙事主潮的中心游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易斯·卡罗尔 两部“爱丽丝”童话小说 德里达 解构主义
下载PDF
妇女主义视角下的新现实主义——透视艾丽斯·沃克的小说批评 被引量:4
3
作者 尤蕾 《山东外语教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94-99,共6页
艾丽斯·沃克的小说批评多见于其散文集,尤其是批评文集《寻找我们母亲的花园:妇女主义散文》中,涵盖了艺术与生活、小说的人物、小说的视角、小说的功能、小说的语言等重要方面。本文对沃克的小说批评进行了梳理和归纳,认为沃克的... 艾丽斯·沃克的小说批评多见于其散文集,尤其是批评文集《寻找我们母亲的花园:妇女主义散文》中,涵盖了艺术与生活、小说的人物、小说的视角、小说的功能、小说的语言等重要方面。本文对沃克的小说批评进行了梳理和归纳,认为沃克的小说充分体现了社会意识和审美意识的结合,属于美国新现实主义一派,同时,其独特的妇女主义视角决定了沃克对题材和素材的取舍,也影响了她对小说形式结构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丽斯·沃克的小说批评 妇女主义 新现实主义
下载PDF
艾丽斯·沃克小说的女性主义解读 被引量:1
4
作者 陈春华 《蚌埠学院学报》 2015年第5期52-54,共3页
围绕沃克的文学作品分析了遭受种族压迫和性别压迫的美国黑人女性境遇,认为只有女性不断主动地反叛抗争,实现自我认同,才能尽可能消除种族歧视和性别歧视。分析了性别歧视与自然歧视之间的关联性,指出只有消除自然歧视才能实现人与自然... 围绕沃克的文学作品分析了遭受种族压迫和性别压迫的美国黑人女性境遇,认为只有女性不断主动地反叛抗争,实现自我认同,才能尽可能消除种族歧视和性别歧视。分析了性别歧视与自然歧视之间的关联性,指出只有消除自然歧视才能实现人与自然、人与动物、男人与女人之间的和谐、平等、自由的共处,只有从根本上消除父权制度,才能在社会文化根源上实现男女平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丽斯·沃克 小说 种族歧视 性别歧视 女性主义
下载PDF
论艾丽丝·门罗小说中的女性形象
5
作者 孙艳琳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55-160,共6页
女性形象是进入艾丽丝·门罗小说世界的最佳途径。门罗笔下的女性形象系列经历了从男权社会中女性生活空间和女性话语权的缺失,到女性从精神和肉体两个方面来找寻和建构自我身份,再到解构父权中心,重建女性家园这样一个漫长的过程... 女性形象是进入艾丽丝·门罗小说世界的最佳途径。门罗笔下的女性形象系列经历了从男权社会中女性生活空间和女性话语权的缺失,到女性从精神和肉体两个方面来找寻和建构自我身份,再到解构父权中心,重建女性家园这样一个漫长的过程。门罗以女性特有的关照方式和性别敏感切入到女性生活的内部,展示出女性个体对寻求人格建立的完整过程,具有打动人心的艺术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丽丝·门罗 小说创作 女性形象
下载PDF
徜徉在永恒的童年奇境:童年叙事经典“爱丽丝”小说的百年影像改编
6
作者 舒伟 《景德镇学院学报》 2017年第4期1-8,共8页
作为19世纪维多利亚时代的幻想性童年叙事经典,刘易斯·卡罗尔的两部"爱丽丝"小说自发表以来,一直受到世人及学者的关注。在文坛批评家进行研究发掘的同时,后世的作家及导演对它们展开了持续不断的重叙和改编。从1903年... 作为19世纪维多利亚时代的幻想性童年叙事经典,刘易斯·卡罗尔的两部"爱丽丝"小说自发表以来,一直受到世人及学者的关注。在文坛批评家进行研究发掘的同时,后世的作家及导演对它们展开了持续不断的重叙和改编。从1903年英国导演塞西尔·赫普沃思(Cecil Hepworth)首次以无声黑白影片的形式将《爱丽丝》搬上影视屏幕,到2016年由詹姆斯·博宾(James Bobin)导演的3DIMAX版《爱丽丝奇境历险记2:镜中奇遇记》(1)的面世,两部"爱丽丝"小说经历了百年影像改编,成为一个大众文化现象。究其根本,首先是两部"爱丽丝"小说自身蕴涵的思想和文学品性所造就的卓越经典性;其次,人们对这两部作品的持续研究和重新叙述成为其保持经典性和影响力的重要外部条件。其中,迪士尼影业公司对两部"爱丽丝"小说的改编无疑是影响最为广泛的文化现象。作为永恒的童年叙事经典,两部"爱丽丝"小说在童趣和深刻之间,在梦幻和现实之间,在无奈和理想之间,在荒诞情节和逻辑真实之间取得了依托童年又超越童年的艺术效果,能够满足不同时代的精神需求和审美需求,成为一个言说不尽的当代阐释奇境和一个永不枯竭的再创作的源头奇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爱丽丝”小说 迪士尼 影像改编 经典性 当代性
下载PDF
Down in the Dump:The Abject in Alice Notley’s Culture of One
7
作者 Laura Hinton 《Journal of Foreign Languages and Cultures》 2019年第1期127-137,共11页
Alice Notley’s Culture of On e(2011)is a“poet’s novel”about a woman who lives in the dump of a U.S.Southwest desert town.The female character who“inhabits”the dump-and this poet’s novel-is both metonym for and ... Alice Notley’s Culture of On e(2011)is a“poet’s novel”about a woman who lives in the dump of a U.S.Southwest desert town.The female character who“inhabits”the dump-and this poet’s novel-is both metonym for and guide into the lost representation of“the abject,”a concept developed by Julia Kristeva as a psychic state of horror and response to that which lies outside culturally“normalized”subjects and objects,and our“desire for meaning.”Utilizing her dump refuse for its materials,the main character,Marie,creates her own“culture of one,”standing as figure for the artist/writer plunging not“meaning”but meaninglessness and its abject association with death,which is prefigured as the unclean,the improper,rejected body parts,deviant“non-existent”personae-and,ultimately,Marie’s figural status as marginal inhabitant/“culture remaker”/older woman/multi-media“poet”artist.Without traditional conventions of novelistic character development,plot,and visual description,Notley’s“poet’s novel”formally engages in what Viktor Shkolvsky,in his well-known essay“Art as Technique,”terms“defamiliarization”or“strangeness”(“ostranenie,”in Russian),including those principles he cites of“deceleration”and“deviation of the norm.”Notley’s work twists the binary logic implied in Shkolvsky’s“deviation”versus“norm”further by revealing abjection’s“strangeness”in the poet’s novel itself as form,”a text that is always becoming its own site of the linguistic abject,never codifying identity,or the interpreted know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ice Notley the poet’s novel prose poem the abject Kristevan theory.
原文传递
艾丽丝·门罗与威廉·福克纳意识流小说的比较分析
8
作者 韩雪 《遵义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第5期80-82,共3页
艾丽丝·门罗与威廉·福克纳在小说创作上都具有意识流创作技巧。威廉·福克纳运用意识流创作手法和跳跃式叙述方法,深化读者自身阅读感受和升华主旨。与其相比,艾丽丝·门罗更多的是以多重视角、独特时空的形式,用轻... 艾丽丝·门罗与威廉·福克纳在小说创作上都具有意识流创作技巧。威廉·福克纳运用意识流创作手法和跳跃式叙述方法,深化读者自身阅读感受和升华主旨。与其相比,艾丽丝·门罗更多的是以多重视角、独特时空的形式,用轻柔的笔触、精巧的构思和深入剖析人性的思考,将人物刻画得栩栩如生、细腻真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丽丝·门罗 威廉·福克纳 意识流小说 比较分析
下载PDF
多视角看爱丽丝·门罗小说的文体特征——以门罗短篇小说《逃离》为例
9
作者 尉艳英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16年第9期40-41,共2页
小说有自己特殊的文体表达规范和方式,还有各自特殊的文化环境。不同的小说作者,又有各自创作和写作风格,本文以爱丽丝·门罗的短篇小说《逃离》为例,从门罗的语言特征、叙事手法等角度,对门罗小说的文体特征进行探究,来印证门罗小... 小说有自己特殊的文体表达规范和方式,还有各自特殊的文化环境。不同的小说作者,又有各自创作和写作风格,本文以爱丽丝·门罗的短篇小说《逃离》为例,从门罗的语言特征、叙事手法等角度,对门罗小说的文体特征进行探究,来印证门罗小说的心理现实主义色彩,哥特式风格,以及其女性主义和美学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爱丽丝·门罗 小说 文体
下载PDF
寻归自然,呼唤和谐人性——艾丽斯·沃克小说的生态女性主义思想刍议 被引量:32
10
作者 张燕 杜志卿 《当代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1-30,共10页
艾丽斯·沃克对全球性的生态危机忧心忡忡,她在书写女性生存状态的同时自觉地表现出对大自然(地球)命运的真切关怀。本文从生态女性主义批评的角度对沃克的五部长篇小说进行文本分析,将其所表现的生态女性主义思想大致概括为两点:... 艾丽斯·沃克对全球性的生态危机忧心忡忡,她在书写女性生存状态的同时自觉地表现出对大自然(地球)命运的真切关怀。本文从生态女性主义批评的角度对沃克的五部长篇小说进行文本分析,将其所表现的生态女性主义思想大致概括为两点:一是审视性别压迫与"自然歧视"之间的逻辑联系,揭示人类破坏自然与男性压迫女性的同质性;二是抵制西方父权社会里那种把自然"他者化"的生态观,批判那种与性别歧视一样根深蒂固的"物种歧视主义"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丽斯·沃克 小说 生态女性主义
原文传递
试论门罗小说的辩证女性观 被引量:4
11
作者 耿力平 《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3-24,共12页
加拿大作家艾丽斯·门罗的小说创作始终围绕着女性主题,但是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女性观察与思维与同时代加拿大女性文学所传递的政治信息有很大不同。不论是在西方女权主义盛行的20世纪六七十年代,还是在女性权益得到普遍认可的21世纪... 加拿大作家艾丽斯·门罗的小说创作始终围绕着女性主题,但是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女性观察与思维与同时代加拿大女性文学所传递的政治信息有很大不同。不论是在西方女权主义盛行的20世纪六七十年代,还是在女性权益得到普遍认可的21世纪初期,门罗始终拒绝直白地勾勒社会和家庭中的男权主导和妇女权益等问题。她更愿意真实而细腻地记录女主人公自然而复杂的心智成长历程,更愿意传递一种充满哲理的辩证女性观。从女权主义入手,考察女性权益诉求在门罗小说中的具体体现,可以使我们观察到门罗持有的有别于传统女性主义的女性观。这种独特的女性观穿越男女性别引起的政治和文化冲突,探索女性人物在新旧观念的博弈中,遵从自己心灵的呼唤,通过辩证思维完善自己的认知能力,从而做出最符合实际的(而不是最符合某个主义的)人生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门罗 小说 女性观 辩证观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