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04篇文章
< 1 2 3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tudy on evaluation of cities' ability reducing earthquake disasters 被引量:9
1
作者 张风华 谢礼立 范立础 《Acta Seism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CSCD 2004年第3期349-361,377,共13页
Cities ability reducing earthquake disasters is a complex system involving numerous factors, moreover the re-search on evaluating cities ability reducing earthquake disasters relates to multi-subject, such as earthqua... Cities ability reducing earthquake disasters is a complex system involving numerous factors, moreover the re-search on evaluating cities ability reducing earthquake disasters relates to multi-subject, such as earthquake sci-ence, social science, economical science and so on. In this paper, firstly, the conception of cities ability reducing earthquake disasters is presented, and the ability could be evaluated with three basic elements the possible seis-mic casualty and economic loss during the future earthquakes that are likely to occur in the city and its surround-ings and time required for recovery after earthquake; based upon these three basic elements, a framework, which consists of six main components, for evaluating citys ability reducing earthquake disasters is proposed; then the statistical relations between the index system and the ratio of seismic casualty, the ratio of economic loss and re-covery time are gained utilizing the cities prediction results of earthquake disasters which were made during the ninth five-year plan; at last, the method defining the comprehensive index of cities ability reducing earthquake disasters is presented. Thus the relatively comprehensive theory frame is set up. The frame can evaluate cities ability reducing earthquake disasters absolutely and quantitatively and consequently instruct the decision-making on reducing cities earthquake disasters los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valuation of cities ability reducing earthquake disasters seismic casualty economic loss re-covery time index system grey correlation comprehensive index of cities ability reducing earthquake dis-asters
下载PDF
“双碳”愿景下CO_(2)驱强化采油封存技术工程选址指标评价
2
作者 张成龙 王瑞景 +4 位作者 罗翔 张斌斌 刘廷 马梓涵 刁玉杰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58-167,共10页
在国家能源安全和“双碳”战略愿景下,CO_(2)驱强化采油封存技术(CO_(2)-EOR)因能助力油气行业转型发展,成为“低碳化”乃至“负碳化”的首选技术和最现实的选择。无论是实验、数值模拟还是现场实践,目前国内外学者对CO_(2)-EOR研究侧重... 在国家能源安全和“双碳”战略愿景下,CO_(2)驱强化采油封存技术(CO_(2)-EOR)因能助力油气行业转型发展,成为“低碳化”乃至“负碳化”的首选技术和最现实的选择。无论是实验、数值模拟还是现场实践,目前国内外学者对CO_(2)-EOR研究侧重于CO_(2)作为高效的驱油“催化剂”本身及油藏CO_(2)-EOR适应性认识,对于工程选址评价缺乏统一标准和系统研究。在充分调研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结合中国CO_(2)-EOR应用进展和工程实践,明确了CO_(2)-EOR工程选址可行性评价所需的通用依据,指出了CO_(2)-EOR工程选址遵循“CO_(2)封存与驱油双统一”、安全性、经济性的专属性原则,并从CO_(2)-EOR工程选址的地质、工程、安全、经济4个要素开展了较详尽系统的研究,定性-定量构建了“4+8+27”CO_(2)-EOR工程选址三级指标评价体系(GESE),以期为油藏开展CO_(2)-EOR工程选址提供借鉴,助力中国碳减排技术的应用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达峰碳中和 CO_(2)-EOR工程 场地选址 评价指标 地质要素 工程要素 安全要素 经济要素
下载PDF
区域金融服务能力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效应研究
3
作者 陈斐 庞欣茹 康松 《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17-42,123,共27页
以金融资源、金融效率和金融生态三个维度构建中国省级区域金融服务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测算结果表明:2003-2020年中国区域金融服务能力呈现明显上升趋势,东、中、西部地区与全国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东部各省份的金融服务能力整体上高于中... 以金融资源、金融效率和金融生态三个维度构建中国省级区域金融服务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测算结果表明:2003-2020年中国区域金融服务能力呈现明显上升趋势,东、中、西部地区与全国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东部各省份的金融服务能力整体上高于中部、西部省份。选定的基准模型估计结果表明:2003-2020年区域金融服务能力对中国经济增长存在显著促进作用;三大地区子样本情形的分析也表明区域金融服务能力对其经济增长均存在显著促进作用;两类经济发展水平地区子样本分析表明:相对发达地区金融服务能力对其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更为明显,而欠发达地区这种促进作用相对较弱。全国样本情形下的修正模型估计结果表明:当经济系统遭受外生冲击影响时,区域金融服务能力对经济增长仍存在正向促进作用,但提升区域金融服务能力则对中国经济波动存在一定的反向抑制效应。进一步讨论表明:在全国样本和两类经济发展水平地区子样本情形下,区域金融服务能力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基本上呈现出先波动变化再稳定上升的趋势;相较于增加金融资源而言,提高金融效率或改善金融生态手段在抑制外生冲击、平滑经济波动方面更为有效。优化金融生态环境和区域金融布局将为中国经济发展提供进一步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服务能力 评价指标体系 经济增长 经济波动 面板模型
下载PDF
300 MW超临界二氧化碳燃煤发电机组热经济性分析
4
作者 白亚平 杨伊琳 +3 位作者 李鹏 韩中合 陈东旭 郭董阳 《动力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07-316,共10页
针对300 MW超临界二氧化碳(SCO_(2))部分冷却循环和部分冷却再热循环燃煤发电系统,建立了热经济性数学模型,以循环热效率η_(t)、系统㶲效率η_(ex)及平准化度电成本C_(LCOE)为评价指标,对不同系统和不同关键参数进行热经济性对比分析。... 针对300 MW超临界二氧化碳(SCO_(2))部分冷却循环和部分冷却再热循环燃煤发电系统,建立了热经济性数学模型,以循环热效率η_(t)、系统㶲效率η_(ex)及平准化度电成本C_(LCOE)为评价指标,对不同系统和不同关键参数进行热经济性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设计工况下,与部分冷却循环系统相比,在部分冷却再热循环下η_(t)高0.33%,η_(ex)高0.35%;在相同参数条件下,2个发电机组燃煤消耗成本占比均超过70%,锅炉成本远高于其他设备成本;存在最优的主压缩机入口压力,使得η_(t)、η_(ex)达到最大,同时C_(LCOE)达到最小;随着主压缩机入口温度的增大,η_(t)、η_(ex)逐渐减小,C_(LCOE)则逐渐增大;η_(t)、η_(ex)随着透平入口温度的增大线性提升,C_(LCOE)则先减小后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二氧化碳 燃煤发电 部分冷却 多指标评价 热经济性分析
下载PDF
成都平原经济区城市空气质量时空变化特征
5
作者 吴晓兰 姜世中 +2 位作者 郑月蓉 何秋霞 汪美宏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1期90-97,共8页
基于2016—2020年成都平原经济区城市空气质量监测数据,应用空气质量综合指数评价法、Pearson相关分析法,对成都平原经济区空气质量时空变化特征、成都市主要污染物变化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2016—2020年,成都平原经济区城市群中... 基于2016—2020年成都平原经济区城市空气质量监测数据,应用空气质量综合指数评价法、Pearson相关分析法,对成都平原经济区空气质量时空变化特征、成都市主要污染物变化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2016—2020年,成都平原经济区城市群中空气质量指数出现了2个高值和2个低值中心,高值中心分别位于成都市、德阳市,2个低值中心分别位于雅安市、遂宁市,即成都市和德阳市空气质量最差,雅安市和遂宁市的空气质量最优;对于不同季节,1—12月,成都平原经济区的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呈U字型变化,即空气质量6—10月较好,11月—次年2月较差.2)2016—2020年,成都市PM_(2.5)质量浓度值皆超过了国家二级标准限值,并且以PM_(2.5)为首要污染物出现频率最高,而O_(3)、CO、SO_(2)年均质量浓度在研究时段内均低于国家二级标准质量浓度限值.3)2016—2020年,成都市PM_(2.5)质量浓度与能见度呈显著负相关;年尺度上,成都市PM_(2.5)质量浓度与平均气温呈低度负相关,与风速、降水量呈弱负相关;季尺度上,除气温在春、夏、冬季节与PM_(2.5)质量浓度呈弱正相关外,4个季节中PM_(2.5)质量浓度与风速、降水量皆呈弱负相关.4)影响成都市PM_(2.5)质量浓度的社会经济因子主要是汽车尾气、工业烟(粉)尘排放.PM_(2.5)与地区生产总值、工业增加值、机动车保有量呈高度负相关,与工业烟(粉)尘排放量呈高度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气质量 时空变化特征 指数评价 成都平原经济区
下载PDF
绿色转型与经济发展的耦合协调度分析——基于我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6
作者 孙铭雨 刘基伟 李群 《中国流通经济》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0-102,共13页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协同推进绿色转型与经济发展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选取2011—2021年全国及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面板数据,构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和耦合协调度模型,并测算各地区耦合协调度的莫兰指...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协同推进绿色转型与经济发展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选取2011—2021年全国及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面板数据,构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和耦合协调度模型,并测算各地区耦合协调度的莫兰指数。研究发现:全国绿色转型与经济发展指数总体呈大幅上升趋势,2021年分别达到0.840、0.809,较2011年分别上涨715.5%、235.7%。耦合协调度仅在2011年表现为轻度协调,2021年达到优质协调,说明绿色转型与经济发展之间不是“零和博弈”,必须协同推进、坚定不移地走绿色经济发展道路。各地区绿色转型与经济发展存在异质性,失调成因存在显著差异,广东省等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绿色转型与经济发展水平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在绿色转型与经济发展的道路上起到带头作用,黑龙江省等8个省份绿色转型与经济发展水平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原因在于这些地区对传统化石能源依赖程度较高,产业转型压力较大。地区间耦合协调度存在空间溢出效应,1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与周边地区存在显著正向相关关系,表现出“辐射”效应,北京等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与周边地区存在负相关,出现“虹吸”效应,这导致京津冀区域耦合协调度差距拉大。为进一步提升我国及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绿色转型与经济发展的耦合协调度,提出坚定绿色发展道路,强化绿色转型与经济发展协同推进顶层设计、建立科学合理的绿色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抢抓机会,转化“虹吸”效应为“辐射”效应、攻关能源技术,助力重化工业地区加速能源体系转型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转型 经济发展 耦合协调度 综合评价 莫兰指数
下载PDF
黄河三角洲县域经济韧性时空演变及障碍度研究
7
作者 张梅霞 李颖 李芳 《资源开发与市场》 CAS 2024年第1期80-90,共11页
识别黄河三角洲县域的经济韧性水平及其障碍性因素,有利于推动县域高质量发展。以黄河三角洲县域为研究对象,运用DPSIR模型与双向评价指标体系法构建经济韧性动态双向评价指标体系,通过熵权法、Dagum基尼系数、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法、... 识别黄河三角洲县域的经济韧性水平及其障碍性因素,有利于推动县域高质量发展。以黄河三角洲县域为研究对象,运用DPSIR模型与双向评价指标体系法构建经济韧性动态双向评价指标体系,通过熵权法、Dagum基尼系数、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法、障碍度模型探究2011—2020年黄河三角洲县域经济韧性的时空分异特征与障碍因素。结果表明:①2011—2017年县域整体的经济韧性呈现波动上升趋势,2018—2020年呈现先下降后上升趋势;②各县域单元的经济韧性呈上升趋势,经济韧性差距逐渐扩大,韧性得分排名变化不明显;③经济韧性空间分布没有显著差异,经济韧性从随机分布转向空间集聚,西北部韧性水平整体低于东南部韧性水平,各时点韧性均值主要处于中等韧性;④经济韧性基尼系数均在0.2以下,区域内经济状况高度平均;经济韧性差异的来源,首先是组间差异,其次是超变密度差异,最后是组内差异;⑤各组经济韧性的主要障碍因子相似,集中在资源水平、贫富差距、技术进步、消费潜力准则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韧性 时空演化 双向评价指标体系 Dagum基尼系数 障碍度 黄河三角洲
下载PDF
多约束条件下光伏投资评价决策模型分析
8
作者 王艺晓 蔡祥雨 《现代工业经济和信息化》 2024年第1期241-243,共3页
为了提高当前光伏投资评价效率及科学性,对当前光伏投资测算模型中存在争议的消纳率测算、财务边界条件界定等关键问题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用户负荷曲线与光伏发电曲线进行拟合,导入影响多因子分析,从而构建出了线性概率(LPM)预测模... 为了提高当前光伏投资评价效率及科学性,对当前光伏投资测算模型中存在争议的消纳率测算、财务边界条件界定等关键问题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用户负荷曲线与光伏发电曲线进行拟合,导入影响多因子分析,从而构建出了线性概率(LPM)预测模型,提出了多约束条件下光伏投资评价决策LPM模型解决方案。案例实践分析证明了该模型能为实现光伏消纳率测算优化与修正、光伏投资评价科学决策提供一定的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伏项目 经济指标评价 投资评价 社会效益
下载PDF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配电工程经济效益评价研究
9
作者 孙玉乾 《现代工业经济和信息化》 2024年第2期214-217,共4页
针对配电工程投资决策中的经济效益评价问题,提出一套基于层次分析法的评价方法。该方法在评价层次上设置目标层、准则层和方案层,在评价指标上考虑成本、效益和风险等多维因素。运用层次分析法可以明确各评价指标的权重,并计算配电工... 针对配电工程投资决策中的经济效益评价问题,提出一套基于层次分析法的评价方法。该方法在评价层次上设置目标层、准则层和方案层,在评价指标上考虑成本、效益和风险等多维因素。运用层次分析法可以明确各评价指标的权重,并计算配电工程项目的综合经济效益。给出了确定判断矩阵、进行一致性检验、计算权重的具体步骤和方法。通过实例分析,阐明了评价方法的应用流程,包括指标赋值、权重确定和经济效益计算。研究表明所构建的评价方法能有效支持配电工程投资决策。提供了一套系统、可操作的配电工程经济效益评价框架,具有一定理论与实践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效益评价 层次分析法 评价指标
下载PDF
高质量发展视域下规上高新技术企业对经济发展影响探析
10
作者 朱雷霆 金菲 《江苏科技信息》 2024年第1期16-21,共6页
高新技术企业作为知识密集型企业,通过集聚发展、链式发展,构成有竞争力的产业集群,是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文章根据扬州市2015—2020年规上高新技术企业和地区经济发展相关指标数据,通过主成分分析法构建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 高新技术企业作为知识密集型企业,通过集聚发展、链式发展,构成有竞争力的产业集群,是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文章根据扬州市2015—2020年规上高新技术企业和地区经济发展相关指标数据,通过主成分分析法构建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评价体系、地方规上高新技术企业评价体系,运用无锡市、扬州市和连云港市3市相关指标数据,分析其对经济发展质量的影响,为地方政府政策制定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高质量发展 规上高新技术企业 评价体系 评价指标 主成分分析法 政策制定
下载PDF
PICC和PORT静脉输液技术综合输液效果比较 被引量:2
11
作者 周英凤 王凯蓉 +3 位作者 陆箴琦 张晓菊 薛嵋 王丽英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64-68,共5页
目的对PICC和PORT的综合效果指数进行测算,以评价两种中心静脉输液技术的综合输液效果。方法抽取上海市某三级甲等医院采用PICC或PORT行中长期静脉输液的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回顾性队列研究和横断面调查收集两种静脉输液技术的安全... 目的对PICC和PORT的综合效果指数进行测算,以评价两种中心静脉输液技术的综合输液效果。方法抽取上海市某三级甲等医院采用PICC或PORT行中长期静脉输液的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回顾性队列研究和横断面调查收集两种静脉输液技术的安全性、有效性及患者体验相关指标,测算并比较两种中心静脉输液技术在总留置时间、留置3~个月、6~个月及9~12个月的综合效果指数。结果PICC和PORT置管患者分别纳入377例、293例,PICC留置时间显著短于PORT,置管及维护过程中次要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高于PORT,生活质量得分显著低于PORT(均P<0.05)。PICC在总留置时间、留置3~个月、6~个月及9~12个月的综合效果指数值均小于PORT。结论PORT的综合输液效果优于PICC,从输液效果角度,建议优先选择PORT作为中长期静脉输液的血管管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静脉治疗 中心静脉输液 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植入式静脉输液港 综合效果指数 经济学评价
下载PDF
我国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研究
12
作者 王宏伟 张静 贾扬帆 《技术经济》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20-131,共12页
本文在清晰界定经济高质量发展内涵的基础上,构建了包括高效供给、高质需求、协调公平、绿色发展、经济安全与开放等维度的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并对2011—2021年我国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情况及各区域和省域间的差异进行比较分析。研... 本文在清晰界定经济高质量发展内涵的基础上,构建了包括高效供给、高质需求、协调公平、绿色发展、经济安全与开放等维度的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并对2011—2021年我国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情况及各区域和省域间的差异进行比较分析。研究发现:从全国整体来看,我国高质量发展情况持续改善;从区域层面来看,各区域高质量发展平稳地同步提升,其中东部表现要优于中部、东北部和西部,西部地区亟须追赶其他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高质量发展 评价指标体系 动态测度
下载PDF
中国建筑业经济韧性评价
13
作者 汪振双 覃飞 +1 位作者 胡亭谕 刘笑庚 《工程管理学报》 2023年第5期7-12,共6页
在区域经济韧性的基础上,提出建筑业经济韧性内涵,构建建筑业经济韧性评价模型,对中国31省市的建筑业经济韧性进行评价。研究发现,建筑业的经济基础、技术进步、社会要素与发展能力等权重占比较高,而生态治理与基础生产条件所占比重较... 在区域经济韧性的基础上,提出建筑业经济韧性内涵,构建建筑业经济韧性评价模型,对中国31省市的建筑业经济韧性进行评价。研究发现,建筑业的经济基础、技术进步、社会要素与发展能力等权重占比较高,而生态治理与基础生产条件所占比重较小。建筑业经济韧性呈现出从东部地区向西部内陆地区递减的分布特征,各地区应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制定出适合于自身的建筑业经济韧性的提升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业 经济韧性 评价指标体系 熵权法
下载PDF
中小河流水利工程生态经济评价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2
14
作者 陶艳 计勇 +3 位作者 张越 曹慧中 张翼 张洁 《水利经济》 2023年第2期78-85,96,共9页
水利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支撑,水利工程的建设与生态、经济、社会的协调关系影响到区域经济、社会与生态发展,水利工程的建设与运行关系着我国生态环境的发展与变化,需要遵循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基本方针,大力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因此探... 水利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支撑,水利工程的建设与生态、经济、社会的协调关系影响到区域经济、社会与生态发展,水利工程的建设与运行关系着我国生态环境的发展与变化,需要遵循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基本方针,大力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因此探讨生态经济评价在中小河流水利工程中的应用性,结合相关研究成果、基于生态学、经济学、生态经济学理论对各类水利工程的生态经济评价进行梳理,科学分析水利工程建设与生态经济间的关系;以现有的水利工程生态经济评价认知为出发点,了解国内外水利工程生态经济评价的研究与应用现状;总结了当前水利工程生态经济评价的相关理论、评价方法以及水利工程生态经济评价中存在的问题。从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方法两方面提出了未来中小河流水利工程生态经济评价的研究与展望,为水利工程生态经济评价的研究与应用提供科学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小河流 水利工程 生态经济评价 指标体系 评价方法
下载PDF
中国省域经济韧性发展水平评价 被引量:9
15
作者 曾冰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8-36,共9页
经济韧性作为新兴发展理念反映了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时代需求。从抵抗力、恢复力与进化力3个层面构建经济韧性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对2010~2019年中国省域经济韧性发展水平进行测度,进而分析其时空分异特征与演进趋势,研究发现:(1)中... 经济韧性作为新兴发展理念反映了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时代需求。从抵抗力、恢复力与进化力3个层面构建经济韧性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对2010~2019年中国省域经济韧性发展水平进行测度,进而分析其时空分异特征与演进趋势,研究发现:(1)中国经济韧性发展水平整体呈上升趋势,其中,进化力表现良好,恢复力与抵抗力有待提升;(2)板块差异呈现“东部→东北部→中部→西部”阶梯分布特征;(3)2019年各省经济韧性发展水平差异较大,东部多数省份经济韧性发展具有领先优势,且部分省份经济韧性塑造出现抵抗力、恢复力与进化力三者不协调状态;(4)中国省域经济韧性发展的空间结构演化趋势呈现波动性的变化特征,并在东西方向上呈“中等→较低→低”水平梯度递减格局,各省在不同的阶段呈现出不同经济韧性类型的地方化特征,且省域经济韧性发展的空间依赖性程度呈现先上升后下降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省域 经济韧性 指标体系 评价 时空
下载PDF
我国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水平及演变测度
16
作者 华汉阳 朱启贵 李旭辉 《统计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3-15,共13页
本文基于我国现代化经济体系的“6+1”战略构想,从7个维度选取33个指标构建我国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水平评价指标体系,测度了2011—2020年我国30个省份以及四大地区的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水平并进行了相关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现代化... 本文基于我国现代化经济体系的“6+1”战略构想,从7个维度选取33个指标构建我国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水平评价指标体系,测度了2011—2020年我国30个省份以及四大地区的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水平并进行了相关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水平总体上呈增长态势,但区域差异显著,呈现“东—中—西”依次递减的格局;区域间差异是总体差异产生的主要来源,东部地区对区域内差异的贡献率最大;空间分布上呈现非均衡性和渐进演化趋势,存在显著的空间集聚特征。本文揭示了我国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的演变特征,为进一步推进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化经济体系 动态综合评价 泰尔指数 自然间断点分级法 莫兰指数
下载PDF
不同复合生态模式茶园的经济效益及生态效益研究
17
作者 何晨 田琳琳 +5 位作者 伊晓云 杨向德 李海涛 蔡延江 倪康 石元值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722-731,共10页
【目的】研究不同类型复合生态茶园经济效益及茶园土壤肥力的差异,为茶园管理与决策优化提供科学指导。【方法】试验地位于浙江省,始于2012年。供试茶园包括单一种植(CK)、茶草复合(GT)、茶菌复合(BT)和茶禽复合(PT)4种生态模式,均已持... 【目的】研究不同类型复合生态茶园经济效益及茶园土壤肥力的差异,为茶园管理与决策优化提供科学指导。【方法】试验地位于浙江省,始于2012年。供试茶园包括单一种植(CK)、茶草复合(GT)、茶菌复合(BT)和茶禽复合(PT)4种生态模式,均已持续经营10年。2019—2021年调查了茶叶产量、收入与支出明细,2021年采集0—60 cm茶园土壤测定pH、有机质、养分含量等指标,利用模糊综合评判法对土壤进行了综合肥力评价。以茶园收入作为经济指标,土壤pH、土壤有机质(SOM)、综合肥力作为生态指标,对不同类型茶园经济与生态效益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1)CK模式茶园3年茶叶平均产量为189 kg/hm^(2),净收入为65000元/hm^(2)。GT、PT和BT模式的茶叶平均产量分别较CK模式提高了63.5%、79.4%和99.2%,3年平均净收入提高了66.7%、99.7%和83.7%,BT模式中的黑木耳和PT模式中的散养鸡带来的附加收入,分别占该模式总收入的40.9%和22.1%。CK、GT、PT和BT模式下茶园的产投比分别是2.57、3.23、3.69和2.51,GT和PT模式的产投比高于CK模式,而BT模式产投比与CK模式相当。2)CK模式0—20 cm土层土壤pH由10年前的4.23下降至3.69,而GT、PT和BT模式的土壤pH分别上升至6.93、4.55和5.41,GT模式缓解茶园土壤酸化的效果最佳,BT模式其次,PT模式也有一定的效果。与CK模式相比,GT、PT和BT模式茶树根区土壤0—20 cm土层SOM无显著差异,20—40和40—60 cm土层SOM显著提升,0—60 cm土层SOM含量GT、PT和BT模式分别较CK提高了39.5%、21.8%和7.54%(P<0.05),GT模式增加土壤有机质的效果明显优于PT模式,后者又明显优于BT模式;GT、PT和BT模式下0—20 cm土层土壤肥力指数较CK模式下分别提高了77.6%、68.3%和44.8%,GT和PT模式提升表层土壤肥力指数的效果优于BT模式。CK模式下40—60 cm土层土壤铵态氮和硝态氮含量显著高于0—20 cm土层,分别是表层土壤的1.58和2.57倍,而其他3个复合生态模式下40—60 cm土层土壤铵态氮和硝态氮含量多低于0—20 cm土层,降低了养分淋溶风险。【结论】与单一种茶模式相比,复合生态栽培模式在茶园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方面有明显优势,调查的3个复合模式各有优势。茶禽、茶菌复合模式较茶草模式提高茶叶产量的效果更大,还通过茶、菌收入显著提高了茶园净收入,茶禽模式的产投比最高。而茶草复合模式缓解茶园土壤酸化问题、增加茶园土壤有机质含量、提升土壤肥力、降低氮淋溶风险的生态效益大大高于茶菌和茶禽复合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生态茶园 经济效益 生态效益 土壤肥力指数 模糊综合评判法
下载PDF
职业教育规模与区域经济发展耦合协调关系与特征——基于2014—2020年31个省份面板数据的分析 被引量:4
18
作者 孙凤芝 单怡 +1 位作者 田宇 吕志琼 《当代职业教育》 2023年第1期35-45,共11页
探讨职业教育规模与区域经济发展的耦合协调关系,对助力经济稳进提质、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构建职业教育规模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良好生态具有重要意义。以2014—2020年全国31个省份职业教育规模与经济发展水平为研究对象,运用组... 探讨职业教育规模与区域经济发展的耦合协调关系,对助力经济稳进提质、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构建职业教育规模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良好生态具有重要意义。以2014—2020年全国31个省份职业教育规模与经济发展水平为研究对象,运用组合赋权法、耦合协调关系模型、自然断裂法等,构建职业教育规模与区域经济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深入剖析了全国31个省份职业教育规模与区域经济发展耦合协调的时空特征,并解析中高等职业教育规模与区域经济发展耦合协调的差异化特征。2014—2020年我国职业教育规模与区域经济发展耦合度和协调度均持续稳定增长,但耦合协调程度一直处于中低等级,且空间布局总体呈现由西向东、由内陆向沿海递增的趋势;中等职业教育规模从时间上看呈平缓上升趋势,且耦合水平明显高于高等职业教育,但空间分布离散程度大于高等职业教育。基于此,持续推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要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因才制宜,通过加强各省份职业教育与经济的互动,各区域要明确问题,精准施策,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教育规模 区域经济发展 耦合协调 高质量发展 评价指标
下载PDF
广宁红花油茶优树综合评价及指标筛选 被引量:1
19
作者 张恒 袁汕 +3 位作者 傅志强 陈锐帆 申春晖 奚如春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74-381,共8页
【目的】研究广宁红花油茶Camellia semiserrata经济性状遗传变异特征,筛选核心评价指标,建立优树评价预测模型,为广宁红花油茶种质资源创制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广宁红花油茶核心产区初选的31株优树为研究对象,采用多元统计方... 【目的】研究广宁红花油茶Camellia semiserrata经济性状遗传变异特征,筛选核心评价指标,建立优树评价预测模型,为广宁红花油茶种质资源创制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广宁红花油茶核心产区初选的31株优树为研究对象,采用多元统计方法对其冠幅面积、单株产果量和单株产油量等20个经济性状指标进行测定分析。【结果】参试株优树的20个性状存在不同程度的变异,变异范围为3.25%~69.47%;各指标间共有38对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15对达到显著水平(P<0.05)。主成分分析将11个评价指标简化为4个较为独立的综合指标,累计贡献率达80.23%,保留了供试材料各性状的大部分信息。根据4个综合指标的权重以及隶属函数值,优树综合得分范围为0.151~0.674,其中HY25、HY4、HY20、HY17和HY1综合评价表现较好。采用逐步回归分析建立广宁红花油茶优树评价预测模型,筛选出冠幅面积、单株产果效率、单株产油量、鲜出籽率、干籽出仁率和鲜果含油率等6个核心评价指标。基于6个核心指标采用聚类分析可将31株样株分为3类,第Ⅰ类属于优质型;第Ⅱ类丰产性和优质性较好;第Ⅲ类属于丰产型。【结论】建立了广宁红花油茶优树评价模型,筛选出6个核心评价指标,获得了5株综合表现良好的单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宁红花油茶 多元统计分析 经济性状 优树评价 指标筛选
下载PDF
基于随机潮流与双层经济性指标的微电网储能优化配置 被引量:1
20
作者 孟中强 李飞 +4 位作者 张豪 姚天亮 何富江 黄婉 苟斌 《电气应用》 2023年第8期92-99,共8页
配置储能可以有效降低新能源功率波动对微电网的影响。为充分考虑微电网中风光出力和负荷的不确定性,提出基于随机潮流与双层经济性指标的微电网储能优化配置方法。首先进行随机潮流计算,得出电网运行的功率分布的随机特征;然后将储能... 配置储能可以有效降低新能源功率波动对微电网的影响。为充分考虑微电网中风光出力和负荷的不确定性,提出基于随机潮流与双层经济性指标的微电网储能优化配置方法。首先进行随机潮流计算,得出电网运行的功率分布的随机特征;然后将储能配置的经济性和电网运行的经济性相结合,构造双层经济性评价指标,以该指标最优为目标进行粒子群优化求解,确定最优储能配置方案;最后对比传统方案,所提的优化方案充分考虑微电网中风光出力和负荷的随机性,在降低储能配置成本的同时,可以减少电网运行损耗,提高电网运行的经济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电网 随机潮流 双层经济性评价指标 粒子群优化 储能配置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