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8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神经网络的微电网交错并联变换器的改进自抗扰控制
1
作者 熊志杰 张大伟 +2 位作者 席骊瑭 王彦沣 周哲民 《可再生能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76-284,共9页
针对混合储能微电网在负载突变、扰动加入等多种复杂工况下引起的用电端降压接口的电压质量降低的问题,文章设计了一种以改进线性自抗扰为主要控制器,以BP神经网络为辅助参数优化算法的闭环控制策略。首先,根据六路交错并联变换器的电... 针对混合储能微电网在负载突变、扰动加入等多种复杂工况下引起的用电端降压接口的电压质量降低的问题,文章设计了一种以改进线性自抗扰为主要控制器,以BP神经网络为辅助参数优化算法的闭环控制策略。首先,根据六路交错并联变换器的电路拓扑建立时域下的数学模型,并对系统总扰动进行重构,将总扰动分解为模型未知扰动和外界扰动,分别利用观测器进行估计,形成了改进线性自抗扰控制,提高系统的扰动观测能力和观测精度;其次,为使系统获得控制参数的实时优化能力,引入BP神经网络,对控制器参数进行实时整定;最后,搭建了混合微电网六路交错并联变换器的数字仿真模型和半实物仿真模型进行验证,并与PI,LADRC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所提控制策略不仅具备优异的输出电压质量,而且使系统获得了更好的稳定性与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储能微电网 电压质量下降 改进线性自抗扰控制 模糊控制 六路交错并联变换器
下载PDF
一种新型的CRM-Boost APFC控制方法
2
作者 陈明城 张卫平 +2 位作者 刘元超 史本元 张晓强 《电源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39-146,共8页
介绍了Boost-APFC电路工作在临界导通模式下的优势。针对传统单相CRM-Boost APFC电压模式控制方法存在PI参数调试时间较长、调节效果较差、不稳定因素增加等不足,提出了一种有静态工作点的单相CRMBoost APFC电压模式控制方法,并通过PSI... 介绍了Boost-APFC电路工作在临界导通模式下的优势。针对传统单相CRM-Boost APFC电压模式控制方法存在PI参数调试时间较长、调节效果较差、不稳定因素增加等不足,提出了一种有静态工作点的单相CRMBoost APFC电压模式控制方法,并通过PSIM仿真验证了该方法的优点。针对新型交错控制方法存在PI参数调试时间较长、不稳定因素增加等不足和需要额外使用一个电压控制电流源的情况,提出了一种改进型两相交错并联CRM-Boost APFC电压模式控制方法,并且完成了PSIM仿真,功率因数高达99.96%。制作了一台4kW的两相交错并联CRM-Boost APFC实验样机,并进行了实验调试,功率因数达到了99.66%,效率为98.0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oost-APFC 临界导通模式 静态工作点 两相交错并联
下载PDF
Gamma-Gamma信道下基于并行交织极化码的误码性能研究
3
作者 蒋青芳 姚海峰 +3 位作者 刘智 刘树通 王宏利 郭昱佑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5-152,共8页
为了降低大气湍流引起的衰落影响,同时减少长片误码干扰,提出一种基于并行交织极化码(polar code)的编码方法。通过蒙特卡洛模拟Gamma-Gamma分布的随机数构建大气湍流信道,以成对差错概率(pairwise error probability, PEP)和极化谱确... 为了降低大气湍流引起的衰落影响,同时减少长片误码干扰,提出一种基于并行交织极化码(polar code)的编码方法。通过蒙特卡洛模拟Gamma-Gamma分布的随机数构建大气湍流信道,以成对差错概率(pairwise error probability, PEP)和极化谱确定极化信道的误差概率上限,采用乘积距离准则最小化差错概率,建立了并行交织的设计准则。对极化码在湍流信道中的误码率(bit error rate, BER)性能进行了评估,仿真结果表明,基于极化码的并行交织方法获得了一个量级的误码性能提升,在信噪比为5 dB时,误码率从5.11×10-6降低为2.13×10-7,有效缓解了湍流引起的长片误码问题。实验验证了所提准则的可靠性和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amma-Gamma信道 极化码 并行交织 成对差错概率
下载PDF
基于状态分解的三电平变换器交错并联技术
4
作者 李伟伟 强丹丹 +1 位作者 花国祥 张学广 《电力电子技术》 2024年第1期111-113,共3页
三电平变换器交错并联技术是满足大容量和高功率应用的重要途径,但传统交错并联难以避免环流较大的缺点。此处提出一种基于状态分解的新型交错并联技术,将两个并联三电平变换器视为一个整体进行调制,利用传统的五电平空间矢量方法计算... 三电平变换器交错并联技术是满足大容量和高功率应用的重要途径,但传统交错并联难以避免环流较大的缺点。此处提出一种基于状态分解的新型交错并联技术,将两个并联三电平变换器视为一个整体进行调制,利用传统的五电平空间矢量方法计算出相应开关状态。在此基础上,优先考虑系统环流的影响,将五电平状态灵活地分解为对应的三电平状态。相较于传统交错并联技术,所提出的方法在进一步减小输出电流谐波的同时,还能有效抑制环流幅值,并通过仿真和实验验证了新型交错并联技术的可行性与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电平变换器 交错并联 环流
下载PDF
非线性环路补偿的交错并联BUCK变换器数字控制策略研究
5
作者 王重 周克亮 +1 位作者 吴琼 刘东南 《湖南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2期27-32,44,共7页
针对氢能燃料电池输出低电压、大电流,不能适用通讯基站电源的问题,设计了一种电力电子交错并联BUCK变换器,同时提出了一种非线性环路补偿的数字控制策略。文中采用两个BUCK电路并联,控制信号为180°两相交错脉冲宽度控制,采用小信... 针对氢能燃料电池输出低电压、大电流,不能适用通讯基站电源的问题,设计了一种电力电子交错并联BUCK变换器,同时提出了一种非线性环路补偿的数字控制策略。文中采用两个BUCK电路并联,控制信号为180°两相交错脉冲宽度控制,采用小信号模型建立了电压环、电流环数学模型,控制策略采用电流内环、电压外环双闭环控制。为了控制快准稳,分别对两环路控制策略补偿校正设计,通过环路补偿数字控制策略搭建交错并联BUCK变换器simulink模型,仿真结果表明变换器在输入范围下实现了48 V直流稳定输出,验证了本研究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信号模型 环路补偿 交错并联 数字控制策略
下载PDF
交错并联BUCK电源CE102超标问题及解决措施
6
作者 李进 梅建伟 +1 位作者 魏海波 韩文杰 《湖北汽车工业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47-51,共5页
针对交错并联BUCK电源在10 kHz~10 MHz频率范围内传导噪声超标严重的问题,分析了交错并联BUCK电源的工作过程、纹波抑制和原始噪声,提出了EMI滤波器的设计方法,通过对差模电容高频特性、抑制原理的分析,结合插入损耗测试,对差模电容的... 针对交错并联BUCK电源在10 kHz~10 MHz频率范围内传导噪声超标严重的问题,分析了交错并联BUCK电源的工作过程、纹波抑制和原始噪声,提出了EMI滤波器的设计方法,通过对差模电容高频特性、抑制原理的分析,结合插入损耗测试,对差模电容的选型进行了优化。实验结果表明,加装EMI滤波器后的交错并联BUCK电源能够达到GJB 151B—2013中CE102的测试标准,证明了设计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错并联BUCK电源 EMI滤波器 CE102 差模电容
下载PDF
水下平台中继供电变换技术研究
7
作者 王孙清 郑恒持 +2 位作者 于朝 李彬彬 陈济民 《船电技术》 2024年第4期24-28,共5页
本文研究了水下平台有缆中继供电模式下的电能变换技术,水面平台交流电能经脐带缆传输至水下平台,通过本文提出的二极管不控整流+四路交错Buck拓扑将波动交流电变换为稳定直流电供给负载,大大提升了水下平台的续航能力和作业效率。分析... 本文研究了水下平台有缆中继供电模式下的电能变换技术,水面平台交流电能经脐带缆传输至水下平台,通过本文提出的二极管不控整流+四路交错Buck拓扑将波动交流电变换为稳定直流电供给负载,大大提升了水下平台的续航能力和作业效率。分析了该电路的运行原理,最后搭建了一台功率80 kW的电路仿真模型,并在100%负载、50%负载和25%负载工况下进行了仿真,结果显示在各工况下有能效减少纹波,多路交错并联Buck变换器各功率器件应力小,电感设计简单,热设计良好,在大功率应用场合优势非常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下平台 中继供电 交错并联
下载PDF
Mode-varying Cell Equalizer Based on Interleaved Parallel Multiple Transformers 被引量:1
8
作者 Qixing Wu Mingyu Gao Huipin Lin 《CSEE Journal of Power and Energy Systems》 SCIE EI CSCD 2023年第2期802-823,共22页
In the application of long series batteries,there is always the phenomenon that multiple cells in a pack are unbalanced simultaneously.In view of this situation,a modevarying cell equalizer topology based on interleav... In the application of long series batteries,there is always the phenomenon that multiple cells in a pack are unbalanced simultaneously.In view of this situation,a modevarying cell equalizer topology based on interleaved parallel multiple transformers is proposed in this paper.Every unit in this equalizer can freely switch between LLC resonance mode and 3-state LC quasi-resonance mode.The boosting effect of LLC structure is used to reduce the number of transformer’s total turns.When multiple equalizer units need to work in LLC mode simultaneously,interleaved parallel technology is used to limit secondary side equalization current ripple for long-term protection of battery life.A prototype was designed and built to validate the effect of a closed loop LLC mode control algorithm with a state-of-charge(SOC)based equalization scheme selection strategy.Experimental results including up to 88.52%efficiency in LLC mode with 90.7%efficiency in 3-state LC mode,and minute level balancing time show the proposed topology demonstrates excellent balancing performan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state LC quasi-resonance mode interleaved parallel LLC resonance mode mode-varying ZVZCS band
原文传递
制氢整流电源背靠背对拖实验方案的研究
9
作者 王成悦 江才 《通信电源技术》 2024年第7期133-136,140,共5页
针对传统的能量消耗型制氢电源测试平台存在效率低下和成本高昂的问题,提出一种新型的制氢整流电源背靠背对拖实验方案。该方案通过两组制氢电源背靠背的方式进行带载运行,制定详细的电源侧和负载侧控制策略,旨在提升动态响应性能,并解... 针对传统的能量消耗型制氢电源测试平台存在效率低下和成本高昂的问题,提出一种新型的制氢整流电源背靠背对拖实验方案。该方案通过两组制氢电源背靠背的方式进行带载运行,制定详细的电源侧和负载侧控制策略,旨在提升动态响应性能,并解决负载侧电源功率等级、工作电压和电流范围不匹配的问题。通过对单机和四单元并联整机的对拖实验验证,证实所提出实验方案的有效性和可行性,为制氢整流电源的优化设计和性能评估提供新的思路与技术支持。该研究对于提高制氢系统的整体性能和降低运行成本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氢电源 脉冲宽度调制(PWM)整流器 交错并联 对拖
下载PDF
PARALLEL ADAPTIVE SIMULATION OF A PLUNGING LIQUID JET 被引量:2
10
作者 Azat Yu.Galimov Onkar Sahni +3 位作者 Richard T.Lahey Jr. Mark S.Shephard Donald A.Drew Kenneth E.Jansen 《Acta Mathematica Scientia》 SCIE CSCD 2010年第2期522-538,共17页
This paper is concerned with three-dimensional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a plunging liquid jet. The transient processes of forming an air cavity around the jet, capturing an initially large air bubble, and the break-up ... This paper is concerned with three-dimensional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a plunging liquid jet. The transient processes of forming an air cavity around the jet, capturing an initially large air bubble, and the break-up of this large toroidal-shaped bubble into smaller bubbles were analyzed. A stabilized finite element method (FEM) was employed under parallel numerical simulations based on adaptive, unstructured grid and coupled with a level-set method to track the interface between air and liquid. These simulations show that the inertia of the liquid jet initially depresses the pool's surface, forming an annular air cavity which surrounds the liquid jet. A toroidal liquid eddy which is subse- quently formed in the liquid pool results in air cavity collapse, and in turn entrains air into the liquid pool from the unstable annular air gap region around the liquid je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lunging liquid jet air entrainment two-phase flows level set method parallel adaptive simulation
下载PDF
A reordered first fit algorithm based novel storage scheme for parallel turbo decoder
11
作者 张乐 贺翔 +1 位作者 徐友云 罗汉文 《Journal of Shanghai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 CAS 2007年第4期380-384,共5页
In this paper we discuss a novel storage scheme for simultaneous memory access in parallel turbo decoder. The new scheme employs vertex coloring in graph theory. Compared to a similar method that also uses unnatural o... In this paper we discuss a novel storage scheme for simultaneous memory access in parallel turbo decoder. The new scheme employs vertex coloring in graph theory. Compared to a similar method that also uses unnatural order in storage, our scheme requires 25 more memory blocks but allows a simpler configuration for variable sizes of code lengths that can be implemented on-chip. Experiment shows that for a moderate to high decoding throughput (40-100 Mbps), the hardware cost is still affordable for 3GPP's (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 interleav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urbo codes parallel turbo decoding interleavER vertex coloring reordered first fit algorithm (RFFA) 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 (FPGA).
下载PDF
大功率低纹波等离子喷涂斩波电源研制
12
作者 汪殿龙 黄浩 +2 位作者 邹显鑫 梁志敏 吴朝军 《焊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92-97,I0008,共7页
等离子喷涂电源通常采用可控硅整流电源或逆变电源,存在效率低、输出电流纹波大等问题,难以满足等离子喷涂工艺的特殊要求.文中提出了一种基于八相交错并联Buck变换器的大功率等离子喷涂斩波电源.首先设计了斩波电源的电路拓扑,分析了... 等离子喷涂电源通常采用可控硅整流电源或逆变电源,存在效率低、输出电流纹波大等问题,难以满足等离子喷涂工艺的特殊要求.文中提出了一种基于八相交错并联Buck变换器的大功率等离子喷涂斩波电源.首先设计了斩波电源的电路拓扑,分析了斩波电源的工作原理和电流纹波产生机理,阐明了并联相数、占空比对电流纹波的影响规律,并进行了仿真验证.然后,基于等离子喷涂工艺对电源特性的要求,设计出功率为40 kW的四相交错并联模块,在CAN总线协同控制下,组成80 kW的八相交错并联斩波式等离子喷涂电源.最后,搭建了等离子喷涂斩波电源样机,进行了喷涂试验,测试了电源的输出纹波和效率.试验结果表明,与传统的可控硅整流电源和逆变电源相比,斩波电源的电流纹波率降低50%以上,电源效率最高达到94.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离子喷涂 斩波电源 BUCK变换器 交错并联 电流纹波
下载PDF
多路LLC谐振变换器交错并联均流控制
13
作者 张豪 韩民晓 +1 位作者 张夏辉 刘海军 《电力自动化设备》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62-68,共7页
LLC谐振变换器多路交错并联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然而谐振元件的参数偏差会导致各路LLC谐振变换器电流不均衡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通过将二次侧的同步整流替换为可控整流方式,利用各路输出电流作为控制信号对二次侧进行脉宽调制控制... LLC谐振变换器多路交错并联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然而谐振元件的参数偏差会导致各路LLC谐振变换器电流不均衡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通过将二次侧的同步整流替换为可控整流方式,利用各路输出电流作为控制信号对二次侧进行脉宽调制控制,提供附加的电压增益,形成均流控制环路,保证各路的电压增益相同,从而实现多路LLC谐振变换器在相同开关频率下运行的均流调节。介绍了该控制的原理及实现方法。基于电磁暂态过程进行仿真,得出不同负载率下的电流不平衡度;同时搭建100 W的实验样机,在电流不平衡度最大的工况下,验证了该均流控制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LC谐振变换器 多路交错并联 均流控制 脉宽调制 参数偏差
下载PDF
一种光伏微型逆变器的设计研究
14
作者 张莹 姚毅俊 +1 位作者 徐晶晶 刘子坚 《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3年第3期50-59,共10页
在能源危机、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的今天,光伏发电体现出得天独厚的优势。光伏微型逆变器作为能量传输的桥梁,它的优劣直接决定着光伏系统的效率高低以及输出电能的质量好坏。基于STM32设计的一款光伏微型逆变器,其硬件电路包括主电路、控... 在能源危机、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的今天,光伏发电体现出得天独厚的优势。光伏微型逆变器作为能量传输的桥梁,它的优劣直接决定着光伏系统的效率高低以及输出电能的质量好坏。基于STM32设计的一款光伏微型逆变器,其硬件电路包括主电路、控制电路、辅助电源电路、采样电路、驱动电路以及人机交互电路。通过MATLAB仿真和实物制作调试,验证了该设计,使其系统的输出能满足并网要求,并能迅速准确地追踪光伏阵列最大功率点电压,且当电网断电时,也能快速检测到孤岛现象并关闭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型逆变器 交错并联反激变换器 工频换相桥 锁相环 光伏 设计
下载PDF
适用于激光器脉冲驱动系统的低纹波交错并联Boost变换器
15
作者 黄丫 田小建 +1 位作者 吴戈 于兰 《电源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46-54,共9页
设计了一种适用于激光器脉冲驱动系统的低纹波交错并联boost变换器,采用多路交错并联结构有效降低了系统重载下的输出电压纹波,理论空载最大输出电压120 V,最大输出功率119.2 W,重载下电压纹波低于5 mV。分析了交错并联Boost变换器的并... 设计了一种适用于激光器脉冲驱动系统的低纹波交错并联boost变换器,采用多路交错并联结构有效降低了系统重载下的输出电压纹波,理论空载最大输出电压120 V,最大输出功率119.2 W,重载下电压纹波低于5 mV。分析了交错并联Boost变换器的并联路数和每路电感放电时间间隔等参数对输出电压纹波的影响,并提出利用单路Boost变换器输出参数估算多路电压纹波的方法,可为交错并联Boost变换器并联路数的确定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升压变换器 交错并联 MOS管时序控制 输出电压纹波
下载PDF
半导体激光器驱动电路建模与补偿网络设计
16
作者 刘迪 张晓强 +1 位作者 张卫平 王春慧 《电气技术》 2023年第4期22-28,共7页
微小的电流变化会导致半导体激光器的输出波长和功率发生重大变化,本文提出使用四相交错并联Buck变换器作为半导体激光器的驱动电路,以减小输出电流纹波。结合交错并联的原理,推导各相电感电流函数。利用状态空间平均法对驱动电路进行... 微小的电流变化会导致半导体激光器的输出波长和功率发生重大变化,本文提出使用四相交错并联Buck变换器作为半导体激光器的驱动电路,以减小输出电流纹波。结合交错并联的原理,推导各相电感电流函数。利用状态空间平均法对驱动电路进行建模分析,根据传递函数的伯德图设计最佳补偿网络。仿真结果表明,该驱动电路可以输出电流20A、纹波0.19A,相比于同样输入条件下的传统Buck变换器输出电流20A、纹波2.51A,本文所设计电路能够实现降低纹波、稳定输出的功能。实验结果也验证了设计的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导体激光器 BUCK变换器 交错并联 系统建模 补偿网络
下载PDF
交错并联开关电感Boost变换器的失稳分析与控制
17
作者 顾志铭 周宇飞 熊向晖 《电测与仪表》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4-19,50,共7页
为提高输出电压增益,减小开关管电压应力,将开关电感结构代替传统电感嵌入到交错并联Boost变换器中。利用频闪映射法得到交错并联开关电感Boost变换器在峰值电流控制下的离散数学模型,并通过分岔图、相轨图、Jacobian矩阵特征值研究其... 为提高输出电压增益,减小开关管电压应力,将开关电感结构代替传统电感嵌入到交错并联Boost变换器中。利用频闪映射法得到交错并联开关电感Boost变换器在峰值电流控制下的离散数学模型,并通过分岔图、相轨图、Jacobian矩阵特征值研究其失稳机理,结合参数共振微扰与电荷控制的优点,设计了补偿方案对失稳系统进行混沌控制。研究结果表明,开关电感的嵌入有效拓宽了交错并联Boost变换器的稳定范围,并通过补偿方案使得混沌系统重回周期-1稳态,提高了变换器的工作性能和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关电感 交错并联Boost变换器 失稳机理 混沌控制
下载PDF
基于模糊神经网络PID控制的双向DC/DC变换器 被引量:1
18
作者 任乐天 宋超 +2 位作者 韩俊杰 金昱岐 刘德君 《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3年第5期671-677,共7页
为提高交错并联双向DC/DC变换器的动态性能与抗干扰能力,提出一种基于模糊神经网络PID的控制方法.建立并联交错双向DC/DC变换器的小信号数学模型,得到输出电压与电感电流的传递函数;设计模糊神经网络PID控制器,应用到变换器双闭环控制... 为提高交错并联双向DC/DC变换器的动态性能与抗干扰能力,提出一种基于模糊神经网络PID的控制方法.建立并联交错双向DC/DC变换器的小信号数学模型,得到输出电压与电感电流的传递函数;设计模糊神经网络PID控制器,应用到变换器双闭环控制的电压外环.仿真结果表明:与模糊PID控制、RBF神经网络PID控制相比,Buck模式下,模糊神经网络PID控制下的变换器输出电压达到稳态的时间为15 ms,超调量为1%,加入扰动后30 ms即可恢复稳态;Boost模式下的仿真结果与Buck模式相似,证明了模糊神经网络PID控制方法的优越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错并联 双向DC/DC变换器 模糊神经网络PID控制 改进粒子群算法
下载PDF
基于耦合电感的两相交错高增益DC/DC变换器
19
作者 郑诗程 王磊 +2 位作者 秦乐乐 孙茜茹 郎佳红 《电机与控制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41-150,159,共11页
高增益DC/DC变换器是将新能源发电系统中的输出电压提升至并网电压的关键环节。提出一种两相交错型高增益DC/DC变换器拓扑结构(CI-TPIBS),变换器拥有反向对称的Boost-Sepic(BS)结构和以耦合电感(CI)为升压手段的倍压单元。通过控制A、B... 高增益DC/DC变换器是将新能源发电系统中的输出电压提升至并网电压的关键环节。提出一种两相交错型高增益DC/DC变换器拓扑结构(CI-TPIBS),变换器拥有反向对称的Boost-Sepic(BS)结构和以耦合电感(CI)为升压手段的倍压单元。通过控制A、B两相交错运行进一步提高变换器的电压增益,在实现高电压增益的同时,两相交错结构(TPI)避免了开关管和二极管电压应力的逐级递升,同时也抑制了输入电流纹波,且完全的对称性结构为变换器的控制提供了方便。详细分析了变换器升压原理及各个器件的工作特性,并给出了各元器件的选择依据。最后搭建出400 W的原型样机,验证了所提出的变换器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增益变换器 拓扑 交错并联 对称结构 耦合电感 DC/DC变换器
下载PDF
基于滑模变结构的交错并联Boost电路均流控制研究
20
作者 吴社民 李素敏 《电子器件》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523-1527,共5页
Boost电路常常被用于新能源行业中的升压电路,如光伏发电系统、功率因数校正电路等。交错并联的Boost电路更是因为其散热均匀、器件的电流应力小、体积更小等优势而替代一路Boost被广泛应用。在三路交错并联Boost电路的基础上,采用一个... Boost电路常常被用于新能源行业中的升压电路,如光伏发电系统、功率因数校正电路等。交错并联的Boost电路更是因为其散热均匀、器件的电流应力小、体积更小等优势而替代一路Boost被广泛应用。在三路交错并联Boost电路的基础上,采用一个开关周期内三路IGBT的开关信号相差120°的模式实现均流控制。同时,为了对输出电压以及电感电流进行良好控制,提出采用电压外环以及滑模变结构的电流内环控制方法。仿真和实验波形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错并联电路 均流控制 电压外环 滑模变结构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