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2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leanliness of Ti-bearing Al-killed ultra-low-carbon steel during different heating processes 被引量:7
1
作者 Jian-long Guo Yan-ping Bao Min Wang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inerals,Metallurgy and Materials》 SCIE EI CAS CSCD 2017年第12期1370-1378,共9页
During the production of Ti-bearing Al-killed ultra-low-carbon(ULC) steel, two different heating processes were used when the converter tapping temperature or the molten steel temperature in the Ruhrstahl–Heraeus(RH)... During the production of Ti-bearing Al-killed ultra-low-carbon(ULC) steel, two different heating processes were used when the converter tapping temperature or the molten steel temperature in the Ruhrstahl–Heraeus(RH) process was low: heating by Al addition during the RH decarburization process and final deoxidation at the end of the RH decarburization process(process-Ⅰ), and increasing the oxygen content at the end of RH decarburization, heating and final deoxidation by one-time Al addition(process-Ⅱ). Temperature increases of 10°C by different processes were studi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two heating processes could achieve the same heating effect. The T.[O] content in the slab and the refining process was better controlled by process-Ⅰ than by process-Ⅱ. Statistical analysis of inclusions showed that the numbers of inclusions in the slab obtained by process-Ⅰ were substantially less than those in the slab obtained by process-Ⅱ. For process-Ⅰ, the Al_2O_3 inclusions produced by Al added to induce heating were substantially removed at the end of decarburization. The amounts of inclusions were substantially greater for process-Ⅱ than for process-Ⅰ at different refining stages because of the higher dissolved oxygen concentration in process-Ⅱ. Industrial test results showed that process-Ⅰ was more beneficial for improving the cleanliness of molten stee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ow carbon steel CLEANLINESS RH process heating INCLUSIONS
下载PDF
A two-step transient liquid phase diffusion bonding process of T91 steels 被引量:4
2
作者 陈思杰 唐恒娟 赵丕锋 《China Welding》 EI CAS 2017年第2期52-57,共6页
In this study, a two-step heating process is introduced for transient liquid phase ( TLP) diffusion bonding fo r sound joints with T91 heat resistant steels. At first, a short-time higher temperature heatin... In this study, a two-step heating process is introduced for transient liquid phase ( TLP) diffusion bonding fo r sound joints with T91 heat resistant steels. At first, a short-time higher temperature heating step is addressed to melt the interlayer, followed by the second step to complete isothermal solidification at a low temperature. The most critical feature of our new method is producing a non-planar interface at the T9/ heat resistant steels joint. We propose a transitional liquid phase bonding of T91 heat resistant steels by this approach. Since joint microstructures have been studied, we tested the tensile strength to assess joint mechanical property. The result indicates that the solidified bond may contain a primary solid-solution, similar composition to the parent metal and free from precipitates. Joint tensile strength of the joint is not lower than parent materials. Joint bend's strengths are enhanced due to the higher metal-to-metal junction producing a non-planar bond lines. Nevertheless, the traditional transient liquid phase diffusion bonding produces planar ones. Bonding parameters of new process are 1 260 °C for 0. 5 min and 1 230 °C fo r 4 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91 transient liquid phase diffusion bonding two-step heating process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下载PDF
石墨烯/碳纳米管复合电热膜制备过程工艺优化及预测模型
3
作者 杨春梅 孙国玉 +3 位作者 田心池 曲文 张子浩 张佳薇 《包装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1-100,共10页
目的本文利用响应面法和神经网络遗传算法对石墨烯/碳纳米管复合电热膜的固化工艺进行优化,并对2种方法的优化结果进行比较,为复合电热膜制备提供了最佳的工艺参数。方法通过单因素实验探讨浆料定量、固化温度和固化时间对复合电热膜体... 目的本文利用响应面法和神经网络遗传算法对石墨烯/碳纳米管复合电热膜的固化工艺进行优化,并对2种方法的优化结果进行比较,为复合电热膜制备提供了最佳的工艺参数。方法通过单因素实验探讨浆料定量、固化温度和固化时间对复合电热膜体积电阻率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进行BB试验设计,在BB试验结果上进行响应面法(RSM)和BP神经网络分析及优化。结果单因素实验结果表示随电热膜定量增加,体积电阻率先下降后上升,随着固化温度的升高或固化时间增加,体积电阻率逐渐下降直至趋于稳定。对BB响应面法和GA-BP遗传神经网络法优化获得的最佳工艺进行实验验证,GA-BP遗传神经网络模型优化的结果相对误差较小为1.06%,因此得出最佳固化工艺参数:定量为0.056 g/cm^(2)、固化温度为85.71℃、固化时间为11.13 h。该研究结果对石墨烯碳纳米管复合电热膜的制备工艺具有参考价值。结论通过响应面方差分析表明,定量、固化温度和固化时间三因素对体积电阻率既有显著的线性影响,也有极其显著的平方影响。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的准确性很好,可用于石墨烯/碳纳米管复合电热膜体积电阻率的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烯 碳纳米管 复合电热膜制备 工艺优化
下载PDF
热轧加热对无取向硅钢中AlN和MnS析出相的影响
4
作者 左锐 陆勤阳 +4 位作者 刘志鹏 李娜 王永强 夏雪兰 裴英豪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4期412-422,共11页
AlN和MnS等析出相对无取向硅钢的磁性能有重要影响,受热轧加热工艺影响,无取向硅钢中的析出相与免常化工艺实现的效果紧密相关。以1.5%Si-0.3%Al无取向硅钢锻造坯为研究对象,利用热力学软件计算钢中可能的析出相,使用箱式电阻炉在不同... AlN和MnS等析出相对无取向硅钢的磁性能有重要影响,受热轧加热工艺影响,无取向硅钢中的析出相与免常化工艺实现的效果紧密相关。以1.5%Si-0.3%Al无取向硅钢锻造坯为研究对象,利用热力学软件计算钢中可能的析出相,使用箱式电阻炉在不同温度和保温时间下对实验钢进行热轧加热实验,利用光学显微镜(OM)、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表征分析析出相的形貌、尺寸及样品晶粒尺寸,研究热轧加热温度和保温时间对实验钢中AlN和MnS析出相的影响。结果表明:实验钢中夹杂物主要为AlN和MnS,当加热温度为1050℃时,保温时间由1h延长至3 h,细小的AlN和MnS析出相(直径小于1μm)占比由33%降至19%,平均晶粒尺寸从100.0μm增加到149.7μm;保温时间为1h时,加热温度由1050℃提高至1150℃,细小的AlN和MnS析出相占比由33%降至7%,平均晶粒尺寸从100.0μm增加到124.3μm。不改变其他实验条件,热轧加热温度的提高与保温时间的延长都会使实验钢中AlN和MnS析出相与晶粒尺寸变大,有利于绿色低碳的无取向硅钢免常化生产工艺的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取向硅钢 加热工艺 夹杂物 晶粒尺寸 析出相 绿色低碳
下载PDF
对硫酸装置二氧化硫转化系统设计的初探
5
作者 肖保正 《硫酸工业》 CAS 2024年第3期5-9,15,共6页
当进转化器气体中φ(SO_(2))<5.5%时,不建议采用二转二吸工艺。模拟了进转化器气体中不同的二氧化硫浓度下需采用“3+2”转化工艺的临界氧含量。对转化换热流程的选取进行了分析,指出当进转化器气体中φ(SO_(2))≤6.5%时,建议采用Ⅳ... 当进转化器气体中φ(SO_(2))<5.5%时,不建议采用二转二吸工艺。模拟了进转化器气体中不同的二氧化硫浓度下需采用“3+2”转化工艺的临界氧含量。对转化换热流程的选取进行了分析,指出当进转化器气体中φ(SO_(2))≤6.5%时,建议采用ⅣⅠ-ⅢⅡ换热流程,并指出了该流程的缺点。建议对含一氧化碳的二氧化硫气体进行转化计算时,考虑65%左右的一氧化碳在一段床层发生转化。提出了转化器催化剂床层进气温度选择的原则及方法,针对转化设备、管道的设计选材和转化系统散热量的选取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转一吸 二转二吸 床层分配 换热流程 一氧化碳 进气温度 设计选材 散热
下载PDF
基于改进神经网络算法的中碳钢热处理工艺参数预测方法研究
6
作者 朱贺 徐涵 赵庆 《山西冶金》 CAS 2024年第3期10-13,共4页
传统的BP神经网络算法应用于热处理工程实践,常出现数据收敛速度较低,易陷入局部最优解等状况,通过搭建遗传算法优化的神经网络,即GA-BP神经网络,利用遗传算法强大的全局优化性,解决了传统BP神经网络易陷入局部最优解、容易过拟合等弊端... 传统的BP神经网络算法应用于热处理工程实践,常出现数据收敛速度较低,易陷入局部最优解等状况,通过搭建遗传算法优化的神经网络,即GA-BP神经网络,利用遗传算法强大的全局优化性,解决了传统BP神经网络易陷入局部最优解、容易过拟合等弊端;再通过采集热处理实验数据,训练并测试单独的BP神经网络和GA-BP神经网络。借助MATLAB能够运行部分程序的特点,采用优化前的BP神经网络和优化后的GA-BP神经网络对低碳钢热处理的优化结果进行比较,确认GA-BP神经网络算法在金属热处理优化的作用及优越性。将此研究提出的GA-BP神经网络算法应用于其他各类金属的热处理工艺优化中去,可更好地指导工程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P神经网络 遗传算法 中碳钢 热处理 工艺优化
下载PDF
Influence of tool rotation speeds on mechanical and morphological properties of friction stir processed nano hybrid composite of MWCNT-Graphene-AZ31 magnesium 被引量:1
7
作者 Sanjay Sharma Amit Handa +1 位作者 Sahib Sartaj Singh Deepak Verma 《Journal of Magnesium and Alloys》 SCIE 2019年第3期487-500,共14页
The ever-increasing demand for light weighted hard materials for transportation industries encouraged researchers to develop composites with excellent mechanical properties which can transform it into more economical ... The ever-increasing demand for light weighted hard materials for transportation industries encouraged researchers to develop composites with excellent mechanical properties which can transform it into more economical and eco-friendly.Reinforcing the metals with carbonaceous nanomaterials are progressively in focus due to their excellent capability to inculcate and tailor the properties of MMCs.In the present research,a hybrid nanocomposite of MWCNT-Graphene-AZ31 Mg alloy has been developed by using variable tool rotation speeds with friction stir processing(FSP).Optimized reinforcement ratio of 1.6%vol.MWCNT and 0.3%vol.of graphene have been used with variable tool rotation speeds,whereas other processing parameters are kept constant.The developed specimens were investigated using standard testing equipment for evaluating and comparing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on the basis of the microstructure of the processing regions and their morphological analysis,according to the ASTM standards.The obtained results revealed an improvement of 19.72%in microhardness and 77.5% of compressive strength in comparison with the base metal AZ 31 Magnesium alloy,with a tool rotational speed of 1400rpm.The values of tensile stress and percentage area reduction were recorded as less than that of the base metal matrix,but an increasing trend has been observed in the values of both with the improvement on rotational speeds of the tool.The effectual strengthening mechanisms are analyzed on the bases of SEM images and observed that discussed and found that grain refinement strengthening is the major contributor to the strength of the nanocomposit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MCs(Metal Matrix composites) Friction stir processing(FSP) Multi-walled carbon nanotubes(MWCCT) Graphene Nano Particular Stir Zone(SZ) Thermo-mechanically affected zone(TMAZ) heat Affected Zone(HAZ)
下载PDF
炭化三维间隔棉织物的制备及其电加热性能
8
作者 黄锦波 邵灵达 祝成炎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39-145,共7页
为开发一种结构稳定可应用于压阻传感和电加热的功能型纺织品,研制出一种机织三维间隔织物基体,通过在惰性气体高温环境制备炭化三维间隔棉织物,应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傅里叶红外光谱和拉曼光谱对制备炭化棉织物纤维结构进行表征,研究其... 为开发一种结构稳定可应用于压阻传感和电加热的功能型纺织品,研制出一种机织三维间隔织物基体,通过在惰性气体高温环境制备炭化三维间隔棉织物,应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傅里叶红外光谱和拉曼光谱对制备炭化棉织物纤维结构进行表征,研究其电加热性能。结果表明:炭化三维间隔棉织物具有很好的导电性,可视为均匀的电阻介质,且电阻变化率随着织物炭化温度升高呈指数降低;在较低炭化温度情况下电阻变化率较大,随着炭化温度升高,电阻变化率逐步降低。通过对织物升温效果与加热性能分析可知,织物在低于62.4℃时,其理论加热效率与升温温度呈等比关系,可应用于温度精准可控的电加热织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间隔织物 柔性加热材料 炭化工艺 导电性能 电加热织物
下载PDF
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水导激光加工实验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郑志龙 赵玉刚 +5 位作者 刘谦 王珂 周海安 宋壮 代迪 张夏骏雨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44-351,共8页
为了研究水导激光加工关键工艺参数对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CFRP)沟槽截面形貌与热影响区的影响,利用水导激光加工设备设计单因素实验探究了激光功率、水射流压力、进给速度及激光重复频率四个关键工艺参数对沟槽截面形貌以及热影响区的... 为了研究水导激光加工关键工艺参数对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CFRP)沟槽截面形貌与热影响区的影响,利用水导激光加工设备设计单因素实验探究了激光功率、水射流压力、进给速度及激光重复频率四个关键工艺参数对沟槽截面形貌以及热影响区的影响规律,分析了沟槽截面形貌和热影响区形成机理。实验结果表明:激光功率对沟槽烧蚀深度和热影响区的影响最大,水射流压力对沟槽烧蚀宽度的影响最大,进给速度和激光重复频率对沟槽烧蚀深度和宽度的影响不大,对热影响区有较大影响。此外,发现沟槽截面去除区呈V字形,热影响区呈锯齿形状。通过单因素方法分析得到了较好的沟槽截面形貌,其沟槽截面烧蚀深度为772.8μm,烧蚀宽度为897.7μm,铺设方向为90°的碳纤维层热影响区为326.5μm,铺设方向为0°的碳纤维层热影响区为102.4μ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 水导激光加工 沟槽截面形貌 热影响区
下载PDF
深层碳酸盐岩地层长水平段钻井井筒温度分布模型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欧彪 董波 +2 位作者 严焱诚 江波 肖东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008-1016,共9页
为克服深层海相碳酸盐岩地层长水平段钻井作业过程中的井下高温问题,结合深层海相碳酸盐岩气藏长水平段钻井过程的特点,建立了综合考虑多源项、非牛顿流体螺旋流动、变热物性参数的钻井井筒瞬态温度分布数值模型。基于该模型,研究了水... 为克服深层海相碳酸盐岩地层长水平段钻井作业过程中的井下高温问题,结合深层海相碳酸盐岩气藏长水平段钻井过程的特点,建立了综合考虑多源项、非牛顿流体螺旋流动、变热物性参数的钻井井筒瞬态温度分布数值模型。基于该模型,研究了水平段长度、循环时间、钻井液排量、入口温度对井筒温度分布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随着水平段长度的增加,井底温度会显著增加;增加循环时间、增加循环排量、降低钻井液入口温度等措施对降低深层长水平段井底温度的作用有限。可见,为保障深层碳酸盐岩油气资源开发的顺利进行,须提高旋转导向工具的耐温极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层碳酸盐岩 长水平段 钻井过程 瞬态传热 井筒温度分布模型
下载PDF
面向“双碳”战略的炼油企业热泵集成利用分析与实践 被引量:2
11
作者 宋大勇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90-96,共7页
炼化行业是碳排放重点行业之一,为响应国家“双碳”战略部署,应用热泵技术改变原有炼油过程能量梯级供给体系已成为一条有效科学路径。基于典型炼油企业在炼油过程中的热量需求与余热资源情况,炼化企业通过直接换热或热水间接换热的节... 炼化行业是碳排放重点行业之一,为响应国家“双碳”战略部署,应用热泵技术改变原有炼油过程能量梯级供给体系已成为一条有效科学路径。基于典型炼油企业在炼油过程中的热量需求与余热资源情况,炼化企业通过直接换热或热水间接换热的节能潜力已趋于瓶颈,集成热泵技术成为打破思维定势、突破瓶颈的新途径。通过有效能([火用])分析和碳排放分析,从理论的角度对比分析蒸汽供热和热泵供热(压缩式、吸收式)的关键节能因素,给出热泵技术在炼油过程应用的优选场景。最后,以中国石油哈尔滨石化公司热泵余热暖民项目为例,说明集成热泵技术在炼油行业节能降碳行动中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泵技术 有效能 炼油过程 碳排放 余热
下载PDF
碳基填料填充型热界面材料的研究现状
12
作者 黄飞 秦文波 +3 位作者 舒登峰 孙佳晨 王天伦 岳文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60-167,174,共9页
芯片的集成化和高功率化使其运行过程中热量激增。为了保障设备正常运行,导热性能优异的热界面材料非常关键。对于填充型热界面材料而言,填料的导热性能直接影响整体的导热性能。碳材料动辄上千的导热系数若是可以实现有效应用,对电子... 芯片的集成化和高功率化使其运行过程中热量激增。为了保障设备正常运行,导热性能优异的热界面材料非常关键。对于填充型热界面材料而言,填料的导热性能直接影响整体的导热性能。碳材料动辄上千的导热系数若是可以实现有效应用,对电子行业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由于碳基填料几乎都存在难分散、难填充和导热方向性的特点,使得碳基热界面材料的开发和应用存在难点。文中系统介绍了填充型热界面材料的导热机理和碳基填料的影响,重点综述了国内外学者在碳基填料官能化、协同强化、预制碳基骨架和碳基填料定向处理这些有望制备高性能热界面材料的先进技术上的优势和特点,并对这一热门领域未来发展的机遇与挑战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界面材料 热管理 导热填料 碳基材料 定向处理
下载PDF
6Cr13高碳马氏体不锈钢边部裂纹产生原因浅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珂 李照国 刘天增 《甘肃冶金》 2023年第1期41-44,共4页
对比不同加热工艺下高碳马氏体边部质量,并取样做OM观察、SEM宏观形貌和能谱分析,发现裂纹处有明显的硅酸盐类复合夹杂物存在,且夹杂物聚集处形成明显的碳偏析带,进而导致钢板沿厚度方向产生平行于轧向的裂纹源,该裂纹源是边部裂纹产生... 对比不同加热工艺下高碳马氏体边部质量,并取样做OM观察、SEM宏观形貌和能谱分析,发现裂纹处有明显的硅酸盐类复合夹杂物存在,且夹杂物聚集处形成明显的碳偏析带,进而导致钢板沿厚度方向产生平行于轧向的裂纹源,该裂纹源是边部裂纹产生的根本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热工艺 能谱分析 夹杂物 碳偏析 裂纹源
下载PDF
真空带式干燥技术研究现状及发展展望
14
作者 徐鹏 张振涛 +5 位作者 杨俊玲 王有栋 苑铁键 李晓琼 贾晓晗 彭学院 《制冷与空调》 2023年第7期1-8,共8页
干燥是农产品收获后的必要处理环节,目的是除去多余水分以便于加工、运输、储藏和使用。真空带式干燥系统具有干燥效率高、保证干燥物料品质、可实现连续加工等优点,而被广泛应用于农业工程、中医药加工等行业。归纳总结了近年国内外真... 干燥是农产品收获后的必要处理环节,目的是除去多余水分以便于加工、运输、储藏和使用。真空带式干燥系统具有干燥效率高、保证干燥物料品质、可实现连续加工等优点,而被广泛应用于农业工程、中医药加工等行业。归纳总结了近年国内外真空带式干燥技术的研究现状,列举了真空带式干燥工艺开发、干燥特性、系统提效降碳和自动控制优化等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并介绍了笔者团队采用机械蒸气再压缩(MVR)热泵技术回收干燥余热降低系统能耗及碳排放的研究成果。此外,从多个方面为真空带式干燥技术的发展提供建议,为加快推动干燥行业现代化、实现低碳目标做出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空带式干燥 干燥工艺 MVR热泵 提效降碳 控制技术
下载PDF
污水处理厂实现低碳节能运行的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凯 梁渠 《节能与环保》 2023年第11期47-52,共6页
污水处理厂是城市重要的环境基础设施,在运行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电能,排放大量的CH_(4)、N_(2)O及CO_(2)等温室气体,是温室气体主要排放源之一。本文分析了目前国内污水处理厂采用的节能减排措施,介绍了污水处理厂在清洁能源利用、工艺... 污水处理厂是城市重要的环境基础设施,在运行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电能,排放大量的CH_(4)、N_(2)O及CO_(2)等温室气体,是温室气体主要排放源之一。本文分析了目前国内污水处理厂采用的节能减排措施,介绍了污水处理厂在清洁能源利用、工艺优化和精准智能控制三个方面的技术研究进展,对三个方面中各项措施的试验及运行数据进行对比。并从案例中分析节能减排的实际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碳节能 光伏发电 水源热泵 污泥热电联产 工艺改造 精准曝气 精准加药
下载PDF
某高精度星载主反射面天线制备工艺
16
作者 王磊 韩如冰 +1 位作者 符伟 刘德礼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84-89,共6页
为了提高星载碳纤维复合材料(CFRP)主反射面天线的型面精度和装配尺寸精度,重点从模具设计(采用复合材料与普通模具材料组合的方式)、模具热分布测试(降低固化过程中的残余应力)、背筋与反射面主体的胶接(采用最优参数控制)以及组合机加... 为了提高星载碳纤维复合材料(CFRP)主反射面天线的型面精度和装配尺寸精度,重点从模具设计(采用复合材料与普通模具材料组合的方式)、模具热分布测试(降低固化过程中的残余应力)、背筋与反射面主体的胶接(采用最优参数控制)以及组合机加工(通过加工基准的转化来提高组合机加精度)等方面进行优化和控制。结果表明,主反射面型面均方根差(RMS)可达0.04 mm,对外接口及馈源安装面的平面度、位置度等装配精度满足设计要求。采用5mm厚复合材料上面板+6 mm厚Q235钢下面板设计的框架结构模具,面板之间的最大剪应变为0.097%,远远小于橡胶的剪切延伸率1.6%,在固化成型中能够缓冲面板之间的剪应力,并降低面板与产品之间的剪应力;对成型模具热分布进行测试,确定领先热电偶和滞后热电偶的最佳位置,避免了主反射面成型过程中温度不均匀对凹面型面精度的影响;背筋与反射面主体之间的装配间隙小于0.15 mm、胶层厚度0.1~0.2 mm、工装定位、固化过程中施加-0.02~-0.01 MPa压力为最优胶接工艺参数;通过旋转和平移将主反射面基准转移到成型模具基准孔,以基准转换后模具基准孔作为基准组合机加工,可以获得更好的装配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精度 碳纤维复合材料 主反射面天线 模具热分布 组合加工
下载PDF
高活性木炭的制备与孔结构表征 被引量:17
17
作者 林冠烽 程捷 +2 位作者 黄彪 杨建华 吴新华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995-998,共4页
介绍了二步炭化法制备高活性木炭工艺。研究了保温时间和温度对活性木炭吸附性能的影响,并通过ESEM和HRTEM等对其孔结构进行表征。结果表明:二步炭化法可很好地提高木炭的性能,可制得孔径主要集中在0.6~2.0nm的活性木炭;随着保温时间延... 介绍了二步炭化法制备高活性木炭工艺。研究了保温时间和温度对活性木炭吸附性能的影响,并通过ESEM和HRTEM等对其孔结构进行表征。结果表明:二步炭化法可很好地提高木炭的性能,可制得孔径主要集中在0.6~2.0nm的活性木炭;随着保温时间延长,活性木炭的比表面积、孔容积均增大。在较佳实验条件下,所制高活性木炭的比表面积、总孔容积和微孔容积分别为1288.4m2/g、0.784mL/g、0.407mL/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步炭化 活性木炭 吸附
下载PDF
阳极焙烧传热和热应力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4
18
作者 冯明杰 彭庆勇 +1 位作者 王恩刚 赫冀成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256-1260,共5页
建立了阳极焙烧的三维传热和热应力模型,以现场测定的升温曲线为边界条件,对阳极的升温过程和热应力的变化情况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阳极内的热应力随温度梯度同步变化,其最大温度梯度和热应力与焙烧时间成抛物线关系.进入中温加热... 建立了阳极焙烧的三维传热和热应力模型,以现场测定的升温曲线为边界条件,对阳极的升温过程和热应力的变化情况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阳极内的热应力随温度梯度同步变化,其最大温度梯度和热应力与焙烧时间成抛物线关系.进入中温加热阶段时,阳极在宽度方向上具有最大的断面温差和最大的温度梯度,热应力也达到最大值.焙烧过程中,阳极宽度方向上的传热热流密度远大于长度和高度方向上的传热热流密度,两者相差大于一个数量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炭阳极 焙烧过程 热应力 温度梯度 热流密度
下载PDF
二氧化碳跨临界循环放热过程换热性能研究 被引量:6
19
作者 马一太 杨俊兰 +1 位作者 管海清 卢苇 《流体机械》 CSCD 2004年第7期41-45,34,共6页
二氧化碳跨临界循环放热过程处于超临界区 ,由于在准临界点附近CO2 的热物理参数变化非常剧烈 ,超临界区流体的换热有别于传统制冷剂 ,气体冷却器的换热优劣对系统性能影响较大。为了能设计出高效的气体冷却器 ,应该对这一过程的换热性... 二氧化碳跨临界循环放热过程处于超临界区 ,由于在准临界点附近CO2 的热物理参数变化非常剧烈 ,超临界区流体的换热有别于传统制冷剂 ,气体冷却器的换热优劣对系统性能影响较大。为了能设计出高效的气体冷却器 ,应该对这一过程的换热性能作一全面了解。本文主要讨论了制冷剂CO2 在气体冷却器中的换热特点 ,以及流体温度、高压侧压力、质量流速、热流密度、管径和含油量等因素对换热的影响 ,最后探讨了换热关联式和气体冷却器型式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碳跨临界 放热过程 气体冷却器 换热
下载PDF
超高碳钢组织超细化的工艺 被引量:5
20
作者 王宝奇 宋晓艳 +1 位作者 李红娟 谷南驹 《钢铁研究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5-9,共5页
阐述了超高碳钢组织超细化工艺及其机理。这些工艺包括:二阶段热形变处理技术、热形变+离异共析转变处理技术、热形变+DET+形变处理技术、循环热处理技术及复合热处理技术。该超细化组织由极细的铁素体晶粒以及在其中均匀分布的渗碳体... 阐述了超高碳钢组织超细化工艺及其机理。这些工艺包括:二阶段热形变处理技术、热形变+离异共析转变处理技术、热形变+DET+形变处理技术、循环热处理技术及复合热处理技术。该超细化组织由极细的铁素体晶粒以及在其中均匀分布的渗碳体颗粒组成。此外,分析了硅、铝、铬等合金元素对相变温度的影响及其对网状碳化物和石墨化的抑制作用,讨论了合金化对超高碳钢的组织超细化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碳钢 超细化 热处理 热形变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