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腺样体的不同形态与分泌性中耳炎的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谷庆隆 陆颖霞 +5 位作者 韩佳 高帆 杜君 赵晶 庞冲 黄春雷 《北京医学》 CAS 2010年第8期675-677,共3页
目的探讨腺样体的不同形态同分泌性中耳炎(OME)间的关系以及充分切除咽鼓管咽口周围的腺样体组织对OME患儿预后的影响。方法 2009年1月~12月行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手术腺样体的患儿,均行听力测试,手术中根据腺样体与咽鼓管圆枕间接触的... 目的探讨腺样体的不同形态同分泌性中耳炎(OME)间的关系以及充分切除咽鼓管咽口周围的腺样体组织对OME患儿预后的影响。方法 2009年1月~12月行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手术腺样体的患儿,均行听力测试,手术中根据腺样体与咽鼓管圆枕间接触的紧密程度,作者将腺样体的形态依次分为以下4组:Ⅰ组(无压迫型)、Ⅱ组(挤压型)、Ⅲ组(紧贴型)及Ⅳ组(混合型),伴OME的患儿术后1个月行听力复查,分析各种分型在伴OME和不伴OME的患儿中的差异以及手术对OME预后的影响。结果 191例患儿中有145侧(包括54例双侧OME患儿和37例单侧OME患儿)伴OME,另237侧(100例)无OME;Ⅰ组无压迫型腺样体伴发OME比例较低(P<0.05),而Ⅱ组、Ⅲ组及Ⅳ组腺样体是否伴发OME无显著性差异;进一步对37例单侧OME的患儿进行比较,3侧无压迫型腺样体都位于无OME侧,Ⅱ组伴发OME的比例较低(P<0.05),而Ⅳ组以伴发OME为显著(P<0.05),Ⅲ组在两侧间无明显差异;OME患儿术后1个月复诊,痊愈率85.5%,总有效率92.4%。结论腺样体与咽鼓管咽口间存在的不同毗邻关系,压迫越严重越易导致与OME,有效切除压迫咽鼓管咽口的腺样体可有效治疗OM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腺样体 分泌性中耳炎 咽鼓管咽口 低温等离子射频腺样体切除术
下载PDF
慢性鼻窦炎对咽鼓管咽口黏膜上皮超微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5
2
作者 吉晓滨 柳息洪 +1 位作者 谢景华 王磊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6期441-444,I0001,共5页
目的探讨慢性鼻窦炎对咽鼓管咽口黏膜上皮超微结构的影响,进一步反映对中耳、咽鼓管功能的影响。方法取6例慢性鼻窦炎患者和4例健康人咽鼓管咽口的组织做透射电镜标本,对比观察两类组织黏膜上皮的超微结构。结果①健康人咽鼓管咽口黏膜... 目的探讨慢性鼻窦炎对咽鼓管咽口黏膜上皮超微结构的影响,进一步反映对中耳、咽鼓管功能的影响。方法取6例慢性鼻窦炎患者和4例健康人咽鼓管咽口的组织做透射电镜标本,对比观察两类组织黏膜上皮的超微结构。结果①健康人咽鼓管咽口黏膜上皮为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可见亮颗粒分泌细胞,各类细胞可见表面活性物质样板层体。②慢性鼻窦炎咽鼓管咽口可出现部分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脱落,细胞的纤毛、微绒毛倒伏、脱落,胞质泡状系统融合、扩张、溶解,分泌颗粒、杯状细胞增多。细胞间隙增大,有瘢痕,有炎症细胞浸润。表面活性物质样板层体减少、消失。结论正常咽鼓管咽口黏膜上皮为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慢性鼻窦炎可引起咽鼓管咽口上皮、上皮各类细胞的超微结构发生改变,表面活性物质样板层体减少、消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窦炎 咽鼓管咽口 超微结构 上皮 表面活性物质样板层体
下载PDF
咽鼓管咽口表面活性物质板层体超微结构的观察 被引量:3
3
作者 吉晓滨 柳息洪 王磊 《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 CAS 2008年第3期173-176,共4页
目的观察咽鼓管咽口黏膜上皮表面活性物质板层体的超微结构。方法取4例知情同意受检的健康人咽鼓管咽口的组织做透射电镜标本,观察表面活性物质板层体的超微结构。结果咽鼓管咽口下壁黏膜上皮为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可见亮颗粒分泌细胞,... 目的观察咽鼓管咽口黏膜上皮表面活性物质板层体的超微结构。方法取4例知情同意受检的健康人咽鼓管咽口的组织做透射电镜标本,观察表面活性物质板层体的超微结构。结果咽鼓管咽口下壁黏膜上皮为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可见亮颗粒分泌细胞,各类细胞可见表面活性物质板层体,圆或椭圆形,层状或线圈状小体,致密电子密度,散在。结论咽鼓管咽口下壁黏膜上皮为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上皮内有亮颗粒分泌细胞,上皮各类细胞可见表面活性物质板层体,分泌表面活性物质,参与咽鼓管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咽鼓管咽口 超微结构 上皮 表面活性物质板层体
下载PDF
咽鼓管咽口黏膜上皮的超微结构 被引量:3
4
作者 吉晓滨 柳息洪 王磊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2007年第2期164-167,共4页
目的观察咽鼓管咽口黏膜上皮的超微结构。方法取4例健康人咽鼓管咽口的组织做透射电镜标本,观察黏膜上皮的超微结构。结果咽鼓管咽口黏膜上皮为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由纤毛柱状细胞、无纤毛柱状细胞、分泌细胞、中间细胞和基底细胞等组成... 目的观察咽鼓管咽口黏膜上皮的超微结构。方法取4例健康人咽鼓管咽口的组织做透射电镜标本,观察黏膜上皮的超微结构。结果咽鼓管咽口黏膜上皮为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由纤毛柱状细胞、无纤毛柱状细胞、分泌细胞、中间细胞和基底细胞等组成,这些细胞的基部均贴附在基底膜上。可见亮颗粒分泌细胞。各类细胞可见表面活性物质板层体。黏膜下见弹性纤维和胶原纤维构成弹性纤维带。结论咽鼓管咽口黏膜上皮为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可见亮颗粒分泌细胞,各类细胞可见板层体存在,分泌表面活性物质,弹性纤维带维持和形成咽鼓管咽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咽鼓管咽口 超微结构 上皮 表面活性物质板层体
下载PDF
鼻内镜下咽鼓管区结构的应用解剖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詹玉兰 周馨 +1 位作者 李慧芬 徐四元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19年第11期851-854,共4页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咽鼓管区的解剖结构特点,为经鼻内镜下咽鼓管区域手术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选取成人干燥颅骨标本30例,对头颈部标本进行大体解剖,以正中矢状位为基点锯开,采用不同度数(0°、30°、60°)鼻内镜分别观察咽...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咽鼓管区的解剖结构特点,为经鼻内镜下咽鼓管区域手术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选取成人干燥颅骨标本30例,对头颈部标本进行大体解剖,以正中矢状位为基点锯开,采用不同度数(0°、30°、60°)鼻内镜分别观察咽鼓管区结构,以游标卡尺(精确度0.02 mm)、量角器、弯角规等分别对咽鼓管咽口、咽鼓管鼓室口、咽鼓管峡部及咽鼓管各段的相关数据进行测量,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通过系统测定成人干燥颅骨标本咽鼓管区域结构,分析相关参数,发现各标本大体解剖结构基本一致,咽鼓管及鼓室相连组成棒槌样结构,咽鼓管咽口开口于鼻咽侧壁,咽鼓管区与颞下窝及咽旁间隙相毗邻,位置较深,咽鼓管区具有复杂的三维空间结构,鼻内镜下经鼻丘路径额窦开放手术可充分暴露咽鼓管区,不同度数鼻内镜下鼻咽结构镜像存在差异,视野范围不同。结论准确辨认咽鼓管区及毗邻结构的解剖关系,获得相关解剖学参数,有助于为临床手术提供解剖学基础,提高手术的彻底性,避免发生严重的手术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内镜 咽鼓管区 咽鼓管长度 咽鼓管咽口 解剖
下载PDF
耳内镜下经鼓室口行咽鼓管球囊扩张治疗伴有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延迟开放型咽鼓管功能障碍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9
6
作者 李谊 胡浩磊 邢培梅 《中国内镜杂志》 2023年第2期82-88,共7页
目的对伴有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延迟开放型咽鼓管功能障碍(ETD)患者,在实施中耳乳突手术的基础上联合行耳内镜下咽鼓管鼓室口球囊扩张术,以探讨耳内镜下治疗的有效性。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21年2月来该院就诊的伴有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延... 目的对伴有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延迟开放型咽鼓管功能障碍(ETD)患者,在实施中耳乳突手术的基础上联合行耳内镜下咽鼓管鼓室口球囊扩张术,以探讨耳内镜下治疗的有效性。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21年2月来该院就诊的伴有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延迟开放型ETD患者50例,按随机分配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观察组采用中耳乳突手术联合耳内镜下咽鼓管鼓室口球囊扩张术,对照组采用中耳乳突手术联合鼻内镜下咽鼓管咽口球囊扩张术。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1年咽鼓管功能障碍评分(ETDQ-7)及术后复发率。结果两组患者组内术前与术后1年ETDQ-7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乳突腔引流通畅,未出现脓性渗出液。观察组术后1年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伴有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延迟开放型ETD患者,在实施中耳乳突手术的基础上,行耳内镜下咽鼓管鼓室口球囊扩张术,较行鼻内镜下咽鼓管咽口球囊扩张术更加安全,且术后复发率低,效果更好。故在可能的情况下,对伴有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延迟开放型ETD患者行中耳乳突手术联合耳内镜下咽鼓管鼓室口球囊扩张术,临床效果好,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耳内镜 咽鼓管鼓室口和咽口 咽鼓管球囊扩张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 咽鼓管功能障碍
下载PDF
两种咽鼓管咽口形态分型 被引量:1
7
作者 袁宇 《中外医学研究》 2021年第2期86-88,共3页
目的:本研究以两种咽鼓管展开研究,对其形态分型差异进行分析。方法:以2018年8月-2020年8月作为研究时间范围,对本科门诊和住院的疑是分泌性中耳炎患者,常规行纯音测听、声阻抗、声反射、耳声发射、听性脑干诱发电位、电子鼻咽喉镜检查... 目的:本研究以两种咽鼓管展开研究,对其形态分型差异进行分析。方法:以2018年8月-2020年8月作为研究时间范围,对本科门诊和住院的疑是分泌性中耳炎患者,常规行纯音测听、声阻抗、声反射、耳声发射、听性脑干诱发电位、电子鼻咽喉镜检查,以及病史及临床症状采集。确诊分泌性中耳炎(SOM)为观察组,200例,非分泌性中耳炎为对照组,200例,观察两组咽鼓管咽口形态分型对比。结果:对比咽鼓管咽口形态分型,在椭圆形、喇叭形中,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三角形、缝隙形中,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成年患者SOM咽鼓管咽口主要呈现三角形、缝隙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咽鼓管咽口 分泌性中耳炎 形态分型
下载PDF
鼻咽内窥镜对咽鼓管咽口的形态学观察 被引量:12
8
作者 张继东 龚维熙 +5 位作者 郭志祥 徐先荣 郭睿 李宏伟 刘华凤 耿惠 《中华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CSCD 1998年第1期35-37,共3页
目的对正常成人咽鼓管咽口进行观察,找出可以描述咽鼓管咽口的量化指标,为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方法利用鼻咽内窥镜观察并录像记录58例正常成人咽鼓管咽口。分别用0°,30°,60°,90°内窥镜观察鼻咽部和... 目的对正常成人咽鼓管咽口进行观察,找出可以描述咽鼓管咽口的量化指标,为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方法利用鼻咽内窥镜观察并录像记录58例正常成人咽鼓管咽口。分别用0°,30°,60°,90°内窥镜观察鼻咽部和咽鼓管咽口。结果经比较认为,60°内窥镜是观察咽口及鼻咽侧壁的最佳角度。该角度镜面与咽口平面平行,观察咽口最直观,对于咽口处于开放状态时,此角度能窥及管内情况。而且通过镜面的旋转和上下左右移动,可以清楚地观察圆枕、前唇、提肌隆突、咽隐窝和下鼻甲后端在鼻腔侧壁的附着处。0°镜观察鼻咽顶壁和后壁视野清晰。结论提出:①提肌隆突在咽口内形成的弓形皱襞的前缘与鼻腔外侧壁的夹角,②提肌隆突后缘与咽口前壁的夹角,③圆枕与咽口前唇的相对厚度,④咽口静止时的开放状态及⑤吞咽时咽口的运动方式作为描述咽口形态的量化指标,并以此为根据,将咽口形态分为椭圆形2.6%,喇叭形19.8%,三角形68.1%,缝隙形9.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咽鼓管 解剖 内窥镜 形态学
原文传递
SOM及慢性鼻-鼻窦炎患儿咽鼓管咽口及其周围形态的改变的意义 被引量:2
9
作者 王琦 岳忠彬 杨春煦 《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8年第1期98-101,共4页
目的:探讨分泌性中耳炎(SOM)及慢性鼻-鼻窦炎患儿咽鼓管咽口及其周围形态的改变的意义。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6年1月在本院就诊的儿童分泌性中耳炎患者50例85耳,慢性鼻窦炎患者42例74耳,无SOM及慢性鼻窦炎儿童20例40耳做为对照,比较... 目的:探讨分泌性中耳炎(SOM)及慢性鼻-鼻窦炎患儿咽鼓管咽口及其周围形态的改变的意义。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6年1月在本院就诊的儿童分泌性中耳炎患者50例85耳,慢性鼻窦炎患者42例74耳,无SOM及慢性鼻窦炎儿童20例40耳做为对照,比较三组研究对象咽鼓管咽口形态构成,咽鼓管咽口周围病理构成和纯音听力异常率的差异。结果:三组研究对象咽鼓管咽口形态分布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三组研究对象的咽鼓管咽口周围病理变化为粘脓性分泌物覆盖咽口的分别有34耳(40.0%)、27耳(36.48%)、0耳(0%),为腺样体肥大压迫咽口的分别有31耳(36.47%)、29耳(39.18%)、0耳(0%),SOM组和慢性鼻窦炎组的粘脓性分泌物覆盖咽口和腺样体肥大压迫咽口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SOM组听力异常率(36耳,42.35%)和慢性鼻窦炎组听力异常率(33耳,44.59%)明显高于对照组(3耳,7.50%),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分泌性中耳炎及慢性鼻窦炎患者咽鼓管咽口周围病理异常率以及纯音听力异常率均高于正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泌性中耳炎 慢性鼻窦炎 咽鼓管 咽口形态 咽口周围病理变化
原文传递
儿童咽鼓管咽口分泌物与分泌性中耳炎相关性分析
10
作者 刘平凡 沈翎 +1 位作者 林宗通 杨中婕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2024年第11期856-861,共6页
目的探讨咽鼓管咽口分泌物与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相关性。方法将2021年1月至2023年3月福建省福州儿童医院收治的103例分泌性中耳炎患儿分为病例组,同期诊治的115例声带小结患儿为对照组,二组患儿均行电子鼻咽镜等检查,病例组患儿同期行... 目的探讨咽鼓管咽口分泌物与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相关性。方法将2021年1月至2023年3月福建省福州儿童医院收治的103例分泌性中耳炎患儿分为病例组,同期诊治的115例声带小结患儿为对照组,二组患儿均行电子鼻咽镜等检查,病例组患儿同期行畸变产物耳声发射、声导抗、纯音听阈测试、颞骨CT平扫。回顾性分析咽鼓管咽口分泌物与各项检查结果的相关性。结果病例组咽鼓管咽口分泌物阳性率达89.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7.0%,Ⅲ和Ⅳ级咽鼓管咽口分泌物的比例明显高于Ⅰ和Ⅱ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Ⅲ和Ⅳ级咽鼓管咽口分泌物发生率与声导抗检查阳性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一致性较好。结论Ⅲ和Ⅳ级咽鼓管咽口分泌物可能是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特征性表现之一,应进一步检查以明确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泌性中耳炎 儿童 咽鼓管咽口 分泌物 电子鼻咽镜检查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