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he putative propeptide of MycP1 in mycobacterial type VII secretion system does not inhibit protease activity but improves protein stability
1
作者 Demeng Sun Qing Liu +4 位作者 Yao He Chengliang Wang Fangming Wu Changlin Tian Jianye Zang 《Protein & Cell》 SCIE CSCD 2013年第12期921-931,共11页
Mycosin-1 protease(MycP1)is a serine protease anchored to the inner membrane of 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and is essential in virulence factor secretion through the ESX-1 type VII secretion system(T7SS).Bacterial phy... Mycosin-1 protease(MycP1)is a serine protease anchored to the inner membrane of 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and is essential in virulence factor secretion through the ESX-1 type VII secretion system(T7SS).Bacterial physiology studies demonstrated that MycP1 plays a dual role in the regulation of ESX-1 secretion and virulence,primarily through cleavage of its secretion substrate EspB.MycP1 contains a putative N-terminal inhibitory propeptide and a catalytic triad of Asp-His-Ser,classic hallmarks of a sub-tilase family serine protease.The MycP1 propeptide was previously reported to be initially inactive and activated after prolonged incubation.In this study,we have deter-mined crystal structures of MycP1 with(MycP124-422)and without(MycP1^(63-422))the propeptide,and conducted EspB cleavage assays using the two proteins.Very high struc-tural similarity was observed in the two crystal structures.Interestingly,protease assays demonstrated positive EspB cleavage for both proteins,indicating that the putative propeptide does not inhibit protease activity.Molecu-lar dynamic simulations showed higher rigidity in regions guarding the entrance to the catalytic site in MycP124-422 than in MycP1^(63-422),suggesting that the putative propeptide might contribute to the conformational stability of the active site cleft and surrounding reg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ype vii ESX-1 secretion system serine protease PROPEPTIDE crystal structure EspB cleavage molecular dynamic simulations
原文传递
从偏态Pearson VII分布生成的新的多元偏态t分布 被引量:1
2
作者 温阳俊 朱道元 《应用概率统计》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485-498,共14页
一般而言,偏态的椭球等高分布是一类分布族,有相当一部分的分布都是积分形式,且此类积分不易求出,而偏态的正态、偏态的正态尺度混合、偏态的PVII型、偏态的PII型的分布却有着很好的结构,偏态t分布属于偏态PVII型分布,因此,本文在偏态P... 一般而言,偏态的椭球等高分布是一类分布族,有相当一部分的分布都是积分形式,且此类积分不易求出,而偏态的正态、偏态的正态尺度混合、偏态的PVII型、偏态的PII型的分布却有着很好的结构,偏态t分布属于偏态PVII型分布,因此,本文在偏态PVII型分布的基础上着重研究新的偏态t分布,给出它的背景、定义、两种随机表示及其等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椭球等高分布 偏态Pearson vii分布 偏态t分布 密度生成函数
下载PDF
基于变分贝叶斯理论的不确定厚尾噪声滤波方法 被引量:5
3
作者 董祥祥 吕润妍 蔡云泽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881-889,共9页
为了解决非线性滤波中量测噪声呈厚尾分布且统计特性不确定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Pearson Type VII分布的自适应滤波算法.针对传统鲁棒卡尔曼滤波器因尺度矩阵和自由度参数固定不变而无法自适应调整的问题,以容积卡尔曼滤波器为基础,选择P... 为了解决非线性滤波中量测噪声呈厚尾分布且统计特性不确定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Pearson Type VII分布的自适应滤波算法.针对传统鲁棒卡尔曼滤波器因尺度矩阵和自由度参数固定不变而无法自适应调整的问题,以容积卡尔曼滤波器为基础,选择Pearson Type VII分布对厚尾噪声进行建模,将传统鲁棒滤波固定自由度参数的估计转化为Pearson Type VII分布中可自适应调整的双自由度参数的估计,并通过inverse Wishart和Gamma分布描述尺度矩阵、双自由度参数和辅助参数的先验分布,利用遗忘因子对各参数进行时间更新;基于变分贝叶斯理论,对系统状态、尺度矩阵、双自由度参数和辅助参数形成的联合后验概率密度函数进行变分迭代,实现对系统状态和未知厚尾噪声的联合估计.仿真结果表明,在不确定厚尾噪声条件下,本文算法的滤波精度高于传统鲁棒容积卡尔曼滤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厚尾噪声 Pearson type vii分布 变分贝叶斯 联合估计 容积卡尔曼滤波
下载PDF
河南省某蛋鸡场新城疫病毒ZK1/18毒株的分离鉴定 被引量:2
4
作者 贾松涛 刘炜 +1 位作者 周婷婷 张军 《中国动物检疫》 CAS 2019年第6期88-91,共4页
对河南省某蛋鸡场病死鸡中分离的一株鸡源新城疫病毒(NDV)进行血凝性、鸡胚平均致死时间(MDT)、F基因测序和遗传进化分析。结果显示,该分离株HA效价平均为1:128,HI效价为1:1024,MDT为55h。F基因测序表明:其编码区长度为1662bp,共编码55... 对河南省某蛋鸡场病死鸡中分离的一株鸡源新城疫病毒(NDV)进行血凝性、鸡胚平均致死时间(MDT)、F基因测序和遗传进化分析。结果显示,该分离株HA效价平均为1:128,HI效价为1:1024,MDT为55h。F基因测序表明:其编码区长度为1662bp,共编码553个氨基酸;F基因裂解位点氨基酸序列为112R-R-Q-K-R-F117,具有典型的NDV强毒分子特征,表明该分离株为强毒株,将其命名为A/Chicken/China/zhoukou1/18(简称ZK1/18)。遗传进化分析表明,该分离株属于Ⅶ型,是引起河南省新城疫疫情的主导基因型。该疫情提示,属于基因II型的LaSota疫苗株不能完全抵御基因Ⅶ型野毒的侵袭,在鸡群抵抗力降低时,可造成鸡群感染发病,需要加强综合防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城疫病毒 致病指数 vii 分离鉴定
下载PDF
凝血因子Ⅴ、Ⅷ和组织因子与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关系 被引量:10
5
作者 王晓 朱均权 《检验医学》 CAS 2014年第1期34-37,共4页
目的探讨凝血因子Ⅴ活性(FⅤ:C)、凝血因子Ⅷ活性(FⅧ:C)和组织因子(TF)在2型糖尿病(T2DM)合并冠心病(HD)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测定85例T2DM合并CHD患者[T2DM合并CHD组,根据CHD不同类型再分为T2DM合并急性心肌梗死(AMI)组(19例)、T2D... 目的探讨凝血因子Ⅴ活性(FⅤ:C)、凝血因子Ⅷ活性(FⅧ:C)和组织因子(TF)在2型糖尿病(T2DM)合并冠心病(HD)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测定85例T2DM合并CHD患者[T2DM合并CHD组,根据CHD不同类型再分为T2DM合并急性心肌梗死(AMI)组(19例)、T2DM合并陈旧性心肌梗死(OMI)组(23例)、T2DM合并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25例)、T2DM合并稳定型心绞痛(SAP)组(18例)]、29例无合并症的单纯T2DM患者(单纯T2DM组)和24名健康对照者(正常对照组)FⅤ:C、FⅧ:C、血浆TF和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活性及血小板聚集率(PAR),并分析FⅤ:C、FⅧ:C、TF与VWF、PAR的相关性。结果 T2DM合并CHD组和单纯T2DM组FⅤ:C、FⅧ:C和TF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1),且T2DM合并CHD组明显高于单纯T2DM组(P<0.01)。T2DM合并CHD组中,T2DM合并AMI组和T2DM合并UAP组FⅤ:C、FⅧ:C和TF水平均明显高于单纯T2DM组(P<0.001),且T2DM合并AMI组明显高于T2DM合并UAP组(P<0.01);T2DM合并OMI组和T2DM合并SAP组TF水平明显高于单纯T2DM组(P<0.01),但FⅤ:C和FⅧ:C水平3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Ⅴ:C、FⅧ:C、TF与VWF、PAR均呈明显正相关(P<0.01)。结论FⅤ:C和FⅧ:C及TF水平可作为T2DM患者并发CHD的诊断指标。TF对判断T2DM合并CHD患者病情的进展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血因子V 凝血因子Ⅷ 组织因子 2型糖尿病 合冠心病
下载PDF
庚型肝炎病毒抗体检测结果分析
6
作者 何姗 庞超 胡南 《现代医院》 2005年第8期69-70,共2页
目的探讨庚型肝炎病毒(HGV)重叠感染类型与临床类型的关系。方法对1143例病毒性肝炎患者进行血清抗-HGV检测,并分析其结果。结果HGV感染患者以HGV+HBV重叠感染最多,HGV+HCV次之;临床类型以慢性肝炎、重型肝炎多见,其中慢性肝炎最多;慢... 目的探讨庚型肝炎病毒(HGV)重叠感染类型与临床类型的关系。方法对1143例病毒性肝炎患者进行血清抗-HGV检测,并分析其结果。结果HGV感染患者以HGV+HBV重叠感染最多,HGV+HCV次之;临床类型以慢性肝炎、重型肝炎多见,其中慢性肝炎最多;慢性肝炎患者中以HGV+HBV重叠感染最多。结论临床慢性肝炎、肝炎肝硬化及重型肝炎类型以HGV+HBV重叠感染最多见,前两种临床类型以HGV+HCV次之,而后一种类型则以HGV+HEV次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庚型肝炎 病毒抗体 含量检测 重叠感染
下载PDF
NDVsdbz-s99分离株的生物学特性及其F基因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被引量:8
7
作者 管宇 沈志强 +6 位作者 刘吉山 鲍卫超 李强 吴信明 李峰 王辉暖 庞万勇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432-435,共4页
对山东省新城疫分离株sdbz_s99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鉴定 ;并以其基因组RNA为模板 ,经RT_PCR扩增出含有F蛋白裂解位点的基因片段。克隆到载体pMD18_T后 ,转化大肠杆菌 ,通过双脱氧末端终止法进行核苷酸序列分析。结果表明 ,所克隆片段大小... 对山东省新城疫分离株sdbz_s99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鉴定 ;并以其基因组RNA为模板 ,经RT_PCR扩增出含有F蛋白裂解位点的基因片段。克隆到载体pMD18_T后 ,转化大肠杆菌 ,通过双脱氧末端终止法进行核苷酸序列分析。结果表明 ,所克隆片段大小为 36 4bp。经Blastn分析表明与已发表的NDV各代表株同源性为 83.0 %~ 98.0 % ,特别是与目前广泛应用的弱毒疫苗LaSota株同源性较低 ,仅为 83.0 %。利用MegAlign软件 ,以前 36 4bp绘制了NDV的系统发育进化树 ,其结果表明该分离株为基因VII型 ,说明山东省也有基因VII型新城疫的流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dbz-s99分离株 生物学特性 F基因 序列分析 新城疫 新城疫病毒 基因克隆
下载PDF
国六碳罐设计简述 被引量:5
8
作者 李海亮 《汽车实用技术》 2018年第1期41-44,共4页
随着国六标准的发布,其中Ⅳ型蒸发污染物排放试验加严,新增Ⅶ型加油过程蒸发污染物排放试验;这两项试验主要针对燃油系统,这对燃油系统提出非常高的要求,燃油系统的设计具有较大挑战,其中核心零部件碳罐总成的设计至关重要,直接涉及到... 随着国六标准的发布,其中Ⅳ型蒸发污染物排放试验加严,新增Ⅶ型加油过程蒸发污染物排放试验;这两项试验主要针对燃油系统,这对燃油系统提出非常高的要求,燃油系统的设计具有较大挑战,其中核心零部件碳罐总成的设计至关重要,直接涉及到Ⅳ型和Ⅶ型试验是否合格。文章从碳罐的要求、设计过程、验证过程等方面简述应对国六法规标准的碳罐的设计开发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罐 碳粉 Ⅳ型试验 Ⅶ型试验
下载PDF
Ⅶ型弯张换能器仿真优化设计研究
9
作者 李杰 顾磊 +1 位作者 吉辰 王文栋 《舰船电子工程》 2024年第11期214-218,共5页
弯张换能器是一种典型的低频大功率换能器,其中Ⅶ型弯张换能器因其特殊的凹形椭圆柱结构而具有较好的耐压性能,能够满足深水工作的需要。论文通过COMSOL进行仿真优化设计,得到了一种Ⅶ型弯张换能器,其尺寸大小为170 mm*100 mm*40 mm(长... 弯张换能器是一种典型的低频大功率换能器,其中Ⅶ型弯张换能器因其特殊的凹形椭圆柱结构而具有较好的耐压性能,能够满足深水工作的需要。论文通过COMSOL进行仿真优化设计,得到了一种Ⅶ型弯张换能器,其尺寸大小为170 mm*100 mm*40 mm(长轴*短轴*高度),其水中谐振频率为1.7 kHz,最大发送电压响应为126 dB,具有小尺寸,低频,大功率发射的优点,换能器外壳材料采用钛合金时,其耐压可达6 Mpa。且换能器结构扁平,具有换能器阵列应用前景。换能器三元阵列总高度不超过200 mm,谐振频率为1.4 kHz,最大声源级预计可达190 d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Ⅶ型弯张换能器 小尺寸 低频 耐压 换能器阵列
下载PDF
COL12A1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生物学功能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刘春梅 张印坡 杨娟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441-448,共8页
目的:探讨COL12A1在胃癌中的表达水平和生物学功能。方法:利用Oncomine与GEPIA在线数据库分析COL12A1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与胃癌病理分期和预后的关系;用qPCR和免疫组化检测COL12A1基因与蛋白在58例胃癌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用siRNA干扰... 目的:探讨COL12A1在胃癌中的表达水平和生物学功能。方法:利用Oncomine与GEPIA在线数据库分析COL12A1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与胃癌病理分期和预后的关系;用qPCR和免疫组化检测COL12A1基因与蛋白在58例胃癌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用siRNA干扰技术敲低胃癌细胞SGC7901中COL12A1的表达后,通过CCK-8、平板克隆存活及Transwell小室实验分析SGC7901生物学行为的变化。结果:Oncomine与GEPIA在线数据库分析结果显示,COL12A1在胃癌中的表达水平明显升高(均P<0.05);COL12A1表达与胃癌病理分期无明显关系(P>0.05),但COL12A1高表达胃癌患者总体生存率明显降低(P<0.05)。qPCR和免疫组化结果显示,胃癌组织中COL12A1基因与蛋白表达均明显高于其癌旁组织(均P<0.05)。敲低COL12A1后,SGC7901的生长、增殖和侵袭能力明显降低(均P<0.05)。结论:COL12A1在胃癌中高表达,其高表达可能促进胃癌细胞生长、增殖和侵袭,并与患者不良预后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胶原vii 细胞增殖 肿瘤侵润 预后
原文传递
两个隐性营养不良型大疱性表皮松解症家系COL7A1基因突变分析及产前诊断 被引量:3
11
作者 徐哲 林志淼 《中华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815-819,共5页
目的 检测2个隐性营养不良型大疱性表皮松解症家系COL7A1基因突变情况,并在患儿母亲再次妊娠时进行胎儿产前诊断。方法 收集2例隐性营养不良型大疱性表皮松解症患儿临床资料,提取患儿及其父母的外周血DNA,应用PCR扩增COL7A1基因的全... 目的 检测2个隐性营养不良型大疱性表皮松解症家系COL7A1基因突变情况,并在患儿母亲再次妊娠时进行胎儿产前诊断。方法 收集2例隐性营养不良型大疱性表皮松解症患儿临床资料,提取患儿及其父母的外周血DNA,应用PCR扩增COL7A1基因的全部118个外显子并测序;用100例无血缘关系的健康人外周血作对照。确定致病突变后,在患儿母亲再次妊娠时,羊膜腔穿刺术获取羊水细胞。分别自直接抽提的羊水细胞以及培养后的羊水细胞中提取基因组DNA进行扩增和测序,检测COL7A1基因突变,同患儿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行产前诊断。胎儿娩出后抽取静脉血,检测COL7A1基因突变。所有测序结果都经过双向测序验证。结果 2例患儿均发现COL7A1基因复合杂合突变。例1 COL7A1基因存在c.5453G 〉 A及c.6781C 〉 T复合杂合突变,分别导致编码氨基酸发生p.G1818D突变和产生提前终止密码p.R2261Efs*25,其中c.5453G 〉 A来自父亲,c.6781C 〉 T来自母亲。例2 COL7A1基因存在c.6205C 〉 T及c.8272_8272delG复合杂合突变,导致编码蛋白发生p.R2069C及p.V2758Sfs*28复合杂合突变,其中c.6205C 〉 T来自父亲,c.8272_8272delG来自母亲。2例患儿的母亲再次怀孕时所取羊水细胞及羊水培养细胞均未测到患儿所携带的COL7A1基因突变。胎儿出生后皮肤黏膜正常,无水疱,基因检测亦未发现患儿所携带的COL7A1基因突变。结论 2例营养不良型大疱性表皮松解症患儿均存在COL7A1基因复合杂合突变,并成功在2例患儿的母亲再次妊娠时进行了产前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营养不良性大疱性表皮松解 产前诊断 DNA突变分析 胶原Ⅶ型 COL7A1基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