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轻化评价义构式“V就V了”的功用与演变——兼论反意外类型及其认识状态梯度表现 被引量:1
1
作者 夏焕乐 《语言研究集刊》 2023年第1期140-158,388-389,共21页
文章在鉴定并区分构式“V就V了”的两个下位构式后,讨论了构式的句法功能、构件特点、历时演变及其机制、反意外类型及其相应表现和与认识状态梯度的关系。在句法特点上,构式充当句子谓语,变项构件V由提取自前置事件的光杆动词和谓词性... 文章在鉴定并区分构式“V就V了”的两个下位构式后,讨论了构式的句法功能、构件特点、历时演变及其机制、反意外类型及其相应表现和与认识状态梯度的关系。在句法特点上,构式充当句子谓语,变项构件V由提取自前置事件的光杆动词和谓词性短语充当,“就”的性质是构式语义的来源。构式语义上,构式表“言者否定了V的实现及其后果所带来的重要性”义及意愿允准和反意外性等两个下位构式义。在历时演变上,清代中期意愿允准义构式“V就V了”在道义情态词“要”脱落后承继了来自明代的意愿句“要V就V了”,并在主观化与溯因推理机制下于民国时期进一步构式化为反意外性构式,后又与构式“X就X”发生联接。在反意外类型上,构式从意外主体上可分为三种类型、从话语功能上可分为两种倾向、从语境影响上可分为两种方式。此外,讨论了反意外性构式得以形成的认知动因和反意外类型与言听双方认识状态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就V了” 构式语义与反意外性 历时演变及其机制 反意外性类型与认识状态梯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