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imulation on the dynamics of forest area changes in Northeast China 被引量:11
1
作者 DENG Xiangzheng JIANG Qun'ou +2 位作者 ZHAN Jinyan HE Shujin LIN Yingzhi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SCIE CSCD 2010年第4期495-509,共15页
There is plenty of forests in Northeast China which contributes a lot to the conservation of water and land resources, produces timber products, and provides habitats for a huge number of wild animals and plants. With... There is plenty of forests in Northeast China which contributes a lot to the conservation of water and land resources, produces timber products, and provides habitats for a huge number of wild animals and plants. With changes of socio-economic factors as well as the geophysical conditions, there are dramatic changes on the spatial patterns of forest area. In this sense,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shed light on the dynamics of forest area changes to find the underlining reasons for shaping the changing patterns of forest area in Northeast China. To explore the dynamics of forest area change in Northeast China, an econometric model is developed which is composed of three equations identifying forestry production, conversion from open forest to closed forest and conversion from other land uses to closed forest so as to explore the impacts on the forest area changes from demographic, social, economic, location and geophysical factors. On this basis, we employ the Dynamics of Land System (DLS) model to simulate land-use conversions between forest area and non-forest cover and the land-use conversions within the sub-classes of forest area for the period 2000-2020 under business as usual scenario,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scenario and economic growth scenario. The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forest area will expand continuously and there exist various kinds of changing patterns for the sub-classes of forest area, for example, closed forest will expand continuously and open forest and shrub will decrease a little bit, while area of other forest will keep intact. The research results provide meaningful decision-making information for conserving and exploiting the forest resources and makJng out the planning for forestry production Jn the Northeast China reg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orest area forestry production econometric model dynamics of land system northeast china
下载PDF
东北国有林区林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模式
2
作者 姜洋 曾玉敏 王岩 《林业经济问题》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351-358,共8页
基于生态位理论,以东北国有林区林下生态产品为研究对象,从资源、环境、需求和技术生态位等方面分析林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状况,认识改革前林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面临的瓶颈,提出改革后林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模式:“原生态种养+林X”... 基于生态位理论,以东北国有林区林下生态产品为研究对象,从资源、环境、需求和技术生态位等方面分析林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状况,认识改革前林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面临的瓶颈,提出改革后林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模式:“原生态种养+林X”资源开发模式、“EODF+林下生态产品”市场转化模式、“景城一体+多核吸引”需求扩大模式及“区块链+林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国有林区 林下生态产品 价值实现模式
下载PDF
进口资源约束下东北国有林区木材加工企业转型策略研究
3
作者 卢宏亮 郑宇飞 +2 位作者 王乐媛 龙子衿 陈美璇 《林业经济问题》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36-442,共7页
在进口木材资源约束下,运用扎根理论分析东北国有林区木材加工企业以及伊春森工、吉林森工、龙江森工的部分林业局的转型策略。研究表明:停伐后东北国有林区受资源约束程度较两危时期有所缓解,但整体仍处于较高水平,木材加工企业过度依... 在进口木材资源约束下,运用扎根理论分析东北国有林区木材加工企业以及伊春森工、吉林森工、龙江森工的部分林业局的转型策略。研究表明:停伐后东北国有林区受资源约束程度较两危时期有所缓解,但整体仍处于较高水平,木材加工企业过度依赖进口木材,企业经营成本与经营风险增加。从多元化发展、数字化发展、市场化发展角度分析企业转型路径,针对不同类型木材加工企业提出针对性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进口资源约束 东北国有林区 木材加工企业 转型策略
下载PDF
华北土石山区典型人工林空气负离子变化及其影响因子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张家兴 蒋丽娅 +4 位作者 高峻 贾长荣 李剑侠 桑玉强 张劲松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61-69,共9页
[目的]探究华北土石山区典型人工林生长季与非生长空气负离子(NAI)的变化特征以及其影响因子的差异性,为揭示该地区不同季节影响NAI浓度的环境因子变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河南黄河小浪底地球关键带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的空气... [目的]探究华北土石山区典型人工林生长季与非生长空气负离子(NAI)的变化特征以及其影响因子的差异性,为揭示该地区不同季节影响NAI浓度的环境因子变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河南黄河小浪底地球关键带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的空气负离子、PM2.5、PM10和气象数据,分析该地区生长季与非生长季栓皮栎和侧柏的NAI变化特征,在此基础上,采用随机森林模型(RF)比较了影响NAI的主要环境因子及其重要性得分。[结果]生长季栓皮栎人工林NAI浓度日内变化呈单峰曲线,非生长季则不明显。生长季和非生长季侧柏人工林NAI浓度日内变化均呈单峰变化趋势,但峰值大小差异较大;观测期栓皮栎人工林平均NAI浓度(740.32 ion·cm^(−3))>侧柏(703.74 ion·cm^(−3))(p<0.01),其中,生长季栓皮栎人工林日均NAI浓度(858.94 ion·cm^(−3))>侧柏(724.33 ion·cm^(−3))(p<0.01);非生长季侧柏人工林日均NAI浓度(683.16ion·cm^(−3))>栓皮栎(621.70 ion·cm^(−3))(p<0.01);生长季空气温度(Ta)、相对湿度(RH)、饱和水汽压亏缺(VPD)、光合有效辐射(PAR)等气象因子均高于非生长季,而颗粒物(PM2.5、PM10)表现为非生长季高于生长季,且同时期PM10浓度>PM2.5浓度,风速(WS)生长季与非生长季差异不明显;随机森林模型显示,生长季影响栓皮栎和侧柏人工林NAI浓度的主要环境因子为VPD、PAR和WS,其重要性得分分别为20.22、15.08、14.71和25.08、16.76、16.49;非生长季影响栓皮栎人工林NAI浓度的主要环境因子为PM2.5、WS和PM10,其重要性得分分别为33.36、17.58和14.28,影响侧柏人工林NAI浓度的主要环境因子为WS、PM2.5和PM10,其重要性得分分别为17.51、15.89和14.62。[结论]华北土石山区生长季栓皮栎与侧柏NAI浓度日内变化均呈单峰曲线,非生长季栓皮栎NAI浓度变化不明显,而侧柏呈单峰曲线。栓皮栎和侧柏人工林NAI浓度差异显著,其中,生长季人工林的NAI浓度栓皮栎>侧柏,非生长季人工林的NAI浓度侧柏>栓皮栎,观测期内栓皮栎NAI浓度高于侧柏NAI浓度。影响该地区典型人工林NAI浓度的环境因子季节差异明显,生长季主要的环境因子是VPD和PAR,而非生长季的主要环境因子是颗粒物和W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土石山区 典型人工林 空气负离子 随机森林模型 环境因子
下载PDF
地区经济发展对东北国有林区职工家庭收入的影响
5
作者 成林辑 朱洪革 江世星 《林业经济问题》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60-269,共10页
基于2017—2021年东北国有林区民生监测数据,运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对东北国有林区职工家庭收入水平空间相关性和空间集聚特征进行检验,并利用空间面板交叉模型SAC进行空间计量分析,揭示政企分开后地区经济建设对东北国有林区职工家... 基于2017—2021年东北国有林区民生监测数据,运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对东北国有林区职工家庭收入水平空间相关性和空间集聚特征进行检验,并利用空间面板交叉模型SAC进行空间计量分析,揭示政企分开后地区经济建设对东北国有林区职工家庭收入的影响。研究发现:东北国有林区职工家庭收入水平有空间依赖效应,存在显著的“高-高”和“低-低”空间集聚特征;国有林区职工家庭收入水平受到地区经济发展的正向影响,产业结构、对外贸易和教育程度对东北国有林区职工家庭收入增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国有林区 国有林区改革 职工家庭收入 空间面板模型
下载PDF
东北典型稻区不同种植模式下稻田氮素径流损失特征研究 被引量:17
6
作者 陈淑峰 孟凡乔 +1 位作者 吴文良 王坤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728-733,共6页
为了降低东北稻区稻田氮素径流损失,选择东北典型水稻种植区盘锦市,开展了不同栽培模式下水稻生长季田间氮素径流监测试验,试验设5个处理:对照(CK)、常规模式(TR)、稻蟹共生(CR)、有机水稻(OR)和减量施肥(RR),利用集水池收集各处理的地... 为了降低东北稻区稻田氮素径流损失,选择东北典型水稻种植区盘锦市,开展了不同栽培模式下水稻生长季田间氮素径流监测试验,试验设5个处理:对照(CK)、常规模式(TR)、稻蟹共生(CR)、有机水稻(OR)和减量施肥(RR),利用集水池收集各处理的地表径流,并测定径流的硝态氮、铵态氮、总氮含量,计算氮素流失量。研究结果显示:稻田地表径流损失的铵态氮远高于硝态氮;稻蟹共生和常规模式处理田间排水铵态氮的损失量相差不大,减量施肥处理比常规模式处理低26%,有机水稻处理比常规模式低73%。稻蟹共生处理比常规模式处理排水中硝态氮的排放量少23%,减量施肥处理比常规模式处理减少34%,有机水稻处理比常规模式处理低67%。稻蟹共生和常规模式处理排水总氮排放量无显著差异,分别为6.15 kg.hm 2和5.89 kg.hm 2;减量施肥处理显著低于常规模式处理,总氮排放量为4.76 kg.hm 2,比常规模式处理低19%;有机水稻处理在各水稻模式中总氮排放量最低,仅为1.93 kg.hm 2,并且显著低于常规模式处理,比常规模式处理低6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典型稻区 稻蟹共作 有机水稻 氮素流失 地表径流
下载PDF
东北森林区生态保护及生物资源开发利用技术及示范 被引量:10
7
作者 何兴元 于景华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2期7028-7033,共6页
由中央财政专项资助的项目(2016YFC0500300),面向东北林区天然林保护与经济绿色转型发展等重大需求,针对关键技术瓶颈开展技术研发和集成,建立森林生态系统与生物资源监测平台,突破重要生物资源允收量控制、关键种保护和群落定向分类等... 由中央财政专项资助的项目(2016YFC0500300),面向东北林区天然林保护与经济绿色转型发展等重大需求,针对关键技术瓶颈开展技术研发和集成,建立森林生态系统与生物资源监测平台,突破重要生物资源允收量控制、关键种保护和群落定向分类等天然林保护关键技术,基于品种创新、原生境生态培育和高附加值产品工艺研发,建立全产业链技术体系与标准,支持东北林区天然林有效保护和林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本项目预期建立天然林保护与生物资源利用全产业链技术体系与规程29套以上,育成新品种15个以上,开发生态产品16项以上,申请发明专利25项以上,生态产品全部产业转化,项目形成的技术体系将在龙江森工的伊春林区、牡丹江林区和吉林森工的长白山林区建立三大规模化示范基地,结合周边生态脆弱地区示范推广,总面积达10万hm2以上,示范区非林经济总量提高50%、人均收入平均增长1.5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森林区 生态保护 生物资源 综合利用 示范
下载PDF
东北平原典型玉米种植区农业景观植物多样性研究——以昌图县为例 被引量:7
8
作者 边振兴 李晓璐 于淼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480-492,共13页
非耕作生境是农业景观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生物提供食物和栖息地,对生物多样性保护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辽宁省昌图县为例,选取了20个非耕作生境比例为0~50%的网格(1 km?1 km)为样区,采用典型样地法对调查区域内农业景观中的林地、田间... 非耕作生境是农业景观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生物提供食物和栖息地,对生物多样性保护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辽宁省昌图县为例,选取了20个非耕作生境比例为0~50%的网格(1 km?1 km)为样区,采用典型样地法对调查区域内农业景观中的林地、田间路、草地、沟渠、果园5类主要非耕作生境中的植物群落进行调查,探讨不同非耕作生境类型和比例中植物多样性及其与景观异质性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随着非耕作生境比例增加,植物物种多样性和均匀度先增加后减小,在20%~30%时达到峰值;非耕作生境比例在0~40%范围内时,植物物种丰富度同样呈现先增加后减小,且在20%~30%时达到峰值;非耕作生境比例高于40%时,植物物种丰富度再次出现峰值且高于20%~30%。随着非耕作生境比例的增加,农业景观香浓多样性、香浓均匀度指数和景观斑块形状复杂程度逐渐增加,蔓延度恰好相反。不同生境中重要值最高的均为禾本科植物,但植物种不同;优势种优势度为果园>沟渠>草地>田间路>林地。果园、草地和沟渠的物种多样性和均匀度指数显著高于林地和田间路,丰富度指数为草地>林地>沟渠>果园>田间路,且草地、果园和田间路的不同调查区域间植物群落指数存在较大的变异性。草地、果园、沟渠、田间路和林地中景观异质性与物种多样性相关性顺次降低。研究结论表明,东北平原典型玉米种植区农业景观中,最适宜非耕作生境比例为20%~30%;非耕作生境中林地、沟渠对物种多样性维持、湿生植物多样性保护具有积极作用;不同生境干扰类型和方式不同,景观异质性与植物物种多样性相关性程度也不同。在今后农业景观生物多样性保护中应综合考虑非耕作生境的类型和比例,干扰的类型和方式等多种因素对生物多样性、生态服务及农业产量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典型玉米种植区 农业景观 非耕作生境 景观异质性 植物多样性 东北平原
下载PDF
东北内蒙古国有林区资金投入与成效分析 被引量:8
9
作者 万志芳 周也 《林业经济问题》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651-658,共8页
以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为研究背景,基于2001—2018年东北内蒙古国有林区在生态、经济、社会3方面的资金投入数据,分析资金投入力度与使用效率和天然林保护工程目标之间的联系。结果表明:东北内蒙古国有林区资金投入力度与使用效率存在很... 以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为研究背景,基于2001—2018年东北内蒙古国有林区在生态、经济、社会3方面的资金投入数据,分析资金投入力度与使用效率和天然林保护工程目标之间的联系。结果表明:东北内蒙古国有林区资金投入力度与使用效率存在很大的提升空间;东北内蒙古国有林区的林业资金以国家财政投资为主,呈现出较为单一的投资结构、林业投资规模变动性大、林业资金利用结构波动性强的特征。为弥补东北内蒙古国有林区资金要素投入与使用方面的不足,从投资环境、投资结构、投资模式、资金使用方向、资金监管与绩效评价、人员素质、奖惩制度等方面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保工程 东北内蒙古国有林区 资金要素 特征
下载PDF
东北国有林区职工家庭生计资本再造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王鑫罡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6年第36期243-245,249,共4页
以SLA分析框架为理论基础,以东北国有林区职工家庭为研究单位,运用实地问卷调查数据,对东北国有林区职工家庭生计能力脆弱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社会资本越来越成为影响职工家庭生计脆弱性的重要因素,理顺职工家庭的社会关系是职工家庭... 以SLA分析框架为理论基础,以东北国有林区职工家庭为研究单位,运用实地问卷调查数据,对东北国有林区职工家庭生计能力脆弱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社会资本越来越成为影响职工家庭生计脆弱性的重要因素,理顺职工家庭的社会关系是职工家庭社会资本再造的重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国有林区 职工家庭 生计资本 再造
下载PDF
30年来东北典型黑土区水土流失敏感性时空分异特征研究 被引量:11
11
作者 路中 雷国平 +3 位作者 王居午 郭晶鹏 马鑫鹏 杨欢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86-195,共10页
为了精确分析研究区域内水土流失敏感性时空分异特征,本文在借鉴USLE的理论基础上,参考研究区域的实际特征,重新构建水土流失敏感性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嫩江平原北部典型黑土区近30年来水土流失敏感性时空分异特征。研究表明:①1985年~201... 为了精确分析研究区域内水土流失敏感性时空分异特征,本文在借鉴USLE的理论基础上,参考研究区域的实际特征,重新构建水土流失敏感性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嫩江平原北部典型黑土区近30年来水土流失敏感性时空分异特征。研究表明:①1985年~2015年间研究区域水土流失的敏感性逐年增强,其水土流失危险性指数分别为2.08、2.10、2.27和2.31,且侵蚀沟密度逐渐增大,加剧了研究区域水土流失态势;②30年来耕地的面积以47.1km^2/10a的速率增加,但是耕地的水土流失敏感性也随之增强,其中度敏感性区域增长最快,为34.3km^2/10a,其次为重度敏感区域,增长速率为27km^2/10a;③近30年间研究区域内其水土流失敏感性增加最为严重的区域为3°~5°坡度带内的坡耕地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流失敏感性 东北典型黑土区 RS GIS
下载PDF
东北和内蒙古重点国有林区的经济差异性 被引量:3
12
作者 杨阳 田刚 朱震锋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58-62,共5页
利用2000—2013年东北、内蒙古重点国有林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相关数据,通过区位熵、库兹涅茨系数等指标对林区经济差异性分析。结果表明:1不同森工林区间经济差异性较大,吉林森工经济发展状况最好;龙江森工经济发展状况排第二位,且经济平... 利用2000—2013年东北、内蒙古重点国有林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相关数据,通过区位熵、库兹涅茨系数等指标对林区经济差异性分析。结果表明:1不同森工林区间经济差异性较大,吉林森工经济发展状况最好;龙江森工经济发展状况排第二位,且经济平稳性最好;大兴安岭林区经济发展状况一般,但经济规模进步明显,经济发展处于稳步提升期;内蒙古森工经济发展状况排在其他3个森工林区之后,经济发展效率较差。22000—2010年,林区间经济发展的不均衡特征明显,2010年后不均衡性缩小并趋于稳定。3低工资职工人口的相对变化和高工资职工收入的相对变化对林区经济不均衡具有显著影响;2010年之前,前者发挥主导作用,2010年后,后者发挥主导作用。4林区人力资源生产效率低下。5基于林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实际,提出缩小经济不均衡、加快推进林业经济转型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有林区 经济差异性 东北 内蒙古
下载PDF
用模糊识别法构建东北贮木场火险评价体系 被引量:2
13
作者 郭宏涛 薛伟 《西部林业科学》 CAS 2015年第5期108-113,共6页
针对贮木场火险的特点,构建了贮木场评价的指标体系,并应用变异系数法和层次分析法相结合确定了其权重。根据林区贮木场火险评价体系具有多因素、多层次的特点,采用模糊识别法进行综合评价。将加权广义权距离之和最小模糊识别运用到模... 针对贮木场火险的特点,构建了贮木场评价的指标体系,并应用变异系数法和层次分析法相结合确定了其权重。根据林区贮木场火险评价体系具有多因素、多层次的特点,采用模糊识别法进行综合评价。将加权广义权距离之和最小模糊识别运用到模糊综合评价当中,建立了模糊评价模型,避免了单因素矩阵的确定和模糊算子的选择问题,用安全状态特征值来表征最终的评价结果,避免了模糊综合评价的不足之处,使评价结果更加准确,可操作性强。对东北林区4个贮木场(绥棱林业局贮木场、占河林业局贮木场、白河林业局贮木场和满归林业局贮木场)火险评价实例证明,该模型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可为贮木场火险等级评价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林区 贮木场 火险等级 模糊识别 权重系数
下载PDF
东北稻区有机和稻蟹种植模式经济效益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寿丽娜 张智才 +1 位作者 陈淑峰 吴文良 《陕西农业科学》 2021年第8期1-8,共8页
为了准确评价东北地区不同水稻种植模式的经济效益,从2011年5月—2012年11月间,在东北典型水稻种植区盘锦,开展了为期两年、不同种植模式的水稻田间试验。试验设计了5个处理模式,即对照处理(CK)、常规模式(CM)、稻蟹共作(CR)、有机水稻(... 为了准确评价东北地区不同水稻种植模式的经济效益,从2011年5月—2012年11月间,在东北典型水稻种植区盘锦,开展了为期两年、不同种植模式的水稻田间试验。试验设计了5个处理模式,即对照处理(CK)、常规模式(CM)、稻蟹共作(CR)、有机水稻(OR)、减量施肥(RF)。在对各处理农事活动记录的基础上,根据生产资料和投入的成本以及农产品的市场价格,计算各类种植模式的经济效益。研究结果显示,稻蟹模式的生产成本最高为38654元·hm^(-2),是常规模式的2.3倍;其次为有机水稻23087元·hm^(-2),是常规处理1.4倍。常规模式的粮食产量最高,为9466 kg·hm^(-2),显著高于减量施肥处理和有机处理(%p%<0.05),但是与稻蟹模式的无显著差异。各处理中产值最高的是稻蟹模式,其次是有机模式,分别为常规模式的2.0倍和1.6倍。净产值最高的有机模式为22508元·hm^(-2),是常规模式的2.0倍,其次为稻蟹模式,是常规模式的1.5倍。试验表明,有机模式和稻蟹模式均能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典型稻区 稻蟹共作 有机水稻 经济效益
下载PDF
典型化工遗留地块土壤污染调查评估 被引量:5
15
作者 李情 周虹 《广东化工》 CAS 2022年第13期129-131,共3页
以东北老工业区某典型化工企业遗留地块调查为背景,选取煤化工产业链中尿素产品生产为主的尿素厂为分析对象,对尿素厂的土壤及地下水进行采样、分析,评价尿素厂的污染状况(污染程度、污染类别及代表指标)。调查结果表明,土壤中污染物的... 以东北老工业区某典型化工企业遗留地块调查为背景,选取煤化工产业链中尿素产品生产为主的尿素厂为分析对象,对尿素厂的土壤及地下水进行采样、分析,评价尿素厂的污染状况(污染程度、污染类别及代表指标)。调查结果表明,土壤中污染物的含量超过《土壤环境质量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36600-2018)中第一类用地的筛选值,污染物类别以重金属及多环芳烃污染为主,以砷、苯并[a]芘为代表指标;地下水中污染物的含量超过《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2017)的Ⅲ类地下水水质标准限值,污染物类别以一般化学指标、苯系物、其他污染为主,以氨氮、苯、甲醇为代表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老工业区 典型化工遗留地块 煤化工产业链 尿素厂 土壤污染状况调查
下载PDF
基于核素示踪法的东北地区防护林边缘黑土侵蚀研究方案探讨
16
作者 孔令阳 卢万合 赵倩竹 《农业灾害研究》 2020年第3期93-94,共2页
参照已有研究成果,探讨核素示踪法应用于东北地区防护林边缘黑土侵蚀研究的方案,具体包括核素示踪方法选择方案,研究区遴选方案,采样及测试方案及结果分析方案。如果方案能够在未来得以实现,将有可能得出一些全新的结论,进而为东北黑土... 参照已有研究成果,探讨核素示踪法应用于东北地区防护林边缘黑土侵蚀研究的方案,具体包括核素示踪方法选择方案,研究区遴选方案,采样及测试方案及结果分析方案。如果方案能够在未来得以实现,将有可能得出一些全新的结论,进而为东北黑土区防护林的改造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素示踪 防护林 东北黑土区 方案
下载PDF
从森林依赖到森林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东北国有林区发展路径探析 被引量:2
17
作者 朱洪革 曹博 张晓蕾 《世界林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6-22,共7页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是政府与社会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与践行“两山”理念的创新机制。从森林依赖到森林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阶段跃迁,关系到东北国有林区能否肩负起国家生态安全屏障与生态产品供给主体的历史使命,关系到国有森工企业能否适应...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是政府与社会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与践行“两山”理念的创新机制。从森林依赖到森林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阶段跃迁,关系到东北国有林区能否肩负起国家生态安全屏障与生态产品供给主体的历史使命,关系到国有森工企业能否适应“公益”与“企业”的新身份,关系到林业社区居民的生计安全与民生福祉。文中以人与森林交互关系为切入点,从理论上阐释森林依赖与森林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概念、特征与跃迁逻辑;梳理东北国有林区发展进程的政策图景,结合国有森工企业经营的现实情况展开阶段研判;提出从建立“资源—资产—资本”转换制度,通过“扬弃—升级—变现”规划生态产业布局,转变“政府—企业—个体”角色定位3个方面实现东北国有林区从森林依赖到森林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阶段跃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依赖 森林生态产品 价值实现 绿色发展 跃迁路径 “两山”理念 东北国有林区 中国
原文传递
基于生态安全格局的东北典型黑土区生态保护红线划定与优化 被引量:2
18
作者 冯琳 雷国平 《自然资源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26-445,共20页
东北典型黑土区面临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退化、景观格局破碎以及农业与生态空间冲突等问题,科学制定具有指导性的黑土区生态保护红线划定与优化框架,对于保障粮食安全与生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基于生态安全格局视角明晰生态保护红线内涵,... 东北典型黑土区面临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退化、景观格局破碎以及农业与生态空间冲突等问题,科学制定具有指导性的黑土区生态保护红线划定与优化框架,对于保障粮食安全与生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基于生态安全格局视角明晰生态保护红线内涵,在考虑生态保护重要性、农业与生态空间协调、自然与社会系统协调的基础上,提出“点—线—面”多层次空间要素的系统性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思路,考虑生态系统完整性与连通性识别生态保护红线优化区域。结果表明:(1)在保障不划入优质耕地的前提下(阈值为10%),叠加生态系统服务极重要区、生态环境极敏感区、生态系统服务供需不匹配区域确定生态保护红线初步划定区域69646.00 km^(2),并提取生态源地34760.16 km^(2);(2)基于生态源地与构建的综合生态阻力面识别生态廊道10980.90 km与生态节点77个,其缓冲区与生态保护红线初步划定区域共同构成生态保护红线区域76234.54 km^(2);(3)基于破碎度(0.20)和连通度(80)优化阈值,25.48%的生态保护红线区域亟需优化。研究结果提高了生态保护红线划定与优化的科学性和系统性,为东北典型黑土区国土空间精准管控与生态系统可续性管理提供重要依据,且对土地高度集约化利用、生态空间稀缺的中小尺度区域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保护红线 生态安全格局 划定思路 优化阈值 东北典型黑土区
原文传递
东北林区不同尺度森林的含碳率 被引量:37
19
作者 于颖 范文义 李明泽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341-346,共6页
准确估算森林生态系统碳储量对整个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及全球变化研究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本研究利用2007、2008年东北林区(大兴安岭林区、小兴安岭林区、张广才岭和长白山林区)标准地调查数据及同一时期的一类样地清查数据,采用地面乔... 准确估算森林生态系统碳储量对整个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及全球变化研究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本研究利用2007、2008年东北林区(大兴安岭林区、小兴安岭林区、张广才岭和长白山林区)标准地调查数据及同一时期的一类样地清查数据,采用地面乔、灌、草生物量模型及实验室MultiN/C3000分析仪测定的林木含碳率,计算不同尺度上森林生物量及碳储量,分析不同尺度森林含碳率的变化及稳定性.结果表明:东北林区林木不同器官的含碳率差异明显,其平均含碳率为树叶(0.4448)>树枝(0.4422)>树皮(0.4398)>树干(0.4351).张广才岭和长白山林区针叶林的含碳率高于阔叶林,而大、小兴安岭林区阔叶林的含碳率高于针叶林.研究区域森林的含碳率相对稳定,东北林区森林总含碳率为0.4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 生物量 碳储量 含碳率 东北林区
原文传递
东北林区生态系统服务与健康协同分析 被引量:19
20
作者 刘焱序 徐光 +4 位作者 姜洪源 胡晓旭 彭建 宋治清 王仰麟 《地理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761-771,共11页
明晰森林生态系统服务与生态系统健康之间的协同关系,是识别生态系统与人类福祉之间内在综合关联的有效途径。本文基于森林物质合成、土壤保持、水源涵养、净化空气、生物多样性维持等五项服务指标和林分结构活力、组织力、恢复力三项... 明晰森林生态系统服务与生态系统健康之间的协同关系,是识别生态系统与人类福祉之间内在综合关联的有效途径。本文基于森林物质合成、土壤保持、水源涵养、净化空气、生物多样性维持等五项服务指标和林分结构活力、组织力、恢复力三项综合指标的估算与评价,对吉林省汪清林业局国有天然林生态系统服务与生态系统健康进行评估和进行相关性分析与热点识别。结果表明:随着植被群落的分异,各植被类型在空间上体现出差异化的优势生态服务类型和生态系统健康指标分布规律,而两者的热点分布均呈现"南多北少/东西部多中部少"的空间格局;相关分析显示,协同作用是各样本类型之间的主导关系,大部分生态系统服务与生态系统健康指标的增长并不会导致另一些指标的下降,不考虑木材供给的森林景观多功能性可以实现。研究结果可以为国有天然林停伐后林区社会—生态系统的管理模式优选和空间差异化管理提供决策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 生态系统健康 协同分析 森林管理 东北林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