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1篇文章
< 1 2 2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Carbon Emission Spatial Association Network:A Case Study of Yangtze River Delta City Cluster,China
1
作者 BI Xi SUN Renjin +2 位作者 HU Dongou SHI Hongling ZHANG Han 《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 SCIE CSCD 2024年第4期689-705,共17页
City cluster is an effective platform for encouraging regionally coordinated development.Coordinated reduction of carbon emissions within city cluster via the spatial association network between cities can help coordi... City cluster is an effective platform for encouraging regionally coordinated development.Coordinated reduction of carbon emissions within city cluster via the spatial association network between cities can help coordinate the regional carbon emission management,realiz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and assist China in achieving the carbon peaking and carbon neutrality goals.This paper applies the improved gravity model and social network analysis(SNA)to the study of spatial correlation of carbon emissions in city clusters and analyzes the 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patial correlation network of carbon emissions in the Yangtze River Delta(YRD)city cluster in China and its influencing factors.The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1)the spatial association of carbon emissions in the YRD city cluster exhibits a typical and complex multi-threaded network structure.The network association number and density show an upward trend,indicating closer spatial association between cities,but their values remain generally low.Meanwhile,the network hierarchy and network efficiency show a downward trend but remain high.2)The spatial association network of carbon emissions in the YRD city cluster shows an obvious‘core-edge’distribution pattern.The network is centered around Shanghai,Suzhou and Wuxi,all of which play the role of‘bridges’,while cities such as Zhoushan,Ma'anshan,Tongling and other cities characterized by the remote location,single transportation mode or lower economic level are positioned at the edge of the network.3)Geographic proximity,varying levels of economic development,different industrial structures,degrees of urbanization,levels of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energy intensities and environmental regulation are important influencing factors on the spatial association of within the YRD city cluster.Finally,policy implications are provided from four aspects:government macro-control and market mechanism guidance,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core-edge’network,reconfiguration and optimization of the spatial layout of the YRD city cluster,and the application of advanced technolog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rbon emission spatial association network social network analysis(SNA) quadratic assignment procedure(QAP)model yangtze river delta city cluster China
下载PDF
Impact of urban expansion on regional temperature change in the Yangtze River Delta 被引量:27
2
作者 DU Yin XIE Zhiqing +2 位作者 ZENG Yan SHI Yafeng WU Jingang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SCIE CSCD 2007年第4期387-398,共12页
Based on non-radiance-calibrated DMSP/OLS nighttime light imagery from 1992 to 2003, urban land area statistical data, meteorological data and land surface temperature data retrieved by MODIS and NOAA/AVHRR data, the ... Based on non-radiance-calibrated DMSP/OLS nighttime light imagery from 1992 to 2003, urban land area statistical data, meteorological data and land surface temperature data retrieved by MODIS and NOAA/AVHRR data, the influence of urbanization on regional climatic trend cf temperature in the Yangtze River Delta (YRD) was analyzed. Conclusions are as follows: 1) There is a significant urbanization process from 1992 to 2003 in the YRD. Four city clusters of Nanjing-Zhenjiang-Yangzhou, Suzhou-Wuxi-Changzhou, Shanghai and Hangzhou Bay form a zigzag city belt. The increase rate of annual mean air temperature in city-belt is 0.28-0.44℃/10a from 1991 to 2005, which is far larger than that of non-city-belt. 2) The urban heat island (UHI) effect on regional mean air temperature in different seasons is summer〉autumn〉spring〉winter. 3) The UHI intensity and the urban total population logarithm are creditably correlated. 4) The UHI effect made the regional annual mean air temperature increased 0.072℃ from 1961 to 2005, of which 0.047℃ from 1991 to 2005, and the annual maximum air temperature increased 0.162℃, of which 0.083℃ from 1991 to 2005. All these indicating that the urban expansion in the YRD from 1991 to 2005 may be regarded as a serious climate signa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yangtze river delta urban heat island mega city urbanization process
下载PDF
Spatial Pattern and Heterogeneity of Port & Shipping Service Enterprises in the Yangtze River Delta,2002–2016
3
作者 CAO Youhui JIANG Ziran +2 位作者 YE Shilin WU Wei LIANG Shuangbo 《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 SCIE CSCD 2019年第3期474-487,共14页
Using the ‘theoretical hypothesis—empirical study—case verification' method, this paper studies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and differentiation of port & shipping service enterprises(PSSE), as well as the vari... Using the ‘theoretical hypothesis—empirical study—case verification' method, this paper studies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and differentiation of port & shipping service enterprises(PSSE), as well as the variation process and underlying mechanism in the Yangtze River Delta(YRD). First, through inductive and deductive reasoning, we propose the following hypothesis: the regional distribution of different types of PSSE would show different spatial agglomeration-decentralization tendency; and there would be distinct regional differentiation in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of the enterprises. Second, based on data obtained from enterprises, empirical research is conducted using Gini coefficient and spatial interpolation simulation methods. Results show that: 1) The overall enterprise distribution is decentralized within a city. 2) Different types of enterprises show different spatial agglomeration-decentralization tendencies. At 3000 m×3000 m grid scale, there is an agglomeration tendency along seas and rivers in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enterprises. Shanghai has been identified consistently as a hot spot. 3) There is significant regional differentiation in 12 port cities with respect to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s of enterprises. Finally, the transportization and the increase of shipping service demand, the globalization and the expansion of multinational corporate activities, the hierarchization and the cooperation among port cities as well as the decentralization and the behavioral difference between the central and local states can be seen as main driving mechanism of the spatial phenomen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RT & SHIPPinG service ENTERPRISES spatial distribution regional differentiation HUB PORT city yangtze river delta
下载PDF
Urban Development and Water Management in the Yangtze River Delta
4
作者 Yan Wang Wei Wu 《World Journal of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 2018年第2期13-23,共11页
Throughout the history of the worl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ities are related to the large water systems and the ocean. Where the river is abundant, the trade and regional centres could be formed. However, along with... Throughout the history of the worl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ities are related to the large water systems and the ocean. Where the river is abundant, the trade and regional centres could be formed. However, along with the prosperity of the water-cities, massive urban construction and environmental issues are enormous challenges in human process. A “scientific” urban planning, “Sponge City”, “Resilient City”, regional and urban culture and characteristics get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The theme of “water and city” is clearly of great historical value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 for the new resilient urban and water management strategies. The paper will summarize characteristics of geographical, historical, socio-cultural and political realms in metropolitan deltas and the historical governance as well as the recent developments in the Yangtze River Delta. It will introduce urban development and water management in four water cities: the canal and the city-Yangzhou, the river and the city-Nanjing, the lake and the city-Suzhou and the sea and the city-Shanghai. And then it will analyze the inner motivation of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water and cities in Yangtze River Delta. Furthermore, learning from successful historical experiences, the paper will provide suggestions for future sustainable urban develop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yangtze river delta Water cities Urban Development delta GOVERNANCE RESILIENCE
下载PDF
创新企业的中微观集聚特征及邻近性机制研究——基于长三角地区4座典型城市的实证
5
作者 张京祥 李镝 《城市规划》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6-97,共12页
在创新型经济重构空间使用逻辑的背景下,以解析城市内部创新要素的集聚和选址为出发点,构建创新企业集聚的邻近性框架,运用中小型创新企数据以及问卷调查数据,对长三角上海、南京、杭州、苏州4座典型的创新型城市进行研究,透视创新在空... 在创新型经济重构空间使用逻辑的背景下,以解析城市内部创新要素的集聚和选址为出发点,构建创新企业集聚的邻近性框架,运用中小型创新企数据以及问卷调查数据,对长三角上海、南京、杭州、苏州4座典型的创新型城市进行研究,透视创新在空间利用上的新变化和新需求。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集聚趋势。在我国内城更新与新城开发同步推进的城镇化语境下,创新企业的集聚兼具回归城区和近郊生长的双重动力,而且低密度、品质高的新兴园区与创新人才的需求形成了较好契合。(2)结构演化。创新企业的集聚结构与城市的空间转型、功能演化形成紧密互动。城市的区域职能分工、空间结构对企业的集聚有深刻影响。创新企业的集聚强度由中心向外围衰减,形成半径为1~3 km的核心-边缘结构。(3)区位逻辑。除政策、产业等传统因素外,创新企业不仅侧重于向“年轻集群”和应用导向的科研集群集聚,而且呈现出明确的生活指向,品质、氛围等软性因素成为不可忽视的高阶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企业 创新人群 空间演化 区位选择 长三角典型城市
下载PDF
长三角合作共建园区转型路径与机制——基于“同质多形”视角 被引量:1
6
作者 杨凌凡 罗小龙 +2 位作者 唐蜜 丁子尧 顾宗倪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79-390,共12页
合作共建园区的转型发展作为重要区域治理现象在学术界备受关注。本文采用半结构化访谈法和文本分析法,援引“同质多形”理论视角并构建研究框架,尝试从尺度、网络、领域等多个维度揭示长三角合作共建园区转型的内在动力及其新发展趋势... 合作共建园区的转型发展作为重要区域治理现象在学术界备受关注。本文采用半结构化访谈法和文本分析法,援引“同质多形”理论视角并构建研究框架,尝试从尺度、网络、领域等多个维度揭示长三角合作共建园区转型的内在动力及其新发展趋势。研究发现:①长三角合作共建园区多维特征处于动态演化中,资本需求与行政治理困境共同构成最为关键的演化动力。园区经历了以企业转移为目标的早期形成阶段、2010年后的波折发展阶段以及2016年后以多元伙伴议程为导向的创新转型阶段,园区的转型发展由不同时期经济发展需求与行政治理困境共同推动。②长三角合作共建园区治理方式从政府间协同转向多元主体网络行动,使园区的尺度、网络、领域特征从早期迁出地主导的单中心治理方式向多元化发展。③长三角合作共建园区的建设从突出专业化经济优势转向囊括创新、生产、居住等要素的综合性整体系统转变,是当前区域治理日趋复杂的缩影,国家到地方、政府到市场的不同行动主体都参与其中。总之,本文揭示了合作共建园区治理的新趋势,并强调同质多形框架在认识与推动当前合作共建园区新发展中的理论与实践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作共建园区 “同质多形”理论 尺度 网络 领域 长三角
下载PDF
人才驱动视角下地级城市医院协同创新模式与实践研究
7
作者 徐倍 吴纪霞 +2 位作者 马静 刘超 熊肇明 《医院管理论坛》 2024年第3期28-31,共4页
高层次人才匮乏是困扰地级城市医院高质量发展的瓶颈问题。通过搭建政府主导的以人才驱动为核心的跨区域医疗合作平台,克服现有院际合作模式的局限性,构建跨区域医院协同创新模型。对案例医院运用此模型推动人才为载体的知识和技术在区... 高层次人才匮乏是困扰地级城市医院高质量发展的瓶颈问题。通过搭建政府主导的以人才驱动为核心的跨区域医疗合作平台,克服现有院际合作模式的局限性,构建跨区域医院协同创新模型。对案例医院运用此模型推动人才为载体的知识和技术在区域间转移流动进行总结,进一步就多元合作主体联系与协同,促进跨区域优势资源有效整合,实现地级城市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提出若干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级城市医院 人才驱动 协同创新 长三角一体化
下载PDF
“跨界合作园区热”:尺度重组与空间转型——以长江三角洲地区为例
8
作者 杨凌凡 罗小龙 +1 位作者 顾宗倪 丁子尧 《城市规划》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0-30,共11页
21世纪初以来,中国城市的增长经历了从竞争到合作的转变,“跨界合作园区热”接替“开发区热”成为转型期城市空间重构过程的集中展示。(1)研究立足长三角跨界合作园区的转型发展历程,探讨跨界合作园区历经的转移工业园、跨界新城到合作... 21世纪初以来,中国城市的增长经历了从竞争到合作的转变,“跨界合作园区热”接替“开发区热”成为转型期城市空间重构过程的集中展示。(1)研究立足长三角跨界合作园区的转型发展历程,探讨跨界合作园区历经的转移工业园、跨界新城到合作创新区的政策发展历程,及其空间转型的基本趋势;(2)基于空间转型与合作主体尺度重组活动的紧密联系,进一步探讨空间转型背后尺度重组的动力机制,并提出尺度上推、尺度融合与尺度多元化3个重组阶段及其所形成的托管、合署与企业式3种治理模式;(3)研究建构了跨界合作园区尺度权力重组与空间转型的逻辑框架,并从动态引导的政策支撑体系、劳酬对等的利益协调机制、省-地监管的分层管控机制等方面提出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合作 飞地 开发区 空间 尺度 治理 长三角
下载PDF
可达性视角下高铁对于长三角地区“融城化、同城化、一体化”的空间影响
9
作者 王绍博 郭建科 +1 位作者 邓昭 王心宇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40-650,共11页
作为贯穿城市区域的重要通道,高铁的网络性与外部性使其呈现多维空间尺度属性,但现有研究缺乏对高铁多维空间效应的系统性分析。鉴于此,研究立足高铁的多维空间尺度属性,从城市内部、边界、区域3种尺度,架构不同尺度条件下可达性评价方... 作为贯穿城市区域的重要通道,高铁的网络性与外部性使其呈现多维空间尺度属性,但现有研究缺乏对高铁多维空间效应的系统性分析。鉴于此,研究立足高铁的多维空间尺度属性,从城市内部、边界、区域3种尺度,架构不同尺度条件下可达性评价方法,系统测度高铁对于城市和区域发展的综合空间影响。结果发现:①“一城多站”已成为长三角城市高铁站点空间组织的普遍模式,高铁使中心城区和郊区县城的联系更加紧密,高铁公交化时代融城化发展趋势将更加明显。尤其对于浙江省而言,高铁已经成为其内部城市中心城区和郊区县城联系的重要纽带。②高铁已经成为重组相邻城市间生产、生活的关键纽带和桥梁,但从邻界尺度可达性指数空间分布格局来看,同城化发展格局存在明显的空间异质性特征,当前已初步形成7个同城化水平较高的区域,且基本围绕长三角重要中心枢纽城市(上海、南京、杭州、温州、合肥、徐州、无锡)展开。③高铁具有明显的中长途运输优势,使得其对区域一体化发展的影响更大,高铁影响下长三角一体化格局呈现较为明显的“Z”字型格局,且已经向西延伸至合肥,但周边城市参与区域一体化发展的程度依旧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可达性 融城化 尺度分解 长三角 同城化 一体化
下载PDF
基于Python的夜间美食街区游客消费需求研究——以长三角地区省会城市为例
10
作者 胡迟 郑嬗婷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54-57,共4页
国民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催生了新的消费需求,也带动了城市夜间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完善。文章以长三角地区省会城市南京、杭州、合肥的三条夜间美食街区为例,探究游客夜间消费需求,关注游客的消费满意度;同时针对美食街区存在的问题,提出发... 国民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催生了新的消费需求,也带动了城市夜间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完善。文章以长三角地区省会城市南京、杭州、合肥的三条夜间美食街区为例,探究游客夜间消费需求,关注游客的消费满意度;同时针对美食街区存在的问题,提出发展创新精品项目、挖掘美食文化、打造餐饮品牌等建议,以期促进城市夜间经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三角地区 夜间经济 美食街区 游客 消费需求
下载PDF
中国长三角城市群工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双维测度、动态演进及创新环境影响研究
11
作者 施雄天 李亚玲 +1 位作者 余正勇 肖懿 《工业技术经济》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3-43,共11页
本文构建了长三角城市群工业高质量发展的双维测度指标体系,并探究其空间差异、动态演进规律及创新环境影响因素。研究发现,长三角工业高质量发展的双维综合指数呈缓慢上升趋势,其中绿色维度的提升对整体发展水平有重要影响;区域差异主... 本文构建了长三角城市群工业高质量发展的双维测度指标体系,并探究其空间差异、动态演进规律及创新环境影响因素。研究发现,长三角工业高质量发展的双维综合指数呈缓慢上升趋势,其中绿色维度的提升对整体发展水平有重要影响;区域差异主要由组间差异导致;政府和市场环境因素是提升发展水平的关键中介因素。基于此,建议加强长三角城市群间的工业合作、推进绿色协同政策、优化资源配置,并注重创新环境的建设,以精准提升长三角城市群的工业高质量发展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三角城市群 工业高质量发展 双维测度 Dagum基尼系数 动态演进 创新环境
下载PDF
营商环境生态促进体育产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组态路径——以长三角城市群为例
12
作者 胡若晨 朱菊芳 +1 位作者 周铭扬 曾鑫峰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7-113,共7页
优化营商环境是促进体育产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必要条件。立足生态系统理论,基于2021年长三角城市群26个城市的截面数据,运用DEA-SBM模型测算体育产业全要素生产率,并结合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法(fsQCA)实证分析城市营商环境生态的7个前... 优化营商环境是促进体育产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必要条件。立足生态系统理论,基于2021年长三角城市群26个城市的截面数据,运用DEA-SBM模型测算体育产业全要素生产率,并结合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法(fsQCA)实证分析城市营商环境生态的7个前因条件对体育产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组态路径。研究发现:长三角城市群营商环境生态中的法治环境、政务环境、人力资源、创新环境和金融服务等核心条件“多因并发”,形成“政务环境+法治环境”联合保障型、“政务环境+金融服务”均衡推动型、“人力资源+创新环境”协同驱动型3条促进体育产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等效路径。基于此,提出夯实法治环境的基石作用,创新产业监管方式;深化体育产业“放管服”改革,优化政务服务;建立“体育+金融”合作框架,强化“创新+人力”耦合效应等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营商环境 区域体育产业 高质量发展 长三角城市群 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法
下载PDF
长三角港城协调水平对城市经济增长影响的空间效应研究
13
作者 方惠 常志朋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1期109-117,共9页
基于2011-2020年长三角地区33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采用耦合协调模型对长三角港城协调水平进行测度,在此基础上建立空间杜宾模型实证探究港城协调水平对城市经济增长影响的空间效应。结果表明:长三角地区静态港城协调水平整体不高,动态... 基于2011-2020年长三角地区33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采用耦合协调模型对长三角港城协调水平进行测度,在此基础上建立空间杜宾模型实证探究港城协调水平对城市经济增长影响的空间效应。结果表明:长三角地区静态港城协调水平整体不高,动态协调水平逐年优化,港城协调水平存在空间差异;港城协调水平与城市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空间相关性,存在空间聚集的趋势;港城协调水平对城市经济增长的影响存在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且间接效应大于直接效应。建议通过统一布局港城建设、加强区域联动分工提高港城协调水平;发挥高协调港城的空间溢出效应带动长三角整体区域经济增长,实现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三角 港城协调水平 空间杜宾模型 区域经济增长 空间效应
下载PDF
打造苏州南站站城融合一体化高铁新城
14
作者 孙亚楠 《山西建筑》 2024年第4期36-38,62,共4页
沪苏湖铁路是长三角城际轨道交通网中的骨干线路,通苏嘉甬铁路是“八横八纵”铁路网中沿海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苏州南站作为沪苏湖铁路与通苏嘉甬铁路的交点,是长三角一体化的重要交通节点。探讨了苏州南站建设的必要性,对该车站建筑进... 沪苏湖铁路是长三角城际轨道交通网中的骨干线路,通苏嘉甬铁路是“八横八纵”铁路网中沿海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苏州南站作为沪苏湖铁路与通苏嘉甬铁路的交点,是长三角一体化的重要交通节点。探讨了苏州南站建设的必要性,对该车站建筑进行了总体设计,详细论述了交通融合、站城融合一体高铁新城的构建过程,并分析了其施工难点,以确保工程的顺利完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州南站 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 先行启动区 站城融合一体化
下载PDF
区域一体化与城市内部地区收入差距——基于长三角地级市数据的经验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刘乃全 胡羽琦 +1 位作者 周闽军 张瀚文 《经济与管理评论》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4-29,共16页
当前区域一体化与收入差距的相关研究大多着眼于国家或城市之间,较少关注城市内部的差距变化。采用2000-2019年长三角41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深入探究区域一体化与城市内部地区收入差距的影响关系与传导过程。通过运用双重差分法、固定... 当前区域一体化与收入差距的相关研究大多着眼于国家或城市之间,较少关注城市内部的差距变化。采用2000-2019年长三角41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深入探究区域一体化与城市内部地区收入差距的影响关系与传导过程。通过运用双重差分法、固定效应和随机效应模型等实证研究工具,得到如下结论:区域一体化对城市内部区县之间和城乡之间均能产生收入差距的缩减效应;区域一体化主要通过交易成本机制和知识扩散机制,更大地促进城市内欠发达区域的收入提升,从而缩小差距;区域一体化可以通过功能分工机制改变城市的产业结构,对城市内部差距产生影响,但对大城市和小城市的影响方向具有差异。进一步深化区域一体化战略,加快实现城市间交易成本的降低,促进城市间的知识共享与创新合作,能够有效实现各城市内部的均衡发展以及城乡地区的共同繁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一体化 收入差距 城市内部 长三角 城乡差距
下载PDF
墙内开花墙外香吗--地方政府间标尺竞争策略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周波 孔欣悦 张超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44-161,180,共19页
地方政府之间的标尺竞争,激发了它们发展经济、提高获取经济资源能力的积极性。由于原来以GDP为绩效考核指标存在的缺陷愈发明显以及我国日益重视实施创新驱动经济增长方式,转换地方政府之间竞争的绩效考核指标并重新定位地方政府间竞... 地方政府之间的标尺竞争,激发了它们发展经济、提高获取经济资源能力的积极性。由于原来以GDP为绩效考核指标存在的缺陷愈发明显以及我国日益重视实施创新驱动经济增长方式,转换地方政府之间竞争的绩效考核指标并重新定位地方政府间竞争的标尺,对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有鉴于此,基于2011—2018年长三角及其邻近的105个城市面板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模型评估长三角一体化政策规划对区域创新的影响,探讨地方政府间竞争绩效考核指标和标尺选择的策略问题,结果发现:在长三角一体化政策激励下,长三角城市群的邻近城市将创新纳入标尺竞争的核心绩效考核指标,而长三角城市群的内部城市仍然以GDP为核心绩效考核指标;长三角城市群的邻近城市创新增长速度快于长三角城市群的内部城市,产生了墙内开花墙外香的效果,而且,创新能有效促进地方政府官员职位晋升;进一步分析表明,标尺选择应满足邻近性和标杆性。可见,为更好地提高我国经济和财政分权体制下地方政府间竞争的积极性和有效性,有关方面应注重标尺竞争绩效考核指标的长期性和创新性,并防止竞争扩大化现象,力争以地方政府间标尺竞争推进社会治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标尺竞争 长三角城市群 绩效考核指标 标杆性城市 长三角一体化 创新
下载PDF
长三角城市群贸易开放对产业结构变迁的影响
17
作者 胡飞 杨杰 《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3期20-28,38,共10页
应用面板向量自回归模型,实证分析了长三角城市群贸易开放对产业结构合理化和产业结构高级化的影响效应。研究结果表明:长三角城市群贸易开放对产业结构合理化和产业结构高级化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长三角城市群贸易开放是产业结构合理... 应用面板向量自回归模型,实证分析了长三角城市群贸易开放对产业结构合理化和产业结构高级化的影响效应。研究结果表明:长三角城市群贸易开放对产业结构合理化和产业结构高级化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长三角城市群贸易开放是产业结构合理化和产业结构高级化的格兰杰原因。认为长三角城市群应推动制造业出口贸易转型升级、提升服务业全球竞争优势、积极扩大服务业产品的进口规模及优化进口产品结构,以促进贸易开放与产业结构协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三角城市群 贸易开放 产业结构合理化 产业结构高级化 面板向量自回归模型
下载PDF
长三角城市群高质量城镇化进程中的工资差距研究
18
作者 魏守华 李浩 钱非非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40-54,共15页
长三角城市群正由快速城镇化向高质量城镇化演进,其中的劳动力由同质性集聚向异质性集聚转变如何影响城市间工资差距和共同富裕?通过理论模型和计量检验,研究阐释城市规模、市场潜力和高技能劳动力比重对长三角城市工资收入的影响,结果... 长三角城市群正由快速城镇化向高质量城镇化演进,其中的劳动力由同质性集聚向异质性集聚转变如何影响城市间工资差距和共同富裕?通过理论模型和计量检验,研究阐释城市规模、市场潜力和高技能劳动力比重对长三角城市工资收入的影响,结果发现:人口规模和市场潜力对中小城市的名义工资有显著促进作用,而大城市的名义工资主要表现为高技能劳动力的工资溢价,人口规模和市场潜力的作用不明显;对于真实工资,城市规模、市场潜力和高技能劳动力的工资溢价影响都不显著。这表明长三角城市群初步实现空间一般均衡,正进入高质量城镇化和共同富裕的发展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三角城市群 城市规模 工资差距 城镇化
下载PDF
长三角地区乡村产业绿色发展路径探析--以“一地六县(市)”省际交汇区为例
19
作者 亢志华 谢小梅 王越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8-49,共12页
省际交汇区是协调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区域,长三角地区作为我国区域经济实力最强的地区之一,其省际交汇区的发展在实现区域高质量发展中具有关键作用。运用“截面数据—典型调查—深度访谈”方法,以长三角“一地六县(市)”为研究对象,研... 省际交汇区是协调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区域,长三角地区作为我国区域经济实力最强的地区之一,其省际交汇区的发展在实现区域高质量发展中具有关键作用。运用“截面数据—典型调查—深度访谈”方法,以长三角“一地六县(市)”为研究对象,研究该区域乡村产业绿色发展基础、模式及问题,可以发现并提出发展路径。研究认为,“一地六县(市)”需要形成跨行政区域间共建共享、生态文明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得益彰的新路径。需要摸清资源“家底”,研判乡村产业生产力布局;加快科技“赋能”,提高乡村绿色农产品供给;促进多元“融合”,探索乡村产业绿色发展新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三角 一地六县(市) 乡村产业 绿色发展 区域合作
下载PDF
苏州全力对接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的思路与重点举措研究
20
作者 马健 孙昊 +1 位作者 张丽岩 周想想 《物流科技》 2023年第23期97-100,共4页
当前,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而虹桥国际枢纽的建设也提上日程。苏州作为虹桥国际枢纽北向拓展带的首座城市,面临着千载难逢的机遇。文章就苏州独特优越的地理位置与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北向拓展带建设的实际情况,借鉴国内外的区... 当前,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而虹桥国际枢纽的建设也提上日程。苏州作为虹桥国际枢纽北向拓展带的首座城市,面临着千载难逢的机遇。文章就苏州独特优越的地理位置与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北向拓展带建设的实际情况,借鉴国内外的区域枢纽对接经济的发展经验,提出关于政策、交通、产业链升级等一系列发展策略。分析在长三角一体化战略背景下,苏州对接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存在的不足进行研究。研究旨在探讨具备先天优势的苏州该如何抢抓机遇,推动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发展,促进苏州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虹桥国际开放枢纽 苏州市 长三角一体化 综合交通枢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