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ummary and Prospect of Treating Ulcerative Colitis by Warming the Kidney and Strengthening the Spleen
1
作者 Liyan Liu Xiaoquan Du 《Journal of Clinical and Nursing Research》 2021年第4期84-86,共3页
The method of warming the kidney and strengthening the spleen is widely used in the treatment of ulcerative colitis (UC) with significant curative effect.This paper reviews the relevant literature in recent years.
关键词 ulcerative colitis method of warming kidney and strengthening spleen
下载PDF
基于“三焦分消”理念分析三仁汤“异病同治”治疗溃疡性疾病的临证思路
2
作者 吴智鹏 张钰琴 +5 位作者 曾国圆 陈玮钰 张荣臻 王明刚 张日云 彭梦如 《吉林中医药》 2024年第3期253-256,共4页
溃疡性疾病是临床中的常见病、多发病,亦是中医优势病种之一。异病同治是中医辨证论治的精髓,其核心是“证同则治同,证异则治异”,若不同的疾病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相同的病机与证候,即可采用同一方法进行治疗。三仁汤是治疗温病湿热证... 溃疡性疾病是临床中的常见病、多发病,亦是中医优势病种之一。异病同治是中医辨证论治的精髓,其核心是“证同则治同,证异则治异”,若不同的疾病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相同的病机与证候,即可采用同一方法进行治疗。三仁汤是治疗温病湿热证的代表方剂,可通过宣上、畅中、渗下将湿热之邪由三焦分消走泄而去。溃疡性疾病包括口腔溃疡、胃溃疡、溃疡性结肠炎等病,临证之际,“有是证用是方”,若疾病证属湿热蕴结,投以三仁汤治之,疗效颇佳。从疾病“异病同治”的角度出发,基于“三焦分消”理论初步探讨三仁汤在溃疡性疾病中的临床运用,以期为溃疡性疾病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焦分消 三仁汤 异病同治 口腔溃疡 胃溃疡 溃疡性结肠炎
下载PDF
基于“治泻九法”探讨温肾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应用
3
作者 李正洁 陈乾 +5 位作者 孙晓娜 申炫梓 马之溪 方景帅 李鲜 王宇亮 《医学综述》 CAS 2024年第11期1344-1348,共5页
溃疡性结肠炎(UC)是消化系统常见病及难治病,以腹泻、腹痛及黏液脓血便为主要临床表现,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阳气亏虚是UC发生发展的关键病机,临床多以温肾法为治疗大法。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中医药在治疗UC方面的优势逐渐展现。近... 溃疡性结肠炎(UC)是消化系统常见病及难治病,以腹泻、腹痛及黏液脓血便为主要临床表现,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阳气亏虚是UC发生发展的关键病机,临床多以温肾法为治疗大法。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中医药在治疗UC方面的优势逐渐展现。近年来,温肾法逐渐用于UC的临床治疗,基于“治泻九法”从中医内治、中医外治等方面探讨温肾法在UC中的治疗进展将为丰富温肾法治疗UC的理论以及后续研究提供更多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温肾法 治泻九法
下载PDF
温下法与温涩法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结肠表皮生长因子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14
4
作者 王新月 林燕 +3 位作者 田德禄 李澎涛 李晓林 贾旭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34-36,共3页
目的:探讨温下法与温涩法在溃疡性结肠炎(UC)损伤修复方面的不同作用机制。方法:采用二步免疫组化法检测治疗1个月前后温下组(29例)、温涩组(27例)和对照组(27例)患者结肠组织表皮生长因子(EGF)的表达水平,比较3组治疗前后结肠组织EGF... 目的:探讨温下法与温涩法在溃疡性结肠炎(UC)损伤修复方面的不同作用机制。方法:采用二步免疫组化法检测治疗1个月前后温下组(29例)、温涩组(27例)和对照组(27例)患者结肠组织表皮生长因子(EGF)的表达水平,比较3组治疗前后结肠组织EGF的变化。结果:温涩法与温下法都能较好地促进结肠EGF表达,而温涩法疗效更优,对照组未见明显改变。结论:温下法与温涩法能够增加UC患者体内EGF的含量,进而可能通过EGF对黏膜屏障的保护作用促进黏膜损伤的修复。而温涩法作用优于温下法,表明温涩法在促进损伤修复方面疗效较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EGF 温下法 温涩法
下载PDF
温下法和温涩法对UC大鼠结肠EGF含量的影响比较 被引量:2
5
作者 金基成 巩阳 +2 位作者 王新月 田德禄 顾立刚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3期53-54,共2页
目的 :观察温下法和温涩法对UC大鼠结肠EGF含量的影响。方法 :建立TNBS 乙醇大鼠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后分别灌喂温脾汤和真人养脏汤进行实验性治疗 ,然后于 1周、2周、4周三个时间点测定结肠EGF含量变化。结果 :温脾汤组结肠EGF在UC整个病... 目的 :观察温下法和温涩法对UC大鼠结肠EGF含量的影响。方法 :建立TNBS 乙醇大鼠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后分别灌喂温脾汤和真人养脏汤进行实验性治疗 ,然后于 1周、2周、4周三个时间点测定结肠EGF含量变化。结果 :温脾汤组结肠EGF在UC整个病种中呈上升趋势 ,而真人养脏汤组始终保持较低水平 ,甚至在UC早期低于正常水平。结论 :温脾汤能更好地促进EGF含量的增加 ,即温下法比温涩法能更好地通过肠黏膜保护作用机制 ,减轻UC黏膜的损伤和炎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下法 温涩法 UC 大鼠 结肠 EGF 含量 溃疡性结肠炎
下载PDF
温肾健脾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研究概况 被引量:16
6
作者 王迪 高建平 李兰珍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16年第5期127-130,共4页
本文对近15年温肾健脾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研究从三方面进行了综述:脾肾阳虚证是UC的重要证型;温肾健脾法治疗UC的常用的方剂、药物及疗效;温肾健脾法治疗UC的机理与提高免疫力、抑制胃肠平滑肌痉挛、促进胃肠功... 本文对近15年温肾健脾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研究从三方面进行了综述:脾肾阳虚证是UC的重要证型;温肾健脾法治疗UC的常用的方剂、药物及疗效;温肾健脾法治疗UC的机理与提高免疫力、抑制胃肠平滑肌痉挛、促进胃肠功能、抗菌及改善植物神经功能和酶的释放有关。提出温肾健脾法治疗UC亟待解决的问题,并对相关问题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肾健脾法 溃疡性结肠炎 中医治则治法 综述
下载PDF
四神丸对脾肾阳虚型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大鼠结肠组织PI3K/Akt/mTOR信号通路的免疫组化影响 被引量:20
7
作者 王燕 柳荣 朱向东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42-48,共7页
目的本研究拟通过观察四神丸对脾肾阳虚型溃疡性结肠炎(UC)模型大鼠结肠组织病理特征和PI3K/Akt/mTOR信号通路相关蛋白免疫组化表达水平的影响,探讨溃疡性结肠炎发生的可能机制。方法120只SPF级Wistar大鼠(雌雄各半)随机分出20只作为空... 目的本研究拟通过观察四神丸对脾肾阳虚型溃疡性结肠炎(UC)模型大鼠结肠组织病理特征和PI3K/Akt/mTOR信号通路相关蛋白免疫组化表达水平的影响,探讨溃疡性结肠炎发生的可能机制。方法120只SPF级Wistar大鼠(雌雄各半)随机分出20只作为空白组,其余100只作为造模组,造模采用DNBS/乙醇溶液灌肠+皮下注射氢化可的松+番泻叶灌胃法建立脾肾阳虚型UC大鼠模型。将成模大鼠随机分为5组,分别为模型组、美沙拉嗪组、四神丸高、中、低剂量组。模型组和空白组给予蒸馏水灌服,美沙拉嗪组按0.36 g/kg剂量灌胃,四神丸高、中、低剂量组分别按生药3.2、1.6、0.8 g/kg剂量灌胃,灌胃体积均为10 m L/kg。每日1次,连续21 d。采用HE染色法观察各组大鼠结肠组织病理改变,免疫组化法观察结肠组织PI3K p85、p-PI3K p85、AKT、p-AKT Ser473、mTOR、p-mTOR Ser2448蛋白的表达位置及表达水平。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病理切片见肠黏膜部分消失,腺体消失,有大量的炎性细胞浸润,聚集于黏膜层和基层;PI3K p85、p-PI3K p85、AKT、p-AKT Ser473、mTOR、pmTOR Ser2448蛋白平均光密度值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药物组炎性细胞减少,黏膜层结构不同程度的恢复正常,美沙拉嗪组和四神丸中剂量组效果最好,黏膜结构接近空白对照组。四神丸低剂量组炎性细胞稍有减少,可见少量的腺体结构;四神丸高、中、低剂量组及美沙拉嗪组PI3K p85、p-PI3K p85、AKT、p-AKT Ser473、mTOR、p-mTOR Ser2448蛋白平均光密度值均有不同程度下降(P<0.01,P<0.05)。结论四神丸可能通过抑制PI3K/Akt/mTOR信号通路的激活改善脾肾阳虚型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大鼠的肠黏膜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温肾健脾法 四神丸 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雷帕霉素靶蛋白信号通路
下载PDF
温阳祛风法在慢性复发型溃疡性结肠炎阳虚湿滞证的应用及治疗作用机制的探析 被引量:5
8
作者 李佳楠 张书信 +4 位作者 洪燕秋 刘艳 高静 马建华 王梦媛 《河北中医药学报》 2022年第2期16-21,25,共7页
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一种由肌体自身免疫介导的慢性、复发性炎症性肠病,慢性复发型是临床最为常见的分型。慢性复发型UC临床多表现久泻夹带黏液脓血、腹痛、形寒肢冷等阳虚湿滞证,风、湿、虚是重要致病因素,脾肾阳虚、风湿阻滞是根本病... 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一种由肌体自身免疫介导的慢性、复发性炎症性肠病,慢性复发型是临床最为常见的分型。慢性复发型UC临床多表现久泻夹带黏液脓血、腹痛、形寒肢冷等阳虚湿滞证,风、湿、虚是重要致病因素,脾肾阳虚、风湿阻滞是根本病机。慢性复发型UC阳虚湿滞证的机理与钠-氢交换体、Cl^(-)/HCO_(3)^(-)交换体和水通道蛋白(AQPs)表达异常相关。温阳祛风法是治疗慢性复发型UC阳虚湿滞证行之有效的治法,该法以温补脾肾阳气为根本,配合风药以祛风除湿止泻。温阳祛风法的作用机制涉及调节免疫反应、干预信号通路、调节肠道菌群、调节肠黏膜屏障及调节水液代谢。研究探析慢性复发型UC阳虚湿滞证的发病机理及温阳祛风法的作用机制,为温阳祛风法治疗慢性复发型UC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阳祛风法 溃疡性结肠炎 久痢 休息痢 阳虚湿滞证 免疫反应 肠道菌群 肠黏膜屏障 水液代谢
下载PDF
温阳益气方对脾肾阳虚型UC模型大鼠Th17细胞的影响 被引量:3
9
作者 安永康 张双喜 +3 位作者 吴芳 张串串 代岩 张相安 《河南中医》 2015年第11期2620-2623,共4页
目的:观察温阳益气方对脾肾阳虚型溃疡性结肠炎(UC)大鼠模型Th17细胞的影响。方法:40只SPF级Wistar大鼠运用TNBS造模法,成功制备出脾肾阳虚型UC大鼠模型后,随机分为4组:正常组、模型组、温阳益气(WYYQ)组、美沙拉嗪(MT)组。药物干预28 ... 目的:观察温阳益气方对脾肾阳虚型溃疡性结肠炎(UC)大鼠模型Th17细胞的影响。方法:40只SPF级Wistar大鼠运用TNBS造模法,成功制备出脾肾阳虚型UC大鼠模型后,随机分为4组:正常组、模型组、温阳益气(WYYQ)组、美沙拉嗪(MT)组。药物干预28 d后取标本。运用HE染色法进行UC大鼠结肠黏膜组织病理学观察,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大鼠血清中IL-17、IL-23的表达;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定量分析结肠组织中RORγt mRNA的表达;采用Western Blot法测定结肠组织中Stat3蛋白的表达。结果:病理切片HE染色后在光镜下观察,可见结肠黏膜水肿、糜烂、出血,黏膜上皮缺损,溃疡灶形成。与模型组相比,WYYQ组和MT组镜下病理组织评分明显降低(P<0.05),血清IL-17、IL-23含量明显降低(P<0.05),结肠组织中RORγt mRNA的表达明显降低(P<0.05),Stat3蛋白的表达明显降低(P<0.05)。结论:温阳益气方能明显改善UC模型大鼠的炎症情况和黏膜组织的病理情况,降低血清IL-17、IL-23的含量,降低结肠组织中RORγtmRNA和Stat3的表达。抑制和降低UC模型大鼠结肠组织中Th17细胞的分化,可能是温阳益气方发挥其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作用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脾肾阳虚证 温阳益气方 TH17细胞 大鼠
下载PDF
从李中梓治泻九法谈温补脾肾在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10
作者 王梦媛 刘艳 +3 位作者 李佳楠 洪燕秋 张书信 马建华 《河北中医药学报》 2021年第1期5-9,共5页
慢性溃疡性结肠炎(UC)属于中医学"肠澼""下利""痢疾"等范畴,临床可表现为久泻夹带黏液脓血、腹痛、形寒肢冷等脾肾阳虚、风湿阻滞证,慢性UC与"泄泻"临床表现相似,风湿寒热四气皆可致泄,为慢性U... 慢性溃疡性结肠炎(UC)属于中医学"肠澼""下利""痢疾"等范畴,临床可表现为久泻夹带黏液脓血、腹痛、形寒肢冷等脾肾阳虚、风湿阻滞证,慢性UC与"泄泻"临床表现相似,风湿寒热四气皆可致泄,为慢性UC发病之标;四邪中湿邪为泄泻的主要病因,风、寒、热三邪皆可通过五行生克关系与湿邪相联系,影响慢性UC的病情转变,先后天失调所致脾肾阳虚为慢性UC发病之本。著名温补医家李中梓重视温补脾肾,针对泄泻,创立治泻九法。李中梓认为一切虚证归属脾肾,脾肾阳虚,风湿阻滞为慢性UC的根本。李中梓治泻九法广泛应用于UC的各个发病阶段,其中升提法、燥脾法和温肾法在慢性期最为多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中梓 治泻九法 温补脾肾 溃疡性结肠炎 肠澼 下利 升提法 燥脾法 温肾法
下载PDF
八髎穴导气针法联合温针灸治疗脾肾阳虚型溃疡性结肠炎临床观察 被引量:6
11
作者 杨潇 李彩荣 刘欣艳 《针灸临床杂志》 2021年第7期29-32,共4页
目的:探讨溃疡性结肠炎采用八髎穴导气针法联合温针灸治疗的疗效。方法:随机将本院收治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120例分为对照组(60例,温针灸疗法)和治疗组(60例,八髎穴导气针法联合温针灸疗法),对比两组临床疗效、临床症状评分、TCSS评分、W... 目的:探讨溃疡性结肠炎采用八髎穴导气针法联合温针灸治疗的疗效。方法:随机将本院收治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120例分为对照组(60例,温针灸疗法)和治疗组(60例,八髎穴导气针法联合温针灸疗法),对比两组临床疗效、临床症状评分、TCSS评分、WHOQOL评分、神经传导速度及血清Hcy和hs-CRP水平。结果: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总有效率明显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IL-6、IL-8、TNF-α水平、DAI评分和中医证候评分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降低较多,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复发率、治愈时间显著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溃疡性结肠炎采用八髎穴导气针法联合温针灸治疗具有较好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八髎穴 导气针法 温针灸 脾肾阳虚型 溃疡性结肠炎
下载PDF
温通针法治疗脾肾阳虚型溃疡性结肠炎35例 被引量:12
12
作者 张亮 王玮 邱连利 《西部中医药》 2017年第12期100-102,共3页
目的:观察温通针法治疗脾肾阳虚型溃疡性结肠炎临床疗效及对相关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将7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平补平泻针刺手法治疗,观察组给予温通针刺手法治疗,2组均治疗4周。观察2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 目的:观察温通针法治疗脾肾阳虚型溃疡性结肠炎临床疗效及对相关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将7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平补平泻针刺手法治疗,观察组给予温通针刺手法治疗,2组均治疗4周。观察2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的变化情况。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为88.5%,对照组为68.6%,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TNF-α治疗前后2组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组间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通针法治疗脾肾阳虚型溃疡性结肠炎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和较高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温通针法 脾肾阳虚 肿瘤坏死因子琢
下载PDF
温通针法治疗脾肾阳虚型溃疡性结肠炎临床疗效及对相关炎性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14
13
作者 王允娜 牛崇信 《西部中医药》 2017年第5期114-116,共3页
目的:观察温通针法治疗脾肾阳虚型溃疡性结肠炎临床疗效及对相关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将脾肾阳虚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70例随机分为平补平泻针法组和温通针法组各35例,平补平泻针法组给予平补平泻针刺手法治疗,温通针法组给予温通针刺手... 目的:观察温通针法治疗脾肾阳虚型溃疡性结肠炎临床疗效及对相关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将脾肾阳虚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70例随机分为平补平泻针法组和温通针法组各35例,平补平泻针法组给予平补平泻针刺手法治疗,温通针法组给予温通针刺手法治疗。1个疗程(4周)后观察2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含量变化情况,并评价治疗的安全性。结果:1)临床总有效率温通针法组为88.6%,平补平泻针法组为68.6%,温通针法组的疗效优于平补平泻针法组(P<O.05);2)治疗后2组患者血清IL-6、IL-8含量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且温通针法组下降较平补平泻针法组明显(P<0.05)。3)所有患者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温通针法治疗脾肾阳虚型溃疡性结肠炎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和较高的安全性,其作用机理可能与温通针法能有效降低(IL-6、IL-8)炎性反应表达有密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脾肾阳虚 白细胞介素6 白细胞介素8 温通针法
下载PDF
基于数据挖掘温阳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用药规律探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林申奇 谢昌营 +3 位作者 肖慧荣 朱艳群 罗诗雨 刘金连 《亚太传统医药》 2023年第7期143-148,共6页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探究温阳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用药规律,为临床用药提供指导和新思路。方法:根据检索词检索万方、知网、维普、学位论文数据库建库至2022年3月的全部文献,按照纳入、排除标准筛选文献。采用Excel2016建立原始处方数据...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探究温阳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用药规律,为临床用药提供指导和新思路。方法:根据检索词检索万方、知网、维普、学位论文数据库建库至2022年3月的全部文献,按照纳入、排除标准筛选文献。采用Excel2016建立原始处方数据库,统计用药频数与高频中药的四气、五味、归经及功效类别。运用IBM SPSSStatistics26.0软件对高频中药进行聚类分析,再选用IBM SPSS Modeler18.0软件中的Apriori算法进行关联规则分析并绘制复杂网络图。结果:最终获得处方174首,涉及152味中药,得出高频中药(频率≥1.0%)24味,以白术、甘草、补骨脂频次最高,性味以温、甘为主,归经主要为脾、胃、肺、肾经,药物功效类别多为补虚、温里、收涩。聚类分析获得6类,关联规则分析得出支持度最高的核心药物组合是白术-茯苓、肉豆蔻。结论:温阳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核心用药多以补虚、温里药,配伍特点多为温阳,佐以利湿、清热、活血、行气等,药物组方以四神丸为基本方进行化裁,抓住了UC的根本病机———脾肾阳虚,“补虚不助邪,祛邪不伤正”以达标本兼治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挖掘 溃疡性结肠炎 温阳法 用药规律
下载PDF
温补脾肾法联合艾灸治疗脾肾阳虚型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5
15
作者 王霞 徐兆山 +3 位作者 黄福斌 张阳 陈勇 黄河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14年第12期11-14,共4页
目的观察温补脾肾法联合艾灸治疗脾肾阳虚型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条件的50例UC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分组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5例。治疗组口服温补脾肾汤配合艾灸治疗,对照组口服柳氮磺胺吡啶治疗。观察临床疗效、证候... 目的观察温补脾肾法联合艾灸治疗脾肾阳虚型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条件的50例UC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分组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5例。治疗组口服温补脾肾汤配合艾灸治疗,对照组口服柳氮磺胺吡啶治疗。观察临床疗效、证候疗效及内镜下结肠粘膜愈合率。结果治疗组治疗后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疗效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黏膜愈合率分别为32%,20%,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温补脾肾法联合艾灸治疗脾肾阳虚型UC患者疗效肯定,能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无明显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温补脾肾法 艾灸
下载PDF
温下法与温涩法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IL-8、TNF-α的影响比较 被引量:8
16
作者 王新月 林燕 +3 位作者 田德禄 李澎涛 李晓林 贾旭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376-379,I0001-I0002,共6页
目的探讨温下法与温涩法在溃疡性结肠炎(UC)免疫炎性损伤方面的不同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ABC-ELISA法检测治疗前后温下组、温涩组和对照组血清白细胞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含量,采用二步免疫组化法检测治疗前... 目的探讨温下法与温涩法在溃疡性结肠炎(UC)免疫炎性损伤方面的不同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ABC-ELISA法检测治疗前后温下组、温涩组和对照组血清白细胞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含量,采用二步免疫组化法检测治疗前后3组结肠组织IL-8、TNF-α的表达水平,比较3组治疗前后血清和结肠组织IL-8、TNF-α的变化。结果温下法与温涩法均降低血清和结肠TNF-α水平,温下法在降低血清和结肠IL-8方面疗效优于温涩法。结论温下法的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TNF-α与IL-8的表达,阻抑以中性粒细胞为主的炎性细胞聚集,减少急性炎症反应;温涩法的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淋巴细胞产生TNF-α,来减轻慢性炎症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白细胞介素-8 肿瘤坏死因子-Α 温下法 温涩法
原文传递
溃疡性结肠炎缓解期复发的病因病机及治疗研究述评 被引量:10
17
作者 张倩 张苏闽 裴穗东 《中医学报》 CAS 2013年第4期591-593,共3页
目的:探讨溃疡性结肠炎缓解期复发的病因病机及治疗研究进展。方法:总结、归纳和分析近年来的相关文献,从中医学角度探讨溃疡性结肠炎缓解期复发的病因病机、治疗原则及治疗进展。结果:外邪侵袭、饮食起居失宜、情志失调、诊治失当,病... 目的:探讨溃疡性结肠炎缓解期复发的病因病机及治疗研究进展。方法:总结、归纳和分析近年来的相关文献,从中医学角度探讨溃疡性结肠炎缓解期复发的病因病机、治疗原则及治疗进展。结果:外邪侵袭、饮食起居失宜、情志失调、诊治失当,病后体虚。溃疡性结肠炎缓解期多以补脾益肾、温通下利、消积导滞、解毒通络、滋阴、扶正透邪等为治则。中医学对于本病缓解期复发的病因病机较为明确,依据整体观念,重视人体阴阳平衡,调节机体五脏六腑、气血津液关系,辨证论治。结论:中医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缓解期复发疗效显著,复发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病因病机 补脾益肾 温通下利 消积导滞 解毒通络 滋阴 扶正透邪
下载PDF
四神丸对脾肾阳虚型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大鼠结肠组织PI3K/Akt/mTOR信号通路的影响 被引量:35
18
作者 柳荣 王燕 +3 位作者 朱向东 高艳奎 王欢 钟兴腾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6-23,共8页
目的:探讨四神丸对脾肾阳虚型溃疡性结肠炎(UC)模型大鼠结肠组织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雷帕霉素靶蛋白(PI3K/Akt/mTOR)信号通路相关基因mRNA和蛋白以及血清中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10(IL-10)表达水平的影响... 目的:探讨四神丸对脾肾阳虚型溃疡性结肠炎(UC)模型大鼠结肠组织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雷帕霉素靶蛋白(PI3K/Akt/mTOR)信号通路相关基因mRNA和蛋白以及血清中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10(IL-10)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将120只SPF级Wistar大鼠在SPF级实验室适应性喂养7 d后分为空白组和造模组,造模组大鼠采用二硝基苯磺酸盐(DNBS)/乙醇溶液灌肠+皮下注射氢化可的松+番泻叶灌胃法建立脾肾阳虚型UC大鼠模型。将成功建立模型的大鼠随机分为5组,分别为模型组,美沙拉嗪(0.36 g·kg^(-1))组,四神丸高、中、低剂量(3.2,1.6,0.8 g·kg^(-1))组,灌胃体积均为10 mL·kg^(-1),模型组和空白组灌服等体积蒸馏水,1次/d,连续21 d。每日观察大鼠一般情况,并记录小鼠体质量、粪便性状及隐血情况进行疾病活动指数(DAI)评分。取大鼠结肠组织,观察大体形态及结肠损伤情况,进行结肠黏膜损伤指数(CMDI)评分。采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各组大鼠结肠组织病理改变,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检测结肠组织PI3K,Akt,mTOR mRNA的表达水平,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检测血清IL-1β,IL-10的含量,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结肠组织PI3K,磷酸化(p-)PI3K,Akt,p-Akt,mTOR,p-mTOR蛋白的表达。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一般生存状况相对较差,DAI评分,CMDI评分显著升高(P<0.01);大鼠病理切片见肠黏膜部分消失,腺体消失,有大量的炎性细胞浸润,聚集于黏膜层和基层;PI3K,Akt,mTOR mRNA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1);IL-1β含量显著升高,IL-10含量显著降低(P<0.01);p-PI3K,p-Akt,p-mTOR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四神丸高、中剂量组及美沙拉嗪组大鼠DAI评分明显下降(P<0.05);四神丸高、中、低剂量组及美沙拉嗪组大鼠CMDI评分显著降低(P<0.01);大鼠病理切片显示各给药组炎性细胞减少,黏膜层结构不同程度的恢复正常,美沙拉嗪组和四神丸中剂量组效果最好,黏膜结构接近空白组;四神丸高、中剂量组及美沙拉嗪组大鼠PI3K,Akt,mTOR mRNA及四神丸低剂量组Akt mRNA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P<0.01),四神丸低剂量组PI3K,mTOR mRNA的表达水平虽有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四神丸高、中剂量组及美沙拉嗪组IL-1β含量明显降低,IL-10含量明显升高(P<0.05,P<0.01),四神丸低剂量组IL-1β含量降低,IL-10含量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四神丸高、中、低剂量组及美沙拉嗪组p-PI3K,p-Akt,p-mTOR蛋白表达水平均有不同程度下降(P<0.05,P<0.01)。结论:四神丸具有改善脾肾阳虚型UC模型大鼠的一般情况和肠黏膜损伤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PI3K/Akt/mTOR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温肾健脾法 四神丸 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雷帕霉素靶蛋白信号通路
原文传递
温肾健脾法治疗缓解期溃疡性结肠炎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19
作者 程敬 吕尚斌 +3 位作者 张怡 曾进浩 施俊峰 周文华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927-932,共6页
溃疡性结肠炎(UC)的病因病机尚不明确,中医药治疗UC具有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复发率低、多层次多靶点的优点,在UC的治疗中具有重要地位。温肾健脾法作为临床治疗缓解期UC的重要治则治法,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医疗实践,取得了显著疗效,其... 溃疡性结肠炎(UC)的病因病机尚不明确,中医药治疗UC具有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复发率低、多层次多靶点的优点,在UC的治疗中具有重要地位。温肾健脾法作为临床治疗缓解期UC的重要治则治法,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医疗实践,取得了显著疗效,其发挥治疗缓解期UC的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机体免疫,维持抑炎、促炎因子动态平衡及修复肠道黏膜屏障有关。文章结合他人研究成果,对温肾健脾法在缓解期UC中的临床应用及其作用机制予以综述,以期为临床治疗UC提供好的方案及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温肾健脾法 治疗方法 治疗机制 研究进展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