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9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he Win-Win-Win Papakonstantinidis Model in the Ultimatum Game
1
作者 Leonidas A.Papakonstantinidis Akrivi Vagena 《Economics World》 2021年第2期87-103,共17页
In this article it is investigated the case of a three-part ultimatum game,where the proposer makes repeated sharing suggestions to the responder and a"third".This"third"is the regulatory factor of... In this article it is investigated the case of a three-part ultimatum game,where the proposer makes repeated sharing suggestions to the responder and a"third".This"third"is the regulatory factor of recurring bids,at a rate-at each time of the immediately preceding.This article answers to question like"what share would the proposer be willing to give to the responder in the case of three taking part in the ultimatum game?"Which would be moral and which fair?At which point of distribution would it be accepted by the responder?A Chi Square(x^(2))test is used.For this reason,after investigating the social integration factors through the literature,two small surveys trying to identify the distribution rate are conducted.We conclude that a share 0.40 could be accepted by the responder and the"thir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ltimatum game the bargaining problem win-win-win model sharing problem sociological aspects
下载PDF
不公平感知对普遍信任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袁博 陈思宇 +1 位作者 董悦 李伟强 《心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693-703,共11页
公平作为人类社会最重要的社会规范之一,对于个人生存和社会稳定至关重要。人类具有不公平厌恶倾向(inequity aversion),当受到不公平对待时,会产生不满和怨恨,并不惜牺牲自己的经济利益以惩罚对方。以往研究发现,不公平感知(unfairness... 公平作为人类社会最重要的社会规范之一,对于个人生存和社会稳定至关重要。人类具有不公平厌恶倾向(inequity aversion),当受到不公平对待时,会产生不满和怨恨,并不惜牺牲自己的经济利益以惩罚对方。以往研究发现,不公平感知(unfairness perception)会降低个体对不公平实施者的信任,但目前尚不清楚这种影响是否会泛化到对无关陌生人的信任(即是否出现溢出效应)?此外,除了亲身经历不公平对待,人们还会作为旁观者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到不公平行为。当观察到不公平行为且该行为没有受到惩罚时,是否也会降低个体对无关陌生人的信任?本研究通过两项实验对上述问题进行了探讨。研究1采用单因素被试间实验设计,通过最后通牒游戏(ultimatum game),操纵提议者分钱方案公平性,诱发公平和不公平情境,并通过随后的信任游戏(trust game)考察个体对无关陌生人的信任行为。研究2同样采用单因素被试间实验设计,让被试作为观察者,观察独裁者游戏(dictator game)中的公平和不公平分配行为,并通过随后的信任游戏考察个体对无关陌生人的信任行为。结果表明:(1)在先前的最后通牒游戏中受到不公平对待的参与者,在随后的信任游戏中向陌生人投资的钱数更少(研究1);(2)在先前的独裁者游戏中观察到不公平行为的旁观者,在随后的信任游戏中向陌生人的投资钱数也减少(研究2)。上述结果表明,通过亲身经历或者观察学习,在先前互动中形成的不公平感知,会暂时降低个体在随后社会互动中对无关陌生人的普遍信任,即产生不公平感知的溢出效应。本研究揭示了维持社会规范(如,公平)对普遍信任具有重要影响,研究结果为建立和维护社会信任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公平感知 普遍信任 最后通牒 独裁者游戏 信任游戏
下载PDF
何以为家——论《最后通牒》中的人类世气候风险和共同体书写 被引量:3
3
作者 孟庆粉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 CSSCI 2023年第3期113-121,共9页
人类世时代的降临意味着地球“坍塌”为一个“危险共同体”,全球环境系统处于崩溃的临界点,人类面临失去地球家园的困境。这要求人类必须重新审视和思考以共同体精神为内核的“家”的内涵。葛拉斯的《最后通牒》呈现了在人类世气候风险... 人类世时代的降临意味着地球“坍塌”为一个“危险共同体”,全球环境系统处于崩溃的临界点,人类面临失去地球家园的困境。这要求人类必须重新审视和思考以共同体精神为内核的“家”的内涵。葛拉斯的《最后通牒》呈现了在人类世气候风险中对“家”的深刻理解。该文借鉴人类世、共同体等概念,通过“破碎的”世界、以国为“家”、地球之“家”三个层面考察作家在《最后通牒》中对气候变化、灾难性后果、人类未来的思考,尤其剖析美中两个大国在应对气候变化过程中所采取的立场、行动以及对全球可能造成的影响。研究认为,《最后通牒》蕴含着丰富的共同体思想内涵,美中之间在气候变化问题上由谈判到对峙,由核战再到谈判、达成一致的过程表明,在气候变化问题中,任何国家都无法独善其身,必须承担起国际责任。更重要的是,必须超越传统意义上的国家、民族的疆界,从更宽广的视域增强地球命运共同体意识,重塑地球家园,唯有如此,人类才可能最终走出人类世困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后通牒》 人类世 气候变化 共同体
下载PDF
从博弈游戏看儿童经济决策行为的发展 被引量:25
4
作者 朱莉琪 皇甫刚 +2 位作者 M.Keller 牟毅 陈单枝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02-408,共7页
国外有研究借助最后通谍(UG)和独裁者博弈(DG)探查了儿童的决策行为。研究发现,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他们分配给对方的金额呈上升趋势,即公平和分享行为随年龄增加。儿童的经济决策行为和社会化不可避免要受文化影响。研究探查了中国文... 国外有研究借助最后通谍(UG)和独裁者博弈(DG)探查了儿童的决策行为。研究发现,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他们分配给对方的金额呈上升趋势,即公平和分享行为随年龄增加。儿童的经济决策行为和社会化不可避免要受文化影响。研究探查了中国文化下小学三、六年级、初二、大学一年级四个年龄组学生在最后通谍(UG)和独裁者博弈(DG)中的经济决策行为发展。研究同时比较了个体决策和群体决策的差异。结果发现:儿童在两个博弈中的提议金额都显示出公平和分享行为,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儿童在UG和随后进行的DG中的提议分配金额呈减少趋势。这个发现与以往国外研究结果明显不同。两个博弈的顺序对UG没有影响,但对DG有影响;儿童的个体决策和群体决策结果没有显示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后通谍博弈 独裁者博弈 决策 公平 发展
下载PDF
负性情绪抑制对社会决策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31
5
作者 王芹 白学军 +1 位作者 郭龙健 沈德立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690-697,共8页
利用心理生理实验法,通过将情绪抑制操作引入最后通牒博弈实验范式,探讨负性情绪抑制的主观情绪体验、生理反应及其对社会决策行为的影响。以40名大学生为被试,采用MP150型16导生理记录仪记录皮肤电反应和心率。实验为2(组别:情绪抑制... 利用心理生理实验法,通过将情绪抑制操作引入最后通牒博弈实验范式,探讨负性情绪抑制的主观情绪体验、生理反应及其对社会决策行为的影响。以40名大学生为被试,采用MP150型16导生理记录仪记录皮肤电反应和心率。实验为2(组别:情绪抑制组、自然观看组)×2(性别:男、女)×2(博弈对手:人、计算机)×4(分配方案:$5:$5、$7:$3、$8:$2、$9:$1)的混合设计,其中组别和性别为被试间因素,博弈对手和分配方案为被试内因素。结果发现:(1)对负性情绪进行抑制没有减少被试相应的主观体验,情绪抑制使皮肤电反应性增强;(2)负性情绪抑制的主观体验和生理反应不存在性别差异;(3)在面对不公平的分配方案时,情绪抑制组被试比自然观看组更倾向于拒绝接受。结果表明在最后通牒博弈中,情绪抑制影响回应者的行为反应,使他们更倾向于做出不理智的决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绪抑制 最后通牒博弈 决策 皮肤电活动 心率
下载PDF
群体身份调节最后通牒博弈的公平关注 被引量:20
6
作者 王益文 张振 +3 位作者 张蔚 黄亮 郭丰波 原胜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850-1859,共10页
群际互动是社会互动的一种重要形式,在人类社会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已有的行为研究表明个体参与群际互动时,互动对象的群体身份会影响其心理加工和行为决策。但目前关于群体身份如何影响公平加工的动态时间过程尚不清楚。为了研究群体... 群际互动是社会互动的一种重要形式,在人类社会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已有的行为研究表明个体参与群际互动时,互动对象的群体身份会影响其心理加工和行为决策。但目前关于群体身份如何影响公平加工的动态时间过程尚不清楚。为了研究群体身份对最后通牒任务(Ultimatum Game,UG)中反应者公平关注的影响,15名健康成人作为反应者与组内和组外提议者进行UG博弈,提议包括极端不公平、中等不公平或公平提议三种。事件相关电位结果发现,组外互动时公平提议和中等不公平提议比极端不公平提议诱发更负的AN1,组内互动时不同提议诱发的AN1无显著差异。来自组内成员的中等和极端不公平提议比公平提议引起更负的内侧额叶负波(MFN),但来自组外成员的不同提议则没有导致MFN波幅的变化。这些结果表明在群体互动情境下,互动成员的群体身份能够影响个体的早期注意资源分配和公平关注加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平关注 群体身份 最后通牒任务
下载PDF
共演化博弈中的反馈机制 被引量:18
7
作者 王龙 吴特 张艳玲 《控制理论与应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823-836,共14页
本文研究共演化动力学在合作演化中的作用.系统的状态由个体的策略决定.系统状态与个体的属性共同演化,形成一种反馈机制.特别是当个体能够根据博弈的结果调整社会关系时,这种调整势必影响未来的博弈.这种反馈机制在适当的时间尺度下,... 本文研究共演化动力学在合作演化中的作用.系统的状态由个体的策略决定.系统状态与个体的属性共同演化,形成一种反馈机制.特别是当个体能够根据博弈的结果调整社会关系时,这种调整势必影响未来的博弈.这种反馈机制在适当的时间尺度下,总是能够促进合作.首先,分析了个体策略与群组属性共演化的情形,在基于个体选择的层面上,结合溯祖理论和演化集合论,给出了区域性利他行为涌现的条件.其次,给出了结构群体中策略选择的参数判据,将两策略判据和适应动力学结合起来,发现通过调整与收益矩阵无关的参数可以实现性能控制.最后,研究了不同的角色分配方案在最后通牒博弈中对公平行为演化的影响,发现当个体的先行者优势或所配置的资源依赖于先前分配结果时,公平的分配方案及对公平的要求得以建立.共演化这种反馈机制在用博弈论解决编队控制、资源配置方案设计等实际问题时显示出广泛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馈机制 演化动力学 溯祖理论 机制设计 通牒博弈
下载PDF
绩效、能力、职位对组织分配公平观的影响 被引量:18
8
作者 陈曦 马剑虹 时勘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901-908,共8页
旨在探索基于组织分配公平的认知评价和决策行为的影响因素,为此提出了不公平阈限的概念,即在追求公平和谋求自我利益的动机权衡中,个体为了追求公平而愿意放弃的最高限度的个人利益。采用最后通牒博弈和独裁者博弈的二阶段实验范式,样... 旨在探索基于组织分配公平的认知评价和决策行为的影响因素,为此提出了不公平阈限的概念,即在追求公平和谋求自我利益的动机权衡中,个体为了追求公平而愿意放弃的最高限度的个人利益。采用最后通牒博弈和独裁者博弈的二阶段实验范式,样本量为60。结果发现,工作绩效、工作能力均对个体的不公平阈限有显著的影响;对于公平判断和基于公平的回应行为,工作绩效起着首要作用,工作能力的影响次之,再次是对方的提议数额的影响。第一阶段对方提议的分配方案对被试越有利,则第二阶段被试的回应行为越有利于对方。排除能力差别的作用之后,职位差别并未引起不公平阈限的显著差异。根据研究结果,总结出分配公平的三项原则:绩效原则、能力原则和互惠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配公平 不公平阈限 最后通牒博弈 独裁者博弈
下载PDF
10~12岁儿童的同伴接纳类型与社交策略 被引量:19
9
作者 穆岩 苏彦捷 《心理发展与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4-29,共6页
为探讨10~12岁儿童同伴接纳与社交策略的关系,以儿童如何调整合作性行为来适应未来交往意愿作为社交策略的操作定义,利用最后通牒任务范式考察儿童的合作性水平,利用提名法考察同伴接纳类型与未来交往意愿。190名被试以群体施测的方式... 为探讨10~12岁儿童同伴接纳与社交策略的关系,以儿童如何调整合作性行为来适应未来交往意愿作为社交策略的操作定义,利用最后通牒任务范式考察儿童的合作性水平,利用提名法考察同伴接纳类型与未来交往意愿。190名被试以群体施测的方式完成决策任务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大部分儿童在最后通牒任务中表现出公平合作的行为,女生比男生的合作性更高。被同伴接纳或拒绝的群体表现出不同的社会策略,前者合作性与未来交往意愿同向变化,后者则呈相反趋势。被同伴接纳的群体的社会策略更能有效促成交往并保护个体利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伴接纳 社交策略 儿童 社会策略 合作性行为 问卷调查 决策任务 个体利益 交往 群体 利用
下载PDF
公平加工的情境依赖性:来自ERP的证据 被引量:20
10
作者 吴燕 周晓林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797-806,共10页
公平是人类社会生活的重要概念。大量研究采用最后通牒博弈,发现人们具有不公平厌恶倾向,即宁愿牺牲个人的经济利益,也要拒绝不公平的分配提议。已有研究表明,损失情境会增强不公平厌恶,但其神经机制尚不清楚。本实验采用ERP技术,运用... 公平是人类社会生活的重要概念。大量研究采用最后通牒博弈,发现人们具有不公平厌恶倾向,即宁愿牺牲个人的经济利益,也要拒绝不公平的分配提议。已有研究表明,损失情境会增强不公平厌恶,但其神经机制尚不清楚。本实验采用ERP技术,运用最后通牒博弈范式,考察两个情境因素:域(损失或获益)和博弈对象(人或计算机)对公平加工的影响。发现损失域下对不公平分配的拒绝率更高,而博弈对象对决策行为无影响;获益域下,对家为人比对家为计算机诱发了更负的N1;人机博弈时,获益域比损失域诱发了更大的P2和LPP,损失域比获益域、不公平提议比公平提议诱发了更大的N350,而公平提议比不公平提议诱发了更大的LPP;人际博弈时,这些差异均不显著。这些结果表明,对分配提议的大脑加工受博弈对象的调节,人际博弈时,对损益域、公平与不公平提议的加工类似,而人机博弈时,损失域和不公平提议涉及更多的抑制加工和冲突解决,获益域和公平提议则更富动机性意义,证实公平加工具有情境依赖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平 损益域 最后通牒博弈 ERP N1 N350 LPP
下载PDF
最后通牒博弈的个体差异和种族文化差异 被引量:7
11
作者 李欧 徐富明 +2 位作者 邓颖 刘程浩 史燕伟 《心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693-699,共7页
最后通牒博弈是行为经济学中研究人类公平决策的常见范式之一。在最后通牒博弈中存在系统的个体差异和种族文化差异,其中个体差异还包括年龄差异、性别差异和心理特征差异。对这些差异进行研究,不仅有助于进一步检验和深化公平决策理论... 最后通牒博弈是行为经济学中研究人类公平决策的常见范式之一。在最后通牒博弈中存在系统的个体差异和种族文化差异,其中个体差异还包括年龄差异、性别差异和心理特征差异。对这些差异进行研究,不仅有助于进一步检验和深化公平决策理论,还有益于相关理论的实践应用。未来的研究需要整合有关差异与理论解释,以及从脑结构与神经化学视角探究有关差异的神经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后通牒博弈 年龄差异 性别差异 心理特征差异 种族文化差异
下载PDF
情绪博弈的行为计算原理 被引量:7
12
作者 张国锋 王牛 熊虎 《系统仿真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29-36,共8页
目前行为博弈的研究,只把情绪作为行为影响因素,借助数理统计分析工具来获取情绪影响行为互动的规律。针对这种状况,以情绪理性替代结果理性为前提,设计情绪行为图式函数,建立情绪博弈计算原理。将该原理应用于改进型最后通牒博弈计算,... 目前行为博弈的研究,只把情绪作为行为影响因素,借助数理统计分析工具来获取情绪影响行为互动的规律。针对这种状况,以情绪理性替代结果理性为前提,设计情绪行为图式函数,建立情绪博弈计算原理。将该原理应用于改进型最后通牒博弈计算,获得情绪均衡结局,并揭示勇敢行为的心理机制。同时,建立行为选择模式辨识的基本原理。根据原理所要求的约束为条件,运用Matlab进行仿真计算。所获结果与俗语"事不过三"、"先下手为强"、"留有余地"所揭示的行为规律相吻合,验证了所建立的情绪博弈计算机制的合理性和有效性。从而,为通过非数理统计方法进行情绪博弈行为研究提供一条可行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为计算 博弈论 情绪 最后通牒
下载PDF
人类的利他性惩罚:认知神经科学的视角 被引量:5
13
作者 张耀华 林珠梅 朱莉琪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796-803,共8页
利他性惩罚广泛存在于人类社会中,在群体合作与规范维护方面起着重要的积极作用.个体作为潜在的惩罚者,从知觉到不公平事件到做出惩罚行为,需要经过一系列的认知和情绪过程,包括公平判断、奖赏加工、自我控制以及心理化等过程,并且调用... 利他性惩罚广泛存在于人类社会中,在群体合作与规范维护方面起着重要的积极作用.个体作为潜在的惩罚者,从知觉到不公平事件到做出惩罚行为,需要经过一系列的认知和情绪过程,包括公平判断、奖赏加工、自我控制以及心理化等过程,并且调用相应的神经生理机制.认知神经科学为理解人类的利他性惩罚行为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本文基于最新的研究发现,综述了利他性惩罚相关的神经生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神经科学 人类社会 惩罚 功能性磁共振成像 自我控制 生理机制 生理基础 关键词
下载PDF
最后通牒博弈中回应者的情绪唤醒和决策行为研究 被引量:17
14
作者 王芹 白学军 《心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844-847,共4页
运用心理生理实验法,探讨自主神经唤醒对最后通牒博弈中回应者决策行为的影响。结果发现:(1)不公平提议引起被试更大的皮肤电活动变化,表明他们对不公平提议产生更强的情绪反应。(2)情绪唤醒状态可以预示决策行为,被试做出拒绝行为前的... 运用心理生理实验法,探讨自主神经唤醒对最后通牒博弈中回应者决策行为的影响。结果发现:(1)不公平提议引起被试更大的皮肤电活动变化,表明他们对不公平提议产生更强的情绪反应。(2)情绪唤醒状态可以预示决策行为,被试做出拒绝行为前的皮肤电变化显著大于接受行为前的活动变化。(3)在最后通牒博弈中,博弈双方的性别配对差异影响回应者的决策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后通牒博弈 决策 情绪 皮肤电活动
下载PDF
孤独症儿童的公平决策:心理理论和自我/他人情绪识别的作用 被引量:15
15
作者 苏彦捷 马天舒 《心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985-992,992+991,共8页
研究通过最后通牒任务,考查孤独症儿童在公平任务中的决策,以及心理理论和识别自我/他人情绪对决策的影响。29名孤独症儿童和三组对照组儿童参加实验结果发现,孤独症儿童在任务中面对不同分配比例的接受率(2:8、3:7)与对照组之间存在显... 研究通过最后通牒任务,考查孤独症儿童在公平任务中的决策,以及心理理论和识别自我/他人情绪对决策的影响。29名孤独症儿童和三组对照组儿童参加实验结果发现,孤独症儿童在任务中面对不同分配比例的接受率(2:8、3:7)与对照组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心理理论能力和自我情绪识别都与决策存在相关:当处于不公平的情况下(1:9、2:8、3:7),通过心理理论任务的孤独症儿童才会拒绝接受不公平分配,儿童也会感觉到不高兴并且做出拒绝的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独症 心理理论 情绪识别 公平分配 公平决策 最后通牒任务
下载PDF
儿童的分配公平性:心理理论的作用 被引量:19
16
作者 陈童 伍珍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299-1309,共11页
心理理论是影响儿童分配公平性的重要因素之一。"多重动机"的理论假设认为心理理论能够帮助儿童在不同的动机中权衡利弊,找到满足自我利益和他人需求之间的平衡;其中,感知需求、推断意图、理解情绪是影响独裁者博弈、最后通... 心理理论是影响儿童分配公平性的重要因素之一。"多重动机"的理论假设认为心理理论能够帮助儿童在不同的动机中权衡利弊,找到满足自我利益和他人需求之间的平衡;其中,感知需求、推断意图、理解情绪是影响独裁者博弈、最后通牒博弈、第三方惩罚中分配公平性的主要成分。未来研究需为此提供更多实证依据,探讨不同类型的公平分配与心理理论各组成成分的关系,以及可否通过训练心理理论能力促进儿童公平概念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配公平性 心理理论 独裁者博弈 最后通牒博弈 第三方惩罚
下载PDF
儿童完全信息最后通牒博弈决策的发展 被引量:10
17
作者 陈璟 孙昕怡 李红 《心理与行为研究》 CSSCI 2012年第2期104-114,共11页
考查了200名4-12岁儿童及40名成人完全信息最后通牒博弈决策的发展趋势与特点,并对情绪在最后通牒博弈决策中的作用做了初步探索。结果表明:(1)完全信息最后通牒任务中,作为分配者时4-6岁儿童更多提出小于半数的要约,而9-12岁儿童和成... 考查了200名4-12岁儿童及40名成人完全信息最后通牒博弈决策的发展趋势与特点,并对情绪在最后通牒博弈决策中的作用做了初步探索。结果表明:(1)完全信息最后通牒任务中,作为分配者时4-6岁儿童更多提出小于半数的要约,而9-12岁儿童和成人则更多地提出平等分配的要约。作为应答者时儿童和成人均接受大部分要约。(2)公平策略和权宜策略是儿童与成人分配者采取的主要策略,而儿童与成人应答者则主要采用权宜策略。(3)基于满意与否的情绪体验是儿童应答者是否行使否决权的直接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完全信息 最后通牒 博弈决策
下载PDF
4-6岁儿童公平意图的发展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董圣鸿 郑海林 +1 位作者 王燕 余巧玲 《心理与行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25-330,共6页
公平行为是儿童道德发展的重要内容。本研究采取博弈实验范式来考察学龄前儿童公平意图的发展情况。以往对儿童公平意图的博弈研究中,选取的儿童年龄跨度大且研究范式并不适应学龄前儿童的认知特点,而学龄前期可能正是公平意图开始发生... 公平行为是儿童道德发展的重要内容。本研究采取博弈实验范式来考察学龄前儿童公平意图的发展情况。以往对儿童公平意图的博弈研究中,选取的儿童年龄跨度大且研究范式并不适应学龄前儿童的认知特点,而学龄前期可能正是公平意图开始发生及发展的时期。因此本研究选取108名4-6岁学龄前儿童,在实验一中采用独裁者博弈(DG),实验二中改进mini-最后通牒博弈(mini-UG),分别从提议者和回应者的角度考察学龄前儿童公平意图的发展情况。结果表明:4岁儿童已经能初步辨识对方的公平意图,但分配结果的公平性在他们行为决策时占的比重更大;5到6岁期间公平意图的影响更大,是儿童公平意图发展的一个关键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平意图 独裁者博弈 最后通牒博弈 学龄前儿童
下载PDF
影响博弈结果的方法效应研究 被引量:8
19
作者 皇甫刚 朱莉琪 +1 位作者 戴航 张岗英 《心理与行为研究》 2007年第4期305-308,共4页
最后通谍博弈和独裁者博弈是实验经济学的经典博弈,也被心理学家用来研究人的公平和利他行为。该研究考查了经济学和心理学通常的报酬支付方式、博弈中待分配的金额是否影响博弈结果,以及两个博弈进行组内实验时是否会产生顺序效应。结... 最后通谍博弈和独裁者博弈是实验经济学的经典博弈,也被心理学家用来研究人的公平和利他行为。该研究考查了经济学和心理学通常的报酬支付方式、博弈中待分配的金额是否影响博弈结果,以及两个博弈进行组内实验时是否会产生顺序效应。结果发现支付方式和金额不影响博弈结果,但有顺序效应产生。该研究对国内研究者进一步借用这两个博弈的相关研究打下了一定的方法学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决策 最后通谍博弈 独裁者博弈 方法效应
下载PDF
议价博弈决策的权利认知效应 被引量:3
20
作者 陈璟 皇甫桦彦 李红 《心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647-653,共7页
在议价博弈中,决策者可能存在因对自己及其他参与者拥有权利的认识程度不同,从而影响其策略选择及决策行为的现象。为验证该"权利认知效应"的存在,用实验法考察了240名不同年龄被试在两种议价博弈任务——最后通牒和纳什议价... 在议价博弈中,决策者可能存在因对自己及其他参与者拥有权利的认识程度不同,从而影响其策略选择及决策行为的现象。为验证该"权利认知效应"的存在,用实验法考察了240名不同年龄被试在两种议价博弈任务——最后通牒和纳什议价中的决策表现,结果发现:(1)6到12岁儿童和大学生中均存在权利认知效应;(2)随着年龄增长,受权利认知影响的人数呈现逐渐减少的趋势;(3)在议价博弈中,儿童对分配权的认识程度高于对否决权的认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议价 权利认知 儿童 最后通牒 纳什议价博弈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