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4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esearch on Preparation and Electrochemical Performance of the High Compacted Density Ni-Co-Mn Ternary Cathode Materials
1
作者 Fupeng Zhi Juanhui Wang +1 位作者 Xiaomin Zhang Jun Zhang 《Advances in Materials Physics and Chemistry》 CAS 2024年第3期47-53,共7页
The high compacted density LiNi<sub>0.5-x</sub>Co<sub>0.2</sub>Mn<sub>0.3</sub>Mg<sub>x</sub>O<sub>2</sub> cathode material for lithium-ion batteries was syn... The high compacted density LiNi<sub>0.5-x</sub>Co<sub>0.2</sub>Mn<sub>0.3</sub>Mg<sub>x</sub>O<sub>2</sub> cathode material for lithium-ion batteries was synthesized by high temperature solid-state method, taking the Mg element as a doping element and the spherical Ni<sub>0.5</sub>Co<sub>0.2</sub>Mn<sub>0.3</sub> (OH)<sub>2</sub>, Li<sub>2</sub>CO<sub>3</sub> as raw materials. The effects of calcination temperature on the structure and properties of the products were investigated. The structure and morphology of cathode materials powder were analyzed by X-ray diffraction spectroscopy (XRD) and scanning electronmicroscopy (SEM). The electrochemical properties of the cathode materials were studied by charge-discharge test and cyclic properties test. The results show that LiNi<sub>0.4985</sub>Co<sub>0.2</sub>Mn<sub>0.3</sub> Mg<sub>0.0015</sub>O<sub>2</sub> cathode material prepared at calcination temperature 930°C has a good layered structure, and the compacted density of the electrode sheet is above 3.68 g/cm<sup>3</sup>. The discharge capacity retention rate is more than 97.5% after 100 cycles at a charge-discharge rate of 1C, displaying a good cyclic performan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gh Compacted Density ternary cathode materials Electrochemical Performance
下载PDF
The sulfolane-based liquid electrolyte with LiClO_(4)additive for the wide-temperature operating high nickel ternary cathode
2
作者 Yixin Zhu Shuang He +2 位作者 Jiayi Ding Guangyu Zhao Fang Lian 《Nano Research》 SCIE EI CSCD 2023年第3期3855-3863,共9页
An adequate wide temperature electrolyte for high nickel ternary cathode is urgent to further develop high energy density batteries.Herein,a comprehensive double-salt local high-concentration sulfolane-based electroly... An adequate wide temperature electrolyte for high nickel ternary cathode is urgent to further develop high energy density batteries.Herein,a comprehensive double-salt local high-concentration sulfolane-based electrolyte(DLi)is proposed with specific sheath structure to build stable interface on the LiNi_(0.8)Co_(0.1)Mn_(0.1O2)(NCM811)cathode at wide operating temperature between−60 and 55℃.Lithium perchlorate(LiClO_(4))in combination with high concentration lithium bis-(trifluoromethanesulfonyl)imide(LiTFSI)strengthens the internal interaction between anion and cation in the solvation structure,increasing Li+transference number of the electrolyte to 0.61.Moreover,the structure and component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assive interface layer on NCM811 are modulated,decreasing desolvation energy of Li+ions,benefiting Li+transport dynamics especially at low temperature,and also ensuring the interfacial stability at a wide operating temperature range.As a result,the cathode with DLi exhibits excellent high-temperature storage performance and high capacity retention of 80.5%in 100 cycles at 55℃.Meanwhile,the Li||NCM811 cells can deliver high discharge capacity of 160.1,136.1,and 110.3 mAh·g^(−1)under current density of 0.1 C at−20,−40,and−60℃,maintaining 84.5%,71.8%,and 58.2%of the discharge capacity at 30℃,respectively.Moreover,it enables NCM811 cathode to achieve a reversible capacity of 142.8 mAh·g^(−1)in 200 cycles at−20℃and 0.2 C.Our studies shed light on the molecular strategy of wide operational temperature electrolyte for high nickel ternary cathod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quid electrolyte high nickel ternary cathode wide temperature interface sheath structure
原文传递
锂离子电池高镍三元正极材料表面改性研究进展
3
作者 李静 梁雅文 +3 位作者 李威 叶飞 崔鑫炜 许春阳 《郑州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1-48,共8页
高镍三元材料存在表面结构不稳定、锂镍混排、晶间裂纹等问题,导致材料的循环性能降低以及高比容量无法充分发挥,表面包覆是解决上述问题的主要手段。目前的包覆材料主要有电化学惰性材料、离子/电子电导性材料和复合包覆材料,从这三个... 高镍三元材料存在表面结构不稳定、锂镍混排、晶间裂纹等问题,导致材料的循环性能降低以及高比容量无法充分发挥,表面包覆是解决上述问题的主要手段。目前的包覆材料主要有电化学惰性材料、离子/电子电导性材料和复合包覆材料,从这三个方面综述了高镍三元材料的表面改性研究。介绍了不同类型包覆材料的界面改善稳定机制、离子在固液界面的迁移率提升机理、界面副反应抑制机制以及对材料电化学性能的影响,并对高镍三元正极材料包覆改性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高镍三元 正极材料 表面改性
下载PDF
锂离子电池高镍正极材料的制备及性能优化
4
作者 吴剑扬 申兰耀 +5 位作者 于永利 王汝娜 蒋宁 杨新河 邱景义 周恒辉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387-1394,共8页
高镍三元正极材料具有很高的理论容量,可被用于提高锂离子电池体系的能量。目前研究较多的高镍材料是镍摩尔分数在三元素中占比为80%的LiNi_(0.8)Co_(0.1)Mn_(0.1)O_(2),但是为了追求更高的能量密度,具有更高镍摩尔分数(镍摩尔分数>8... 高镍三元正极材料具有很高的理论容量,可被用于提高锂离子电池体系的能量。目前研究较多的高镍材料是镍摩尔分数在三元素中占比为80%的LiNi_(0.8)Co_(0.1)Mn_(0.1)O_(2),但是为了追求更高的能量密度,具有更高镍摩尔分数(镍摩尔分数>88%)的超高镍材料也需要被研究。然而,镍含量的提升对材料结构稳定性造成的负面影响阻碍了高镍材料的实际应用。因此,优化高镍材料的制备工艺十分重要。本工作首先制备了镍摩尔分数为88%、90%、92%、94%以及98%的超高镍材料,探究了它们的基本物理化学性质与电化学性能,验证了镍摩尔分数提升对于材料容量和结构稳定性带来的影响。进一步地,本工作选取了镍摩尔分数为90%的高镍材料(Ni90),着重探究了烧结温度对其性质的影响,发现Ni90材料颗粒会随着烧结温度的上升而增大,而在750℃的适宜烧结温度下,材料能在结构和颗粒尺寸上达到平衡,得到倍率和循环综合性能最好的Ni90材料。同时,对于不同镍含量的材料,也需要选择适中的温度进行烧结,才能兼顾材料的性能与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化学 制备 高镍材料 正极 锂离子电池
下载PDF
TiO_(2)包覆高镍NCM811的电化学性能研究
5
作者 叶创新 宛传友 +3 位作者 瞿诗霞 张俊林 陈光巳 陈志缘 《强激光与粒子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61-166,共6页
高镍材料具有较好的电化学性能,但其存在着表面稳定性较差的问题,通过钛酸四丁酯在NCM811材料表面水解生成TiO_(2),改善了高镍材料的表面稳定性。利用SEM和TEM对改性后的材料进行表面分析,结果表明,实验成功将TiO_(2)层均匀地包覆在高镍... 高镍材料具有较好的电化学性能,但其存在着表面稳定性较差的问题,通过钛酸四丁酯在NCM811材料表面水解生成TiO_(2),改善了高镍材料的表面稳定性。利用SEM和TEM对改性后的材料进行表面分析,结果表明,实验成功将TiO_(2)层均匀地包覆在高镍NCM811表面,并且发现,在表面包覆过程中,还发生了体相掺杂。利用表面包覆和体相掺杂的共同作用,在1C放电的条件下,循环200圈后,材料的容量保持率从81.40%提升至92.39%,改善了材料的电化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镍材料 三元材料 表面包覆 二氧化钛 循环性能
下载PDF
火焰喷雾热解法生产锂离子电池高镍三元正极材料的技术经济分析
6
作者 杜文 王君雷 +2 位作者 徐运飞 李世龙 王昆 《储能科学与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45-357,共13页
正极材料约占锂离子电池制造成本的三成,是影响动力电池价格的主要因素;采用火焰喷雾热解法生产三元正极材料能耗低、设备少,可降低锂离子电池的制造成本。本文研究的主要目标是定量评估采用火焰喷雾热解法生产高镍三元正极材料的技术... 正极材料约占锂离子电池制造成本的三成,是影响动力电池价格的主要因素;采用火焰喷雾热解法生产三元正极材料能耗低、设备少,可降低锂离子电池的制造成本。本文研究的主要目标是定量评估采用火焰喷雾热解法生产高镍三元正极材料的技术经济可行性。计算火焰喷雾热解法生产LiNi_(0.8)Co_(0.1)Mn_(0.1)O(2)(NCM811)的原料、燃料、排放产物质量流量和盈亏平衡条件下的最低销售价格,并与传统共沉淀法比较。技术分析中物料与能量平衡计算结果表明,火焰喷雾热解法可使CO_(2)排放、电力消耗和用水消耗分别降低约41%、85%和29%。经济分析结果显示,盈亏平衡条件下NCM811材料的最低售价为221.1 CNY/kg,较当前市场销售价低约18%。最后,针对材料最低售价的敏感性分析结果显示,原材料成本是最敏感的因素,当原料价格降低25%时,盈亏平衡点售价可达172.0 CNY/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焰喷雾热解 技术经济分析 高镍三元正极材料 锂离子电池
下载PDF
富镍三元正极材料的改性研究进展
7
作者 肖黎 孙磊 +1 位作者 徐子轩 刘旭燕 《有色金属材料与工程》 CAS 2024年第3期65-73,共9页
富镍三元正极材料具有高能量密度和低成本等优点,是一种有前途的正极材料。然而,富镍三元正极材料存在容量衰减和热稳定性差等问题。综述了富镍三元正极材料的晶体结构特性,对三元正极材料存在的问题进行概述;总结了形貌调控、结构设计... 富镍三元正极材料具有高能量密度和低成本等优点,是一种有前途的正极材料。然而,富镍三元正极材料存在容量衰减和热稳定性差等问题。综述了富镍三元正极材料的晶体结构特性,对三元正极材料存在的问题进行概述;总结了形貌调控、结构设计、离子掺杂和表面包覆等提升正极材料电化学性能的改性方法,重点总结了氟离子掺杂和稀土元素掺杂以及不同合成方法包覆SiO2对电化学性能的影响;对未来的发展进行了总结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电池 富镍三元正极材料 晶体结构 存在问题 改性研究
下载PDF
高镍层状正极材料失效机理及其改性研究进展
8
作者 郑瑶 李荐 王利华 《轻金属》 2024年第4期50-55,共6页
在现有的商用正极中,富镍层状正极因其高能量密度、较好的倍率性能和合理的循环性能而被广泛应用。目前,Co的价格远高于Ni和Mn,正极材料的研究正朝着高镍“少钴化”甚至“无钴化”的方向推进。本文主要介绍了近年来高镍层状正极材料的... 在现有的商用正极中,富镍层状正极因其高能量密度、较好的倍率性能和合理的循环性能而被广泛应用。目前,Co的价格远高于Ni和Mn,正极材料的研究正朝着高镍“少钴化”甚至“无钴化”的方向推进。本文主要介绍了近年来高镍层状正极材料的研究进展,旨在为未来高镍正极的设计、开发提供重要线索,并推动其实际应用进程。文中首先介绍了高镍正极材料主要失效机理,包括表面/界面降解、阳离子混合、电极-电解质自发寄生反应、气体析出和晶间/晶内开裂。其次,综述了近些年来对高镍材料进行的体相掺杂、表面包覆、成分调整和形貌工程等方面的改性研究和相关进展。最后,对高镍正极材料未来的研究方向和目前的技术挑战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层状正极材料 超高镍 失效 改性
下载PDF
LiMn_(0.75)Fe_(0.25)PO_(4)基混合正极材料性能调控研究
9
作者 蔺成良 赵美菊 +1 位作者 袁云泉 金永成 《电源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5-50,共6页
重安全、降成本是未来锂电池发展的趋势。为了兼顾磷酸锰铁锂的高安全性能和三元正极材料的高比容量,采用物理混合法将磷酸锰铁锂(LMFP)与三元正极材料(NCM)进行混合,探究了不同混合量和充放电区间对混合正极材料电化学性能的影响。优... 重安全、降成本是未来锂电池发展的趋势。为了兼顾磷酸锰铁锂的高安全性能和三元正极材料的高比容量,采用物理混合法将磷酸锰铁锂(LMFP)与三元正极材料(NCM)进行混合,探究了不同混合量和充放电区间对混合正极材料电化学性能的影响。优化结果表明,掺入NCM后,电压跳水现象得到抑制,掺杂量为30%时,在25℃室温、2.0~4.4 V、1 C条件下循环200次,剩余比容量131.8mAh/g,容量保持率为96.3%。同时,穿刺实验中看不到明显的火花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锰铁锂 三元正极材料 放电区间 高温
下载PDF
高镍正极材料表面锂残渣的研究进展
10
作者 王盼晴 黄彦杰 +7 位作者 何一芃 陈祁恒 尹提 陈伟豪 谭磊 宁天翔 邹康宇 李灵均 《储能科学与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2-112,共21页
目前锂离子电池的电化学性能和成本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正极材料,其中,具有高比容量和高工作电压等优点的高镍层状正极材料被广泛关注。然而,其表面的锂残渣会严重影响电极的制备和电池的电化学性能,限制了其在新能源汽车等领域的大规模... 目前锂离子电池的电化学性能和成本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正极材料,其中,具有高比容量和高工作电压等优点的高镍层状正极材料被广泛关注。然而,其表面的锂残渣会严重影响电极的制备和电池的电化学性能,限制了其在新能源汽车等领域的大规模应用。因此,高镍层状正极材料表面锂残渣的研究在进一步提升材料性能和电池安全性能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综述了近年来高镍层状正极材料表面锂残渣的研究进展,从锂残渣形成机理,对高镍层状正极材料的影响以及酸碱滴定、傅里叶红外光谱、飞行时间二次离子质谱、固态核磁共振及热重分析结合质谱等锂残渣含量检测方法方面展开,总结了利用去除、物理包覆及原位再利用三种方法有效消除锂残渣对高镍层状正极材料的影响,改善其性能,并对进一步消除锂残渣对正极材料及锂离子电池的影响进行了展望。同时,本文针对锂残渣的展望及研究也同样适用于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表面的钠残渣。本文旨在突出锂残渣原位再利用在高镍层状正极材料改性研究中的应用潜力,为锂离子电池的研究发展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镍层状正极材料 锂残渣 形成机理 检测方法 原位再利用
下载PDF
抑制混排提升高镍三元材料电化学性能
11
作者 张绘敏 赵扬 黄双成 《北京化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6-74,共9页
层状高镍三元材料LiNi_(0.85)Co_(0.11)Mn_(0.04)O_(2)(NCM85)是一种很有前途的高性能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然而,正极材料在高温煅烧过程中极有可能出现Li损失和阳离子混排现象,导致正极颗粒表面形成无序的岩盐相。提出了一种用H3PO4处... 层状高镍三元材料LiNi_(0.85)Co_(0.11)Mn_(0.04)O_(2)(NCM85)是一种很有前途的高性能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然而,正极材料在高温煅烧过程中极有可能出现Li损失和阳离子混排现象,导致正极颗粒表面形成无序的岩盐相。提出了一种用H3PO4处理制备等离子体修饰NCM85的方法,在NCM85表面原位形成一层均匀的Li_(3)PO_(4)包覆层,有效地提高了NCM85的电化学性能,稳定了正极-电解质界面。与本体NCM85电极相比,适量Li_(3)PO_(4)包覆层修饰的正极(Li_(3)PO_(4)@NCM85)展现出优异的电化学性能,在2.75~4.3 V电压范围内0.5 C(200 mA/g)倍率循环200圈后,放电比容量为169.2(mA·h/g),容量保持率高达84%,Li_(3)PO_(4)包覆层生成的过程中消耗了材料表面的残锂,减少了Li^(+)/Ni^(2+)的混排,增强了结构的稳定性。此外,Li_(3)PO_(4)包覆层可以提高离子电导率,加快Li+扩散速率,抑制相变、阳离子混合和体积收缩。研究了LPO表面修饰对材料界面机制的影响,对下一代高能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开发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镍三元材料 Li^(+)/Ni^(2+)混排 Li_(3)PO_(4)包覆层 离子电导率
下载PDF
一步法实现Rb^(+)/Cl^(-)双位点共掺杂高性能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Ni_(0.8)Co_(0.1)Mn_(0.1)O_(2)
12
作者 杨桂芬 杨广场 +2 位作者 方明 杨怡诗 赖飞燕 《矿冶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41-144,共4页
针对LiNi_(0.8)Co_(0.1)Mn_(0.1)O_(2)(NCM)正极材料在循环过程中结构不稳定的问题,提出了Rb^(+)/Cl^(-)双位点共掺杂NCM材料的策略。NCM晶格中Rb^(+)/Cl^(-)双位点共掺杂的协同效应提高了Li^(+)扩散速率,缓解了内部应变,抑制了高截止... 针对LiNi_(0.8)Co_(0.1)Mn_(0.1)O_(2)(NCM)正极材料在循环过程中结构不稳定的问题,提出了Rb^(+)/Cl^(-)双位点共掺杂NCM材料的策略。NCM晶格中Rb^(+)/Cl^(-)双位点共掺杂的协同效应提高了Li^(+)扩散速率,缓解了内部应变,抑制了高截止电压循环时Li^(+)/Ni^(2+)的混排。电化学测试结果表明,Li_(0.99)Rb_(0.01)(Ni_(0.8)Co_(0.1)Mn_(0.1))O_(1.99)Cl_(0.01)(RbCl-NCM)材料在电流密度10C下放电容量高达176.9 mAh/g;RbCl-NCM材料在电流密度1C下首次放电容量203.5 mAh/g,且具有优异的循环性能,经200个循环后,容量保持率高达87.8%,而NCM材料在相同测试条件下的容量保持率仅57.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三元正极材料 富镍层状氧化物 双位点掺杂 放电容量 电流密度 循环性能 容量保持率
下载PDF
高球形度超高镍三元前驱体合成因素的研究
13
作者 吕志 王登登 +3 位作者 许开华 刘郁 薛飞 向圣萍 《广东化工》 CAS 2024年第6期49-52,共4页
探讨不同的搅拌频率、不同的固含量对三元前驱体合成因素的影响,通过共沉淀反应过程中梯次降低搅拌频率和调控反应过程中浆料的固含量,制备了高球形度、高振实密度、粒度分布适中的超高镍三元前驱体Ni_(0.95)Co_(0.04)Mn_(0.01)(OH)_(2... 探讨不同的搅拌频率、不同的固含量对三元前驱体合成因素的影响,通过共沉淀反应过程中梯次降低搅拌频率和调控反应过程中浆料的固含量,制备了高球形度、高振实密度、粒度分布适中的超高镍三元前驱体Ni_(0.95)Co_(0.04)Mn_(0.01)(OH)_(2)。结果表明:以38 Hz开机,然后以每12 h下调3 Hz的速度梯次降低搅拌频率至20 Hz,并且将固含量控制在300 g/L,既可以保证高球形度、高振实密度,减少球粘连,又可以避免前驱体产生裂纹和碎球,制备出了高球形度、颗粒分布均匀的超高镍三元前驱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球形度 搅拌频率 固含量 超高镍 三元前驱体
下载PDF
Ce包覆锂离子高镍正极材料的合成及改性研究
14
作者 黄金 余烨 +1 位作者 向黔新 李路 《广东化工》 CAS 2024年第8期4-6,34,共4页
将单水氢氧化锂和前驱体(化学式为:Ni_(0.8)Co_(0.1)Mn_(0.1)(OH)_(2))通过固相混合和高温烧结的工艺制备正极材料LiNi_(0.8)Co_(0.1)Mn_(0.1)O_(2),再通过液相法在材料表面包覆不同含量的Ce包覆层。用XRD,SEM,扣式电池对样品进行测试表... 将单水氢氧化锂和前驱体(化学式为:Ni_(0.8)Co_(0.1)Mn_(0.1)(OH)_(2))通过固相混合和高温烧结的工艺制备正极材料LiNi_(0.8)Co_(0.1)Mn_(0.1)O_(2),再通过液相法在材料表面包覆不同含量的Ce包覆层。用XRD,SEM,扣式电池对样品进行测试表征,分析Ce包覆量对材料结构,形貌,电化学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合成的高镍正极材料具有R-3m空间结构六方晶系a-NaFe0_(2)型结构,包覆量为0.5%时,容量达到最大216.55mAh/g,50次循环后保持率达到87.44%,综合性能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电池 正极材料 高镍 包覆 改性
下载PDF
高镍三元正极材料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
15
作者 张桂芳 白玉然 +1 位作者 孙雨 时志强 《天津工业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51-56,共6页
为开发更高效和简易的动力电池正极材料的制备工艺,以可溶性金属盐为原料,采用喷雾干燥法制备出过渡金属醋酸盐前驱体(n(Ni)∶n(Co)∶n(Mn)=8∶1∶1,摩尔比),再通过优化煅烧工艺制备高镍三元正极材料LiNi_(0.8)Co_(0.1)Mn_(0.1)O_(2))(N... 为开发更高效和简易的动力电池正极材料的制备工艺,以可溶性金属盐为原料,采用喷雾干燥法制备出过渡金属醋酸盐前驱体(n(Ni)∶n(Co)∶n(Mn)=8∶1∶1,摩尔比),再通过优化煅烧工艺制备高镍三元正极材料LiNi_(0.8)Co_(0.1)Mn_(0.1)O_(2))(NCM811)。通过热重分析(TG)探求前驱体在煅烧过程中的物理化学变化;通过扫描电镜(SEM)与X射线衍射(XRD)表征前驱体与煅烧产物的形貌与晶体结构;通过恒流充放电、倍率性能及循环伏安法测试研究材料的储锂性能。结果表明:800℃煅烧时间6 h后的正极材料形貌良好,Li^(+)/Ni^(2+)混排程度低;煅烧时间6 h制备的NCM811材料在充放电过程中有较高的库伦效率;经过300次充放电循环后,容量保持率为83%,具有出色的电化学性能。因此,喷雾干燥法可作为高效制备三元正极材料前驱体的工艺路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高镍三元正极材料 喷雾干燥法 电化学性能
下载PDF
镍铁锰三元前驱体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16
作者 刘少敏 何明益 汪子涵 《安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3年第5期68-75,共8页
镍铁锰三元材料是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研究的热点之一,常采用固相法合成。然而,原料的混合均匀性差,难以控制形貌和晶粒大小,使得材料的电化学性能较差。为获得粒径小,形貌均一可控的正极材料,采用两步水热法先以硫酸镍、硫酸铁、硫酸锰... 镍铁锰三元材料是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研究的热点之一,常采用固相法合成。然而,原料的混合均匀性差,难以控制形貌和晶粒大小,使得材料的电化学性能较差。为获得粒径小,形貌均一可控的正极材料,采用两步水热法先以硫酸镍、硫酸铁、硫酸锰和氢氧化钠为原料合成镍铁锰三元前驱体材料Ni_(0.7)Fe_(0.2)Mn_(0.1)(OH)_(2),再将制备的前驱体混钠烧结制备三元材料。利用X衍射分析仪、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能谱仪和新威电池测试系统对其晶体结构、形貌、化学组成和电化学性能进行表征。重点研究了不同反应温度和时间对前驱体晶粒生长的影响,以及不同表面活性剂对前驱体形貌和结晶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170℃下保温12h,表面活性剂为10%添加量的聚乙二醇条件下合成的前驱体材料形貌光滑、组分均匀且一致性较好。首次充放电容量分别为128.79mAh/g和109.09mAh/g,具有84.7%的库伦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镍铁锰 三元前驱体 水热法 正极材料 电化学性能
下载PDF
铝基化合物改性富锂锰三元正极材料的高温性能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桢 李俐 +2 位作者 张俊亭 邓晓龙 刘永锋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053-1060,共8页
通过多相复合分别制备了Al_(2)O_(3)、AlF_(3)、AlPO_(4)改性的富锂锰三元正极材料(Li_(1.2)Ni_(0.133)Co_(0.133)Mn_(0.533)O_(2),LR)。采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透射电镜和电化学交流阻抗等对复合材料的成分结构、高温下的电化学性能及... 通过多相复合分别制备了Al_(2)O_(3)、AlF_(3)、AlPO_(4)改性的富锂锰三元正极材料(Li_(1.2)Ni_(0.133)Co_(0.133)Mn_(0.533)O_(2),LR)。采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透射电镜和电化学交流阻抗等对复合材料的成分结构、高温下的电化学性能及作用机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Al_(2)O_(3)改性的Li_(1.2)Ni_(0.133)Co_(0.133)Mn_(0.533)O_(2)(LRO)性能最佳,包覆层薄且均匀;在50℃高温下,LRO的200圈平均放电比容量为189.5mAh·g^(-1),容量保持率为81.5%,比原材料分别提高61.5 mAh·g^(-1)、49.8%;100圈循环后的电荷转移电阻为443.1Ω,仅为原材料一半,表现出较优的电化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锂锰三元正极材料 氧化铝 高温性能 锂离子电池
下载PDF
铈掺杂无钴高镍正极材料LiNi_(0.6)Mn_(0.4)O_(2)的制备及性能 被引量:1
18
作者 袁盛旭 李豪 +3 位作者 邓伟锋 李劲超 张亚萍 段浩 《西南科技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2期1-8,共8页
为获得无钴高镍正极材料LiNi_(0.6)Mn_(0.4)O_(2)(NM64)的最佳合成方法,采用水热法和共沉淀法对其进行制备,确定共沉淀法为NM64材料的较佳制备方法。为进一步提高共沉淀法制备的NM64材料(下称“NM64-C”)的倍率性能和循环性能,采用Ce离... 为获得无钴高镍正极材料LiNi_(0.6)Mn_(0.4)O_(2)(NM64)的最佳合成方法,采用水热法和共沉淀法对其进行制备,确定共沉淀法为NM64材料的较佳制备方法。为进一步提高共沉淀法制备的NM64材料(下称“NM64-C”)的倍率性能和循环性能,采用Ce离子掺杂对NM64-C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摩尔比为0.02的Ce离子(0.02Ce)掺杂的NM64-C材料在0.3 C下100次循环后的容量保留率为79.5%,明显优于基材NM64-C(63.9%)。0.02Ce掺杂的NM64-C材料展现出了良好的电化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钴高镍正极材料 铈离子掺杂 锂离子电池
下载PDF
富镍三元层状正极材料表面残碱去除工艺:研究进展、挑战及展望 被引量:1
19
作者 袁绍辉 曾子豪 +6 位作者 董煜 王天宇 崔鑫炜 杨越 孙伟 叶飞 葛鹏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554-1584,共31页
富镍LiNi_(1-x-y)Co_(x)Mn_(y)O_(2)(NCM)/LiNi_(1-x-y)Co_(x)Al_(y)O_(2)(NCA)三元层状正极材料因其比容量高、成本低等优势,被认为是最具前景的锂电池正极材料之一。但由于其对空气中H_(2)O和CO_(2)的敏感效应,表面易生成残碱化合物Li... 富镍LiNi_(1-x-y)Co_(x)Mn_(y)O_(2)(NCM)/LiNi_(1-x-y)Co_(x)Al_(y)O_(2)(NCA)三元层状正极材料因其比容量高、成本低等优势,被认为是最具前景的锂电池正极材料之一。但由于其对空气中H_(2)O和CO_(2)的敏感效应,表面易生成残碱化合物LiOH/Li_(2)CO_(3)(RLCs),而RLCs的存在会急剧恶化富镍三元材料热稳定性能和电化学性能,致使其大规模商业化应用面临严峻挑战。本文首先综述了RLCs的组成和形成机理,并系统概括RLCs引起的微裂纹扩展、Li^(+)/Ni^(2+)混排、界面副反应和晶格相变等材料失效机制以及常用RLCs去除策略;重点阐述去离子水洗涤、无水乙醇洗涤、溶液洗涤及后续一体化处理等三种RLCs去除工艺的研究进展及对材料结构、形貌及电化学性能的影响机理。最后,归纳总结上述溶液洗涤去除RLCs策略的特点,并对富镍NCM/NCA三元层状正极材料表面残碱去除工艺的未来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镍NCM/NCA三元层状正极材料 残碱化合物LiOH/Li_(2)CO_(3) 去离子水洗涤 无水乙醇洗涤 溶液洗涤 后续一体化处理
下载PDF
双包覆层协同提升LiNi_(0.92)Co_(0.04)Mn_(0.04)O_(2)三元材料电化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李西安 张龙华 《中国有色冶金》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16-123,共8页
超高镍层状材料LiNi_(0.92)Co_(0.04)Mn_(0.04)O_(2)(简称NCM92)因其具有较高的能量密度和价格优势,已成为锂离子电池重要的正极材料来源之一。然而,由于该材料的界面不稳定和不可逆相变,商业应用面临特别是在高截止电压下快速的容量衰... 超高镍层状材料LiNi_(0.92)Co_(0.04)Mn_(0.04)O_(2)(简称NCM92)因其具有较高的能量密度和价格优势,已成为锂离子电池重要的正极材料来源之一。然而,由于该材料的界面不稳定和不可逆相变,商业应用面临特别是在高截止电压下快速的容量衰落和严重的结构退化的问题。本研究设计了一种ZrO_(2)/Li_(2)ZrO_(3)双包覆层改性超高镍单晶正极材料,同时材料表面均匀掺杂有Zr元素,通过双包覆层协同策略显著增强了正极的高压性能和结构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ZrO_(2)/Li_(2)ZrO_(3)双包覆层可以有效缓解超高镍正极材料H2-H3相变的不可逆性,提高力学稳定性和界面稳定性,同时表面Zr掺杂进入晶体结构中的TM层与Li位抑制Li/Ni混排并扩宽了晶格间距,ZrO_(2)/Li_(2)ZrO_(3)双包覆层与Zr掺杂改性的材料(NCM92-Zr)展现出优异的电化学性能,在0.5 C(200 mA·g^(-1))电流密度下,2.75~4.4 V电压范围内循环150圈后仍有155.2 mA h g^(-1)的放电比容量,容量保持率高达75.5%。此研究为在高截止电压下超高镍正极的复杂机制和改进的结构稳定性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超高镍层状材料 ZrO_(2)/Li_(2)ZrO_(3)双包覆层 界面稳定性 放电比容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