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0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ifferent Curing Systems on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Ultra-High Performance Concrete with Coarse Aggregate
1
作者 赵秋 杨明 +1 位作者 庄一舟 聂宇 《Journal of Donghua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 EI CAS 2017年第4期492-497,共6页
High durability and high tensile strength makes ultra-high performance concrete( UHPC) an ideal material for bridges,while its early shrinkage in the construction of cast-in-situ mass concrete leads structure crack-ea... High durability and high tensile strength makes ultra-high performance concrete( UHPC) an ideal material for bridges,while its early shrinkage in the construction of cast-in-situ mass concrete leads structure crack-easily,which restricts the application of UHPC in deck system. Whether reasonable amount of coarse aggregate can influence the strength of UHPC and improve the shrinkage performance or reduce the cost is still in doubt. Besides,in order to improve its constructability and workability, whether autoclaved curing system of UHPC can be changed remains to be further researched. In response to these circumstances, a systematic experimental study on the strength of UHPC mixed with coarse aggregate in different ratios has been presented in this paper. The three curing systems,namely standard curing,180-200 ℃/1. 1 MPa autoclaved curing,and hot water curing were tested to reveal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UHPC's properties and curing systems,and the UHPC ' s microstructure was also preliminarily studied by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SEM). The experimental research can draw the following conclusions. Under the condition of the same mix ratio, autoclaved curing guarantees the highest compressive strength,followed by hot water curing and standard curing. The compressive strength of concrete increases with the temperature in the range of 25 to 90 ℃ hot water curing,and high temperature in precuring period can speed up the strength development of UHPC,but the sequence of precuring period does not obviously affect the results. In 90 ℃ hot water and autoclaved curing,the strength is over 150 MPa,and it has little relation with gravel ratio. While the value increases first and then decreases in a lower temperature curing with the increasing of gravel amount,even only about 80 MPa at room temperature. The strength increases moderately along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curing age by standard curing,especially in the initial stag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ltra-high performance concrete(UHPC) coarse aggregate curing system STRENGTH MICROSTRUCTURE
下载PDF
粗骨料超高性能混凝土应用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邓友生 李文杰 +3 位作者 孟丽青 张克钦 宋虔 马二立 《混凝土》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60-163,共4页
为满足桥梁工程中桥面板材料轻质高强的市场需求,在活性粉末混凝土中掺入粒径不大于8 mm的粗骨料,制成含粗骨料超高性能混凝土。这种混凝土具有力学性能佳、材料自重轻、早期收缩小和造价较低等特点。首先阐述含粗骨料超高性能混凝土的... 为满足桥梁工程中桥面板材料轻质高强的市场需求,在活性粉末混凝土中掺入粒径不大于8 mm的粗骨料,制成含粗骨料超高性能混凝土。这种混凝土具有力学性能佳、材料自重轻、早期收缩小和造价较低等特点。首先阐述含粗骨料超高性能混凝土的配制原理及各掺合料对其性能的影响,其次分析其力学性能、疲劳性能和高温性能,最后展示了其在南京江心洲长江大桥的工程应用状态,并提出了其尚待深入研究的问题和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粗骨料 超高性能混凝土 力学性能 工程应用
下载PDF
粗集料对超高强混凝土徐变的影响
3
作者 徐怡 茅俊涛 +3 位作者 康璇 童松如 陈阳杰 蒋林华 《混凝土》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2-57,共6页
徐变是混凝土固有的时变特性,对混凝土结构和构件的受力及长期服役性能有着重大影响。以粗集料为切入点,研究粗集料的掺量、粗集料最大粒径以及粗集料与基体性质协调性等因素对超高强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和徐变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掺粗... 徐变是混凝土固有的时变特性,对混凝土结构和构件的受力及长期服役性能有着重大影响。以粗集料为切入点,研究粗集料的掺量、粗集料最大粒径以及粗集料与基体性质协调性等因素对超高强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和徐变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掺粗集料的超高强混凝土徐变明显小于不掺粗集料的混凝土,掺粗集料可有效降低超高强混凝土的徐变,但减小粗集料的最大粒径对徐变无明显抑制效果。此外,超高强混凝土并非强度越高徐变越小,其徐变的大小主要受超高强混凝土强度与弹性模量的协同发展程度的影响。通过修正FIB MC2010模型,建立了适用于超高强混凝土的徐变预测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强混凝土 粗集料 徐变 预测模型
下载PDF
桥梁动力效应对粗骨料UHPC的影响
4
作者 丁庆军 周昌盛 +2 位作者 郭凯正 龚金华 雷宇翔 《混凝土》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74-78,共5页
为解决粗骨料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在桥梁工程可能遭受的桥梁动力效应问题,通过小型振动台进行模拟桥梁振动,以振动幅度和频率为振动参数,研究了桥梁振动对粗骨料UHPC的力学性能、超声波波速及粗骨料沉降系数的影响规律.试验结果表明:1... 为解决粗骨料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在桥梁工程可能遭受的桥梁动力效应问题,通过小型振动台进行模拟桥梁振动,以振动幅度和频率为振动参数,研究了桥梁振动对粗骨料UHPC的力学性能、超声波波速及粗骨料沉降系数的影响规律.试验结果表明:1 mm的振动幅度可以有效改善孔结构,对粗骨料UHPC的力学性能和超声波波速具有促进作用;当振动幅度大于1 mm时振动会引入内部缺陷,并且粗骨料离析程度增大,刚性骨架被破坏,抗压强度、弹性模量和超声波波速降低;当振动频率增大时,能够有效改善钢纤维与基体的黏结性能,增强粗骨料UHPC的弯曲韧性;在实际粗骨料UHPC用于桥梁施工过程中应注意控制桥梁振动幅度,不应超过3 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梁振动 振动参数 粗骨料超高性能混凝土 力学性能 损伤机理
下载PDF
针片状颗粒对高强混凝土性能的影响研究
5
作者 宋少民 卢超琦 《粉煤灰综合利用》 CAS 2024年第4期21-26,共6页
从粗骨料针片状颗粒角度出发,研究其含量和粒径对高强混凝土性能的影响。选取掺加5%、15%和25%针片状颗粒含量的粗骨料配制混凝土,对混凝土的工作性能、力学性能和耐久性能进行试验研究;选取5~10 mm、10~16 mm和16~20 mm共三种粒径区间... 从粗骨料针片状颗粒角度出发,研究其含量和粒径对高强混凝土性能的影响。选取掺加5%、15%和25%针片状颗粒含量的粗骨料配制混凝土,对混凝土的工作性能、力学性能和耐久性能进行试验研究;选取5~10 mm、10~16 mm和16~20 mm共三种粒径区间的针片状颗粒,探究粒径大小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针片状颗粒含量增加,高强混凝土和易性和泵送性能变差,混凝土抗压强度降低,混凝土收缩增大,且对高强混凝土耐久性能不利;混凝土拌合物坍落度和扩展度、硬化混凝土各龄期抗压强度均随着粗骨料中针片状颗粒粒径增大而降低;综合考虑针片状颗粒对高强混凝土性能影响规律,建议控制针片状颗粒含量不超过5%;同时,在计算针片状颗粒含量时,需在标准计算方法基础上按不同粒径针片状颗粒分别乘以其对应的影响系数进行修正,以实现对粗骨料粒形更好的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粗骨料 针片状颗粒 高强混凝土 性能影响
下载PDF
含粗骨料超高性能混凝土的单轴受拉力学性能 被引量:6
6
作者 李力剑 刘素梅 +1 位作者 徐凡丁 徐礼华 《建筑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67-173,共7页
考虑粗骨料掺量、钢纤维掺量及长径比等因素,研究了含粗骨料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CA)的单轴受拉力学性能,揭示了纤维增强的机理和粗骨料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随着粗骨料掺量的增加,UHPC-CA的单轴抗拉强度与变形性能均下降;钢纤维掺量增... 考虑粗骨料掺量、钢纤维掺量及长径比等因素,研究了含粗骨料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CA)的单轴受拉力学性能,揭示了纤维增强的机理和粗骨料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随着粗骨料掺量的增加,UHPC-CA的单轴抗拉强度与变形性能均下降;钢纤维掺量增加、长径比增大对UHPC-CA的受拉力学性能有较大的提升作用;钢纤维与基体间具有良好的握裹力,在基体内出现裂缝后,主要依靠握裹作用承受拉应力;粗骨料的掺入削弱了钢纤维空间分布的均匀性,同时引入了薄弱的粗骨料-基体界面过渡区,对UHPC-CA的受拉性能产生了不利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性能混凝土 粗骨料 应力-应变关系 纤维增强机理
下载PDF
粗骨料取代率对机制砂再生混凝土高温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7
作者 王发静 王新杰 +1 位作者 朱平华 刘啸林 《硅酸盐通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084-2092,共9页
为探究不同粗骨料取代率对机制砂再生混凝土(RCM)高温性能的影响,以不同粗骨料取代率(0%、20%、40%、60%、80%、100%,质量分数)制备RCM并研究其单面受高温后的表面形貌、质量损失率、抗压强度、荷载变形曲线及微观形貌。结果表明,粗骨... 为探究不同粗骨料取代率对机制砂再生混凝土(RCM)高温性能的影响,以不同粗骨料取代率(0%、20%、40%、60%、80%、100%,质量分数)制备RCM并研究其单面受高温后的表面形貌、质量损失率、抗压强度、荷载变形曲线及微观形貌。结果表明,粗骨料取代率在40%~60%时,在低于600℃的高温试验下RCM表现良好。当温度在200℃时,各组试块表面形貌变化不大,质量损失率较小,抗压强度略微上升;当温度在400℃时,各组试块表面开始出现裂缝,质量损失率为4.35%~6.47%,抗压强度开始下降,此时粗骨料取代率影响不大;当温度达到600℃时,表面形貌变化明显,质量损失率上升到6.42%~8.70%,抗压强度最终降低到基准强度的80%左右,此时粗骨料取代率在40%~60%的试块表现良好;当温度达到800℃时,各组试块表面形貌变化进一步加剧,粗骨料取代率大于60%的试块受影响非常明显,同时各类性能参数表明混凝土已完全丧失工作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制砂再生混凝土 粗骨料取代率 高温性能 抗压强度 荷载变形曲线
下载PDF
基于GA-BP神经网络的粗骨料UHPC的抗压强度预测 被引量:1
8
作者 周靖宜 蔡自伟 +1 位作者 李凌志 俞可权 《混凝土》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19,共9页
为实现对粗骨料UHPC的抗压强度的预测和配合比设计方法的优化,搜集了国内外文献中168组粗骨料UHPC配合比和标准养护28 d抗压强度实测值,给出了各材料组分和抗压强度频数分布,并基于灰色关联分析法分析了各材料组分与抗压强度的关联关系... 为实现对粗骨料UHPC的抗压强度的预测和配合比设计方法的优化,搜集了国内外文献中168组粗骨料UHPC配合比和标准养护28 d抗压强度实测值,给出了各材料组分和抗压强度频数分布,并基于灰色关联分析法分析了各材料组分与抗压强度的关联关系,通过神经网络参数分析,建立了基于遗传算法的前馈神经网络,相比普通的BP神经网络具有更好的预测精度和泛化能力。最后基于建立的GA-BP神经网络给出了不同强度等级粗骨料UHPC配合比设计中粗骨料/胶凝材料、钢纤维体积掺量、砂胶比的建议取值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性能混凝土 抗压强度 粗骨料 前馈神经网络 遗传算法
下载PDF
粗骨料及混杂纤维对UHPC力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边晨 赵长军 +3 位作者 黄卫军 郭君渊 肖建庄 叶建龙 《工程科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36-546,共11页
为评议粗骨料超高性能混凝土(CA–UHPC)的基体配合比设计方法及探究混杂纤维对其力学性能的影响,基于修正的安德森(MAA)模型提出CA–UHPC基体配合比的两种设计思路,对不同粗骨料体积掺量(10%,12%,14%,17%)及混杂纤维形式(平直钢纤维、... 为评议粗骨料超高性能混凝土(CA–UHPC)的基体配合比设计方法及探究混杂纤维对其力学性能的影响,基于修正的安德森(MAA)模型提出CA–UHPC基体配合比的两种设计思路,对不同粗骨料体积掺量(10%,12%,14%,17%)及混杂纤维形式(平直钢纤维、端钩钢纤维、共聚甲醛(POM)纤维)的CA–UHPC开展轴拉试验、抗压强度及工作性能测试及微观结构分析.结果表明:采用MAA模型计算CA–UHPC的基体配合比,不论是否将粗骨料引入计算体系,均可实现CA–UHPC的紧密堆积状态,两种思路设计的CA–UHPC中粗骨料–UHPC基体界面及纤维–UHPC基体界面的粘结强度均较高;制备的混杂纤维CA–UHPC可实现工作性能与轴拉韧性的协同提升,其中平直钢纤维与端钩钢纤维混杂的CA–UHPC具备更优异的轴拉韧性,平直钢纤维与POM纤维混杂的CA–UHPC具备更优异的工作性能;拔出的POM纤维表面存在较多的细长絮状物,说明POM纤维对CA–UHPC轴拉韧性提升的机理为优异的化学粘结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梁工程 配合比设计 纤维混杂增韧 轴拉试验 微观分析 粗骨料超高性能混凝土
下载PDF
粗骨料UHPC单轴拉伸性能及损伤本构模型
10
作者 梁林 王秋维 史庆轩 《建筑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806-815,共10页
通过单轴拉伸试验,研究粗骨料用量和钢纤维的掺量、类型及混杂配比对粗骨料超高性能混凝土(CA-UHPC)受拉性能的影响,揭示了CA-UHPC破坏机理以及粗骨料与钢纤维的相互作用机制.结果表明:粗骨料引起的薄弱界面和空间阻隔作用削弱了钢纤维... 通过单轴拉伸试验,研究粗骨料用量和钢纤维的掺量、类型及混杂配比对粗骨料超高性能混凝土(CA-UHPC)受拉性能的影响,揭示了CA-UHPC破坏机理以及粗骨料与钢纤维的相互作用机制.结果表明:粗骨料引起的薄弱界面和空间阻隔作用削弱了钢纤维的增韧作用,CA-UHPC拉伸性能随粗骨料用量增大而降低,建议其用量不超过450 kg/m^(3);增大钢纤维掺量能改善CA-UHPC拉伸性能,且平直钢纤维的增韧作用更稳定;1.0%平直和1.0%端勾钢纤维混杂时,其与粗骨料匹配良好,钢纤维有效利用率达到25.4%,能够充分发挥混杂纤维的协同增韧作用.最后建立了考虑粗骨料和钢纤维影响的CA-UHPC受拉损伤本构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性能混凝土 粗骨料 拉伸性能 损伤本构模型 钢纤维
下载PDF
骨料种类对超高性能混凝土性能影响机理研究
11
作者 吴晓刚 杨健辉 +3 位作者 袁冬冬 田道坡 李志超 王庭辉 《硅酸盐通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3164-3172,共9页
骨料优选可以弥补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成本高、收缩大的缺陷。本文先以不同体积比河砂和陶砂混掺制作UHPC,并进行测试,确定陶砂替代河砂体积率为12.5%~25.0%时UHPC性能优异。然后利用石英砂、河砂和陶砂单掺及陶砂替代河砂体积率12.5%... 骨料优选可以弥补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成本高、收缩大的缺陷。本文先以不同体积比河砂和陶砂混掺制作UHPC,并进行测试,确定陶砂替代河砂体积率为12.5%~25.0%时UHPC性能优异。然后利用石英砂、河砂和陶砂单掺及陶砂替代河砂体积率12.5%混掺制备UHPC,采用宏细观测试手段分析骨料对UHPC性能影响机理。结果表明,轻骨料内养护作用不仅能降低UHPC收缩,还可以显著改善界面区孔隙结构,提升混凝土劈裂抗拉强度和抗压强度。河砂骨料相比石英砂骨料主要区别在表面结构特征更粗糙和不规则,由其制备的UHPC工作性能稍差,但界面区孔隙结构更优。采用熵权法以坍落度、抗压强度、劈裂抗拉强度和56 d收缩为综合评价指标,虽然河砂骨料UHPC抗压强度高于石英砂骨料UHPC,但在其他方面存在劣势。陶砂替代河砂体积率在12.5%~50.0%时,混掺骨料UHPC综合性能高于石英砂骨料UHP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料 超高性能混凝土 工作性能 收缩 强度
下载PDF
含粗骨料超高性能混凝土静态稳定性研究
12
作者 蒋健 李传习 +2 位作者 邓帅 司睹英胡 杨赛 《硅酸盐通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441-2450,共10页
为改善含粗骨料超高性能混凝土(CA-UHPC)整体静态稳定性,采用图像技术分别研究了拌合物(未加纤维)流变参数、粗骨料掺量和粗骨料级配对不含纤维和含纤维CA-UHPC静态稳定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粗骨料整体均匀性随粗骨料平均初始净距的... 为改善含粗骨料超高性能混凝土(CA-UHPC)整体静态稳定性,采用图像技术分别研究了拌合物(未加纤维)流变参数、粗骨料掺量和粗骨料级配对不含纤维和含纤维CA-UHPC静态稳定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粗骨料整体均匀性随粗骨料平均初始净距的减小而升高;当拌合物的屈服应力和塑性粘度较小时,纤维分布的均匀性会因纤维沉降而降低;纤维的加入降低了粗骨料的整体均匀性,同时粗骨料也会影响纤维的整体均匀性;对CA-UHPC体系而言,粗骨料平均初始净距的减小可以增加粗骨料分布稳定性,但过小的粗骨料平均初始净距会影响纤维的分布。因此,在粗骨料掺量一定时,可以通过适当调整粗骨料级配或砂率,在不影响粗骨料分布稳定性的前提下,提高纤维分布系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性能混凝土 静态稳定性 平均初始净距 流变参数 粗骨料 纤维分布
下载PDF
粗骨料对超高性能应变硬化水泥基复合材料(UHP-SHCC)性能的影响
13
作者 丁宏 张贵 +2 位作者 石小磊 朋改非 米应花 《混凝土与水泥制品》 2024年第6期59-63,共5页
根据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的制备理论和应变硬化水泥基复合材料(SHCC)的设计原理,制备了超高性能应变硬化水泥基复合材料(UHP-SHCC),研究了钢纤维改性处理和粗骨料的级配(最大粒径分别为6.00、8.00、9.75 mm)与掺量(0、5%、11%、15%)对U... 根据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的制备理论和应变硬化水泥基复合材料(SHCC)的设计原理,制备了超高性能应变硬化水泥基复合材料(UHP-SHCC),研究了钢纤维改性处理和粗骨料的级配(最大粒径分别为6.00、8.00、9.75 mm)与掺量(0、5%、11%、15%)对UHP-SHCC抗压强度和拉伸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未改性钢纤维相比,改性钢纤维使UHP-SHCC的应变硬化行为更明显;通过合理调控粗骨料的级配和掺量,有效提高了UHP-SHCC的抗压强度,改善了UHP-SHCC的拉伸应变硬化效果,但随着龄期从7 d增至28 d,UHP-SHCC的应变硬化效果略有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性能应变硬化水泥基复合材料(UHP-SHCC) 抗压强度 拉伸应变行为 粗骨料 钢纤维
下载PDF
再生细骨料对超高性能混凝土的力学与自收缩性能影响
14
作者 刘慈军 吴子杨 +1 位作者 程书凯 陈旭勇 《无机盐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75-81,共7页
将再生细骨料应用于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不仅能降低成本,还可实现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采用预湿状态再生细骨料制备UHPC,探究再生细骨料的粒径(0.6~<1.18 mm和1.18~2.36 mm)和不同掺量(10%、20%、30%和40%,均为体积分数)对UHPC的工... 将再生细骨料应用于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不仅能降低成本,还可实现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采用预湿状态再生细骨料制备UHPC,探究再生细骨料的粒径(0.6~<1.18 mm和1.18~2.36 mm)和不同掺量(10%、20%、30%和40%,均为体积分数)对UHPC的工作性能、力学性能、体积稳定性、抗氯离子渗透性能的影响,利用热重分析(TG-DTG)、显微硬度、压汞仪(MIP)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测试方法揭示其影响机理。结果表明,再生细骨料的粒径和掺量是影响UHPC力学性能和体积稳定性的关键因素。随着预湿再生细骨料掺量增大,UHPC的流动性和自收缩值逐渐减小,但其抗压强度表现出先增大后降低的趋势,其中掺入20%预湿再生细骨料(粒径为1.18~2.36 mm)制备的UHPC性能更优,与未掺再生细骨料UHPC相比,其28 d抗压强度提升7.0%,7 d自收缩值降低了78.8%;预湿再生细骨料内养护效应有助于降低UHPC内部自干燥进程、提高水化反应程度、优化界面过度区组成结构、减少有害孔和多害孔数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性能混凝土 再生细骨料 力学性能 自收缩 孔结构
下载PDF
饱和面干处理方式对再生细骨料UHPC自收缩性能的影响
15
作者 林添琦 孙强顺 +3 位作者 张鸿儒 刘超 张冬 季韬 《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16-321,共6页
采用预湿饱和面干和外加水饱和面干处理再生细骨料(RFA),并以RFA替代50%的河砂,制备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研究不同处理方式获得的饱和面干RFA对UHPC抗压强度、内部相对湿度和自收缩性能的影响,并利用压汞分析进行机理解释.研究结果表明... 采用预湿饱和面干和外加水饱和面干处理再生细骨料(RFA),并以RFA替代50%的河砂,制备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研究不同处理方式获得的饱和面干RFA对UHPC抗压强度、内部相对湿度和自收缩性能的影响,并利用压汞分析进行机理解释.研究结果表明,当总水胶比为0.24时,与采用预湿饱和面干RFA的UHPC相比,采用外加水饱和面干RFA的UHPC中孔径大于50 nm的孔体积增多,抗压强度降低;内部相对湿度减少,自收缩增大;其28.0 d抗压强度仅降低3.2%,且7.0 d的自收缩仅提高10.5%.因此,在实际工程的UHPC中可采用外加水饱和面干RFA,以获得更好的施工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性能混凝土 饱和面干 再生细骨料 自收缩 内部相对湿度
下载PDF
含粗骨料UHPC的强度尺寸效应与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军 刘晓峰 +3 位作者 陈镇衫 罗西 余辉 廖树基 《混凝土与水泥制品》 2024年第5期51-56,共6页
研究了胶凝材料组成比例、钢纤维类型(平直型、端钩型)对含粗骨料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强度尺寸效应、工作性和收缩性能的影响,分析了减缩剂掺量(0~2.0%)对含粗骨料UHPC收缩性能、力学性能、抗氯离子渗透性能和孔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 研究了胶凝材料组成比例、钢纤维类型(平直型、端钩型)对含粗骨料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强度尺寸效应、工作性和收缩性能的影响,分析了减缩剂掺量(0~2.0%)对含粗骨料UHPC收缩性能、力学性能、抗氯离子渗透性能和孔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当增加粉煤灰掺量有利于改善含粗骨料UHPC的工作性,降低收缩;掺入钢纤维降低了含粗骨料UHPC的工作性,但抑制了收缩,且端钩型钢纤维抑制效果更显著;掺入1%钢纤维能够有效降低含粗骨料UHPC的强度尺寸效应,且平直型钢纤维的降低效果更好;掺入减缩剂明显降低了含粗骨料UHPC的收缩,但会使抗压强度降低,总孔隙率增大,抗氯离子渗透性能变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粗骨料超高性能混凝土 尺寸效应 钢纤维 减缩剂 收缩性能 力学性能 抗氯离子渗透性能
下载PDF
原材料对超高性能混凝土性能的影响研究综述 被引量:2
17
作者 宋天威 左彦峰 姚越 《混凝土世界》 2024年第2期71-81,共11页
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因其在性能方面有着优异的表现力,受到了世界各地学者的广泛关注。在制备超高性能混凝土的过程中,原材料种类及用量的不同均会对超高性能混凝土的性能产生不同影响。本文综述了在制备超高性能混凝土时,当胶凝材料... 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因其在性能方面有着优异的表现力,受到了世界各地学者的广泛关注。在制备超高性能混凝土的过程中,原材料种类及用量的不同均会对超高性能混凝土的性能产生不同影响。本文综述了在制备超高性能混凝土时,当胶凝材料及一些为实现环保要求和节约成本所使用的绿色胶凝材料种类及掺量改变后,对超高性能混凝土流动性、力学性能、孔结构、耐久性、收缩及水化程度的影响;当骨料的种类及级配改变后,对超高性能混凝土孔结构和堆积体系的影响;当纤维形状、掺量和长径比改变后,对超高性能混凝土力学性能、流动性、裂缝宽度、堆积体系以及纤维-基体界面粘结强度等的影响,阐述纤维不同的分布情况对超高性能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影响,并对以上各种变化产生的影响机理进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性能混凝土 力学性能 胶凝材料 钢纤维 骨料
下载PDF
粗骨料空隙率对低砂率高性能混凝土工作性能的影响
18
作者 张志邦 宋少民 +2 位作者 谢建中 杜若萱 王玮 《混凝土世界》 2024年第9期25-29,共5页
为了明确粗骨料空隙率对低砂率高性能混凝土工作性能的影响,本文通过选择不同空隙率的粗骨料,研究其对高性能混凝土(HPC)工作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混凝土的坍落度和扩展度随着砂率的降低而下降,使用空隙率为40.7%的粗骨料比使用空隙率... 为了明确粗骨料空隙率对低砂率高性能混凝土工作性能的影响,本文通过选择不同空隙率的粗骨料,研究其对高性能混凝土(HPC)工作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混凝土的坍落度和扩展度随着砂率的降低而下降,使用空隙率为40.7%的粗骨料比使用空隙率为45.8%的粗骨料制备的低砂率混凝土的坍落度和扩展度有明显提高,说明粗骨料空隙率较低时,混凝土的工作性能显著提高,为研究高石低砂混凝土技术及相关工程应用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粗骨料 空隙率 低砂率 高性能混凝土 工作性能
下载PDF
高温下掺再生骨料及纤维混凝土物理力学性能研究
19
作者 刘新伟 任皎龙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86-195,共10页
目前关于可再生纤维混凝土的性能研究较为充分,但对其高温处理后性能变化认识不足。为此,针对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50%粗骨料替代超高性能混凝土(50%R-UHPC)以及50%粗骨料替代-1.0%钢纤维超高性能混凝土(50%R-1.0%S-UHPC)进行高温处理... 目前关于可再生纤维混凝土的性能研究较为充分,但对其高温处理后性能变化认识不足。为此,针对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50%粗骨料替代超高性能混凝土(50%R-UHPC)以及50%粗骨料替代-1.0%钢纤维超高性能混凝土(50%R-1.0%S-UHPC)进行高温处理(200℃、400℃、600℃、800℃),研究高温对它们力学性能(单轴抗压强度、弹性模量、劈裂抗拉强度以及抗弯强度等)、抗渗性能以及导热性能的影响,并建立了各项性能指标与孔隙率之间的经验预测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再生粗骨料的添加会弱化UHPC的力学性能、抗渗性能和导热性能,导致抗压强度、抗拉强度和抗弯强度降低,提高UHPC的孔隙率和渗透率;钢纤维的添加会提升UHPC力学性能和导热性能,但会弱化UHPC的抗渗性能。高温处理后UHPC的力学性能、抗渗性能和导热性能会逐渐减弱,并呈现出明显的温度门槛值效应,即400℃之前UHPC力学性能、抗渗性能和导热性能的弱化效应不明显,一旦超过温度门槛值后它们会迅速减弱;对于UHPC和50%R-UHPC来说,随着处理温度的升高,它们的力学性能和导热性能之间的差距会逐渐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性能混凝土 再生骨料 钢纤维 高温处理 力学性能 抗渗性能 导热性能 经验预测模型
下载PDF
粗骨料对超高性能混凝土中钢筋黏结性能的影响
20
作者 杨洋 肖博文 +4 位作者 李洪舟 张靖航 邹有宝 黄敦文 彭晖 《交通科学与工程》 2024年第5期62-69,共8页
含粗骨料的超高性能混凝土(ultra-high performance concrete-coarse aggregate,UHPC-CA)拥有低成本、低收缩的优势,且适用于常温养护的现浇工程,因而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基于此,聚焦于UHPC-CA中的钢筋拉拔性能,开展了钢筋拉拔试验研究... 含粗骨料的超高性能混凝土(ultra-high performance concrete-coarse aggregate,UHPC-CA)拥有低成本、低收缩的优势,且适用于常温养护的现浇工程,因而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基于此,聚焦于UHPC-CA中的钢筋拉拔性能,开展了钢筋拉拔试验研究,分析了试件的黏结应力-滑移曲线,并系统性地探讨了粗骨料粒径、掺量以及钢纤维掺量三者如何协同作用于UHPC-CA中的钢筋黏结性能。研究发现:所有钢筋拉拔试件均呈现劈裂破坏的特征,揭示了UHPC-CA在特定条件下的力学行为特性。值得注意的是,粗骨料粒径、掺量以及钢纤维掺量对钢筋黏结性能的影响并非简单线性递增,而是存在一个最优区间,使得UHPC-CA的钢筋黏结性能达到最大化;当粗骨料粒径为5~8 mm、掺量为20%,且钢纤维掺量为2%时能够配制出具有最佳钢筋黏结性能的UHPC-CA,这一发现为实际工程应用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性能混凝土 粗骨料 钢纤维 抗压强度 黏结应力-滑移曲线 黏结强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