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型环保无碳中间包干式料的研究与应用
1
作者 陈邦富 郑浩 +2 位作者 于九利 颜浩 胡玲军 《耐火与石灰》 2024年第5期26-28,共3页
采用新型无碳结合剂取代酚醛树脂研制出一种新型环保无碳干式料,并研究了无碳结合剂加入量对干式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偏硅酸盐加入量为8%时,干式料综合性能较为优异。引入橄榄砂能够有效降低干式料热膨胀性能及烧结性能,但是抗渣性... 采用新型无碳结合剂取代酚醛树脂研制出一种新型环保无碳干式料,并研究了无碳结合剂加入量对干式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偏硅酸盐加入量为8%时,干式料综合性能较为优异。引入橄榄砂能够有效降低干式料热膨胀性能及烧结性能,但是抗渣性能较镁质材料略差。研制的环保无碳干式料可以满足钢厂浇注超低碳钢的使用要求,不会使钢水增碳,环境友好,弥补了树脂结合干式料在低碳、环保方面的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间包 干式料 超低碳钢 环保 无碳结合剂
下载PDF
硅含量对火花放电原子发射光谱法测定超低碳钢中碳含量的影响
2
作者 黎凌江 杨锐 《冶金标准化与质量》 2024年第5期22-25,共4页
通过火花放电原子发射光谱法(以下简称光谱法)对不同合金成分的超低碳钢(w(C)≤0.003%)进行对比实验,发现不同硅含量的试样对光谱法检测碳含量的准确性存在显著性差异。过高的硅含量(w(C)≥0.8%)金相组织上的存在明显差异,光谱法检测碳... 通过火花放电原子发射光谱法(以下简称光谱法)对不同合金成分的超低碳钢(w(C)≤0.003%)进行对比实验,发现不同硅含量的试样对光谱法检测碳含量的准确性存在显著性差异。过高的硅含量(w(C)≥0.8%)金相组织上的存在明显差异,光谱法检测碳值时碳检测值偏高。同时,高含量硅使得样品冷却过程中温度下降的速度减缓,增加析出物的量,析出物的量增加会使光谱蒸发过程中的蒸发能增加,也会使光谱法分析中碳值偏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花放电原子发射光谱法 超低碳钢 硅含量
下载PDF
铁素体区轧制对超低碳钢和无间隙原子钢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韩福涛 王作成 +2 位作者 景财年 张文平 郭卫民 《金属热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94-96,共3页
本文研究了铁素体区轧制工艺条件对超低碳(ULC)钢和钛处理的无间隙原子(Ti-IF)钢组织和性能,特别是对深冲性能的影响,并分析了Ti-IF钢中的析出物。结果表明,润滑条件对Ti-IF钢的塑性应变比(r)值和深冲性能影响显著,但对ULC钢的r值影响... 本文研究了铁素体区轧制工艺条件对超低碳(ULC)钢和钛处理的无间隙原子(Ti-IF)钢组织和性能,特别是对深冲性能的影响,并分析了Ti-IF钢中的析出物。结果表明,润滑条件对Ti-IF钢的塑性应变比(r)值和深冲性能影响显著,但对ULC钢的r值影响很小。随铁素体区轧制温度的降低,Ti-IF钢的深冲性能得到提高,但ULC钢即使在铁素体区低温轧制其r值仍小于1,深冲性能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素体区轧制 超低碳(ULC)钢 钛处理的无间隙原子(Ti-IF)钢 深冲性能 组织
下载PDF
超低碳无间隙原子钢表面卷渣夹杂控制实践 被引量:5
4
作者 王佳明 贾国军 +1 位作者 王晓飞 韦健恒 《山东冶金》 CAS 2021年第6期3-5,共3页
对超低碳热轧钢带、冷轧钢带条状表面缺陷进行分析,主要为钢坯所带夹杂物导致。进行能谱元素分析,夹杂物所含主要元素为O、Ca、Si、Na、K、Al等,分析认为连铸坯连铸过程保护渣卷入导致夹杂缺陷发生。通过优化结晶器保护渣质量,提升稳态... 对超低碳热轧钢带、冷轧钢带条状表面缺陷进行分析,主要为钢坯所带夹杂物导致。进行能谱元素分析,夹杂物所含主要元素为O、Ca、Si、Na、K、Al等,分析认为连铸坯连铸过程保护渣卷入导致夹杂缺陷发生。通过优化结晶器保护渣质量,提升稳态浇注水平等方法,可有效减少超低碳无间隙原子钢表面卷渣夹杂缺陷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低碳无间隙原子钢 钢带 夹杂 卷渣
下载PDF
高品质IF钢碳含量控制关键技术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张敏 曾建华 +1 位作者 李平凡 雷辉 《铸造技术》 CAS 2019年第6期609-612,624,共5页
针对攀钢某厂超低碳钢生产过程中存在的RH深脱碳能力弱、脱碳结束到钢液连铸过程增碳严重的问题,通过RH脱碳工艺参数进行优化,无碳钢包技术的综合应用,使IF钢成品的碳碳量得到了有效控制。
关键词 超低碳钢 IF钢 强制脱碳 无碳钢包
下载PDF
基于变形特征值及特征状态参数的金属材料高温变形本构方程 被引量:1
6
作者 曹金荣 《机械工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73-78,共6页
基于变形特征值(σss,σp,εp,εr)及特征状态参数(LM,Z,erf,MTS参数),建立了一个描述金属材料高温变形的本构方程,包括高温变形过程方程和特征参数方程,并通过商业纯铝、无氧铜、超低碳钢的高温压缩试验,对该本构方程的计算准确度进行... 基于变形特征值(σss,σp,εp,εr)及特征状态参数(LM,Z,erf,MTS参数),建立了一个描述金属材料高温变形的本构方程,包括高温变形过程方程和特征参数方程,并通过商业纯铝、无氧铜、超低碳钢的高温压缩试验,对该本构方程的计算准确度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使用该本构方程计算得到的纯铝和超低碳钢的高温变形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性较好,其峰值应力计算值与试验值的相对误差均小于10%,但无氧铜的却达到了15%,模拟计算精度略低;该本构方程可用于预测纯铝和超低碳钢在热加工变形条件下的流变应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构方程 高温变形 流变应力 纯铝 无氧铜 超低碳钢
下载PDF
火花源原子发射光谱法测定超低碳冷轧薄板钢中碳、氮、磷和硫含量的不确定度评定
7
作者 陆向东 宋祖峰 +2 位作者 陈海峰 付万云 王忠乐 《广东化工》 CAS 2021年第19期193-195,共3页
依据JJF 1059.1-2012《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采用火花源原子发射光谱法对超低碳冷轧薄板钢中碳、硫、磷和氮含量的不确定度进行了评定。考虑校准曲线二次非线形拟合引入的不确定度,给出非线性回归拟合引入的不确定度的估计方法。... 依据JJF 1059.1-2012《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采用火花源原子发射光谱法对超低碳冷轧薄板钢中碳、硫、磷和氮含量的不确定度进行了评定。考虑校准曲线二次非线形拟合引入的不确定度,给出非线性回归拟合引入的不确定度的估计方法。分析了影响不确定评定的各个因素,计算出各个不确定度分量并将其合成,计算出扩展不确定度,并给出不确定度报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花源原子发射光谱法 超低碳 冷轧薄板钢 不确定度 二次非线性拟合
下载PDF
关于低碳钢屈服延伸现象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12
8
作者 王必磊 李永灿 宋长江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5期2659-2665,共7页
低碳钢因其优良的塑性常被用于家电和汽车面板。在低碳钢工业生产中,节能、高效的连续退火工艺取代能耗高、效率低的罩式退火工艺后,低碳钢在使用过程中遇到了严重的质量问题——因时效而产生的屈服延伸现象。屈服延伸现象是指低碳钢经... 低碳钢因其优良的塑性常被用于家电和汽车面板。在低碳钢工业生产中,节能、高效的连续退火工艺取代能耗高、效率低的罩式退火工艺后,低碳钢在使用过程中遇到了严重的质量问题——因时效而产生的屈服延伸现象。屈服延伸现象是指低碳钢经人工时效或长时间的自然时效后,钢板表面在变形过程产生不均匀塑性变形而出现褶皱的现象,又称吕德斯带,该现象对钢板的表面质量和性能造成严重的损害。屈服延伸现象受碳氮含量、晶粒尺寸、合金元素、工艺参数和应变等因素影响,在明确屈服延伸现象发生的微观机理前提下,选择适当的成分和工艺参数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或消除屈服延伸现象。关于屈服延伸的出现一般认为与晶体内间隙原子(碳原子和氮原子)的偏聚有关:经典理论认为屈服延伸现象是由于间隙原子在晶体内位错周围偏聚(也称柯氏气团),柯氏气团对位错的反复钉扎和解钉扎过程导致了屈服延伸;但是部分学者认为屈服延伸现象是偏聚在晶界上的间隙原子对位错运动的反复钉扎和解钉扎引起;也有部分学者认为是两者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关于出现屈服延伸现象的原因的争议在于间隙原子偏聚的位置,即偏聚于位错周围形成柯氏气团或偏聚于晶界。为了有效消除屈服延伸现象带来的危害,近些年来除研究屈服延伸现象发生的微观机理,即探究屈服延伸发生过程间隙原子偏聚的位置外,研究者们也探索了屈服延伸现象发生的微观力学行为。针对屈服延伸现象的研究引入了内耗、三维原子探针、聚焦离子束等先进技术手段,可实现对基体、晶界和位错等位置上各元素含量的表征,为进一步明确屈服延伸现象产生机制奠定基础;纳米压痕和扫描电镜原位拉伸等技术可用来研究屈服延伸发生过程的微观形变机理。其中采用纳米压痕技术研究屈服延伸现象时所得载荷-位移曲线上出现的晶界pop-in现象已被证实与屈服延伸现象存在联系,否定了较早认为初始pop-in现象与屈服延伸现象存在联系的观点。本文对屈服延伸的影响因素、机理和研究方法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综述,以期为低碳钢连续退火工业生产工艺中消除屈服延伸现象提供一定的线索,在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低碳钢表面成形质量方面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碳钢 屈服延伸 间隙原子
下载PDF
高温超低碳IF钢在轧制过程中的氧化实验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苏福永 宋锐 温治 《工程科学与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00-206,共7页
在实际生产过程中,由于生成的氧化铁皮未能彻底清除,超低碳IF钢表面极易存在“丝斑缺陷”,严重影响了其表面性能。作者通过热重实验对超低碳IF钢在轧制过程中空气气氛下的氧化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超低碳IF钢的氧化程度与... 在实际生产过程中,由于生成的氧化铁皮未能彻底清除,超低碳IF钢表面极易存在“丝斑缺陷”,严重影响了其表面性能。作者通过热重实验对超低碳IF钢在轧制过程中空气气氛下的氧化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超低碳IF钢的氧化程度与温度呈指数关系,且IF钢的氧化反应对温度的敏感性很高。在实验中,超低碳IF钢在炉温868、977、1087和1200℃,钢温868.4、976.9、1087.4、1199.5℃下,单位面积氧化增重分别为24.46、108、220和355 mg/cm2。通过对4种不同温度下氧化层的形貌和成分进行分析,发现钢温为868.4℃下氧化层表现出参差不齐的内外表面,界面处粗糙,且氧化层内部无孔隙。钢温为976.9℃时氧化层内部出现孔隙,氧化层与钢基体结合较紧密。钢温为1087.4℃时氧化层表面平整,氧化层内部未出现孔隙,但钢基体表面出现明显氧化情况。钢温为1199.5℃时氧化层内外表面平整,氧化层致密,内部未出现孔隙。氧化层的成分主要为FeO,Fe2O3和Fe3O4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低碳IF钢 氧化增重 形貌分析
下载PDF
火花源原子发射光谱法在线测定电工钢中的超低碳
10
作者 连秀敏 《河北冶金》 2011年第9期75-77,共3页
采用火花源原子发射光谱分析测定电工钢中超低C,研究试样制备方法、Ar纯度和压力等条件对分析结果的影响,并对工作曲线进行了优化,实现了一次分析同时测定电工钢的多种元素,满足炉前和精炼在线分析的要求。
关键词 火花源 原子发射光谱法 电工钢 超低碳
下载PDF
Effect of Overaging on Solute Distributions and Bake Hardening Phenomenon in Bake Hardening Steels 被引量:3
11
作者 WANG Hua SHI Wen +2 位作者 HE Yan-lin LU Xiao-gang LI Lin 《Journal of Iron and Steel Research International》 SCIE CAS CSCD 2012年第1期53-59,共7页
Specimens of two different kinds of bake hardening steels (BH-Mn and BH-P) were prepared and treated with different annealing processes (water quenching and overaging). A novel technique of three dimensional atom ... Specimens of two different kinds of bake hardening steels (BH-Mn and BH-P) were prepared and treated with different annealing processes (water quenching and overaging). A novel technique of three dimensional atom probe was used to investigate solute distributions in these steels.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C concentration decreases, whereas V increases during overaging in both bake hardening steels. The conclusion that no vanadium carbides pre- cipitate during the overaging is therefore originally obtained by microanalysis in bake hardening steels. Moreover, bake hardening values of all the specimens were tested by tensile experiments with 2 0/~ pre-deformation. However, those of overaged specimens were further measured with higher levels of pre-deformation because no bake hardening phenomenon was present at 2% pre-deformation. As the pre-deformation increases from 2% to 6% and 8%, both overaged steels show bake hardening values, and the value data are almost the sam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ltra-low carbon bake hardening steel three dimensional atom probe solute C water quenching overaging bake hardening phenomenon
原文传递
退火温度对Ti-Nb超低碳冷轧IF钢组织与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4
12
作者 魏星 潘利波 +1 位作者 叶仲超 胡吟萍 《金属热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64-66,共3页
研究了退火温度(760~840℃)对Ti-Nb超低碳冷轧IF钢的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退火温度低于760℃时,Ti-NbIF钢不能完成再结晶过程,当退火温度高于780℃低于840℃时,材料能完成再结晶过程且晶粒度均为9.5级;此外,随着退火温度... 研究了退火温度(760~840℃)对Ti-Nb超低碳冷轧IF钢的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退火温度低于760℃时,Ti-NbIF钢不能完成再结晶过程,当退火温度高于780℃低于840℃时,材料能完成再结晶过程且晶粒度均为9.5级;此外,随着退火温度的上升,Ti-Nb超低碳冷轧IF钢的强度减小塑性上升,应变硬化指数、塑性应变率和伸长率呈增加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低碳冷轧IF钢 组织结构 力学性能
原文传递
Mn和P在超低碳烘烤硬化钢中的分布形态及其对拉伸行为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7
13
作者 王华 史文 +2 位作者 何燕霖 符仁钰 李麟 《金属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63-268,共6页
将2种不同成分的烘烤硬化钢(BH-Mn钢和BH-P钢)加热至800℃,保温2 min后水淬;采用3DAP技术、内耗实验及拉伸性能检测分析Mn和P对超低碳BH钢的间隙原子分布及Cottrell气团的影响,从而得出固溶元素分布对拉伸行为的影响机制.结果显示,在BH-... 将2种不同成分的烘烤硬化钢(BH-Mn钢和BH-P钢)加热至800℃,保温2 min后水淬;采用3DAP技术、内耗实验及拉伸性能检测分析Mn和P对超低碳BH钢的间隙原子分布及Cottrell气团的影响,从而得出固溶元素分布对拉伸行为的影响机制.结果显示,在BH-P钢中,P以明显的偏聚形式存在,并和C发生共偏聚现象,从而造成对位错的强烈钉扎,这是导致拉伸过程中BH-P钢产生明显屈服平台的主要原因;在BH-Mn钢中,由于固溶Mn几乎不产生偏聚,而且固溶C的偏聚也很少,因此BH-Mn钢的强度低于BH-P钢,塑性则优于后者;P和C的共同偏聚及其对位错的强烈钉扎能够影响Snoek-Ke-Koster内耗,使Snoek-Ke-Koster峰消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低碳烘烤硬化钢 三维原子探针(3DAP) 固溶元素分布 屈服平台 内耗
原文传递
超低碳BH钢的应变时效行为和烘烤硬化规律 被引量:3
14
作者 胡学文 陈继平 +1 位作者 康永林 刘雅政 《金属热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30-34,共5页
采用MTS拉伸试验机和低频内耗仪对Ti处理和Ti+Nb+B复合处理的超低碳BH钢退火钢板的BH值随预应变量、烘烤温度和烘烤时间的变化规律以及Snoek峰高和间隙固溶C原子含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对Ti处理的超低碳BH钢,在其它条件相同时,预变形... 采用MTS拉伸试验机和低频内耗仪对Ti处理和Ti+Nb+B复合处理的超低碳BH钢退火钢板的BH值随预应变量、烘烤温度和烘烤时间的变化规律以及Snoek峰高和间隙固溶C原子含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对Ti处理的超低碳BH钢,在其它条件相同时,预变形量增加,BH值逐渐增加;随着烘烤时间延长,BH值先增加后下降;烘烤温度升高,BH值增加,烘烤温度升高到250℃,扩散到位错处钉扎位错形成柯氏气团的间隙固溶C原子已经接近饱和,对BH值影响幅度并不会太大。对于Ti+Nb+B复合处理的超低碳高强度BH钢,存在Nb C第二相粒子溶解和晶粒长大机制以及基体晶格中的间隙固溶C原子向晶界处扩散偏聚机制,两种作用机制中固溶C原子向晶界处扩散偏聚占主导地位,从而使得退火温度较高和退火时间延长的情况下,超低碳高强度BH钢退火板的BH值和Snoek峰高并没有升高反而略有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低碳BH钢 烘烤硬化 应变时效 内耗 间隙固溶碳原子含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