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3篇文章
< 1 2 1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eep learning-based evaluation of factor of safety with confidence interval for tunnel deformation in spatially variable soil 被引量:7
1
作者 Jinzhang Zhang Kok Kwang Phoon +2 位作者 Dongming Zhang Hongwei Huang Chong Tang 《Journal of Rock Mechanics and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SCIE CSCD 2021年第6期1358-1367,共10页
The random finite difference method(RFDM) is a popular approach to quantitatively evaluate the influence of inherent spatial variability of soil on the deformation of embedded tunnels.However,the high computational co... The random finite difference method(RFDM) is a popular approach to quantitatively evaluate the influence of inherent spatial variability of soil on the deformation of embedded tunnels.However,the high computational cost is an ongoing challenge for its application in complex scenarios.To address this limitation,a deep learning-based method for efficient prediction of tunnel deformation in spatially variable soil is proposed.The proposed method uses one-dimensional 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CNN) to identify the pattern between random field input and factor of safety of tunnel deformation output.The mean squared error and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of the CNN model applied to the newly untrained dataset was less than 0.02 and larger than 0.96,respectively.It means that the trained CNN model can replace RFDM analysis for Monte Carlo simulations with a small but sufficient number of random field samples(about 40 samples for each case in this study).It is well known that the machine learning or deep learning model has a common limitation that the confidence of predicted result is unknown and only a deterministic outcome is given.This calls for an approach to gauge the model’s confidence interval.It is achieved by applying dropout to all layers of the original model to retrain the model and using the dropout technique when performing inference.The excellent agreement between the CNN model prediction and the RFDM calculated results demonstrated that the proposed deep learning-based method has potential for tunnel performance analysis in spatially variable soi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ep learning 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CNN) tunnel safety Confidence interval Random field
下载PDF
隧道纵向风及列车侧门开启方式对车厢内火灾温度场影响研究
2
作者 徐志胜 程昕菲 +3 位作者 陈俊伟 赵家明 刘邱林 谢宝超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3672-3683,共12页
为了探究隧道纵向通风、列车侧门开启方式对车厢内部火灾烟气温度分布的影响规律,建立1∶15缩尺寸“车-隧”耦合试验模型,以及着火车厢侧门双侧开启时“车-隧”耦合区间车厢内部考虑无量纲纵向风速、无量纲侧门开口因子、无量纲火源热... 为了探究隧道纵向通风、列车侧门开启方式对车厢内部火灾烟气温度分布的影响规律,建立1∶15缩尺寸“车-隧”耦合试验模型,以及着火车厢侧门双侧开启时“车-隧”耦合区间车厢内部考虑无量纲纵向风速、无量纲侧门开口因子、无量纲火源热释放速率的无量纲烟气回流长度分段函数关系式。定性分析车厢顶部烟气温度分布规律,定量分析车厢内烟气回流长度数据,从而揭示烟气回流长度随纵向风速、侧门开启方式和火源热释放速率变化的规律。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纵向风速下,火源上游烟气温度分布在贯通门位置处发生明显降低。不同侧门开启方式下,着火车厢侧门双侧开启工况的火源上游温度衰减速率大于侧门单侧开启的工况;随着车厢每侧侧门开启数量增加,着火车厢侧门单侧开启工况与双侧开启工况的火源上游温度衰减速率差距随之增大。着火车厢、非着火车厢侧门均单侧开启时,烟气回流长度变化规律受贯通门停滞影响较大,当火源热释放速率增大至5.7 kW,纵向风速大于0.8 m/s后,烟气回流长度不再随纵向风速的增大而变化。着火车厢侧门双侧开启、非着火车厢侧门单侧开启时,烟气回流长度符合加速衰减区、停滞区、缓慢衰减区变化规律。研究结果可为提升列车火灾烟气防治效果,加强区间隧道烟气控制及运营安全提供经验和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隧”耦合区间 车厢火灾 侧门开启方式 纵向通风 温度分布 烟气回流长度
下载PDF
地铁列车火灾事故下车门数与平台高度对区间隧道疏散的影响
3
作者 孙江涛 鲁寨军 周丹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581-1590,共10页
地铁列车在隧道内运行过程中突发火灾时,往往不能立即停车进行疏散。列车火灾事故下烟气蔓延严重,加之隧道内环境昏暗、空间狭窄,疏散过程中人员安全受到极大威胁。通过构建列车火灾事故烟气蔓延与区间隧道疏散数值仿真模型,研究列车单... 地铁列车在隧道内运行过程中突发火灾时,往往不能立即停车进行疏散。列车火灾事故下烟气蔓延严重,加之隧道内环境昏暗、空间狭窄,疏散过程中人员安全受到极大威胁。通过构建列车火灾事故烟气蔓延与区间隧道疏散数值仿真模型,研究列车单节车厢含4个车门、5个车门与车门距疏散平台高度分别为0、0.3、0.7和1.2 m时的人员疏散行为特征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在列车发生火灾事故时,高温烟气受活塞风的影响向火源下游区域蔓延,火源下游区域人员疏散受到极大影响;单节车厢4个车门的疏散总时间比单节车厢5个车门的疏散总时间长;当列车车门距平台高度增加时,人员离开车厢的时间增加,从而增加人员疏散总时间;隧道内高温烟气导致火源上游出口拥堵程度明显比下游出口的拥堵程度高,且列车车门距平台高度增加使得火源上游出口处的拥堵程度得到缓解,火源下游出口拥堵程度先缓解后逐渐加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区间隧道 列车火灾 车门数量 疏散平台高度 区间隧道疏散
下载PDF
非对称截面浅埋偏压地形小净距隧道扁平率合理取值:以新疆乌尉高速上新光隧道工程为例
4
作者 冯世展 梁斌 +1 位作者 黄光友 李文杰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4期10528-10537,共10页
为研究浅埋偏压小净距隧道扁平率的合理取值范围,依托新疆上新光隧道工程,基于围岩变形理论,运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分析不同扁平率条件下隧道围岩稳定性,讨论小净距隧道扁平率的取值,结合现场监测数据对扁平率范围的合理性进行验证,最终得... 为研究浅埋偏压小净距隧道扁平率的合理取值范围,依托新疆上新光隧道工程,基于围岩变形理论,运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分析不同扁平率条件下隧道围岩稳定性,讨论小净距隧道扁平率的取值,结合现场监测数据对扁平率范围的合理性进行验证,最终得出小净距隧道扁平率的合理范围。结果表明:小净距隧道的扁平率对围岩塑性区分布、地表沉降、中夹岩水平位移、拱顶沉降和支护形变量均有影响;以0.432扁平率为基础值,随着隧道扁平率的不断增加,整个隧道围岩稳定性不断降低,0.432~0.654为隧道最佳扁平率范围;隧道模型计算结果与现场实测数据之间平均误差在5%~14%,以此来验证数值模拟的可靠性,证明了该计算方法的可信度;选取优化后隧道截面进行施工,与现场监测数据进行对比,进而验证优化后扁平率取值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对称截面 浅埋偏压地形 小净距隧道 围岩形变理论 扁平率
下载PDF
超长电力电缆隧道冬季温度分布特征及通风节能潜力
5
作者 周嘉怡 王亮 +2 位作者 成瑾 钟珂 亢燕铭 《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30-136,共7页
为了解冬季通风时隧道内的换热情况和节能潜力,对冬季室外气温为4~12℃时超长通风区间特高压电力隧道内的温度分布特征进行数值模拟研究。采用ANSYS Fluent 19.2软件,通过用户自定义程序完成电力隧道全长的模拟。对冬季隧道的传热特征... 为了解冬季通风时隧道内的换热情况和节能潜力,对冬季室外气温为4~12℃时超长通风区间特高压电力隧道内的温度分布特征进行数值模拟研究。采用ANSYS Fluent 19.2软件,通过用户自定义程序完成电力隧道全长的模拟。对冬季隧道的传热特征和通风节能潜力进行分析,定义并给出了冬季能实现最大节能效果的临界通风量。结果表明:具有超长通风区间的电力隧道存在通过降低通风量从而实现节能的潜力;冬季电力隧道前段土壤放热、后段土壤吸热,土壤放热量占比受室外气温影响,而土壤吸热量占比受室外空气温度和通风量影响;冬季室外气温越低,临界通风量越小,通风节能潜力越大,当冬季室外气温为4~12℃时,最大可能节能率为9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电缆隧道 超长通风区间 温度分布 节能潜力 数值模拟 传热特征 冬季
下载PDF
建筑基坑施工对地铁隧道的影响分析及施工对策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康渝东 《建筑技术开发》 2024年第1期67-70,共4页
以碧悦广场基坑位于地铁7号线北延段陈村站—陈村北站区间隧道上方的施工为实例,建立基坑与区间的三维数值模型,对地下室桩基施工及基坑开挖对区间隧道的影响进行数值模拟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地下室桩基钻孔过程中,隧道整体变形较小,... 以碧悦广场基坑位于地铁7号线北延段陈村站—陈村北站区间隧道上方的施工为实例,建立基坑与区间的三维数值模型,对地下室桩基施工及基坑开挖对区间隧道的影响进行数值模拟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地下室桩基钻孔过程中,隧道整体变形较小,隧道基本处于安全可控状态;(2)基坑开挖过程中管片结构内力满足强度、刚度等要求;(3)基坑施工过程中应尽量减小对地层的扰动,确保既有隧道安全。研究成果证明了该建筑桩基施工及基坑开挖对区间隧道的影响安全可控,并给出了相关施工控制措施,为同类工程施工提供理论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桩基施工 基坑开挖 区间隧道
下载PDF
基于既有盾构隧道区间暗挖施工的城市轨道交通车站结构力学行为研究
7
作者 张中安 潘野 +3 位作者 郭振坤 张姣龙 高一民 柳献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29-136,142,共9页
[目的]深圳轨道交通14号线肿瘤医院站采用大直径(8.5 m)盾构隧道扩挖的“先隧后站”方案,在暗挖车站主体结构与附属出入口连接时,需对隧道衬砌实施局部大尺寸开口施工。为保证隧道开口施工过程中的结构安全性,需对基于既有盾构隧道区间... [目的]深圳轨道交通14号线肿瘤医院站采用大直径(8.5 m)盾构隧道扩挖的“先隧后站”方案,在暗挖车站主体结构与附属出入口连接时,需对隧道衬砌实施局部大尺寸开口施工。为保证隧道开口施工过程中的结构安全性,需对基于既有盾构隧道区间暗挖的城市轨道交通车站结构力学行为进行研究。[方法]采用考虑衬砌结构环、纵缝影响的多环壳-刚性梁-接触衬砌计算模型,对车站暗挖过程进行分工况模拟,设置全开口衬砌环控制工况为开口工况,半开口衬砌环控制工况为拆撑工况;探究封顶块位置、内部支撑形式及隧道纵向开口尺寸等关键设计参数对车站结构的影响。[结果及结论]根据环梁受力特征,建议上、下部环梁在设计时选用钢材或内置钢构件。根据管片受力特性,确定开口区域内通缝拼装管片的排版形式;肿瘤医院站隧道开口区段通缝拼装管片封顶块建议设计在隧道顶部。开口衬砌环管片在施工全程中的弯矩分布与内部支撑有效约束点密切相关,而内部支撑形成有效约束的前提是拥有完整的轴向传力路径。隧道局部开口时开口衬砌环结构的整体性依赖于环缝侧部约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车站结构 力学行为 既有盾构隧道区间 暗挖施工
下载PDF
隧道周边孔切缝药包水间隔装药聚能爆破试验
8
作者 张丕云 王云东 +4 位作者 夏通买 李兴全 甘会莲 陶家龙 王建国 《现代矿业》 CAS 2024年第5期36-39,共4页
勐省隧道Ⅳ级围岩掘进采用孔底连续装药爆破开挖,存在明显的超欠挖现象。为保证一次爆破成型,减少爆破对围岩和支护结构的扰动,在勐省隧道周边孔应用切缝药包水间隔装药聚能爆破技术,并开展现场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相较于传统光面爆破,... 勐省隧道Ⅳ级围岩掘进采用孔底连续装药爆破开挖,存在明显的超欠挖现象。为保证一次爆破成型,减少爆破对围岩和支护结构的扰动,在勐省隧道周边孔应用切缝药包水间隔装药聚能爆破技术,并开展现场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相较于传统光面爆破,水间隔装药聚能爆破技术不仅有效控制了超欠挖,形成了平整轮廓线,且周边孔单孔药量降低了25%,孔距增加了100~300 mm,周边孔半孔率大于70%,节约了混凝土初喷量,避免了欠挖补炮,降低了对围岩的频繁爆破扰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掘进 水间隔装药 聚能爆破 切缝药包
下载PDF
基于隧道照度因素的车辆跟驰模型研究
9
作者 王睿爽 白翰 +1 位作者 赵亮 王修光 《交通工程》 2024年第1期55-60,74,共7页
为研究隧道环境下车辆的跟驰特性,通过实车试验获得高速公路隧道路段的照度值、车头时距,总结隧道段的照度变化规律,分析照度变化对车辆安全时距的影响作用.以照度变化率为指标,建立照度变化率与车辆安全时距的函数关系模型,基于该模型... 为研究隧道环境下车辆的跟驰特性,通过实车试验获得高速公路隧道路段的照度值、车头时距,总结隧道段的照度变化规律,分析照度变化对车辆安全时距的影响作用.以照度变化率为指标,建立照度变化率与车辆安全时距的函数关系模型,基于该模型计算得到的安全时距数据,结合隧道不同区段的照度变化规律对车辆安全时距进行分段拟合,最后根据所拟合的分段函数改进了智能驾驶员跟驰模型(Intelligent Diver Model,IDM),将原模型中的静态安全时距修订为能体现隧道环境下车辆行驶状态变化的动态变量.通过仿真试验所输出的车辆速度检测结果表明,原模型在车辆进入隧道过程中车速从29 m/s减小至24 m/s,随着驾驶员暗适应阶段结束车速逐渐增加至29 m/s且趋于稳定;改进后的跟驰模型在车辆进入隧道过程中车速从29 m/s减小至20 m/s,随着隧道内部照度逐渐稳定,车速稳定在隧道路段限速值附近,在车辆驶出隧道后车速逐渐增加直至趋于稳定,改进后的跟驰模型能符合实际高速公路隧道段的车速阶段性的变化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 高速公路隧道 照度 动态安全时距 跟驰模型 交通仿真
下载PDF
小净距隧道垂直下穿单层车站地震响应规律研究
10
作者 李雨润 王杰锋 张浩亮 《建筑结构》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4-71,共8页
为了研究隧道垂直下穿车站结构地震响应问题,设计制作了粉质黏土场地中小净距隧道垂直下穿单层车站模型。利用振动台试验结果验证后的数值模型,通过输入不同峰值加速度的地震波,研究地下穿越结构的应力、位移、变形及加速度响应规律。... 为了研究隧道垂直下穿车站结构地震响应问题,设计制作了粉质黏土场地中小净距隧道垂直下穿单层车站模型。利用振动台试验结果验证后的数值模型,通过输入不同峰值加速度的地震波,研究地下穿越结构的应力、位移、变形及加速度响应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横向地震作用下,隧道非对称穿越车站会影响车站的地震响应特征,应力、加速度、变形的最大值偏离中柱位置;车站、隧道的内侧应力约为外侧应力的70~80%;车站中柱依然是抗震薄弱部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下穿车站 地震响应 静-动力耦合边界 小净距隧道 振动台试验
下载PDF
小净距隧道爆破施工中不同中夹岩厚度下的合理错距优化研究
11
作者 张艺腾 《公路交通技术》 2024年第4期141-147,共7页
小净距隧道是常用的隧道结构形式,因左右洞净距较小,施工期相互扰动极易造成小净距中夹岩的破坏,选择合理的左右洞开挖错距至关重要。以某公路隧道小净距段为工程背景,采用FLAC~(3D)软件模拟不同中夹岩厚度下隧道以不同施工错距开挖,分... 小净距隧道是常用的隧道结构形式,因左右洞净距较小,施工期相互扰动极易造成小净距中夹岩的破坏,选择合理的左右洞开挖错距至关重要。以某公路隧道小净距段为工程背景,采用FLAC~(3D)软件模拟不同中夹岩厚度下隧道以不同施工错距开挖,分析先行洞迎爆侧的爆破振速、拱顶沉降、净空收敛及拱顶应力的变化规律,同时结合现场监测验证所得合理错距的可靠性。研究表明:1)隧道爆破掘进时,先行洞拱顶沉降和净空收敛变化率较大的影响范围大致相同,拱顶应力则略小;2)当中夹岩厚度分别为0.5B、0.75B、1B、1.5B、2B,爆破施工的合理错距分别为5B、4B、3B、2B、2B;3)现场监测结果与数值模拟大致相同,说明通过数值计算提出的左右洞合理施工错距可靠,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路隧道 小净距隧道 爆破施工 开挖错距
下载PDF
基于反向漏风的地铁区间隧道并联通风机运行调节优化
12
作者 陈世强 李璟仪 +3 位作者 张琼 朱祝龙 陈宜汉 朱重权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404-1411,共8页
为明确隧道运营期间并联通风机的调节依据,依托青岛地铁八号线大洋站至青岛北站区间隧道,搭建隧道通风系统模型。通过并联试验,测定了通风机变频频率、电功消耗值及相应风量,并以功率差值占比、通风效率为依据,探究并联通风机的反向漏... 为明确隧道运营期间并联通风机的调节依据,依托青岛地铁八号线大洋站至青岛北站区间隧道,搭建隧道通风系统模型。通过并联试验,测定了通风机变频频率、电功消耗值及相应风量,并以功率差值占比、通风效率为依据,探究并联通风机的反向漏风规律和最佳频率匹配范围。结果表明:由于管网结构的影响,并联通风机反向漏风存在抑制临界点;为避免反向漏风,并联通风机变频调速处于额定转速的30%~50%、>50%~70%、>70%~90%时,其功率差值占比不宜大于1.6%、6.1%、17.6%;并联通风机同型号同频率运行时,通风效率不一定最优,要使并联通风机增效减耗运行,风机变频调速宜处于额定转速的70%~90%且功率差值占比≤6%。频率匹配范围的确定可为隧道运营期间并联通风机的变频调节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工程 区间隧道 双通风机并联 变频调节 反向漏风 通风效率
下载PDF
隧道施工对既有群桩基础变形的影响
13
作者 庄妍 宋相伟 樊虎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202-2209,共8页
为了研究隧道施工对邻近群桩的影响,本文利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建立了盾构隧道下穿既有群桩模型。通过对比隧道开挖过程中地面沉降、群桩位移以及隧道拱顶沉降分析盾构隧道开挖对既有群桩位移的影响。结果表明:隧道拱顶与群桩桩端的最佳... 为了研究隧道施工对邻近群桩的影响,本文利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建立了盾构隧道下穿既有群桩模型。通过对比隧道开挖过程中地面沉降、群桩位移以及隧道拱顶沉降分析盾构隧道开挖对既有群桩位移的影响。结果表明:隧道拱顶与群桩桩端的最佳净距为5 m。隧道开挖对长桩影响较大,其中最短桩与最长桩桩端沉降相差22%;盾构隧道开挖会导致邻近群桩产生水平位移,桩轴线到隧道中轴线距离越大桩体水平位移越大。桩体位移增量受桩长以及桩轴线到隧道中轴线的距离影响较大,桩长越长,桩轴线到隧道中轴线距离越大,位移增量越小。本文研究可为既有桩基临近盾构隧道开挖工程的设计与施工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盾构施工 群桩基础 数值模拟 位移影响 隧道开挖 不规律排列 最优净距 位移增量
下载PDF
盾构隧道近侧穿复建桥桩基扰动分析
14
作者 张文涛 赵红领 +2 位作者 王瑞强 常友光 周威狄 《山西建筑》 2024年第2期151-153,157,共4页
随着城市地下轨道交通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地铁区间隧道下穿城市地表建筑物基础,盾构推进开挖过程对临近桩基产生扰动,可能引起桩基倾斜甚至倒塌,同时盾构隧道开挖过程易引起地表和地层沉降。采用Midas GTS NX 2020软件对嘉善地铁区... 随着城市地下轨道交通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地铁区间隧道下穿城市地表建筑物基础,盾构推进开挖过程对临近桩基产生扰动,可能引起桩基倾斜甚至倒塌,同时盾构隧道开挖过程易引起地表和地层沉降。采用Midas GTS NX 2020软件对嘉善地铁区间隧道近侧穿复建智果桥桩基进行了仿真分析,获取了掘进过程中临近桩基偏移变化规律、地表沉降规律。研究表明:区间隧道最大沉降位于隧洞中线正上方地表;单侧隧洞开挖引起的桩顶向近隧道方向偏移;双隧道贯通后,区间隧道外侧桩基偏移继续增大,两隧道之间的桩基偏移减小。研究具有理论价值,并对同类工程开挖施工具有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间隧道 桩基 近侧穿 开挖扰动
下载PDF
高山融雪对浅埋偏压小净距隧道边坡稳定性的影响及处置措施
15
作者 高景明 冯世展 +2 位作者 黄光友 梁斌 李文杰 《力学与实践》 2024年第4期786-795,共10页
为研究高山融雪对浅埋偏压小净距隧道边坡稳定性的影响,依托新疆上新光隧道工程,基于折减系数法,将高山积雪等效为相应降水,运用数值模拟和现场实测相结合的方法,分析积雪融化对隧道洞口处边坡稳定性的影响,总结西部高寒覆雪地区小净距... 为研究高山融雪对浅埋偏压小净距隧道边坡稳定性的影响,依托新疆上新光隧道工程,基于折减系数法,将高山积雪等效为相应降水,运用数值模拟和现场实测相结合的方法,分析积雪融化对隧道洞口处边坡稳定性的影响,总结西部高寒覆雪地区小净距隧道边坡稳定性规律,并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相应处置措施。结果表明:融雪入渗对边坡稳定性产生较大影响,雪水完全入渗后,边坡塑性区贯通,沉降量增大,最终沉降量达116.673 mm。积雪融化后边坡孔隙水压力增大,以边坡顶部和边坡底部最为明显,孔隙水压力最大值可达1.471 MPa;边坡安全系数随雪水入渗深度增加而减小,当雪水入渗深度达300 mm时,安全系数达到临界值1.05;采用抗滑桩对隧道边坡进行加固,能有效提升边坡稳定性,运用截水沟对融雪进行阻断,能有效减少雪水入渗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山融雪 浅埋偏压 小净距隧道 边坡稳定性 折减系数法 处置措施
下载PDF
淤泥质地层基坑开挖卸荷对下卧区间隧道变形扰动分析
16
作者 杨潇 《黑龙江交通科技》 2024年第10期120-124,共5页
为获得淤泥质地层中深基坑施工对下卧区间隧道变形扰动的影响,以永嘉广场深基坑斜交上跨区间隧道工程为例,采用实测数据与三维数值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基坑开挖对下卧隧道的变形影响,验证了数值模型的合理性。结果表明:淤泥质地层... 为获得淤泥质地层中深基坑施工对下卧区间隧道变形扰动的影响,以永嘉广场深基坑斜交上跨区间隧道工程为例,采用实测数据与三维数值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基坑开挖对下卧隧道的变形影响,验证了数值模型的合理性。结果表明:淤泥质地层中基坑底距离下卧隧道约两倍隧道洞径时,对隧道上部地层采用搅拌对加固措施可有效控制隧道隆起变形,隧道最大隆起变形8.8 mm,满足变形保护要求;隧道与基坑平面交叠长度越大,隆起变形越大,隆起变形从交叠中心点向基坑两侧平缓过渡减小;隧道与基坑交叠长度较大时,交叠中心范围存在隆起平缓区域,采用一次卸荷大面积开挖方式不利于控制隧道结构隆起变形;同一隧道截面上最大隆起变形处位于拱肩范处、最大水平变形位于拱腰处,隧道形状呈现为“竖椭圆状”的收敛变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淤泥质地层 基坑 区间隧道 实测数据 数值分析
下载PDF
某盾构区间近接下穿运营区间施工技术
17
作者 陆玉和 刘振朝 +3 位作者 宁纪超 王孜璨 任方毅 易领兵 《路基工程》 2024年第1期155-160,共6页
以天津某新建地铁盾构区间近距离下穿运营区间工程为背景,采用数值计算方法对运营区间变形进行预估分析。根据运营区间位移变化规律,除常规注浆等施工处理措施外,对穿越段采用克泥效工法,实际监测数据分析发现:监测数据均小于预估分析值... 以天津某新建地铁盾构区间近距离下穿运营区间工程为背景,采用数值计算方法对运营区间变形进行预估分析。根据运营区间位移变化规律,除常规注浆等施工处理措施外,对穿越段采用克泥效工法,实际监测数据分析发现:监测数据均小于预估分析值,且变化趋势基本一致;施工后沉降满足相关规范要求;克泥效工法措施能有效地控制变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盾构区间 近距离 下穿 运营区间 克泥效 沉降
下载PDF
区间隧道穿越甬台温铁路节点设计
18
作者 曲喜涛 《天津建设科技》 2024年第1期16-18,共3页
针对周围条件复杂地铁区间下穿铁路风险高的特点,以实际工程为例,从设计方案选择及围护结构、主体结构等方面对穿越节点设计情况进行了说明,采用区间隧道与铁路箱涵合建的方式,顺利穿越了铁路。
关键词 地铁 区间隧道 铁路 箱涵
下载PDF
地铁出入口顶管施工对既有区间隧道影响控制
19
作者 张委定 龚云强 曹力桥 《低温建筑技术》 2024年第4期71-75,共5页
为分析地铁出入口顶管施工对既有区间隧道的影响,在阐述区间隧道保护措施的基础上,建立了三维有限元分析模型,研究了始发井、接收井及顶管施工阶段下区间隧道水平位移和竖向位移分布特征,详细分析了道床沉降和隧道水平位移变化规律。研... 为分析地铁出入口顶管施工对既有区间隧道的影响,在阐述区间隧道保护措施的基础上,建立了三维有限元分析模型,研究了始发井、接收井及顶管施工阶段下区间隧道水平位移和竖向位移分布特征,详细分析了道床沉降和隧道水平位移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车站附近道床主要为隆起,远离车站的道床为沉降;顶管掘进对区间隧道影响大于工作井,是关键阶段;靠近顶管的区间隧道和远离顶管的区间隧道水平收敛显著变化的范围约为隧道的5倍、3倍洞径;在针对性的保护措施下,区间隧道位移满足控制标准。所得结论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与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既有区间隧道 隧道水平位移 道床沉降
下载PDF
地铁区间隧道上方桥梁引桥泡沫轻质土回填技术
20
作者 谭林辉 李建宇 《广州建筑》 2024年第3期97-100,共4页
本文基于广州地铁三号线东延段区间隧道上方施工亚运大道改造项目2座跨线桥工程实例,提出一种地铁区间隧道上方桥梁引桥泡沫轻质土回填技术。针对地铁区间隧道上方市政桥梁施工,桥梁引道结构层的荷载势必会超过覆土荷载,在地铁区间隧道... 本文基于广州地铁三号线东延段区间隧道上方施工亚运大道改造项目2座跨线桥工程实例,提出一种地铁区间隧道上方桥梁引桥泡沫轻质土回填技术。针对地铁区间隧道上方市政桥梁施工,桥梁引道结构层的荷载势必会超过覆土荷载,在地铁区间隧道上方施工时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以减小其上部的附加荷载,利用泡沫轻质土轻质高强的特点,采用“泡沫轻质土+土工布+钢筋网”的形式进行引桥回填。结果表明:采用轻质泡沫土回填不仅可以减轻对地铁隧道的变形影响,还可以避免桥头跳车的产生及降低桥梁引道的工后沉降影响,整体节约工期45天,可节约施工成本78万。该技术引进了泡沫轻质土新材料、新技术和新工艺,有效减轻了路面荷载,满足了地铁区间隧道上方荷载要求,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 区间隧道 泡沫轻质土 回填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