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滤技术在茶饮料研制中的应用 被引量:7
1
作者 徐京 刘志坚 郑玉芝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43-45,共3页
对膜技术在茶饮料生产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通过对几种不同超滤膜 ( PVDF,PAN,PS)的抗污染能力、衰减量及对茶饮料澄清效果等性能指标的比较 ,选出了适用于茶饮料生产的膜材料—— PVDF。
关键词 茶饮料 澄清 超滤技术 膜材料 PVDF
下载PDF
膜过滤绿茶多糖的系统分级纯化及免疫活性分析 被引量:12
2
作者 寇小红 江和源 +6 位作者 崔宏春 张建勇 高晴晴 袁新跃 舒爱民 刘晓辉 高琪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72-180,共9页
采用150kD、20kD、6kD的超滤膜和对水溶性茶多糖进行分级和浓缩,得到的三部分截留液分别经过DEAE-52纤维素离子交换层析和丙烯葡聚糖凝胶Sephacryl S-300柱层析系统分离、纯化,共得到了20多个分级组分;HPGPC-ELSD鉴定各多糖组分的纯度... 采用150kD、20kD、6kD的超滤膜和对水溶性茶多糖进行分级和浓缩,得到的三部分截留液分别经过DEAE-52纤维素离子交换层析和丙烯葡聚糖凝胶Sephacryl S-300柱层析系统分离、纯化,共得到了20多个分级组分;HPGPC-ELSD鉴定各多糖组分的纯度及分子量分布,结果表明得到5个均一多糖组分;用小鼠巨噬细胞系Raw264.7检测免疫活性,发现对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有显著活性的多糖组分大多集中在20kD左右,大多为不均一多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多糖 超滤 分级 纯化 免疫活性
下载PDF
茶皂素水提液超滤过程的传质特性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孙冀平 裘爱泳 +1 位作者 汪勇 乔国平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66-67,共2页
采用超滤技术去除茶皂素水提液中的大分子物质 ,用适宜的膜 ,在工作温度 2 5℃时 ,就工作压力对膜通量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分析 ,根据其过程特征 ,提出了茶皂素水提液体系超滤过程三段传质模型。
关键词 茶皂素水提液 超滤 传质模型 大分子物质 膜分离 工作压力 膜通量
下载PDF
无机膜超滤技术在红茶澄清中的应用 被引量:12
4
作者 赵晖 金江 +1 位作者 陈悦 徐玲玲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8期45-47,49,共4页
采用无机Al2O3膜超滤澄清浓缩的红茶汁,取得了最佳的工艺参数,用超滤法生产出来的红茶汁,外观澄清,口味好,茶汁不易二次浑浊和变质,并且操作简单,生产成本低,设备易于维护。
关键词 无机膜超滤技术 无机Al2O3膜 澄清 红茶浓缩汁
下载PDF
茶叶高活性天然抗氧化剂的制备工艺 被引量:13
5
作者 王华夫 陈瑞锋 徐向群 《茶叶科学》 CAS CSCD 1995年第1期49-55,共7页
本文提出了用超滤和反渗透膜分离法制备茶叶抗氧化剂的新工艺。考察了膜分离过程中的操作条件如压力、温度、茶汁浓度等对透过流速及茶汁中化学成分的影响。实验表明,经果胶酶预处理和超滤处理后能得到澄清的茶汁,可供反渗透浓缩。再... 本文提出了用超滤和反渗透膜分离法制备茶叶抗氧化剂的新工艺。考察了膜分离过程中的操作条件如压力、温度、茶汁浓度等对透过流速及茶汁中化学成分的影响。实验表明,经果胶酶预处理和超滤处理后能得到澄清的茶汁,可供反渗透浓缩。再经喷雾干燥便可制得色泽、溶解性及颗粒均匀度俱佳的茶叶抗氧化剂。通过对猪油的油脂氢化抑制率的测定表明,膜分离新工艺制得的茶叶抗氧化剂具有比传统工艺制品更高的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叶 抗氧化剂 膜分离 超滤 反渗透
下载PDF
微滤膜技术在茶饮料澄清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6
作者 刘建力 王龙兴 +1 位作者 戴海平 王静娟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97-99,共3页
用不同孔径的中空纤维聚偏氟乙烯 (PVDF)微波膜及截留分子质量为 5万u和 8万u的超滤膜澄清处理绿茶、红茶、乌龙茶等茶汁。结果表明 ,PVDF微滤膜不仅能有效去除茶汁中的胶体、颗粒、细菌等杂质 ,使瓶装茶饮料在保质期内清澈透明 ,而且... 用不同孔径的中空纤维聚偏氟乙烯 (PVDF)微波膜及截留分子质量为 5万u和 8万u的超滤膜澄清处理绿茶、红茶、乌龙茶等茶汁。结果表明 ,PVDF微滤膜不仅能有效去除茶汁中的胶体、颗粒、细菌等杂质 ,使瓶装茶饮料在保质期内清澈透明 ,而且与超滤相比 ,能保留茶汁的有效成分。近 2年来的实际应用表明 ,PVDF微滤膜组件使用寿命均已达到 2a以上 ,微滤技术用于茶饮料澄清效果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 超滤 中空纤维膜 茶汁 澄清
下载PDF
超滤用于茶树花多酚纯化工艺的研究 被引量:9
7
作者 黄阿根 董瑞建 葛庆丰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158-162,共5页
以茶树花为原料,超滤处理茶树花多酚乙醇漫提液,得出适宜超滤条件:选择截留分子质量20~50ku超滤膜组件,操作温度30℃、超滤压力0.10 MPa、多酚浓度4.0 mg/mL,后期采用加水透析超滤;在此条件下,蛋白质截留事为73.94%,经后续吸附树脂纯... 以茶树花为原料,超滤处理茶树花多酚乙醇漫提液,得出适宜超滤条件:选择截留分子质量20~50ku超滤膜组件,操作温度30℃、超滤压力0.10 MPa、多酚浓度4.0 mg/mL,后期采用加水透析超滤;在此条件下,蛋白质截留事为73.94%,经后续吸附树脂纯化多酚的吸附容量增加了35.8%,样品纯度达到84.3%,比未超滤纯度提高了32.8%;茶树花多酚HPLC色谱图分析,超滤去杂以后,多酚中的儿茶素类组分得到了充分富集,说明超滤用于树脂法纯化茶树花多酚工艺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花 多酚 超滤
下载PDF
膜技术分离纯化茶多糖的工艺研究 被引量:13
8
作者 张艳 杜先锋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2-17,共6页
茶多糖是一类具有生物活性且结构复杂的糖蛋白复合物。结合膜集成联用技术通过微滤和超滤分离方法对粗制茶多糖溶液进行纯化,同时对纯化后的茶多糖进行结构和活性分析。结果表明,以0.05μm的膜孔径,0.2MPa的操作压力和1%的料液为最佳微... 茶多糖是一类具有生物活性且结构复杂的糖蛋白复合物。结合膜集成联用技术通过微滤和超滤分离方法对粗制茶多糖溶液进行纯化,同时对纯化后的茶多糖进行结构和活性分析。结果表明,以0.05μm的膜孔径,0.2MPa的操作压力和1%的料液为最佳微滤工艺条件,再经30 k D的超滤膜进行二次纯化,多糖含量从50%提高至81%,工艺简单易行,适宜于工业化生产,同时保存多糖的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多糖 微滤 超滤
下载PDF
超滤法提纯茶多酚的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王瑞芳 陈发河 +1 位作者 吴光斌 张凌晶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12-115,共4页
对比考察了几种不同膜材质、不同截留分子量和不同构型的膜系统对茶叶水提液中茶多酚的分离效果,比较了不同清洗剂对膜污染的清除效果.结果表明,Ultra-flo超滤系统适于茶多酚的提纯,尤其是聚偏氟乙烯膜UF-602-5和聚砜膜UF-610,膜通量较... 对比考察了几种不同膜材质、不同截留分子量和不同构型的膜系统对茶叶水提液中茶多酚的分离效果,比较了不同清洗剂对膜污染的清除效果.结果表明,Ultra-flo超滤系统适于茶多酚的提纯,尤其是聚偏氟乙烯膜UF-602-5和聚砜膜UF-610,膜通量较大,茶多酚透析率高.膜污染后,碱性清洗剂对茶叶污染物具有一定的去除能力,酸性清洗剂几乎没有任何效果,氧化性清洗剂去污性虽很强,但易对膜造成损伤.选用UF-602-5膜连续做了5个批次的重复超滤实验,结果显示,加水套洗可提高茶多酚的收率,改善分离效果,但随实验批次的增加,膜通量逐渐衰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多酚 超滤 膜清洗
下载PDF
茶叶茶多酚、咖啡碱提取及超滤-吸附综合分离纯化过程研究 被引量:13
10
作者 李平 张效林 《现代化工》 CAS CSCD 1999年第11期21-24,共4页
介绍了采用三级错流提取茶叶有效成分茶多酚、咖啡碱的优化提取工艺。该工艺提取率高达90%以上,其提取液经醋酸纤维素复合钛微孔体超滤膜初步纯化,可得到茶多酚的含量大于40%的部标三级品。并建立了茶叶水提取液超滤过程修正凝... 介绍了采用三级错流提取茶叶有效成分茶多酚、咖啡碱的优化提取工艺。该工艺提取率高达90%以上,其提取液经醋酸纤维素复合钛微孔体超滤膜初步纯化,可得到茶多酚的含量大于40%的部标三级品。并建立了茶叶水提取液超滤过程修正凝胶极化模型。超滤透过液经聚酰胺树脂吸附、85%乙醇洗脱,得到茶多酚含量大于90%,咖啡碱含量低于4%的部标茶多酚一级品。该工艺具有不另外添加物质、不使用有毒溶剂、工艺简单等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多酚 咖啡碱 聚酰胺树脂 吸附 茶叶 过滤 分离
下载PDF
绿茶天然茶汤纳米聚集体的分离与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李斌 康雨婷 +3 位作者 陈忠正 张媛媛 罗维 林晓蓉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1期105-109,138,共6页
为建立快速、有效分离天然茶汤纳米聚集体的方法,分析其基本理化组成,本研究以茶水比1∶50的云南大叶种绿茶汤为材料,采用超滤离心技术分离茶汤纳米胶粒,利用动态光散射和激光多普勒测速技术分析其直径、表面电荷等物理化学特性,比较超... 为建立快速、有效分离天然茶汤纳米聚集体的方法,分析其基本理化组成,本研究以茶水比1∶50的云南大叶种绿茶汤为材料,采用超滤离心技术分离茶汤纳米胶粒,利用动态光散射和激光多普勒测速技术分析其直径、表面电荷等物理化学特性,比较超滤膜孔径、离心力、离心时间对胶粒分离效果的影响;利用高效液相色谱等技术分析其茶多酚等理化组分的浓度、比例等分布特性。结果表明:绿茶天然茶汤(25℃)存在大量平均直径约300 nm、表面带负电荷的纳米聚集体,其可经截留分子量为100 ku的超滤膜、4000×g离心20 min成功分离,该胶粒以蛋白质、可溶性糖和茶多酚为主体成分,各儿茶素、生物碱等单体均参与其理化构成。结论:超滤离心技术是快速分离绿茶天然茶汤纳米聚集体的有效手段,该胶粒以蛋白质、可溶性糖和茶多酚为主要组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茶 纳米聚集体 超滤 物理化学特性 理化组成
下载PDF
超滤膜澄清分离速溶茶副产品中茶多酚的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周义卉 高学玲 +1 位作者 张斌 岳鹏翔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02-105,共4页
研究了浓度、温度、压力各因素对截留分子量100k超滤膜澄清分离速溶茶副产品中茶多酚的影响,并采用正交试验设计优化了超滤膜澄清分离的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在样液质量分数0.40%、温度35℃、压力0.138 MPa的条件下分离试样,膜透过液中茶... 研究了浓度、温度、压力各因素对截留分子量100k超滤膜澄清分离速溶茶副产品中茶多酚的影响,并采用正交试验设计优化了超滤膜澄清分离的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在样液质量分数0.40%、温度35℃、压力0.138 MPa的条件下分离试样,膜透过液中茶多酚含量达48.73%,得率为40.75%,说明超滤技术是澄清分离速溶茶副产品中茶多酚的有效手段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速溶茶副产品 超滤 澄清分离 茶多酚
下载PDF
超滤法提取茶多糖研究 被引量:22
13
作者 刘军海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124-126,129,共4页
以截留分子量为30000D的超滤膜对茶叶酶解提取液进行超滤分离,考察了操作压力、运行时间对膜渗透通量的影响;然后对由超滤截留液醇沉制取的粗多糖进行精制,考察了三氯乙酸浓度对精制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超滤法可以有效实现茶叶酶... 以截留分子量为30000D的超滤膜对茶叶酶解提取液进行超滤分离,考察了操作压力、运行时间对膜渗透通量的影响;然后对由超滤截留液醇沉制取的粗多糖进行精制,考察了三氯乙酸浓度对精制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超滤法可以有效实现茶叶酶解提取液中大分子多糖与小分子多酚等活性物质的分离,三氯乙酸浓度为4%时,多糖得率34.3%,含糖量5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滤 茶多糖 分离 渗透通量
下载PDF
UF耦合两相厌氧工艺处理茶多酚废水 被引量:2
14
作者 李祝 万端极 +1 位作者 皮科武 龚文琪 《化工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83-86,共4页
为提高高浓度有机废水厌氧处理的效能,采用膜孔径为50 nm的超滤膜组件在两相厌氧反应器前端对废水进行预处理,然后对废水进行两相厌氧水解。实验结果表明,当过膜压力为0.2 MPa时,COD去除率为37.3%,SS去除率可达87.8%。与未经过超滤膜预... 为提高高浓度有机废水厌氧处理的效能,采用膜孔径为50 nm的超滤膜组件在两相厌氧反应器前端对废水进行预处理,然后对废水进行两相厌氧水解。实验结果表明,当过膜压力为0.2 MPa时,COD去除率为37.3%,SS去除率可达87.8%。与未经过超滤膜预处理的水样进行对比,经过超滤膜处理后的水样在厌氧处理时COD去除率可提高5%~7%,沼气产率增加约为0.1 m3/kg(COD)。同时投加比、P含量和HRT2/HRT1比值对COD去除率和沼气产率也存在一定的影响,当投加比15.0%、PO43-投加量为71.5 mg/L、HRT2/HRT1比值为3~4时,两相厌氧处理茶多酚废水达到最佳效果,COD最高去除率可达83.5%,沼气产率达0.46 m3/kg(CO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水处理 茶多酚 膜分离 超滤 两相厌氧工艺
下载PDF
超滤亲和结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和分子对接技术筛选茶叶中α-葡萄糖苷酶抑制肽 被引量:1
15
作者 昝丽霞 王威威 +4 位作者 张文夷 李新生 陈小华 燕飞 付静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8期300-306,共7页
目的:筛选茶叶中具有抑制α-葡萄糖苷酶活性的肽段。方法:采用响应面法优化茶叶酶解产物制备工艺,超滤亲和法分离与α-葡萄糖苷酶结合的茶多肽,液相色谱-质谱联用对分离肽段进行序列测定,生物信息学方法进行虚拟筛选。结果:茶叶酶解产... 目的:筛选茶叶中具有抑制α-葡萄糖苷酶活性的肽段。方法:采用响应面法优化茶叶酶解产物制备工艺,超滤亲和法分离与α-葡萄糖苷酶结合的茶多肽,液相色谱-质谱联用对分离肽段进行序列测定,生物信息学方法进行虚拟筛选。结果:茶叶酶解产物最佳制备工艺为碱性蛋白酶酶解温度50℃,酶解时间3 h,液料比10:1(mL/g),对α-葡萄糖苷酶抑制率为57.29%,从中鉴定出624条肽段,筛选出一条四肽LIGF具有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在5 mg/mL的浓度下对α-葡萄糖苷酶的最大抑制率为88.13%,IC_(50)值为1.22 mg/mL。分子对接显示,LIGF与α-葡萄糖苷酶能形成5个氢键,结合能为−3.51 kJ,具有高的亲和力、稳定性以及与α-葡萄糖苷酶结合的能力。结论:LIGF具有成为Ⅱ型糖尿病治疗药物的潜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滤亲和 液质联用 分子对接 茶叶 α-葡萄糖苷酶抑制肽
下载PDF
错流平板膜过滤技术在白茶饮料澄清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赵峰 杨江帆 +1 位作者 陈莲 林河通 《武夷学院学报》 2010年第5期30-35,共6页
本文应用错流平板膜过滤技术对白茶饮料澄清工艺进行了研究,测定茶汤在不同截留分子量(2、6、10万单位)超滤膜的膜通量;不同跨膜压力下超滤膜的膜通量及色差值,并对茶汤进行感官审评。试验结果表明,白茶茶汤明度与清澈度较超滤前大幅提... 本文应用错流平板膜过滤技术对白茶饮料澄清工艺进行了研究,测定茶汤在不同截留分子量(2、6、10万单位)超滤膜的膜通量;不同跨膜压力下超滤膜的膜通量及色差值,并对茶汤进行感官审评。试验结果表明,白茶茶汤明度与清澈度较超滤前大幅提高,孔径越小茶汤化学成分截留越多,滋味变浅薄,汤色评分下降。综合茶汤感官品质及操作适用性,合适的膜过滤操作参数为:6万单位到10万单位截留分子量范围的超滤膜;跨膜压力1~2kg/cm2。本研究结果为该技术在白茶饮料生产中的实际应用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茶 饮料 错流平板膜过滤
下载PDF
超滤膜分离对绿茶茶水处理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4
17
作者 潘丽军 姜绍通 +1 位作者 储茂泉 郑志 《饮料工业》 1999年第6期36-38,共3页
研究了超滤膜对绿茶茶水的分离效果 ,为超滤分离技术应用于绿茶饮料和茶多酚的工业生产提供了有关依据。研究结果表明 ,截留分子量小于 2 0 0 0 0的超滤膜 ,对茶水中的固形物、茶多酚的截留率分别高达 89%、 87% ;截留分子量高于 10 0 0... 研究了超滤膜对绿茶茶水的分离效果 ,为超滤分离技术应用于绿茶饮料和茶多酚的工业生产提供了有关依据。研究结果表明 ,截留分子量小于 2 0 0 0 0的超滤膜 ,对茶水中的固形物、茶多酚的截留率分别高达 89%、 87% ;截留分子量高于 10 0 0 0 0的超滤膜可有效截留茶水中的大分子蛋白质和果胶类物质 ,改善了茶水的溶液特性 ,有利于茶多酚的工业生产 ;操作温度对茶水的超滤效果有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水 超滤 膜分离 绿茶饮料 茶多酚
下载PDF
红茶超滤过程中清洗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赵晖 金江 +1 位作者 黄国平 卢安琪 《清洗世界》 CAS 2006年第10期10-15,共6页
采用无机陶瓷膜超滤澄清红茶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无机膜的污染与清洗的问题依然是一个难题,它限制了无机膜的广泛应用。化学清洗的方法被用来减少膜污染。研究了单种清洗剂、多步清洗、组合清洗的清洗效果,同时还研究了红茶超滤膜的... 采用无机陶瓷膜超滤澄清红茶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无机膜的污染与清洗的问题依然是一个难题,它限制了无机膜的广泛应用。化学清洗的方法被用来减少膜污染。研究了单种清洗剂、多步清洗、组合清洗的清洗效果,同时还研究了红茶超滤膜的最佳清洗条件。研究表明,过滤红茶后的膜污染的最佳清洗条件是:清洗时间为5 min,清洗压力为0.2 MPa,清洗温度在可能的情况下越高越好。同时还研究了清洗效果的可重复性,使用多聚磷酸钠作为清洗剂有很好的可重复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茶澄清 陶瓷膜 超滤 膜污染 化学清洗
下载PDF
红茶滋味成分多相分布的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林岱 李冰洁 +1 位作者 周建武 饶平凡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347-355,共9页
运用微滤和超滤技术将茶汤分为悬浊液、胶体相、真溶液,并分别检测了不同温度下咖啡碱、总多酚、氨基酸、总糖等滋味成分在"三相"的含量与分布比例。运用Malvern激光粒度仪对原茶汤及其分离得到的胶体相的胶体学性质进行测定... 运用微滤和超滤技术将茶汤分为悬浊液、胶体相、真溶液,并分别检测了不同温度下咖啡碱、总多酚、氨基酸、总糖等滋味成分在"三相"的含量与分布比例。运用Malvern激光粒度仪对原茶汤及其分离得到的胶体相的胶体学性质进行测定,结合感官评价与茶黄素、茶红素、茶褐素的变化,将茶汤滋味成分的分布配比与胶体学性质、茶汤滋味相关联。结果表明,不同温度微滤的茶汤,滋味成分三相的分布比例有显著不同,且胶体相与真溶液的配比能影响茶汤胶体体系的粒径与电位值,同时也影响着茶汤的风味,50℃微滤茶汤获得最高感官偏好性,其两相配比分别为:咖啡碱1︰3.8、总多酚1.2︰1、氨基酸1︰7.5、总糖1︰4.3,平均粒径160 nm,Zeta电位–25.5 mV,此时的茶汤滋味醇厚、香气浓郁、体系稳定、分布均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茶 微滤 超滤 胶体 滋味成分
下载PDF
两种同时检测茶叶中赭曲霉毒素A与桔霉素方法的比对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亚青 陈欢 +3 位作者 滕建文 夏宁 韦保耀 黄丽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1期71-80,共10页
目的对比两种同时检测茶叶中赭曲霉毒素A(ochratoxin A,OTA)与桔霉素(citrinin,CIT)的方法。方法考察不同提取方法、溶剂、料液比的提取效果,比较适配体结合超滤法与免疫亲和柱纯化效果;对比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器(high performance l... 目的对比两种同时检测茶叶中赭曲霉毒素A(ochratoxin A,OTA)与桔霉素(citrinin,CIT)的方法。方法考察不同提取方法、溶剂、料液比的提取效果,比较适配体结合超滤法与免疫亲和柱纯化效果;对比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器(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fluorescence detector,HPLC-FLD)与超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质谱法(ultra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tandem mass spectrometry,UPLC-MS/MS)测定OTA与CIT的检出限、精密度、准确度等差异,评价方法的适用性。结果采用70%甲醇超声与振荡的提取方法,在料液比为1:3的条件下,OTA、CIT的提取率最佳,回收率分别为99.49%的92.77%;经适配体结合超滤纯化后,CIT与OTA的回收率为82.07%~92.95%,与免疫亲和柱纯化方法效果类似;UPLC-MS/MS测定CIT和OTA的基质效应(20.0%、-20.0%)小于HPLC-FLD测定CIT和OTA的基质效应(48.8%、50.3%),二者测定CIT与OTA均具有良好线性度,相关性系数均不小于0.9989;HPLC-FLD测定CIT与OTA的检出限分别为0.09μg/kg、0.12μg/kg;UPLC-MS/MS测定CIT和OTA的检出限分别为0.12μg/kg、0.09μg/kg,两种方法的加标回收率分别为84.20%~100.70%与89.22%~97.88%,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1.30%~4.31%与0.74%~4.04%。结论适配体结合超滤纯化方法操作简单,成本低廉,免疫亲和柱纯化方法成本较高且低浓度下的准确度高;HPLC-FLD和UPLC-MS/MS均适用于茶叶基质中CIT与OTA的提取与检测,但后者基质效应更低,定性更准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叶 赭曲霉毒素A 桔霉素 适配体 超滤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