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nvestigation of bystander effect in Molt-4 cells induced by ultraviolet ray
1
作者 Dan Huang Tian Xiao Xiangshang Xu Deding Tao Junbo Hu Jianping Gong 《The Chinese-German 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 CAS 2008年第4期227-229,共3页
Objective: To find out whether ultraviolet ray, a kind of non-ionic ray, could cause the bystander effect, the UV exposed MOLT-4 cells had been investigated. Methods: Two experiment groups were carried out, in which... Objective: To find out whether ultraviolet ray, a kind of non-ionic ray, could cause the bystander effect, the UV exposed MOLT-4 cells had been investigated. Methods: Two experiment groups were carried out, in which cells were culture and treated at two concentrations: 2 × 10^5/mL and 5 × 10^5/mL. All other treatments were the same. Part of the cells was labeled with DID and exposed to UV ray for 40 s as effect cells; other cells was untreated as bystander cells. Then, the cells were co-cultured and harvested at 4 h interval over a period of 24 h. Annexin V-FITC/PI assay was used to evaluate the bystander effect in bystander cells co-cultured with effected cells. Laser confocal microscope method was used to observe the morphologic changes of the bystander cells. Results: The percentage of cells undergoing apoptosis in the bystander cells was increased over time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They were 6.84%, 8.09%, 9.88%, 17.64%, 17.43%, 30.99% and 37.93% respectively in 0 h, 4 h, 8 h, 12 h, 16 h, 20 h and 24 h. When observed by laser scanning confocal microscope, the bystander cells show some classic character of apoptosis such as chromosome condense, phosphatidylsedne transfer and formation of apoptotic bodies. Conclusion: Bystander effect is significant in un-irradiated bystander MOLT-4 cells when co-cultured with UV exposed cel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ystander effect ultraviolet ray APOPTOSIS flow cytometry
下载PDF
中波紫外线对成纤维细胞的损伤作用 被引量:9
2
作者 马淑梅 刘晓冬 +3 位作者 龚平生 牟颖 阎岗林 罗贵民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65-367,共3页
目的:探讨中波紫外线(UVB)对成纤维细胞的损伤作用,建立细胞损伤模型。方法:采用UVB灯照射小鼠成纤维细胞株NIH3T3,MTT法测细胞存活率,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凋亡和H2 O2 的生成。结果:0 .2~3.0 k J·m- 2 U VB照射后2 4 h细胞... 目的:探讨中波紫外线(UVB)对成纤维细胞的损伤作用,建立细胞损伤模型。方法:采用UVB灯照射小鼠成纤维细胞株NIH3T3,MTT法测细胞存活率,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凋亡和H2 O2 的生成。结果:0 .2~3.0 k J·m- 2 U VB照射后2 4 h细胞存活率明显降低(P<0 .0 5或0 .0 1) ;1.5 k J·m- 2 UVB照射后4、8、18和2 4 h细胞G1 期细胞百分数升高,凋亡小体增多;1.5 k J·m- 2 U VB照射后8h H2 O2 生成增多,与0、4、18和2 4 h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 .0 5 )。结论:U VB照射可诱导成纤维细胞出现Gl 期阻滞、细胞凋亡及H2 O2 生成增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外线/副作用 NIH3T3 成纤维细胞/辐射效应 细胞凋亡 细胞周期 流式细胞术
下载PDF
紫外线对晶状体上皮细胞损伤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3
作者 唐建 刘谊 《眼视光学杂志》 2003年第3期187-189,共3页
紫外线,特别是紫外线B,是老年性白内障的环境致病因素,晶状体上皮细胞生理状态的改变是白内障发生的早期表现。本综述总结了近年来国内外关于紫外线损伤对晶状体上皮细胞影响的研究,以及紫外线对晶状体上皮细胞的生物损伤效用和损伤机制。
关键词 紫外线 晶状体上皮细胞损伤 研究进展 老年性白内障 病因 生物损伤
下载PDF
复方丙酸氯倍他索软膏联合窄谱紫外线治疗轻中度银屑病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4
4
作者 邓雪琴 吴爱明 程宝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2年第27期55-58,共4页
目的观察复方丙酸氯倍他索软膏联合窄谱紫外线治疗轻中度银屑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泰州市第二人民医院2020年5月—2021年4月收治的轻中度银屑病患者94例,按照随机摸球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7例。对照组予以复方丙酸氯倍他索软膏,... 目的观察复方丙酸氯倍他索软膏联合窄谱紫外线治疗轻中度银屑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泰州市第二人民医院2020年5月—2021年4月收治的轻中度银屑病患者94例,按照随机摸球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7例。对照组予以复方丙酸氯倍他索软膏,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窄谱紫外线治疗,2组均治疗8周。比较2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及治疗8周后临床症状评分(斑块肥厚评分、红斑症状评分、鳞屑症状评分、皮损范围评分)、银屑病面积和严重程度指数(PASI)评分、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_(1)(TGF-β_(1))水平,不良反应发生率和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87%,高于对照组的82.98%(χ^(2)=4.423,P=0.035)。治疗8周后,2组斑块肥厚、红斑症状、鳞屑症状、皮损范围评分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8周后,2组银屑病面积评分和严重程度评分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8周后,2组血清TGF-β_(1)水平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1)。2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丙酸氯倍他索软膏联合窄谱紫外线治疗轻中度银屑病的临床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控制皮损程度,降低疾病严重性,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屑病 复方丙酸氯倍他索软膏 窄谱紫外线 治疗结果 不良反应 斑块肥厚
下载PDF
微小RNA-133b对紫外线诱导的晶状体上皮细胞凋亡的抑制作用及其调控机制 被引量:12
5
作者 李晓彤 秦宇 +2 位作者 赵江月 闵锐 张劲松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977-983,共7页
背景 研究证实紫外线B照射是白内障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其机制与晶状体上皮细胞(LECs)凋亡有关。微小RNA-133b(miR-133b)参与氧化应激诱导的LECs凋亡的调控过程,但其是否参与紫外线诱导白内障的发病过程及其机制尚未阐明。 目... 背景 研究证实紫外线B照射是白内障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其机制与晶状体上皮细胞(LECs)凋亡有关。微小RNA-133b(miR-133b)参与氧化应激诱导的LECs凋亡的调控过程,但其是否参与紫外线诱导白内障的发病过程及其机制尚未阐明。 目的 观察miR-133b对紫外线诱导白内障LECs凋亡的抑制作用及其调控机制。 方法 将20只8周龄SPF级C57BL/6小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白内障模型组和正常对照组,其中白内障模型组小鼠用波长302 nm的紫外线直接照射眼部5 min,照射强度为300 W/cm2,每天照射1次,共照射1周;正常对照组小鼠不给于任何干预。于末次照射后24 h处死各组小鼠并摘出10只眼球以制备全眼球切片。取人LECs细胞系(SRA01/04)紫外线照射25 min,并继续培养4 h作为紫外线照射组,正常对照组细胞不作任何干预。取紫外线照射模型组细胞接种于96孔板并分为miR-133b模拟物组、模拟物阴性对照组、miR-133b抑制物组和抑制物对照组,分别用lipofectamine2000联合50 nmol/L miR-133b模拟物、miR-133b模拟物对照剂、100 nmol/L miR-133b抑制物或miR-133b抑制物对照剂瞬时转染细胞。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小鼠晶状体组织和不同转染组人LECs中miR-133b mRNA及其预测靶基因BCL2L2 mRNA的表达以评估转染效率;采用TUNEL凋亡检测试剂盒检测小鼠晶状体组织中LECs和不同转染组人LECs的凋亡情况。 结果 正常对照组小鼠晶状体前囊膜LECs排列规则,未发现TUNEL染色阳性细胞,白内障模型组小鼠LECs排列稀疏,可见凋亡细胞呈红色荧光。紫外线照射组细胞凋亡率为(43.90±9.30)%,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的(1.08±0.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963,P=0.015)。白内障模型组小鼠晶状体组织和紫外线照射组细胞中miR-133b mRNA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低于正常对照组小鼠和正常人LEC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958,P=0.042;t=-6.195,P=0.003)。白内障模型组小鼠晶状体组织和紫外线照射组细胞中BCL2L2 mRNA的相对表达量分别高于正常对照组小鼠和正常人LEC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761,P=0.020;t=12.437,P=0.000)。miR-133b模拟物组人LECs中miR-133b mRNA的相对表达量明显高于miR-133b模拟物对照组,而BCL2L2 mRNA的相对表达量明显低于miR-133b模拟物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0.883、-5 927.617,均P〈0.01);miR-133b抑制物组人LECs中miR-133b mRNA的相对表达量明显低于miR-133b抑制物对照组,而BCL2L2 mRNA的相对表达量明显高于miR-133b抑制物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 606.622、17.556,均P〈0.01)。miR-133b模拟物组LECs凋亡率明显低于miR-133b模拟物对照组[(17.55±4.24)%与(43.62±9.19)%],miR-133b抑制物组LECs凋亡率为(78.23±12.42)%,明显高于miR-133b抑制物对照组的(48.01±9.6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462,P=0.011;t=3.324,P=0.029)。 结论 miR-133b可防止紫外线照射所致的白内障的形成,其机制可能与靶向负性调控BCL2L2基因从而调控LECs的凋亡过程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小RNA 紫外线/不良作用 辐射损伤/病理 白内障/防控 晶状体上皮细胞 近交系 C57BL小鼠 微小RNA-133b
下载PDF
紫外线照射诱导的人晶状体上皮细胞中谷氧还蛋白2上调对细胞凋亡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5
6
作者 郭辰峻 郭勇 +2 位作者 王嵩 张婕 严宏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69-175,共7页
目的观察不同能量紫外线(UV)B照射对人晶状体上皮细胞(LECs)的损伤作用及细胞线粒体中谷氧还蛋白2(Grx2)的表达变化,探讨Grx2对UVB诱导的人LECs凋亡的抑制作用。方法对HLE-B3进行体外培养,以不同能量的UVB(0、10、30、50 mJ/cm... 目的观察不同能量紫外线(UV)B照射对人晶状体上皮细胞(LECs)的损伤作用及细胞线粒体中谷氧还蛋白2(Grx2)的表达变化,探讨Grx2对UVB诱导的人LECs凋亡的抑制作用。方法对HLE-B3进行体外培养,以不同能量的UVB(0、10、30、50 mJ/cm2)(波长297 nm)分别照射培养的细胞,分别于照射后2、4、8、12和16 h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变化;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8(CCK8)法检测各组细胞的存活率;采用TUNEL法测定各组细胞的凋亡率;分别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细胞中Grx2 mRNA及其蛋白的相对表达量。用pcDNA3.1-Grx2质粒转染培养的细胞构建Grx2过表达模型,以pcDNA3.1空质粒转染组作为对照,并以UVB照射转染的细胞,采用TUNEL法检测各组细胞的凋亡率。结果细胞培养过程中未照射组细胞贴壁生长,细胞伸展良好,细胞中Grx2表达呈绿色荧光。UVB照射的细胞皱缩变小,死亡细胞增多,10、30、50 mJ/cm2 UVB照射后随着UVB剂量增加和照射时间延长细胞存活率逐渐下降,凋亡细胞逐渐增多。10 mJ/cm2 UVB照射组和30 mJ/cm2 UVB照射组照射后4 h,细胞中Grx2 mRNA相对表达量分别为2.53±0.48和3.53±0.14,均明显高于未照射组的1.01±0.08和1.00±0.09,50 mJ/cm2 UVB照射组照射后1 h细胞中Grx2 mRNA相对表达量为15.30±3.01,明显高于未照射组的1.00±0.0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各照射不同时间后细胞中Grx2蛋白相对表达量变化趋势与mRNA相同。50 mJ/cm2 UVB照射后4 h Grx2转染组细胞凋亡率为(15.34±1.71)%,明显低于空质粒组的(22.11±2.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89,P〈0.05)。结论不同能量UVB照射后诱导的人LECs凋亡和损伤程度呈UVB能量依赖性和照射时间依赖性,各剂量UVB照射LECs后细胞中Grx2表达量均表现为一过性上调,Grx2表达量增加对UVB诱导人LECs凋亡有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外线/不良反应 上皮细胞 晶状体 谷氧还蛋白 凋亡/辐射作用 培养细胞
下载PDF
二苯乙烯苷可抑制中波紫外线诱导的人皮肤成纤维细胞光老化 被引量:1
7
作者 徐美娇 王一枫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625-630,共6页
目的:研究二苯乙烯苷(TSG)对紫外线B(UVB)诱导的人皮肤成纤维细胞(HSF)应激性提早衰老的作用及可能的机制。方法:UVB小剂量、多次照射HSF,每次照射完毕后分别用0.02、0.10、0.50 mmol/L浓度的TSG处理。实验分为6组:空白对照组、模型对... 目的:研究二苯乙烯苷(TSG)对紫外线B(UVB)诱导的人皮肤成纤维细胞(HSF)应激性提早衰老的作用及可能的机制。方法:UVB小剂量、多次照射HSF,每次照射完毕后分别用0.02、0.10、0.50 mmol/L浓度的TSG处理。实验分为6组: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UVB+0.02 mmol/L TSG组、UVB+0.10 mmol/L TSG组、UVB+0.50 mmol/L TSG组、TSG对照组。采用细胞计数法(CCK-8)检测细胞增殖活性;细胞化学染色法检测衰老相关β-半乳糖苷酶(SA-β-gal)表达;TBA法、WST-1法测定细胞丙二醛(MDA)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ELISA法测定细胞上清液中基质金属蛋白酶-1(MMP-1)的含量变化。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细胞增殖活性减弱(P<0.05),SA-β-gal染色呈强阳性,细胞裂解液中SOD活性减弱、MDA含量增加,MMP-1浓度升高(P<0.05或P<0.0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UVB+各浓度TSG组细胞增殖活性改善(均P<0.05),SA-β-gal染色阳性率下降,细胞裂解液中SOD活性增强、MDA含量减少,MMP-1浓度减小(P<0.05或P<0.01)。结论:TSG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抑制UVB诱导的HSF应激性提早衰老,该作用可能与改善氧化应激、抑制MMP-1高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苯乙烯类/药理学 成纤维细胞/药物作用 成纤维细胞/辐射效应 皮肤/细胞学 细胞衰老/辐射效应 紫外线/副作用 基质金属蛋白酶-1 β半乳糖苷酶类
下载PDF
核黄素-紫外线A巩膜胶原交联照射时间与视网膜损伤的关系 被引量:1
8
作者 颜东 刘丽梅 +1 位作者 明春秀 张少斌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483-489,共7页
目的研究不同照射时间下核黄素-紫外线A巩膜胶原交联术对兔视网膜的影响,寻找照射的安全时间。方法采用随机数表法将60只健康成年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对照组(0 min组)和照射10、20、30及40 min组,每组12只,均取左眼进行核黄素-紫外线A... 目的研究不同照射时间下核黄素-紫外线A巩膜胶原交联术对兔视网膜的影响,寻找照射的安全时间。方法采用随机数表法将60只健康成年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对照组(0 min组)和照射10、20、30及40 min组,每组12只,均取左眼进行核黄素-紫外线A巩膜胶原交联照射(370 nm,10 mW/cm 2)。采用光学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并比较各组视网膜病理组织学改变;采用生化反应试剂盒检测并比较各组视网膜组织中丙二醛(MDA)浓度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并比较各组视网膜组织中SOD、CAT蛋白表达水平。结果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对照组视网膜各层结构排列有序,照射10 min组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变化,随着照射时间的延长,视网膜结构损伤逐渐加重。透射电子显微镜下可见对照组光感受器细胞外节膜盘层状结构完整,光感受器细胞内节线粒体结构完整,线粒体嵴结构连续,照射10 min组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变化,随着照射时间的延长,视网膜结构损伤逐渐加重。各组视网膜组织中MDA浓度随着照射时间的延长逐渐升高,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5.25,P<0.05),其中照射20 min、30 min、40 min组MDA浓度分别为(11.31±1.84)、(14.94±1.04)和(18.25±1.42)nmol/mgprot,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13±0.02)nmol/mgprot,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照射20 min、30 min、40 min组MDA浓度依次升高,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随着照射时间的延长,视网膜组织中SOD、CAT和GSH-Px活性及SOD、CAT蛋白相对表达量均逐渐降低,总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44.09、34.18、35.60、115.75、78.86,均P<0.05),其中照射20、30、40 min组与对照组比较,照射20 min、30 min、40 min组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10 mW/cm 2核黄素-紫外线A巩膜胶原交联照射兔眼10 min是安全的,照射时间过长可引起视网膜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原交联 巩膜/药物作用 核黄素/药理 紫外线/不良反应 光感受器细胞/药物作用 光敏剂/毒性作用 实验性放射损伤/病理 超微结构 脂质过氧化损伤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