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磁混凝-UV/O_(3)深度处理诺氟沙星制药废水工艺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高健磊 柳振铎 +1 位作者 闫怡新 翁伟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44-51,共8页
以某诺氟沙星制药企业生物处理单元出水为试验用水,探究磁混凝-UV/O_(3)工艺对制药废水深度处理的效果。磁混凝试验中,COD去除方面,聚合硫酸铝铁(PFS)絮凝效果明显优于聚合氯化铝(PAC)和聚合硫酸铝铁(PAFS);COD、色度、浊度去除效果方面... 以某诺氟沙星制药企业生物处理单元出水为试验用水,探究磁混凝-UV/O_(3)工艺对制药废水深度处理的效果。磁混凝试验中,COD去除方面,聚合硫酸铝铁(PFS)絮凝效果明显优于聚合氯化铝(PAC)和聚合硫酸铝铁(PAFS);COD、色度、浊度去除效果方面,阳离子聚丙酰胺(CPAM)助凝效果明显优于阴离子聚丙酰胺(APAM)及非离子聚丙酰胺(NPAM);48μm磁粉投加量为300 mg/L,PFS投加量为400 mg/L,CPAM投加量为6 mg/L,投加顺序为两段式磁粉+PFS—CPAM。在UV/O_(3)实验中,调整UV/O_(3)工艺:臭氧投加量为26 mg/min,初始pH为9,初始温度为20℃,氧化时间为60 min。经磁混凝-UV/O_(3)联合工艺处理后,出水COD小于30 mg/L,色度小于2倍,浊度低于1 NTU,满足当地《贾鲁河流域水污染物排放标准》(DB 41/908—201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混凝 uv/o_(3) 制药废水 深度处理 诺氟沙星废水
下载PDF
Degradation of 1,4-Dioxane Using Ozone Oxidation with UV Irradiation (Ozone/UV) Treatment
2
作者 Masahiro Asano Naoyuki Kishimoto +1 位作者 Hitoshi Shimada Yoshirou Ono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A)》 2012年第3期371-379,共9页
关键词 紫外线照射 臭氧氧化 氧化降解 照射处理 二氧六环 GC-MS分析 二氧杂环己烷 自由基清除剂
下载PDF
UV-O_3水深度净化技术的研究 被引量:10
3
作者 姜安玺 徐桂琴 于尔捷 《哈尔滨建筑大学学报》 1999年第6期12-15,共4页
水源有机微污染物的深度净化已成为当今热点问题 ,本文讨论了臭氧紫外联用(UV -O3)工艺对自来水、苯胺、对硝基苯酚、腐殖酸的效果 ,以及与之同单独臭氧、单独紫外作用效果的比较 ,证明臭氧紫外联用(UV -O3)具有良好的效果。并同时对本... 水源有机微污染物的深度净化已成为当今热点问题 ,本文讨论了臭氧紫外联用(UV -O3)工艺对自来水、苯胺、对硝基苯酚、腐殖酸的效果 ,以及与之同单独臭氧、单独紫外作用效果的比较 ,证明臭氧紫外联用(UV -O3)具有良好的效果。并同时对本工艺的意义及应用前景加以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臭氧 紫外 联用 深度净化 给水处理
下载PDF
Cu-Co/γ-Al_(2)O_(3)催化臭氧氧化深度处理维生素废水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韩永辉 周淋友 +5 位作者 岳琳 王艳魁 何淑妍 邱珊 胡广志 李再兴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420-1425,共6页
为解决维生素C废水经二级生化处理后仍不能达到排放标准的问题,以γ-氧化铝为载体,采用化学浸渍法工艺制备出一种高效稳定的Cu-Co/γ-Al_(2)O_(3)催化剂,构成臭氧催化氧化体系。采用XRD、BET、SEM对催化剂进行表征,并探究不同条件下对... 为解决维生素C废水经二级生化处理后仍不能达到排放标准的问题,以γ-氧化铝为载体,采用化学浸渍法工艺制备出一种高效稳定的Cu-Co/γ-Al_(2)O_(3)催化剂,构成臭氧催化氧化体系。采用XRD、BET、SEM对催化剂进行表征,并探究不同条件下对维生素C废水深度处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反应初始溶液pH=9、臭氧浓度20 mg/L、臭氧流量1 L/min、催化剂投加量为16 g/L、过氧化氢投加量6 mL/L、在反应时间持续90 min的条件下,COD去除率、UV 254去除率、TOC去除率分别达到83.25%,92.14%,79.39%。EPR测试表明臭氧催化氧化体系遵从羟基自由基作用机理,Cu-Co/γ-Al_(2)O_(3)催化剂重复使用10次后,COD去除率、UV 254去除率、TOC去除率仍达到76.37%,86.15%和74.29%,且负载金属离子浸出维持在较低水平,表明该催化剂是一种优异稳定的非均相臭氧催化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Co/γ-Al_(2)o_(3)催化剂 深度处理 维生素C废水 臭氧催化氧化
下载PDF
Fe_(2)O_(3)/γ-Al_(2)O_(3)臭氧催化氧化催化剂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徐会君 王本坤 +6 位作者 梅博翔 李强 刘宝亮 于志浩 宋伟 李宾祥 杜庆洋 《山东化工》 CAS 2021年第10期27-30,共4页
以γ-Al_(2)O_(3)为催化剂载体原料,Fe_(2)O_(3)为活性组分,制备Fe_(2)O_(3)/γ-Al_(2)O_(3)臭氧催化氧化催化剂。以苯胺为模拟废水探究催化剂活性。对催化剂强度、密度、孔隙率、比表面积进行表征。探究了催化剂最佳制备及应用条件。... 以γ-Al_(2)O_(3)为催化剂载体原料,Fe_(2)O_(3)为活性组分,制备Fe_(2)O_(3)/γ-Al_(2)O_(3)臭氧催化氧化催化剂。以苯胺为模拟废水探究催化剂活性。对催化剂强度、密度、孔隙率、比表面积进行表征。探究了催化剂最佳制备及应用条件。结果表明:制备的催化剂为粒径4~6 mm球型颗粒,在粘结剂为1%Na_(2)SiO_(3)溶液,成型转速为20~30 r·min^(-1),500℃煅烧时间为3 h条件下,催化剂强度可达186.4 N,密度为1.27 g/cm^(3),孔隙率为58.71%,比表面积可达127.54 m^(2)/g。当臭氧通量为3 g·h^(-1),催化剂投加量为150 g·L^(-1),溶液pH值为9时,反应60 min后,COD去除率达81.4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臭氧氧化 Fe_(2)o_(3)/γ-Al_(2)o_(3) 催化剂 污水处理
下载PDF
臭氧基高级氧化法深度处理餐厨沼液的研究
6
作者 李明慧 田敏慧 +2 位作者 阎登科 陈晓蕾 李海松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97-203,共7页
采用臭氧基高级氧化法处理难生化降解的餐厨沼液生化段出水。考察了废水处理的pH、氧气流量、反应器气压和H_(2)O_(2)投加量等对餐厨沼液降解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pH的升高、反应器气压和H_(2)O_(2)投加量的增加,出水COD降低;在pH... 采用臭氧基高级氧化法处理难生化降解的餐厨沼液生化段出水。考察了废水处理的pH、氧气流量、反应器气压和H_(2)O_(2)投加量等对餐厨沼液降解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pH的升高、反应器气压和H_(2)O_(2)投加量的增加,出水COD降低;在pH为7.8、氧气流量为1 L/min、H_(2)O_(2)投加量为2 mL时餐厨沼液降解效果最好,出水COD可降低到19.7 mg/L,其COD去除率为84.31%,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水污染物排放标准》(DB 11/890—2012)一级A标准(COD≤50 m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餐厨沼液 深度处理 o_(3)/H_(2)o_(2) 催化臭氧氧化
下载PDF
化学氧化法深度处理印染废水生化出水的研究
7
作者 田敏慧 赵楠楠 +1 位作者 许子聪 李海松 《工业用水与废水》 CAS 2024年第3期25-29,共5页
采用芬顿+混凝、紫外(UV)/H_(2)O_(2)、臭氧+混凝3种氧化体系对印染废水二沉池出水进行深度处理,并对处理效果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3种氧化体系均可将二沉池出水COD的质量浓度降至30 mg/L以下;芬顿+混凝的废水处理费用最低,为3.25元/t... 采用芬顿+混凝、紫外(UV)/H_(2)O_(2)、臭氧+混凝3种氧化体系对印染废水二沉池出水进行深度处理,并对处理效果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3种氧化体系均可将二沉池出水COD的质量浓度降至30 mg/L以下;芬顿+混凝的废水处理费用最低,为3.25元/t;UV/H2O2对污染物的去除能力最强,出水COD和TOC的质量浓度分别为19.9和2 mg/L;臭氧+混凝对色度的去除效果最佳,出水色度仅为5.6度。经综合考虑,芬顿+混凝体系更加适宜处理该废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芬顿 uv/H_(2)o_(2) 混凝 臭氧氧化 深度处理 污水回用 高级氧化
下载PDF
臭氧光催化氧化工艺处理工业废水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冯雷雷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38-143,共6页
在pH=3、H_(2)O_(2)与硝基酚类化合物物质的量比为3∶1、Fe(Ⅲ)与硝基酚类化合物物质的量比为0.1∶1的条件下,以特征污染物硝基酚类化合物的降解率及TOC去除率为评价指标,对比了UV/O_(3)、UV/O_(3)/H_(2)O_(2)、UV/O_(3)/Fe(Ⅲ)3种臭氧... 在pH=3、H_(2)O_(2)与硝基酚类化合物物质的量比为3∶1、Fe(Ⅲ)与硝基酚类化合物物质的量比为0.1∶1的条件下,以特征污染物硝基酚类化合物的降解率及TOC去除率为评价指标,对比了UV/O_(3)、UV/O_(3)/H_(2)O_(2)、UV/O_(3)/Fe(Ⅲ)3种臭氧光催化氧化工艺处理DDNP生产废水的效果。实验结果表明,反应时间1 h时经3种工艺处理后的DDNP生产废水出水的色度和TOC均可达到《兵器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火工药剂》(GB 14470.2—2002)排放标准;UV/O_(3)体系中H_(2)O_(2)或Fe(Ⅲ)的加入对硝基酚类化合物的降解影响不大,而对TOC去除率具有明显的提升。实验条件下UV/O_(3)/Fe(Ⅲ)工艺的处理效果最优,反应时间1 h时其出水无色,TOC去除率为96%,m(BOD5)/m(COD)由0.06提升到0.46,且出水硝基酚类化合物满足GB 14470.2—2002排放标准。经计算,3种工艺的工艺效率分别为27%、35%、52%,更高的工艺效率意味着更低的工艺成本,因此UV/O_(3)/Fe(Ⅲ)工艺的经济性最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臭氧催化 uv/o_(3) ToC去除率 工艺效率 工业废水
下载PDF
UV/O_(3)/TiO_(2)耦合工艺降解2,4,6-三氯苯酚 被引量:3
9
作者 朱彤 杨世鹏 +1 位作者 谭伟强 王凯军 《环境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7-13,共7页
通过构建UV/O_(3)/TiO_(2)耦合工艺反应体系,打破了以臭氧为基础的高级氧化技术臭氧利用率低的技术瓶颈,使用电子自旋共振波谱仪和荧光探针法分析了UV/O_(3)/TiO_(2)耦合工艺的反应机理,明确了臭氧链式反应产生的O_(2)在反应体系内自循... 通过构建UV/O_(3)/TiO_(2)耦合工艺反应体系,打破了以臭氧为基础的高级氧化技术臭氧利用率低的技术瓶颈,使用电子自旋共振波谱仪和荧光探针法分析了UV/O_(3)/TiO_(2)耦合工艺的反应机理,明确了臭氧链式反应产生的O_(2)在反应体系内自循环利用是提高臭氧利用率的主要原因。以2,4,6-三氯苯酚为目标污染物,通过分析初始浓度、接触时间、pH、催化剂投加量等影响因素,对比UV/O_(3)、UV/TiO_(2)工艺的降解效果,显示出UV/O_(3)/TiO_(2)耦合工艺的技术优势。在相同条件下,单独UV/TiO_(2)光催化体系和UV/O_(3)体系对2,4,6-三氯苯酚模拟配水的TOC矿化率分别为12.65%和51.54%,反应速率常数分别为0.0058,0.1956 min^(-1),而UV/O_(3)/TiO_(2)耦合体系的矿化率达到82.97%,反应速率常数为0.2893 min^(-1),耦合工艺的臭氧利用率较UV/O_(3)工艺提高11.7百分点,并且在pH=3~11的较宽范围内有良好的适用性,证明了理论研究结论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v/o_(3)/Tio_(2) 2 4 6-三氯苯酚 光催化臭氧化 羟基自由基
原文传递
上海某水厂深度处理改造工程设计
10
作者 张新欢 《净水技术》 CAS 2023年第S01期275-280,共6页
青草沙水库原水有机物含量较高,常规处理后氯消毒副产物存在超标风险,针对此情况,上海某水厂进行深度处理改造,改造工艺主要采用“预臭氧+强化常规处理+臭氧-生物活性炭深度处理”。结合场地条件,巧妙构思设计方案,化繁为简,采用合建、... 青草沙水库原水有机物含量较高,常规处理后氯消毒副产物存在超标风险,针对此情况,上海某水厂进行深度处理改造,改造工艺主要采用“预臭氧+强化常规处理+臭氧-生物活性炭深度处理”。结合场地条件,巧妙构思设计方案,化繁为简,采用合建、叠建等集约化布置的形式,合理顺畅衔接水厂的新老系统,在改造过程中维持常规处理的正常生产。改造后出水水质符合上海市《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DB31/T1091—2018)的要求,出厂水的COD_(Mn)质量浓度由1.28mg/L降低至0.46mg/L,消毒副产物(三卤甲烷)由0.26降低至0.03,出水COD_(Mn)消毒副产物的浓度低于常规处理,可为类似水厂深度处理改造提供设计案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草沙水库 水厂 深度处理 臭氧-生物活性炭 设计案例
下载PDF
臭氧-生物活性炭工艺处理饮用水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1
作者 许兵 李珂 +3 位作者 刘佳 成小翔 梁金浩 杜建成 《净水技术》 CAS 2022年第12期9-18,25,共11页
目前,在水源受到污染并且污染物经常超过标准,而水厂常规处理工艺又无法满足饮用水水质标准的情况下,臭氧-生物活性炭工艺是微污染水源深度处理的有效方法。文章介绍了该工艺对嗅味、有机物、新兴污染物等特定污染物的去除机理,总结了... 目前,在水源受到污染并且污染物经常超过标准,而水厂常规处理工艺又无法满足饮用水水质标准的情况下,臭氧-生物活性炭工艺是微污染水源深度处理的有效方法。文章介绍了该工艺对嗅味、有机物、新兴污染物等特定污染物的去除机理,总结了工艺运行过程中温度、臭氧投加方案、生物活性炭性能等因素对处理效果的影响,以及工艺当前存在的微生物泄漏、溴酸盐生成及其他问题的控制措施,并分析了多种组合工艺的优缺点及具体的工程案例,以对水厂的工艺运行提供参考及技术支持。最后,结合最新的研究成果及当前研究存在的不足对工艺进行了展望,可以为研究者提供新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臭氧-生物活性炭 微污染水源 饮用水 深度处理 工艺运行
下载PDF
臭氧/紫外线去除水中亚硝基吡咯烷的研究
12
作者 丁春生 高梦颖 +1 位作者 姜明 雷佳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959-963,共5页
为了减少含氮消毒副产物亚硝基吡咯烷(NPYR)对饮用水安全的影响,采用臭氧/紫外线(UV-O_(3))技术对NPYR进行了研究,考察在不同反应条件下UV-O_(3)技术去除NPYR的效果及影响因素,探讨其降解机理和动力学规律。由试验结果得出,UV-O_(3)对... 为了减少含氮消毒副产物亚硝基吡咯烷(NPYR)对饮用水安全的影响,采用臭氧/紫外线(UV-O_(3))技术对NPYR进行了研究,考察在不同反应条件下UV-O_(3)技术去除NPYR的效果及影响因素,探讨其降解机理和动力学规律。由试验结果得出,UV-O_(3)对于去除水中的NPYR作用效果明显;随着紫外线辐射强度、臭氧通入量的增加,NPYR的去除率有所提升;随着NPYR初试浓度的增加,NPYR的降解速率逐渐降低;溶液的pH值较大地影响了UV-O_(3)对NPYR的分解作用,碱性溶液中NPYR的分解速率明显低于酸性和中性溶液中的速率。根据动力学相关理论解析可知,UV-O_(3)联合技术降解NPYR的过程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方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氮消毒副产物 饮用水安全 亚硝基吡咯烷 臭氧/紫外线 动力学
下载PDF
臭氧催化氧化深度处理造纸废水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9
13
作者 刘婉岑 宋堃铭 张玉芬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54-157,共4页
广东东莞某一家造纸企业污水处理系统的生化池出水具有色度高、难降解的特点。采用臭氧催化氧化工艺深度处理该废水,探究了空速、臭氧投加量以及O_(3)、H_(2)O_(2)物质的量比对COD去除率的影响。通过试验优选出空速为7 h^(-1),臭氧投加... 广东东莞某一家造纸企业污水处理系统的生化池出水具有色度高、难降解的特点。采用臭氧催化氧化工艺深度处理该废水,探究了空速、臭氧投加量以及O_(3)、H_(2)O_(2)物质的量比对COD去除率的影响。通过试验优选出空速为7 h^(-1),臭氧投加量为70 g/t,O_(3)、H_(2)O_(2)物质的量比为0.5时,出水COD满足GB 18918-2002一级A的要求,为臭氧催化氧化在造纸废水中的应用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臭氧催化氧化 臭氧/双氧水 造纸废水 深度处理
下载PDF
超声强化下多相催化臭氧体系处理印染尾水 被引量:4
14
作者 杨佘维 梁康 +3 位作者 许文卿 李朝晖 陈阵 王小琴 《环境科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852-1859,共8页
随着我国对水环境质量要求逐步提高,对于纺织印染废水处理提出了更为严格的排放要求.臭氧(O_(3))工艺已常用于纺织印染废水深度处理,但存在臭氧利用率低、氧化不彻底等问题.该研究通过自制陶粒催化剂,构建多相催化臭氧氧化体系,以期改... 随着我国对水环境质量要求逐步提高,对于纺织印染废水处理提出了更为严格的排放要求.臭氧(O_(3))工艺已常用于纺织印染废水深度处理,但存在臭氧利用率低、氧化不彻底等问题.该研究通过自制陶粒催化剂,构建多相催化臭氧氧化体系,以期改善接触条件,提高处理效率,同时在此基础上引入超声波进一步强化体系处理效率.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XRD)表征了陶粒催化剂,考察了催化剂投加量、超声波频率对印染尾水的COD_(Cr)去除率,并通过三维荧光光谱、GC/MS等分析了反应前后尾水中有机物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①自制陶粒催化剂表面较为粗糙,晶面尺寸在36~50 nm之间,投入后可提高臭氧(O_(3))体系对印染尾水的COD_(Cr)去除率(提高了10%~15%),具有较好的催化效率.②引入超声波可进一步提升体系的氧化效率,当超声频率为200 kHz时,出水ρ(COD_(Cr))可达到GB 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Ⅴ类要求.③自制陶粒催化剂与超声波的引入主要促进了芳香性蛋白和溶解性微生物代谢产物的氧化分解,且有效地破坏了长链烷烃、环状烷烃、复杂苯系物等有机物,从而实现印染尾水中ρ(COD_(Cr))的进一步降解.研究显示,自制陶粒催化剂协同超声波可提高O 3体系对印染尾水的矿化效率且绿色环保,可为我国水环境敏感区域内纺织印染企业或园区废水深度处理工艺的选择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染尾水 陶粒催化剂 超声 臭氧(o_(3)) 深度处理
下载PDF
紫外/臭氧辅助不锈钢表面聚二甲基硅氧烷自组装膜的形成及其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唐嘉杭 任晔炜 +1 位作者 崔立聪 余丙军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42-150,共9页
目的在不破坏不锈钢表面的前提下,使用自组装技术提升不锈钢表面的耐腐蚀性能和抗磨损性能。方法首先采用紫外/臭氧(UV/O_(3))辅助处理的方法活化316L不锈钢表面,然后利用浸泡法在其表面制备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自组装膜。通过原子力... 目的在不破坏不锈钢表面的前提下,使用自组装技术提升不锈钢表面的耐腐蚀性能和抗磨损性能。方法首先采用紫外/臭氧(UV/O_(3))辅助处理的方法活化316L不锈钢表面,然后利用浸泡法在其表面制备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自组装膜。通过原子力显微镜(AFM)、接触角测量仪、电化学工作站、摩擦磨损试验机等设备分析了UV/O_(3)处理时间对316L不锈钢表面的影响以及自组装时间对316L不锈钢表面耐腐蚀、抗磨损性能的影响。结果UV/O_(3)处理时间为20 min时,316L不锈钢表面具有良好的亲水性,且此时粗糙度最低。316L不锈钢表面在形成PDMS自组装膜之后缓蚀效率大幅度提升,且缓蚀效率在自组装时间为0.5 h时最佳,达到90.51%。同时,在经过20 min UV/O_(3)辅助处理后的不锈钢上制备的自组装膜相较于未经UV/O_(3)辅助处理得到的自组装膜,覆盖率更大,缓蚀效率更高。进一步的摩擦磨损试验结果表明,经过UV/O_(3)辅助处理后形成PDMS自组装膜的316L不锈钢表面,摩擦因数从0.85降低到0.25。相较于直接自组装的不锈钢表面在140 s后发生磨损,经过UV/O_(3)预处理后再自组装的不锈钢表面在530 s后才发生磨损。结论UV/O_(3)辅助处理能够在不损伤不锈钢表面的前提下,通过活化不锈钢表面以提高其膜基结合强度,从而提升不锈钢表面自组装成膜的效果。316L不锈钢表面经过UV/O_(3)预处理20 min后在25℃下自组装0.5 h,可以成功得到耐腐蚀性能和抗磨损性能良好的PDMS自组装膜,这一方法有效降低了不锈钢在高浓度氯离子环境中的失效风险,同时也提高了不锈钢表面的耐磨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外/臭氧(uv/o_(3))处理 表面改性 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 自组装 材料防护 不锈钢
下载PDF
水厂纳滤浓水的真空紫外与臭氧协同处理工艺
16
作者 徐振峰 裘嘉琪 +2 位作者 张奔 颉亚玮 刘宏远 《净水技术》 CAS 2022年第5期36-40,66,共6页
水厂纳滤浓水中溶解性有机物(DOM)含量较高,可生化性较差。文中介绍采用真空紫外和臭氧联用(VUV/O_(3))的工艺降解浓水中的DOM,探究了O_(3)流量和初始pH对DOC去除效果的影响,通过三维荧光光谱和分子量分级对反应前后的DOM进行表征,并分... 水厂纳滤浓水中溶解性有机物(DOM)含量较高,可生化性较差。文中介绍采用真空紫外和臭氧联用(VUV/O_(3))的工艺降解浓水中的DOM,探究了O_(3)流量和初始pH对DOC去除效果的影响,通过三维荧光光谱和分子量分级对反应前后的DOM进行表征,并分析了处理后浓水的可生化性。结果表明,在O_(3)流量为100m L/min、反应60min的条件下,VUV/O_(3)对浓水中DOC和UV_(254)去除率分别达到了80.4%和89.6%,且该工艺能有效将浓水的可生化性(B/C)提高至0.241,为原浓水的4.1倍。研究可以为水厂实际浓水处置提供一定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滤浓水 溶解性有机物 臭氧 真空紫外 可生化性
下载PDF
臭氧-生物活性炭工艺对典型藻源致嗅物质的应急处置效能
17
作者 叶子莹 刘成 《净水技术》 CAS 2022年第12期131-136,共6页
利用小试试验和实际水厂调研结果,研究了臭氧-生物活性炭(O_(3)-BAC)工艺应对典型藻源致嗅物质——2-甲基异莰醇(2-MIB)突发污染的处理效能,探讨了该工艺对水厂应对突发污染能力的提升作用。研究结果表明,O_(3)氧化可有效去除水中2-MIB... 利用小试试验和实际水厂调研结果,研究了臭氧-生物活性炭(O_(3)-BAC)工艺应对典型藻源致嗅物质——2-甲基异莰醇(2-MIB)突发污染的处理效能,探讨了该工艺对水厂应对突发污染能力的提升作用。研究结果表明,O_(3)氧化可有效去除水中2-MIB,实际水厂设计条件下去除率可达到90%以上,其去除效果与O_(3)投加量和氧化时间直接相关。BAC单元通过吸附和生物降解作用有效去除水中的2-MIB,去除率可达90%以上,其去除效果与活性炭使用年限及过水流速有关。O_(3)-BAC工艺整体改善了出水水质,并可以有效提升水厂应对2-MIB的能力,其最大应对质量浓度在1 000 ng/L以上,对2-MIB的去除率高于99%。但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注意在应急处理后活性炭可能出现的污染物持续释放问题以及活性炭的适当使用年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臭氧-生物活性炭(o_(3)-BAC) 饮用水 突发污染 应急处理 2-甲基异莰醇
下载PDF
水中羟苯甲酮的活性炭吸附和臭氧氧化去除研究
18
作者 韩枫 沈兴厚 +3 位作者 付铭韬 王威 张佩 吴东海 《河南科学》 2021年第7期1073-1077,共5页
有机滤光剂羟苯甲酮(benzophenone-3,BP-3)是当前环境中的一种新兴微污染物,其进入水体后会对水生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威胁.因此研究了利用活性炭吸附和臭氧氧化两种实用性较强的水处理技术来去除水中的BP-3,并分别对两种工艺的处理... 有机滤光剂羟苯甲酮(benzophenone-3,BP-3)是当前环境中的一种新兴微污染物,其进入水体后会对水生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威胁.因此研究了利用活性炭吸附和臭氧氧化两种实用性较强的水处理技术来去除水中的BP-3,并分别对两种工艺的处理效果和特性进行了分析.实验结果表明,活性炭吸附能够有效去除水中的BP-3,在活性炭投加量5 g/L、反应60 min,即可将质量浓度3.96 mg/L的BP-3去除70.4%,吸附反应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污染物传质受液膜扩散过程和活性炭颗粒内扩散过程共同控制,反应过程可自发进行;臭氧氧化可降解水中BP-3,反应符合准一级动力学,臭氧投加浓度对污染物降解速率的影响较大.研究结果表明,实验条件下采用常规的活性炭或臭氧氧化可实现BP-3的有效去除,但实际水体水质复杂且需控制成本,工艺的优化与改进亦十分必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滤光剂 羟苯甲酮 活性炭吸附 臭氧氧化 水处理
下载PDF
后置臭氧-生物活性炭工艺在水厂改造中的若干设计点探讨
19
作者 徐彦飞 戴仲怡 《净水技术》 CAS 2022年第12期147-152,共6页
随着城市供水提质增效工作的逐步推进,越来越多的既有水厂采用了臭氧-生物活性炭(O_(3)-BAC)工艺提高出水水质。相较于前置O_(3)-BAC工艺,后置O_(3)-BAC在既有水厂提标改造中优势明显。它能承受较大的进水水量波动,改造过程管道接驳难度... 随着城市供水提质增效工作的逐步推进,越来越多的既有水厂采用了臭氧-生物活性炭(O_(3)-BAC)工艺提高出水水质。相较于前置O_(3)-BAC工艺,后置O_(3)-BAC在既有水厂提标改造中优势明显。它能承受较大的进水水量波动,改造过程管道接驳难度低,运行管理模式成熟,但是它也会提高现状构筑物运行负荷、加大回收回流量。结合深圳市某座水厂深度处理工程实例,一方面对改造中工艺构筑物的水量负荷、新增废水的回用设计等进行了计算和分析,另一方面创新地提出了用地面积受限条件下,可以采用组合式构筑物叠层清水池的设计方式。最后,本项目总结了构筑物设计水量需结合外循环用水来确定,且新增活性炭池废水水量较大,需充分考虑均匀回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厂 深度处理 后置臭氧-生物活性炭工艺 改造 水量负荷
下载PDF
Impacts of advanced treatment processes on elimination of antibiotic resistance genes in a municipal waste water treatment plant 被引量:3
20
作者 Lian Yang Qinxue Wen +2 位作者 Zhiqiang Chen Ran Duan Pan Yang 《Frontiers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 Engineering》 SCIE EI CAS CSCD 2019年第3期69-78,共10页
Antibiotic resistance genes (ARGs) pose a serious threat to public health. Wastewater treatment plants (WWTPs) are essential for controlling the release of ARGs into the environment. This study investigated ARG distri... Antibiotic resistance genes (ARGs) pose a serious threat to public health. Wastewater treatment plants (WWTPs) are essential for controlling the release of ARGs into the environment. This study investigated ARG distribution at every step in the treatment process of a municipal WWTP located in Harbin for six consecutive months. Changes in ARG distribution involved in two advanced secondary effluent treatment processes, ozonation and granular activated carbon (GAC) adsorption, were analyzed. Biological treatment resulted in the highest ARG removal (0.76-1.94 log reduction), followed by ultraviolet (UV) disinfection (less than 0.5-log reduction). Primary treatment could not significantly remove ARGs. ARG removal efficiency increased with an increase in the ozone dose below 40 mg/L. However, amorphous GAC (AGAC) adsorption with a hydraulic retention time (HRT) of 1 h showed better removal of ARGs, total organic carbon (TOC), total nitrogen (TN), and total phosphorus (TP) than ozonation at a 60 mg/L dose. UV treatment could efficiently reduce the relative ARG abundance, despite presenting the lowest efficiency for the reduction of absolute ARG abundance compared with GAC and ozone treatments. The combination of ozone and AGAC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removal of ARGs, TOC, TN and TP. These results indicate that a treatment including biological processing, ozonation, and AGAC adsorption is a promising strategy for removing ARGs and refractory organic substances from sewag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tibiotic resistance genes (ARGs) Wastewater treatment plant (WWTP) ultraviolet (uv) ozonATIoN GRANULAR activated carbon (GAC)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