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UV-TiO_(2)-PS光催化降解煤化工废水中含氮有机物 被引量:3
1
作者 陈莉荣 宛艳玉 +1 位作者 王瑞 谷振超 《化工环保》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13-318,共6页
比较了由紫外光(UV)、TiO_(2)、H_(2)O_(2)、过硫酸盐(PS)组合而成的5种工艺对溶液中喹啉的光催化降解效果,分析了影响UV-TiO_(2)-PS降解喹啉的主要因素和降解机理,考察了该体系对吲哚和吡啶的降解效果。实验结果表明:相同条件下,5种体... 比较了由紫外光(UV)、TiO_(2)、H_(2)O_(2)、过硫酸盐(PS)组合而成的5种工艺对溶液中喹啉的光催化降解效果,分析了影响UV-TiO_(2)-PS降解喹啉的主要因素和降解机理,考察了该体系对吲哚和吡啶的降解效果。实验结果表明:相同条件下,5种体系对喹啉的去除效果依次为UV-TiO_(2)-PS>UV-TiO_(2)-H_(2)O_(2)>UV-PS>UV-H_(2)O_(2)>UV-TiO_(2),氧化剂H_(2)O_(2)或PS与UV-TiO_(2)联用,能提高喹啉去除率;在喹啉溶液初始质量浓度20 mg/L、TiO_(2)加入量1.2 g/L、PS加入量0.012 mol/L、初始pH 6.5的最佳工艺条件下,光反应150 min,喹啉去除率为97.07%,光反应180 min,TOC去除率为72.32%;在UV-TiO_(2)-PS降解喹啉的最佳工艺条件下,光反应150 min,该体系对吡啶和吲哚的去除率分别为41.12%和80.13%;UV-TiO_(2)-PS氧化降解喹啉过程中,活性物种的贡献依次为SO_(4)^(-)·>O_(2)-·>·OH>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化工废水 喹啉 含氮杂环化合物 紫外光(uv) TiO_(2) 过硫酸盐(ps) 高级氧化
下载PDF
UV激活S_(2)O_(8)^(2-)降解水中抗生素的研究进展
2
作者 赵久妹 《辽宁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3年第4期28-38,共11页
水中的抗生素种类较多,结构复杂,难以处理,对水生生态环境造成了威胁.紫外线(UV)除用于水中微生物的消毒之外,还能用于降解水中的有机物.总结归纳了抗生素的种类和结构特点,过硫酸盐的结构和性质,以及紫外线光源的类型;分析了UV激活S_(2... 水中的抗生素种类较多,结构复杂,难以处理,对水生生态环境造成了威胁.紫外线(UV)除用于水中微生物的消毒之外,还能用于降解水中的有机物.总结归纳了抗生素的种类和结构特点,过硫酸盐的结构和性质,以及紫外线光源的类型;分析了UV激活S_(2)O_(8)^(2-)降解水中抗生素的原理;指出了目前研究现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提出了展望.研究成果为紫外线/过硫酸盐系统应用于水中抗生素的处理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外线 过硫酸盐 抗生素 高级氧化法 硫酸根自由基
下载PDF
紫外/过硫酸盐预氧化应用于地表水处理 被引量:1
3
作者 熊斌 邬长友 +3 位作者 王晶文 万颖 王宗平 谢鹏超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86-90,共5页
梁子湖水源水夏季藻类污染严重,常规饮水处理工艺效果不佳。为提高常规工艺的出水水质,本实验在常规工艺前增加了紫外/过硫酸盐(UV/PS)预氧化措施。结果表明:UV/PS体系具有良好的预处理效果,最终出水浊度、叶绿素a和UV254的平均去除率... 梁子湖水源水夏季藻类污染严重,常规饮水处理工艺效果不佳。为提高常规工艺的出水水质,本实验在常规工艺前增加了紫外/过硫酸盐(UV/PS)预氧化措施。结果表明:UV/PS体系具有良好的预处理效果,最终出水浊度、叶绿素a和UV254的平均去除率在常规处理的基础上分别提升了9.96%、17.93%和12.60%;同时UV/PS预处理不会对出水pH、碱度、硬度、DOC、总铝等指标产生较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外/过硫酸盐 预处理 中试 混凝沉淀
下载PDF
紫外活化过硫酸盐降解二苯甲酮-4的动力学影响及降解机理与风险评价 被引量:15
4
作者 沈一君 彭明国 +3 位作者 徐彬焜 李志宏 杜尔登 王利平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74-182,共9页
活化PS(过硫酸盐)氧化工艺对于降解水中新兴微污染物具有潜在应用价值.为研究活化PS体系对BPs(二苯甲酮类)有机防晒剂的降解性能,以BP4(二苯甲酮-4)为研究对象,采用UV/PS(紫外活化过硫酸盐)工艺降解BP4,比较单一UV、单一PS和UV/PS 3种... 活化PS(过硫酸盐)氧化工艺对于降解水中新兴微污染物具有潜在应用价值.为研究活化PS体系对BPs(二苯甲酮类)有机防晒剂的降解性能,以BP4(二苯甲酮-4)为研究对象,采用UV/PS(紫外活化过硫酸盐)工艺降解BP4,比较单一UV、单一PS和UV/PS 3种工艺对BP4的去除效果,考察各因素对UV/PS工艺去除BP4动力学的影响,同时探究BP4降解机理并进行风险评价.结果表明:BP4降解过程符合准一级反应动力学模型;最佳PS投加量为1. 0 mmol/L,反应30 min后BP4去除率可达94%,增加PS投加量或降低初始c(BP4)均可促进BP4降解,无机阴离子(HCO3-和Cl-)对BP4降解均有抑制作用,酸性条件有利于BP4降解;基于HPLC-MS/MS鉴定出8种中间产物,并提出降解路径,费氏弧菌毒性试验和ECOSAR v1. 10软件预测表明,UV/PS工艺降解BP4过程中生成的中间产物比母物质毒性更高.研究显示,UV/PS工艺可有效去除BP4,但其中间产物可能会造成潜在的生态风险,后续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v/ps(紫外活化过硫酸盐)工艺 BP4(二苯甲酮-4) 影响因素 降解机理 风险评价
下载PDF
紫外/过硫酸盐预氧化强化混凝同步除藻和三氯酚 被引量:2
5
作者 邬长友 《中国给水排水》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45-48,共4页
以铜绿微囊藻和三氯酚(TCP)为研究对象,探究了紫外/过硫酸盐(UV/PS)预氧化强化混凝技术同步除藻和TCP的效果。结果表明,经过UV/PS预氧化强化混凝沉淀以后,对OD680、Chl-a、浊度和TCP的去除率分别提高了66.2%、67.4%、51.7%和95.6%;UV/P... 以铜绿微囊藻和三氯酚(TCP)为研究对象,探究了紫外/过硫酸盐(UV/PS)预氧化强化混凝技术同步除藻和TCP的效果。结果表明,经过UV/PS预氧化强化混凝沉淀以后,对OD680、Chl-a、浊度和TCP的去除率分别提高了66.2%、67.4%、51.7%和95.6%;UV/PS预氧化阶段最佳PS投加量为100 mg/L,最佳预氧化时间为10 min。机理分析发现,UV/PS预氧化可以破坏细胞的完整性,使藻细胞释放胞内有机物(IOM),并且能够进一步破坏核酸;同时,UV/PS预氧化还可以降低藻细胞表面的Zeta电位、改变细胞粒径,进而强化混凝除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外/过硫酸盐 铜绿微囊藻 三氯酚 预氧化 混凝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