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1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Classification of Rock Surrounding Underground Chambers and the Initial Damage Variations in Rock Masses
1
作者 Mingjie Zhao 《International English Education Research》 2014年第10期109-113,共5页
On the basis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ach classification index for underground chambers and the elastic wave velocity of rock mass, a corresponding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classification of rock surrounding under... On the basis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ach classification index for underground chambers and the elastic wave velocity of rock mass, a corresponding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classification of rock surrounding underground chambers and the initial damage variable is established by using the wave velocity definition of the initial damage variable of rock masses. Calculation and analysis of relevant data from a hydropower dam located in Southwest China show that the initial damage variable obtained by means of surrounding rock classification has a close relationship with that calculated by wave velocity, which verifies the rationality of the relationship of the two classification indices. This study establishes a foundation for further damage mechanics and stability analysis on the basis of surrounding rock classific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nderground chamber rock mass classification the initial damage variation elastic wave velocity
下载PDF
Destabilization analysis of overlapping underground chambers induced by blasting vibration with catastrophe theory 被引量:11
2
作者 闫长斌 徐国元 左宇军 《中国有色金属学会会刊:英文版》 EI CSCD 2006年第3期735-740,共6页
According to the main characters of overlapping underground chambers, the roof (floor) of two adjacent underground chambers is simplified to the mechanical model that is the beam with build-in ends. And vibration load... According to the main characters of overlapping underground chambers, the roof (floor) of two adjacent underground chambers is simplified to the mechanical model that is the beam with build-in ends. And vibration load due to blasting is simplified to harmonic wave. The catastrophic model of double cusp for underground chambers destabilization induced by blasting vibration has been established under the circumstances of considering deadweight of the beam, and the condition of destabilization has been worked out. The critical safety thickness of the roof (floor) of underground chambers has been confirmed according to the destabilization condition. The influence of amplitude and frequency of blasting vibration load on the critical safety thickness has been analyzed, and the quantitative relation between velocity, frequency of blasting vibration and critical safety thickness has been determined. Research results show that the destabilization of underground chambers is not only dependent on the amplitude and frequency of blasting vibration load, but also related to deadweight load and intrinsic attribute. It is accordant to testing results and some related latest research results of blasting seismic effect. With increasing amplitude, the critical safety thickness of underground chambers decreases gradually. And the possibility of underground chambers destabilization increases. When the frequency of blasting vibration is equal to or very close to the frequency of beam, resonance effect will take place in the system. Then the critical safety thickness will turn to zero, underground chambers will be damaged severely, and its loading capacity will lose on the whol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爆破振动 地下开采 扰动 突变理论 临界安全厚度
下载PDF
Status quo and prospect of the development for underground coal mine refuge chamber 被引量:2
3
作者 Ming-bo PIAO Jun MAO Tie-jun WANG 《Journal of Coal Science & Engineering(China)》 2013年第1期38-45,共8页
As one form of the energy resources, coal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Due to the particularity in coal mine production, mine accidents some time occur in countries all over the world, which result in large ca... As one form of the energy resources, coal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Due to the particularity in coal mine production, mine accidents some time occur in countries all over the world, which result in large casualties and economic losses. As equipment that can provides the miners with an emergency shelter when the coal mine accidents occur, the under ground coal mine refuge chamber is paid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by coal mine enterprises, and the application of the refuge chamber is increasingly widespread. The general functions, the classification, and the successful applications of the underground coal mine refuge chamber are illustrated first, and the research significance on the tmderground coal mine refuge chamber is stated. Following, the development status quo at home and abroad for the refuge chamber is introduced. Then, the implementation methods for the key functions of the underground coal mine refuge chamber are demonstrated. Finally, the prospect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underground coal mine refuge chamber is stat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al mine production mine accident underground lifesaving underground refuge chamber PROSPECT
下载PDF
井下避难硐室系统失效评价与在线监测系统研究
4
作者 牛孝子 张卓 +2 位作者 龚自敏 李鸿飞 宋朋 《现代矿业》 CAS 2024年第9期247-252,共6页
为了实现井下避难硐室的安全管理与灾变应急联动,防止系统功能失效,采用事故树定量分析硐室失效成因与各子系统内在联系,结合工程实践,推导出硐室系统失效经验公式,建立失效评价预警模型。根据井上与井下空间分布特点,提出“双网+双系... 为了实现井下避难硐室的安全管理与灾变应急联动,防止系统功能失效,采用事故树定量分析硐室失效成因与各子系统内在联系,结合工程实践,推导出硐室系统失效经验公式,建立失效评价预警模型。根据井上与井下空间分布特点,提出“双网+双系统”协作架构模式及监测系统的物联网架构;搭建一站式指挥调度专线、双向视频语音等设施,保障了系统在线监测与应急网络安全,扩大了系统协同范围;根据预警模型设计了系统软件的六大功能,完善了系统监测与应急应用,实现了井上、井下信息交互安全畅通。该监测系统已在西南某矿成功应用,有利于降低避难硐室失效事件发生,减少安全检查工作量,提高运维管理效率,提升矿山安全管理智能化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井下避难硐室 物联网 在线监测系统
下载PDF
高地应力下深部硐室底鼓破坏围岩稳定性分析
5
作者 张道兵 尹华东 +4 位作者 胡阿平 朱远嫘 彭学军 张升 安方信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60-669,共10页
为研究西部山区高地应力作用下深部硐室的稳定性问题,根据普氏压力拱理论,综合考虑深部硐室冒顶,片帮以及底鼓破坏,建立了高地应力下深部硐室底鼓破坏模式,基于极限分析上限法和非线性Hoek-Brown破坏准则,推导了该破坏模式下深部硐室的... 为研究西部山区高地应力作用下深部硐室的稳定性问题,根据普氏压力拱理论,综合考虑深部硐室冒顶,片帮以及底鼓破坏,建立了高地应力下深部硐室底鼓破坏模式,基于极限分析上限法和非线性Hoek-Brown破坏准则,推导了该破坏模式下深部硐室的围岩压力理论公式,求解了该破坏模式下深部硐室围岩压力上限解,并将本文结果与数值模拟和已有成果进行对比分析。此外,通过该破坏模式研究了各参数对围岩压力和潜在破坏面的影响。结果表明:(1)随着初始地应力场参数中σ_(V)和λ增大,深部地下硐室围岩压力q逐渐增大,硐室围岩潜在破坏面逐渐增大,其中σ_(V)表现尤为显著;(2) Hoek-Brown破坏准则参数中GSI、σ_(ci)和m_(i)的增大对深部硐室围岩稳定性有明显的提高效应,而D增加则会降低硐室围岩的稳定性;(3)随着底部压力相关系数μ增加,深部地下硐室顶板和两帮的围岩压力表现为减小的趋势。研究成果可为深部硐室的支护设计提拱有效的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地应力 硐室底鼓 破坏模式 围岩压力 Hoek-Brown破坏准则
下载PDF
不同工法对高边墙超大断面地下硐室结构变形及应力响应分析
6
作者 朱文青 郑晴晴 +2 位作者 王晨阳 湛佳亮 陈升 《江西建材》 2024年第6期246-248,共3页
为了分析不同条件下高边墙超大断面地下硐室结构变形及应力响应,文中建立了施工过程中高边墙超大断面地下硐室结构模型,分析了不同围岩等级下6种工法下高边墙超大断面地下硐室结构的应力及变形。结果表明,随着施工步数的不断增加,所有... 为了分析不同条件下高边墙超大断面地下硐室结构变形及应力响应,文中建立了施工过程中高边墙超大断面地下硐室结构模型,分析了不同围岩等级下6种工法下高边墙超大断面地下硐室结构的应力及变形。结果表明,随着施工步数的不断增加,所有工法下拱顶的沉降量及隆起量均表现为先快速增加后稳定的变化规律,这为高边墙超大断面地下硐室结构的施工方案优化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边墙 地下硐室结构 超大断面 施工工法 应力应变响应
下载PDF
金属矿山TBM地下始发硐室群设计及关键施工技术研究
7
作者 李玉选 郭红斌 +1 位作者 黄丹 赵健 《有色金属(矿山部分)》 2024年第6期152-160,共9页
针对金属矿山TBM地下始发硐室群建设重点技术,分析TBM地下始发硐室群设计依据,提出一体化组装始发与分体组装始发硐室群组成布置及各硐室结构参数计算方法。以某金属矿山TBM工程为例,综合考虑TBM设备、组装吊装设备、地质条件因素及安... 针对金属矿山TBM地下始发硐室群建设重点技术,分析TBM地下始发硐室群设计依据,提出一体化组装始发与分体组装始发硐室群组成布置及各硐室结构参数计算方法。以某金属矿山TBM工程为例,综合考虑TBM设备、组装吊装设备、地质条件因素及安全因素等,分别得出两种方案中始发硐室群各硐室结构参数,最后通过分析工程量、工期等,比选得出最优方案,并根据最优方案介绍TBM始发硐室群施工关键技术。研究结论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矿山 TBM工程 TBM地下始发硐室群 布置与设计方案 关键施工技术
下载PDF
在倾倒边坡中建设地下调压室的工程地质研究
8
作者 黄振伟 茆金柱 +2 位作者 蒲进 马力刚 潘坤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30-137,共8页
扎拉水电站调压室建在山体倾倒边坡内,对该边坡及围岩稳定性的系统研究至关重要。根据岩体结构和变形破坏类型的差异,采用岩体结构、岩层转角、风化等定性因素结合波速比定量因素进行综合分区;通过现场超常规原位试验,结合反演计算,综... 扎拉水电站调压室建在山体倾倒边坡内,对该边坡及围岩稳定性的系统研究至关重要。根据岩体结构和变形破坏类型的差异,采用岩体结构、岩层转角、风化等定性因素结合波速比定量因素进行综合分区;通过现场超常规原位试验,结合反演计算,综合提出各区适宜的岩体抗剪强度参数;采用数值分析法模拟倾倒边坡变形破坏模式,并通过多种解析法校验边坡稳定性。结果表明:边坡倾倒岩体可分为层状弯曲区、碎裂拉张区、散体坠覆区;厂后倾倒边坡的主要失稳形式为拉裂-滑移-剪断和块体卸荷崩落;在倾倒边坡稳定性评价中,安全系数应取现行技术标准规定范围内的较大值,有利于保障倾倒边坡滑移稳定和坡内洞室围岩变形稳定。研究成果解决了地质条件局限和水工结构要求之间的突出矛盾,在中国水利水电建设中具有开创意义,可为倾倒边坡中工程建设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倾倒边坡 地下调压室 地质特征 围岩稳定性 原位试验 应力应变数值分析 扎拉水电站
下载PDF
基于改进突变级数法的引水隧洞施工安全综合评价
9
作者 张贺 聂元东 《水科学与工程技术》 2024年第1期51-55,共5页
为保障引水隧洞施工安全,构建了改进的突变级数法的引水隧洞施工安全评价模型。首先分析引水隧洞施工安全突变特征,构建了引水隧洞施工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然后利用ISM-ANP组合赋权方法,获取定性和定量的评价指标,提升评价数据的可靠性;... 为保障引水隧洞施工安全,构建了改进的突变级数法的引水隧洞施工安全评价模型。首先分析引水隧洞施工安全突变特征,构建了引水隧洞施工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然后利用ISM-ANP组合赋权方法,获取定性和定量的评价指标,提升评价数据的可靠性;进一步基于ISM-ANP组合赋权结果和突变级数理论构建改进的突变级数综合评价模型。最后以某引水隧洞工程作为评价对象,运用模型对引水隧洞施工安全状态进行评价分析。结果表明:某引水隧洞工程施工安全评价等级为一般,引水隧洞施工过程中存在一定安全隐患;提出的改进突变级数安全评价方法精度较高,可为引水隧洞安全评价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利工程 引水隧洞 施工安全 安全评价 模型改进
下载PDF
超大断面破碎软岩硐室围岩稳定性及控制技术研究
10
作者 贾住平 郑禄璟 +2 位作者 金开玥 郑禄林 荣鹏 《黄金》 CAS 2024年第9期1-7,共7页
针对超大断面硐室围岩失稳问题,以锦丰金矿地下搅拌站超大断面硐室为研究对象,利用矿山地质钻孔数据库建立矿区岩石质量指标模型,并基于该模型选择搅拌站建设最优位置为150 m中段。通过实验室试验、现场调查及地应力测量确定围岩参数及... 针对超大断面硐室围岩失稳问题,以锦丰金矿地下搅拌站超大断面硐室为研究对象,利用矿山地质钻孔数据库建立矿区岩石质量指标模型,并基于该模型选择搅拌站建设最优位置为150 m中段。通过实验室试验、现场调查及地应力测量确定围岩参数及应力分布特征,利用Phase2岩石力学软件对硐室开挖后的稳定性进行数值模拟分析,根据分析结果并结合工程类比法,提出管缝锚杆+挂网+湿喷混凝土+树脂锚杆+长锚索+壁后注浆+防底鼓反拱混凝土联合支护方案对围岩进行支护。采用数值模拟及现场应用效果监测方法对加固效果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加固后的硐室最大变形量为31 mm,最大主应力为25 MPa,锚杆(索)均未发生破坏,混凝土衬砌所有单元的安全系数均大于1.2,支护结构处于合理有效的受力状态。采用该联合支护方式加固后的硐室处于稳定状态,支护效果良好,相关研究成果对类似工程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破碎软岩 超大断面硐室 围岩稳定性 井下搅拌站 RQD模型 岩石质量 地应力 联合支护
下载PDF
大型地下水封石油洞库主洞室群间距分析
11
作者 李俊彦 彭振华 +1 位作者 王敬奎 王金昌 《山西建筑》 2024年第22期74-77,共4页
大型地下水封石油洞库往往由多个洞室构成,在工程设计中洞室群之间的距离不仅影响洞室围岩的稳定性,同时还能够影响工程建设的经济性。目前大型地下水封石油洞库地下洞室群间距多是根据洞室截面尺寸和洞室围岩质量,按照工程经验来确定,... 大型地下水封石油洞库往往由多个洞室构成,在工程设计中洞室群之间的距离不仅影响洞室围岩的稳定性,同时还能够影响工程建设的经济性。目前大型地下水封石油洞库地下洞室群间距多是根据洞室截面尺寸和洞室围岩质量,按照工程经验来确定,缺乏合理的解释。通过数值分析,模拟实际工程地下洞室开挖过程,根据围岩的空间位移分析洞室群中洞室开挖对其相邻已开挖洞室围岩的影响,确定其影响距离,从而提出合理的洞室间距。数值分析以某地下水封洞库为例,分析8种不同洞室间距工况下两相邻洞室围岩变形变化规律及其相互影响,构建了大型地下水封石油洞库地下洞室围岩关键位置位移立方与洞室间距之间的关系,为该地下水封石油洞库设计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封石油洞库 数值计算 洞室间距 围岩变形
下载PDF
大型水电站地下厂房岩壁梁施工技术
12
作者 蒋冬涛 《江苏建材》 2024年第2期85-87,共3页
为解决大型水电站地下厂房岩壁梁施工质量问题,文章以福建省云霄抽水蓄能电站为研究对象,结合场区工程地质条件,针对主厂房和尾闸室2处岩壁梁的岩壁开挖、支护锚杆安装和混凝土浇筑施工展开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文中提出的分区开挖、光面... 为解决大型水电站地下厂房岩壁梁施工质量问题,文章以福建省云霄抽水蓄能电站为研究对象,结合场区工程地质条件,针对主厂房和尾闸室2处岩壁梁的岩壁开挖、支护锚杆安装和混凝土浇筑施工展开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文中提出的分区开挖、光面爆破、两臂凿岩台车配合人工安装锚杆、跳仓浇筑混凝土的施工方法,有效保证了主厂房和尾闸室的岩壁梁施工质量,减少了后期补强加固工作,节约了工程投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水电站 地下厂房 岩壁梁 尾闸室 锚杆
下载PDF
复杂地下硐室群核事故钚气溶胶扩散行为研究
13
作者 朱勇 周辉 +2 位作者 赵海洋 李彦恒 杨凡杰 《安全与环境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96-105,共10页
涉核地下硐室群核事故产生的钚气溶胶威胁核设施的长期运营安全,现有关于封闭空间内的钚气溶胶扩散行为研究主要涉及简单硐室,而未涉及复杂地下硐室群,复杂地下硐室群核事故钚气溶胶扩散行为尚未得到充分揭示。首先对核事故钚气溶胶源... 涉核地下硐室群核事故产生的钚气溶胶威胁核设施的长期运营安全,现有关于封闭空间内的钚气溶胶扩散行为研究主要涉及简单硐室,而未涉及复杂地下硐室群,复杂地下硐室群核事故钚气溶胶扩散行为尚未得到充分揭示。首先对核事故钚气溶胶源项进行分析,讨论了钚气溶胶颗粒产生的方式和粒径分布特征,给出了硐室内钚气溶胶初始浓度的估算方法;然后通过分析钚气溶胶颗粒的空气动力学行为,给出了适合于描述钚气溶胶颗粒在硐室内传输的本构模型,建立了地下硐室群内钚气溶胶扩散行为模拟方法;最后以某复杂地下硐室群为例,采用Ventsim软件对两种释放场景(缓慢释放和剧烈释放)、不同释放位置条件下钚气溶胶的扩散行为进行了数值模拟,并对硐室群核事故应对措施展开了讨论。结果表明:钚气溶胶在硐室群内的扩散行为主要受核泄漏方式、核泄漏位置、钚气溶胶颗粒粒径以及通风系统的影响,通过合理规划硐室群布局、通风风路、防核泄漏措施等,可有效降低核污染扩散的风险。该研究结果对于地下硐室群核安全设计、核应急处理与核扩散风险管控等措施的制定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钚气溶胶 扩散行为 地下硐室群 核事故 Ventsim软件
下载PDF
基于强度和渗透性的煤炭地下气化采收率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郝鹏程 王创业 +5 位作者 刘猛 曹望坤 李翔 袁淑霞 吴松 齐文娇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3562-3572,共11页
中深层煤炭地下气化是新型的煤炭利用技术,尚缺乏采收率评价标准。剩余煤墙强度和气体渗透性是气化后地层安全性的重要评价指标。为确保气化后地层安全性,基于强度和渗透性理论,采用有限元法对多因素影响下煤层应力分布状态进行分析,得... 中深层煤炭地下气化是新型的煤炭利用技术,尚缺乏采收率评价标准。剩余煤墙强度和气体渗透性是气化后地层安全性的重要评价指标。为确保气化后地层安全性,基于强度和渗透性理论,采用有限元法对多因素影响下煤层应力分布状态进行分析,得到不同载荷作用下煤层产生裂纹的临界条件,确定不同形状气化腔、不同厚度煤层以及不同地层压力和工作压力下的最小预留煤墙厚度;采用Darcy定律对煤层渗透率进行分析。根据强度和渗透率计算地下气化过程可用于气化的煤量,结合煤炭采区回采率和油田原油采收率定义煤炭地下气化采收率,并针对不同煤层厚度、不同形状气化腔进行了采收率计算。研究结果表明,煤炭地下气化无法以回采率衡量其采收率,因气化腔的圆柱/圆锥形状特点,其采收率低于煤炭开采过程的回采率,预留安全煤墙后,煤炭地下气化采收率进一步降低。随着煤墙厚度的增加,采收率逐渐降低,但煤墙厚度对厚煤层影响较小,对薄煤层影响较大。煤层越厚,需要预留的最小煤墙厚度越大,但采收率越高,尤其是梨形气化腔更是如此。与煤炭开采不同,煤炭地下气化采收率受煤层厚度影响较大,如果采用梨形气化腔,薄煤层的开采价值较低。煤炭地下气化解决了深层煤炭的开采利用问题,由于国内外尚未建立起煤炭地下气化采收率评价方法,该研究结果可为煤炭地下气化选址、资源评价和气化工艺的制定提供参考,也可为煤炭地下气化采收率标准的制定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炭地下气化 采收率 气化腔 煤层强度 渗透率
下载PDF
新城金矿井下供电系统及工艺设备控制
15
作者 徐可 《有色冶金设计与研究》 2023年第4期19-22,26,共5页
某金矿包含了4个矿区,采用竖井+斜坡道联合开拓方式,井深达-1830 m。由于该矿井下负荷大、距离远的特点,其供电电缆的敷设、电气设备的运输、井下配电硐室的布置、井下主要电气设备的选择等都有其特殊性。针对这些特点在进行井下供电系... 某金矿包含了4个矿区,采用竖井+斜坡道联合开拓方式,井深达-1830 m。由于该矿井下负荷大、距离远的特点,其供电电缆的敷设、电气设备的运输、井下配电硐室的布置、井下主要电气设备的选择等都有其特殊性。针对这些特点在进行井下供电系统及工艺设备控制系统设计时,配备了对应的高低压供配电、照明、接地系统和控制系统。实践证明,采用矿用电气设备、低压配电系统采用IT系统、变压器中性点不接地等措施有效保障了该项目井下供配电系统的安全、可靠、智能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5 kV变电站 井下配电硐室 井下照明 井下接地 IT系统
下载PDF
复杂地质条件下洞室群合理洞间距数值分析
16
作者 胡书红 吴家耀 +2 位作者 钟谷良 姜振 潘兵 《水电与新能源》 2023年第12期1-4,63,共5页
卡拉水电站地下厂区结构面及软弱地层发育,地下厂房洞和主变洞的洞室间距直接影响到洞室群的安全。首先根据工程规范选定洞间距比选方案,然后采用三维离散元数值分析对比不同方案下围岩的变形、塑性区分布及应力分布特征,据此拟定两大... 卡拉水电站地下厂区结构面及软弱地层发育,地下厂房洞和主变洞的洞室间距直接影响到洞室群的安全。首先根据工程规范选定洞间距比选方案,然后采用三维离散元数值分析对比不同方案下围岩的变形、塑性区分布及应力分布特征,据此拟定两大洞室的合理洞间距为60 m,并需要对断层F152以及炭质板岩夹层影响段进行加强支护。本研究成果可供地质条件类似的大型地下洞室工程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厂房 洞室间距 围岩稳定 数值模拟
下载PDF
井下TDS智能矸选系统巷道及硐室群布置设计
17
作者 李宁 徐永岐 +1 位作者 何峰华 宋国忠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7-23,共7页
为了实现矿井矸石不上井、提高主井净提升能力,设计将TDS智能矸选系统布置在井下,分析了TDS智能矸选系统的运行规律,研究其矸选巷道及硐室群布置形式,并对其平面布置、竖向布置进行详细论述,给出了TDS智能矸选巷道及硐室群支护方式和支... 为了实现矿井矸石不上井、提高主井净提升能力,设计将TDS智能矸选系统布置在井下,分析了TDS智能矸选系统的运行规律,研究其矸选巷道及硐室群布置形式,并对其平面布置、竖向布置进行详细论述,给出了TDS智能矸选巷道及硐室群支护方式和支护参数。在此基础上,结合三河口矿井生产系统实际情况,对井下TDS智能矸选系统巷道及硐室群布置进行了设计,为类似矿井井下TDS智能矸选系统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井下矸选 TDS矸选机 硐室断面 硐室群布置 硐室支护
下载PDF
深埋地下洞室柱状节理围岩变形特征分析
18
作者 楚文杰 贾聿颉 《河南科技》 2023年第19期66-72,共7页
【目的】金沙江白鹤滩水电站输水系统中的尾水调压室规模巨大,洞室埋深大,穹顶柱状节理玄武岩发育,地质条件复杂,为了降低围岩变形破坏的风险,保证工程安全,节约生产成本,需对深埋地下洞室柱状节理围岩变形特征进行分析。【方法】依托... 【目的】金沙江白鹤滩水电站输水系统中的尾水调压室规模巨大,洞室埋深大,穹顶柱状节理玄武岩发育,地质条件复杂,为了降低围岩变形破坏的风险,保证工程安全,节约生产成本,需对深埋地下洞室柱状节理围岩变形特征进行分析。【方法】依托右岸深埋地下洞室8#尾水调压室,结合现场工程地质资料及施工过程,运用非连续介质力学的数值计算方法,得出无支护条件下穹顶在柱状节理岩体及完整岩体两种情况下围岩的应力应变分布,继而分析评价两种情况下围岩可能出现的变形特征。【结果】结果表明,柱状节理的发育使穹顶开挖面附近浅层围岩强度降低、应力集中区与开挖面的距离增大,围岩塑性区深度显著增大;受初始最大主应力方向及柱状节理各向异性影响,穹顶S侧翼围岩变形值及N/S两侧翼变形值的差异均有所增大,层间错动带C5在N侧法向应力有所减弱,在S侧的松弛变形有所增大。【结论】分析方法及结果符合地下工程设计施工的一般规律,为围岩稳定、设计方案和支护安全评价提供了有力支撑,具有可靠的工程指导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柱状节理围岩 深埋地下洞室 尾水调压室穹顶 非连续介质 围岩变形特征 数值计算
下载PDF
瞬变电磁法探测地下洞体的有效性 被引量:45
19
作者 阎述 傅君眉 李正斌 《煤田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64-68,共5页
瞬变电磁法对于施工区地表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工作效率较高。选用适当的装置可将瞬变电磁法应用于地下洞体的探测,其数据处理解释是采用全期定义将实测瞬变衰减曲线转换为视电阻率—深度曲线,根据地下洞体的瞬变电磁响应特征分析等视... 瞬变电磁法对于施工区地表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工作效率较高。选用适当的装置可将瞬变电磁法应用于地下洞体的探测,其数据处理解释是采用全期定义将实测瞬变衰减曲线转换为视电阻率—深度曲线,根据地下洞体的瞬变电磁响应特征分析等视电阻率曲线的形态来确定洞体的存在。此方法已通过多次实际应用取得了良好的地质效果。在1993、1997年两次北京门头沟区老窑勘查工程中由瞬变电磁法圈定出的老窑经钻孔验证成功率达80%,证明了该方法探测地下洞体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瞬变电磁法 地下洞室 有效性 隧道 测深
下载PDF
高地应力环境下硐室开挖围岩应力释放规律 被引量:30
20
作者 杨树新 李宏 +1 位作者 白明洲 许兆义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26-30,共5页
为研究高地应力环境下硐室掘进引起的围岩应力时空变化规律,以某地下工程模拟试验硐为例,开展了原地应力测量,应用压磁电感法高精度应力测试系统对地下硐室挖掘过程中围岩应力变化的全过程进行了跟踪监测。结果表明:高应力区试验硐掘进... 为研究高地应力环境下硐室掘进引起的围岩应力时空变化规律,以某地下工程模拟试验硐为例,开展了原地应力测量,应用压磁电感法高精度应力测试系统对地下硐室挖掘过程中围岩应力变化的全过程进行了跟踪监测。结果表明:高应力区试验硐掘进引起的围岩应力变化有应力释放、应力调整和应力平稳3个阶段;垂直于硐壁方向的应力变化最显著,距离硐壁0.6 m处原地应力基本完全释放;平行于硐壁方向的应力变化较小,释放掉原值的20%,应力在放炮时瞬间释放完毕;观测到最小主应力在调整阶段有2 MPa左右的应力加强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地应力 地下硐室 围岩应力 挖掘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