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ypes and resource potential of continental shale oil in China and its boundary with tight oil 被引量:10
1
作者 ZHAO Wenzhi HU Suyun +4 位作者 HOU Lianhua YANG Tao LI Xin GUO Bincheng YANG Zhi 《Petroleum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2020年第1期1-11,共11页
Continental shale oil has two types, low-medium maturity and medium-high maturity, and they are different in terms of resource environment, potential, production methods and technologies, and industrial evaluation cri... Continental shale oil has two types, low-medium maturity and medium-high maturity, and they are different in terms of resource environment, potential, production methods and technologies, and industrial evaluation criteria. In addition, continental shale oil is different from the shale oil and tight oil in the United States. Scientific definition of connotations of these resource types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promoting the exploration of continental shale oil from "outside source" into "inside source" and making it a strategic replacement resource in the future. The connotations of low-medium maturity and medium-high maturity continental shale oils are made clear in this study. The former refers to the liquid hydrocarbons and multiple organic matter buried in the continental organic-rich shale strata with a burial depth deeper than 300 m and a Ro value less than 1.0%. The latter refers to the liquid hydrocarbons present in organic-rich shale intervals with a burial depth that in the "liquid window" range of the Tissot model and a Ro value greater than 1.0%. The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resource potential and economic evaluation criteria of different types of continental shale oil are systematically summarized. According to evaluation, the recoverable resources of in-situ conversion technology for shale oil with low-medium maturity in China is about(700-900)×10^8 t, and the economic recoverable resources under medium oil price condition($ 60-65/bbl) is(150-200)×10^8 t. Shale oil with low-medium maturity guarantees the occurrence of the continental shale oil revolution. Pilot target areas should be optimized and core technical equipment should be developed according to the key parameters such as the cumulative production scale of well groups, the production scale, the preservation conditions, and the economics of exploitation. The geological resources of medium-high maturity shale oil are about 100×10^8 t, and the recoverable resources can to be determined after the daily production and cumulative production of a single well reach the economic threshold. Continental shale oil and tight oil are different in lithological combinations, facies distribution, and productivity evaluation criteria. The two can be independently distinguished and coexist according to different resource types. The determination of China’s continental shale oil types, resources potentials, and tight oil boundary systems can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the upcoming shale oil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practices and help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continental shale oi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hale oil medium-high MATURITY low-medium MATURITY resource potential TIGHT oil BOUNDARY shale oil revolution
下载PDF
金坛盆地始新统阜宁组四段页岩油地质条件
2
作者 臧素华 荆晓明 +1 位作者 刘志华 印燕铃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25-434,共10页
为评价以金坛盆地为代表的苏南新生代残留盆地非常规油气勘探潜力,以金坛盆地J9井钻井、岩心、测井及分析测试资料为基础,开展阜宁组四段岩石沉积特征、有机地球化学特征、矿物组成特征、储层特征等地质条件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金坛盆... 为评价以金坛盆地为代表的苏南新生代残留盆地非常规油气勘探潜力,以金坛盆地J9井钻井、岩心、测井及分析测试资料为基础,开展阜宁组四段岩石沉积特征、有机地球化学特征、矿物组成特征、储层特征等地质条件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金坛盆地阜四段形成于浅湖—半深湖为主的半封闭—封闭咸化沉积环境,具有泥页岩厚度大(深凹带大于250 m)、总有机碳(TOC)含量偏低(平均为1.02%)、热演化成熟度(R_(o))中低(介于0.81%~0.85%)的特征,具备一定的成烃物质基础。阜四段泥页岩发育裂缝、孔隙两类储集空间,具备良好的储集性能,同时脆性矿物含量较高,有利于后期的压裂改造。结合已有钻孔油气显示情况,认为苏南地区茅山构造推覆带前排的金坛盆地阜四段具备中低成熟度页岩油勘探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坛盆地 阜宁组四段 页岩油 地质条件 中低成熟度
下载PDF
全球页岩油形成分布潜力及中国陆相页岩油理论技术进展 被引量:24
3
作者 邹才能 马锋 +5 位作者 潘松圻 张新顺 吴松涛 傅国友 王红军 杨智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28-142,共15页
全球非常规页岩层系油气资源丰富,富有机质页岩主要沉积在劳亚构造域和特提斯构造域的上侏罗统、渐新统—中新统、白垩系和上泥盆统4套页岩层系内。交汇分析北美典型页岩油区块产量与R_(o)数据关系,提出R_(o)为0.7%作为低熟页岩油和中... 全球非常规页岩层系油气资源丰富,富有机质页岩主要沉积在劳亚构造域和特提斯构造域的上侏罗统、渐新统—中新统、白垩系和上泥盆统4套页岩层系内。交汇分析北美典型页岩油区块产量与R_(o)数据关系,提出R_(o)为0.7%作为低熟页岩油和中高熟页岩油的界限,系统评价了全球116个盆地157套页岩层系中高熟页岩油、低熟页岩油技术可采资源量约2512亿t,主要分布在北美洲、南美洲、北非和俄罗斯,以前陆盆地中新界、克拉通盆地古生界、裂谷盆地和被动大陆边缘盆地的中生界为主。海相页岩油受显生宙以来的海侵影响,富集在稳定克拉通和前陆等类型盆地中,具大面积稳定分布、成熟度适中等特征;陆相页岩油受暖室期气候影响,主要在坳陷、断陷等类型盆地中发育,以微纳米级无机孔隙和微页理裂缝为主要储渗空间通道,具有沉积相横向变化大、“甜点区段”局部富集等特征。中国石油工业正经历从“陆相页岩生油”向“陆相页岩产油”转变,初步形成源岩油气“进源找油”地质理论、陆相页岩油高效勘探及低成本开发技术体系,推动中国陆相页岩油取得重要突破。着力加强应用基础理论研究与关键技术攻关,构建地质-工程一体化模式,强化全生命周期管理理念,加快中高熟页岩油“压裂人工油藏”工业化发展,加强低熟页岩油“加热原位转化”技术攻关与工业化试验,推动实现中国“陆相页岩油革命”,夯实“稳油增气”资源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 页岩油 中高熟页岩油 低熟页岩油 资源评价 非常规油气
下载PDF
中国典型咸化湖盆页岩油富集与流动特征及在“甜点”评价中的意义 被引量:1
4
作者 赵文智 卞从胜 +5 位作者 蒲秀刚 刘诗局 关铭 刘伟 李永新 董劲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25-37,共13页
咸化湖盆主要发育混积型页岩,长英质、碳酸盐矿物含量高,黏土矿物含量低,有机质形成液态烃时间偏早,但有机质丰度变化较大,且页岩油密度、黏度较高,流动性总体偏差。分析中国典型咸化湖盆页岩岩石组构、页岩油物性与流动性特征,总结提... 咸化湖盆主要发育混积型页岩,长英质、碳酸盐矿物含量高,黏土矿物含量低,有机质形成液态烃时间偏早,但有机质丰度变化较大,且页岩油密度、黏度较高,流动性总体偏差。分析中国典型咸化湖盆页岩岩石组构、页岩油物性与流动性特征,总结提出“甜点”评价关键要素。有机质丰度较高(总有机碳TOC>1.5%或者2.0%)且单层集中段厚度较大(10~15 m或更大)的咸化湖盆页岩,在中低熟阶段(镜质体反射率R_(o)<0.8%)就可形成较多滞留烃,且纵向上具良好的源储组合,有利于页岩油近源微运移,形成富集段;混积型页岩黏土含量较低,对液态烃吸附总量较小,且页岩具有较好脆性,可保证地下可动烃数量较多,人工改造也可形成较好导流效果;页岩油主要赋存于黏土层微纳米孔隙和碳酸质与长英质层超压成因的微裂缝和构造缝中,非均质性极强,但多组分烃和非烃通过混相可改善重质烃和非烃组分的流动性,支撑中低熟液态烃有较高的流动量。此外,良好封闭性是形成异常高压的重要条件;足够高的现今地层温度(最好大于120℃)可提高中低熟页岩油地下流动性,合理的生产制度可保障多组分烃和非烃最佳混相从而形成最大流动量。具备上述条件的咸化湖盆中低熟页岩油称为“甜点”靶体,可用水平井和体积改造等非原位转化技术进行开发,并与需原位转化的淡水湖盆中低熟页岩油并列,构成中国中低熟页岩油两种主要类型,都具有良好的开发潜力,是陆相页岩油革命得于发生的重要资源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低熟页岩油 非原位转化型 多组分烃与非烃混相 烃组分流动 控制因素 吸附性 “甜点”评价 咸化湖盆
下载PDF
中国陆相页岩油类型、勘探开发现状与发展趋势 被引量:1
5
作者 赵文智 朱如凯 +1 位作者 张婧雅 杨静儒 《中国石油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13,共13页
通过对国内外页岩油分类现状的综合分析和中美页岩油勘探开发历程、储产量现状、水平井产量特征的对比,分析了中美页岩油地质条件、资源质量、可开采性、经济性及规模性差异,提出用“地名+页岩油”或“地名+地层单位+页岩油”定义我国... 通过对国内外页岩油分类现状的综合分析和中美页岩油勘探开发历程、储产量现状、水平井产量特征的对比,分析了中美页岩油地质条件、资源质量、可开采性、经济性及规模性差异,提出用“地名+页岩油”或“地名+地层单位+页岩油”定义我国陆相页岩油区带,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按两个层次划分,首先根据砂地比(源储比)或沉积相带划分为致密油型页岩油、过渡型页岩油、纯正型页岩油,然后针对纯正型页岩油,根据热成熟度或油品性质,划分中高熟、中低熟类型,或者轻质油区、稀油区、重油区、稠油区等。针对中高熟陆相页岩油,在2025年以前,应集中攻关中高熟高压区页岩油富集区/段评价,做好试采工作,攻关最佳开采技术,最大限度降低成本,提高单井初始产量和累计采出量,预计全国页岩油年产量达到(600~1000)×104t;2025—2035年,进一步升级和优化技术,降低成本,全国页岩油年产量力争达到(1200~1500)×104t,成为我国原油年产2×108t的重要补充。针对中低熟页岩油,现阶段做好鄂尔多斯盆地长73亚段部署页岩油原位转化先导试验,力争2030年前后实现关键装备与核心技术国产化,进入规模商业开发阶段,年产原油能达到千万吨级规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相页岩油 中高熟页岩油 中低熟页岩油 原位转化 发展趋势
下载PDF
泌阳凹陷中低成熟度页岩油核磁共振评价方法
6
作者 王志战 韩玉娇 +3 位作者 金芸芸 王勇 罗曦 严永新 《石油钻探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58-65,共8页
中低成熟度页岩油孔隙结构复杂,孔隙致密,探测难度大,干酪根、沥青、类固体等组分发育,甜点准确评价困难。为准确评价中低成熟度页岩储层的储集特性和含油特性,以低场核磁共振技术为主要研究手段,对比分析了磁场强度、探头口径、回波间... 中低成熟度页岩油孔隙结构复杂,孔隙致密,探测难度大,干酪根、沥青、类固体等组分发育,甜点准确评价困难。为准确评价中低成熟度页岩储层的储集特性和含油特性,以低场核磁共振技术为主要研究手段,对比分析了磁场强度、探头口径、回波间隔和波峰偏移等影响核磁共振信号采集精度的因素,确定了适用于短弛豫组分发育的中低成熟度页岩油高精度采集参数。采用高分辨率一维、二维核磁共振测量,结合氮气吸附、压汞、地化分析等实验结果,评价了泌阳凹陷YY1井的储集性、含油性,建立了基于二维核磁谱图组分的干酪根含量表征模型。研究结果表明,中低成熟度页岩油的核磁共振测量对仪器的回波间隔要求更高,在仪器硬件无法缩短TE条件下,可以通过波峰偏移方式采集更多的短弛豫组分信息,以获得更具备代表性的图谱。核磁共振技术能够实现中低成熟度页岩油储层和烃源岩多种特性的高精度评价,开展深入信息挖掘和研究对中低成熟度页岩油高效勘探开发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低成熟度 页岩油 核磁共振 采集参数 储层评价
下载PDF
中低熟页岩油原位转化技术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7
作者 孙金声 刘克松 +1 位作者 金家锋 吕开河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7,共7页
中低熟页岩储层是指埋深为300~3000 m、富含稠化液态石油烃和未转化有机质的页岩,我国已探明的中低熟页岩油资源储量居世界第四位,是保证我国能源安全的重要战略资源。文章介绍了中低熟页岩油地下原位转化的概念和现有地下原位转化技术... 中低熟页岩储层是指埋深为300~3000 m、富含稠化液态石油烃和未转化有机质的页岩,我国已探明的中低熟页岩油资源储量居世界第四位,是保证我国能源安全的重要战略资源。文章介绍了中低熟页岩油地下原位转化的概念和现有地下原位转化技术。研究了加热时间、热解温度、压力和升温速率等因素对中低熟页岩油热解的影响。重点介绍了三种不同类型的纳米级催化剂,并分析了催化剂对中低熟页岩油热解的机理。同时,阐述了高温超临界二氧化碳、超临界甲苯、超临界水等超临界流体在原位开采中低熟页岩油方面的应用。最后,展望了超临界流体协同催化剂热解中低熟页岩油技术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低熟页岩油 原位转化 纳米催化剂 超临界流体 协同催化剂热解
下载PDF
油页岩原位加热开采中的生烃反应动力学模型
8
作者 王自翔 贾楠 +1 位作者 韩琪琪 孙丽娜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33-40,共8页
我国油页岩/中—低熟页岩油的资源潜力巨大,建立准确的描述油页岩原位热解的化学反应模型是实现油页岩原位开采的关键技术之一。国内相关研究大多借鉴现有的总包反应模型、平行一级反应模型、串联一级反应模型等,并且大多都是对总转化... 我国油页岩/中—低熟页岩油的资源潜力巨大,建立准确的描述油页岩原位热解的化学反应模型是实现油页岩原位开采的关键技术之一。国内相关研究大多借鉴现有的总包反应模型、平行一级反应模型、串联一级反应模型等,并且大多都是对总转化率的预测,不适用于油页岩原位加热开采产物预测。在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该文提出了一种适用于油页岩原位加热开采的产物产率预测的生烃动力学模型:首先,基于生烃理论,构建连串平行一级反应产物产率数学模型;其次,开展黄金管封闭体系生烃热模拟实验;最后,对结果进行分析,初步构建生烃反应路径模型,并对待定参数进行标定计算。所构建的模型能准确描述油页岩原位热解生烃反应过程,对产物产率进行预测,对油页岩原位热解开采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位加热 数值模拟 生烃动力学 油页岩/中—低熟页岩油
下载PDF
中—低成熟度页岩油原位转化对储集层的改造能力
9
作者 韦自健 盛家平 张潇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85-496,共12页
中国中—低成熟度页岩油资源丰富,原位转化潜力巨大。为评价中—低成熟度页岩油原位转化对储集层的改造能力,对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长7段和准噶尔盆地吉木萨尔凹陷芦草沟组2种典型中—低成熟度页岩开展了原位加热实验。利用核磁共振测试... 中国中—低成熟度页岩油资源丰富,原位转化潜力巨大。为评价中—低成熟度页岩油原位转化对储集层的改造能力,对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长7段和准噶尔盆地吉木萨尔凹陷芦草沟组2种典型中—低成熟度页岩开展了原位加热实验。利用核磁共振测试、立式光学显微镜观测、计算机断层扫描和脉冲衰减气体渗透率测量等,实时监测了原位转化中纳米孔隙、热解裂缝以及孔隙度和渗透率在高温高压下的动态变化。干酪根热解引起的热解裂缝与生烃增压效应,是微观结构和储集层物性显著改善的关键。当温度超过400℃的阈值后,随着干酪根热解和烃类热膨胀,页岩内部裂缝网络的延伸度、密度、复杂性和连通性均显著提高,大量直径在2~50nm的次生孔隙占据孔隙结构的主导地位。原位应力下,2种页岩孔隙度可分别增加至3.65倍和2.73倍,渗透率可分别增加至624.09倍和418.37倍。渗透率在高温阶段比低温阶段表现出更强的应力敏感性。原位应力越低,干酪根含量越高的页岩储集层,原位转化的改造能力越高,储集层热破裂和热增渗能力也越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低成熟度页岩油 原位转化 储集层改造 干酪根热解 生烃增压 应力敏性 热破裂 热增渗
下载PDF
中国陆相页岩油类型、资源潜力及与致密油的边界 被引量:243
10
作者 赵文智 胡素云 +4 位作者 侯连华 杨涛 李欣 郭彬程 杨智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10,共10页
陆相页岩油包括中低成熟度和中高成熟度两大资源类型,二者在资源赋存环境、潜力、开采方式与使用技术以及工业评价标准等方面均不同,此外,陆相页岩油与美国页岩油和致密油也有诸多不同,科学界定这些资源类型的不同内涵,对推动陆相页岩... 陆相页岩油包括中低成熟度和中高成熟度两大资源类型,二者在资源赋存环境、潜力、开采方式与使用技术以及工业评价标准等方面均不同,此外,陆相页岩油与美国页岩油和致密油也有诸多不同,科学界定这些资源类型的不同内涵,对推动陆相页岩油勘探从"源外"进入"源内",成为未来战略接替资源具有重要意义。明确了中低成熟度和中高成熟度两类陆相页岩油的内涵,前者是指埋藏300 m以深且Ro值小于1.0%的陆相富有机质页岩层系中赋存的液态烃和多类有机物的统称,后者是指埋深在蒂索(Tissot)模式"液态窗"范围、Ro值大于1.0%的富有机质页岩段中存在的液态石油烃的总称;系统总结了不同类型陆相页岩油的地质特征、资源潜力和经济评价标准。经评价,中国中低成熟度页岩油原位转化技术可采资源量约为(700~900)×10^8 t,中等油价(60~65美元/bbl)下的经济可采量为(150~200)×10^8 t,是保证陆相页岩油革命发生的主体,应依据井组累计采出量规模、建产规模、保存条件及开采经济性等关键参数,优选试验靶区,同时攻关核心技术装备;中高成熟度页岩油地质资源量约100×10^8 t,可采量尚需在单井日产量与累计采出量达至经济门限后确定。陆相页岩油与致密油有明确的边界,存在岩性组合、相带分布与产能评价标准等不同,二者可以按不同资源类型独立区分、并行存立。中国陆相页岩油类型、资源潜力及与致密油边界系统厘定,可为即将到来的页岩油勘探开发实践提供借鉴,有助于中国陆相页岩油革命的顺利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油 中高成熟度 中低成熟度 资源潜力 致密油 边界 页岩油革命
下载PDF
中-低成熟湖相富有机质泥页岩含油性及赋存形式——以渤海湾盆地渤南洼陷罗63井和义21井沙河街组一段为例 被引量:19
11
作者 李志明 钱门辉 +5 位作者 黎茂稳 蒋启贵 刘鹏 芮晓庆 曹婷婷 潘银华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448-456,466,共10页
为揭示中-低成熟湖相富有机质泥页岩含油性及其赋存形式,以渤海湾盆地沾化凹陷渤南洼陷罗63井和义21井沙一段取心段为例,采用轻烃校正后的氯仿沥青"A"含量、油饱和指数(OSI)开展了含油性定量评价,采用光薄片和扫描电镜观察以... 为揭示中-低成熟湖相富有机质泥页岩含油性及其赋存形式,以渤海湾盆地沾化凹陷渤南洼陷罗63井和义21井沙一段取心段为例,采用轻烃校正后的氯仿沥青"A"含量、油饱和指数(OSI)开展了含油性定量评价,采用光薄片和扫描电镜观察以及多温阶热释分析技术,开展了滞留油赋存形式定性、定量研究。结果表明,沙一段富有机质泥页岩含油性较好,经轻烃校正后的氯仿沥青"A"平均含量和油饱和指数(OSI)分别达到1.0%以上和中等含油至油气显示级别,个别层段达到具有页岩油潜力级别;富有机质泥页岩内滞留油除以有机显微组分(沥青质体和层状藻类体等)吸附-互溶态形式赋存外,还赋存于层理缝、构造微裂缝、矿物粒间(晶间)孔隙、粒缘缝以及溶蚀孔隙内。以有机质吸附-互溶态和无机矿物吸附态赋存的重质油占总滞留油的68%~84%(平均达75%),而以游离态赋存的轻质和中质油则占总滞留油的16%~32%(平均25%)。现实可动油量(轻烃校正量与200℃热释轻质油量之和)介于0.62~1.76 mg/g(平均1.12 mg/g),可动油率(现实可动油量与总滞留油量之比)5.39%~9.10%(平均7.06%)。利用200℃时热释放的轻质油量和轻烃校正量之和,可以较合理地对富有机质泥页岩层系的页岩油资源潜力进行快速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油性 中-低成熟 富有机质泥页岩 沙河街组 渤南洼陷 渤海湾盆地
下载PDF
松辽盆地北部白垩系嫩江组低熟页岩原位渗透率随温度变化演化特征 被引量:2
12
作者 何文渊 蒙启安 +6 位作者 林铁锋 王瑞 刘鑫 马生明 李昕 杨帆 孙国昕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453-464,共12页
通过加温-三轴压力联合的(轴压8 MPa、围压10 MPa)渗透测试、封闭体系页岩电加热热解测试和扫描电镜分析,研究松辽盆地北部白垩系嫩江组二段富有机质低熟页岩平行层理方向原位渗透率的演变规律及特征。研究结果表明:随温度升高,样品原... 通过加温-三轴压力联合的(轴压8 MPa、围压10 MPa)渗透测试、封闭体系页岩电加热热解测试和扫描电镜分析,研究松辽盆地北部白垩系嫩江组二段富有机质低熟页岩平行层理方向原位渗透率的演变规律及特征。研究结果表明:随温度升高,样品原位渗透率呈现先升后降又升的变化规律,375℃时渗透率最低。同一温度下,样品原位渗透率随孔隙压力的增大而减小。低熟页岩原位渗透率演变可划分为5个阶段:①25~300℃,热破裂和黏土矿物的脱水作用改善了渗透性,但渗透率小于0.01×10^(-3)μm^(2)。②300~350℃,有机质热解排烃形成有机成因的矿物粒间孔和微米级孔缝,在有限范围内形成连通的孔隙网络,提高了渗透率。但液态烃内黏稠的沥青质含量高,应力约束下不易流动而滞留于孔隙内,导致渗透率增长缓慢。③350~375℃,有机质大量热解生烃形成孔隙,但液态烃吸附溶胀和应力约束下的附加膨胀热应力,压缩了孔裂隙空间,液态烃难以排出,造成渗透率急剧下降。④375~450℃,有机质生烃后不同矿物之间相互连通的孔隙-微裂隙网络系统、增加的孔隙尺寸和黏土矿物的转化作用,促使应力约束下渗透率的持续升高。⑤450~500℃,稳定的孔隙系统和不同层理方向交错的裂隙系统,造成渗透性显著上升。不同阶段内有机质的热解作用、孔裂隙结构和周围应力的耦合作用是原位渗透率演化的主控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辽盆地 白垩系嫩江组 低熟页岩 原位转化 孔裂隙结构 原位渗透率 页岩油
下载PDF
当前陆相页岩油勘探开发值得关注的几个问题 被引量:101
13
作者 金之钧 朱如凯 +1 位作者 梁新平 沈云琦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276-1287,共12页
基于国内外页岩油勘探开发现状,综合野外观测、典型页岩油区解剖、富有机质页岩样品分析与测试等,对比中美海相与陆相盆地页岩油地质、工程特征的差异性,提出并分析针对中国典型盆地陆相页岩油勘探开发中值得关注的几个问题,包括致密油... 基于国内外页岩油勘探开发现状,综合野外观测、典型页岩油区解剖、富有机质页岩样品分析与测试等,对比中美海相与陆相盆地页岩油地质、工程特征的差异性,提出并分析针对中国典型盆地陆相页岩油勘探开发中值得关注的几个问题,包括致密油与页岩油的概念、陆相与海相页岩油的区别、中低成熟度与中高成熟度、垂直渗透率与水平渗透率、源储与源盖、地质与工程、选区与选甜点标准、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8个方面。综合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准噶尔盆地吉木萨尔凹陷二叠系芦草沟组、玛湖凹陷二叠系风城组、松辽盆地白垩系青山口组和嫩江组、渤海湾盆地古近系孔店组和沙河街组大面积发育的富有机质页岩的地质特征对比,认为未来陆相页岩油从勘探到开发,应聚焦陆相细粒沉积物理化学生物作用过程与陆相富有机质页岩形成机理、成岩-成烃-成储动态演化与烃类赋存富集机理、不同成岩阶段陆相页岩致裂机制与不同成熟度页岩油多相多尺度流动机理3个关键科学问题,阐明不同页岩层系储集性、含油性、可压性与不同成熟度页岩油可动性的主控因素,建立陆相页岩油富集模式,构建页岩油选区评价方法体系,探索陆相页岩油的有效开发方式,为中国陆相页岩油规模经济勘探开发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相页岩油 中低成熟度 中高成熟度 垂直渗透率 水平渗透率 源储 源盖 地质与工程
下载PDF
辽西雷家地区沙四段中-低熟烃源岩排烃效率与致密油-页岩油勘探前景 被引量:11
14
作者 王媛 汪少勇 +1 位作者 李建忠 张义杰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810-821,共12页
辽河西部凹陷雷家地区沙河街组四段在咸化闭塞湖湾环境下,发育高丰度厚层云质、方沸石质泥岩和页岩,整体处于低成熟阶段(R_o=0.3%~0.7%)。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分析表明,页岩储层广泛发育构造缝和收缩缝,碎屑矿物粒间孔发育,纳米孔主要为... 辽河西部凹陷雷家地区沙河街组四段在咸化闭塞湖湾环境下,发育高丰度厚层云质、方沸石质泥岩和页岩,整体处于低成熟阶段(R_o=0.3%~0.7%)。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分析表明,页岩储层广泛发育构造缝和收缩缝,碎屑矿物粒间孔发育,纳米孔主要为白云石、方沸石矿物溶蚀孔,有机质纳米孔不发育。采用TOC测井定量评价方法(ΔlgR法)明确了沙四段优质烃源岩(TOC>4%)的纵横向展布特征。其中,杜家台油层优质烃源岩和高升油层优质烃源岩均集中分布在雷家-陈家洼陷地区。排烃效率实验分析结果表明,在当前热演化程度下,烃源岩排烃效率在12%~17%,总生烃量在10~35 mg/g。由于高丰度烃源岩累积厚度大,估算雷家地区沙四段致密油-页岩油总资源量达1.37×10~8 t。通过源-储组合综合分析,认为雷家地区沙四段杜家台油层为致密油-页岩油有利勘探区,高升油层为页岩油有利勘探区,由于各类岩性均具有一定的生烃潜力和储集能力,适合致密油-页岩油整体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源-储组合 中-低熟烃源岩 排烃效率 致密油-页岩油 沙四段 雷家地区 辽西凹陷
下载PDF
国内外中低熟页岩油原位改质机理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5
作者 孙江河 《石化技术》 CAS 2022年第5期144-146,共3页
我国拥有丰富的页岩油资源,不同于美国海相高成熟页岩油,我国大部分页岩油有机质尚未完全转化,且已转化部分原油度高、气体生成量少,导致地层驱动能量不足流动困难,需要采用原位改质技术进行开采。本文调研了国内外中低熟页岩油原位改... 我国拥有丰富的页岩油资源,不同于美国海相高成熟页岩油,我国大部分页岩油有机质尚未完全转化,且已转化部分原油度高、气体生成量少,导致地层驱动能量不足流动困难,需要采用原位改质技术进行开采。本文调研了国内外中低熟页岩油原位改质开发机理研究进展,在页岩油高温热解、氧化热解、高温催化热解三方面进行浅要分析,为后期原位改质技术规模化开采页岩油提供简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低熟页岩油 原位改质 热解机理 高温催化
下载PDF
中国东部陆相断陷盆地中—低成熟度页岩油立体开发技术——以济阳坳陷古近系沙河街组为例
16
作者 杨勇 张世明 +5 位作者 吕琦 杜玉山 李伟忠 程紫燕 吕晶 刘祖鹏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72-682,697,共12页
济阳坳陷是中国东部陆相断陷盆地的典型代表,新生界古近系沙河街组沉积一套巨厚的中—低成熟度页岩,能否有效开发动用其页岩油对于认识同类型页岩油潜力意义重大。通过50余口取心井系统的岩相、储集性及含油性研究与评价,对比国内外不... 济阳坳陷是中国东部陆相断陷盆地的典型代表,新生界古近系沙河街组沉积一套巨厚的中—低成熟度页岩,能否有效开发动用其页岩油对于认识同类型页岩油潜力意义重大。通过50余口取心井系统的岩相、储集性及含油性研究与评价,对比国内外不同盆地页岩油特征差异发现,济阳页岩油咸化湖盆碳酸盐含量高,断陷盆地发育不同尺度裂缝,演化程度低导致储集空间以无机孔-缝为主,储集物性好但原油流动能力差。依据济阳页岩油地质特点,提出了以甜点立体综合评价、立体井网优化设计、立体压裂优化设计、全过程实施优化调控为核心的立体开发技术,建立了整体压裂同步投产、分批压裂逐步投产、立体滚动开发3种立体开发模式,矿场先导试验取得了突破,证实了中—低成熟度页岩油具有广阔的开发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低成熟度 页岩油 立体开发 济阳坳陷 陆相断陷盆地
原文传递
非常规源岩层系油气形成分布与前景展望 被引量:49
17
作者 邹才能 杨智 +5 位作者 董大忠 赵群 陈振宏 冯有良 李嘉蕊 王小妮 《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517-1533,共17页
经过十余年理论技术持续攻关,中国陆上实现了致密砂岩气规模发展、页岩气快速发展、煤层气持续发展、致密油稳步发展和页岩油加快探索,源岩层系油气已成为中国非常规油气增储上产的主要组成部分.源岩层系油气包括源岩油气和致密油气2种... 经过十余年理论技术持续攻关,中国陆上实现了致密砂岩气规模发展、页岩气快速发展、煤层气持续发展、致密油稳步发展和页岩油加快探索,源岩层系油气已成为中国非常规油气增储上产的主要组成部分.源岩层系油气包括源岩油气和致密油气2种资源类型,普遍具备有效配置的烃源岩、储集层和聚集保存3个方面基础地质形成条件,展现出源内或近源大面积连续分布标志特征,海相页岩气主要分布于深水陆棚区,致密砂岩气和煤层气一般分布于主要聚煤期煤系,页岩层系石油一般主要发育于长期持续沉降的富油湖盆.源岩层系油气开发追求“平面甜点区”“纵向甜点段”较好经济资源条件,页岩气需含气量高、孔隙度高、TOC含量高、热演化程度适中、气层埋藏适中、保存条件好、储层可压性好、储量规模大,致密砂岩气需全天候气源、中粗粒砂岩、含气层系多、大面积聚集、稳定斜坡区、中浅层埋藏,致密油甜点区段一般具有烃源性、储集性、含油性、流动性、成缝性和经济性“六特性”经济资源条件.中国非常规源岩层系油气资源丰富,源岩层系天然气是天然气上产的“主力”,源岩层系石油是石油稳产的“砝码”,实现地下原位“煤岩燃烧气化、页岩熟化气化”“2个革命性领域”突破是推进源岩层系油气领域“跨越式”发展的关键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点区段 页岩油气 地下中低熟页岩油转化 煤炭地下气化 细粒沉积模式 经济资源条件 致密油气
原文传递
中—低成熟度页岩油藏原位转化热-反应流耦合数值模拟
18
作者 王子杰 姚军 +2 位作者 孙海 刘礼军 严侠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462-1473,共12页
中国陆相页岩油储量丰富,成熟度整体偏低,储层中包括已生成的滞留烷烃和未转化的固体有机质,可动用能力差,且地层能量不足,仅依靠常规压裂改造技术难以获得经济产量,必须采用地下原位加热转化技术才能有效开发。伴随地层加热,干酪根与... 中国陆相页岩油储量丰富,成熟度整体偏低,储层中包括已生成的滞留烷烃和未转化的固体有机质,可动用能力差,且地层能量不足,仅依靠常规压裂改造技术难以获得经济产量,必须采用地下原位加热转化技术才能有效开发。伴随地层加热,干酪根与滞留烷烃发生多级平行化学反应,流体组成与储集空间均发生较大变化,使得原位转化过程中的热-反应流耦合机制更加复杂。对此,通过考虑原位转化过程中的干酪根分解、烷烃裂解对油气组成以及岩石孔渗参数的影响,建立了页岩油藏原位转化热-反应流耦合数学模型及数值求解方法。通过数值算例验证了数学模型的正确性,分析了加热温度、加热模式、初始干酪根浓度等参数对开发效果的影响,并从经济效益的角度评价了页岩油藏原位转化开发的可行性。从热-反应流角度分析了页岩油藏原位转化过程,提出的模型和计算方法可用于评估页岩油藏原位转化过程的开发效果,并为中—低成熟度页岩油藏的高效开发提供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低成熟度 页岩油 原位转化 热-反应流耦合 组分模型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