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7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Underworld-GT Applied to Guangdong,a Tool to Explore the Geothermal Potential of the Crust 被引量:2
1
作者 Steve Quenette Yufei Xi +2 位作者 John Mansour Louis Moresi David Abramson 《Journal of Earth Science》 SCIE CAS CSCD 2015年第1期78-88,共11页
Geothermal energy potential is usually discussed in the context of conventional or engineered systems and at the scale of an individual reservoir. Whereas exploration for conventional reservoirs has been relatively ea... Geothermal energy potential is usually discussed in the context of conventional or engineered systems and at the scale of an individual reservoir. Whereas exploration for conventional reservoirs has been relatively easy, with expressions of resource found close to or even at the surface, exploration for non-conventional systems relies on temperature inherently increasing with depth and searching for favourable geological environments that maximise this increase. To utilitise the information we do have, we often assimilate available exploration data with models that capture the physics of the domi- nant underlying processes. Here, we discuss computational modelling approaches to exploration at a regional or crust scale, with application to geothermal reservoirs within basins or systems of basins. Target reservoirs have (at least) appropriate temperature, permeability and are at accessible depths. We discuss the software development approach that leads to effective use of the tool Underworld. We explore its role in the process of modelling, understanding computational error, importing and exporting geological knowledge as applied to the geological system underpinning the Guangdong Province, Chin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nderworld-GT geothermal potential computational modelling approach Guangdong.
原文传递
凡神幽冥之间:淮阴高庄战国墓刻纹图像新考
2
作者 吴桐 虞睿博 《艺术设计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9-27,共9页
淮阴高庄战国墓刻纹图像是复原吴越艺术与精神世界的重要材料,所见“凡俗”与“神怪”不同题材的图像内核其实一脉相承,并与薄壁刻纹铜器的明器性质相配适,皆是为墓主构建的死后空间,即幽冥世界。前人认为神怪图像属于“山海图”实际缺... 淮阴高庄战国墓刻纹图像是复原吴越艺术与精神世界的重要材料,所见“凡俗”与“神怪”不同题材的图像内核其实一脉相承,并与薄壁刻纹铜器的明器性质相配适,皆是为墓主构建的死后空间,即幽冥世界。前人认为神怪图像属于“山海图”实际缺乏足够证据。“凡俗”与“神怪”题材的流行年代略有先后,其转变主要在于晋楚文化影响消长的背景下,吴越地区的丧葬观念由“事死如生”向“信巫鬼,重淫祀”的更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淮阴高庄 刻纹图像 凡俗 神怪 幽冥世界
下载PDF
有组织犯罪案件财产处置司法模式之反思与完善
3
作者 储虎 《宜宾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54-64,共11页
通过实证分析《关于办理黑恶势力刑事案件中财产处置若干问题的意见》发布后黑恶势力犯罪中财产处置的情况,发现财产处置的被重视程度和规范程度都得到普遍提高,同时相应难点问题的争议也在不断升级。究其原因,黑恶势力犯罪的复杂性是... 通过实证分析《关于办理黑恶势力刑事案件中财产处置若干问题的意见》发布后黑恶势力犯罪中财产处置的情况,发现财产处置的被重视程度和规范程度都得到普遍提高,同时相应难点问题的争议也在不断升级。究其原因,黑恶势力犯罪的复杂性是财产处置的根本难点,涉案财产的复杂性是直接难点,处置措施之间的模糊关系是财产处置的理论难点。2021年《反有组织犯罪法》应运而生,专章规定涉案财产的认定与处置,其吸收了扫黑除恶中的具体经验,对涉案财产认定处置制度有了新的发展,但是仍有遗憾。因此,在实践中公检法部门有必要树立“人-财-罪”过程性思维,时刻关注涉案财产的法律性质并厘清其与处置措施间的对应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恶势力 财产处置 “人-财-罪”过程性思维 《反有组织犯罪法》
下载PDF
陶渊明《乞食》诗的固穷精神及其文学史意义
4
作者 龚苏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87-94,共8页
无论在文学史意义还是在陶渊明思想解读史上,《乞食》都有其独特的价值。该诗所涉及的内典、外典乃至艺术精神、文学史意义等,都尚有许多待发之覆。《乞食》不仅揭示了陶渊明“无耕”“无禄”的现实境遇,而且反映了其在践履先贤“固穷... 无论在文学史意义还是在陶渊明思想解读史上,《乞食》都有其独特的价值。该诗所涉及的内典、外典乃至艺术精神、文学史意义等,都尚有许多待发之覆。《乞食》不仅揭示了陶渊明“无耕”“无禄”的现实境遇,而且反映了其在践履先贤“固穷”道路上的曲折心路历程。诗作所传达的贤人固穷精神具有开拓意义,并进一步启发了后世文人创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乞食》 固穷 冥报 陶渊明 文学史
下载PDF
《地下世界》中克拉拉的女性主体性建构
5
作者 黄佳佳 《长春大学学报》 2023年第9期45-50,共6页
在《地下世界》中,德里罗以几个家庭和人物的成长来呈现20世纪50—90年代美国社会的历史变迁,其中包括女性意识的发展。在这四十年间,美国白人女性经历了女性主体性的苏醒到逐渐建构的过程。以“声景”作为切入点揭示小说中女主人公克... 在《地下世界》中,德里罗以几个家庭和人物的成长来呈现20世纪50—90年代美国社会的历史变迁,其中包括女性意识的发展。在这四十年间,美国白人女性经历了女性主体性的苏醒到逐渐建构的过程。以“声景”作为切入点揭示小说中女主人公克拉拉的女性主体性建构过程,不仅能呈现声音描写在小说中的人物塑造功能,更能结合声音与存在的关系思考不同历史时期各种力量在整体结构中的平衡与制约,实现多元化的共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德里罗 《地下世界》 克拉拉 女性主体性
下载PDF
新时期农村黑恶势力犯罪打击治理研究
6
作者 范万栋 韩意 《山东警察学院学报》 2023年第3期143-148,共6页
当前,我国扫黑除恶专项斗争转入常态化,农村黑恶势力的打击与治理成为常态化扫黑除恶斗争的重点。农村黑恶势力通过大量非法手段介入土地征用、房屋拆迁、项目建设、土方工程、矿山采石等高利润行业攫取不法利益,以家族、宗族势力或纠... 当前,我国扫黑除恶专项斗争转入常态化,农村黑恶势力的打击与治理成为常态化扫黑除恶斗争的重点。农村黑恶势力通过大量非法手段介入土地征用、房屋拆迁、项目建设、土方工程、矿山采石等高利润行业攫取不法利益,以家族、宗族势力或纠集不法人员破坏农村基层民主,渗透农村基层政权,对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危害巨大,严重影响基层政权稳定。为了更好提升乡村治理效能,应当以《反有组织犯罪法》为基础,统一法律适用标准,健全配套法规,坚持扫黑除恶常态化,完善农村基层选举制度,有效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扫黑除恶 常态化 农村黑恶势力 农村基层治理
下载PDF
报馆工友的抗争与困顿:1932年《时事新报》劳资纠纷研究
7
作者 李时新 张佩琪 《新闻知识》 2023年第8期67-75,95-96,共11页
1932年,《时事新报》因代印《大晚报》违反上海报界工会“一报不印二报”的规定,引发争执。《时事新报》趁机提出废弃劳资契约、填具馆方拟定的志愿书等复工条件,最后多数工友妥协,得以上工。虽然报界工会对《时事新报》的挑战深为愤怒... 1932年,《时事新报》因代印《大晚报》违反上海报界工会“一报不印二报”的规定,引发争执。《时事新报》趁机提出废弃劳资契约、填具馆方拟定的志愿书等复工条件,最后多数工友妥协,得以上工。虽然报界工会对《时事新报》的挑战深为愤怒,并采取各种办法争取少数被迫离馆工友复工的权利,但《时事新报》无视社会压力,不为所动。即便由中国共产党暗中领导、报界工会“配合”的声援《时事新报》工友的《申报》《新闻报》和《时报》工友同盟罢工,也未改变馆方态度,直至帮会出面调停,这场劳资纠纷始告结束。此次纠纷反映上海报界“资强劳弱”的关系格局,同时表明帮会在劳资纠纷中左右局面的强大能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事新报》 报馆工友 劳资纠纷 帮会
下载PDF
近代江湖文化研究论纲 被引量:20
8
作者 刘平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68-75,共8页
江湖社会具有独特的江湖文化内涵。江湖文化就是指存在于江湖人、江湖社会中的各种文化现象的总和。江湖文化伴随传统社会的发展而产生。古代的巫、医、百戏实为江湖文化的源头,明清以来,传统江湖社会逐渐成型,演至近代,江湖文化有所增... 江湖社会具有独特的江湖文化内涵。江湖文化就是指存在于江湖人、江湖社会中的各种文化现象的总和。江湖文化伴随传统社会的发展而产生。古代的巫、医、百戏实为江湖文化的源头,明清以来,传统江湖社会逐渐成型,演至近代,江湖文化有所增益变化,但基本内容没有改变。江湖人物,谓之"三教九流",江湖行当,称作"五花八门",江湖社会包含了诸多独特的文化内容。延续至近代的江湖文化具有流动性、欺骗性、秘密性、一定的反社会性等特征。以"近代江湖文化"为对象展开研究,具有拓展历史学、社会学研究的学术意义,以及为当今社会治理江湖问题提供借鉴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湖文化 边缘文化 隐性社会 近代中国
下载PDF
帮会文化与黑社会(性质)组织关系探析——基于文化犯罪学的考量 被引量:3
9
作者 汪力 蔡颖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75-82,共8页
帮会文化是封建时期帮会特有的文化,其核心是义。义有大义、侠义和义气三层含义,帮会文化主要指义气。义气是指为了帮会中兄弟、集体,可以牺牲自己,也愿意违反法律、道德。帮会文化虽然表面上具有牺牲精神,实际上是联结帮会与成员的利... 帮会文化是封建时期帮会特有的文化,其核心是义。义有大义、侠义和义气三层含义,帮会文化主要指义气。义气是指为了帮会中兄弟、集体,可以牺牲自己,也愿意违反法律、道德。帮会文化虽然表面上具有牺牲精神,实际上是联结帮会与成员的利益契约。帮会文化与黑社会(性质)组织具有现象上的共生、发展空间的共享、目标行为的一致等三大相关关系,还对黑社会(性质)组织以及成员产生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帮会文化 黑社会(性质)组织 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 文化犯罪学
下载PDF
准确认定黑恶犯罪的方法论思考 被引量:9
10
作者 何荣功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45-153,共9页
准确认定黑恶犯罪是依法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的基本要求。我国黑社会性质组织存续的实际情况和其在整个违法犯罪构造中的地位决定了对其范围的认定应坚持限制节制的立场。黑恶犯罪构成要件的解释与认定不能偏离其本质,应注意区分“保... 准确认定黑恶犯罪是依法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的基本要求。我国黑社会性质组织存续的实际情况和其在整个违法犯罪构造中的地位决定了对其范围的认定应坚持限制节制的立场。黑恶犯罪构成要件的解释与认定不能偏离其本质,应注意区分“保护伞”与一般性帮助和保护行为的界限。准确认定黑恶犯罪还应重视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科学界定黑恶犯罪“参加”行为的含义与范围。实践中司法机关应避免以非刑法用语取代刑法规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扫黑除恶 黑社会性质组织 恶势力 宽严相济
下载PDF
当前中国有组织犯罪的现状、特点、类型和发展趋势 被引量:25
11
作者 靳高风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1-23,共13页
本文根据对1997年至2010年4月间一审判决的327个黑社会性质组织案件的定量分析,并通过对吉林省、重庆市、河南省和贵州省黑恶势力犯罪的典型调查,对当前中国有组织犯罪的现状、特点、类型以及发展趋势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当前中国有... 本文根据对1997年至2010年4月间一审判决的327个黑社会性质组织案件的定量分析,并通过对吉林省、重庆市、河南省和贵州省黑恶势力犯罪的典型调查,对当前中国有组织犯罪的现状、特点、类型以及发展趋势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当前中国有组织犯罪活动处于活跃期,危害严重,呈现出分布广泛、结构严密、活动多样、势力范围以区县为主、暴力性突出、对政治和经济渗透明显等特点,并出现了结构松散、组织者领导者幕后化、成员临时化、暴力手段软化等新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有组织犯罪 黑社会性质组织 恶势力 实证研究
下载PDF
黑社会性质组织辨析 被引量:11
12
作者 张文 许永强 《贵州警官职业学院学报》 2002年第2期5-11,共7页
黑社会性质组织作为有组织犯罪的一种形态,既不同于一般犯罪集团,也不同于典型的黑社会组织.应当在准确界定社会性质组织的概念和科学分析当前犯罪态势的基础上,重新审视其构成要件,划清与其他有组织犯罪形式之间的界限.在认定黑社会性... 黑社会性质组织作为有组织犯罪的一种形态,既不同于一般犯罪集团,也不同于典型的黑社会组织.应当在准确界定社会性质组织的概念和科学分析当前犯罪态势的基础上,重新审视其构成要件,划清与其他有组织犯罪形式之间的界限.在认定黑社会性质组织时,客观要件上应注意其行为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主体要件上应注意其组织严密性和成员众多性,其构成人教至少应当3倍于一般犯罪集团成员底数;主观要件上应当引入犯罪人格的分析.在遏制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总体战略中,对其重点打击的'圈'不宜划得过大,'稳、准、狠'的方针中,关键在'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社会性质组织 黑社会组织 犯罪集团 有组织犯罪
下载PDF
犯罪团伙、犯罪集团、黑社会性质组织、黑社会组织、有组织犯罪集团辨析 被引量:17
13
作者 何秉松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2期37-45,共9页
黑社会已成为世界人民的三大公敌之一 ,它的存在对每个公民都构成了严重威胁。但迄今为止 ,人们对其基本概念认识仍存在严重分歧 ,并导致司法实践中相关术语使用的混乱。本文对犯罪团伙、犯罪集团、黑社会性质组织、黑社会组织、有组织... 黑社会已成为世界人民的三大公敌之一 ,它的存在对每个公民都构成了严重威胁。但迄今为止 ,人们对其基本概念认识仍存在严重分歧 ,并导致司法实践中相关术语使用的混乱。本文对犯罪团伙、犯罪集团、黑社会性质组织、黑社会组织、有组织犯罪集团的特征、特点进行了深入研究 ,在本质上对其予以辨析 ,以利于制定政策与法律时能正确区别对待 ,更好地开展“严打”整治斗争与“打黑除恶”专项斗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犯罪团伙 犯罪集团 黑社会组织 有组织犯罪集团 “打黑除恶”
下载PDF
从“盗亦有道”到“春秋无义战”——香港“黑道”电影中的身份、价值和社会认同的演变 被引量:11
14
作者 钟大丰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96-100,共5页
香港"黑道"电影是香港电影中一道独特的文化景观。作为商业类型电影而存在的香港"黑道"电影,在更大的意义上,并不是社会现实的简单反映,而是艺术家们对自己的社会理念和想像所进行的隐喻性表达。从20世纪80年代的&q... 香港"黑道"电影是香港电影中一道独特的文化景观。作为商业类型电影而存在的香港"黑道"电影,在更大的意义上,并不是社会现实的简单反映,而是艺术家们对自己的社会理念和想像所进行的隐喻性表达。从20世纪80年代的"英雄片",到90年代的"卧底片",再到新世纪初的"交叉卧底片"——《无间道》系列以及更晚近的《黑社会》系列,香港"黑道"电影完成了由"盗亦有盗"到"春秋无义战"的基本转型,并经由传统中的"情义"到现实中的"利益"追求,诉说着"香港人"的身份认同与困惑。但不可否认的是,香港"黑道"电影与现实社会之间在某种意义上的同构关系,为香港"黑道"电影的阐释与创作,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以及现实思考的深度。在这里尤其需要指出的是,香港电影中的"黑道",其实并不是以一种完全负面意义的形象出现在香港类型电影中的。1980年代的"英雄片"作为最早得以表现黑道生活的现代电影类型而广受欢迎,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其成功地将古装武侠片里的"侠义"精神巧妙地移植到对黑道生活的想像性表述之中。在中国传统的武侠文化中,"侠以武犯禁"包含着复杂的价值建构机制。江湖道义、社会准则和法制伦理构成的复杂的认同与反叛的交织,形成弥补官方价值体系缺陷的一种另类价值认同体制,与官方伦理共同参与了中国人价值体系的建构。当然,这一经典类型呈现的比较外在的价值取向在今天的香港"黑道"电影中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盗亦有道"的独特价值认同方式和"正义战胜邪恶"的简单区分和解决矛盾的方法已经被没有明显价值判断的"春秋无义战"所代替。但我们当然不能愚蠢地把它看作是简单的"礼崩乐坏",而应当向更深刻的人性思考寻求答案。无论人们是否清醒地意识到,这类影片在香港已经开始走出回归后经济文化的低谷,在港片越来越以大陆市场作为预期目标的今天,其出现决不是偶然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港电影 “黑道”电影 类型电影 价值机制 身份认同 “英雄片” “卧底片”
下载PDF
关于组织、领导、参加黑社会性质组织罪司法审判的反思与应对 被引量:8
15
作者 李海滢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615-620,639,共7页
关于组织、领导、参加黑社会性质组织罪,当前的司法审判主要存在四方面问题,即关于黑社会性质组织前提性犯罪的犯罪圈圈定伸缩性过大;适用没收财产时,没收范围特别是没收数额的确定过于随意;判决书中对没收违法所得的情况明确与否各不相... 关于组织、领导、参加黑社会性质组织罪,当前的司法审判主要存在四方面问题,即关于黑社会性质组织前提性犯罪的犯罪圈圈定伸缩性过大;适用没收财产时,没收范围特别是没收数额的确定过于随意;判决书中对没收违法所得的情况明确与否各不相同;普遍未对合法财产与涉黑财产进行区分。因此,法院在审理该罪时,需要首先理顺黑社会性质组织与相关概念之间的关系,并将该组织的四个法定特征有机结合起来,同时注意保护犯罪人的合法财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社会性质组织 司法审判 刑事没收
下载PDF
黑社会亚文化嬗变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孙昌军 庄慧鑫 《甘肃政法学院学报》 2003年第6期30-33,共4页
黑社会是犯罪亚文化群中较为典型的形态 ,具有较为成熟的社会基础和生存空间。本文对黑社会亚文化的若干特征进行了剖析 ,并对其嬗变趋势作了进一步的考察 ,提出了相应的社会矫治措施 ,以便促使黑社会亚文化瓦解并纳入主流文化当中。
关键词 黑社会组织 犯罪亚文化 犯罪行为 矫治措施 黑社会分子 心理防治工作
下载PDF
中国人的足球观 被引量:4
17
作者 路云亭 《体育与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40-47,共8页
中国人喜爱艺术类足球的传统显然受到国人爱看杂技文化传统的影响。现代足球是英国乡村游戏与英美法系混合后的产物,已然传播到世界各国,世界杯则是人类有史以来最为浩大的单项竞技盛会。足球在中国的普及程度不及近邻韩国和日本,这并... 中国人喜爱艺术类足球的传统显然受到国人爱看杂技文化传统的影响。现代足球是英国乡村游戏与英美法系混合后的产物,已然传播到世界各国,世界杯则是人类有史以来最为浩大的单项竞技盛会。足球在中国的普及程度不及近邻韩国和日本,这并非中国体育的一种短板,而恰好体现出了大国特有的抗拒外来文化浸润的本性。足球中蕴含有丰富的杂耍性元素,是对儒家抗拒游戏精神的一种反动,直立行走给人类带来的缺失也在足球竞技中得以象征性弥补。现代足球在生态全面退化的当今具有再现古典理想国中自由精神的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人 足球观 江湖记忆 蹴鞠思维 文化同化
下载PDF
文本、图像与仪式——古埃及神庙中的“冥世之书” 被引量:4
18
作者 颜海英 《古代文明》 CSSCI 2021年第1期11-24,M0003,共15页
新王国时期开始,古埃及墓葬文献中的部分内容出现在神庙的特定区域中,与浮雕上的画面与神庙的整体设计互相呼应。铭文的内容及相关的建筑及仪式融为一体,神庙与陵墓也在结构和功能上逐渐趋同。这些反映了古埃及人信仰体系的核心特点:太... 新王国时期开始,古埃及墓葬文献中的部分内容出现在神庙的特定区域中,与浮雕上的画面与神庙的整体设计互相呼应。铭文的内容及相关的建筑及仪式融为一体,神庙与陵墓也在结构和功能上逐渐趋同。这些反映了古埃及人信仰体系的核心特点:太阳神与冥神的合一,这个特点在古王国时期就已出现,到托勒密时期达到极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埃及 神庙 “冥世之书”
下载PDF
包庇、纵容黑社会性质组织罪的构成特征及司法适用 被引量:1
19
作者 胡启明 卢克建 王燕飞 《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4期53-56,共4页
包庇、纵容黑社会性质组织罪的客体既侵害了社会治安管理秩序 ,又侵犯了国家机关惩治黑社会性质组织的正常活动 ;客观方面表现为包庇黑社会性质组织或者实施纵容黑社会性质组织违法犯罪活动的行为 ,包庇、纵容行为限于事后行为 ;主体为... 包庇、纵容黑社会性质组织罪的客体既侵害了社会治安管理秩序 ,又侵犯了国家机关惩治黑社会性质组织的正常活动 ;客观方面表现为包庇黑社会性质组织或者实施纵容黑社会性质组织违法犯罪活动的行为 ,包庇、纵容行为限于事后行为 ;主体为没有参与所包庇、纵容黑社会性质组织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 ;主观方面可以是直接故意 ,也可是间接故意。在司法适用时应注意区分罪与非罪、此罪与彼罪的界限 ,以及正确适用剥夺政治权利附加刑和准确理解“情节严重”的含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包庇、纵容黑社会性质组织罪 构成特征 司法适用
下载PDF
犯罪主体视角下涉黑犯罪的特点、成因与对策 被引量:3
20
作者 姜敏 《西南政法大学学报》 2010年第4期110-118,共9页
重庆系列涉黑案表明,涉黑类犯罪的参与主体大多是农民、无业人员、社会其他闲散人员和刑满释放人员。从犯罪原因来看,这一现象的出现并非偶然,它是当前经济体制的转轨、犯罪亚文化的影响、社会对某些方面的控制弱化、社会部分成员思想... 重庆系列涉黑案表明,涉黑类犯罪的参与主体大多是农民、无业人员、社会其他闲散人员和刑满释放人员。从犯罪原因来看,这一现象的出现并非偶然,它是当前经济体制的转轨、犯罪亚文化的影响、社会对某些方面的控制弱化、社会部分成员思想、价值追求和心理的变化以及反黑配套法律的缺陷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为了从根本上惩治和预防此类人员实施涉黑违法犯罪,达到长效治理的目的,不是单纯地依靠刑事法律就能解决的。要彻底扫除这种犯罪,必须针对其犯罪特征,找出犯罪原因以对症下药。就参与犯罪的主体来看,要真正根除这种些人犯罪的可能性,迫切需要大力传播优良文化,引导此类人员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完善相关法律制度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社会(性质)组织 涉黑犯罪 特征 原因 对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