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播种方式对冬小麦产量构成和旗叶光合特性的影响
1
作者 丁豪 高海涛 +1 位作者 毕香君 李升东 《中国农学通报》 2024年第9期9-19,共11页
探究不同播种方式对冬小麦光合特性以及籽粒产量的影响,为进一步提高冬小麦产量提供理论依据。以‘济麦44’为试验材料,于2018—2019年和2019—2020年在潍坊市农业科学院昌邑试验农场和山东省泰安市岱岳区岳洋专业合作社进行,在大田条... 探究不同播种方式对冬小麦光合特性以及籽粒产量的影响,为进一步提高冬小麦产量提供理论依据。以‘济麦44’为试验材料,于2018—2019年和2019—2020年在潍坊市农业科学院昌邑试验农场和山东省泰安市岱岳区岳洋专业合作社进行,在大田条件下设置了4种播种方式:冬小麦精播半精播(PS)、冬小麦宽幅精播(WPS)、冬小麦苗带少耕播种(LTS)和冬小麦耙压一体单粒匀播(SUS)。分别于小麦苗期、返青期、拔节期、灌浆期和成熟期测定不同播种方式下冬小麦分蘖成穗率、叶片SPAD值、叶面积指数、净光合速率、有效光强辐射以及产量,并分析不同播种方式下,冬小麦种群结构和生理特性之间的差异。试验表明,2年2点SUS平均分蘖成穗率相较于PS、WPS和LTS分别提高了14.94%、29.37%和15.03%;旗叶叶绿素含量于扬花期和灌浆中期分别提高了7.54%、7.06%、5.79%和8.30%、8.15%、5.50%;叶面积指数于扬花期分别提高了13.8%、8.88%和6.32%;旗叶净光合速率于扬花期分别提高了13.15%、11.50%和12.23%;冠层光合有效辐射量于扬花期分别提高了17.10%、18.96%和10.73%;产量方面,SUS相较于其他3种播种方式,2年2点穗数、千粒重和产量分别增加了5.17%~8.93%、5.33%~9.52%和6.11%~14.86%。综合来看,SUS相较于PS、WPS和LTS可显著提升小麦的分蘖成穗率和旗叶光合特性,并最终通过穗数和千粒重的增加,实现了籽粒产量的增加。冬小麦耙压一体单粒匀播方式(SUS)可显著改善冬小麦的光合能力,增加冠层截获的有效光辐射量,是实现冬小麦高产较合理的播种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播种方式 耙压一体单粒匀播 光合特性 产量
下载PDF
线性及机理模型的种子风传扩散距离预测 被引量:3
2
作者 诸葛晓龙 朱敏 郭强 《中国计量学院学报》 2011年第2期181-184,共4页
以入侵植物加拿大一枝黄花为研究对象,通过室内风洞试验构建的线性模型,与基于沉降速度的机理模型,预测了加拿大一枝黄花种子的扩散距离.预测结果表明,加拿大一枝黄花种子的扩散距离随着风速和种子释放高度的增加显著变远,机理模型预测... 以入侵植物加拿大一枝黄花为研究对象,通过室内风洞试验构建的线性模型,与基于沉降速度的机理模型,预测了加拿大一枝黄花种子的扩散距离.预测结果表明,加拿大一枝黄花种子的扩散距离随着风速和种子释放高度的增加显著变远,机理模型预测的种子扩散距离普遍远于线性模型.在风速14 km.h-1和种子释放高度200 cm时,线性模型和机理模型预测的种子最远扩散距离分别为205 m和757 m,分别有0.2%和6.6%的种子扩散超过了200 m.该结果表明,加拿大一枝黄花种子具有远距离风传扩散的潜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拿大一枝黄花 风洞试验 机理模型 线性模型 种子扩散距离
下载PDF
玉米MO17姊妹交及改良单交的性状分析及效益估算 被引量:8
3
作者 李远春 黄宜祥 田守均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1989年第1期6-10,共5页
利用姊妹交配制改良单交种能提高亲本生长势和产种量,降低玉米种子生产成本,并可增强杂交种的抗逆性。1987年13个试点改良单交F_1联合试验表明,Mo_(17)姊妹交配制的中单2号、丹玉13号改良单交与对应单交F_1产量无差异,品种稳定性参数接... 利用姊妹交配制改良单交种能提高亲本生长势和产种量,降低玉米种子生产成本,并可增强杂交种的抗逆性。1987年13个试点改良单交F_1联合试验表明,Mo_(17)姊妹交配制的中单2号、丹玉13号改良单交与对应单交F_1产量无差异,品种稳定性参数接近,群体整齐度相似,抗病性略有增强。1988年9个试点两组制种联合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各点的姊妹交均较自交系制种增产,且达极显著水准,种子生产的经济效益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杂交玉米 姊妹交 改良单交种
全文增补中
单株小麦生理生态控制的等距单粒线播法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李佩 何瑞银 +1 位作者 汪小旵 丁启朔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95-306,共12页
【目的】拟探讨等距单粒线播技术用于定量种间距对小麦前、后生育期的影响,以此论证等距单粒线播的技术特征及优势。【方法】选用宁麦13为田间试验材料,采用免耕等距单粒线播法,分别于2017和2018年进行稻茬小麦的免耕种植试验,设置粒距... 【目的】拟探讨等距单粒线播技术用于定量种间距对小麦前、后生育期的影响,以此论证等距单粒线播的技术特征及优势。【方法】选用宁麦13为田间试验材料,采用免耕等距单粒线播法,分别于2017和2018年进行稻茬小麦的免耕种植试验,设置粒距1.5、3.0和4.5 cm 3个处理(T1.5、T3、T4.5),行距20 cm。分别从群体、单株以及单茎穗3个尺度层次的指标对比,评价种间距在苗期和成熟期的生理生态效应。【结果】等距单粒线播法创建出稳定全生育期密度效应且该效应能够为群体、单株与器官3个尺度层次的表型所表达。较小种间距显著延长稻茬麦50%出苗率的天数。群体的成熟期籽粒总产量随种间距减小而增加,T1.5与T3处理无显著性差异,但T4.5处理显著降低。在群体生物量方面,T4.5处理的总茎秆重、总麦穗重显著低于T1.5和T3处理。而在单株尺度层面,单株穗数、结实粒数和单株产量随种间距增加而显著性增大,但单株千粒重无显著性差异,单株小麦的地上部生物量、麦穗重和茎秆重也随播种间距增加而增大,表现出明显的密度补偿效应。同时,随种间距减小,单株小麦各指标由正态分布变为L型分布。在小麦的单茎穗层面,单茎穗产量和穗千粒重均无显著性差异,仅穗粒数表现出年度间不稳定。而在器官生物量方面,地上部生物量、叶重、茎秆重和麦穗重不同处理下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等距单粒线播小麦在群体、个体和器官3个不同尺度范畴的密度效应能够在小麦的苗期和成熟期得到充分表达,且不同尺度范畴内的产量因子及生物量等表型指标存在复杂的交互关系。因此,相较于传统机械化种植技术,等距单粒线播技术有利于解析群体小麦的生理生态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确播种 等距单粒线播 密度效应 产量效应 出苗率
下载PDF
马铃薯播种质量监测试验台设计与试验 被引量:3
5
作者 邢帆 邱兆美 +2 位作者 金鑫 史高翔 姬江涛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45-51,共7页
在马铃薯的种植过程中,播种的质量可以直接影响到马铃薯的产量。随着马铃薯产业的不断发展,对播种质量监测要求也随之提升,而株距不均匀、漏播率高等问题普遍存在于现有的马铃薯播种机上。为此,设计了一种基于单片机的马铃薯播种质量监... 在马铃薯的种植过程中,播种的质量可以直接影响到马铃薯的产量。随着马铃薯产业的不断发展,对播种质量监测要求也随之提升,而株距不均匀、漏播率高等问题普遍存在于现有的马铃薯播种机上。为此,设计了一种基于单片机的马铃薯播种质量监测试验台,以STC12W204单片机为核心,通过安装在传送带上的红外传感器监测播种机播种情况,将数据传至单片机进行处理,对株距不合适、漏播等进行亮灯报警显示,显示漏播、株距不当的位置。试验结果表明:马铃薯播种质量监测系统可以实时监测马铃薯播种机的播种质量,并显示漏播和不均匀株距的位置并进行报警,对于更好地应用于大规模马铃薯种植和加快马铃薯产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试验台 质量监测 单片机 株距 漏播 马铃薯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