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近现代中国民族国家构建之历程——民国中央政府统合边疆民族地区的理论探讨 被引量:8
1
作者 冯建勇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51-162,共12页
近代的中国,外有列强对中国边疆地区的侵略与蚕食;内部"中华民族"的整合又滞后于以王朝为框架的国家整固,是以,在近现代国家发展中,边疆民族对国家的认同缓慢而曲折,边疆地区亦遭遇了种种民族国家认同危机,历届中央政府与边... 近代的中国,外有列强对中国边疆地区的侵略与蚕食;内部"中华民族"的整合又滞后于以王朝为框架的国家整固,是以,在近现代国家发展中,边疆民族对国家的认同缓慢而曲折,边疆地区亦遭遇了种种民族国家认同危机,历届中央政府与边疆地区关系呈现出相对疏离之图景。于是,在一个近现代民族国家的框架内,如何统合传统的"各民族",进而在统一国家之下形成一个拥有广泛共同利益的中华民族("国族")共同体,成为一个现实的时代使命。自民国开创以来,历届中央政府曾在规制边疆民族地区的国家认同建设方面尽了诸多的努力,先后创出"五族共和"、"中华民族"、"国族主义"、"宗支"理论,用以统合边疆民族地区之国家认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国中央政府 边疆民族地区 五族共和 国族主义 宗支理论
下载PDF
改土归流对壮族社会的影响 被引量:5
2
作者 黄家信 《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73-77,共5页
改土归流之后,壮族核心居住区逐渐朝着多民族聚居的特点发展;壮族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开始与中原地区划一;壮、汉民族之间既有融合,也有同化,但是壮融入汉是主流;大约从明代起,壮族逐渐对壮、汉文化抱等距认同的态度,并在族际交流中... 改土归流之后,壮族核心居住区逐渐朝着多民族聚居的特点发展;壮族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开始与中原地区划一;壮、汉民族之间既有融合,也有同化,但是壮融入汉是主流;大约从明代起,壮族逐渐对壮、汉文化抱等距认同的态度,并在族际交流中维持自己的族群边界。改土归流的结果是使壮族看起来与汉族无异,但却实在又是一个特点突出的民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土归流 壮族 族群
下载PDF
唐代的民族交融与政治发展 被引量:3
3
作者 李鸿宾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8-14,共7页
唐朝前期民族融合与发展 ,体现出唐朝前期的强盛局面 ;但是“安史之乱”以后 ,地方分离与民族分化则成为另一种现象 ,并最终导致五代十国的分立局面。其原因表现在多方面 ,但王朝集权的削弱 ,无疑是最关键的因素。
关键词 民族融合 唐朝 政治发展 安史之乱
下载PDF
1980年以来古代中央王朝统辖西北民族地区政策研究述评
4
作者 马啸 《青海民族研究》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33-137,共5页
重视古代中央王朝治理西北地区的"边政"问题并深入进行研究,是近现代以来西北史地之学的传统。1980年以来,史学界对这一领域进行了比较集中的研究,成果主要体现在古代中央王朝统辖西北民族地区的指导思想、基本政策、具体措... 重视古代中央王朝治理西北地区的"边政"问题并深入进行研究,是近现代以来西北史地之学的传统。1980年以来,史学界对这一领域进行了比较集中的研究,成果主要体现在古代中央王朝统辖西北民族地区的指导思想、基本政策、具体措施、管理机构、统治效果等各个层面。对之进行必要的总结与评析,指出不足,有利于该项研究的不断深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980年以来 古代中央王朝 统辖西北 民族政策 研究状况
下载PDF
“华夷之辨”的理论价值与实践逻辑—— 基于中国古代文化安全思想的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龙潇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04-115,共12页
在总体国家安全观视域中,“华夷之辨”可被视为中国古代的文化安全思想,包含“严夷夏之防”“用夏变夷”和“王者无外”三种理论形态,蕴含着丰富的智慧。秦汉以后的汉人王朝和少数民族政权的文化安全建设,皆会因时势变化地灵活运用这三... 在总体国家安全观视域中,“华夷之辨”可被视为中国古代的文化安全思想,包含“严夷夏之防”“用夏变夷”和“王者无外”三种理论形态,蕴含着丰富的智慧。秦汉以后的汉人王朝和少数民族政权的文化安全建设,皆会因时势变化地灵活运用这三种理论作为实践指导,在防止外来文化冲击本土文化、用先进文化影响其他文化、促进不同文化融合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从而使中华文化凝聚成为一个“多元一体”的大文化系统:以华夏文化为主体、融少数民族文化精华于一炉,具有超强的稳定性和连续性,展示出强大的文化安全构建能力。中华文明能成为世界上绝无仅有且五千年传承不绝的文化奇观,与“华夷之辨”不无关系。这样的思想智慧,对今日推进国家文化安全建设有着重要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夷之辨” 严夷夏之防 用夏变夷 王者无外 文化安全
下载PDF
县区级政府网站群建设管理新模式探讨
6
作者 张冬平 陈宏 《南昌高专学报》 2011年第3期33-34,共2页
通过分析现阶段县区级政府网站建设中存在的资源浪费、缺乏共享、功能单一、缺乏安全等问题,提出采用统一部署、数据共享、功能整合、集中管理、规范发布的方法建设管理县区级政府网站群,并详细描述了集中统一政府网站群的结构与设计以... 通过分析现阶段县区级政府网站建设中存在的资源浪费、缺乏共享、功能单一、缺乏安全等问题,提出采用统一部署、数据共享、功能整合、集中管理、规范发布的方法建设管理县区级政府网站群,并详细描述了集中统一政府网站群的结构与设计以及站群系统的开发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统一部署 集中管理 政府网站群 Apache虚拟主机
下载PDF
关于“马湖蛮”的几个问题
7
作者 邓沛 《青海师专学报》 2004年第3期45-48,共4页
"马湖蛮"是历史上居住在四川南部金沙江下游地区的一个古老民族。据史料分析可知,"马湖蛮"的名称得名于"马湖江"、"马湖";"马湖蛮"可能来自古蜀族,后融入彝族、汉族;自汉至明、清,... "马湖蛮"是历史上居住在四川南部金沙江下游地区的一个古老民族。据史料分析可知,"马湖蛮"的名称得名于"马湖江"、"马湖";"马湖蛮"可能来自古蜀族,后融入彝族、汉族;自汉至明、清,马湖地区与中史政权的联系逐步加深;明末清初"改土归流",使"马湖蛮"地区土司制度逐渐消亡,而借土司之名仅存的一点少数民族痕迹也逐渐消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湖蛮” 彝族 “改土归流”土司制度 族属
下载PDF
清末中央主要部门官员群体的族籍结构——基于数据的考察
8
作者 王卫 《近代史学刊》 2022年第1期26-49,308,309,共26页
本文以清代《缙绅录》中的相关数据为依据,对清末中央主要部门官员群体的族籍结构进行考察。具体主要从整体上、分部门、分职位类别等三个方面进行考察。考察发现,随着时间的演进,清末中央主要部门官员群体,在总体数量上旗籍官员所占比... 本文以清代《缙绅录》中的相关数据为依据,对清末中央主要部门官员群体的族籍结构进行考察。具体主要从整体上、分部门、分职位类别等三个方面进行考察。考察发现,随着时间的演进,清末中央主要部门官员群体,在总体数量上旗籍官员所占比重由优势最终变为劣势,个别部门中民籍官员所占比重持续占据优势,民籍在中级以上官员群体中所占比重最终转为优势。这种量变发生的重要结果,是清王朝统治基础的严重削弱,以至于成为其最终垮台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末 中央主要部门 官员群体 族籍结构
下载PDF
秦汉时期“北边”战略与国家军事安全
9
作者 王海 《国家安全论坛》 2024年第3期32-44,86,共14页
秦汉时期是古代国家安全思想形成的关键阶段,以处理农牧民族关系为主旨的“北边”战略是探讨早期国家军事安全的有效切入点。战国时期,秦、赵、燕北进“筑长城”、置郡,奠定“北边”地缘根基,“陇山—白于山—句注—燕山”连线,成为早... 秦汉时期是古代国家安全思想形成的关键阶段,以处理农牧民族关系为主旨的“北边”战略是探讨早期国家军事安全的有效切入点。战国时期,秦、赵、燕北进“筑长城”、置郡,奠定“北边”地缘根基,“陇山—白于山—句注—燕山”连线,成为早期帝国军事安全防线。西汉前期,匈奴几次突破此线,“寇扰”关中、汾河、河北平原,威胁国家安全,汉武“踰河而北”具有必然性,“大一统”背景下“王者无外”的边疆民族思想被视为最高层面的国家安全观。东汉时,大批羌胡“居塞内”甚至越过国家军事安全防线进入三辅、太原、河东,吏治失当、生态环境变迁致其“反叛”,造成华夏帝国安全危机,“王者无外”边疆思想推进于长城以内。秦汉“北边”战略的“有为”进取、“无为”防御、“以夷制夷”,深刻影响了国家安全,具有重要的历史参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汉时期 “北边”战略 国家军事安全 《史记·匈奴列传》 “王者无外”
原文传递
大国及其疆域的政制构成 被引量:22
10
作者 苏力 《法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28-44,175-176,共17页
至少自西周开始,历史中国就已疆域辽阔,也因此逐步演化出维系和拓展大国治理的中央与地方关系。分封诸侯的西周封建制,可谓构建大国最早的制度努力,也为秦汉以后历代王朝的郡县制变革设定了基本原则并奠定了基础。为防止国家分裂,加强... 至少自西周开始,历史中国就已疆域辽阔,也因此逐步演化出维系和拓展大国治理的中央与地方关系。分封诸侯的西周封建制,可谓构建大国最早的制度努力,也为秦汉以后历代王朝的郡县制变革设定了基本原则并奠定了基础。为防止国家分裂,加强中央集权,历史中国长期坚持的另一基本制度,是在行政区划上高度关注各地的自然地理。这一制度有着浓厚的地缘政治考量。在中原农耕区域与周边游牧民族既冲突又融合的历史进程中,历代王朝还采取了各种措施,并逐渐形成和建立了一些促成民族融合的重要制度。从大历史的视角来看,这构成了另一种形式的中央与地方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中国 大国宪制 中央与地方关系 地缘政治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