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美国对自决原则的立场演变分析
1
作者 李捷 赵磊 《边界与海洋研究》 CSSCI 2024年第2期34-57,共24页
自决原则兴起于两次世界大战期间,是二战后确立的国际规则体系的主要内容之一,但在冷战特别是后冷战时期面临着日益严峻的冲击和挑战。本文以两次世界大战期间、二战结束初期、非殖民化及冷战时期、后冷战时期等国际秩序发生重大变动的... 自决原则兴起于两次世界大战期间,是二战后确立的国际规则体系的主要内容之一,但在冷战特别是后冷战时期面临着日益严峻的冲击和挑战。本文以两次世界大战期间、二战结束初期、非殖民化及冷战时期、后冷战时期等国际秩序发生重大变动的四个时期为基础,结合自决原则兴起、制度化、扩散和重塑等不同阶段,分析美国在霸权的不同时期对待自决原则的立场和行动差异。在自决理念的兴起阶段,虽然美国与苏联都是该理念的重要倡导者,但是威尔逊与列宁所倡导的自决理念存在重大的差异,包括自决理论的政治和意识形态起源的不同,以及对实施自决的态度差异。这决定了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对自决原则支持的限度,也加速了美国在价值和利益层面与世界非殖民化进程的背离。自决原则在二战后的制度化及扩散阶段,美国与苏联及广大新独立国家围绕自决原则的内涵及适用性展开了激烈争论,美国公开反对新独立国家保障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权利,以及实现经济自决的诉求。美国对自决原则最直接的挑战体现在它对该原则的修正主义立场和行动,一是将自决意识形态化和工具化,二是以“人权高于主权”对自决原则进行重塑。与美国鼓吹“以规则为基础的国际秩序”而将自身塑造为国际规则的创建者和领导者的形象不同,美国并非自决原则的唯一倡导者,而是规范争论者;既非自决原则的一贯遵守者,而是修正主义者。美国对自决原则的结果性逻辑决定了它的立场和行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规则 美国 自决 修正主义
下载PDF
恩斯特·布洛赫与德国统一社会党的修正主义批判 被引量:1
2
作者 K.伦克 金寿铁 《德国哲学》 2018年第2期206-218,250,251,共15页
1948年,恩斯特·布洛赫结束美国的流亡生活(1938~1948)回到德国,任莱比锡大学哲学系教授。起初他与当局倒也相安无事,他的代表作《希望的原理》第1卷、第2卷由东德建设出版社相继出版,1955年布洛赫获得东德国家奖,被选为德国科学院... 1948年,恩斯特·布洛赫结束美国的流亡生活(1938~1948)回到德国,任莱比锡大学哲学系教授。起初他与当局倒也相安无事,他的代表作《希望的原理》第1卷、第2卷由东德建设出版社相继出版,1955年布洛赫获得东德国家奖,被选为德国科学院会员。但是,1956年随着波兰、匈牙利事件以及苏共二十大的召开,布洛赫与以乌布利希为首的东德当局龃龉不断,关系走入低谷,他被定性为"修正主义"分子,他的希望哲学被贴上"修正主义"标签。1957年布洛赫被勒令退休,他不仅被禁止在大学授课和讲演,还成为东德国家安全局的秘密监视对象。1961年布洛赫离开东德莱比锡,移居西德图宾根。布洛赫死后,1989年在东德被恢复名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洛赫 希望哲学 德国统一社会党 修正主义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