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4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he Background of Regional Lead Isotopic Compositions and Its Application in the Lower and Middle Reaches of the Yangtze River and Neighbouring Areas 被引量:1
1
作者 Ma Zhendong and Shan Guangxiang Geochemistry Institute,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Wuhan, Hubei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CSCD 1997年第2期158-170,共13页
The paper systematically deals with the background of regional isotopic compo-sitions in the lower and middle reaches of the Yangtze River and neighbouring areas. It isshown that the lead isotopic compositions of diff... The paper systematically deals with the background of regional isotopic compo-sitions in the lower and middle reaches of the Yangtze River and neighbouring areas. It isshown that the lead isotopic compositions of different geological formations and units are con-trolled by the primary mantle heterogeneity, dynamic process of crust-mantle interchange,abundances of uraninm, thorium and lead of various layers of the earth and timing. Studies onthe background of regional isotopic compositions may offer significant information forgeochemical regionalization, tracing of sources of ore-forming materials, and regionalprognosis of ore deposi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ackground of regional lead isotopic compositions tracing action lower and middle reaches of the yangtze river and neighbouring areas
下载PDF
政府行为和技术创新如何影响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率?——基于长三角四大都市圈的实证研究
2
作者 陈刚 谷广清 吴晨曦 《当代金融研究》 2024年第8期20-32,共13页
当前区域间金融资源配置不平衡现象突出,地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率存在较大差异。基于2012-2022年相关数据,以长三角四大都市圈为研究对象,从全要素生产率角度测算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率水平及区域差异;对政府行为和技术创新对金融服务... 当前区域间金融资源配置不平衡现象突出,地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率存在较大差异。基于2012-2022年相关数据,以长三角四大都市圈为研究对象,从全要素生产率角度测算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率水平及区域差异;对政府行为和技术创新对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率水平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并探究不同地区呈现的差异。研究发现,加强技术创新对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率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政府过度干预则会降低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率。基于研究结论提出以下建议:促进金融资源跨区域流动,缩小地区间效率差异;政府适度干预,由“生产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型;以实体经济融资需求为导向,激励企业持续技术创新;改善实体经济融资结构,提高直接融资比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三角都市圈 全要素生产率 政府行为 技术创新
下载PDF
基于环境DNA的长江中华鲟分布特征探究
3
作者 周权 杜浩 +2 位作者 王洁 邵芸 闫振广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1-78,共8页
中华鲟(Acipenser sinensis)是我国长江流域的旗舰物种,在长江十年禁渔的大背景下,研究中华鲟无损化检测技术具有重要意义。环境DNA(eDNA)技术是一种环境友好型生物监测技术,可以在不直接观察或捕获生物体的情况下对物种进行检测。从文... 中华鲟(Acipenser sinensis)是我国长江流域的旗舰物种,在长江十年禁渔的大背景下,研究中华鲟无损化检测技术具有重要意义。环境DNA(eDNA)技术是一种环境友好型生物监测技术,可以在不直接观察或捕获生物体的情况下对物种进行检测。从文献中筛选出可以用于检测中华鲟eDNA的特异性引物,于2020年9月在长江中下游选取4个中华鲟常出现的区域,进行各断面立体式采样;提取16个点位的e DNA,使用筛选得到的引物对中华鲟进行eDNA的检测,以探究中华鲟的分布特征。结果显示,成功筛选到1组可以检测中华鲟eDNA的引物,使用该引物成功检测到包括中华鲟在内的长江4种鲟类的eDNA,共计测得约300万条鲟类序列。依据测序结果分析不同断面检测到的中华鲟eDNA的差异,发现宜昌江段断面的中华鲟eDNA最多,洞庭湖口断面最少,且表层和底层水体的中华鲟eDNA检出也有显著差异。筛选得到的引物可以用于中华鲟eDNA的检测,中华鲟e DNA的检测结果与中华鲟的历史调查和洄游特征较为吻合。不同水深条件中华鲟eDNA的检出量有显著差异,表明在今后的调查中采用混合或者立体采样可以更加全面地进行中华鲟eDNA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鲟 特异性引物 环境DNA 操作分类单元 长江
下载PDF
江湖洪水遭遇下鄱阳湖水动力模拟
4
作者 张广明 王志超 +3 位作者 吴龙华 吴秋琴 黄志文 邓书盼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9-77,共9页
鄱阳湖接纳流域内来水,其洪水的形成和发展受鄱阳湖流域来水和长江洪水的双重影响,造成该地区在特定时段极易引发特大洪水。文章分析了江湖作用机制,并基于1959-2009年汉口和湖口洪水资料,统计分析了江湖洪水遭遇及长江洪水倒灌入湖频次... 鄱阳湖接纳流域内来水,其洪水的形成和发展受鄱阳湖流域来水和长江洪水的双重影响,造成该地区在特定时段极易引发特大洪水。文章分析了江湖作用机制,并基于1959-2009年汉口和湖口洪水资料,统计分析了江湖洪水遭遇及长江洪水倒灌入湖频次;通过构建鄱阳湖-长江干流二维水动力模型,对江湖顶托加剧情景、江湖顶托相持情景、长江洪水倒灌情景等典型洪水过程进行了重演与分析,将模拟结果与实测水位过程进行验证与误差分析,并应用该模型对1998年极端洪水遭遇过程进行模拟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鄱阳湖洪水一般早于长江洪水出现,两者遭遇主要在6-7月;长江倒灌情景一般发生在长江主汛期,通过统计分析长江洪水的倒灌天数及倒灌水量,反映了江湖顶托强度在年代际尺度上处于此消彼长的波动状态;模型对江湖洪水遭遇典型水位过程与1998年极端洪水遭遇过程的模拟预测精度较高,效果较好,说明模型能够很好地处理鄱阳湖洪水与长江洪水遭遇的高动态变化问题,可为鄱阳湖地区的经济建设和防洪治理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鄱阳湖 长江 洪水遭遇 洪水频率 顶托作用 水动力模型
下载PDF
长三角加快构建高水平开放新格局的历史逻辑、现实基础与行动策略 被引量:3
5
作者 高丽娜 蒋伏心 《中州学刊》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36-42,共7页
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对区域开放系统提出了更高要求,高水平对外开放必然需要更高的、持续的自主开放能力提升。长三角开放型经济发展处于规模偏好向质量提升转变的重要历史节点,已初步具备区域竞争新优势、双向开放格局与更主动的制度供... 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对区域开放系统提出了更高要求,高水平对外开放必然需要更高的、持续的自主开放能力提升。长三角开放型经济发展处于规模偏好向质量提升转变的重要历史节点,已初步具备区域竞争新优势、双向开放格局与更主动的制度供给生态,构成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的现实基础。在更高的历史起点上,长三角对外开放格局的重构应以主体协同型主动开放、多维联动型系统开放、创新引领型自主开放为导向,在驱动力、激励体系、创新生态等方面积极行动,为更高水平的自主开放创造良好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水平开放新格局 历史逻辑 现实基础 行动策略 长三角
下载PDF
南京大胜关长江大桥地铁列车运行气动性能研究
6
作者 汪皓 司天文 +2 位作者 郑史雄 马舜 周云强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82-188,197,共8页
以南京大胜关长江大桥地铁搭载段为研究背景,通过风洞试验,探究不同风攻角、列车位置及附属设施状态下地铁列车气动力系数变化规律,进而揭示地铁列车气动特性对列车运行稳定性影响的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风攻角对双线在轨列车稳定性影响... 以南京大胜关长江大桥地铁搭载段为研究背景,通过风洞试验,探究不同风攻角、列车位置及附属设施状态下地铁列车气动力系数变化规律,进而揭示地铁列车气动特性对列车运行稳定性影响的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风攻角对双线在轨列车稳定性影响更大;当桥梁无附属设施,风攻角的增大不利于迎风侧列车稳定性,双线在轨列车比单线在轨列车更稳定;当桥梁有附属设施,且列车位于边跨时,风攻角越大迎风侧列车越稳定,而背风侧列车则相反,当列车在中跨运行时,列车侧向力及侧向倾覆力矩系数大于边跨,而升力系数小于边跨,表明桥梁桁架改善了列车的抗倾覆性能;桥上增加附属设施后,列车的侧向力及侧向倾覆力矩系数降低,表明附属设施有一定的格挡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京大胜关长江大桥 地铁列车 横风作用 风洞试验 气动性能
下载PDF
长江流域重点监控用水单位监管工作分析
7
作者 朱苏葛 景唤 +1 位作者 李思诺 桑连海 《中国水利》 2023年第7期54-57,共4页
重点监控用水单位是社会用水的重要单元,是水资源监督管理的主要对象。为加强长江流域重点监控用水单位监督管理工作,采取线上监控+线下监督检查的监管模式,建立并定期更新重点监控名录库、开发并完善重点监控用水单位管理系统、开展重... 重点监控用水单位是社会用水的重要单元,是水资源监督管理的主要对象。为加强长江流域重点监控用水单位监督管理工作,采取线上监控+线下监督检查的监管模式,建立并定期更新重点监控名录库、开发并完善重点监控用水单位管理系统、开展重点监控用水单位节水调查、进行重点监控用水单位用水数据量化分析以及开展重点监控用水单位现场监督检查等工作。针对存在的重点监控管理系统有待完善、监控覆盖范围有待扩大、用水效率监控相对薄弱等问题提出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流域 重点监控用水单位 监督 管理系统 节水调查
下载PDF
长江上游地区文化遗产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8
作者 田沛玉 谭熙悦 +1 位作者 黄春梅 武荣伟 《江西科学》 2023年第1期101-110,135,共11页
文化遗产是中华文化的载体,文物保护单位是文化遗产中的杰出代表。以长江上游地区国家级及省级共2600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为研究对象,采用最近邻指数、核密度估算、重心迁移等空间分析方法分析其空间分布特征;同时基于20 km×20 km... 文化遗产是中华文化的载体,文物保护单位是文化遗产中的杰出代表。以长江上游地区国家级及省级共2600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为研究对象,采用最近邻指数、核密度估算、重心迁移等空间分析方法分析其空间分布特征;同时基于20 km×20 km的均匀网格,运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地理探测器模型探索其空间关联模式及影响空间分布的因素。结果表明:1)长江上游地区的文物保护单位经历了很长的历史时期,主要集中在宋元以后的3个时期中;2)文物保护单位在长江上游地区整体呈现东密西疏、连片分布的空间特征;无论是不同时期文物保护单位还是不同类型文物保护单位的空间分布都存在高度集聚性;文物保护单位空间分布存在较强的空间自相关,局部空间关联模式以H-H型为主;最后,各时期文物保护单位空间分布的重心迁移均集中在四川盆地,迁移距离呈波动变化趋势;3)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共8个变量共同影响文物保护单位的空间分布,按因子影响程度大小排序依次是年末人口数、地区GDP、公路里程、海拔、1956—1992年平均降水量、河网密度、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和坡度,位于前3的人文因素指标更具解释力,即人口密度越大、地区GDP越高、交通越便捷的地区,文物保护单位的空间分布数量越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物保护单位 分布特征 影响因素 长江上游
下载PDF
2013年夏季长江中下游地区高温干旱的大气环流特征及成因分析 被引量:41
9
作者 王文 许金萍 +1 位作者 蔡晓军 孙畅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595-1607,共13页
利用1981-2013年长江中下游地区90个气象观测站的逐日气温和降水资料、NCEP/NCAR逐日再分析资料及ERSSTv4海温资料,对2013年夏季发生于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异常高温干旱事件基本特征及其可能影响机制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1)降水量较同期... 利用1981-2013年长江中下游地区90个气象观测站的逐日气温和降水资料、NCEP/NCAR逐日再分析资料及ERSSTv4海温资料,对2013年夏季发生于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异常高温干旱事件基本特征及其可能影响机制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1)降水量较同期偏少49.43%,7月中、下旬出现旱情并逐步发展,8月上、中旬旱情最为严重,整体呈现中到重旱,局部地区达到特旱,气温偏高5℃以上;(2)受负EAP/PJ(东亚太平洋型/东亚日本型)遥相关型影响,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下称西太副高)面积偏大、西伸脊点异常偏西、强度偏强,长期控制长江流域,是诱发此次高温干旱的直接成因;东亚夏季风偏强、副热带西风急流偏北,致使长江流域暖湿空气偏强而冷空气不足,加之下沉气流影响,不利于形成降水。(3)8月第1候至第2候,受负"Silk Road"(丝绸之路)遥相关型影响,源自北大西洋的Rossby波沿急流波导区向东频散至东亚-太平洋地区,加强了负EAP/PJ遥相关型中高纬度两个高度异常中心,对其形态的维持与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将西太副高的异常发展推向鼎盛时期;(4)西太平洋暖池区海温异常偏高是负EAP/PJ遥相关型长期维持的重要原因;而7月北大西洋海温异常偏高与西风急流异常偏北密切相关,是影响东亚季风系统各成员配置的又一可能成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中下游地区 夏季高温干旱 遥相关型 Rossby波作用量
下载PDF
鄱阳湖对长江洪水调蓄功能的分析 被引量:11
10
作者 李荣昉 吴敦银 +1 位作者 刘影 冯启旭 《水文》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12-17,共6页
通过建立洪水模拟模型,分析计算出鄱阳湖调蓄长江洪水的功能有限,分析了将湖区圩垸还湖对长江洪水的调蓄功能,提出了对鄱阳湖实行人工控制、更好地调蓄洪水的建议,将为减轻长江中下游的洪水灾害做出更大贡献。
关键词 洪水模拟模型 调蓄功能 鄱阳湖 长江
下载PDF
清洁空气行动计划实施对长三角地区PM_(2.5)污染改善效果模拟评估 被引量:25
11
作者 李莉 安静宇 卢清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653-1661,共9页
为了解长三角地区清洁空气行动计划实施后区域PM2.5的改善效果,在建立2012年长三角地区大气污染物排放清单的基础上,依据上海、江苏、浙江和安徽三省一市行动计划细则,对2013—2017年各省、直辖市主要大气污染物减排量进行测算.利用WRF... 为了解长三角地区清洁空气行动计划实施后区域PM2.5的改善效果,在建立2012年长三角地区大气污染物排放清单的基础上,依据上海、江苏、浙江和安徽三省一市行动计划细则,对2013—2017年各省、直辖市主要大气污染物减排量进行测算.利用WRF(天气研究和预报模式)-CMAQ(通用多尺度空气质量模型)系统,模拟研究了清洁空气行动计划实施后可能带来的区域PM2.5改善效果.结果表明:清洁空气行动计划涉及到的能源、工业、交通等六大领域减排任务,按照减排力度强、中、弱3种方案测算,预计长三角地区SO2减排总量分别为74.5×104、53.8×104和34.4×104t;NOx减排总量分别为108.7×104、83.9×104和61.1×104t;一次PM2.5减排总量分别为40.3×104、26.1×104和14.6×104t;挥发性有机污染物(VOCs)的减排总量分别为98.2×104、57.0×104和23.5×104t.模拟评估结果表明,在弱、中、强3种减排方案下,长三角地区国控点ρ(PM2.5)年均值预计比基准年(2013年)分别降低(4.4±1.1)、(8.1±2.4)和(12.5±3.9)μg/m3,降幅分别达到8.7%±2.2%、15.9%±4.7%和24.3%±7.7%.长三角地区须在清洁空气行动计划实施细则指导下,控制新增量,并稳步严格推进前体物强力减排,才能实现2017年预期空气质量改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洁空气行动 PM2.5 空气质量模拟 长三角地区
下载PDF
长江三角洲(江苏)地区第四纪地层沉积分区及沉积特征 被引量:14
12
作者 苗巧银 宗开红 +1 位作者 陈火根 骆丁 《上海国土资源》 2016年第2期51-56,64,共7页
通过对长江三角洲(江苏)地区第四系早更新世、中更新世、晚更新世、全新世各时期岩相古地理演化特征并结合岩相沉积分布及剖面图纵横向展布规律的分析,将整个研究区划分为三大沉积单元9个沉积分区,即黄淮流域堆积区(Ⅰ):里下河湖沼积平... 通过对长江三角洲(江苏)地区第四系早更新世、中更新世、晚更新世、全新世各时期岩相古地理演化特征并结合岩相沉积分布及剖面图纵横向展布规律的分析,将整个研究区划分为三大沉积单元9个沉积分区,即黄淮流域堆积区(Ⅰ):里下河湖沼积平原区(Ⅰ);长江三角洲堆积区(Ⅱ):新长江三角洲堆积平原区(Ⅱ_1)、常州—无锡高亢平原区(Ⅱ_2),太湖东岸湖沼积平原区(Ⅱ_3—苏州重点城市区)、东部沿海冲海积低平原区(Ⅱ_4);低山丘陵堆积区(Ⅲ):浦口—大仪低山丘陵区(Ⅲ_1)、南京—宜兴低山丘陵区(Ⅲ_2)、江阴南部环太湖丘陵区(Ⅲ_3)、镇江低山丘陵区(Ⅲ_4),阐述了9个沉积分区的划分依据和第四系沉积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三角洲 第四系 沉积特征 沉积单元 沉积分区
下载PDF
沪通长江大桥桥墩布设水动力特性试验研究 被引量:8
13
作者 杜德军 夏云峰 +1 位作者 闻云呈 王晓俊 《水道港口》 2016年第1期12-17,共6页
沪通长江大桥横跨长江河口段的南通水道和天生港水道,该河段收径流和潮流共同作用,水流条件复杂。采用物理模型研究了工程河段水流特性,并重点分析了桥位断面流速、流向及单宽流量等。研究表明:桥位断面最大流速出现在南主墩所在的主槽... 沪通长江大桥横跨长江河口段的南通水道和天生港水道,该河段收径流和潮流共同作用,水流条件复杂。采用物理模型研究了工程河段水流特性,并重点分析了桥位断面流速、流向及单宽流量等。研究表明:桥位断面最大流速出现在南主墩所在的主槽附近,上游流量越大、下游潮汐越强,桥位断面处流速愈大;平常水文条件如98大洪水下条件下的水流不会对桥梁产生大的不利影响。但如果出现100a、300 a一遇极端水文条件,南主墩附近最大落潮、涨潮流速在3.7 m/s和1.3 m/s以上,在这种较强的双向水流作用,南主墩处会出现较大局部冲刷,同时施工时巨型钢围堰受到的水流作用远较桥墩要大,这对桥墩布设及其防护、施工围堰的设计和围堰安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速分布 单宽流量 桥轴线 长江河口段 模型试验 沪通长江大桥
下载PDF
钢-混凝土结合梁在温度作用下的响应分析 被引量:17
14
作者 陈玉骥 叶梅新 《中国铁道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48-53,共6页
在钢 混凝土结合梁中 ,温度作用通常包括三种形式 ,即 :变温、温差和温度梯度。这些温度作用有时可能导致钢 混凝土结合梁中产生较大的温度应力 ,故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本文在五个基本假设的基础上 ,综合考虑微段的平衡条件和钢梁与... 在钢 混凝土结合梁中 ,温度作用通常包括三种形式 ,即 :变温、温差和温度梯度。这些温度作用有时可能导致钢 混凝土结合梁中产生较大的温度应力 ,故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本文在五个基本假设的基础上 ,综合考虑微段的平衡条件和钢梁与混凝土板之间的变形协调条件 ,推出了钢 混凝土结合梁在沿梁截面高度方向线性分布的温度梯度作用下 ,考虑剪切变形影响与不考虑剪切变形影响时的内力、相对滑移和位移计算公式。然后根据芜湖桥初步设计方案 ,取上层公路桥面系中的一个钢 混凝土组合截面 ,按照剪力钉沿纵向全梁均匀分布和沿纵向分段均匀分布 (梁端部附近剪力钉分布较密 ,其他地方剪力钉分布较稀 )两种布置方案 ,计算了钢 混凝土结合梁在温差作用及温度梯度作用下的响应 ,得到了一些有价值的结论。文中给出的公式和结论芜湖桥桁梁结合梁设计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芜湖桥 温度影响 内力 相对滑移 位移 钢-混凝土结合梁 响应分析 公路铁路两用桥
下载PDF
长江荆江段现代沉积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曹跃华 张春生 +1 位作者 刘忠保 赖志云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S1期137-146,共10页
本文系统地报道了长江荆江段河流沉积学最新研究成果。荆江段发育众多的不同类型的沉积砂体,包括了河流沉积所有微地貌单元,计有:心滩、江心洲、高弯曲流边滩、低弯曲流边滩、分流河口三角滩、决口扇、牛轭湖等。系统地阐述了沉积物碎... 本文系统地报道了长江荆江段河流沉积学最新研究成果。荆江段发育众多的不同类型的沉积砂体,包括了河流沉积所有微地貌单元,计有:心滩、江心洲、高弯曲流边滩、低弯曲流边滩、分流河口三角滩、决口扇、牛轭湖等。系统地阐述了沉积物碎屑成分、化学成分和微量元素、粘土矿物及有机碳、岩石相类型及组合等特征。对于五种占主导地位的沉积砂体,结合水槽实验,全面分析了其沉积过程和加积规律以及建筑结构要素,根据砂体不同单元的沉积特点,进一步划分了微相带,并提出了沉积作用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沉积 建筑结构 沉积单元 沉积模式 长江
下载PDF
风暴过程中潮滩悬沙浓度和悬沙输运的变化及其动力机制——以长江三角洲南汇潮滩为例 被引量:12
16
作者 苗丽敏 杨世伦 +3 位作者 朱琴 史本伟 李鹏 吴创收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58-167,共10页
悬沙浓度是淤泥质海岸重要的环境指标。为探讨潮滩悬沙浓度和悬沙输运对风暴事件的响应过程及其动力机制,于2014年9月"凤凰"台风过境前、中、后在长江三角洲南汇潮滩进行了现场观测,获得同步高分辨率的水深、波高、近底流速... 悬沙浓度是淤泥质海岸重要的环境指标。为探讨潮滩悬沙浓度和悬沙输运对风暴事件的响应过程及其动力机制,于2014年9月"凤凰"台风过境前、中、后在长江三角洲南汇潮滩进行了现场观测,获得同步高分辨率的水深、波高、近底流速和浊度剖面时间序列(9个潮周期)。结果表明,风暴中平均和最大波高、波-流联合底床剪切应力、悬沙浓度和悬沙输运率可比平静天气高数倍;风暴期间高潮位低流速阶段悬沙沉降导致近底发育数十厘米厚的浮泥层(悬沙浓度大于10g/L)。研究认为风暴事件中淤泥质海岸悬沙浓度和悬沙输运的剧烈变化其根本动力机制是风暴把巨大能量传递给近岸水体,进而显著增大波-流联合底床剪切应力,导致细颗粒泥沙再悬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暴 潮滩 悬沙浓度 悬沙输运 波-流联合剪切应力 浮泥 长江三角洲
下载PDF
长江上游大型水电站群联合调度发展战略研究 被引量:18
17
作者 许继军 陈进 陈广才 《中国水利》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24-28,共5页
长江上游水能资源丰富,是我国重要的水电开发基地。干支流已建和在建的大型梯级水电站群规模庞大,其联合调度将对我国能源安全和绿色能源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针对长江上游大型水电站开发建设和运行管理现状及当前面临的挑战,借鉴国... 长江上游水能资源丰富,是我国重要的水电开发基地。干支流已建和在建的大型梯级水电站群规模庞大,其联合调度将对我国能源安全和绿色能源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针对长江上游大型水电站开发建设和运行管理现状及当前面临的挑战,借鉴国内外梯级水电站运行调度经验,从联合调度系统建设、运行和管理等层面,探讨长江上游大型水电站群联合调度的发展思路、阶段目标和主要任务,并提出需要解决的管理科学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上游 大型梯级水电站 联合调度 发展战略 水能资源优化
下载PDF
长江中下族及邻区区域铅同位素组成背景及其应用 被引量:12
18
作者 马振东 单光祥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324-334,共11页
本文系统地研究了长江中下游及邻区区域各类地质体铅同位素组成背景。研究表明;区域各类地质体铅同位素组成特征是受原始地幔的不均一性、壳幔交换的动力学过程、层圈铀、钍、铅丰度及作用发生的时间等诸因素控制,为此,通过区域铅同位... 本文系统地研究了长江中下游及邻区区域各类地质体铅同位素组成背景。研究表明;区域各类地质体铅同位素组成特征是受原始地幔的不均一性、壳幔交换的动力学过程、层圈铀、钍、铅丰度及作用发生的时间等诸因素控制,为此,通过区域铅同位素背景的研究可以为地球化学分区、示踪物质来源及区域成矿预测提供有意义的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铅同位素 组成背景 示踪作用 长江中下游
下载PDF
引起长江源区植被退化和水土流失的主要地质作用浅析 被引量:6
19
作者 卜建军 何卫红 +2 位作者 朱应华 牛志军 曾波夫 《华南地质与矿产》 CAS 2001年第1期70-74,共5页
通过 1∶2 5万赤布张错幅地质调查 ,发现长江源区植被退化和水土流失极为严重 ,对造成这一环境的主要地质因素 :青藏高原隆升、冰川退缩和冻融作用一一进行了分析 ,并对其环境演化趋势进行了探讨 ,指出改善长江源环境的关键是加强保护... 通过 1∶2 5万赤布张错幅地质调查 ,发现长江源区植被退化和水土流失极为严重 ,对造成这一环境的主要地质因素 :青藏高原隆升、冰川退缩和冻融作用一一进行了分析 ,并对其环境演化趋势进行了探讨 ,指出改善长江源环境的关键是加强保护及生态重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隆升 冰川退缩 冻融作用 水土流失 植被退化 地质作用 长江源区
下载PDF
长江三峡巴东复杂斜坡系统成因研究 被引量:19
20
作者 刘传正 刘艳辉 连建发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510-521,共12页
三峡库区巴东县新城区所在的扇形大斜坡是一个复杂斜坡系统。斜坡后缘边界的挤压变形带是斜坡整体沿其底界面(T1j3—T2b1)之间岩层界面向长江发生重力蠕滑作用的结果,不存在“巴东断裂”问题。斜坡系统内部未发现成规模的褶皱,也不存在... 三峡库区巴东县新城区所在的扇形大斜坡是一个复杂斜坡系统。斜坡后缘边界的挤压变形带是斜坡整体沿其底界面(T1j3—T2b1)之间岩层界面向长江发生重力蠕滑作用的结果,不存在“巴东断裂”问题。斜坡系统内部未发现成规模的褶皱,也不存在数量众多的内动力成因的断裂带。巴东斜坡区浅表生变形破坏类型可概括为侧向拉裂、“雪崩式”垮塌、表层风化、侧向滑移张剪破裂、岩层折断变位、软岩膝折剪破裂和压扭破裂又重胶结7种重力卸荷破坏力学模式。斜坡系统内部发育分期分区(块)滑动(滑坡)现象,但不存在构造地质意义上的“断层”形迹。在地貌形态上,巴东大斜坡被4条冲沟分割成5个斜坡单元。在斜坡地质结构、成因类型与空间分布上,巴东大斜坡可划分为3个层次,即表层崩塌滑坡成因为主的堆积层(第一层次),冲沟分割且浅表生地质形迹发育的层状顺倾的中间基岩层(第二层次)和整体连续顺倾的深层基岩层(第三层次)。分形几何计算证明,巴东大斜坡的地貌形态尚处于侵蚀发育的青(幼)年期。FLAC3D数值模拟发现,在长江侵蚀下切的不同阶段,巴东斜坡体前缘和后缘接近底界面位置塑性变形区分布集中,但不具备沿深层界面发生整体滑动剪出的可能性。基本认识是,“巴东复杂斜坡系统”是在官渡口—东氵襄口向斜南翼(单斜山)的地质背景下,持续经受长江快速侵蚀下切外动力作用,河谷岸坡快速临空导致其自身重力产生强烈的侧向卸荷与滑移等浅表生地质改造作用过程而形成的,可简单地概括为“重力成因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三峡 浅表生地质改造 侧向卸荷与滑移作用 变形破坏模式 分形几何FLAC^3D模拟 巴东复杂斜坡系统 重力成因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