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00篇文章
< 1 2 4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n Analysis of the Path of Ethnic Unity and Progress Education under Academy-Based Education: Taking Ningxia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
1
作者 Yan Liu Xuejie Li 《Journal of Contemporary Educational Research》 2024年第8期202-208,共7页
Academy-based education is an active exploration and effective attempt to reform higher education and talent cultivation systems in the new era.This article aims to deeply analyze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advantages of... Academy-based education is an active exploration and effective attempt to reform higher education and talent cultivation systems in the new era.This article aims to deeply analyze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advantages of academy-based education.Combining the theoretical connotation and practical needs of ethnic unity and progress education and taking Ningxia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it explores the construction and implementation path of ethnic unity and progress education under academy-based education.It promotes communication and integration between students of different ethnic groups,enhances ethnic identity and national consciousness,and promotes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ethnic unity and progress caus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cademy-based education Ethnic unity and progress education Implementation path
下载PDF
The Role of Education in Fostering Peace and Unity in Nigeria Between 1914 and 1938
2
作者 Hannah Okediji 《History Research》 2015年第3期156-168,共13页
As the world marks the centenary of the outbreak of the First World War and Nigeria celebrates the centenary of the amalgamation of the northern and southern Protectorates of 1 st January 1914, when Nigeria became a n... As the world marks the centenary of the outbreak of the First World War and Nigeria celebrates the centenary of the amalgamation of the northern and southern Protectorates of 1 st January 1914, when Nigeria became a nation, it is pertinent to examine the contribution of education to fostering peace and unity in the post War era in Nigeria, from 1914 to 1938. Through historical research this project analyzes primary and secondary sources such as journals, publications, textbooks and internet materials. The findings of the study revealed that Nigeria, like other participating British colonial territories felt the impact of the First World which began in Europe in 1914 and ended in 1918. Much of the fighting took place among the central powers. In 1917, the USA joined the war against Germany as a consequence of her submarine activities and intrigues in Mexico. The War had a negative political, economic and social impact on all nations, leading to the peace conference in Paris and the treaty of Versailles in June 1919. Nigeria played a very vital role in the drive to achieve this by providing military training as well as a training in citizenship for democracy and political leadership. A culture of peace, education and non-violence has been the norm in Nigeria since the post-war period. The aims of the paper therefore are to understand the state and the role of education during the war and post-war period in Nigeria, to analyze the role of education in fostering peace in the education and to recommend ways of maintaining peace in the education sector in Nigeria. It is therefore recommended in this paper that the Nigerian Educational Research Development Council, should formulate policies that will bring cohesion with a bid to balancing the gap between the North and the South, that Labour Unions should resolve issues with government on a round table conference and not through violence and strike actions i.e. the Nigeria Union of Teachers, government should not mix educational matter with politics and education personnel should be well remunerated and given maximum encouragement to enhance productivity in the secto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OLE education development FOSTERING PEACE unity
下载PDF
基于产业园区的职业教育改革:内涵特征、生发逻辑和实践路向 被引量:1
3
作者 姚远 刘刚 刘贤锋 《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30-35,共6页
建设市域产教联合体的任务提出后,基于产业园区的职业教育改革理念逐渐清晰,为职业教育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基于产业园区的职业教育改革具有丰富的内涵并呈现出空间上的地域特征、方法上的场域特征、要素上的集聚特征、结果上的共赢特... 建设市域产教联合体的任务提出后,基于产业园区的职业教育改革理念逐渐清晰,为职业教育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基于产业园区的职业教育改革具有丰富的内涵并呈现出空间上的地域特征、方法上的场域特征、要素上的集聚特征、结果上的共赢特征。宏观层面上的共轭逻辑、中观层面上的耦合逻辑和微观层面上的协创逻辑等三重逻辑的辩证统一构成了基于产业园区的职业教育改革逻辑框架。需要从遵循职业教育改革的基本原则、紧扣职业教育改革的主要方向、推进市域产教联合体等创新实践方面推动改革不断深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园区 职业教育 市域产教联合体 产教融合
下载PDF
高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教育路径探索 被引量:4
4
作者 高岳涵 高雅 《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4年第1期32-38,共7页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是我们党迈入新征程的重要议题,需要各高校师生自觉承担起责任与使命。然而研究发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在实施过程中面临着东西部发展不平衡不充分、民族团结相关教育体系需持续...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是我们党迈入新征程的重要议题,需要各高校师生自觉承担起责任与使命。然而研究发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在实施过程中面临着东西部发展不平衡不充分、民族团结相关教育体系需持续优化、师生责任意识有待增强等问题。本文围绕完善高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基层组织协同发展架构、创新教育教学设计和积极培养师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心态等三个方面阐明了全国高校应做到协同配合,积极探索高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教育现实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民族团结 高校 教育 路径
下载PDF
算法推荐技术赋能青少年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逻辑理路、价值意蕴与实践路径 被引量:5
5
作者 田钒平 曹媛媛 《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0,共10页
算法推荐技术是引领新时代青少年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高质量开展的新兴力量。算法推荐技术与青少年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在条件、过程、结果上的关联耦合,为充分发挥算法推荐技术的积极功能,提升青少年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实效,提供了适切性与可... 算法推荐技术是引领新时代青少年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高质量开展的新兴力量。算法推荐技术与青少年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在条件、过程、结果上的关联耦合,为充分发挥算法推荐技术的积极功能,提升青少年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实效,提供了适切性与可行性。通过精准传递、精准生产、精准过滤等优势赋能,算法推荐技术可以助力青少年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实现对象大众化、内容智慧化和方式生活化。深化算法推荐理念认识、加强算法推荐素养教育、健全算法推荐技术规范,可以促进算法推荐技术势能充分释放,使之成为青少年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现代化的强大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算法推荐技术 青少年民族团结进步教育 教育数字化 算法治理
下载PDF
人工智能赋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改革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孙秀玲 魏功祥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8-36,共9页
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方式,也是全面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基础性工程。智能时代人工智能技术的广泛应用,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改革注入了新的动能。在人工智能的赋能下,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在理念革新、主体协... 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方式,也是全面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基础性工程。智能时代人工智能技术的广泛应用,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改革注入了新的动能。在人工智能的赋能下,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在理念革新、主体协同、方法拓展、评价改革等方面呈现出全新发展态势,为推动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新的驱动力。但相关制度和数据标准欠缺、技术至上、智能素养缺乏、数据主义弊端、伦理抉择模糊等问题给人工智能赋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改革带来了一定隐忧,影响了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实效。为实现人工智能赋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改革高质量发展,应坚持问题导向,着力在制度保障、价值引领、素养培育、数据治理、伦理嵌入等方面加以改革,进而不断延展和深化传统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理论视野和实践视域,提升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实效,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民族团结进步教育 人工智能赋能 改革
下载PDF
新时代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研究综述 被引量:1
7
作者 匡立波 《现代教育科学》 2024年第1期142-148,共7页
爱国主义是高等教育的主旋律,党的十八大以来,学界研究爱国主义教育的成果非常丰富。从知—情—意—行的逻辑理路来看,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可从不同方面着手:彰显知国之明,要深入了解爱国传统,广泛开展“四史”教育;涵养爱国之情,要厚植... 爱国主义是高等教育的主旋律,党的十八大以来,学界研究爱国主义教育的成果非常丰富。从知—情—意—行的逻辑理路来看,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可从不同方面着手:彰显知国之明,要深入了解爱国传统,广泛开展“四史”教育;涵养爱国之情,要厚植爱国情怀,坚持理性爱国;砥砺强国之志,要传承五四精神,勇担强国使命,共筑中国梦;实践报国之行,要保持艰苦奋斗,促进民族团结,维护国家安全。目前学界对于爱国主义教育研究的既有成果研究题材广泛、研究内容丰富、研究方法多元,未来的研究还需要在爱国主义的微观心理研究、国别比较研究上进一步深入,并加强研究的学术性和理论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爱国主义 “四史”教育 理想信念教育 国家安全教育 民族团结教育
下载PDF
论教育数字化发展代价的对立统一性
8
作者 李芒 张晓庆 葛楠 《中国电化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7,共7页
事物的积极发展与所付代价具有必然联系。运用正确观点充分认识发展的代价,才能合理应对代价,从而让代价处于可接受范围之内,并促使代价作用最大限度地向积极方面转化。通过消除人为性代价、降低必然性代价能够有效减少事物发展造成的... 事物的积极发展与所付代价具有必然联系。运用正确观点充分认识发展的代价,才能合理应对代价,从而让代价处于可接受范围之内,并促使代价作用最大限度地向积极方面转化。通过消除人为性代价、降低必然性代价能够有效减少事物发展造成的损失和牺牲,为事物发展寻觅低代价而高质量的发展路径。教育数字化的积极发展和所付代价之间呈现出不可分离的对立统一关系,体现为两者之间既相互对立,又互相联系、相互转化的关系,充分把握这种关系就是坚持唯物辩证法的观点全面认识教育数字化发展,确立辩证唯物主义代价观。因此,需要从代价的视角分析教育数字化的内涵与表现,通过解析教育数字化发展所付代价及其根源,力求为我国教育数字化探索更具合理性和现实性的前进方略,即涵养教育数字化代价意识、掌握教育数字化代价转化的方法论、做出以人为本的教育数字化代价选择,进而使得教育数字化少走弯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数字化 发展代价 对立统一性 必然性代价 人为性代价
下载PDF
基于情感教学理论的高职护理综合实训课程思政的设计与实践
9
作者 毛翠 周敏 +3 位作者 吴建军 娄雅晴 李会仿 姚水洪 《浙江医学教育》 2024年第4期212-216,250,共6页
为了切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本研究以情感教学理论为依据,以护理综合实训课程思政方案的设计与实施为切入点,遵循情感态度价值观与认知、技能的相互促进规律,充分挖掘课程中蕴含的思政元素后有机融入到专业知识和技能学习中,同时采... 为了切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本研究以情感教学理论为依据,以护理综合实训课程思政方案的设计与实施为切入点,遵循情感态度价值观与认知、技能的相互促进规律,充分挖掘课程中蕴含的思政元素后有机融入到专业知识和技能学习中,同时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开展“课前感知体验情境-课中技能素养内化-课后践行知行合一”循序渐进的教学活动,以实现对学生情感价值观的引导、激发与延伸。基于情感教学理论的护理综合实训课程思政方案的实施,有效提升了课程思政的教学效果,有助于学生价值观的内化与践行,可以为医学类专业其他实训类课程思政的探索与创新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感教学 护理教育 综合实训 课程思政 知行合一
下载PDF
高职思政课体现类型教育特色的路径探赜——基于对坚持“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统一”的理论分析
10
作者 李文斌 郑萍萍 韩玉芳 《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38-43,共6页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思政课要坚持“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统一”的理论要求,特别是“多样性”的理论要求为高职思政课教学体现类型教育特色提供了理论遵循。文章依托“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统一”的理论提出了高职思政课体现类型教育特色的内涵,并...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思政课要坚持“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统一”的理论要求,特别是“多样性”的理论要求为高职思政课教学体现类型教育特色提供了理论遵循。文章依托“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统一”的理论提出了高职思政课体现类型教育特色的内涵,并分析了高职思政课体现类型教育特色的现实需求:既是提升思政课适应性的必然要求,又是优化职业教育的类型定位的题中之义。据此提出高职思政课需要通过兼顾育人目标、完善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式、依托企业平台来实现高职思政课体现类型教育特色的理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职思政课 类型教育特色 统一性 多样性
下载PDF
“三融合、双驱动”“大学生安全素质教育”通识教育课程教学创新实践
11
作者 欧红香 朱飞昊 +1 位作者 李忠玉 仇维斌 《教育教学论坛》 2024年第18期77-80,共4页
秉持学生中心、德育为先、知行合一的教育理念,聚焦专业知识与通识教育融合、理论教学与课外调研实践融合、思政元素与课程内容融合,借助信息技术驱动教学资源共享更新、多元化考核强化过程管理,构建了“三融合、双驱动”教学模式。从... 秉持学生中心、德育为先、知行合一的教育理念,聚焦专业知识与通识教育融合、理论教学与课外调研实践融合、思政元素与课程内容融合,借助信息技术驱动教学资源共享更新、多元化考核强化过程管理,构建了“三融合、双驱动”教学模式。从专家团队授课、课程内容设计、信息技术运用等着手,将生命价值、安全责任、国家安全等隐性思政元素和具有一定专业深度的安全素养知识与浅显易懂、贴近生活的实例结合,形成鲜活的教学素材,线上教学平台支撑教学资源共享和强化学习过程管理,激发了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意识,使学生在知行合一中感悟安全、践行安全。课程的教学创新实践有效提升了课程教学质量,课程教学得到学生好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素质 通识教育 思政元素 知行合一
下载PDF
中华民族共同体视域下民族教育的内涵深化与功能拓展
12
作者 海路 娄馨月 《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56-168,共13页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政策话语的提出,为构建新时代民族教育理论话语体系和实践话语体系提供了基本遵循和科学指南。民族教育的内涵及功能也因此得到深化与拓展,呈现从关注少数民族的差异性到立足中华民族的共同性来考虑民族教育问题...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政策话语的提出,为构建新时代民族教育理论话语体系和实践话语体系提供了基本遵循和科学指南。民族教育的内涵及功能也因此得到深化与拓展,呈现从关注少数民族的差异性到立足中华民族的共同性来考虑民族教育问题的逻辑走向。在中华民族共同体视域下,民族教育的概念可定义为:面向全体受教育者,以培养受教育者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目的,开展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将区域因素与民族因素有机结合,传承创新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活动。民族教育的内涵从关注少数民族个体身份的特殊性到强调全体受教育者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从囿于民族身份优惠的笼统性转向聚焦区域差别化支持的精准性、从偏重少数民族文化传承的单一性发展为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内核的丰富性。民族教育的政治、经济、文化、语言功能也得到进一步拓展:政治上开展“五个认同”教育,培养共同理想信念;经济上树立“四个与共”意识,夯实共同富裕思想根基;文化上实施“两创”战略,坚定中华文化自信;语言上大力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共同体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民族教育 民族团结进步教育
下载PDF
劳动教育赋能新时代高职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13
作者 李冠源 李冬娜 《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67-72,共6页
劳动教育融入新时代高职人才培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对现阶段高职人才培养中存在的劳动教育意识培养相对薄弱、劳动教育教学活动融入不够、劳动教育考核评估有待完善等现实问题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重视劳动教育的价值引领作... 劳动教育融入新时代高职人才培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对现阶段高职人才培养中存在的劳动教育意识培养相对薄弱、劳动教育教学活动融入不够、劳动教育考核评估有待完善等现实问题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重视劳动教育的价值引领作用、加强劳动教育的“知行合一”性、构建劳动教育多元考核评估机制三个建议对策,以期有助于高职学生形成良好劳动意识、塑造优秀职业素养,为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培养更多德技双修的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教育 高职教育 人才培养 “知行合一” 考核评估
下载PDF
教育家精神引领下“双师型”教师自主发展路径探索——王阳明“知行合一”思想的当代启示
14
作者 唐瑗彬 窦以霞 《高等职业教育探索》 2024年第5期17-24,共8页
教育家精神是引领职教教师专业发展的崇高精神内核,是职业教育培养大国工匠、高技能人才的关键。“双师型”教师所强调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理念以及“双师型”教师自主专业发展中的“教师主体性”与王阳明的“知行合一”思想具有高度... 教育家精神是引领职教教师专业发展的崇高精神内核,是职业教育培养大国工匠、高技能人才的关键。“双师型”教师所强调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理念以及“双师型”教师自主专业发展中的“教师主体性”与王阳明的“知行合一”思想具有高度一致性。运用王阳明“知行合一”思想,对当前“双师型”教师自我专业发展中存在的专业信念缺失、主体动力不足、学用知行脱节、反省反思不足、教学智慧缺乏等问题进行归因;在王阳明思想中“为己-克己-成己”的个人成长进路的启示下,探索出“双师型”教师“志业-敬业-乐业”的自我专业发展进路,形成以“立志为先”铸就信念之魂、以“心之本体”激活主体动力、以“知行一体”提升理实结合能力、以“省察克治”践行自我革命精神、以“事上磨练”促进职教智慧生成、以“万物一体”心境引领职教发展,完成教育家型职教教师自我实现的专业发展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教育 职教教师 教育家精神 “双师型”教师 王阳明 知行合一 自主发展
下载PDF
浅探课程OBE改造对教师能力持续提升的影响
15
作者 罗彬宾 《科技风》 2024年第15期26-28,共3页
成果导向教育即OBE是一种卓有成效的工程人才培养教育理念。本文从对“机械制造基础”课程进行OBE改造出发,紧紧围绕OBE四个核心问题,结合作者在课程OBE改造亲身感受,另辟蹊径,阐述课程OBE改造对教师能力持续提升的影响。
关键词 成果导向教育 教育理念 核心问题 教师能力 持续提升
下载PDF
陶行知家庭教育的目标内涵、践行之法及价值意蕴
16
作者 张珍珍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69-76,共8页
“真人”是陶行知对理想人格的设定,也是他在家庭教育实践中为陶氏四子设立的培养目标。“做真人”从阶级、时代和个体三种属性将其内涵表征为做主人、做国民和做“整个的人”。陶行知将“教学做合一”方法论延伸到家庭教育实践中,他注... “真人”是陶行知对理想人格的设定,也是他在家庭教育实践中为陶氏四子设立的培养目标。“做真人”从阶级、时代和个体三种属性将其内涵表征为做主人、做国民和做“整个的人”。陶行知将“教学做合一”方法论延伸到家庭教育实践中,他注重言传身教,擅长随才造就,讲究治事做事,将陶氏四子培养成优秀的人才。当下,我国家庭教育需要解决一些问题,如:农村留守儿童缺失家庭教育,城镇家庭教育异化,家庭教育缺乏有效指导,家庭教育目标重成才轻成人等。开展家庭教育可以从陶行知家庭教育实践中汲取经验,充分发挥所有家庭成员的作用,设立成人与成才并重的家庭教育目标,运用科学有效的家庭教育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做真人” 教学做合一 陶行知 家庭教育 价值意蕴
下载PDF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视域下高职院校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实践路径探究
17
作者 郭朝明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4年第8期106-109,共4页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成为新时代增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进步的重要内容和有力杠杆。新时期的高职院校,承担着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的重要使命,面对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应当...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成为新时代增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进步的重要内容和有力杠杆。新时期的高职院校,承担着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的重要使命,面对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应当自觉肩负起复兴与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任。该文总结了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作用,分析了高职院校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现实意义,以及存在的痛点难点,最后提出高职院校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路径,旨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并为相关研究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传承 高质量 民族大团结 中国式现代化教育
下载PDF
走向平衡、力行和至善的审美教育——兼论当代审美教育的发展路径 被引量:1
18
作者 麻鑫乐 张新海 《现代教育科学》 2024年第2期135-142,共8页
审美教育在当今时代仍然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它是促进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审美教育是在美的基础上促进学生感知美的教育,并最终指向行为美的呈现。同时,审美教育与艺术教育和德育不是简单的等同关系,而是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的关系。为了... 审美教育在当今时代仍然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它是促进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审美教育是在美的基础上促进学生感知美的教育,并最终指向行为美的呈现。同时,审美教育与艺术教育和德育不是简单的等同关系,而是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的关系。为了避免出现对这些概念的歧义,在探析审美教育相关概念的基础之上,应当把握当代审美教育的应然之态,即审美教育应是理性与感性相统一的教育、“美心”之教育和“非功利化”的行为教育。继而,追寻审美教育的“平衡”“至善”“力行”之美的价值导向。最后,为促进当代审美教育的健康发展,应破除审美的学科化怪圈,设置合理的非功利性的评价机制,推行“知行合一”审美教育实践,厘清和平衡教育中的育美和育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教育 知行合一 价值导向 素质教育 实施路径
下载PDF
劳动教育中身体的价值意蕴与回归 被引量:3
19
作者 范微微 王晓琳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3-9,共7页
强调身体回归是劳动教育化育价值的彰显。身体归向何处决定了劳动教育能否培养具有整全身体的人,达到身心合一的育人效果。受“重心抑身”传统认知哲学的影响,劳动教育中的“离身”现象仍然显著,劳动教育面临身体之困,劳动教育中的身体... 强调身体回归是劳动教育化育价值的彰显。身体归向何处决定了劳动教育能否培养具有整全身体的人,达到身心合一的育人效果。受“重心抑身”传统认知哲学的影响,劳动教育中的“离身”现象仍然显著,劳动教育面临身体之困,劳动教育中的身体常常被误解、被隐匿、被规训。强调劳动教育回归身体本真,应从身体的认知性、情境性、生成性出发,走向育人,回归“身心一体”“心智合一”的劳动教育真实样态,使劳动教育从“离身”转向“具身”、由“心智”转向“身体”、由“规训”转向“解放”,从而实现完整的人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身体 劳动教育 身心一体 心智合一
下载PDF
勇德:中国武术“立德树人”的根本指向 被引量:2
20
作者 金玉柱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3-101,131,共10页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完成这一根本任务的重中之重是要守正创新、夯基固本立德树人的中国话语。文章采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以武术教育的时代契合为出发点,以德性条目中勇德的内在维度为切入点。研究指出:武术勇德作为一种...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完成这一根本任务的重中之重是要守正创新、夯基固本立德树人的中国话语。文章采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以武术教育的时代契合为出发点,以德性条目中勇德的内在维度为切入点。研究指出:武术勇德作为一种生命能,它不是特定条目的形式之勇,而是由之形成的见义勇为、敢于担当的主体德性的表现,它始终被限定为完成智、仁而生发出“依自不依他”的顽强意志品质。经历了性格特征以及行为方式的自然之勇,在注入“仁”“义”“礼”等伦理内涵后,逐渐走向道德德性,它趋于终极存在的生命精神。勇德作为武术教育的根本指向,其思想意蕴主要体现在,心性之勇为“敢直其身,敢行其意”的德性之维;气力之勇为“浩然之气,勇武之魂”的生命之维;仁义之勇为“独善其身,兼济天下”的君子之维。武术勇德的当代启示在于要重塑“身体作为成长的教育起点”的武术本体认知;夯实“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的武术教育理念;厚植“英雄形象与日常生活交织”的武术育人沃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术教育 勇德 立德树人 生命能 身心一体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