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nalysis on the Ways to Prevention and Cure of Sexual Harassment On the Campus under the Perspective of Gender Equal Education 被引量:2
1
作者 Jiangbing Wang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echnology Management》 2013年第10期73-75,共3页
Sexual harassment on campus has increasingly become the focus of widespread attention from all walks of life. The special identity of subject and object of sexual harassment on campus, concealed action, long cycle, ma... Sexual harassment on campus has increasingly become the focus of widespread attention from all walks of life. The special identity of subject and object of sexual harassment on campus, concealed action, long cycle, mainly come from the idea of a deep dilemma, namely the lack of social gender equity. And the first premise to realize social gender equality is to ensure the education gender justice. Therefore, we need to draw lessons from the experience of the gender equality education in Taiwan, clear the social differences in the mind, respect for diverse gender culture; At the legislative level, improve laws and regulations, safeguard formal sources of law; At the system level, set up specialized agencies, through the permeability of course teaching, the strengthening of construction of teaching staff and the academic research, systematically discuss the effective path to construct mechanism of campus sexual harassment preven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xual harassment on campus gender equity education prevention and control mechanism.
下载PDF
美国1972年《教育法修正案》第九章对大学校园性骚扰的规制
2
作者 杨婧 《人权法学》 2024年第1期138-158,171,172,共23页
美国法院通过判例确认了1972年《教育法修正案》第九章可以用于规范校园性骚扰。个人有权依据该规定提起校园性骚扰诉讼并获得损害赔偿。目前,美国大部分高校都以《教育法修正案》第九章为依据,制定了符合本校校情的政策。以哈佛大学为... 美国法院通过判例确认了1972年《教育法修正案》第九章可以用于规范校园性骚扰。个人有权依据该规定提起校园性骚扰诉讼并获得损害赔偿。目前,美国大部分高校都以《教育法修正案》第九章为依据,制定了符合本校校情的政策。以哈佛大学为例,该校制定了相关政策,成立了专门机构,为规制校园性骚扰提供了尽可能多的资源和服务,并进一步规范了校园性骚扰的处理程序。在美国规制校园性骚扰的过程中,适用证明标准的选择曾引发争论。公民权利办公室最终确定了高校在标准选择上的自主权,即高校可以自行选择适用优势证据标准或清晰且令人信服的标准来证实性骚扰事实,这可能会导致不同学校之间在性骚扰的认定上存在冲突,不利于大学校园性骚扰问题的解决。为了更好地保护当事人双方的合法权益,应该加大对校园性骚扰投诉处理程序的司法审查力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法修正案》第九章 性骚扰 哈佛大学 性别歧视 诉权
下载PDF
湖南高校女大学生遭受性骚扰现状与对策研究 被引量:17
3
作者 蒋梅 《妇女研究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z1期66-67,共2页
本文考察了女大学生在学习、求职的过程中所碰到的性骚扰问题,发现性骚扰已经成为危害女大学生的一个重要因素,它严重危害了女大学生的正常生活和身心健康。文章从女大学生自身、社会环境以及法律制度缺乏等方面分析了女大学生遭受性骚... 本文考察了女大学生在学习、求职的过程中所碰到的性骚扰问题,发现性骚扰已经成为危害女大学生的一个重要因素,它严重危害了女大学生的正常生活和身心健康。文章从女大学生自身、社会环境以及法律制度缺乏等方面分析了女大学生遭受性骚扰的原因,并提出有关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南高校 女大学生 性骚扰
下载PDF
高校性骚扰:特征、现状、成因与应对机制——以女研究生为重点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21
4
作者 李佳源 方苏宁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6年第8期91-97,共7页
长期潜在蔓延却"隐"而不发的高校性骚扰独具特色,危害深远,是为一类特殊的性骚扰,其中女研究生又是遭受性骚扰的重灾区。文章尝试提炼归纳高校性骚扰典型特征,并以129名女研究生为调查对象,揭露现状的冰山一角。高校性骚扰的... 长期潜在蔓延却"隐"而不发的高校性骚扰独具特色,危害深远,是为一类特殊的性骚扰,其中女研究生又是遭受性骚扰的重灾区。文章尝试提炼归纳高校性骚扰典型特征,并以129名女研究生为调查对象,揭露现状的冰山一角。高校性骚扰的空间主要始于女生性生理成熟与性骚扰认知滞后的反差、师生关系伦理与师生关系现实之间的反差,以及高校反性骚扰机制缺失与学术性别角色溢出效应盛行的矛盾。防范高校性骚扰的机遇源自现阶段依法治校的推进与校园性骚扰日益增长,以及媒介关注于高校的巨大舆论、道义和政治压力。要有效防止高校性骚扰不仅在于单一师德建设路径,更在于建立健全明界定、忌窄化、严处置、零容忍的反性骚扰机制,让女生的尊严、智识与福祉得到应有尊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性骚扰 研究生导师 女研究生 应对机制
下载PDF
企业建立防治职场性骚扰机制的现实需求与对策 被引量:5
5
作者 刘明辉 姚冰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 2013年第5期15-18,共4页
本课题项目组通过实证调研和文献比较,发现企业建立防治职场性骚扰机制有现实需求。在国家立法确立用人单位防止性骚扰义务之后,企业性骚扰防治机制的推广并不顺利。因为此项义务规定过于笼统而难以落实,职场性骚扰定义的缺位导致认定难... 本课题项目组通过实证调研和文献比较,发现企业建立防治职场性骚扰机制有现实需求。在国家立法确立用人单位防止性骚扰义务之后,企业性骚扰防治机制的推广并不顺利。因为此项义务规定过于笼统而难以落实,职场性骚扰定义的缺位导致认定难,保护对象限于女性的褊狭令部分男性对防治职场性骚扰持消极态度,受害人多数不愿选择向主管投诉或向法院起诉,知情人不愿作证。基于此,有必要从立法模式及其理念、具体制度设计方面提出建立防治职场性骚扰机制的对策,以供在相关立法及决策时有所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场性骚扰 防治机制 立法建议
下载PDF
美国大学校园反性骚扰的政策与个案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林杰 《高校教育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66-71,共6页
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美国大学校园的性骚扰问题开始受到学术界的关注,学者们对大学校园性骚扰的状况、特点和类型进行了调研。进入21世纪后,美国大学校园性骚扰与性侵害现象有增无减。在联邦政府及教育部的敦促与法院判例的影响下,美国... 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美国大学校园的性骚扰问题开始受到学术界的关注,学者们对大学校园性骚扰的状况、特点和类型进行了调研。进入21世纪后,美国大学校园性骚扰与性侵害现象有增无减。在联邦政府及教育部的敦促与法院判例的影响下,美国的大学和学院建立起较完善的反性骚扰政策及程序,数十所美国大学和学院率先出台了禁止或限制师生恋的政策措施,以防止因师生恋可能造成的性骚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骚扰 政策 美国大学和学院
下载PDF
美国大学的性骚扰防治政策解析——以爱荷华大学为例 被引量:5
7
作者 刘爱生 《重庆高教研究》 2017年第1期114-119,共6页
在美国高校,性骚扰被视为校园里的一个"脓包"。它影响大学肌体的健康发展,必须予以捅破或清除。爱荷华大学是美国高校防治校园性骚扰的一个典范,解读其性骚扰防治政策可以发现:学校领导高度重视性骚扰的防治,并使之成为一项... 在美国高校,性骚扰被视为校园里的一个"脓包"。它影响大学肌体的健康发展,必须予以捅破或清除。爱荷华大学是美国高校防治校园性骚扰的一个典范,解读其性骚扰防治政策可以发现:学校领导高度重视性骚扰的防治,并使之成为一项基础性和系统性的工作;性骚扰防治工作呈现出操作性强、多方协作、以人为本以及惩治与教育相结合等特点。当前,中国高校性骚扰案件呈高发态势,校方应立即着手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性骚扰防范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爱荷华大学 校园性骚扰 性骚扰防治 预防教育
下载PDF
论美国高校的禁忌:师生恋 被引量:5
8
作者 刘爱生 《重庆高教研究》 2016年第2期102-107,共6页
随着女性主义者呼吁禁止工作场所中不对称关系下的恋情,师生恋在美国高校开始成为一个问题,并在日后发展成一个禁忌。当下,美国高校对师生恋存在3种立场:绝对禁止、相对禁止和强烈地不鼓励。背后的理由有3个方面:师生之间权力不对称、... 随着女性主义者呼吁禁止工作场所中不对称关系下的恋情,师生恋在美国高校开始成为一个问题,并在日后发展成一个禁忌。当下,美国高校对师生恋存在3种立场:绝对禁止、相对禁止和强烈地不鼓励。背后的理由有3个方面:师生之间权力不对称、利益冲突和对学习环境产生负面影响。而对于如何处置卷入师生恋的教师,美国各高校不尽相同,通常的做法是通过调离的方式终结二者之间存在的教学或指导关系,而影响恶劣者则可能被开除。中国高校目前也面临着师生恋关系的问题。鉴于其潜在的风险,中国高校有必要在此议题上制定明确的政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大学 师生恋 性骚扰 禁忌
下载PDF
民法典视域下高校的性骚扰防治义务及其履行 被引量:2
9
作者 杨天红 马晶 《复旦教育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35-41,48,共8页
为加强校园性骚扰规制,《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规定高校负有性骚扰防治义务。但当前高校普遍存在将性骚扰防治单纯按师德师风处理的问题,面临未履行性骚扰防治义务的法律风险。高校性骚扰防治义务包括"建立性骚扰防治体系"... 为加强校园性骚扰规制,《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规定高校负有性骚扰防治义务。但当前高校普遍存在将性骚扰防治单纯按师德师风处理的问题,面临未履行性骚扰防治义务的法律风险。高校性骚扰防治义务包括"建立性骚扰防治体系"和"性骚扰防治措施必须合理"两个维度。前者包括性骚扰防治机构设置与人员配备、校内性骚扰防治专项规范、校内性骚扰防治法律及政策宣传等方面,后者则主要从性骚扰认定标准、性骚扰事实证明标准、性骚扰处置结果判断标准、交叉询问调查方式适用、校内调查与刑事调查之间关系的处理等方面予以判断。同时,为确保上述义务履行更有效果,高校在性骚扰防治时还须注重案件信息保密和受害人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法典 性骚扰防治 师德师风 高校
下载PDF
我国校园性骚扰防治的推进与展望 被引量:4
10
作者 刘小楠 陈颖楠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 2020年第5期18-28,共11页
1995年联合国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通过的《北京行动纲领》,强化了性骚扰是对妇女的暴力行为,是性别歧视的表现形式之一的认识。《北京行动纲领》在妇女的教育和培训、对妇女的暴力行为、妇女与经济等多个重大关切领域中谈及性骚扰问题。... 1995年联合国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通过的《北京行动纲领》,强化了性骚扰是对妇女的暴力行为,是性别歧视的表现形式之一的认识。《北京行动纲领》在妇女的教育和培训、对妇女的暴力行为、妇女与经济等多个重大关切领域中谈及性骚扰问题。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召开以来的25年间,尤其是近5年来,中国防治校园性骚扰的法律政策以及实践层面取得了一系列新进展与新成就,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与挑战。我国应根据《北京行动纲领》提出的战略目标和应采取的行动,进一步完善校园性骚扰防治法律规范体系,推动学校性骚扰防治机制的建立与完善,促进对妇女权益的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25 校园性骚扰 法律保障 性骚扰防治机制
下载PDF
我国高校性骚扰的特征和原因 被引量:6
11
作者 靳文静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 2019年第5期14-20,共7页
为了防范高校性骚扰,教育部于2014年颁布管理规定,将禁止教师对学生实施性骚扰纳入师德管理规范,对违反规定者进行严厉处罚。但是高校性骚扰现象并没有随着该规定的实施得到有效遏制,近几年来反而愈演愈烈。本研究根据文件颁布后的相关... 为了防范高校性骚扰,教育部于2014年颁布管理规定,将禁止教师对学生实施性骚扰纳入师德管理规范,对违反规定者进行严厉处罚。但是高校性骚扰现象并没有随着该规定的实施得到有效遏制,近几年来反而愈演愈烈。本研究根据文件颁布后的相关调查报告和资料,对我国高校性骚扰的特征进行概括,将高校性骚扰发生的原因归纳为内部防范制度缺失、外部制度存在漏洞、受害人自我保护意识相对薄弱,以及受我国性耻辱文化传统和不良社会环境的影响等四个方面,以期为我国相关制度的制定和完善提供一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性骚扰 原因分析 内部规范 外部制度
下载PDF
潜规则视角下的高校性骚扰探究与法治出路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佳源 方苏宁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4期130-133,137,共5页
潜规则是一个盛行于社会各个领域的特殊文化现象,其产生很大程度源于官僚体系高度集权导致的正式制度脱缰,而传统文化中的畸形化也为潜规则的盛行提供了文化基础。长期隐而不发却大行其道的高校性骚扰是潜规则在高校的延伸,嵌于正式规... 潜规则是一个盛行于社会各个领域的特殊文化现象,其产生很大程度源于官僚体系高度集权导致的正式制度脱缰,而传统文化中的畸形化也为潜规则的盛行提供了文化基础。长期隐而不发却大行其道的高校性骚扰是潜规则在高校的延伸,嵌于正式规则和传统文化当中,严重危害高校女生的身心健康,阻碍平安法治校园的建设,破坏社会公平正义。以潜规则为独特视角,发掘高校性骚扰滋生蔓延的深层原因在于高度集权的官僚体系、组织结构氛围及中庸文化三者的融合碰撞导致的明规则缺位,提出治理高校性骚扰关键在于以法祛"潜",依法治"性骚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潜规则 高校 性骚扰
下载PDF
“性骚扰”的刑法规制路径与防范机制——以王小箭性骚扰女学生事件展开 被引量:3
13
作者 曹静 《嘉兴学院学报》 2015年第3期119-125,共7页
王小箭性骚扰女学生事件背后存在性骚扰是否能够根据现行刑法定罪以及定为何罪、是否有必要专入刑法、如何完善防范机制等多重问题。在对性骚扰相关罪名的梳理上,对性骚扰在当前可以入刑法的各项罪名加以罗列,以强制猥亵妇女罪为例探究... 王小箭性骚扰女学生事件背后存在性骚扰是否能够根据现行刑法定罪以及定为何罪、是否有必要专入刑法、如何完善防范机制等多重问题。在对性骚扰相关罪名的梳理上,对性骚扰在当前可以入刑法的各项罪名加以罗列,以强制猥亵妇女罪为例探究罪与非罪的界限所在,得出性骚扰在我国以单独罪名入刑法的时机尚不成熟、应在现行刑法基础上加以规制的结论。而防范性骚扰,则可以从刑法上和其他方面,通过法律和社会的渠道共同加以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骚扰 强制猥亵妇女罪 刑法规制 防范机制
下载PDF
德国高校性骚扰的法律规制体系
14
作者 张艳 《复旦教育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55-61,共7页
针对高校性骚扰行为,德国已形成由欧盟法、联邦法、州法和高校自治规范构成的独具特色的四级法律规制体系。该体系对预防和遏制愈发严重的高校性骚扰现象发挥着关键作用,特别是其中的高校自治规范对高校成员范围界定、性骚扰表现形态、... 针对高校性骚扰行为,德国已形成由欧盟法、联邦法、州法和高校自治规范构成的独具特色的四级法律规制体系。该体系对预防和遏制愈发严重的高校性骚扰现象发挥着关键作用,特别是其中的高校自治规范对高校成员范围界定、性骚扰表现形态、处理责任主体、预防措施、处理程序以及惩戒机制做出符合本校实际情况的个性化规定,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极强,值得我国关注和理性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性骚扰 德国法律规制体系 《一般平等对待法》 州高校法 高校自治规范
下载PDF
性骚扰视角下的高校心理咨询中心功能拓展与模式创新探究
15
作者 李佳源 方苏宁 苗高萌 《中国性科学》 2018年第5期141-143,共3页
高校性骚扰对女生心理健康造成深重冲击,造成难以抚平的心理创伤,甚至扭曲高校学生价值观,危及学业乃至生命。高校心理咨询中心应当积极调节、修复、舒缓高校学生因为性骚扰而产生的心理压力和心理障碍,这必然促进高校心理咨询中心实现... 高校性骚扰对女生心理健康造成深重冲击,造成难以抚平的心理创伤,甚至扭曲高校学生价值观,危及学业乃至生命。高校心理咨询中心应当积极调节、修复、舒缓高校学生因为性骚扰而产生的心理压力和心理障碍,这必然促进高校心理咨询中心实现功能的拓展。本研究聚焦于高校心理咨询中心功能的发展空间,探析了基于性骚扰频发的视角下高校心理咨询中心功能拓展的思路,进而提出了创新性改革策略,以期提升高校心理咨询中心的实用价值,有效减少高校性骚扰事件后创伤性心理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 心理咨询中心 性骚扰 功能拓展 模式创新
下载PDF
现代大学制度视角下的校园性骚扰及其防治
16
作者 宫黎明 余承海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2期93-97,共5页
高校性骚扰案偶见报端,引起社会的关注。由于学术权力的渗入和大学特有的组织氛围,以及校园中潜在的性别歧视,校园性骚扰不同于一般性骚扰。主要是由学术权力渗入的学术性骚扰,还有类同于职场的上下级之间的性骚扰以及同事之间的、学生... 高校性骚扰案偶见报端,引起社会的关注。由于学术权力的渗入和大学特有的组织氛围,以及校园中潜在的性别歧视,校园性骚扰不同于一般性骚扰。主要是由学术权力渗入的学术性骚扰,还有类同于职场的上下级之间的性骚扰以及同事之间的、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性骚扰。骚扰途径越来越多样,既有面对面的言语挑逗、行为接触,也有利用现代通讯工具和社交软件进行的性骚扰。建议在大学内部治理中加强对校园性骚扰的防治,完善相应的制度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骚扰 现代大学制度建设 学术权力
下载PDF
高校性骚扰发生现状及性别差异研究 被引量:11
17
作者 王献蜜 林建军 金颖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 2019年第5期5-13,共9页
本研究的目的是了解目前国内高校性骚扰的发生现状及性别差异,从而为构建高校性骚扰防治机制提供依据.本研究采用定量研究的方法,在全国高校中随机抽取1631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研究发现,高校性骚扰的发生率为6.6%,重复发生率较高,为51... 本研究的目的是了解目前国内高校性骚扰的发生现状及性别差异,从而为构建高校性骚扰防治机制提供依据.本研究采用定量研究的方法,在全国高校中随机抽取1631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研究发现,高校性骚扰的发生率为6.6%,重复发生率较高,为51.4%,不存在性别差异.高校性骚扰最常见的受害者是学生,最常见的实施者是教师,高校性骚扰的受害者不存在性别差异,而实施者则存在性别差异,教师实施者中有较高比例是男性,学生实施者中有较高比例是女性.高校性骚扰的特点主要体现在学生自我保护意识差、师生间存在权力关系、隐蔽性强,及受害者求助率低.高校学生对性骚扰特点的看法存在性别差异,不同性别学生在遭遇性骚扰时采取的求助措施存在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性骚扰 发生现状 性别差异
下载PDF
澳门地区就读大学生遭受性骚扰现状分析
18
作者 余惠莺 黄翠萍 +1 位作者 张云 尹一桥 《中国性科学》 2022年第1期150-153,共4页
目的了解目前澳门地区高校大学生遭受性骚扰的现状,为构建大学生性骚扰防治系统提供参考和依据。方法本研究为描述性研究,采用便利抽样法,通过研究小组成员与学校取得共识,学校协助宣传网上问卷二维码及问卷网页版链接,学生以不记名方... 目的了解目前澳门地区高校大学生遭受性骚扰的现状,为构建大学生性骚扰防治系统提供参考和依据。方法本研究为描述性研究,采用便利抽样法,通过研究小组成员与学校取得共识,学校协助宣传网上问卷二维码及问卷网页版链接,学生以不记名方式网上自填问卷来进行数据收集。结果 ①共收到1 209份有效问卷,女性占53.85%,男性占46.15%。②性骚扰行为无处不在。69.57%大学生曾在公共场所被性骚扰,其次是在工作地点(13.04%)、学校(10.43%)。③部分学生自我保护意识薄弱。遇到性骚扰时,57.98%大学生表示会实时喝止,43.18%会告诉家人或师长,选择报警的仅占20.43%,有54.01%选择躲开,完全不理会占32.34%。结论尽快在高校中开设系统性性教育课程,帮助大学生树立性权利保护意识,从思想意识上构筑好防性骚扰的第一层"思想保护网";发挥澳门高等院校性别平等促进委员会以及司法警察局牵头作用,加大防范和反性骚扰策略宣传,建立反性骚扰"行为防治网";成立性骚扰防控中心,为有需要学生提供一条龙服务,加强与公安、卫生、社区服务等组织联系,从多角度、全方位建立性骚扰"爱心救助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澳门 大学生 性骚扰 防治
下载PDF
设定高校防治性骚扰法律义务之理据 被引量:3
19
作者 唐芳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 2019年第5期21-25,共5页
目前,高校缺乏构建防治性骚扰机制的积极性,关于高校防治性骚扰义务国家层面立法缺失。设定一项法律义务包含两个要素:正当性和必要性。高校的功能、社会成本理论、高校与学生、教师的法律关系等为设定高校防治性骚扰义务提供了正当性... 目前,高校缺乏构建防治性骚扰机制的积极性,关于高校防治性骚扰义务国家层面立法缺失。设定一项法律义务包含两个要素:正当性和必要性。高校的功能、社会成本理论、高校与学生、教师的法律关系等为设定高校防治性骚扰义务提供了正当性理论基础。高校性骚扰的特点、受害人权益保护、社会民众的认同等构成设定高校防治性骚扰义务的必要性理论。我国立法应明确设定高校防治性骚扰的法律义务,以减少高校性骚扰行为的发生,保障受害人的利益,从而构建良好和谐的校园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 性骚扰 防治机制 法律义务
下载PDF
基于多学科视角的高校教师性骚扰现象探析 被引量:2
20
作者 林思涵 《集美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5年第4期7-11,共5页
高校教师对女大学生进行性骚扰,损害了正常的师生关系。发生此类事件的成因,从伦理学的角度看包括人性因素和师德因素,从社会学角度看包括权力因素和利益因素。性骚扰事件危害了大学的教育公平,对校园文化和社会风气造成了不良影响。为... 高校教师对女大学生进行性骚扰,损害了正常的师生关系。发生此类事件的成因,从伦理学的角度看包括人性因素和师德因素,从社会学角度看包括权力因素和利益因素。性骚扰事件危害了大学的教育公平,对校园文化和社会风气造成了不良影响。为防范此类事件的发生,要做到师德建设与依法治校并重,注重道德修养的内化和法律精神的养成。教师群体的发展是高校发展的重要一环,教师的行为规范事关高校能否正常健康地发挥其教育功能,教师应当回归教书育人的初衷,为大学生与教师营造良好的道德与法治氛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教师 性骚扰 教育学 伦理学 社会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