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2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农业知识驱动服务技术革新综述与前沿 被引量:1
1
作者 王元胜 吴华瑞 赵春江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16,共16页
农业知识驱动服务技术是指运用先进信息技术,科学、高效调配农业领域专业知识服务资源,为农业行业提供智能化知识服务的技术,在解决农业技术服务供需严重失衡等难点问题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日益成为支撑农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 农业知识驱动服务技术是指运用先进信息技术,科学、高效调配农业领域专业知识服务资源,为农业行业提供智能化知识服务的技术,在解决农业技术服务供需严重失衡等难点问题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日益成为支撑农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代表着核心研究方向,伴随着技术发展全过程。目前农业行业迫切需要解决的是知识供给严重不足、服务效率不高的问题。农业知识驱动服务技术经历较长时间发展,在知识高效匹配和精准供给方面取得了较大进步,特别是2022年11月以来ChatGPT这类技术的出现,充分展现了超大规模预训练模型在知识智能服务方面的巨大潜力,这也是农业知识驱动服务可以取得突破的关键所在,可以在这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该文在分析农业知识驱动服务相关技术现状的基础上,展望了农业领域可行的知识驱动服务技术路径,预测农业领域知识服务大模型研发构建会呈现参数由少到多、算力由弱趋强、强化训练逐渐加深的特点得到快速发展应用,未来将在专业技术指导、农业“装备-信息-农艺”融合、农业信息系统平台服务总线等方面系统升级现有农业知识服务范式,多模态服务将得到系统融合加深,人机交互模式将向“人性化”方向进一步黏合增强,从而为农业智能化转型升级提供全新的技术支撑,引领农业知识服务从数据检索、语义匹配迈向生成式知识驱动模式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 技术服务 知识驱动 ChatGPT 超大规模预训练模型 新范式
下载PDF
人类学文化研究的基本路径——地方性知识的采集与利用 被引量:1
2
作者 王建新 马蕾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3-72,共10页
人类学的文化研究是以地方性知识的挖掘分析为主要任务。在文化研究发展过程中,研究者逐渐创建了一套采集与利用地方性知识的理论方法体系。这套理论方法能帮助研究者立足经验主义的治学原理,通过对特定人群社会生活实践的近距离参与,... 人类学的文化研究是以地方性知识的挖掘分析为主要任务。在文化研究发展过程中,研究者逐渐创建了一套采集与利用地方性知识的理论方法体系。这套理论方法能帮助研究者立足经验主义的治学原理,通过对特定人群社会生活实践的近距离参与,采集包含地方性知识的田野信息,再从田野信息到文本资料的加工转化过程中完成对地方性知识及其功用和意义的客观科学解释。这种地方性知识的采集与利用能帮助研究者有效进行文化研究所需要资料的挖掘、整理和分析,从而形成有助于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的创新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学 文化研究 地方性知识 田野调查 理论范式
下载PDF
关于当代家庭教育学科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被引量:1
3
作者 杨雄 《中华家教》 2024年第1期5-12,共8页
在学者们共同努力下,当前我国家庭教育的发展已从家庭教育指导普及转向学科建设提升。一门相对成熟的独立学科应具有较为明确的研究对象、逻辑起点、基本概念及学科共同体,而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多学科、跨领域的知识融合,有助于... 在学者们共同努力下,当前我国家庭教育的发展已从家庭教育指导普及转向学科建设提升。一门相对成熟的独立学科应具有较为明确的研究对象、逻辑起点、基本概念及学科共同体,而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多学科、跨领域的知识融合,有助于当代家庭教育的学科建设与发展。我国家庭教育学科建设进路应包括学科框架进一步构建、跨学科研究进一步推进和家庭教育政策进一步聚焦,以至不远的未来在国内外取得独立的学科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教育 知识系谱 研究范式 学科化建设
下载PDF
人工智能时代知识生产范式变革与中国设计观建构
4
作者 罗仕鉴 于慧伶 张泷予 《包装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2-29,共8页
目的在人工智能时代知识生产范式变革背景下提出了中国设计观的理论体系。方法从知识生产范式在人工智能时代的变革和我国设计发展变迁的角度出发,分析了新时代中国设计观建构的必要性。结果提出了中国设计观这一理论体系,明确了中国设... 目的在人工智能时代知识生产范式变革背景下提出了中国设计观的理论体系。方法从知识生产范式在人工智能时代的变革和我国设计发展变迁的角度出发,分析了新时代中国设计观建构的必要性。结果提出了中国设计观这一理论体系,明确了中国设计观的概念、特征,从本体层(中国设计观体系构建的理论基石)、行为层(中国传统文脉中的设计符号表达与当代转译)、战略层(中国设计观的价值传播)三个层次对中国设计观进行了深入剖析。结论中国设计观是一套富有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设计话语体系,既符合当前知识生产范式变革的需求,又是推进文化强国建设的重要环节,对讲好中国故事、做强世界产品、传扬中国设计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生产范式 中国设计观 中国风格 人工智能 工业设计
下载PDF
近20年高校阅读推广研究范式分析与思考
5
作者 邱源 《大学图书情报学刊》 2024年第3期30-37,共8页
采用计量学、图形学、信息可视化技术,绘制出高校阅读推广近20年的知识映射地图和前后10年事件因子、连接强度,分析其前沿地带主导性的研究范式,以期引导高校阅读推广研究朝向“统合广义的新兴科学技术和传统学科研究范式”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 高校阅读推广 阅读推广研究 知识图谱 研究范式
下载PDF
智能制造人机协同技术哲学知识论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瞿浩翔 徐江 孙守迁 《中国工程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25-238,共14页
智能制造是推动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提升产业竞争力的系统工程,也是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的关键环节,深入推进智能制造需要坚持思想创新,从哲学根源出发制定科学发展战略。本文采用现象学还原论和本体论的透视方法,从技术哲学视角出发,集... 智能制造是推动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提升产业竞争力的系统工程,也是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的关键环节,深入推进智能制造需要坚持思想创新,从哲学根源出发制定科学发展战略。本文采用现象学还原论和本体论的透视方法,从技术哲学视角出发,集成系统辩证逻辑推理,识别智能制造人机协同技术“难问题”,基于科学知识论的立场洞察相应哲学本质。研究发现,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普遍存在于制造技术活动中,而长期以来的技术发展忽略了隐性知识的重要性;对人类主体存在不合理的“理性人”假设,忽视了其在制造系统中发挥的关键作用。为此,通过本体技术反思,提出了基于“物联网、知联网、身联网”的笛卡尔式智能制造技术发展路径,进而建立了基于“行为导向、指示表征、具身嵌入”的海德格尔式智能制造系统架构;由此溯源推因,构建了面向“难问题”消解的“数据驱动、功能表征、具身融合”三阶段递进发展的人机协同知识范式。为了高效推动新一代智能制造发展,可构建知识工程分类评估体系,应用理论认知模型来推动技术难题解决并制定产业扶持政策,建立多侧应用型智能制造公共服务平台以强化知识流通与整合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制造 人机协同技术 技术哲学 知识论 知识范式
下载PDF
从ChatGPT到Sora:面向AIGC的四能教育和范式革新 被引量:1
7
作者 陶炜 沈阳 《现代教育技术》 2024年第4期16-27,共12页
AIGC作为集成了文本、图像、视频处理等多功能的技术体系,其多平台、多终端、多模态的“涌现”不仅为教育领域带来技术突破,也构成当前教研体系的挑战与机遇。文章梳理了AIGC的内生价值,提出了面向AIGC的四能教育理论,通过“低能到高能... AIGC作为集成了文本、图像、视频处理等多功能的技术体系,其多平台、多终端、多模态的“涌现”不仅为教育领域带来技术突破,也构成当前教研体系的挑战与机遇。文章梳理了AIGC的内生价值,提出了面向AIGC的四能教育理论,通过“低能到高能、单能到多能、多能到超能、超能到异能”的智教合一和范式革新,将教学结果过程化,将创新思维工业化,将知识涌现常态化;形成“自生产”和“自适应”的教学理念,从“天人合一”最终达到“天人智一”,共创人机共生的教研环境。文章还提出了面向未来的AIGC教育大模型架构,为利用AIGC技术推动我国教育创新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有助于培养适应未来社会需求的创新型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IGC 四能教育 知识涌现 大模型 范式变革
下载PDF
“从0到1”的基础研究内涵、过程与关键问题
8
作者 张晓旭 周文泳 胡雯 《科技进步与对策》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10,共10页
加强“从0到1”的基础研究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必然要求,然而,科学共同体和实践领域对其概念尚未形成统一认识。以范式转移为切入点,引入科学知识网络,系统阐释“从0到1”的基础研究内涵,指出范式转移、开拓性、非共识性是其区... 加强“从0到1”的基础研究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必然要求,然而,科学共同体和实践领域对其概念尚未形成统一认识。以范式转移为切入点,引入科学知识网络,系统阐释“从0到1”的基础研究内涵,指出范式转移、开拓性、非共识性是其区别于其它基础研究的重要特征。研究表明:①范式转移程度和科学价值水平是判断基础研究原创性的两个重要维度,通过二维四象限法可将“从0到1”的基础研究划分为重大型、价值型、转变型和微创型4类;②在科学知识网络中,“从0到1”的基础研究过程分为潜在核心节点探索和核心节点形成两个阶段,核心节点的出现兼具规律性和偶然性,核心节点存在差异且会发展变化。明确“从0到1”的基础研究概念和特征对于有效发挥科研评价的筛选与导向功能、优化基础研究资助模式以及构建促进原创的科学建制具有关键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创性 基础研究 范式转移 开拓性 非共识性 科学知识网络
下载PDF
新文科建设背景下中国教育学知识生产范式的变革与转向
9
作者 李栋 《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5-21,共7页
新时代赋予中国教育学以新的时代使命、学科重任与发展诉求,需要中国教育学人始终立足教育实践之基,满足学科发展之需,回答特色时代之问。新文科建设继承与创新、交叉与融合、协同与共享的内涵特质为新时代中国教育学知识生产范式的变... 新时代赋予中国教育学以新的时代使命、学科重任与发展诉求,需要中国教育学人始终立足教育实践之基,满足学科发展之需,回答特色时代之问。新文科建设继承与创新、交叉与融合、协同与共享的内涵特质为新时代中国教育学知识生产范式的变革和转向提供了新的思想源头、分析框架、思维逻辑与转换路径。中国教育学知识生产范式在历经单学科专业式分化的“模式Ⅰ”与跨学科交叉式协同的“模式Ⅱ”之后,正在迈向超学科智媒式融合的“模式Ⅲ”,呈现出由内而外、由单向到多维、由他觉到自觉、由学科割裂到边界融合的整体趋势与变革景观。每一个时代都有每一个时代的文科,新文科建设催生了未来中国教育学知识生产范式的三重转向:从实求知的回归,共生群体的集聚,文化生态的重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文科建设 中国教育学 知识生产 范式变革
下载PDF
基于城市建成环境再生的风景园林知识体系拓展
10
作者 吴尤 章明 《风景园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1-59,共9页
【目的】基于新时期中国城市发展阶段的模式转型,以及风景园林学科的学科定位调整,拓展面向建成环境再生的风景园林知识体系,有助于进一步发挥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实践在建成环境再生中的引领作用。【方法】在理论上,结合场域理论(field th... 【目的】基于新时期中国城市发展阶段的模式转型,以及风景园林学科的学科定位调整,拓展面向建成环境再生的风景园林知识体系,有助于进一步发挥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实践在建成环境再生中的引领作用。【方法】在理论上,结合场域理论(field theory)和景观都市主义(landscape urbanism),指出城市建成环境再生范式的三大转变,即“场域”关系的视角转变、城市更新的路径转变、设计主体的身份转变。在实践上,依托从上海“一江一河”到全国“大江大河”的滨水空间营造、街区综合环境提升,以及城市基础设施复合化与景观化的大量实践,深化建成环境再生的“六维空间再生体系”。【结果】强化理论与实践层面对风景园林知识体系拓展的影响,包括空间营造的系统性知识、历史文脉的文化性知识、基础设施的复合性知识、场景节点的建构性知识、环境修复的生态性知识和公共空间的艺术性知识。【结论】倡导“大设计观”下多学科、多领域、多工种的设计跨界与融合,优化范式转变下的风景园林知识体系的拓展路径,推动风景园林共同体为建成环境再生创造新价值、新范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知识体系 城市更新 景观都市主义 场域理论 多学科融合 范式转变
下载PDF
基于图神经网络的问答系统
11
作者 冯雨溪 张燮弛 +1 位作者 黄正结 王琳琳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351-1358,共8页
针对目前问答模型对文本语义理解能力不足、缺少常识性知识,且无法有效利用现存海量文本信息的现状,研究一种基于图神经网络的问答系统。通过预训练技术和图注意力算法的有效结合,融合来自常识知识库中的结构化知识,通过准确的知识推理... 针对目前问答模型对文本语义理解能力不足、缺少常识性知识,且无法有效利用现存海量文本信息的现状,研究一种基于图神经网络的问答系统。通过预训练技术和图注意力算法的有效结合,融合来自常识知识库中的结构化知识,通过准确的知识推理获得对文本深层次语义的理解,最终作出正确的回答。在对话文本和抽象语义文本等数据集上进行的一系列对比实验验证了该问答系统的有效性,表明其具备在对话文本及抽象语义概念上的理解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神经网络 预训练范式 知识增强模块 知识推理 问答系统 机器阅读理解 自然语言处理
下载PDF
“课程与教学论”教材中我国教育传统自主知识传承范式的转向
12
作者 金志远 王怡涵 《中国教育科学(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6-124,共9页
基于我国教育学理论的“舶来品”属性与学科特色,克服对外来理论的依赖、回归教育传统的呼声不绝于耳。文章以20世纪80年代以来出版的“课程与教学论”教材为分析对象,得出“课程与教学论”教材中我国教育传统自主知识传承范式随历史发... 基于我国教育学理论的“舶来品”属性与学科特色,克服对外来理论的依赖、回归教育传统的呼声不绝于耳。文章以20世纪80年代以来出版的“课程与教学论”教材为分析对象,得出“课程与教学论”教材中我国教育传统自主知识传承范式随历史发展呈现“脉络梳理式—知识内嵌式—栏目拓展式”变化的结论。针对传承范式的转变历程,文章从教材编写者的思维观念、指导思想、编写理念、价值旨归出发进行成因分析,强调“课程与教学论”教材应把握时代机遇、迎接现实挑战。“课程与教学论”教材要在协调好中外教育理论关系的基础上,从目标指向、内容结构、研究方法三要素入手推动“系统建构式”传承范式转向,形成我国教育传统自主知识体系,积极回应传统教育的历史呼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传统自主知识 课程与教学论 教材知识 传承范式
下载PDF
重返《生死场》、女性主义批评与20世纪90年代知识氛围——重读刘禾《作为合法性话语的文学批评》
13
作者 杨希帅 《中国文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9-17,共9页
刘禾的《作为合法性话语的文学批评》是《今天》杂志“重写文学史”运动的重要收获。但是,作为女性主义文本的《生死场》与萧红小说《生死场》之间的缝隙与错位,显示出刘禾以女性主义方法照亮被“民族国家文学”宰制的《生死场》时,有... 刘禾的《作为合法性话语的文学批评》是《今天》杂志“重写文学史”运动的重要收获。但是,作为女性主义文本的《生死场》与萧红小说《生死场》之间的缝隙与错位,显示出刘禾以女性主义方法照亮被“民族国家文学”宰制的《生死场》时,有意无意地对这篇小说进行削足适履式的解读,从而压抑了小说自身更加丰富的意义可能性。刘禾对《生死场》的解读方式体现了女性主义批评方法在重新解读中国现代文学文本时可能产生的一些偏离和误区,这些偏离和误区可以看作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中国知识范式转换的症候式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为合法性话语的文学批评》 《生死场》 女性主义批评 20世纪90年代知识范式
下载PDF
破解“南国农之问”,助力新质教育--教育技术学科到底应如何建设?
14
作者 王竹立 宋肖芋 《现代教育技术》 2024年第6期5-13,共9页
发展新质教育离不开大量新型学科建设,教育技术学作为教育学门类中的“新学科”,其建设的经验与教训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和代表性。教育技术学科建设一直未摆脱“领域红红火火,学科停滞不前”的怪圈,对于如何破解这一“南国农之问”,教育... 发展新质教育离不开大量新型学科建设,教育技术学作为教育学门类中的“新学科”,其建设的经验与教训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和代表性。教育技术学科建设一直未摆脱“领域红红火火,学科停滞不前”的怪圈,对于如何破解这一“南国农之问”,教育技术学界长期未得其解。文章从数智时代新知识观视角,重新审视这一难题,认为其根源是错把教育技术学当作传统学科来建设,但教育技术学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学科,而是一种新兴的软学科。软学科是软知识的集合,特点是不稳定、更新迭代快。教育技术学中硬知识少而软知识多,其学术发展也受制于信息技术的更新速度,表现出阶段性的“信息化热”现象。因此,应从软学科特征出发,重新思考教育技术学的理论建设、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与人才培养、学科文化建设,探索建立新的价值体系与评价标准。此外,文章认为,教育技术学的不可替代性应表现在学科研究对象和基本研究范式两个方面。学科分化与重组是数智时代的大趋势,未来教育技术学有可能与传统教育学合二为一,诞生出新教育学。教育技术学科按照软学科思路进行建设,将为更多新学科建设提供有价值的经验和范例,从而推动新质教育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技术学科建设 南国农之问 新知识观 软学科 新质教育
下载PDF
Knowledge Organization and Representation under the AI Lens 被引量:3
15
作者 Jian Qin 《Journal of Data and Information Science》 CSCD 2020年第1期3-17,共15页
Purpose:This paper compares the paradigmatic differences between knowledge organization(KO)in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knowledge representation(KR)in AI to show the convergence in KO and KR methods and appl... Purpose:This paper compares the paradigmatic differences between knowledge organization(KO)in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knowledge representation(KR)in AI to show the convergence in KO and KR methods and applications.Methodology:The literature review and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KO and KR paradigms is the primary method used in this paper.Findings:A key difference between KO and KR lays in the purpose of KO is to organize knowledge into certain structure for standardizing and/or normalizing the vocabulary of concepts and relations,while KR is problem-solving oriented.Differences between KO and KR are discussed based on the goal,methods,and functions.Research limitations:This is only a preliminary research with a case study as proof of concept.Practical implications:The paper articulates on the opportunities in applying KR and other AI methods and techniques to enhance the functions of KO.Originality/value:Ontologies and linked data as the evidence of the convergence of KO and KR paradigms provide theoretical and methodological support to innovate KO in the AI er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nowledge representation knowledge organizatio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paradigms
下载PDF
技能本位的学习范式:教育数字化转型的认识论新见解 被引量:23
16
作者 祝智庭 赵晓伟 沈书生 《电化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6-46,共11页
技能本位的学习范式作为推动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内源性力量,为建设技能型社会、培养高质量技能型人才提供重要支撑。教育数字化转型的超越性、人本性与转基因为学习范式的变革注入新的活力,导致从知识本位到技能本位范式的必然转向。鉴于... 技能本位的学习范式作为推动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内源性力量,为建设技能型社会、培养高质量技能型人才提供重要支撑。教育数字化转型的超越性、人本性与转基因为学习范式的变革注入新的活力,导致从知识本位到技能本位范式的必然转向。鉴于教育改革历程中知识与技能之争影响深远,文章从认识论立场出发,辨析知识与技能之间的关系,形成关于知识奠基的技能层次理解,进而明确技能本位学习范式之定位,即以技能学习为主线带动知识学习与态度价值塑造,以促进个体核心素养发展;从方法论视角勾勒技能本位学习范式的实践进路,即通过构建终生学习生态、研制技能组谱、设计个性化体验学习活动、打造开放学习空间、建立技能微认证体系等促进个体技能养成,以期回应教育数字化转型带来的认识论革命与范式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数字化转型 学习范式 技能本位的学习范式 知识本位的学习
下载PDF
Beyond Logic of Discovery and Paradigmatic Consensus: A Reanalysis of the Popper-Kuhn Debate in the Philosophy of Science
17
作者 Douglas I. O. Anele 《Journal of Philosophy Study》 2011年第1期52-66,共15页
关键词 科学哲学家 波普尔 库恩 逻辑 批判理性主义 科学知识 宇宙背景辐射 科学发现
下载PDF
后人类时代教育学知识生产的范式转型与未来图景 被引量:3
18
作者 李栋 《现代大学教育》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12,112,共13页
识变、应变、聚变和求变是教育学知识生产始终肩负的时代变革使命与学科发展重任。在以去中心化为核心特征的赛博格式的后人类时代,虚实共生的数字化基建赋予教育学变革新动力,时空再构的模态化场景延展教育学事理新边界,扩容升维的异... 识变、应变、聚变和求变是教育学知识生产始终肩负的时代变革使命与学科发展重任。在以去中心化为核心特征的赛博格式的后人类时代,虚实共生的数字化基建赋予教育学变革新动力,时空再构的模态化场景延展教育学事理新边界,扩容升维的异质化网络创生教育学迭代的新生态,共同勾勒出时代变迁中教育学发展的多重镜像。后人类时代教育学的知识生产蕴含学科层面的坚守边界与打破壁垒、学问层面的存量调整与增量变革、学人层面的各自为营与群智协同等三重内在张力,需要经由潜移默化、外部明示、交叉融合和循环创生等运行环节,实现个体实践的经验化与群体经验的社会化、隐性知识的外显化与显性知识的标识化、领域知识的学科化与学科知识的辐射化、全息表征的耦合化与范式转换的自觉化。组织开放度、学科融合度与体系贡献度是制约后人类时代教育学知识生产范式转型的关键尺度,呈现出从塔式科层走向集群众创、从知人之明走向自知之明、从本土行动走向国际视野的未来发展图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人类时代 教育学知识生产 教育数字化转型 学科发展 范式转型 未来图景
下载PDF
跨领域知识体系迁移——网状结构的呼应设计范式
19
作者 申超群 蒋涛 +3 位作者 尹亚林 宰小芬 张守辉 李照慧 《河南科技》 2023年第7期154-157,共4页
【目的】通过研究基于多个相关领域知识体系和知识图谱,融合区块链技术理念,分析离散知识元素,可视化知识关系,进而区块化知识元素和链化知识关系,完成已有知识体系的解构和区块链化,并赋予和强化其泛化能力。【方法】结合人工智能不确... 【目的】通过研究基于多个相关领域知识体系和知识图谱,融合区块链技术理念,分析离散知识元素,可视化知识关系,进而区块化知识元素和链化知识关系,完成已有知识体系的解构和区块链化,并赋予和强化其泛化能力。【方法】结合人工智能不确定性理念和TRIZ等技术方法,将泛化能力更强的知识体系与新领域边界条件、场景特征和需求要素等深度动态融合,进而使原知识体系转化为新领域的知识要素和关系,并判断其转化效果,进行反馈和迭代,最终完成新领域知识体系构建。【结果】通过对原知识体系的解构、重塑、泛化和强化,与新领域需求相结合,跨领域知识体系迁移(解构、重构),构建适应新领域的知识体系,最终形成具有极其显著特征和广阔延展前景的网状结构的呼应设计(networkechodesign,简称NED或称蛙鸣设计)范式。【结论】为区块链技术在实体产业中的应用找到突破口,进而促进形成新的产业区块链思维,是一种能深度动态融合、有效互助互联多种前沿技术的开源的突破创新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迁移 创世区块 共鸣方法 网状设计体系范式
下载PDF
迈向新文科的法学教育范式三重定向
20
作者 杜辉 《法学教育研究》 2023年第2期41-62,共22页
面向新文科的法学教育范式创新分别指向话语体系、学科体系、知识体系和人才体系的复杂变革,表征为价值性、科学性与融合性三重定向。价值性定向主要是完成价值秩序和话语体系塑造的目标,着眼于如何构建当代全球秩序安全稳健发展的价值... 面向新文科的法学教育范式创新分别指向话语体系、学科体系、知识体系和人才体系的复杂变革,表征为价值性、科学性与融合性三重定向。价值性定向主要是完成价值秩序和话语体系塑造的目标,着眼于如何构建当代全球秩序安全稳健发展的价值准则,提炼以人民为中心的法治正当性价值准则以及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法价值体系。科学性定向聚焦于如何面向中国、面向发展、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集成和深化法学知识体系,关系到法学教育创新的知识论问题。融合性定向则从形式上体现出新文科对于学科结构、方法思维等人才培养体系的创新要求,推进问题导向的科际整合和以集群化学科、融合性方法解决特定问题的功能优化。面对这些新的体系变革需求,中国法学教育范式转型应从宏观层面强化价值引领,从中观层面科学构建现代法学教育的主体内容,从微观层面系统精细地落实法学教育改革新举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文科 法学教育范式 价值秩序 知识体系 学科融合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