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4篇文章
< 1 2 2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 quantitative evaluation system of Chinese journals in the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1
作者 SU Xinning ZHOU Ping 《Chinese Journal of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cience》 2009年第3期8-27,共20页
Based on analyses on existing indicators for evaluating journals in the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and our experience in constructing the Chinese Social Science Citation Index(CSSCI), we proposed a comprehensive s... Based on analyses on existing indicators for evaluating journals in the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and our experience in constructing the Chinese Social Science Citation Index(CSSCI), we proposed a comprehensive system for evaluating Chinese academic journals in the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This system constitutes 8 primary indicators and 17 sub-indicators for multidisciplinary journals and 19 sub-indicators for discipline-specific journals. Each indicator or sub-indicator is assigned a suitable weight according to its importance in terms of measuring a journal's academic quality and/or impac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journal evaluation inDICATOR Evaluation system humanities and the social sciences
下载PDF
Reflections on Amendments to the Journal's Editing Standards
2
作者 Zheng Xiaomei 《China Standardization》 2010年第1期36-41,共6页
A 10-year-old unified editing standard was recently abolished in the field of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 journals. This is because the standard failed in showing equal respect to disciplinary differences, in keep... A 10-year-old unified editing standard was recently abolished in the field of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 journals. This is because the standard failed in showing equal respect to disciplinary differences, in keeping with Chinese culturaltraditions, and in gaining acceptance among journal editors. As such, amendment efforts to the National Standard should be undertaken patiently and in a practical manner to achieve agreement within this publishing fiel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 journal editing national standard editing standard traditional culture
下载PDF
“综合刊”的独特性质及其高质量发展的目标与关键 被引量:2
3
作者 姜佑福 《河北学刊》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4-22,共9页
综合性中文社科学术期刊,是一种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期刊类型,不仅在历史上渊源有自,而且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甚至在影响人类社会未来前进方向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从精神气质上说,综合性中文社科学术期... 综合性中文社科学术期刊,是一种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期刊类型,不仅在历史上渊源有自,而且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甚至在影响人类社会未来前进方向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从精神气质上说,综合性中文社科学术期刊具有紧跟时代步伐,贯通人文和社科领域,整体性地研究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现代化建设进程的学术抱负。“综合刊”之为“综合刊”的“综合性”,不仅与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华传统文化重视整体性、系统性的思维特质相契合,而且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当前阶段特别重视全局性、战略性问题的内在要求相适应,这些基本性质决定了综合性中文社科学术期刊在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构建和当代中国学术评价体系重塑过程中具有无可替代的独特作用。综合性中文社科学术期刊应当立足于自身独特定位倡导一种思想性、学术性、时代性和典范性并重的“综合刊”文体,并以此为枢纽推动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整体性创新、培养和扶持与综合刊历史地位相匹配的核心作者群,以及通过集中呈现当代中国学术“拎得起来”和“看得见”的标志性成果来推动中外学术交流。综合性中文社科学术期刊高质量发展基本目标的实现,关键在于能否立足于自身独特定位自觉参与当代中国学术评价体系的革命性重塑,建立“综合刊”之间更自觉的联盟与协作,在期刊之间和编者作者之间建立“亲清”刊刊和刊学关系,在恰当认识与正确把握期刊发展数字化及国际化趋势的基础上坚守“内容为王”和“中文为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性中文社科学术期刊 高质量发展 高品质期刊 自我觉醒 自我革命
下载PDF
以科研团队建设推动高校文科有组织科研的逻辑与进路 被引量:1
4
作者 吴文钰 《黑龙江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1-35,共5页
文科科研团队是新时代高校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知识体系和推进有组织科研的重要抓手,但目前高校文科科研团队建设存在对其重要性认识不足、团队构成不合理且不稳定、团队规章制度不完善、忽视团队精神文化建设等问题。新时代高校... 文科科研团队是新时代高校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知识体系和推进有组织科研的重要抓手,但目前高校文科科研团队建设存在对其重要性认识不足、团队构成不合理且不稳定、团队规章制度不完善、忽视团队精神文化建设等问题。新时代高校文科科研团队建设需要从文科科研规律和我国文科科研实际出发,围绕提高认识、加强顶层设计、以实质性合作为目标、重视青年科研团队建设、以质量和贡献为导向、营造自由宽松的团队发展环境和氛围,推动文科科研团队建设开创新局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 文科科研团队 有组织科研
下载PDF
欧洲高校人文社科类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与启示 被引量:1
5
作者 赵岚 陈恩西 《中国考试》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2-32,共11页
人文社科类拔尖创新人才既是创新的推动者也是引领者,其培养与选拔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关键。欧洲高校在培养人文社科类拔尖创新人才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通过多元融合的课程体系、探究-创新型教学模式、自主学习模式、双元培养机制和协... 人文社科类拔尖创新人才既是创新的推动者也是引领者,其培养与选拔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关键。欧洲高校在培养人文社科类拔尖创新人才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通过多元融合的课程体系、探究-创新型教学模式、自主学习模式、双元培养机制和协同实践平台等做法,成功培养了大批创新人才。其培养模式呈现出未来导向、学研融合、校内外协同和培养质量保障体系纵横贯通等特点。借鉴欧洲高校的经验,我国应从制定人才选拔标准、构建人才培养生态、创设多学科学习平台、加强国际交流合作、建设评估体系五方面着手,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高质量人文社科类拔尖创新人才选拔与培养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拔尖创新人才 欧洲高校 人文社科类 人才培养模式
下载PDF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022年高被引论文特征分析
6
作者 张洁 陈一朵 刘建党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53-160,共8页
利用中国知网引文数据库的资料,以2013-2022年《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以下简称《学报》)刊发文章总量的5%为标准遴选出的高被引论文作为研究对象,对高被引论文的栏目/专题、基金项目、高被引论文作者、第一作者机构和排... 利用中国知网引文数据库的资料,以2013-2022年《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以下简称《学报》)刊发文章总量的5%为标准遴选出的高被引论文作为研究对象,对高被引论文的栏目/专题、基金项目、高被引论文作者、第一作者机构和排名前20的高被引论文进行了分析,为组稿、约稿和筛选优质稿源提供依据。结果显示,《学报》2013-2022年共刊发论文1266篇,总被引频次为32051次,从中遴选出高被引论文63篇,高被引论文总被引频次为8308次,占总被引频次的25.92%。63篇高被引论文均属学报特色栏目——“三农”问题研究的下设专题论文,此栏目的高被引论文占到了73.02%,“精准扶贫”“乡村振兴”“农村电商”3个专题高被引论文表现抢眼。在高被引论文获助的基金项目中,国家社科基金资助20项,占31.75%,是获助的主体;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论文居于第2位。高被引论文中作者的职称(学历)居前3位的分别是博士研究生、教授(研究员)、副教授(副研究员),其中博士研究生的高被引论文占到了总数的38.10%,表明其已经成为学术研究的主力军;发表2篇以上高被引论文的作者有3位。来源论文机构总被引频次的排序前5名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华中农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和西安交通大学。被引频次最多的前20篇论文的统计结果与前面的统计情况相吻合,值得注意的是“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两个专题的高被引论文占了几近一半。鉴于以上结果,今后应继续做好选题策划,持续加强“三农”问题研究特色栏目建设。组稿约稿中要扩大核心作者群,积极关注青年科技工作者研究成果,打造高水平服务团队,提升论文学术水平;大力推进新媒体融合出版,提升学术成果传播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高被引论文 被引频次 学术质量 学术影响力
下载PDF
文理综合学报面向主办高校的出版服务能力研究
7
作者 王继国 季庆庆 《宁波工程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57-64,共8页
为了评价文理综合学报面向主办高校的出版服务能力,基于载文量这一最基础、最核心的期刊出版指标,提出理想服务能力、可能服务能力、实际服务能力、服务诚意指数4个概念,并构建了相应的计算模型。以江浙沪12种文理综合学报为样本,进行... 为了评价文理综合学报面向主办高校的出版服务能力,基于载文量这一最基础、最核心的期刊出版指标,提出理想服务能力、可能服务能力、实际服务能力、服务诚意指数4个概念,并构建了相应的计算模型。以江浙沪12种文理综合学报为样本,进行了具体研究。结果显示:12种学报的年均载文量较低,且呈逐年下降趋势;主要受载文量偏低影响,其可能服务能力为38.64%;在中低水平的服务诚意指数的进一步影响下,其实际服务能力仅为20.64%;个刊之间差异明显,实际服务能力评价方面《丽水学院学报》得分最高,是《淮阴工学院学报》的4.48倍。建议主办高校从编辑队伍建设、出版经费支持、科研评价适当向学报倾斜等几方面综合施策,切实提高学报的出版服务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理综合学报 出版服务能力 地方本科院校
下载PDF
新文科背景下新闻传播学学科建设的交叉融合
8
作者 张明新 李华君 《新文科理论与实践》 2024年第3期39-48,124,125,共12页
新技术发展和社会变革促使新闻传播实践和生态急剧变化,新闻传播学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学科转型压力。作为应用性和实践性的人文社会学科,新闻传播学具有很强的跨学科特性。新文科建设所倡导的学科交叉融合,是改革创新新闻传播学的重要理... 新技术发展和社会变革促使新闻传播实践和生态急剧变化,新闻传播学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学科转型压力。作为应用性和实践性的人文社会学科,新闻传播学具有很强的跨学科特性。新文科建设所倡导的学科交叉融合,是改革创新新闻传播学的重要理念和方法。近些年来,新闻传播学与其他学科交叉融合的特性越来越明显,但交叉融合的程度和深度还远远不够。为此,高校需要进一步加强跨学科队伍与团队建设,探索新兴学科与专业方向,推动融合性课程创新改革,加强有组织的科研和育人,深化学科交叉体制机制改革。展望未来,新闻传播学科交叉融合的观念将会持续强化,合作、开放、共享的意识将逐步增强,学科交叉融合特色的研究和教学实践将更加常态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文科建设 新闻传播学 学科交叉融合 有组织科研 有组织育人
下载PDF
高质量发展背景下高校社科期刊编辑素养的提升策略
9
作者 呙艳妮 《长沙大学学报》 2024年第3期71-75,共5页
高校社科期刊在推动新发展阶段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高质量发展中承担着重要的使命。在这一时代背景下,高校社科期刊高质量发展对期刊编辑提出了新的要求。编辑的政治素养、学术素养、专业素养和人文素养直接影响着期刊的质量和声誉。为此,... 高校社科期刊在推动新发展阶段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高质量发展中承担着重要的使命。在这一时代背景下,高校社科期刊高质量发展对期刊编辑提出了新的要求。编辑的政治素养、学术素养、专业素养和人文素养直接影响着期刊的质量和声誉。为此,高校社科期刊编辑需要加强理论学习、提高政治素养,夯实学科功底、拓宽学术视野,注重业务培训、夯实专业技能,强化责任意识、培育工匠精神,为推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质量发展 高等学校 社科期刊 编辑素养
下载PDF
新文科背景下经济学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以复旦大学为例
10
作者 田素华 张毅 《新文科理论与实践》 2024年第1期26-34,124,共10页
响应党和国家基础学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号召,根据教育部新文科建设部署,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围绕“问题导向、知行合一、经世济民、追求卓越”的行动指南,坚持“强化价值引领、夯实经济理论、加强方法训练、扎根中国实践、紧盯学科前沿”... 响应党和国家基础学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号召,根据教育部新文科建设部署,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围绕“问题导向、知行合一、经世济民、追求卓越”的行动指南,坚持“强化价值引领、夯实经济理论、加强方法训练、扎根中国实践、紧盯学科前沿”的教育内涵,立足复旦大学坚实的经济学学科基础,重塑课程内涵,调整课程设置,打造经济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平台,深化落实“2+X”培养体系,以课程教学改革和荣誉项目为着力点,全面提升课程的高阶性和创新性,增加课程的挑战度。从教学团队建设入手,通过完善职称晋升和绩效考核等手段提高教师参与经济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主动性,以及从评优和升学等角度完善本科生参与经济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计划的积极性,全面型塑经济学拔尖创新学生成长空间,实现了经济学拔尖创新学生培养、经济学学科建设的全面进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文科 经济学拔尖创新人才 复旦大学 教学组织 激励机制
下载PDF
“新文科”语境下中文学科拔尖人才的教育和培养:历史、理论与实践
11
作者 段怀清 《新文科理论与实践》 2024年第3期79-89,126,127,共13页
“新文科”教改,既是人文学科学术研究及学科发展的自然需求,也是时代社会对于高校文科人才教育和培养提出的新的需求与新的要求。中文学科作为人文学科的基础学科之一,其人才教育和培养,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从历史角度尤其是教育史角度... “新文科”教改,既是人文学科学术研究及学科发展的自然需求,也是时代社会对于高校文科人才教育和培养提出的新的需求与新的要求。中文学科作为人文学科的基础学科之一,其人才教育和培养,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从历史角度尤其是教育史角度来看,现代中文教育以及中文学科的建立,与传统科举教育的衰落以及科举制度的废止息息相关,同时又与现代知识教育和现代教育制度的确立密不可分。在新的时代需求和要求之下,借助于“新文科”建设这一时代发展机遇,中文学科如何在传承与开新之间、学术发展建设与更好地适应时代社会需求和要求之间、专业教育和人才培养之间更好地统筹协调均衡发展,无疑在理论与实践两个层面,提出了新的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文科 复旦大学中文学科 拔尖人才教育培养 现代中文教育
下载PDF
新时代下的东亚高校人文社科学术评价及其改革路径——以中、日、韩高校人文社科学术评价体系为例
12
作者 何宛玲 蒋凯 《世界教育信息》 2024年第10期27-39,共13页
中、日、韩等东亚高校在人文社科学术评价中面临着“三对张力”——“国际化”评价与“本土化”评价之间的张力、“标准化”评价与“多元化”评价之间的张力、“传统文科”评价与“新文科”评价之间的张力。文章通过文献研究、比较研究... 中、日、韩等东亚高校在人文社科学术评价中面临着“三对张力”——“国际化”评价与“本土化”评价之间的张力、“标准化”评价与“多元化”评价之间的张力、“传统文科”评价与“新文科”评价之间的张力。文章通过文献研究、比较研究、案例研究等方法,阐释了人文社科学术评价的定位、特色与发展趋势,对新时代下东亚高校人文社科学术评价的改革路径提出了思考与建议:从照搬移植走向“以我为主、面向世界”的评价体系;从单一化、标准化评价体系走向多元化、特色化评价体系;从“传统文科”评价体系走向“新文科”评价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学术评价 人文社科 东亚 中国 日本 韩国
下载PDF
新医科背景下独立设置医药院校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现状及对策——基于2013—2022年CSSCI论文和科研项目的分析
13
作者 万军 刁小行 +1 位作者 于建峰 贾建敏 《温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5期420-426,共7页
基于了解独立设置医药院校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现状,为学科发展提供决策支撑。笔者统计分析了近10年25所独立设置医药院校CSSCI论文总量、学科分布和重点学科论文数量,以及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和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项目数量,结果发现25所独立... 基于了解独立设置医药院校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现状,为学科发展提供决策支撑。笔者统计分析了近10年25所独立设置医药院校CSSCI论文总量、学科分布和重点学科论文数量,以及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和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项目数量,结果发现25所独立设置医药院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水平差距明显、学科间科研实力不均衡。建议结合医药院校特点,加强调查研究,强化学科融合互通,通过出政策、建平台等措施,推动独立设置医药院校人文社会科学进一步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医科 独立设置医药院校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 人文社会科学
下载PDF
文化传承发展背景下人文社会科学期刊的使命担当与发展策略
14
作者 王放兰 《四川轻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4期90-100,共11页
人文社会科学期刊在知识创造、学术传播、人才培养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在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中具有独特价值。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事业取得长足进步,呈现... 人文社会科学期刊在知识创造、学术传播、人才培养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在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中具有独特价值。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事业取得长足进步,呈现出数量增长快、质量不断提升、数字化水平显著提高等特点,但也面临着同质化、原创性不足、话语体系建构滞后等诸多挑战。立足新时代、新征程,人文社会科学期刊应坚持正确政治方向,涵养家国情怀,把握学科前沿,引领学术创新,推动中外学术交流,提升国际话语权,走内涵式发展之路。就具体措施而言,人文社会科学期刊应以打造精品内容为核心,注重发表原创性强、学术价值高、体现时代特色的优秀论文;创新传播方式,利用新技术、新媒体构建新型传播体系;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完善人才发展机制,夯实期刊发展后劲。通过持之以恒地在重点领域发力,人文社会科学期刊定能在新时代彰显新担当、实现新作为,为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贡献更大的智慧和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 传承发展 人文社会科学期刊 学科建设 话语体系 软实力
下载PDF
英文“摘要地图”助力中国学术“走出去”——中文人文社会科学期刊英文摘要评价指标探析
15
作者 高畅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4期99-108,共10页
面对中文人文社会科学期刊英文摘要建设的现存问题,有必要从内容评价的角度探索加强英文摘要建设的有效方法。通过文献综述与案例分析可以发现,中文人文社会科学期刊的英文摘要存在可读性低、信息量少、自明性弱等问题。因此,基于中文... 面对中文人文社会科学期刊英文摘要建设的现存问题,有必要从内容评价的角度探索加强英文摘要建设的有效方法。通过文献综述与案例分析可以发现,中文人文社会科学期刊的英文摘要存在可读性低、信息量少、自明性弱等问题。因此,基于中文人文社会科学期刊英文摘要的媒介功能、学科特质和写作特点,英文摘要的学术评价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标准,可以从可读性、独立性、制度化这三个指标实施评价,积极引导期刊编辑部、论文作者与论文读者规范英文摘要写作,促进中文人文社会科学期刊形成英文摘要建设的有效路径,进而助力中国学术“走出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学术“走出去” 中文人文社会科学期刊 英文摘要 内容评价 评价指标
下载PDF
新媒体提升我国高校学报国际影响力:制约因素及基本策略——以收录在CSSCI的60家高校中文学报的运用状况为例
16
作者 马良 张雪莲 李艾园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105-112,共8页
推动以中文为载体的高校学报走向世界,既是传播中国声音的重要途径,亦为发扬中国学术的必然选择。在互联网时代,新媒体平台为此带来了全新机遇。通过对收录在2021-2022年度CSSCI的60家高校中文社科学报官方网站、微信、微博、抖音短视... 推动以中文为载体的高校学报走向世界,既是传播中国声音的重要途径,亦为发扬中国学术的必然选择。在互联网时代,新媒体平台为此带来了全新机遇。通过对收录在2021-2022年度CSSCI的60家高校中文社科学报官方网站、微信、微博、抖音短视频等新媒体平台进行调研,结果显示此类学报在新媒体平台上的国际化定位意识、服务意识、语言模式等方面存在明显不足,国际影响力明显偏弱。我国高校中文学报应优化新媒体平台发展策略,坚定树立国际化运营意识,提高中文学报的国际化竞争和服务意识,尽可能突破语言壁垒,创新融合新旧媒体发布的内容与形式,充分发挥主办单位优势,实现数字化转型升级,才能更好地走向世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媒体 高校中文社科学报 国际影响力 中国声音
下载PDF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创刊45周年文献计量分析
17
作者 茹梦丹 岳妍菲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5期118-128,共11页
为纪念《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创刊45周年,打造更有特色、更有水平的学术交流平台,采用文献计量和知识图谱分析方法,梳理期刊的载文量、基金论文和关键词等,总结其研究热点、核心作者、发文机构、被引与影响力情况。结果显示,延... 为纪念《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创刊45周年,打造更有特色、更有水平的学术交流平台,采用文献计量和知识图谱分析方法,梳理期刊的载文量、基金论文和关键词等,总结其研究热点、核心作者、发文机构、被引与影响力情况。结果显示,延大社科学报创刊45年来,载文量历经稳步增长、快速发展、调整跃升和高质量发展等发展阶段,发文基金以国家级和省级基金为主,高频关键词主要有中国共产党、延安时期、毛泽东等,形成了“中国共产党”“延安时期”“毛泽东”“陕甘宁边区”“马克思主义”等长期研究热点,拥有规模较大的核心作者群。研究认为,《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应持续坚持学术性、时代性、创新性和前沿性导向,为潜在作者提供更高水平的学术交流平台,为学术观点和理论知识的传播扩散发挥更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知识图谱 核心作者 重点栏目
下载PDF
品位、品牌及其传播和影响——对高校学报哲社版的一种理论观察
18
作者 孔明玉 《四川文理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110-116,共7页
作为承载科研成果、传播学术文化、弘扬科学精神主阵地之一的我国高校学报,在当前社会多元价值并存的背景下,由于多重因素的共同作用及其影响,使一些高校学报的学术品位呈现下降趋势。以高校学报哲社版的发展现状作为考察对象,试图通过... 作为承载科研成果、传播学术文化、弘扬科学精神主阵地之一的我国高校学报,在当前社会多元价值并存的背景下,由于多重因素的共同作用及其影响,使一些高校学报的学术品位呈现下降趋势。以高校学报哲社版的发展现状作为考察对象,试图通过对它的学术品位、品牌效应的现代重构,编辑人员应当具备怎样的理论素养、知识水平、编辑能力,以及如何提升学报的传播能力这三个方面进行理论探索,为高校学报哲社版在今后康健的发展,实现学术品位、品牌效应的升华提供有益的思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学术品位重构 编辑队伍建设 传播能力提升
下载PDF
新时代高校人文社科科研评价体系的内在张力与修正路径
19
作者 计雨涵 《科教文汇》 2024年第8期15-18,共4页
新时代高校人文社会科学承担着扎时代根脉、引国家发展、立国际话语的使命,但其科研评价体系存在标准层面、价值层面和主体层面的内在张力,基于此,要通过制度化完善政策保障、专业化构建评价主体、特色化细分评价指标等路径,对高校人文... 新时代高校人文社会科学承担着扎时代根脉、引国家发展、立国际话语的使命,但其科研评价体系存在标准层面、价值层面和主体层面的内在张力,基于此,要通过制度化完善政策保障、专业化构建评价主体、特色化细分评价指标等路径,对高校人文社科科研评价体系进行修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 人文社科 科研评价体系
下载PDF
自主知识体系语境下人文社科学术期刊评价的改革路径 被引量:2
20
作者 袁源 温优华 谢文亮 《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3年第2期91-96,共6页
自主知识体系是我国学术评价的宗旨,也是期刊评价的根本遵循。中国人文社科学术期刊评价标准须以建构自主知识体系为指引,其评价改革过程也恰好是自主知识体系在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领域相结合的一块试验田。为此,人文社科学术期刊评价... 自主知识体系是我国学术评价的宗旨,也是期刊评价的根本遵循。中国人文社科学术期刊评价标准须以建构自主知识体系为指引,其评价改革过程也恰好是自主知识体系在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领域相结合的一块试验田。为此,人文社科学术期刊评价应遵循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强化学术共同体作为评价主体的主导作用,秉持守正创新的评价理念。从自主知识体系语境出发,在具体改革举措上,须完善“全评价”和动态评价,实施适恰的分层分类方案,并深入拓展开放科学评价路径,探索一系列既体现中国学术话语权要求,又能被国际学术界认可的人文社科类期刊科学评价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主知识体系 期刊评价 人文社科学术期刊 学术共同体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