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8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SECI模型的社交网络平台支持隐性知识获取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郭艳新 李秀兰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6期95-97,共3页
隐性知识的获取在高校科研创新团队知识管理方面至关重要。我们采用SECI模型对当前高校科研创新团队的知识获取现状进行分析,发现社交网络平台的建立对高校科研创新团队的隐性知识获取有积极作用,并从宏观、微观角度提出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 sECI模型 社交网络平台 隐性知识获取
下载PDF
依托科研团队实施科研反哺教学的探索与实践——以四川旅游学院为例 被引量:1
2
作者 乔明锋 戢得蓉 +2 位作者 袁灿 范文教 肖猛 《高教学刊》 2024年第7期81-84,共4页
在国家双一流、新工科高等教育改革框架下,科学研究反哺教学是有效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四川旅游学院为例,利用学校创建的科研创新团队在人才、项目、平台方面的优势,与学生的综合实践教学相结合,通过设置科研项目子课题,培育大学生科研... 在国家双一流、新工科高等教育改革框架下,科学研究反哺教学是有效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四川旅游学院为例,利用学校创建的科研创新团队在人才、项目、平台方面的优势,与学生的综合实践教学相结合,通过设置科研项目子课题,培育大学生科研训练项目、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指导学科竞赛等,并将科研成果及时地纳入学生综合实践课程和毕业论文,达到科学研究与教学有机地结合,促进协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研团队 科研反哺教学 四川旅游学院 人才培养 教学模式
下载PDF
以科研团队建设推动高校文科有组织科研的逻辑与进路 被引量:2
3
作者 吴文钰 《黑龙江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1-35,共5页
文科科研团队是新时代高校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知识体系和推进有组织科研的重要抓手,但目前高校文科科研团队建设存在对其重要性认识不足、团队构成不合理且不稳定、团队规章制度不完善、忽视团队精神文化建设等问题。新时代高校... 文科科研团队是新时代高校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知识体系和推进有组织科研的重要抓手,但目前高校文科科研团队建设存在对其重要性认识不足、团队构成不合理且不稳定、团队规章制度不完善、忽视团队精神文化建设等问题。新时代高校文科科研团队建设需要从文科科研规律和我国文科科研实际出发,围绕提高认识、加强顶层设计、以实质性合作为目标、重视青年科研团队建设、以质量和贡献为导向、营造自由宽松的团队发展环境和氛围,推动文科科研团队建设开创新局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 文科科研团队 有组织科研
下载PDF
高校有组织科研的概念辨析、模式争论与行动审视
4
作者 赵小丽 贺随波 《江苏高教》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1-31,共11页
从业余爱好、个人知识探索到科研组织化的形成过程显示出知识生产模式的转型。面对科学原创性不足、“卡脖子”技术的突破,高校有组织科研在当下被赋予新的角色和重任,逐渐从政策话语走向学术研究。由于大科学、团队科学、规划/计划科... 从业余爱好、个人知识探索到科研组织化的形成过程显示出知识生产模式的转型。面对科学原创性不足、“卡脖子”技术的突破,高校有组织科研在当下被赋予新的角色和重任,逐渐从政策话语走向学术研究。由于大科学、团队科学、规划/计划科学等概念与有组织科研交替使用,导致对多种类型知识生产组织的解读存在不同程度的争论。为此,我们要澄清何种特殊的社会语境驱动了高校有组织科研,审视有组织科研的发生以及思考组织化科研背后的知识属性与科学多样化。关键的是,如何在不制约个体自由探索的前提下,发挥组织的优势,推动知识理论与实践的进步和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有组织科研 大科学 团队科学 计划科学
下载PDF
行业特色型高校强化基础研究的路径探索
5
作者 白龙飞 王艳艳 《科教导刊》 2024年第26期1-3,共3页
文章探讨了行业特色型高校在基础研究领域的现状及其发展路径,分析了其在基础研究中的优势和面临的诸多挑战,并以西南某电子类高校为例,探讨了行业特色型高校组织和加强基础研究的路径,包括统筹科研布局、加强科研队伍建设、优化考核评... 文章探讨了行业特色型高校在基础研究领域的现状及其发展路径,分析了其在基础研究中的优势和面临的诸多挑战,并以西南某电子类高校为例,探讨了行业特色型高校组织和加强基础研究的路径,包括统筹科研布局、加强科研队伍建设、优化考核评价体系和聚焦前沿交叉领域等。呼吁行业特色型高校坚定不移地发展基础研究,为国家的科技创新和社会发展作出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业特色型高校 基础研究 科研队伍 考核评价 学科交叉
下载PDF
高校科研团队建设的内涵、特征及类型 被引量:30
6
作者 王怡然 陈士俊 +2 位作者 张海燕 柳洲 王梅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3期20-23,共4页
高校科研团队是由以科技创新为目的,围绕共同愿景,愿意为共同的科研目的相互承担责任的若干技能互补的科技研发人员组成的团队。它既具有一般团队的目标共同性、知识共享性、利益依存性等特征,也具有自身的独特性,即高校教师是非全时的... 高校科研团队是由以科技创新为目的,围绕共同愿景,愿意为共同的科研目的相互承担责任的若干技能互补的科技研发人员组成的团队。它既具有一般团队的目标共同性、知识共享性、利益依存性等特征,也具有自身的独特性,即高校教师是非全时的科学研究人员,主要从事基础和应用方向的研究。其类型可按战略目标、科研活动的纵向流程、研究所涉及的学科、吸引子、联系的柔性程度和团队的人数规模进行分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 科研团队 独特性 类型
下载PDF
高校科研团队知识共享激励:一个理论分析 被引量:20
7
作者 原长弘 李敬姿 姚缘谊 《系统管理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21-128,共8页
从激励作用机理方面集中探讨了高校科研团队如何实现有效的知识共享,具体研究了不同互依性下最优激励机制的差异。研究发现,当团队中科研人员仅存在产出互依性时,最优的激励机制为提供正向的个人激励和负向的团队激励;当团队成员存在知... 从激励作用机理方面集中探讨了高校科研团队如何实现有效的知识共享,具体研究了不同互依性下最优激励机制的差异。研究发现,当团队中科研人员仅存在产出互依性时,最优的激励机制为提供正向的个人激励和负向的团队激励;当团队成员存在知识互依性时,最优的团队激励应是正向的;团队激励对知识共享的作用是受个人激励调节的,团队奖励(或惩罚)首先会激励科研人员相互之间合作,而个人激励则会驱使科研人员利用好共享者所共享的知识;团队中科研人员的工作冲突水平对知识共享努力水平可能呈负向影响或是呈U型影响,这取决于个人激励和团队激励、知识互依性和产出互依性之间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科研团队 知识共享 激励
下载PDF
高校科研团队隐性知识共享的系统动力学分析 被引量:29
8
作者 李志宏 赖文娣 白雪 《管理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495-1504,共10页
在继承前期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高校科研团队隐性知识共享的综合理论分析框架,构建了高校科研团队隐性知识共享的系统动力学模型并进行了仿真。仿真结果表明,模型较好地反映了高校科研团队隐性知识共享的现实情况,根据仿真结果所做... 在继承前期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高校科研团队隐性知识共享的综合理论分析框架,构建了高校科研团队隐性知识共享的系统动力学模型并进行了仿真。仿真结果表明,模型较好地反映了高校科研团队隐性知识共享的现实情况,根据仿真结果所做出的应用分析对促进科研团队中成员参与隐性知识共享,提升科研团队的知识积聚效应和创新能力具有较好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科研团队 隐性知识共享 系统动力学
下载PDF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知识共享绩效影响因素实证研究——以江苏省高校协同创新中心为例 被引量:13
9
作者 尹洁 施琴芬 +1 位作者 李锋 王树乔 《中国科技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15-121,共7页
基于高校科研创新团队知识共享机制,从知识特性、知识共享个体、知识共享团队层面,分析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内部知识共享绩效影响因素。以江苏省高校协同创新中心为例,通过来自江苏省级、校级高校协同创新中心成员的97份有效问卷,检验研究... 基于高校科研创新团队知识共享机制,从知识特性、知识共享个体、知识共享团队层面,分析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内部知识共享绩效影响因素。以江苏省高校协同创新中心为例,通过来自江苏省级、校级高校协同创新中心成员的97份有效问卷,检验研究假设,识别影响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内部知识共享绩效的关键因素。研究结论表明:组织公民行为、组织承诺、知识价值、社会资本、团队带头人显著影响高校科研创新团队知识共享绩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 知识共享 高校协同创新中心
下载PDF
校企合作背景下高校前沿科研团队探测模型构建——以区块链技术领域为例 被引量:12
10
作者 冉从敬 宋凯 +2 位作者 何梦婷 李旺 张洁 《现代情报》 CSSCI 2020年第6期46-54,共9页
[目的/意义]校企合作代表的是知识系统与产业系统间的合作,企业选择特定技术领域下的最佳高校科研团队进行合作,对促进校企联动发展、提升企业创新能力、推动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具有重要意义。[方法/过程]本文构建了高校前沿科研团队探测... [目的/意义]校企合作代表的是知识系统与产业系统间的合作,企业选择特定技术领域下的最佳高校科研团队进行合作,对促进校企联动发展、提升企业创新能力、推动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具有重要意义。[方法/过程]本文构建了高校前沿科研团队探测模型,从企业视角出发,以主题模型和聚类算法为技术支撑,获取技术领域下的多个子技术主题,从更加细粒度的层面明确企业的研究重点和薄弱领域,进而在子技术主题层面,以相似专利密度对高校进行排名,明确最佳合作高校,并在此基础上,以相似专利为媒介,挖掘高校科研团队,以提升校企产学研合作效率。[结论/发现]以区块链为技术领域,以众安科技为企业对象,对高校前沿科研团队探测模型进行验证,明确了众安科技的研究重点和薄弱领域,并确定了子领域下的最佳合作高校和科研团队,验证了所提模型的有效性。[创新/价值]从专利视角出发,在更加细粒度的技术主题层面进行校企合作匹配,为提升校企合作效率、推动技术创新、实现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提供实践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题模型 聚类算法 高校 企业 校企合作 对象选择 专利 前沿科研团队 区块链技术 技术创新 科技成果转化
下载PDF
科研质量管理体系建设与高校科技创新能力:冲突及解决方法 被引量:16
11
作者 钟灿涛 李强 王伟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03-108,共6页
随着社会对高校、科学研究和科学家看法的变化,公众和资助部门要求对科研活动有更大的知情权和控制权。因此源于工业界的质量管理方法逐渐应用到科研活动中来。高校科研质量管理体系只有充分注意目的适用性和方法灵活性,才能处理好强调... 随着社会对高校、科学研究和科学家看法的变化,公众和资助部门要求对科研活动有更大的知情权和控制权。因此源于工业界的质量管理方法逐渐应用到科研活动中来。高校科研质量管理体系只有充分注意目的适用性和方法灵活性,才能处理好强调计划和控制的质量管理与创新所需要的自由和创造力之间的冲突,提高高校科技创新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研管理 质量管理 科技创新 创新能力 高校
下载PDF
情绪智力与高校科研团队创新绩效:工作嵌入的中介作用 被引量:13
12
作者 王树乔 王惠 李小聪 《黑龙江高教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09-114,共6页
高情绪智力的科研团队往往被认为能够通过提升其成员工作嵌入度为团队带来高绩效,但对其作用机制和是否具有科学性依然缺乏实证支撑。文章基于情绪智力、工作嵌入与创新绩效的相互作用机制和逻辑关系,在界定何为高校科研团队以及阐述情... 高情绪智力的科研团队往往被认为能够通过提升其成员工作嵌入度为团队带来高绩效,但对其作用机制和是否具有科学性依然缺乏实证支撑。文章基于情绪智力、工作嵌入与创新绩效的相互作用机制和逻辑关系,在界定何为高校科研团队以及阐述情绪智力内涵基础之上,讨论情绪智力是否对高校科研团队的创新绩效产生影响以及工作嵌入的中介作用。结果表明:情绪智力与高校科研团队的创新绩效之间存在显著正效应,即情绪智力越高的科研团队的创新绩效越高,其中,团队成员的工作嵌入在这一关系中发挥重要的中介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科研团队 创新绩效 情绪智力 工作嵌入
下载PDF
面向科研团队的高校图书馆嵌入式专利服务实践与探索 被引量:34
13
作者 张立昆 季叶克 《图书馆工作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88-93,共6页
本文从高校图书馆专利服务开展模式的角度出发,基于德温特创新平台数据库,探讨了面向科研团队的精细化嵌入式专利服务模式。针对科研过程的立项、研发、成果等不同阶段对专利服务的不同需求与特点,提出了"研究对象挖掘—服务需求... 本文从高校图书馆专利服务开展模式的角度出发,基于德温特创新平台数据库,探讨了面向科研团队的精细化嵌入式专利服务模式。针对科研过程的立项、研发、成果等不同阶段对专利服务的不同需求与特点,提出了"研究对象挖掘—服务需求分析—决策建议推送"逐层递进展开的图书馆"三层级"专利服务模式,并以华侨大学科研团队嵌入式专利服务案例对该模式进行了实证分析。实践表明,所构建的专利服务模式有效支撑了该科研团队专利技术规划布局和成果管理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专利 专利服务 科研团队 高校图书馆 学科馆员
下载PDF
高校科研团队隐性知识共享意愿影响因素研究——中国文化情境下基于使能和抑制的双重视角 被引量:7
14
作者 张敏 唐国庆 张艳 《情报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82-86,103,共6页
[目的/意义]结合中国文化情境,从使能和抑制双重视角探究影响高校科研团队隐性知识共享意愿的因素及其作用机理。[方法/过程]整合计划行为理论、面子理论和激励理论,提出研究假设并构建理论模型。采用问卷访谈的方式收集来自中部10余所... [目的/意义]结合中国文化情境,从使能和抑制双重视角探究影响高校科研团队隐性知识共享意愿的因素及其作用机理。[方法/过程]整合计划行为理论、面子理论和激励理论,提出研究假设并构建理论模型。采用问卷访谈的方式收集来自中部10余所高校科研团队的297份有效问卷为研究样本,利用Smart PLS 2.0验证理论模型。[结果/结论]助人愉悦感正向促进隐性知识共享意愿,感知优势丧失负向抑制隐性知识共享意愿;集体主义倾向和组织奖励对助人愉悦感有正向影响作用,而感知面子威胁对助人愉悦感有负向影响作用;感知面子威胁和感知个人所有权对感知优势丧失有正向影响作用,而组织奖励对感知优势丧失有负向影响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性知识共享 高校科研 科研团队 影响因素
下载PDF
大学科研创新团队建设的制约因素及对策 被引量:41
15
作者 张秀萍 刘培莉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6期910-915,共6页
目前,我国大学科研创新团队处于发展的雏形期,存在着一些制约团队建设的因素,主要体现在运行机制、团队文化和制度三方面。运行机制上的制约因素,体现在团队简单的领导机制和激励机制;团队文化上的制约因素,体现在相对薄弱的团队和谐理... 目前,我国大学科研创新团队处于发展的雏形期,存在着一些制约团队建设的因素,主要体现在运行机制、团队文化和制度三方面。运行机制上的制约因素,体现在团队简单的领导机制和激励机制;团队文化上的制约因素,体现在相对薄弱的团队和谐理念和持续的学习创新理念;制度上的制约因素,体现在简单量化的团队绩效评价体系和学科分类形成的基层学术组织结构。通过对以上诸多制约因素的分析提出了如下对策:健全领导机制和激励机制,加强团队文化建设,完善绩效评价体系,整合大学基层学术组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 科研创新团队 制约因素
下载PDF
基于模糊VIKOR的高校虚拟科研团队成员选择决策 被引量:4
16
作者 林向义 罗洪云 +1 位作者 王振喜 肖艳玲 《技术经济》 CSSCI 2013年第5期16-21,共6页
针对网络环境下虚拟科研团队成员的特点——跨地域、跨组织、跨文化,构建了高校虚拟科研团队成员选择决策指标体系。针对决策指标难于量化的特点,提出基于模糊VIKOR方法的高校虚拟科研团队成员选择的模糊多属性折中的群决策方法。利用... 针对网络环境下虚拟科研团队成员的特点——跨地域、跨组织、跨文化,构建了高校虚拟科研团队成员选择决策指标体系。针对决策指标难于量化的特点,提出基于模糊VIKOR方法的高校虚拟科研团队成员选择的模糊多属性折中的群决策方法。利用实例对该方法的有效性进行了说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科研 科研团队 虚拟团队 多属性决策 群决策 模糊VIKOR
下载PDF
高等学校科研团队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创新研究 被引量:37
17
作者 杨炳君 姜雪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1期63-66,共4页
目前科研团队已经成为我国高校科研创新和人才培养的重要载体,但就其生存现状来看,科研团队的作用并未能得到真正发挥,原因在于我国高校科研团队缺乏成熟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本文在借鉴企业团队管理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构建高校科研团... 目前科研团队已经成为我国高校科研创新和人才培养的重要载体,但就其生存现状来看,科研团队的作用并未能得到真正发挥,原因在于我国高校科研团队缺乏成熟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本文在借鉴企业团队管理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构建高校科研团队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学校 科研团队 人力资源管理 模式 创新
下载PDF
高校科研团队创造力的可拓评价 被引量:6
18
作者 王磊 张庆普 《技术经济》 CSSCI 2014年第4期19-27,共9页
在界定高校科研团队创造力内涵的基础上,分析了高校科研团队创造力的评价维度,从创造主体、创造过程、创造成果和创造环境4个维度构建了高校科研团队创造力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可拓学的物元方法建立了多级可拓评价模型。最后运用实例说... 在界定高校科研团队创造力内涵的基础上,分析了高校科研团队创造力的评价维度,从创造主体、创造过程、创造成果和创造环境4个维度构建了高校科研团队创造力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可拓学的物元方法建立了多级可拓评价模型。最后运用实例说明了高校科研团队创造力的可拓评价过程。结果表明,利用可拓评价法能得出待评高校科研团队创造力的综合水平,评价结果能反映待评高校在科研团队创造力的不同维度上的竞争优势和差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科研团队 团队创造力 可拓评价 物元模型
下载PDF
高校专利技术转化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被引量:6
19
作者 赵喜仓 王松顶 孙继跃 《技术经济》 2011年第12期43-46,52,共5页
回顾了国内外高校科研能力评价研究的现状;剖析了高校专利技术转化系统的构成要素;结合国内外相关研究设计了高校专利技术转化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
关键词 专利技术 科研成果转化 高校科研 科研评价
下载PDF
高校科研团队冲突、行为整合与绩效的关系 被引量:9
20
作者 蔡翔 史烽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39-42,共4页
高校创新型科研团队冲突划分为关系冲突、任务冲突和过程冲突三个维度;高校创新型科研团队行为整合也包括联合决策、开放沟通和团队合作三个维度。目前对高校科研团队的研究集中于团队冲突对团队绩效的直接影响,忽视了对团队冲突与团队... 高校创新型科研团队冲突划分为关系冲突、任务冲突和过程冲突三个维度;高校创新型科研团队行为整合也包括联合决策、开放沟通和团队合作三个维度。目前对高校科研团队的研究集中于团队冲突对团队绩效的直接影响,忽视了对团队冲突与团队绩效之间的中介变量进行深入探讨。本文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高校创新型科研团队行为整合对团队冲突与团队绩效关系的中介作用假设,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数据,运用统计方法对假设进行了实证检验。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团队冲突直接作用于团队绩效的研究;另一方面也对建设高校科研团队提供了一些有参考价值的意见。研究结果显示:联合决策、开放沟通和团队合作在关系冲突与团队绩效之间具有完全的中介作用、在任务冲突与团队绩效之间具有部分的中介作用,在过程冲突与团队绩效之间不具有中介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研团队 团队冲突 行为整合 团队绩效 高校创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