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原因不明发热患者L型细菌的血培养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赵丽 侯桂华 +3 位作者 邵丽华 丛华 贾继辉 吴光照 《山东医科大学学报》 1996年第3期202-204,共3页
对临床上44例原因不明发热、青霉素治疗无效的患者进行了血普通培养和L型细菌培养。结果表明,普通培养细菌的阳性率为18%,L型细菌培养阳性率为36%(0.025<P<0.05)。药敏试验结果表明,从同一患者血中分离培养... 对临床上44例原因不明发热、青霉素治疗无效的患者进行了血普通培养和L型细菌培养。结果表明,普通培养细菌的阳性率为18%,L型细菌培养阳性率为36%(0.025<P<0.05)。药敏试验结果表明,从同一患者血中分离培养出的细菌和L型细菌对药物的敏感性不同。因此,临床上对长期发热而青霉素治疗无效的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因未明热 细菌 L型 药敏试验 血培养
下载PDF
发热待查的病因诊断与治疗验证 被引量:6
2
作者 袁还东 袁鸿慈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04年第1期10-15,共6页
目的 确立发热待查 未明热 (FUO)的病因诊断 ,并寻找出具有针对性、有效性的治疗药物 ,进行临床治疗验证。方法 以无菌手续采静脉血用菌类群相 (需氧菌类、厌氧菌类、细菌L型类等 )同步培养和复数菌类药物敏感直接测试的方法 ,确立... 目的 确立发热待查 未明热 (FUO)的病因诊断 ,并寻找出具有针对性、有效性的治疗药物 ,进行临床治疗验证。方法 以无菌手续采静脉血用菌类群相 (需氧菌类、厌氧菌类、细菌L型类等 )同步培养和复数菌类药物敏感直接测试的方法 ,确立病因诊断并寻找出可用于针对、有效治疗的药物 ,按敏感数据选择药物 ,经静脉给药治疗。结果 189例患者体温最高 41 5℃、最低 3 7 8℃、平均 3 8 2℃ ;体温恢复正常时间最短 5d、最长 2 8d、平均 12d。按治愈标准出院分类第一诊断 (合并症列后 )统计 ,复数菌败血症 5例 ,细菌L型败血症 184例。结论  189例发热待查 未明热的病因诊断 ,与病原菌感染血液后 ,直接引发复数菌 或细菌L型败血症相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热待查/未明热(FUO) 病因诊断 菌类群相同步培养 复数菌类群相直接药敏测试
下载PDF
未知菌的实验室基础研究
3
作者 王薪 龚维瑶 +1 位作者 陈宜涛 林美爱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9年第12期56-58,共3页
在活化培养放线菌A45时,发现原平板上放线菌有被抑制现象,通过进一步分离培养及接种,确定其确有抑制放线菌A45的能力。为了研究该菌的抑菌效果,通过有机试剂乙酸乙酯萃取该菌发酵液,制备滤纸片,发现该菌发酵液对甲型副伤寒杆菌和表皮葡... 在活化培养放线菌A45时,发现原平板上放线菌有被抑制现象,通过进一步分离培养及接种,确定其确有抑制放线菌A45的能力。为了研究该菌的抑菌效果,通过有机试剂乙酸乙酯萃取该菌发酵液,制备滤纸片,发现该菌发酵液对甲型副伤寒杆菌和表皮葡萄球菌抑菌能力较好。通过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其最低抑菌浓度,可得该菌产生的抑菌成分对表皮葡萄球菌、伤寒杆菌、甲型副伤寒杆菌、痢疾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低抑菌浓度为8mg/mL,对枯草芽孢杆菌和大肠杆菌的抑菌浓度为16mg/mL。最后通过薄层层析最佳流动相的测定探索出两个较好的系统,分别为甲醇:正丁醇:冰乙酸:蒸馏水=9:7:1:2(体积),正丁醇:乙醇:蒸馏水=3:7:7(体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未知菌 抑菌活性 最低抑菌浓度 分离系统
下载PDF
反向病原学 被引量:13
4
作者 徐建国 《疾病监测》 CAS 2019年第7期593-598,共6页
微生物来到地球的时间比人类早得多,不可能是为了"致病"人类而存在的。微生物为了生存而具有多种功能,其中一些可危害人类,引起疾病。但还有大量的微生物没有被发现。未来重大新发传染病的挑战,是应对新的病原体。因此,我们... 微生物来到地球的时间比人类早得多,不可能是为了"致病"人类而存在的。微生物为了生存而具有多种功能,其中一些可危害人类,引起疾病。但还有大量的微生物没有被发现。未来重大新发传染病的挑战,是应对新的病原体。因此,我们提出反向病原学。主要内容包括:(1)发现、分离、命名新的微生物;(2)评估新发现微生物的潜在致病性或者公共卫生意义;(3)提出未来可能引起新发突发传染病的新微生物目录;(4)研究检测、诊断、治疗、预防控制的技术、方法、措施、策略等;(5)预防发生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样的重大新发突发传染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未来传染病 反向病原学 未知细菌 未知病毒 新发传染病
原文传递
不明原因发热患者骨髓查找寄生虫与病原菌的意义 被引量:1
5
作者 姜烈君 谭春艳 闭艺芳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0期3147-3148,共2页
目的探讨骨髓查找寄生虫与病原菌在不明原因发热(FUO)患者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对160例FUO患者骨髓片与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60例FUO患者骨髓片中找到寄生虫或病原菌13例(8.1%),其中马尔尼菲青霉菌感染7例(4.4%),黑热病原虫感染... 目的探讨骨髓查找寄生虫与病原菌在不明原因发热(FUO)患者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对160例FUO患者骨髓片与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60例FUO患者骨髓片中找到寄生虫或病原菌13例(8.1%),其中马尔尼菲青霉菌感染7例(4.4%),黑热病原虫感染2例(1.3%),疟原虫感染4例(2.5%)。结论仔细查找骨髓片中寄生虫及病原菌对FUO患者疾病的诊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明原因发热 寄生虫 病原菌
原文传递
云南省腾冲市3种常见蚊虫细菌群落结构及多样性研究
6
作者 陈彬 芦新焱 +2 位作者 杜春红 姜丹丹 杨兴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917-923,共7页
目的探究腾冲市常见蚊虫自然携带的细菌群落结构多样性以及未知细菌。方法从云南省腾冲市同一地点随机捕捉的3种蚊虫,分别为中华按蚊、三带喙库蚊、致倦库蚊。应用Illumina NovaSeq测序平台对这3种蚊虫自然携带的细菌16S rRNA基因的V4... 目的探究腾冲市常见蚊虫自然携带的细菌群落结构多样性以及未知细菌。方法从云南省腾冲市同一地点随机捕捉的3种蚊虫,分别为中华按蚊、三带喙库蚊、致倦库蚊。应用Illumina NovaSeq测序平台对这3种蚊虫自然携带的细菌16S rRNA基因的V4高变区进行高通量测序,将测序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后用于细菌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多样性的分析和未知细菌的探究。结果获得可用于后续分析的OTU数目为2866个,通过绘制稀释曲线,可以看出本次的测序深度能充分反映这3种蚊虫的实际菌群结构。3种蚊虫及各组样品间既有共有的OTUs,也有特有的OTUs;Alpha和Beta多样性分析显示各蚊种及各组样品之间的物种组成丰度与相似性存在差异,其中中华按蚊的菌群丰度和多样性高于其他两种蚊虫,而三带喙库蚊和致倦库蚊的物种组成较为相似。通过对3种蚊虫菌群结构的分析,在门水平上,变形菌门、厚壁菌门、未明确细菌和放线菌门均是各蚊种共有的优势菌群,但在各蚊种中相对丰度存在差异;在属水平上,各蚊种的优势菌属及其相对丰度均存在显著差异。同时发现菌群中存在葡萄球菌属、变形杆菌属、无形体属、支原体属等大量的致病菌和条件致病菌,以及未知细菌。结论在同一环境下,不同蚊种及同一蚊种不同个体分组之间的细菌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多样性存在显著差异,同时各蚊种均携带了致病菌和未知细菌,对该地区的公共卫生安全具有潜在的隐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菌群结构 未知细菌 高通量测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