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60篇文章
< 1 2 11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hysical Prediction Model of Compound Hydrodynamic Unload-Load Response Ratio and Its Application in Reservoir Colluvium Landslide
1
作者 Lu Guo Keqiang He +2 位作者 Honghua Liu Fandi Meng Xuchun Wang 《Journal of Earth Science》 SCIE CAS CSCD 2024年第4期1304-1315,共12页
It is well known that the deformation and damage of reservoir colluvium landslides are often determined by the combined dynamics of reservoir water level change and rainfall.Based on the systematic analysis of the cha... It is well known that the deformation and damage of reservoir colluvium landslides are often determined by the combined dynamics of reservoir water level change and rainfall.Based on the systematic analysis of the change law of reservoir water level,rainfall and displacements of reservoir colluvium landslide,this paper proposes the compound hydrodynamic action of rainfall and reservoir water as the unload-load parameter,and the landslide displacement as the unload-load response parameter.Based on this,a physical prediction model of the compound hydrodynamic unload-load response ratio of reservoir colluvium landslide was established,and the quantitativ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compound hydrodynamic unload-load response ratio and its stability evolution was in-depth analyzed and determined.On the basis of the above research,taking Shuping landslide,a typical hydrodynamic pressure landslide as an example,the unload-load response ratio model is used to systematically evaluate and predict the stability evolution law and the change trend of the landslide under compound hydrodynamic action.The prediction result shows that the variation law of the compound hydrodynamic unload-load response ratio is consistent with the dynamic evolution law of its stability.Therefore,the above studies show that the compound hydrodynamic unload-load response ratio parameter is an effective displacement dynamic evaluation parameter for reservoir colluvium landslides,so it can be used in the prediction of the reservoir colluvium landslid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NDSLIDES reservoir colluvium landslide compound hydrodynamics unload-load response ratio Shuping landslide stability evaluation
原文传递
各向异性层状千枚岩渗透率及有效孔隙率试验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王伟 陈超维 +3 位作者 刘世藩 曹亚军 段雪雷 聂文俊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45-451,共7页
采用岩石全自动三轴伺服仪和气体渗透装置,对一种致密的各向异性层状千枚岩开展了气体渗透率及有效孔隙率试验,研究常规三轴压缩和围压循环加卸载2种应力路径下,气体渗透率、有效孔隙率随层理倾角及偏应力的演化规律。结果表明:围压相同... 采用岩石全自动三轴伺服仪和气体渗透装置,对一种致密的各向异性层状千枚岩开展了气体渗透率及有效孔隙率试验,研究常规三轴压缩和围压循环加卸载2种应力路径下,气体渗透率、有效孔隙率随层理倾角及偏应力的演化规律。结果表明:围压相同时,岩样的初始气体渗透率k0随着层理倾角β的增大呈“W”型变化,在β=45°时取最大值;在围压循环加卸载过程中,气体渗透率先随围压的加载而减小,后随围压的卸载而增大,卸载时的气体渗透率小于加载时的渗透率;层状千枚岩有效孔隙率和气体渗透率呈指数关系;平行于层理方向的气体渗透率远大于垂直于层理方向的气体渗透率;岩样有效孔隙率和气体渗透率随偏应力变化经历初始压密阶段、线弹性阶段和塑性变形阶段,随着偏应力的增大,岩样有效孔隙率和气体渗透率先减小,接着保持稳定,最后快速增大,并在岩样应力-应变曲线斜率接近于0时达到最大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状岩石 各向异性 气体渗透率 有效孔隙率 常规三轴压缩 围压循环加卸载
下载PDF
高渗压与循环加卸载环境下开挖卸荷岩体力学特性试验研究
3
作者 陈兴周 白亚妮 +3 位作者 陈莉丽 马彬 王文瑞 龚盛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37-745,共9页
探究高渗压与循环加卸载环境下深部开挖卸荷岩体力学特性的演化规律,有助于揭示复合荷载作用下工程开挖卸荷围岩的变形破坏机理。从区分开挖扰动强度与渗压量级入手,以高渗压环境下遭受开挖扰动的卸荷岩体为对象,开展了考虑特定孔压与... 探究高渗压与循环加卸载环境下深部开挖卸荷岩体力学特性的演化规律,有助于揭示复合荷载作用下工程开挖卸荷围岩的变形破坏机理。从区分开挖扰动强度与渗压量级入手,以高渗压环境下遭受开挖扰动的卸荷岩体为对象,开展了考虑特定孔压与循环荷载复合作用条件下的三轴加卸载试验。结果表明:(1)卸荷量级直接影响循环加卸载过程岩样的变形规律及其破坏强度,孔隙水压促进了岩样循环加卸载过程的拉剪破坏;(2)孔压增幅加剧了同量级卸荷岩样循环加卸载过程的延性变形及强度衰减,且卸荷岩样的轴向、环向与体积变形曲线均在2MPa孔压时产生波动;(3)伴随孔压增加,岩样卸荷量级为30%时的环向变形呈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而岩样卸荷量级为60%时的环向变形呈现先减小后增加的规律;(4)伴随卸荷量级与孔压增加,岩样破坏时端部裂隙的倾角逐渐增大,沿岩样轴向产生的拉剪破裂面愈加凸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部岩体 开挖卸荷 高渗压 循环加卸载 力学特性
下载PDF
三轴分级循环加卸载下爆破损伤顶板砂岩能量耗散试验研究
4
作者 王梦想 王浩 +3 位作者 马守龙 宗琦 汪海波 徐颖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6期227-237,共11页
为探究不同围压环境爆破荷载损伤砂岩在循环加卸载作用下能量耗散演化规律,利用三轴试验加载装置系统对三种不同损伤度的砂岩试件开展不同围压下的分级循环加卸载试验,并结合电子数码显微镜获取不同损伤度试件细观结构,分析爆破荷载损... 为探究不同围压环境爆破荷载损伤砂岩在循环加卸载作用下能量耗散演化规律,利用三轴试验加载装置系统对三种不同损伤度的砂岩试件开展不同围压下的分级循环加卸载试验,并结合电子数码显微镜获取不同损伤度试件细观结构,分析爆破荷载损伤、围压及加载级数对试件能量耗散及破裂破碎形态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1)爆破荷载作用会对岩体造成损伤,单轴压缩荷载下振动损伤、爆破损伤试件峰值强度降幅分别为5.53%、18.87%,单轴分级循环加卸载作用对未损伤、振动损伤试件产生劣化,对爆破损伤试件产生强化作用;(2)爆源近端岩体损伤程度较高,在外荷载作用下率先发生破坏,围压的存在显著降低试件的破裂破碎程度,试件呈剪切、拉伸及压碎破坏多种模式共存;(3)循环加卸载过程中第1次循环加载试件所获取总能量及塑性变形能最大,循环次数的增加使试件塑性变形能及耗散能整体均呈现减小趋势,围压及循环加载级数的增大使试件在循环加载过程中各能量均随之增加;(4)分级循环加卸载过程中Ⅱ级循环加卸载试件耗能比要低于Ⅰ级与Ⅲ级,爆破损伤、振动损伤及未损伤试件在Ⅰ级、Ⅱ级、Ⅲ级循环加卸载过程中耗能比均值分别为15.73%、12.47%、13.95%,13.49%、12.44%、13.46%,12.07%、8.69%、11.56%,爆破荷载损伤改变岩体内部结构使得试件在循环加卸载作用下耗能占比更加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爆破损伤 顶板砂岩 分级循环加卸载 峰值强度 破裂破碎形态 能量耗散 耗能比
下载PDF
真三轴循环荷载下含裂缝砂岩能量和损伤分析
5
作者 李喜员 孙矩正 +1 位作者 秦佩 周洋 《煤矿安全》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70-179,共10页
探究真三轴循环荷载作用下含裂缝砂岩能量演化有助于明确岩石损伤破坏规律。开展了真三轴循环加卸载试验,分析了吸收总能量、弹性能、耗散能和塑性变形能的演化特征,并建立岩石损伤评价模型,结合断裂面细观损伤特征,探讨了岩石损伤破坏... 探究真三轴循环荷载作用下含裂缝砂岩能量演化有助于明确岩石损伤破坏规律。开展了真三轴循环加卸载试验,分析了吸收总能量、弹性能、耗散能和塑性变形能的演化特征,并建立岩石损伤评价模型,结合断裂面细观损伤特征,探讨了岩石损伤破坏规律。结果表明:随着裂缝角度增大,试样强度越大,破坏时吸收总能量越大,分别为0.238、0.276、0.307、0.332 MJ/m^(3);试验时吸收总能量、弹性能、耗散能均逐渐增加,塑性变形能先减小后增大;通过滞回环能量和总耗散能量,建立岩石损伤破坏评价指标,两者评价结果一致,岩石损伤程度随加卸载进行呈非线性变化;试样破坏时经历循环加卸载次数越多,受挤压摩擦程度越高,断裂面细观形貌越复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三轴 循环加卸载 含裂缝砂岩 能量演化 裂缝角度 岩石损伤
下载PDF
动态上下料路径下柔性产品族生产调度研究
6
作者 王鹏 毕庆鹏 悦华 《机械设计》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2-109,共8页
针对汽车零部件柔性产品族制造单元考虑工序间动态上下料路径与时间的生产调度求解问题,文中提出一种用于动态上下料路径柔性作业调度问题优化的自适应离散差分进化算法。通过自适应缩放参数实现收敛速度提升,构建基于矩阵映射的离散编... 针对汽车零部件柔性产品族制造单元考虑工序间动态上下料路径与时间的生产调度求解问题,文中提出一种用于动态上下料路径柔性作业调度问题优化的自适应离散差分进化算法。通过自适应缩放参数实现收敛速度提升,构建基于矩阵映射的离散编码规则实现变异操作离散化及基于机器人实际运动路径的动态调度解码。通过对某平台化车型架构的转向器壳体加工单元实例分析并验证了算法有效性及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上下料路径 改进差分进化算法 柔性产品族 生产调度
下载PDF
循环荷载下含瓦斯煤力学特性及应变场演化规律研究
7
作者 王磊 钟浩 +3 位作者 范浩 邹鹏 商瑞豪 晋康 《煤炭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0-101,共12页
为研究循环荷载下含瓦斯煤力学特性及应变场演化规律,利用MTS816岩石力学试验系统和自主研制的含瓦斯煤气固耦合装置开展循环加卸载条件下含瓦斯煤力学特性试验,分析循环加卸载下煤样强度和变形特性,并结合数字图像相关(DIC)技术探究含... 为研究循环荷载下含瓦斯煤力学特性及应变场演化规律,利用MTS816岩石力学试验系统和自主研制的含瓦斯煤气固耦合装置开展循环加卸载条件下含瓦斯煤力学特性试验,分析循环加卸载下煤样强度和变形特性,并结合数字图像相关(DIC)技术探究含瓦斯煤应变场演化规律。结果表明:①循环加卸载作用下,加卸载曲线之间不重合,形成滞回环,且随着循环次数的增加,滞回环面积逐渐增大,并向着应变增大的方向逐渐移动;不同瓦斯压力的煤样在循环荷载作用下均呈明显的脆性破坏。②循环加卸载作用下,随瓦斯压力升高,煤样峰值强度降低,加载变形模量和卸载变形模量均增大,且卸载变形模量始终大于加载变形模量;随着循环次数的增加,变形模量差值逐渐减小并最终在0~0.1 GPa。③循环加卸载条件下煤样不可逆应变与循环次数之间呈“初始、稳定、加速扩展”的3阶段变化特征,曲线整体从L型向U型趋势发展,累计不可逆应变与循环次数之间呈快速增加、缓慢增加、快速增加的趋势,不可逆应变与累积不可逆应变均随瓦斯压力增大而增加。④在低瓦斯压力下,煤样应变集中区主要为单一竖向应变集中带,随瓦斯压力增大,局部应变集中带逐渐由竖向单一向无序复杂转变;瓦斯压力越大,应变场波动程度越剧烈且剧烈程度主要集中在中部区域;高瓦斯压力下,随瓦斯压力升高,峰值点的个数越多,应变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加卸载 含瓦斯煤 力学特性 数字图像相关(DIC) 应变场演化
下载PDF
循环加卸载条件下考虑温度的煤体本构模型
8
作者 周宏伟 侯魏 +3 位作者 张龙丹 谢森林 贾文豪 史贝贝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42-453,共12页
随着煤炭资源深部开采趋于“常态化”,深入了解处于高地应力和高地温环境中深部煤体在扰动条件下的力学性质及其损伤演化规律,对煤矿深部开采具有重要意义。选取平煤十二矿己16-17-17200工作面的煤体为研究对象,开展了在不同温度条件下... 随着煤炭资源深部开采趋于“常态化”,深入了解处于高地应力和高地温环境中深部煤体在扰动条件下的力学性质及其损伤演化规律,对煤矿深部开采具有重要意义。选取平煤十二矿己16-17-17200工作面的煤体为研究对象,开展了在不同温度条件下三轴循环加卸载试验,分析了温度对试件峰值强度、变形模量、泊松比等基本力学参数的影响。将不同加卸载速率相关的应力-应变问题转化为时间-应力-应变问题,同时引入分数阶导数理论和连续介质损伤理论,提出了一个考虑了热-力耦合作用的分数阶粘弹塑性本构方程,通过试验数据验证了其有效性。结果表明:煤体变形模量随着循环次数的增加呈出现线性减小的趋势,而煤体泊松比减速上升,在峰值应力处达到极值,然后降低,表明循环加卸载作用对煤体基本力学性能有劣化作用。随着温度的升高,煤体峰值强度非线性减小,损伤累积变缓,对应的应变逐渐增大,表明升温能增强煤体延性变形能力,加速煤体损伤的发展。在循环加卸载过程中,输入能密度、弹性能密度和耗散能密度在煤体破坏失稳阶段随温度升高呈现出明显的衰减现象,说明高温加剧了煤体内部的损伤,降低了煤体强度,使得破坏所需外界输入能量减少。考虑温度影响的分数阶粘弹塑性模型可以较好地描述深部煤体在循环加卸载条件下的力学行为。模型适用于热力耦合下深部煤体的复杂应力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部煤体 分数阶导数 循环加卸载 温度效应 热力耦合
下载PDF
单轴循环加卸载下磷块岩能量演化特征试验研究
9
作者 吝曼卿 陈烨 +4 位作者 金胜利 彭庚 张小琴 岑兰爱 孙郡阳 《化工矿物与加工》 CAS 2024年第3期1-7,共7页
为探究磷块岩在受力环境下的能量演化特征,对磷块岩试件开展了单轴循环加卸载试验,通过监测试件表面红外辐射和其内部声发射信号,分析磷块岩试件在受力过程中的能量演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磷块岩试件临近破坏时弹性应变能聚集速率进一... 为探究磷块岩在受力环境下的能量演化特征,对磷块岩试件开展了单轴循环加卸载试验,通过监测试件表面红外辐射和其内部声发射信号,分析磷块岩试件在受力过程中的能量演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磷块岩试件临近破坏时弹性应变能聚集速率进一步减缓,耗散能明显增大,而最高红外辐射值及声发射振幅呈急剧上升趋势;磷块岩在受力破坏过程中释放的热-声信号与其所在的应力环境具有良好的同步性,声发射与红外辐射存在同一阶段内波动方向相反、整体变化趋势相同的关系,加载过程中能量的累积-耗散-释放是声发射、红外辐射产生变化的内因。从能量演化的角度分析磷块岩在受力环境下的热-声相关性规律,可以从本质上揭示磷块岩在受力过程中的热-声信号的内在联系,为磷矿山的岩爆预警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块岩 循环加卸载 能量演化 红外辐射 声发射
下载PDF
全自动上下料方法在半导体设备中的应用
10
作者 宋婉贞 武震 +1 位作者 谭立杰 张永昌 《自动化应用》 2024年第15期123-125,129,共4页
为了实现GPP半导体设备中的全自动上下料方法,该系统采用模块化设计,可便捷地安装于现有加工设备一侧或用于手动设备升级。上下料机构通过横向、纵向电机模组、吸盘、料盒及传感器的精密配合,实现了晶圆的自动取放与传输。控制系统以欧... 为了实现GPP半导体设备中的全自动上下料方法,该系统采用模块化设计,可便捷地安装于现有加工设备一侧或用于手动设备升级。上下料机构通过横向、纵向电机模组、吸盘、料盒及传感器的精密配合,实现了晶圆的自动取放与传输。控制系统以欧姆龙CP1H可编程控制器为核心,通过内置输入、输出功能及原点功能,确保了上下料流程的稳定与安全。方法上,全自动上下料流程包括取料、传输、放料3个主要步骤,并引入废料剔除功能以应对加工异常。取料过程通过纵向机械手的精确控制实现,传输过程依赖横向电机的准确驱动,而放料过程则需与承片台紧密配合。此外,系统还提供了综合测试功能,涵盖单轴测试与流程测试2个部分,以确保机构与控制系统的性能。通过全自动上下料机构及控制系统的应用,设备的换料周期由传统的25片延长至80~100片,提升了生产效率,减少了人工干预,降低了人工成本,使操作人员能够同时兼顾更多设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自动 堆叠式 可编程逻辑控制器 上下料方法
下载PDF
峰前峰后循环加卸载对砂岩动力特性的影响
11
作者 王瑞红 贾敬茹 +3 位作者 骆浩 危灿 张健锋 贾依行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4-101,共8页
为深入分析砂岩峰前和峰后不同阶段的动力特性规律,开展单轴分级循环加卸载试验,综合分析下限应力对砂岩峰前峰后不同加卸载阶段的表观弹性模量、滞回圈面积、阻尼比、阻尼系数及动弹性模量等相关动力参数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①岩样... 为深入分析砂岩峰前和峰后不同阶段的动力特性规律,开展单轴分级循环加卸载试验,综合分析下限应力对砂岩峰前峰后不同加卸载阶段的表观弹性模量、滞回圈面积、阻尼比、阻尼系数及动弹性模量等相关动力参数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①岩样在峰后因内部损伤加深和累积,相同下限应力下滞回曲线位于峰前右侧,且应变量增幅和最大应变增幅均随下限应力的增加而逐渐减小,说明峰后岩样虽然强度已达到极限状态,但只要岩石未完全破坏失稳,其致密性仍可以在高应力条件下的循环加卸载中得到增强。②砂岩在峰前峰后循环加卸载下的变化过程,可以通过表观弹性模量曲线斜率a值的变化得以体现,低下限应力循环加卸载试验中,致密性增强系数a_(1)>致密性劣化系数a_(2),斜率a均为正值,轴向应力对岩石整体的压密作用明显强于劣化损伤作用;随着下限应力升高,a_(2)的降低速率高于a_(1)的升高速率,a值逐渐减小甚至变为负值,说明轴向应力对岩石整体的压密作用逐渐弱于劣化损伤作用。③4组不同下限应力条件下,岩样峰后的滞回圈面积、阻尼比、阻尼系数均高于峰前状态,而动弹性模量低于峰前状态,说明岩样在峰后循环加卸载过程中内部劣化损伤程度高于峰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岩 峰前峰后 循环加卸载 表观弹性模量 下限应力 动力特性
下载PDF
活动门试验中土压力盒标定方法
12
作者 李尧 董星 +2 位作者 杜旭超 郭张龙 陈厚先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3期10008-10014,共7页
为确保活动门试验结果的准确性,根据试验填土深度的不同,对一批相同型号的电阻式土压力盒进行了垂直方向上的分级加载和卸载标定,并考虑标定装置内壁摩擦力影响,修正了作用在土压力盒上的有效加载和卸载应力。通过对加卸载过程进行离散... 为确保活动门试验结果的准确性,根据试验填土深度的不同,对一批相同型号的电阻式土压力盒进行了垂直方向上的分级加载和卸载标定,并考虑标定装置内壁摩擦力影响,修正了作用在土压力盒上的有效加载和卸载应力。通过对加卸载过程进行离散元模拟,证明有效加载和卸应力修正方法较为合理。标定试验结果表明,加载过程中微应变量-有效应力曲线呈线性变化,可使用线性函数拟合;卸载过程中微应变量-有效应力曲线存在明显的滞后现象,且滞后程度随有效加载应力的增大而增大,可使用单指数曲线拟合。标定土压力盒后,开展了填土试验,结果表明土压力盒不宜在压力过小或填土深度过小时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木工程 土压力盒 加载标定 卸载标定 离散元模拟 活动门试验
下载PDF
钢铁物流中心平面布局研究
13
作者 张苏波 《铁道货运》 2024年第3期23-30,共8页
钢铁物流中心将物流的各个环节连接在一起,科学合理地布局钢铁物流中心,对于促进物流中心内各项物流活动高效运作、降低物流成本、提升物流服务质量具有重要意义。结合钢铁物流的特点,研究了钢铁物流中心的功能分区和作业流程,提出适合... 钢铁物流中心将物流的各个环节连接在一起,科学合理地布局钢铁物流中心,对于促进物流中心内各项物流活动高效运作、降低物流成本、提升物流服务质量具有重要意义。结合钢铁物流的特点,研究了钢铁物流中心的功能分区和作业流程,提出适合钢铁物流中心平面布局的原则。根据铁路装卸线是否进入仓库,以及库内桥吊与铁路装卸线的相对关系不同,研究了铁路布置在库外和库内、桥吊垂直和平行铁路布置等4种平面布局方案,并给出了不同布局方案的适用场景。最后结合长沙北货场钢铁物流中心实例,对钢铁物流中心平面布局进行说明,对钢铁物流中心的规划和设计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铁物流中心 平面布局 装卸线 功能分区 作业流程
下载PDF
基于智能协作机器人的CNC上下料系统改造
14
作者 陈奎 张文瑾 《机电工程技术》 2024年第2期154-158,共5页
在制造业中,CNC数控系统发挥着重要作用,而CNC上下料系统是提高生产效率和自动化水平的关键环节。传统的CNC上下料系统存在操作繁琐、效率低下和安全风险的问题。随着智能制造技术的快速发展,协作机器人作为智能制造的重要实现工具之一... 在制造业中,CNC数控系统发挥着重要作用,而CNC上下料系统是提高生产效率和自动化水平的关键环节。传统的CNC上下料系统存在操作繁琐、效率低下和安全风险的问题。随着智能制造技术的快速发展,协作机器人作为智能制造的重要实现工具之一,受到了广泛关注。引入智能协作机器人来实现自动化的物料上下料过程,在现有的数控机床上实施智能化改造,通过加装KUKA机器人、电气控制系统及工业相机等硬件设备,实现数控机床的智能化生产功能,在减少劳动强度的同时大幅缩短了生产周期,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通过改造方案,成功将智能协作机器人应用于CNC上下料系统,实现了自动化的上下料过程。该方案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还增强了工作安全性,为制造企业带来了更高效、更安全的生产流程,有助于推动制造业的智能化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制造 协作机器人 上下料功能 智能化改造
下载PDF
循环加卸载下黑云母石英片岩的弹性模量与能量演化特征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裴润生 包含 +2 位作者 兰恒星 黄晓林 晏长根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4-85,共12页
黑云母石英片岩是一种典型的各向异性岩石,为研究其损伤演化规律及各向异性表现特征,针对含0°,45°,90°3种片理角度的试样,开展了等塑性应变循环加卸载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片理面角度试样的破坏模式有所不同,0°片理... 黑云母石英片岩是一种典型的各向异性岩石,为研究其损伤演化规律及各向异性表现特征,针对含0°,45°,90°3种片理角度的试样,开展了等塑性应变循环加卸载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片理面角度试样的破坏模式有所不同,0°片理面试样中的张拉破裂现象与45°片理面中的剪切破坏现象尤为明显。随着塑性应变增加,黑云母石英片岩的弹性模量表现出先强化、后弱化的现象,这一现象在高围压下更为明显。在弱化阶段中,弹性模量演化的转折点与裂纹起裂强度σci稳定时对应塑性应变一致。弹性模量作为岩石损伤劣化过程的评价指标较完整性系数受片理面角度的影响更小。在岩石内部能量演化过程中,耗散能大小与片理面角度的关系为0°>90°>45°,耗散能、弹性能下降的速率大小关系为45°>90°>0°,其降至稳定时与岩石损伤强度σcd稳定时对应塑性应变一致。该研究借助弹性模量和能量演化规律分析,探究了黑云母石英片岩的损伤演化力学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云母石英片岩 各向异性 循环加卸载 弹性模量 能量
下载PDF
基于LURR的前震分析方法及其在川滇地区的应用
16
作者 李泽平 余怀忠 +12 位作者 晏锐 刘杰 陈界宏 张小涛 苑争一 郭菲 马玉川 杨文 贾东辉 赵彬彬 李盛乐 张致伟 洪敏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248-2271,共24页
加卸载响应比(Load-Unload Response Ratio,LURR)是基于岩石介质本构关系动态变化提出的一种中短期地震预测方法,然而,在实践应用中存在构造剪应力方向难以确定的问题.本文以前震为研究对象,发展了一种确定构造剪切应力方向的新思路.当... 加卸载响应比(Load-Unload Response Ratio,LURR)是基于岩石介质本构关系动态变化提出的一种中短期地震预测方法,然而,在实践应用中存在构造剪应力方向难以确定的问题.本文以前震为研究对象,发展了一种确定构造剪切应力方向的新思路.当4级以上地震发生后,通过沿该地震滑动方向计算库仑破坏应力(CFS)的变化,判断其固体潮加卸载状态,探测后续强震发生的可能性.以川滇地区(20°N—35°N,96°E—106°E)为研究区域,分析2000年以来所有6级以上地震的4级以上前震的加卸载状态发现,大部分4级以上前震发生在加载阶段.进一步分析近10年来所有4级以上地震的加卸载状态发现,非前震则更易发生在卸载阶段.结合概率增益分析可知,(1)若原震区连续发生至少2个4级以上地震,且均位于固体潮加载过程,后续发生强震的可能性较大;(2)当地震位于卸载过程,原震区发生更强地震的可能性要低于平时的背景地震活动水平.此外,对2022年11月以来的4级以上地震加卸载状态分析推测,川东南、滇南、滇西北地区应力积累水平较高,需要重点关注强震危险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卸载响应比 4级以上显著地震 震源机制解 潮汐应力 加卸载状态
下载PDF
基于PLC的柔性上下料生产线控制系统设计 被引量:1
17
作者 许超帆 汪振华 +2 位作者 钟昇 濮雍 封雨青 《机械制造与自动化》 2024年第2期129-133,共5页
为满足板料自动仓储、出库、上料与下料等,设计基于PLC的柔性上下料生产线控制系统。该生产线主要由立体料库、送料小车、出料小车与上下料桁架机器人组成。在McgsPro下完成控制系统的人机交互界面的设计,在TwinCAT下完成控制系统的I/O... 为满足板料自动仓储、出库、上料与下料等,设计基于PLC的柔性上下料生产线控制系统。该生产线主要由立体料库、送料小车、出料小车与上下料桁架机器人组成。在McgsPro下完成控制系统的人机交互界面的设计,在TwinCAT下完成控制系统的I/O模块和PLC程序的编写。该系统不仅可以高效率、高精度控制各个机构的运动,还可以通过上位机画面实时监控工作状态。通过实际程序调试得出:各机构运行可靠稳定,能够满足板料的自动出入库与上下料功能,提高了生产效率,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柔性上下料生产线 立体料库 上下料桁架机器人 PLC
下载PDF
地磁异常识别技术在松原5.7级地震前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于畅 吕铁鑫 +2 位作者 马小溪 朱彤 朱玉玲 《防灾减灾学报》 2024年第1期16-20,28,共6页
运用地磁异常识别技术对2018年5月28日松原5.7级地震前的地磁异常展开研究。采用加卸载响应比法、逐日比法、日变化空间相关法、异常叠加法对吉林省三岗台、通化台及东北地区邻近的大连台、营口台、朝阳台、铁岭台等台站,运用松原5.7级... 运用地磁异常识别技术对2018年5月28日松原5.7级地震前的地磁异常展开研究。采用加卸载响应比法、逐日比法、日变化空间相关法、异常叠加法对吉林省三岗台、通化台及东北地区邻近的大连台、营口台、朝阳台、铁岭台等台站,运用松原5.7级地震前18个月内的地磁预处理分钟值数据进行计算分析和异常判定识别。研究结果表明:在加卸载响应比法、逐日比法和日变化空间相关法的基础上,运用异常叠加法提取的地磁异常,其预测的位置与真实值更加接近,预测结果对省内地震具有重要的指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卸载响应比 逐日比 日变化空间相关 地磁 异常叠加 异常识别
下载PDF
长时浸泡红砂岩加/卸荷条件下的剪切特性及细观损伤机理 被引量:1
19
作者 孙钱程 徐晓 +2 位作者 丰光亮 周炳昊 赵凯冰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7-89,共13页
三峡库区防洪限制水位(145m)以下岸坡岩体在库水升降过程中经历了长期浸泡作用,并且水位变化导致岩体受到切向加载剪切和法向卸荷剪切2种工况作用,而岩石剪切特性的差异直接影响岸坡在不同水库运营阶段的稳定性。文章以典型长石石英砂... 三峡库区防洪限制水位(145m)以下岸坡岩体在库水升降过程中经历了长期浸泡作用,并且水位变化导致岩体受到切向加载剪切和法向卸荷剪切2种工况作用,而岩石剪切特性的差异直接影响岸坡在不同水库运营阶段的稳定性。文章以典型长石石英砂岩为研究对象,开展了不同浸泡天数下砂岩试样的切向加载、法向卸载剪切试验,得到了2种受力条件下砂岩剪切特性的变化规律,并结合溶液测试、SEM测试、核磁共振试验揭示了不同工况下岩石剪切特性产生差异的细观机理。研究结果表明:(1)与初始试样相比,经过80d的浸泡后,该类试样的黏聚力损失要大于内摩擦角的损失,切向加载剪切所得黏聚力降低了40.5%,内摩擦角最终仅降低了2%,而法向卸荷剪切所得黏聚力降低了31%,内摩擦角最终降低了8%;(2)试样经历长期浸泡导致胶结物矿物被溶解、溶蚀,次生孔隙逐步发育并贯通,孔隙度增大,经过60d浸泡后,试样的含水率、孔隙度、孔隙结构基本达到稳定状态,克服剪切作用的颗粒骨架几乎不再受浸泡水的影响,这是长期饱水试样剪切性质逐渐弱化并趋于平稳的原因;(3)法向卸荷剪切条件下,剪切主裂纹面与理论剪切面之间偏差增大,破裂面更倾向于形成“S型”和“M型”,实际剪切面的增大变相提高了岩石的抗剪强度,而对岩石抗剪强度贡献最大的是骨架颗粒,故岩石内摩擦角更大,而提供黏聚力的充填胶结物质在张剪破坏中的贡献小,所以法向卸荷中岩石的黏聚力更低。研究成果可为库区涉水边坡在水位升降中的稳定性评价以及考虑实际工况进行参数取值的试验方法选择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岩 剪切特性 切向加载 法向卸荷 细观机理 库岸边坡 三峡库区
下载PDF
利用加卸载响应比探查强震成核过程——以2020年新疆伽师6.4级地震为例
20
作者 贾东辉 余怀忠 +9 位作者 陈界宏 晏锐 刘杰 赵彬彬 李泽平 马玉川 苑争一 杨文 李桂荣 李越帅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232-2247,共16页
加卸载响应比(LURR)是基于非均匀脆性介质损伤演化提出的一种中短期地震预测方法,以往的研究中多以地震活动为响应量计算LURR,地球物理观测资料应用较少.本文基于地下流体、地壳形变、电磁、岩石地温等观测资料,运用加卸载响应比(LURR)... 加卸载响应比(LURR)是基于非均匀脆性介质损伤演化提出的一种中短期地震预测方法,以往的研究中多以地震活动为响应量计算LURR,地球物理观测资料应用较少.本文基于地下流体、地壳形变、电磁、岩石地温等观测资料,运用加卸载响应比(LURR)方法研究2020年新疆伽师6.4级地震的孕育过程.震中300 km范围内的20个观测台站中,11个台站数据计算得到的LURR时间序列呈现明显规律性特征.震前数月-数天都出现相对异常高值,并在回落后发生地震,演化过程与使用震中200 km范围内小震活动计算的LURR时间序列一致.不同观测资料所得LURR异常阈值分别为:地下水位1.02、岩石地温1.0002、倾斜仪1.005、水温1.02、氢气1.02、地电阻率1.01、地磁1.02、小震活动1.5.从异常台站的空间分布上看,存在向震中迁移的过程,即随着主震发生时间的临近,检测到异常的台站位置与震中之间的距离越小,且在震中附近呈现加速过程.LURR异常的时空演化可能与岩石介质的亚失稳有关,反映了大震前震源区介质的成核弱化和加速破裂过程.上述演化过程可以通过原始观测曲线中记录的异常数量、空间分布及其随时间的演化加以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物理观测 加卸载响应比 亚失稳 成核弱化 地震前异常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