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7篇文章
< 1 2 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n Air Route Planning Model of Unmanned Aerial Vehicles Under Constraints of Ground Safety 被引量:2
1
作者 HAN Peng ZHAO Yifei 《Transactions of Nanjing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and Astronautics》 EI CSCD 2021年第2期298-305,共8页
With the rapid growth of the number and flight time of unmanned aerial vehicles(UAVs),safety accidents caused by UAVs flight risk is increasing gradually.Safe air route planning is an effective means to reduce the ope... With the rapid growth of the number and flight time of unmanned aerial vehicles(UAVs),safety accidents caused by UAVs flight risk is increasing gradually.Safe air route planning is an effective means to reduce the operational risk of UAVs at the strategic level.The optimal air route planning model based on ground risk assessment is presented by considering the safety cost of UAV air route.Through the rasterization of the ground surface under the air route,the safety factor of each grid is defined with the probability of fatality on the ground per flight hour as the quantitative index.The air route safety cost function is constructed based on the safety factor of each grid.Then,the total cost function considering both air route safety and flight distance is established.The expected function of the ant colony algorithm is rebuilt and used as the algorithm to plan the air routes.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new air route planning model is verified through the logistical distribution scenario on urban airspace.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new air route planning model considering safety factor can greatly improve the overall safety of air route under small increase of the total flight tim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ir transportation unmanned aerial vehicle(UAV) air route planning safety cost ground risk assessment improved ant colony algorithm
下载PDF
Heat transfer and temperature evolution in underground mininginduced overburden fracture and ground fissures: Optimal time window of UAV infrared monitoring
2
作者 Yixin Zhao Kangning Zhang +2 位作者 Bo Sun Chunwei Ling Jihong Guo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in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1期31-50,共20页
Heat transfer and temperature evolution in overburden fracture and ground fissures are one of the essential topics for the identification of ground fissures via unmanned aerial vehicle(UAV) infrared imager. In this st... Heat transfer and temperature evolution in overburden fracture and ground fissures are one of the essential topics for the identification of ground fissures via unmanned aerial vehicle(UAV) infrared imager. In this study, discrete element software UDEC was employed to investigate the overburden fracture field under different mining conditions. Multiphysics software COMSOL were employed to investigate heat transfer and temperature evolution of overburden fracture and ground fissures under the influence of mining condition, fissure depth, fissure width, and month alternation. The UAV infrared field measurements also provided a calibration for numerical simulation.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for ground fissures connected to underground goaf(Fissure Ⅰ), the temperature difference increased with larger mining height and shallow buried depth. In addition, Fissure Ⅰ located in the boundary of the goaf have a greater temperature difference and is easier to be identified than fissures located above the mining goaf. For ground fissures having no connection to underground goaf(Fissure Ⅱ), the heat transfer is affected by the internal resistance of the overlying strata fracture when the depth of Fissure Ⅱ is greater than10 m, the temperature of Fissure Ⅱ gradually equals to the ground temperature as the fissures’ depth increases, and the fissures are difficult to be identified. The identification effect is most obvious for fissures larger than 16 cm under the same depth. In spring and summer, UAV infrared identification of mining fissures should be carried out during nighttime. This study provides the basis for the optimal time and season for the UAV infrared identification of different types of mining ground fissur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at transfer Overburden fracture ground fissures Infrared thermal imaging unmanned aerial vehicle(UAV) COMSOL simulation
下载PDF
Modeling and control for hydraulic transmission of unmanned ground vehicle 被引量:1
3
作者 王岩 张泽 秦绪情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4年第1期124-129,共6页
Variable pump driving variable motor(VPDVM) is the future development trend of the hydraulic transmission of an unmanned ground vehicle(UGV).VPDVM is a dual-input single-output nonlinear system with coupling,which is ... Variable pump driving variable motor(VPDVM) is the future development trend of the hydraulic transmission of an unmanned ground vehicle(UGV).VPDVM is a dual-input single-output nonlinear system with coupling,which is difficult to control.High pressure automatic variables bang-bang(HABB) was proposed to achieve the desired motor speed.First,the VPDVM nonlinear mathematic model was introduced,then linearized by feedback linearization theory,and the zero-dynamic stability was proved.The HABB control algorithm was proposed for VPDVM,in which the variable motor was controlled by high pressure automatic variables(HA) and the variable pump was controlled by bang-bang.Finally,simulation of VPDVM controlled by HABB was developed.Simulation results demonstrate the HABB can implement the desired motor speed rapidly and has strong robustness against the variations of desired motor speed,load and pump spe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nmanned ground vehicle HYDRAULIC nonlinear system high pressure automatic variables bang-bang
下载PDF
一种多段机翼水面起降地效无人机气动特性
4
作者 刘战合 夏陆林 +3 位作者 马云鹏 王菁 张芦 吴浩坤 《航空兵器》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9-128,共10页
为改善水面起降性能和气动性能,基于船身式机身、多段机翼和T尾融合设计思路,提出并设计了一种新型仿生式多段机翼地效无人机方案,采用N-S方程和K-Ω-SST湍流模型,详细研究了该型无人机在不同状态下的压力云图、压力系数及升阻特性。仿... 为改善水面起降性能和气动性能,基于船身式机身、多段机翼和T尾融合设计思路,提出并设计了一种新型仿生式多段机翼地效无人机方案,采用N-S方程和K-Ω-SST湍流模型,详细研究了该型无人机在不同状态下的压力云图、压力系数及升阻特性。仿真结果表明,地效作用随离水高度的增加而减小,离水高度与平均几何弦长之比(高度弦长比H/c)接近1时,地效作用较为显著,无人机在离水高度0.2 m时,升力系数、升阻比分别提升21.91%和40.37%,阻力系数降低15.22%;对提出的多段机翼布局,地效飞行主要影响下表面压力系数和压力云图,下表面压力系数展向上由内向外正压增幅逐渐减小,弦向上前后缘附近压力系数较小,结合压力云图分析,地效对升力增幅的影响主要集中在中段和内段机翼下方区域;地效飞行可明显提高升力线斜率(H/c为1时提高了8.89%),迎角增加时升力系数增幅和阻力系数降幅均逐渐变大,升阻比增幅(H/c为1)在迎角2°后均达到26%以上;通过验证机的多轮水面起降和有、无地效飞行试验,证明设计方案具有优秀的气动性能和飞行性能,可为水质检测、水面地效运输、搜救侦察等提供应用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段机翼 水面起降 气动性能 无人机 地面效应 船身式
下载PDF
基于图和流体扰动算法的多无人车编队及避障研究
5
作者 陈倩 庞文 +1 位作者 朱大奇 汪中厚 《控制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69-677,共9页
为解决多无人车编队在存在运动目标、移动威胁与突发威胁等多种情况的复杂环境中的避障问题,设计了一种基于刚性图论和流体扰动算法的多无人车编队避障控制算法。首先,针对编队控制问题,采用图论方法描述多无人车之间的协同关系,利用无... 为解决多无人车编队在存在运动目标、移动威胁与突发威胁等多种情况的复杂环境中的避障问题,设计了一种基于刚性图论和流体扰动算法的多无人车编队避障控制算法。首先,针对编队控制问题,采用图论方法描述多无人车之间的协同关系,利用无人车之间的距离约束,基于反步控制理论设计领航-跟随编队控制器。李雅普诺夫分析表明,期望的编队形状是渐近稳定的。其次,针对复杂动态障碍物环境下的编队避障问题,设计了基于流体扰动算法的避障路径规划方法,由领航无人车规划出编队的行驶路径,实现编队的整体避障。最后,基于MATLAB的仿真结果验证了所提算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无人车系统 编队控制 领航跟随法 流体扰动算法 编队避障
下载PDF
无人机辅助智能边缘网络技术综述 被引量:1
6
作者 张换然 申凌峰 +3 位作者 任资卓 郑杰 王宁 屈凌波 《电讯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25-332,共8页
简要介绍了无人机作为空基信息平台的主要应用场景,结合6G多接入网络和用户为中心网络架构,讨论了无人机在构建智能边缘网络中的重要作用。结合无人机平台在不同场景下的通、感、算能力特点,介绍无人机自组网、无人机通感一体化、无人... 简要介绍了无人机作为空基信息平台的主要应用场景,结合6G多接入网络和用户为中心网络架构,讨论了无人机在构建智能边缘网络中的重要作用。结合无人机平台在不同场景下的通、感、算能力特点,介绍无人机自组网、无人机通感一体化、无人机边缘计算等无人机辅助智能边缘网络关键技术。最后,围绕无人机在构建智能边缘网络过程中与无线接入网新技术结合时产生的新问题,探讨无人机通信信道建模、三维立体部署与路径规划、携能有限与续航问题、无人机网络安全、无人机集群异构网络融合等关键技术挑战和未来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G移动通信 智能边缘网络 空天地海一体化网络 万物智联 无人机(UAV)
下载PDF
基于优化DeepLabv3+的智能化高速铁路安全区域划分算法研究
7
作者 王勇达 王硕禾 +3 位作者 朱钰 常宇健 蔡承才 赵瑞康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0-29,共10页
针对目前电气化铁路沿线复杂背景下铁路安全区域划分均需采用实际固定标准件为参照物且区域划分范围小等问题,提出一种无需参照物的高速铁路安全区域划分算法.首先基于无人机所采集图像中的相关参数计算出相应的GSD(地面采样间距)参数,... 针对目前电气化铁路沿线复杂背景下铁路安全区域划分均需采用实际固定标准件为参照物且区域划分范围小等问题,提出一种无需参照物的高速铁路安全区域划分算法.首先基于无人机所采集图像中的相关参数计算出相应的GSD(地面采样间距)参数,然后利用加入ECA-Net模块的DeepLabv3+模型对图像中的轨道进行精确分割.通过边缘检测、开运算、概率霍夫变换等一系列图像处理操作,提取出构成轨道的关键像素点,并运用最小二乘法进行轨道拟合,得出轨道数学表达式.最后,结合数学算法和GSD参数以及轨道数学表达式,完成安全区域的划分.实验结果表明,所提算法测量精度高达90%以上,无需选取固定参照物,适应性强、鲁棒性高,具有较高的实用性和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人机 地面采样间距 DeepLabv3+ ECA-Net 安全区域
下载PDF
UGV协同系统研究进展 被引量:5
8
作者 阎岩 唐振民 《计算机应用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3623-3628,3636,共7页
无人地面车辆(UGV)在工业自动化、星球探索、灾后救援、智能交通以及军事作战等多任务领域都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UGV协同系统通过嵌入组织架构、合作策略、交互机制等协同内容,可以达到拓展环境感知范围、提高复杂环境理解适应能力和... 无人地面车辆(UGV)在工业自动化、星球探索、灾后救援、智能交通以及军事作战等多任务领域都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UGV协同系统通过嵌入组织架构、合作策略、交互机制等协同内容,可以达到拓展环境感知范围、提高复杂环境理解适应能力和增强复杂任务工作效能的目的,受到了国内外广泛的关注。从UGV单体/群体体系结构、多重任务协同分配方法以及协同定位、编队、覆盖/探索等几个方面对目前国内外UGV协同工作关键技术进行了总结,给出了一个UGV协同系统的应用实例,并指出了系统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人地面车辆 协同系统 体系结构 合作策略 交互机制
下载PDF
基于强化学习的多无人车协同围捕方法
9
作者 苏牧青 王寅 +1 位作者 濮锐敏 余萌 《工程科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237-1250,共14页
本文面向无人车协同围捕问题开展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柔性执行者-评论家(SAC)算法框架的协同围捕算法.针对多无人车之间的协同性差的问题,在网络结构中加入长短期记忆(LSTM)构建记忆功能,帮助无人车利用历史观测序列进行更稳健的决策;... 本文面向无人车协同围捕问题开展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柔性执行者-评论家(SAC)算法框架的协同围捕算法.针对多无人车之间的协同性差的问题,在网络结构中加入长短期记忆(LSTM)构建记忆功能,帮助无人车利用历史观测序列进行更稳健的决策;针对网络结构中引入LSTM所导致的状态空间维度增大、效率低的问题,提出引入注意力机制,通过对状态空间进行注意力权重的计算和选择,将注意力集中在与任务相关的关键状态上,从而约束状态空间维度并保证网络的稳定性,实现多无人车之间稳定高效的合作并提高算法的训练效率.为解决协同围捕任务中奖励稀疏的问题,提出通过混合奖励函数将奖励函数分为个体奖励和协同奖励,通过引入个体奖励和协同奖励,无人车在围捕过程中可以获得更频繁的奖励信号.个体奖励通过引导无人车向目标靠近来激励其运动行为,而协同奖励则激励群体无人车共同完成围捕任务,从而进一步提高算法的收敛速度.最后,通过仿真和实验表明,该方法具有更快的收敛速度,相较于SAC算法,围捕时间缩短15.1%,成功率提升7.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人车 协同围捕 柔性执行者-评论家算法 注意力机制 奖励函数设计
下载PDF
基于Frenet坐标下改进人工势场法的无人车局部路径规划 被引量:1
10
作者 姬鹏 郭明皓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097-2109,共13页
人工势场法由于运算量小、精度高,广泛应用于无人车的局部路径规划。针对传统人工势场法存在目标不可达、局部最小值及陷入U型障碍物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Frenet坐标系下改进人工势场法的路径规划算法。构建Frenet坐标系来表述车辆避障运... 人工势场法由于运算量小、精度高,广泛应用于无人车的局部路径规划。针对传统人工势场法存在目标不可达、局部最小值及陷入U型障碍物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Frenet坐标系下改进人工势场法的路径规划算法。构建Frenet坐标系来表述车辆避障运动,简化规划模型,解决路径规划中车辆与所在道路相对位置不易表述的问题。提出安全椭圆模型和预测距离的概念来调整势场影响区域,加入基于Frenet坐标系下的参考线势场及动态速度势场改进斥力场函数,解决车辆在静态和动态下的避障问题。利用数学仿真软件进行仿真,以不同车速在直道和弯道场景中对所提出的路径规划方法进行静态和动态避障仿真实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车速下的前轮转角、横摆角速度均控制在较小范围内,改进算法可以有效解决传统人工势场法的缺陷,同时与快速搜索随机树(Rapidly-exploring Random Tree,RRT)算法相比,其在避障过程中路径规划计算效率提高了42.8%,改进算法优势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人车 局部路径规划 人工势场法 Frenet坐标系
下载PDF
基于自由空间光的无人机通信网络关键技术与发展趋势
11
作者 冯斯梦 赵一迪 +1 位作者 董超 吴启晖 《电子与信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311-2322,共12页
在当前电磁频谱拥堵和无线电干扰严重的情况下,基于自由空间光(FSO)的无人机(UAV)通信网络作为推进空天地一体化进程的重要一环,得到了学术界和工业界的广泛关注。与传统射频通信相比,FSO通信具有高数据传输速率、低时延和高安全性等优... 在当前电磁频谱拥堵和无线电干扰严重的情况下,基于自由空间光(FSO)的无人机(UAV)通信网络作为推进空天地一体化进程的重要一环,得到了学术界和工业界的广泛关注。与传统射频通信相比,FSO通信具有高数据传输速率、低时延和高安全性等优势。然而,FSO链路易受大气信道条件影响,同时UAV高移动性、网络高动态性以及机载资源的有限性给FSO的稳定连接与可靠通信带来了巨大挑战。因此,该文在介绍了FSO传输特性的基础上,着重分析了提升基于FSO的UAV通信网络稳定性与通信质量的关键技术,在此基础上,归纳出高可靠、强智能、长续航的发展趋势,以期为基于FSO的UAV通信网络发展提供参考与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天地一体化 无人机通信网络 自由空间光通信
下载PDF
低空无人机与地面移动式激光雷达的点云配准研究
12
作者 杨子轩 王晨 +4 位作者 石绍芹 刘倩 蒋文格 赵子涵 翟秋萍 《科学技术创新》 2024年第16期94-97,共4页
激光雷达多平台数据的匹配融合是目前点云应用的研究热点。本文以无人机与地面移动式激光雷达的配准为例,通过采集建筑用地、稀疏林地、茂密林地、规则林地的点云数据,研究手动配准、ICP配准对不同场景的适用性。实验表明,配准精度上,... 激光雷达多平台数据的匹配融合是目前点云应用的研究热点。本文以无人机与地面移动式激光雷达的配准为例,通过采集建筑用地、稀疏林地、茂密林地、规则林地的点云数据,研究手动配准、ICP配准对不同场景的适用性。实验表明,配准精度上,建筑用地>稀疏林地>茂密林地>规则林地,可见数据几何特征越强,配准效果越好。配准方法上,手动配准后叠加ICP的方法优于单一方法,可更好实现林区的点云匹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人机激光雷达 地面移动式激光雷达 点云匹配 ICP算法
下载PDF
阿尔金地区“天空地深”一体化找矿勘查评价体系应用实践——以阿亚克-瓦石峡南为例
13
作者 杨智全 《新疆地质》 CAS CSCD 2024年第2期314-318,共5页
阿尔金地区属中高山地形,地势陡峭,海拔一般在2 000 m以上,比高大于300 m。高山区切割较深,地表基本无植被,基岩裸露较好。长期以来,因极端恶劣的交通条件,矿产勘查开发受到严重制约。新一轮找矿突破行动主攻昆仑-阿尔金,对高寒山区、... 阿尔金地区属中高山地形,地势陡峭,海拔一般在2 000 m以上,比高大于300 m。高山区切割较深,地表基本无植被,基岩裸露较好。长期以来,因极端恶劣的交通条件,矿产勘查开发受到严重制约。新一轮找矿突破行动主攻昆仑-阿尔金,对高寒山区、工作空白区探索绿色、低成本、高效率的勘查评价技术方法势在必行,在此背景下逐渐形成适应阿尔金地区“天空地深”一体化找矿勘查评价体系[1]。该体系中“天”指遥感技术应用,即采用高清卫片结合谷歌地图等影像资料识别解译伟晶岩脉,圈定伟晶岩脉集中分布区域;“空”指无人机技术应用,即采用航空摄影及三维建模对地表伟晶岩延伸情况进行圈定;“地”指地面传统找矿手段应用,即采用路线地质调查、填图、槽探及采样分析等手段对无人机圈定的伟晶岩脉进行地面查证,圈定含矿伟晶岩脉;“深”指深部钻探手段应用,即采用便携式钻机了解含矿伟晶岩脉深部延伸及品位变化情况。该体系的应用可精准锁定找矿靶区,圈定矿(化)体,对矿区进行勘查评价,极大提高了找矿勘查效率,缩短找矿周期,在地形切割强烈的阿尔金地区值得广泛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找矿勘查评价体系 阿尔金地区 遥感技术 无人机 地面查证
下载PDF
基于全球重力场模型的无人机免像控航测方法研究
14
作者 彭小青 吴珍丽 方辉兵 《铁道勘察》 2024年第4期35-41,共7页
针对测区周边缺少基础控制点或人员难于进入测区布设像控点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全球重力场模型的无人机免像控快速航测方法,并通过实验验证该方法的精度。采用EGM2008、XGM2019、EIGEN-6C4三种全球重力场模型,计算6个实验区域的高程异常... 针对测区周边缺少基础控制点或人员难于进入测区布设像控点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全球重力场模型的无人机免像控快速航测方法,并通过实验验证该方法的精度。采用EGM2008、XGM2019、EIGEN-6C4三种全球重力场模型,计算6个实验区域的高程异常,并将影像外方位元素中的大地高转换为正常高,输入航测软件进行空三运算及三维建模。结果显示,基于EGM2008、XGM2019、EIGEN-6C4三种模型的免像控航测成果高程精度均在10~20 cm之间,可满足1∶2000测图精度要求。为了进一步提高成果精度,采用基于EIGEN-6C4重力场模型及“移去-拟合-恢复”的正常高计算方法,将无人机航测系统获取的影像外方位元素中的大地高转换为正常高。该方法通过计算全国范围内的16个GNSS水准点的高程异常,拟合出实验区域的正常高模型,实现更高精度的无人机免像控航测。实验结果显示,基于EIGEN-6C4模型“移去-拟合-恢复”方法的免像控航测成果高程精度可达到厘米级,相较于只基于EGM2008、XGM2019、EIGEN-6C4重力模型的方法,其成果精度更高,可满足1∶500测图精度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航空摄影测量 重力场模型 无人机 免像控
下载PDF
基于Legendre伪谱法的UGV避障路径规划 被引量:3
15
作者 李耀宇 朱一凡 李群 《指挥控制与仿真》 2012年第4期124-127,共4页
针对传统优化方法不易解决含有复杂动力学约束的路径规划问题,提出利用勒让德伪谱法(Legendre Pseudospectral Method,LPM)对地面无人驾驶器(unmanned ground vehicle,UGV)的避障路径规划进行研究。通过建立UGV的动力学模型和障碍物模型... 针对传统优化方法不易解决含有复杂动力学约束的路径规划问题,提出利用勒让德伪谱法(Legendre Pseudospectral Method,LPM)对地面无人驾驶器(unmanned ground vehicle,UGV)的避障路径规划进行研究。通过建立UGV的动力学模型和障碍物模型,整合了基于LPM的路径约束条件。最后应用以LPM为基础开发的MATLAB插件包DIDO,计算得出了优化路径。仿真实验中以UGV移动路径规划为例,设计实现了UGV的避障规划。仿真结果表明此方法具有较快的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面无人驾驶器 路径规划 勒让德伪谱法
下载PDF
执行器故障下无人机无人车异构编队控制
16
作者 杨荟憭 张博 胡猛 《飞控与探测》 2024年第1期14-20,共7页
针对存在执行器故障的无人机无人车异构系统,研究了编队跟踪容错控制问题。首先,异构系统采用有向图的拓扑结构,且并非所有无人机/车都能接收到参考信号,故在充分考虑无人机/车运动学模型存在较大差异的前提下,设计了一种针对两类系统... 针对存在执行器故障的无人机无人车异构系统,研究了编队跟踪容错控制问题。首先,异构系统采用有向图的拓扑结构,且并非所有无人机/车都能接收到参考信号,故在充分考虑无人机/车运动学模型存在较大差异的前提下,设计了一种针对两类系统都通用的分布式信号估计器来获取参考信号的信息。然后,基于参考信号估计值,利用鲁棒自适应控制理论,提出了形式统一的分布式容错控制协议。该协议无需获取精准故障信息,就能有效地补偿故障对异构系统性能的影响,确保异构系统在故障情况下仍能按照预先设定的编队构型跟踪上外界参考信号。最后,通过仿真试验验证了所提算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人机无人车异构系统 容错控制 编队控制 执行器故障 轨迹跟踪
下载PDF
无人车集群协同围捕发展现状分析
17
作者 徐友春 郭宏达 +2 位作者 娄静涛 叶鹏 苏致远 《电子与信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56-471,共16页
无人车集群具有成本低、安全性好、自主程度高等优点,已成为无人驾驶领域的研究热点。基于无人车集群,研究人员提出多种不同协同策略以完成各类任务,其中协同围捕作为重要的应用方向,无论是在军用还是民用领域都受到了广泛关注。针对此... 无人车集群具有成本低、安全性好、自主程度高等优点,已成为无人驾驶领域的研究热点。基于无人车集群,研究人员提出多种不同协同策略以完成各类任务,其中协同围捕作为重要的应用方向,无论是在军用还是民用领域都受到了广泛关注。针对此问题,该文首先基于无人车集群的相关应用和架构,对协同围捕的策略机理进行了系统分析,并将协同围捕策略划分为搜索、追踪和围堵3个子模式。然后,从博弈论、概率分析和机器学习等角度梳理了协同围捕的关键方法,并对这些算法的优缺点进行了比较。最后,对未来研究提出了意见建议,为进一步提高无人车集群协同围捕的效率和性能提供参考和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人车集群 协同围捕 策略机理 搜索 追踪 围堵
下载PDF
基于无人机和地面调查的典型草原“种-面积”关系
18
作者 朱萨宁 高吉喜 +5 位作者 万华伟 尤春赫 杨雪 郭雨桐 祝晨佳 吕娜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5169-5179,共11页
本研究以呼伦贝尔市典型草原为研究对象,通过传统地面样方调查和无人机调查,系统研究了“种-面积”关系,确定了典型草原地面与无人机调查的最小调查面积.调查结果表明:1)典型草原的物种数量与调查面积呈非线性关系,“种-面积”关系呈现... 本研究以呼伦贝尔市典型草原为研究对象,通过传统地面样方调查和无人机调查,系统研究了“种-面积”关系,确定了典型草原地面与无人机调查的最小调查面积.调查结果表明:1)典型草原的物种数量与调查面积呈非线性关系,“种-面积”关系呈现为S=aln(bA+1).基于组合样方法,至少要包括8个1m^(2)小样方,才能达到涵盖80%物种的目标,基于巢式样法,需要的最小调查面积为8.63m^(2);2)针对典型草原,无人机调查的平均物种发现率为传统地面调查方法的81.7%,无人机可作为地面调查的辅助手段,提高调查的效率;3)在典型草原物种监测中,可选取1个或2个组合样方,并使用无人机进行4~5次随机拍摄作为补充,此时可发现典型草原物种总数的84.7%~88.3%.该方法相对传统的3~5次重复样方调查,代表性更高,调查效率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面积”关系 无人机 地面调查 典型草原
下载PDF
基于无人机倾斜摄影和激光扫描的离岸海岛高精度实景三维重建
19
作者 张书航 李旺民 +4 位作者 庞尹宁 常兵涛 马德富 李秀龙 张吴明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5-30,共6页
本文面向离岸海岛实景三维需求与技术挑战,以珠海市庙湾岛为观测对象,采用无人机倾斜摄影与激光扫描的方式进行离岸海岛的实景三维数据获取。详细介绍了无人机任务规划、地面控制与实景三维数据处理工作,以及基于无参数布料模拟滤波的DE... 本文面向离岸海岛实景三维需求与技术挑战,以珠海市庙湾岛为观测对象,采用无人机倾斜摄影与激光扫描的方式进行离岸海岛的实景三维数据获取。详细介绍了无人机任务规划、地面控制与实景三维数据处理工作,以及基于无参数布料模拟滤波的DEM生成,最终通过检查点验证了数据的绝对精度。结果表明,获取的正射、倾斜影像总中误差分别为14.72、6.60 cm;点云、DSM、DEM高程中误差分别为3.10、6.20、7.11 cm,满足离岸海岛实景三维展示与调查管理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岸海岛 实景三维 无人机 摄影测量 激光雷达 地面滤波
下载PDF
基于鸽群优化改进动态窗的多无人车协同编队避障控制
20
作者 李兆博 孙双蕾 《工程科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279-1285,共7页
在复杂未知的战场环境中,无人车集群较单台无人车可承担更为复杂的任务,无人车集群协同编队避障行驶是群体智能领域研究热点之一.针对未知环境下无人车集群在规避障碍物时容易出现动态位置与预期队形偏差较大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改... 在复杂未知的战场环境中,无人车集群较单台无人车可承担更为复杂的任务,无人车集群协同编队避障行驶是群体智能领域研究热点之一.针对未知环境下无人车集群在规避障碍物时容易出现动态位置与预期队形偏差较大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动态窗的无人车编队协同避障控制方法,在基本动态窗路径评价函数的方位角评价因子、障碍物评价因子、速度评价因子基础上,增加了无人车编队的方向协同因子和队形保持因子.同时,基于变权重鸽群优化算法对改进动态窗的路径评价函数各系数进行优化.当无人车集群感知到障碍物时,通过改进动态窗算法进行相对位置及速度的自适应协同调整,更好地保证无人车编队避障行驶过程中队形位置的精确性.最后,以3台无人车构成三角形编队避障行驶为例进行仿真验证.仿真结果表明基于改进动态窗和变权重鸽群优化算法的无人车编队在规避障碍物时,队形位置偏差相对较小.可见,本文提出的改进算法能够使得无人车集群在规避障碍物过程中提高动态编队的稳定性和精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人车 鸽群优化 动态窗口法 协同编队 避障控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