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91篇文章
< 1 2 3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bsorption Cross Section of Einstein-Maxwell Dilation Axion Black Hole for Dirac Particles
1
作者 LIU Chang-Qing JING Ji-Liang Institute of Physics and Department of Physics,Hunan Normal University,Changsha 410081,China 《Communications in Theoretical Physics》 SCIE CAS CSCD 2007年第12期1051-1054,共4页
The absorption cross section of the Einstein-Maxwell Dilaton Axion (EMDA) black hole for Dirac particlesis investigated.It is shown that the absorption cross section decreases as both the v and the absolute value of t... The absorption cross section of the Einstein-Maxwell Dilaton Axion (EMDA) black hole for Dirac particlesis investigated.It is shown that the absorption cross section decreases as both the v and the absolute value of the dilatonincrease,but it increases as the mass of the particle increases.It is also shown that the absorption cross section for themassless Dirac particles is 1/8 of the area of the horizon,which may be an universal property for minimally coupledmassless Dirac particl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lack hole absorption cross section Dirac particle
下载PDF
Absorption Cross Section of Static Einstein-Maxwell Dilation Axion Black Hole for Scalar Particles
2
作者 LIU Chang-Qing JING Ji-Liang 《Communications in Theoretical Physics》 SCIE CAS CSCD 2007年第4期665-668,共4页
The absorption cross section of the static Einstein-Maxwell dilaton axion (EMDA) black hole for scalar particles is investigated. It is shown that the ratio of the absorption cross section of the EMDA black hole to ... The absorption cross section of the static Einstein-Maxwell dilaton axion (EMDA) black hole for scalar particles is investigated. It is shown that the ratio of the absorption cross section of the EMDA black hole to that of the Schwarzschild black hole decreases as the absolute value of the dilaton increases, and it becomes zero as the dilaton tends to its extremal value. It is also shown that the absorption cross section decreases as both the v and the absolute value of the dilaton increase, and it decreases as the mass of the particle decreas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bsorption cross section black hole DILATON
下载PDF
跨孔电磁波CT技术在工程精细勘察中的应用
3
作者 徐洪苗 彭青阳 +1 位作者 胡俊杰 王鹏 《工程地球物理学报》 2024年第5期775-783,共9页
随着我国基建事业的高速发展和工程建设的全面推进,过去以钻探、常规电法为主的传统勘察手段越来越难以适应日益复杂化、精细化的工程勘察需求,尤其在深埋管道、不规则发育岩溶等典型地质体探测精度较差;而跨孔电磁波CT技术具有分辨率... 随着我国基建事业的高速发展和工程建设的全面推进,过去以钻探、常规电法为主的传统勘察手段越来越难以适应日益复杂化、精细化的工程勘察需求,尤其在深埋管道、不规则发育岩溶等典型地质体探测精度较差;而跨孔电磁波CT技术具有分辨率高、反演直观的技术优势,因此本文系统开展了基于精细处理的跨孔电磁波CT(Compated Tomogrophy)技术在3个工程精细勘察中的应用研究。结合钻孔约束和验证情况,分别实现了深埋输油管道精细定位、局部岩溶及裂隙精细识别、大范围岩溶空间分布精细刻画勘察目标,分析认为探测效果较好区域精度可达到1.0 m以内。研究成果一方面验证了跨孔电磁波CT技术在深埋管道、不规则发育岩溶等目标地质体精细勘察的有效性,可为相近工程提供参考价值;另一方面揭示了跨孔电磁波CT技术在未来地下空间和结构体等多领域精细探测中具有广阔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孔电磁波CT技术 精细勘察 探测精度
下载PDF
石门揭煤局部防突措施研究进展及展望 被引量:1
4
作者 梁跃辉 石必明 +2 位作者 岳基伟 王成 胡涛 《煤矿安全》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3,共13页
随着矿井开采深度的增加,瓦斯突出问题日益凸显,如何快速安全地进行石门揭煤,是保障煤矿安全生产的重要目标。选取中国知网数据库中近30年相关文献为样本,基于图谱分析法,分析了石门揭煤局部防突领域中的研究热点;对防突措施的研究进展... 随着矿井开采深度的增加,瓦斯突出问题日益凸显,如何快速安全地进行石门揭煤,是保障煤矿安全生产的重要目标。选取中国知网数据库中近30年相关文献为样本,基于图谱分析法,分析了石门揭煤局部防突领域中的研究热点;对防突措施的研究进展和不足之处进行了系统探析,分析发现低温冷冻技术从降低煤层储能及提高煤体强度2个角度实现防突。煤与瓦斯突出事故的发生是煤层储能失稳后突破了煤体抵抗能力导致的,基于目前局部防突领域存在的技术难题以及人工冻结存在的不足,结合智能化技术,提出智能“钻-抽-注”一体化措施,通过信号基站及局域网络进行实时监控及预警,实现精准防突;通过建立多物理场耦合模型、理论分析及工程实践验证3方面相结合,掌握冷冻条件下煤岩体瓦斯赋存状态及运移规律,为低温冷冻技术在石门揭煤局部防突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借助智能液氮冻结系统,实现“一孔多功能”,为石门揭煤局部防突工作提供新的选择和支持,从而快速、安全揭开突出危险性煤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门揭煤 瓦斯突出 图谱分析 低温冷冻 一孔多功能
下载PDF
大坝灌浆修复过程的跨孔雷达CT可视化检测
5
作者 明攀 陆俊 +2 位作者 汤雷 张盛行 蒋辉 《无损检测》 CAS 2024年第2期33-37,共5页
为实现大坝注浆过程的实时可视化检测,采用双通道跨孔雷达和自动定位控制系统,结合实时成像算法对狮子坪大坝的分层注浆过程进行了CT检测,追踪到了浆液扩散呈现的电磁波速和衰减异常,分析了浆液扩散范围及其稳定所需要的时间。通过对注... 为实现大坝注浆过程的实时可视化检测,采用双通道跨孔雷达和自动定位控制系统,结合实时成像算法对狮子坪大坝的分层注浆过程进行了CT检测,追踪到了浆液扩散呈现的电磁波速和衰减异常,分析了浆液扩散范围及其稳定所需要的时间。通过对注浆前后电磁波速图像和衰减图像进行对比,发现注浆后介质的密实性和防渗性有较大的改善。试验结果表明,双通道跨孔雷达可实现大坝灌浆修复过程中的可视化检测,为坝体注浆过程的工程质量提供了一定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孔雷达 大坝渗漏 注浆检测 岩溶检测 电磁波CT
下载PDF
矿井瓦斯抽采钻孔偏移特性研究
6
作者 杜栋栋 雷文杰 +1 位作者 李东会 李哲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55-161,共7页
为避免井下瓦斯抽采钻孔发生轨迹偏移,出现瓦斯抽采盲区,产生瓦斯抽采空白带,首先以山西阳泉新景煤矿15121底抽巷、15124低位巷、15124回风巷为工程背景,测试穿层钻孔和顺层钻孔的偏移情况;然后利用均角全距法计算钻孔三维轨迹数值,并... 为避免井下瓦斯抽采钻孔发生轨迹偏移,出现瓦斯抽采盲区,产生瓦斯抽采空白带,首先以山西阳泉新景煤矿15121底抽巷、15124低位巷、15124回风巷为工程背景,测试穿层钻孔和顺层钻孔的偏移情况;然后利用均角全距法计算钻孔三维轨迹数值,并结合煤层赋存地质信息,绘制钻孔三维轨迹与煤岩三维层位关系可视化图,分析影响钻孔偏移的因素和拟合数据,并得出钻孔偏移特性。研究表明:穿层钻孔主要在细砂岩层开始偏移,且均在煤层段偏移变大,煤层段最大偏移量为0.52 m;顺层钻孔开孔倾角相近时,孔深越深终孔垂直偏差越大,40 m孔深平均垂直偏移量为1.37 m;小角度钻孔受重力影响较大,轨迹易发生偏移,大角度钻孔在垂直方向上向上或向下偏移,偏移量比小角度钻孔偏移量小;在水平方向上,底抽巷、低位巷、回风巷布孔间距分别缩短0.68、0.28、0.54 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瓦斯抽采 穿层钻孔 顺层钻孔 三维轨迹 偏移特性 布孔参数
下载PDF
跨模态特征融合模板驱动的盾构隧道管片孔缝智能识别
7
作者 谭兆 高贤君 +1 位作者 杨元维 王少宁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3876-3887,共12页
基于点云的隧道数据处理方法已逐步替代人工用于盾构管片接缝识别中。但常规点云处理算法提取螺栓孔和接缝时会存在因附属设施遮挡造成错误识别的问题,导致目标识别精度降低。针对此问题,以广州2003年开通的某地铁线路某段地铁隧道数据... 基于点云的隧道数据处理方法已逐步替代人工用于盾构管片接缝识别中。但常规点云处理算法提取螺栓孔和接缝时会存在因附属设施遮挡造成错误识别的问题,导致目标识别精度降低。针对此问题,以广州2003年开通的某地铁线路某段地铁隧道数据为例,提出一种跨模态特征融合模板驱动的盾构隧道孔缝识别方法。首先将隧道断面点云的几何中心作为视点,以扫描测线为单元进行逐测线投影生成隧道二维图像;然后通过Canny边缘检测和Hough变换缓冲识别纵缝,对二维图像进行环片分割,并基于双模板匹配实现盾构环分类,依据环片模板进行螺栓孔和横缝的粗定位;最后利用螺栓孔点云DBSCAN聚类后的中心坐标对环片模板进行精校正,实现盾构隧道管片孔缝智能识别。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在附属设施遮挡干扰等情况下能较好地实现孔缝精确识别。其中,设计的基于局部形态特征双模版驱动的盾构环片分类方法,可实现盾构环片的精确分类;设计的顾及盾构管片空间位置关系的孔缝识别方法,可有效提升孔缝识别精度。在识别率与耗时相近的情况下,本方法比同类方法识别精度更高,平均偏差更少,具有更好的准确性和鲁棒性。该方法将盾构隧道三维点云和二维点云投影图像进行数据特征融合的同时,能够顾及局部形态特征凭借双模板实现盾构环片的精确分类以及依据盾构管片的空间位置关系进一步提高孔缝识别精度。研究结果为进一步自动化精准识别盾构隧道接缝和螺栓孔目标信息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盾构隧道孔缝识别 特征融合 模板驱动 跨模态 移动激光扫描点云
下载PDF
基于交叉导线网的隧道洞内测量新方法
8
作者 勾万祥 郑勇 +1 位作者 闫杰 徐彬 《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 2024年第10期207-211,共5页
交叉导线网是隧道洞内控制网的常用网形,具有精度高、可靠性好等特点,但存在测量强度大、边角联合平差精度不理想等问题。在分析交叉导线网测距、测角观测量对联合平差精度影响基础上,结合工程实践提出了一种基于交叉导线网的洞内测量... 交叉导线网是隧道洞内控制网的常用网形,具有精度高、可靠性好等特点,但存在测量强度大、边角联合平差精度不理想等问题。在分析交叉导线网测距、测角观测量对联合平差精度影响基础上,结合工程实践提出了一种基于交叉导线网的洞内测量新方法,即单边测距交叉导线法。该方法避免了交叉导线网边角精度不匹配、测边测角网相对扭曲、测距内部定权不准等造成的联合平差精度不理想问题。仿真实验表明,该方法较传统方法各项贯通指标值更接近真实值;工程实践表明,采用该方法,横向贯通精度和贯通方位精度较传统方法分别提升51.5%、9.8%,且布网测量工作量减少约3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控制测量 交叉导线网 贯通误差 精度 可靠性
下载PDF
跨孔电阻率CT技术在立井地面预注浆效果检查中的尝试
9
作者 左永江 陈振国 +1 位作者 李生生 安许良 《建井技术》 2024年第4期28-34,共7页
立井井筒在遇到含水层或松软破碎岩层时,地面预注浆是常用的堵水加固技术,但对于注浆效果的检查和评价一直没有可靠的手段。物探技术的飞速发展为地面预注浆效果检查带来新的希望。然而,迄今为止国内外尚未有通过物探手段对竖井地面预... 立井井筒在遇到含水层或松软破碎岩层时,地面预注浆是常用的堵水加固技术,但对于注浆效果的检查和评价一直没有可靠的手段。物探技术的飞速发展为地面预注浆效果检查带来新的希望。然而,迄今为止国内外尚未有通过物探手段对竖井地面预注浆效果进行检查与评价的报道。通过对物探技术的介绍,分析了常规底面物探技术无法在较深立井地面预注浆效果检查中应用的原因,阐述了超高密度跨孔电阻率CT技术的原理、方法和仪器,并在云南滇中引水工程香炉山引水隧洞新增竖井地面预注浆中进行现场尝试应用。结果表明,超高密度跨孔电阻率CT技术具有分辨率高、多解性低以及全自动、快速采集的特点。通过钻孔深入注浆地层进行测试,相比地面物探方法能更准确地反映地层物性参数变化情况,对较大尺度范围深部地面预注浆效果的定性检查评价是可行的,应进行更多的研究和尝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引水隧洞 立井地面预注浆 注浆效果检查 物探技术 跨孔电阻率CT
下载PDF
跨孔地震CT在城市轨道交通岩溶勘察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0
作者 刘杰 《城市地质》 2024年第1期114-120,共7页
跨孔地震CT(亦称为地震层析成像)是通过分析地震波在穿越探测目标体内部时其时长、波幅、能量、波速、波形等各因素的变化,对探测目标体进行速度成像的一种地下孔内物探方法,其具备了探测精度高、探测周期短、成本低等众多特点,主要用... 跨孔地震CT(亦称为地震层析成像)是通过分析地震波在穿越探测目标体内部时其时长、波幅、能量、波速、波形等各因素的变化,对探测目标体进行速度成像的一种地下孔内物探方法,其具备了探测精度高、探测周期短、成本低等众多特点,主要用于地下目标体的高精度探测。目前,跨孔地震CT法已经广泛应用于灰岩地区城市轨道交通综合勘察,利用该方法可以有效查明线路范围内岩溶发育位置、深度及几何分布特征和规模,并可以判别基岩埋深和起伏情况,为后续地铁设计和施工提供必要地质依据。以广东省广州市某地铁岩溶勘察项目为研究对象,利用跨孔地震CT详细划分出了探测区域土岩界面,圈定出了溶洞及溶蚀发育位置,选取异常位置进行钻探验证。跨孔地震CT成果揭示,岩面和溶洞位置与钻探成果吻合程度高,岩面高程及溶(土)洞位置高程最大误差均在1 m之内。钻探、物探成果起到了相互补充、互相验证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孔地震CT 钻探验证 对比分析 准确性 误差分析 城市轨道交通
下载PDF
跨孔CT岩溶识别方法准确性的统计学评价
11
作者 刘动 林沛元 +2 位作者 李伟科 黄胜 马保松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22-834,926,共14页
岩溶地质灾害是粤港澳大湾区引擎城市广州和深圳城市建设与地下空间开发利用面临的主要挑战之一。岩溶勘探一般综合钻探与物探信息进行溶洞识别与评估。跨孔CT物探方法因操作简便,地层信息获取能力较强,近年来在大湾区岩溶勘探中广泛应... 岩溶地质灾害是粤港澳大湾区引擎城市广州和深圳城市建设与地下空间开发利用面临的主要挑战之一。岩溶勘探一般综合钻探与物探信息进行溶洞识别与评估。跨孔CT物探方法因操作简便,地层信息获取能力较强,近年来在大湾区岩溶勘探中广泛应用。然而,该方法识别溶洞的精度尚待定量评估。鉴于此,收集了大量的岩溶钻探与勘探对比数据,采用模型因子法对跨孔CT岩溶识别精度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准确地探测出溶洞顶板埋深、底板埋深与洞高,平均误差不超过5%;对顶板与底板埋深的预测精度离散性非常低,仅为5%,但洞高预测精度离散性中等,超过35%。跨孔CT岩溶识别方法的精度稳定性较好,不受CT方法类型、溶洞充填情况、发射和接收点距、钻孔类型、溶洞顶板厚度、钻孔间距、验证孔距离等因素的影响。对现行跨孔CT方法进行了简单校正,使得在不增加计算复杂性的前提下,模型平均精度提高4%,离散性降低3%。最后,分析证实洞高预测模型因子服从韦布尔分布。研究成果可为岩溶区溶洞勘探与风险评估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孔CT 溶洞识别 准确性评价 统计分析 风险管控
下载PDF
城际铁路岩溶综合勘察方法研究
12
作者 曹波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65-71,共7页
灰岩地区岩溶发育情况对城际铁路的施工及安全运营有重要影响,因此针对性进行高精度地质勘察十分重要。为降低复杂城区环境的影响、提高城际铁路岩溶勘察的精度与效率,依托某城际铁路,通过理论与实际探测效果对比,统计分析实际探测溶洞... 灰岩地区岩溶发育情况对城际铁路的施工及安全运营有重要影响,因此针对性进行高精度地质勘察十分重要。为降低复杂城区环境的影响、提高城际铁路岩溶勘察的精度与效率,依托某城际铁路,通过理论与实际探测效果对比,统计分析实际探测溶洞的大小并对比分析200 m长度试验区域跨孔地震CT、钻孔、等值反磁通瞬变电磁法(OCTEM)与微动4种方法的岩溶探测效果,研究不同孔间距对跨孔地震CT的探测效果,跨孔地震CT探测溶洞的分辨率,特定区域跨孔地震CT波速解释原则以及OCTEM、微动在不具备开展跨孔地震CT条件时的勘察效果。研究结果表明,跨孔地震CT工作中15 m孔间距相对30 m孔间距原始数据质量更高,岩溶识别率、分辨率更高,岩溶发育规模、空间位置形态的确定更准确,后期施工注浆及注浆用量的估算更可靠;15 m孔间距跨孔地震CT能够对2 m以上的溶洞进行精准揭示;在特定区域可以根据地震波速大小,将灰岩地区岩溶发育情况定量解释为风化层、溶蚀裂隙、溶洞以及较完整灰岩;在不具备跨孔地震CT工作条件时开展OCTEM和微动进行补充勘察,可以探明较大的溶洞,定性查明灰岩地区岩溶发育的程度。勘察方法具有勘察精度高以及不易受城际铁路沿线环境影响的特点,对城际铁路工程岩溶勘察具有重要意义,可在其他城际铁路岩溶勘察中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际铁路 岩溶勘察 跨孔地震CT 等值反磁通瞬变电磁法 微动
下载PDF
大断面隧道“楔形掏槽+高能孔”布设方法研究
13
作者 漆涛 陶铁军 +3 位作者 田兴朝 谢财进 万安桐 张厚英 《爆破》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5-103,120,共10页
在大断面隧道爆破中,由于掏槽孔的位置布置不合理,导致掌子面中间岩体时常出现“鼓肚”现象。为解决大断面隧道爆破“鼓肚”现象,提出了一种“楔形掏槽+高能孔”的炮孔布设新方法。以云南省鲁巧高速共和村隧道为工程背景,采用有限元软件... 在大断面隧道爆破中,由于掏槽孔的位置布置不合理,导致掌子面中间岩体时常出现“鼓肚”现象。为解决大断面隧道爆破“鼓肚”现象,提出了一种“楔形掏槽+高能孔”的炮孔布设新方法。以云南省鲁巧高速共和村隧道为工程背景,采用有限元软件LS-DYNA建立“楔形掏槽+高能孔”的数值模型,研究了炮孔底部有效应力和岩体动态损伤,并与现场隧道掏槽爆破方案进行对比,同时结合现场爆破试验对所提新方法进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现场实验验证了“楔形掏槽+高能孔”炮孔布设方法可有效消除“鼓肚”现象,减少掏槽孔和数码电子雷管数量,确定了该方法的合理性以及适用性;主掏槽孔底部测点1、2和3产生的应力值较小,当高能孔爆炸后,应力急剧上升至454.9 MPa,可对主掏槽孔爆破后遗留的中间保留岩体进行有效破除;采用改进后的爆破方法,掘进效率提升16.9%,炮孔平均利用率达到91.5%,炸药单耗降低19.7%。提出的大断面隧道“楔形掏槽+高能孔”布设方法在保障施工安全的同时,达到了降低成本提高施工效率的效果,为大断面隧道爆破方案优化设计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断面隧道爆破 楔形掏槽 高能孔 “鼓肚”现象
下载PDF
跨孔弹性波CT法在桩底岩溶探测中的应用
14
作者 陈坤 《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CAS 2024年第2期1-4,共4页
某岩溶发育区的工程桩采用跨孔弹性波CT法测得桩底部岩土体的波速云图,对桩底地质条件进行评估,查明了桩端岩土层和溶洞发育情况。实践表明:跨孔弹性波CT法的物探测试手段具有数据直观的特点,可在溶洞等地下埋藏物探查方面推广应用。
关键词 岩溶探测 桩基持力层 跨孔弹性波CT法
下载PDF
交叉持股网络对上市公司风险承担的影响研究
15
作者 余姗 王小曼 荣烨 《金融经济》 2024年第6期44-56,共13页
企业风险承担水平是构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在现代企业管理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本文以2007—2021年沪深A股中交叉持股的上市公司数据为样本,构建加权的交叉持股网络,考察其对上市公司风险承担水平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企业越处... 企业风险承担水平是构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在现代企业管理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本文以2007—2021年沪深A股中交叉持股的上市公司数据为样本,构建加权的交叉持股网络,考察其对上市公司风险承担水平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企业越处于网络的中心位置,结构洞丰富度越高,其风险承担水平越高。机制检验发现,交叉持股网络主要通过缓解融资约束和提升信息披露质量来提高企业风险承担水平。调节效应发现,非国有企业、市场化水平较低地区的上市公司的交叉持股网络对其风险承担水平的提高作用更显著。异质性分析表明,度数中心性与中介中心性对上市公司风险承担水平的影响更为明显;对于处于成长期的上市公司,交叉持股网络更能提高风险承担水平。本文深入探讨了交叉持股网络对企业风险承担水平的影响机制及作用路径,为企业从交叉持股网络视角寻求发展动力、增强核心竞争力提供实践指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叉持股网络 中心性 结构洞丰富度 企业风险承担水平 融资约束
下载PDF
大断面一次成巷爆破数值模拟及试验研究
16
作者 马东 尤元元 +5 位作者 胡世超 宫国慧 高常胜 李宗武 吴东海 左进京 《工程爆破》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6-72,共7页
为有效解决大断面掘进爆破作业中存在的技术难题,在大断面巷道中采用孔间多时序一次成巷爆破技术。利用LS-DYNA有限元数值模拟软件,通过改变大断面巷道炮孔掏槽方式、孔间起爆时差,进行数值模拟计算。在此基础上确定了掏槽方式、炮孔布... 为有效解决大断面掘进爆破作业中存在的技术难题,在大断面巷道中采用孔间多时序一次成巷爆破技术。利用LS-DYNA有限元数值模拟软件,通过改变大断面巷道炮孔掏槽方式、孔间起爆时差,进行数值模拟计算。在此基础上确定了掏槽方式、炮孔布置方式等关键爆破技术参数,并进行了现场试验及应用。结果表明:与分步开挖相比,采用孔间多时序全断面一次掘进成巷爆破技术后,巷道成型效果好、炮孔利用率提高18%。改进后的爆破方案有效地解决了大断面分步开挖中面临的问题,对地下矿大断面掘进爆破巷道成型及控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弓长岭铁矿 大断面 一次成巷 孔间多时序 炮孔利用率 数值模拟
下载PDF
综合物探方法在浙江软土地区城市深埋管线探测中的案例剖析与方法研究
17
作者 路琦 王兆景 刘海东 《物探化探计算技术》 CAS 2024年第4期462-472,共11页
随着非开挖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得城市深埋管线的精细化探测难题尤为突出。特别是在软土、地下水丰富的城区,传统的地面管线探测技术在探测深埋管线时本身存在的抗干扰能力弱、信噪比低、探测深度不足等问题进一步放大,往往无法取得良好... 随着非开挖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得城市深埋管线的精细化探测难题尤为突出。特别是在软土、地下水丰富的城区,传统的地面管线探测技术在探测深埋管线时本身存在的抗干扰能力弱、信噪比低、探测深度不足等问题进一步放大,往往无法取得良好的探测效果。笔者以井中磁梯度法、跨孔电阻率CT法、跨孔声波透射法等井中物探方法为主、常规的地面物探技术为辅,在浙江软土地区开展了大量的、不同类型的深埋管线探测研究工作,取得了一些认识:(1)井中磁梯度法和跨孔超声波法,均能准确识别出深埋管线的平面位置及埋深,精度可达几厘米;(2)井中磁梯度法仅对深埋的磁性金属管线有效;(3)跨孔声波透射法能适应各种材质的深埋管线,但对跨孔距离有一定要求,一般在软土地区要孔间距小于8 m效果更佳;(4)跨孔电阻率CT法对孔间距要求相对较低,但是该方法存在体积效应问题,电阻率异常往往大于目标体本身,探测分辨率相对较低。考虑到城市浅表地区为人类扰动层,各种干扰较多,为了消除物探技术的多解性,建议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采用两种以上的井中物探技术进行探测、互相验证,可得到更可靠、更精细的探测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土 深埋管线 井中磁梯度法 跨孔声波透射法 跨孔电阻率CT法
下载PDF
基桩检测中声测管不平行问题及桩身完整性评估方法综述
18
作者 庞军 吴红刚 +2 位作者 牌立芳 宁峙名 徐汶瀚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78-91,共14页
基桩检测中桩身完整性的评估很有必要,声波透射法因优势突出而被广泛应用于基桩完整性检测领域。为系统地了解和认识声波透射法在基桩完整性检测领域中的研究进展和不足之处,首先,有序梳理了1997-2021年间的相关文献,整理归纳了声波透... 基桩检测中桩身完整性的评估很有必要,声波透射法因优势突出而被广泛应用于基桩完整性检测领域。为系统地了解和认识声波透射法在基桩完整性检测领域中的研究进展和不足之处,首先,有序梳理了1997-2021年间的相关文献,整理归纳了声波透射法在基桩检测领域中的主要研究内容和发展历程,结果发现,声测管不平行问题和桩身完整性评估方法的选用是影响基桩完整性评估结果的关键因素;其次,按照先识别、再修正、后评估的逻辑顺序,阐述了声测管不平行问题对桩身完整性评估结果的影响,分析声测管不平行现象有别于桩身缺陷的声学参数曲线识别特征,总结概括了专家学者提出的声测管不平行修正方法和桩身完整性评估方法的种类、原理、适用性和优缺点,结果发现,目前修正方法只能减小却不能消除声测管不平行问题对评估结果的影响,且目前基桩完整性评估方法的精确性、可操作性及经济性间平衡性较差;最后,基于研究现状不足和时代技术发展,提出声测管不平行修正方法和桩身完整性评估方法应向智能化方向发展的建议,以期对基桩完整性检测的研究有所裨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桩检测 声波透射法 声测管不平行问题 桩身完整性评估方法 综述
下载PDF
复杂地面环境盾构区间穿越岩溶段探测及处理技术研究
19
作者 苗春阳 马江伟 《工程建设与设计》 2024年第17期196-198,共3页
针对复杂地面环境盾构区间穿越岩溶段施工难度大的问题,以过去的施工经验为依据,通过机勘结合跨孔地震CT探测技术确定溶洞处理范围,采用了处理边界处岩面下帷幕注浆以及跟管钻孔施工,提出了一种新的岩溶区域盾构穿越施工方案,实现了盾... 针对复杂地面环境盾构区间穿越岩溶段施工难度大的问题,以过去的施工经验为依据,通过机勘结合跨孔地震CT探测技术确定溶洞处理范围,采用了处理边界处岩面下帷幕注浆以及跟管钻孔施工,提出了一种新的岩溶区域盾构穿越施工方案,实现了盾构区间穿越岩溶段的设计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 盾构施工 跨孔地震CT 注浆 芳白城际铁路
下载PDF
基于两种布网方式的TBM隧道横向贯通误差计算研究
20
作者 许立本 冯盘园 《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 2024年第11期167-169,173,共4页
通过对TBM施工过程中常用的交叉双导线和全导线网两种控制网布网方式进行分析研究,以仿真计算建立掘进施工坐标系,模拟贯通测量观测数据,从而对两种布网方式的贯通测量横向中误差进行推导计算,验证了两种方法均能够满足贯通测量横向中... 通过对TBM施工过程中常用的交叉双导线和全导线网两种控制网布网方式进行分析研究,以仿真计算建立掘进施工坐标系,模拟贯通测量观测数据,从而对两种布网方式的贯通测量横向中误差进行推导计算,验证了两种方法均能够满足贯通测量横向中误差限差要求。通过某隧道工程控制测量项目进行实际应用验证,结果表明:在控制点间距为250 m左右时,交叉双导线和全导线网控制测量最弱点坐标值基本一致,测量精度差异相对较小,但交叉双导线布网方式测量效率相对较高,耗时较短,在TBM隧道施工过程中,具有更为优异的适用性及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BM 交叉双导线 全导线网 横向贯通误差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