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efining the Factors Affecting N_(2)O Emissions from Upland Soils with and without Nitrogen Fertilizer Application at a Global Scale
1
作者 Wenqian JIANG Siqi LI +5 位作者 Yong LI Meihui WANG Bo WANG Ji LIU Jianlin SHEN Xunhua ZHENG 《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 SCIE CAS CSCD 2024年第9期1804-1820,共17页
Nitrous oxide(N_(2)O)is a long-lived greenhouse gas that mainly originates from agricultural soils.More and more studies have explored the sources,influencing factors and effective mitigation measures of N_(2)O in rec... Nitrous oxide(N_(2)O)is a long-lived greenhouse gas that mainly originates from agricultural soils.More and more studies have explored the sources,influencing factors and effective mitigation measures of N_(2)O in recent decades.However,the hierarchy of factors influencing N_(2)O emissions from agricultural soils at the global scale remains unclear.In this study,we carry out correlation and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 analysis on a global N_(2)O emission dataset to explore the hierarchy of influencing factors affecting N_(2)O emissions from the nitrogen(N)and non-N fertilized upland farming systems,in terms of climatic factors,soil properties,and agricultural practices.Our results show that the average N_(2)O emission intensity in the N fertilized soils(17.83 g N ha^(-1)d^(-1))was significantly greater than that in the non-N fertilized soils(5.34 g N ha^(−1) d^(−1))(p<0.001).Climate factors and agricultural practices are the most important influencing factors on N_(2)O emission in non-N and N fertilized upland soils,respectively.For different climatic zones,without fertilizer,the primary influence factors on soil N_(2)O emissions are soil physical properties in subtropical monsoon zone,whereas climatic factors are key in the temperate zones.With fertilizer,the primary influence factors for subtropical monsoon and temperate continental zones are soil physical properties,while agricultural measures are the main factors in the temperate monsoon zone.Deploying enhanced agricultural practices,such as reduced N fertilizer rate combined with the addition of nitrification and urease inhibitors can potentially mitigate N_(2)O emissions by more than 60%in upland farming syste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_(2)O emissions influencing factors nitrogen cycling upland farming systems
下载PDF
Extent of Reduction of the Fallow Period and Its Impact on Upland Rice Production in the Nongowa Chiefdom of Kenema District in Eastern Sierra Leone
2
作者 Alie Kamara Osman Sidie Vonu +2 位作者 John Lansana John Lansana Foday Saidu Sesay 《Agricultural Sciences》 2016年第11期805-812,共9页
Slash-and-burn agriculture is the common practice for upland rice intercropping system in Sierra Leone and it has been blamed for the loss of forest vegetation across the country. Shortening of the fallow period in th... Slash-and-burn agriculture is the common practice for upland rice intercropping system in Sierra Leone and it has been blamed for the loss of forest vegetation across the country. Shortening of the fallow period in the Eastern region of Sierra Leone has implications on agricultural food production and the persistence of the remaining tropical rainforest. This study was therefore undertaken to assess: 1) the extent of reduction of the fallow period in the Nongowa Chiefdom of Kenema District;2) the causes of reduction in the fallow period;3) farmers’ perception of the relevance of fallow period and the implications of reduction of fallow period on crop production. The study revealed a drastic reduction of the fallow period in the chiefdom with a mean of 3.8 years which falls far below the country mean fallow period of 8.8 years as estimated by FAO. Farmers pointed out that the reduction of the fallow period was as a result of land scarcity due to competing land uses such as large scale commercial agriculture, logging, mining, charcoal burning and expansion of settlements. Farmers agreed that a fallow period of at least 10 years is necessary for upland rice production. Farmers were aware of the impact of reduction of the fallow period on upland rice production and were able to estimate rice yields based on the age of the fallow. Also, farmers have attempted to adapt to the constraints posed by shorter fallow periods by selection of rice varieties to suit the length of the fallow period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hifting Cultivation SLASH-AND-BURN Fallow Period upland Rice farming Nongowa Chiefdom Eastern Sierra Leone
下载PDF
秸秆覆盖下旱作水稻的生长发育特征研究 被引量:17
3
作者 盛海君 周春霖 +2 位作者 沈其荣 徐阳春 封克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53-58,共6页
通过半腐解秸秆覆盖旱作、地膜覆盖旱作、裸地旱作比较试验 ,研究了在田间覆盖条件下旱作水稻的生长发育以及产量形成特征。结果表明 ,在水稻生长期 ,降雨量为 4 4 0mm条件下 ,与其他旱作相比 ,采用半腐解秸秆覆盖 ,水稻生育前期植株个... 通过半腐解秸秆覆盖旱作、地膜覆盖旱作、裸地旱作比较试验 ,研究了在田间覆盖条件下旱作水稻的生长发育以及产量形成特征。结果表明 ,在水稻生长期 ,降雨量为 4 4 0mm条件下 ,与其他旱作相比 ,采用半腐解秸秆覆盖 ,水稻生育前期植株个体生长受到一定抑制 ,但生育中后期有利于水稻植株的生长发育 ,分蘖成穗率较高 ,冠层叶长 ,叶面积大 ,光合功能强 ,每穗结实粒数多 ,粒重大 ,产量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腐解秸秆 覆盖农作 水稻 旱作 群体特征 产量
下载PDF
土壤温度对北京旱地农田N_2O排放的影响 被引量:57
4
作者 谢军飞 李玉娥 《中国农业气象》 CSCD 2005年第1期7-10,共4页
在作物生长期内,通过田间自动采样系统的测定和室内温湿模拟实验,对北京地区麦豆轮作生态系统的N2O排放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在10~30℃范围内,随着土壤表层温度的升高,麦豆轮作生态系统的N2O排放通量在不同程度上有一定的增加,但... 在作物生长期内,通过田间自动采样系统的测定和室内温湿模拟实验,对北京地区麦豆轮作生态系统的N2O排放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在10~30℃范围内,随着土壤表层温度的升高,麦豆轮作生态系统的N2O排放通量在不同程度上有一定的增加,但不呈明显的线性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温度 轮作 旱地农田 N2O排放 土壤表层 作物生长期 田间 北京 增加 影响
下载PDF
DNDC模型对北京旱地农田N_2O排放的模拟对比分析 被引量:25
5
作者 谢军飞 李玉娥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691-695,共5页
通过DNDC(Version77)模型和田间原位观测,对北京地区大豆农田的N2O排放特征进行了模拟与对比分析。结果表明,DNDC模型能较好地模拟田间实测到的大豆生长期内N2O排放通量、气温和土壤地表温度的变化和N2O排放对每日降水的响应。但模型还... 通过DNDC(Version77)模型和田间原位观测,对北京地区大豆农田的N2O排放特征进行了模拟与对比分析。结果表明,DNDC模型能较好地模拟田间实测到的大豆生长期内N2O排放通量、气温和土壤地表温度的变化和N2O排放对每日降水的响应。但模型还存在一些问题:对于干旱期和非农业活动期农田的N2O排放反应灵敏度不够,模型低估了干旱期和非农业活动期农田的N2O排放通量。总的来说,在以生长期为时间尺度的计算上,模拟和实测值总量相差不大,在将来北京地区旱地农田N2O排放量估算上有很强的应用价值。为了进一步确定影响大豆生长期内N2O排放的主要因子,本文还进行了敏感性实验分析。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N2O-N排放模拟值对土壤初始表面有机碳含量的变化较为敏感,随着土壤初始表面有机碳含量的增加,N2O-N排放模拟值也随着线性增加;另外,N2O-N排放模拟值对降雨中N素的含量变化也较为敏感,随着降雨中N素的含量的升高,N2O-N排放模拟值也随着非线性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DC模型 旱地农田 N2O排放 北京地区
下载PDF
黔中黄壤丘陵旱坡地不同耕作栽培技术对水土流失及作物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6
6
作者 张文安 徐大地 +4 位作者 刘友云 肖厚军 严绪成 何成文 韦小平 《贵州农业科学》 CAS 2000年第6期18-21,共4页
通过定点、定位、定坡度、定土壤类型 ,于 1997~ 1999年在贵州省长顺县凯佐乡设置了不同耕作栽培技术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 :黔中黄壤丘陵旱坡地 (坡度 11~ 13°)不同耕作栽培技术对水土流失及作物产量影响极大。顺坡平作水土流... 通过定点、定位、定坡度、定土壤类型 ,于 1997~ 1999年在贵州省长顺县凯佐乡设置了不同耕作栽培技术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 :黔中黄壤丘陵旱坡地 (坡度 11~ 13°)不同耕作栽培技术对水土流失及作物产量影响极大。顺坡平作水土流失最大 ,横坡少耕最小。作物产量最高的为横坡聚土盖膜 ,其土壤侵蚀量达无明显侵蚀的国家标准。土壤侵蚀与降水径流同步发生 ,主要集中于每年的 6月份 ,土壤侵蚀量占全年的 2 / 3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坡地 耕作栽培 水土流失 玉米产量 贵州
下载PDF
全生育期模拟覆盖旱作水稻的生理反应 被引量:2
7
作者 崔国贤 沈其荣 范晓荣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6,44,共7页
为寻求合理调控旱作栽培水稻生长发育的理论依据,采用土培试验研究比较了覆盖旱作水稻与传统淹水栽培水稻生理变化的差异.结果表明,水稻旱作后苗期根系活跃,吸收面积增加,叶片叶绿素a,b含量及其总量均显著增加,但两者比值不变,根系和叶... 为寻求合理调控旱作栽培水稻生长发育的理论依据,采用土培试验研究比较了覆盖旱作水稻与传统淹水栽培水稻生理变化的差异.结果表明,水稻旱作后苗期根系活跃,吸收面积增加,叶片叶绿素a,b含量及其总量均显著增加,但两者比值不变,根系和叶片硝酸还原酶及硝态氮明显增加,光合速率显著降低.进入抽穗期后,旱作水稻叶片叶绿素a,b含量及其总量仍显著高于淹水处理,且两者比值比淹水处理低0.12,根系和叶片硝酸还原酶及硝态氮仍高于相应淹水处理,特别是旱作水稻根系累积大量硝态氮,光合速率接近.水稻旱作后内源激素变化显著,与淹水处理比较,旱作水稻孕穗期叶片ABA,根系ABA和根系GA1/3显著增加,叶片GA1/3,叶片iPA和根系iPA显著减少,叶片IAA略有增加,而汕优63根系IAA显著增加,85-15根系IAA显著减少.进入乳熟期,叶片IAA,根系iPA和叶片GA1/3显著增加,叶片ABA和根系ABA均不同程度减少,根系GA1/3,根系IAA,叶片iPA的变化因品种不同而明显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覆盖旱作 全生育期 生理变化
下载PDF
贵州省旱作农业节水技术模式及效益分析 被引量:7
8
作者 李士敏 顾永忠 陈必静 《贵州农业科学》 CAS 2008年第2期100-104,共5页
分析了贵州省农业水资源利用现状及水资源利用存在的问题,对各项高效节水技术模式在贵州省的实践进行了分析与评价。根据贵州省水资源的特征,在旱作农业中通过采用土壤梯化节水技术、聚土垄作节水技术、覆盖保墒节水技术、化学保墒技术... 分析了贵州省农业水资源利用现状及水资源利用存在的问题,对各项高效节水技术模式在贵州省的实践进行了分析与评价。根据贵州省水资源的特征,在旱作农业中通过采用土壤梯化节水技术、聚土垄作节水技术、覆盖保墒节水技术、化学保墒技术、集雨节水技术、设施节水技术、水肥一体化技术和农艺节水技术,可以提高农业用水的有效利用率及增加作物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贵州 旱作农业 农业水资源利用 节水技术 效益评价
下载PDF
红壤旱地几种新型耕作制度综合效益的灰色关联度分析与评价 被引量:4
9
作者 黄国勤 刘秀英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2007年第4期144-147,共4页
应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对红壤旱地几种新型耕作制度的综合效益,按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各项指标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白菜/马铃薯/玉米-芝麻"灰色关联度最高,能兼顾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保证增产和农民增收,实现... 应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对红壤旱地几种新型耕作制度的综合效益,按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各项指标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白菜/马铃薯/玉米-芝麻"灰色关联度最高,能兼顾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保证增产和农民增收,实现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是适宜在旱地上推广应用的"两高一优"耕作制度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壤旱地 耕作制度 灰色关联度分析 综合评价 效益
下载PDF
四川丘陵水旱轮作区保护性耕作对土壤水分和小麦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5
10
作者 赵小蓉 蒲波 +1 位作者 王昌桃 赵燮京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85-189,共5页
在四川丘陵区水旱轮作田进行了保护性耕作与传统耕作栽培模式的对比研究,对秸秆还田条件下的不同耕作模式对土壤水分及小麦产量的影响进行了探讨。试验结果表明,在小麦整个生育期,覆盖处理土壤水分含量均明显地高于不覆盖处理(对照),... 在四川丘陵区水旱轮作田进行了保护性耕作与传统耕作栽培模式的对比研究,对秸秆还田条件下的不同耕作模式对土壤水分及小麦产量的影响进行了探讨。试验结果表明,在小麦整个生育期,覆盖处理土壤水分含量均明显地高于不覆盖处理(对照),且免耕覆盖处理又显著优于翻耕覆盖处理。小麦分蘖高峰期覆盖处理的土壤水分比不覆盖处理分别高4.9%-12.8%,对土壤有较好的保墒作用。覆盖处理的小麦最高茎蘖数比翻耕不覆盖增加11.4%-45.8%,由于增加了小麦成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保护性耕作条件下覆盖处理比翻耕覆盖增产3.2%-18.1%,对提高小麦产量有明显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丘陵区 水旱轮作田 保护性耕作 土壤水分 小麦产量
下载PDF
鄱阳湖区耕作制度调查与试验 被引量:4
11
作者 钟树福 刘隆旺 +2 位作者 曾庆太 王林如 黄国勤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1989年第1期13-17,共5页
《鄱阳湖区耕作制度调查与试验》,从1983年开始至1986年结束,1987年通过鉴定,达到国内同类研究先进水平。本文发表的是综合报告的前言及主要结论和建议两部分。在前言中介绍了17个县市考察情况与5个3年复种轮作试验设计在3个地点的试验... 《鄱阳湖区耕作制度调查与试验》,从1983年开始至1986年结束,1987年通过鉴定,达到国内同类研究先进水平。本文发表的是综合报告的前言及主要结论和建议两部分。在前言中介绍了17个县市考察情况与5个3年复种轮作试验设计在3个地点的试验情况。在主要结论和建议中,通过调查提出了水田耕作制“一巩固、二改革、三发展、四良配套”及早地“四改”的结论。通过3年试验证明,多数复种轮作的经济产量、产能、产值、净产值、光合生产力、光能利用率、经济系数和能量产投比,均显著高于对照区复种连作,并推出多种可供推广的新的复种方式,建议领导重税有关部门推广试验成果,使之转化为生产力,为发展农业生产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鄱阳湖区 水田 旱地 耕作制度
下载PDF
滇南热带山区旱地改制的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汪汇海 李德厚 《山地研究》 CSCD 1989年第2期123-128,共6页
本文讨论了滇南热带山区旱地沿袭传统的刀耕火种游耕制的弊端及其改制的必要性和实现意义,并着重地探讨了旱地改制的基本原则、内容、途径和措施以及旱地改制中须重视的一些问题。
关键词 热带山区 旱地改制 山地资源 滇南
下载PDF
退耕还林对云南山地利用的影响 被引量:5
13
作者 陈志辉 徐旌 +1 位作者 张佩芳 康晓峰 《云南地理环境研究》 2006年第6期20-25,共6页
云南省退耕还林工程于2000年开始试点实施,2002年正式全面启动。针对云南山地面积比重大的特点,对退耕还林影响进行初步分析。退耕还林工程使土地利用趋于合理化,改善了生态环境,增加了农民收入,但仍存在后续产业不继,管护工作薄弱等问... 云南省退耕还林工程于2000年开始试点实施,2002年正式全面启动。针对云南山地面积比重大的特点,对退耕还林影响进行初步分析。退耕还林工程使土地利用趋于合理化,改善了生态环境,增加了农民收入,但仍存在后续产业不继,管护工作薄弱等问题。为巩固退耕还林建设成果,提出提高耕地质量、优化林草结构、实施生态移民等对策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耕还林 山地 生态环境 农民
下载PDF
不同耕作模式对稻田土壤真菌丰度及群落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4
14
作者 徐慧芳 万子维 +3 位作者 盛荣 魏文学 张文钊 黄国勤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35-41,共7页
为分析我国典型的稻田耕作模式下土壤真菌丰度及群落结构差异,以长期(10 a)4种典型稻田耕作模式为研究对象,设置以下处理:双季稻(DR)、早稻-晚稻(MR)、中稻-油菜(MROR)及中稻-小白菜-油菜(MRPOR),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及高通量测序手段... 为分析我国典型的稻田耕作模式下土壤真菌丰度及群落结构差异,以长期(10 a)4种典型稻田耕作模式为研究对象,设置以下处理:双季稻(DR)、早稻-晚稻(MR)、中稻-油菜(MROR)及中稻-小白菜-油菜(MRPOR),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及高通量测序手段测定土壤真菌的丰度及群落组成。结果显示,双季稻转变为单季稻及水旱轮作模式后显著改变了真菌的丰度,其中双季稻转变为中稻-小白菜-油菜后显著增加了真菌的丰度,相关性分析发现,硝态氮与真菌的丰度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双季稻转为单季稻及水旱轮作模式后显著改变了真菌的群落结构,冗余分析发现水分含量是影响真菌群落结构最主要的环境因子。综上研究表明,不同轮作模式下稻田土壤真菌群落丰度、组成及多样性存在差异。不同处理下真菌丰度受土壤硝态氮影响较大,而真菌群落结构主要受土壤含水量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田 土壤 耕作模式 真菌 丰度 群落结构 水旱轮作
下载PDF
基于线性规划模型的红壤旱地种养结合优化模式的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屠人凤 樊剑波 何园球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727-731,共5页
根据种植业和养殖业协调发展的原则,以江西省余江县洪湖乡典型农户为研究对象,对旱作花生、生猪养殖、养殖粪污处理三个子系统进行种养结合型的优化设计,得出最优经济效益下的优化方案。优化后,该农户年纯收入增加7 118.7元,同时系统内... 根据种植业和养殖业协调发展的原则,以江西省余江县洪湖乡典型农户为研究对象,对旱作花生、生猪养殖、养殖粪污处理三个子系统进行种养结合型的优化设计,得出最优经济效益下的优化方案。优化后,该农户年纯收入增加7 118.7元,同时系统内解决50%的养殖粪污,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及良好的生态、社会效益,对该地区的生态农业发展及农业生态系统结构的调整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养结合 线性规划 红壤 旱地 优化模式
下载PDF
基于陆稻地方品种农家保护决策行为的支持系统研究——以云南省景洪市江头曼咪寨为例 被引量:6
16
作者 陈丽晖 梁晓慧 李科 《云南地理环境研究》 2009年第2期7-15,共9页
针对陆稻地方物种资源多样性保护实践中面临的问题,以及相关研究所倡导的农家保护和相应措施,基于土地利用决策行为模式,在世界陆稻多样性中心之一的云南西双版纳,选取景洪市江头曼咪寨为案例点,通过实地调查、村民小组讨论和关键人物... 针对陆稻地方物种资源多样性保护实践中面临的问题,以及相关研究所倡导的农家保护和相应措施,基于土地利用决策行为模式,在世界陆稻多样性中心之一的云南西双版纳,选取景洪市江头曼咪寨为案例点,通过实地调查、村民小组讨论和关键人物的深入访谈,就农户种植决策目标、过程和环境进行分析,探讨陆稻种植演变过程的农家保护驱动力变化,调查和分析结果显示:(1)陆稻种植的面积经历了从无到有,规模逐渐扩大,伴随橡胶的种植,而后面积又相应减少,最后完全消失几个阶段;(2)村民的消费和土地利用目标的转变,说明虽然传统文化与陆稻地方品种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消费需求和经济收入来源的多元化,陆稻地方品种在演变的文化中地位下降;(3)虽然现金收入成为当前村民土地利用和种植品种选择的重要影响因素,陆稻作为传统的经济收入主要来源,并没有随着市场价格上涨而扩大规模,反而表现出相反的转变,说明经济驱动力的现实实现途径存在障碍;(4)个体种植品种选择受到决策环境的影响和限制,从面和点上不同程度地影响着陆稻地方品种的农家保护措施的有效性。在此基础上,归纳和解释案例点微观行为与宏观上表现的陆稻地方种植面积急剧下降、地方品种消失内在联系,进一步提出地方物种农家保护的支持系统转换一般模式,指出陆稻地方品种农家保护所面临的严峻现实和未来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稻 地方物种多样性 农家保护 决策行为 景洪市
下载PDF
不同耕作制对稻田甲烷排放通量的影响 被引量:21
17
作者 黄勤 魏朝富 +2 位作者 谢德体 杨剑虹 车福才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96年第5期436-439,共4页
耕作制度对稻田甲烷排放通量有显著影响。水稻———小麦轮作,稻田甲烷平均排放通量为5.37mg/m2·h-1,仅是冬水稻田排放通量16.10mg/m2·h-1的1/3。耕作制也影响稻田甲烷排放的季节变化规律。
关键词 耕作制度 稻田 甲烷 轮作 排放通量
下载PDF
节水农业的发展模式研究 被引量:14
18
作者 黄立春 赵晓明 +1 位作者 蔺聪 田静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4期6568-6569,6572,共3页
从节水农业的概念开始,分析了我国农业用水现状发展节水农业的重要意义,总结了目前节水农业的灌溉技术,并以旱作农业为重点,分析了不同类型节水农业技术,最后探讨了发展节水农业的投入机制与管理模式。
关键词 节水农业 节水灌溉 旱作农业 发展模式
下载PDF
西藏生态农业探讨
19
作者 刘明允 王德亭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3期73-75,共3页
西藏生态农业探讨刘明允,王德亭(西藏农牧学院,八一850400)EcologicalAgricultureinTibet¥.LiuMingyun;Wangbeting(TibeiCollegeofAgricldtur... 西藏生态农业探讨刘明允,王德亭(西藏农牧学院,八一850400)EcologicalAgricultureinTibet¥.LiuMingyun;Wangbeting(TibeiCollegeofAgricldturalandAnimalHusbondry,850400).ChineseJournalofEcology,1993,12(3):73-75.Inthispaper,fourbasicprinciplesconcerningtheconservationofecologicalagricuItureinTibetareputforwardandsomecharacteristicsandoperatedagrotechniquesofTibe'secologicalagricuIturearesumma-rized.Basedonthese,agro-ecosystemsinTibetareclassifiedintotwogroups,i.e.,temperate-humidforestry-agriculture·animalhusbandrycombinedecosystemandari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农业 西藏 农业 生态系统
下载PDF
贵州旱坡耕地集雨节灌抗旱农业技术集成 被引量:6
20
作者 贵州省农业科学院水资源课题组 《贵州农业科学》 CAS 2004年第1期43-45,共3页
在分析气候与水资源特征的基础上 ,阐述了贵州喀斯特地区旱坡地与水资源的配置、降水时空分配、地质结构、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贵州喀斯特山区旱坡耕地农业发展要围绕“集雨、抗旱”两个基本点 ,狠抓生物与工程措施相... 在分析气候与水资源特征的基础上 ,阐述了贵州喀斯特地区旱坡地与水资源的配置、降水时空分配、地质结构、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贵州喀斯特山区旱坡耕地农业发展要围绕“集雨、抗旱”两个基本点 ,狠抓生物与工程措施相配套的坡土改梯土工程建设 ,实施水分涵养工程 ;因地制宜发展旱坡耕地以“小水窖”为主体内容的集雨节灌工程 ,增强旱地农耕系统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通过增加冬季地面覆盖、选育与选用耐旱抗逆作物品种、调整作物播种期、以肥调水和化学抗旱剂应用以及保护性覆盖耕作技术 ,达到农业节水、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和水资源保护与高效利用的目标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地农业 集雨节灌 抗旱保墒 贵州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