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Balanced Fertilization and the Effect of Fertilization on Water Use Efficiency of Upland Winter Wheat in Western Henan, China
1
作者 LI GUIBAO LIU CHUNMING +4 位作者 SUN KEGANG BAO DEJUN ZHANG GUILAN LEI QUANKUI YAO YUQING and BU LIJIE (Soil and Fertilizer Institute, Henan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Zhengzhou 450002 China)(Luoyang Institute of Agricultural Sciencea, Luoyang 471022 Ch 《Pedosphere》 SCIE CAS CSCD 1998年第4期361-366,共6页
A study on balanced fertilization was conducted by means of long-term field experiments, and a convenient table for balanced fertilization was compiled.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about the effect of fertilization on wa... A study on balanced fertilization was conducted by means of long-term field experiments, and a convenient table for balanced fertilization was compiled.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about the effect of fertilization on water use efficiency of upland wheat showed that the input of inorganic fertilizer should be reduced in dry yea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肥 水分利用效率 冬小麦 河南 平衡施肥 丘陵地区 营养平衡
下载PDF
小麦秸秆生物质炭对旱地土壤铅镉有效性及小麦、玉米吸收的影响 被引量:24
2
作者 左静 陈德 +5 位作者 郭虎 王静波 隋凤凤 李恋卿 潘根兴 张旭辉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133-1140,共8页
采用高(40 t·hm^(-2))、低(20 t·hm^(-2))两个不同施用量将小麦秸秆生物质炭施用到小麦-玉米轮作模式下的碱性旱地土壤,分析生物质炭对Pb、Cd污染土壤中小麦、玉米籽粒Pb、Cd的富集以及土壤Pb、Cd的生物有效性的影响。结果表... 采用高(40 t·hm^(-2))、低(20 t·hm^(-2))两个不同施用量将小麦秸秆生物质炭施用到小麦-玉米轮作模式下的碱性旱地土壤,分析生物质炭对Pb、Cd污染土壤中小麦、玉米籽粒Pb、Cd的富集以及土壤Pb、Cd的生物有效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旱地土壤中,小麦秸秆生物质炭在小麦、玉米两季均能有效提高土壤有机碳含量,两季最高增加量分别是对照的2.4倍和2.8倍;同时显著降低土壤Ca Cl2-Pb和Ca Cl2-Cd的含量,最大降幅分别达到53%和50%,进一步表现为小麦籽粒Pb、Cd含量的显著降低,降幅最高分别为43%和21%,但小麦籽粒Pb、Cd含量仍高于现行国家标准(Cd<0.1 mg·kg^(-1),Pb<0.2 mg·kg^(-1)),而对玉米籽粒Pb、Cd含量无显著影响。在对污染水平及施炭量的多因素方差分析中发现,20 t·hm^(-2)的施炭量可在短期内达到修复目的,而40 t·hm^(-2)施炭量的治理效果可至少维持两个生长季。因此,小麦秸秆生物质炭对碱性旱地土壤Pb、Cd污染的修复,主要是通过提高土壤有机碳含量以及生物质炭丰富的官能团对土壤Pb、Cd的吸附螯合及络合作用来降低土壤Pb、Cd的生物有效性,从而降低小麦籽粒的Pb、Cd富集,并且其持效性在一定生物质炭施用范围内随施用量的增加而延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炭 重金属 碱性旱地土壤 小麦玉米轮作
下载PDF
云南省旱地小麦产量性状的灰色关联分析 被引量:6
3
作者 于亚雄 陈坤玲 +5 位作者 刘丽 胡银星 杨金华 徐俊萍 程耿 余荣芝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121-123,共3页
关键词 旱地小麦 产量性状 灰色关联分析 育种 高产栽培
下载PDF
长期施肥对我国6种旱地小麦磷肥回收率的影响 被引量:18
4
作者 高静 徐明岗 +2 位作者 张文菊 张淑香 王伯仁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584-592,共9页
为阐明长期施肥下小麦磷肥回收率的时间及空间变化特征,对我国6种旱地土壤(红壤、黑土、均壤质潮土、轻壤质潮土、(土娄)土和黄棕壤)长期不同施肥下的磷肥回收率及相关指标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长期施用氮、磷、钾化肥(NPK),均壤质潮... 为阐明长期施肥下小麦磷肥回收率的时间及空间变化特征,对我国6种旱地土壤(红壤、黑土、均壤质潮土、轻壤质潮土、(土娄)土和黄棕壤)长期不同施肥下的磷肥回收率及相关指标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长期施用氮、磷、钾化肥(NPK),均壤质潮土、轻壤质潮土、蝼土、黄棕壤上小麦当季磷肥回收率随时间增加而显著升高,每年平均分别上升0.80、0.60、1.30和0.44个百分点;化肥有机肥配施(NPKM),每年平均上升0.25~1.72个百分点。黑土上小麦磷肥回收率长期施用NPK的变化不大,施用NPKM的显著升高,平均每年上升0.50个百分点;红壤上磷肥回收率NPK处理呈下降趋势,平均每年下降0.86个百分点,而NPKM处理保持平稳,说明施用有机肥有利于提升磷肥回收率。不同土壤上小麦当季磷肥回收率的变化速率与土壤磷的形态密切相关,以无机钙磷为主要形态的土壤(均壤质潮土、轻壤质潮土、(土娄)土)小麦磷肥回收率均高于以有机磷为主要形态的黑土和以无机闭蓄态磷为主要形态的红壤。小麦当季磷肥回收率受土壤性质的影响,与土壤全磷和pH值之间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期施肥 磷肥回收率 旱地 小麦
下载PDF
接种蚯蚓对秸秆还田土壤碳、氮动态和作物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75
5
作者 李辉信 胡锋 +3 位作者 沈其荣 陈小云 仓龙 王霞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12期1637-1641,共5页
通过为期 2年的小区 (2 .8m× 1.0m)试验 ,研究了旱作水稻 小麦轮作条件下接种蚯蚓对施用玉米秸秆 (第一季用量 15 0 0g·m-2 ,以后各季为 75 0g·m-2 )农田土壤碳、氮动态和作物产量的影响 .结果表明 ,接种 10条·m-2 ... 通过为期 2年的小区 (2 .8m× 1.0m)试验 ,研究了旱作水稻 小麦轮作条件下接种蚯蚓对施用玉米秸秆 (第一季用量 15 0 0g·m-2 ,以后各季为 75 0g·m-2 )农田土壤碳、氮动态和作物产量的影响 .结果表明 ,接种 10条·m-2 或 2 0条·m-2 环毛蚓 (Pheretimasp .)对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含量无显著影响 ,蚯蚓活动未造成土壤C库的衰减 ,土壤碳、氮基本维持平衡 .接种蚯蚓处理土壤N的矿化作用增强 ,矿质N含量提高 ,NO3 - N含量增加 ,而且稻季比麦季增加更为明显 .接种蚯蚓在稻、麦季均能提高微生物量碳、氮含量 ,蚯蚓具有扩大土壤微生物量N库和促进有机N矿化的双重作用 .这种作用在有效C源供应丰富的作物生长发育旺盛期更为明显 .接种蚯蚓对旱作水稻和小麦有一定的增产作用 ,其中水稻的增产幅度达 9.3% ,小麦为 5 .1% .接种蚯蚓后土壤容重明显降低 ,孔隙度显著增加 .蚯蚓在保持土壤C库平衡的同时 ,对于促进秸秆有机肥N素养分的再循环和作物生产力的提高具有重要的生态学意义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接种 蚯蚓 秸秆还田 作物产量 影响 土壤碳 稻麦轮作 土壤氮
下载PDF
黄土丘陵区旱地小麦膜侧条播种植模式增产效应试验与示范 被引量:6
6
作者 马爱平 靖华 +2 位作者 亢秀丽 王裕智 王会荣 《农学学报》 2014年第10期91-94,116,共5页
为高效利用天然降水资源,缓解干旱逆境因子对旱地小麦的不利影响,在山西洪洞、闻喜采用大田对比方法,开展了黄土丘陵区旱地小麦膜侧条播种植模式增产效应试验与示范.结果表明:在严重干旱年型条件下,2个试验示范点的2种覆膜种植模式均... 为高效利用天然降水资源,缓解干旱逆境因子对旱地小麦的不利影响,在山西洪洞、闻喜采用大田对比方法,开展了黄土丘陵区旱地小麦膜侧条播种植模式增产效应试验与示范.结果表明:在严重干旱年型条件下,2个试验示范点的2种覆膜种植模式均较露地条播小麦增产,2种覆膜种植模式中1膜4行优于1膜2行,2种覆膜种植模式增产的原因主要来自于穗粒数的增加和千粒重的提高;土壤水分测定表明,在小麦起身期2种覆膜模式0~60 cm土壤水分明显优于露地麦田,其中1膜2行模式的土壤水分优于1膜4行模式;该试验示范为旱地冬小麦抵御干旱逆境提供了理论和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地小麦 地膜覆盖 种植模式 增产效应 黄土丘陵区
下载PDF
施肥深度对旱地小麦花后根系衰老的影响 被引量:31
7
作者 石岩 位东斌 +1 位作者 于振文 余松烈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2001年第4期573-575,共3页
研究了施肥深度对旱地小麦花后根系衰老的影响 .结果表明 ,较深层次 ( 2 0~ 40cm )施肥 ,其根中保护酶系SOD、CAT活性可保持较高水平 ,根系活力和根可溶性蛋白质含量降低慢 ,抑制膜脂过氧化产物MDA的产生 ,利于延迟根系衰老 ;施肥过浅 ... 研究了施肥深度对旱地小麦花后根系衰老的影响 .结果表明 ,较深层次 ( 2 0~ 40cm )施肥 ,其根中保护酶系SOD、CAT活性可保持较高水平 ,根系活力和根可溶性蛋白质含量降低慢 ,抑制膜脂过氧化产物MDA的产生 ,利于延迟根系衰老 ;施肥过浅 ( 0~ 2 0cm )和施肥过深 ( 60~ 80cm) ,根系衰老快 ,产量较低 .从整体看 ,处理2 ( 2 0~ 40cm施肥 )与处理 1(对照 ,0~ 2 0cm施肥 )及处理 4( 60~ 80cm施肥 )差异显著 ,与处理 3( 40~ 60cm施肥 )差异较少 .可以认为 ,延迟旱地小麦根系衰老的施肥深度应在 2 0~ 40cm左右 .据此制定管理方案 ,以获得旱地小麦的高产高效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施肥深度 旱地 根系衰老 花后
下载PDF
免耕覆盖下不同氮磷钾配比对旱地小麦产量效益和养分利用的影响 被引量:3
8
作者 陈检锋 陈华 +4 位作者 付利波 王志远 洪丽芳 苏帆 尹梅 《农学学报》 2020年第2期50-55,共6页
为了研究免耕覆盖模式下不同氮磷钾配比对旱地小麦产量、效益和养分利用的影响,为免耕覆盖旱地小麦提供优化的养分管理。采用田间试验和室内测定的方法,得到传统耕作和免耕覆盖下种植土壤温度、水分、小麦株高、产量、效益和对NPK养分... 为了研究免耕覆盖模式下不同氮磷钾配比对旱地小麦产量、效益和养分利用的影响,为免耕覆盖旱地小麦提供优化的养分管理。采用田间试验和室内测定的方法,得到传统耕作和免耕覆盖下种植土壤温度、水分、小麦株高、产量、效益和对NPK养分利用的数据。结果表明,免耕覆盖N2P2K2处理在不同生育期小麦株高、种植土壤的含水量和温度均高于传统耕作N2P2K2(CK)处理,免耕覆盖N2P2K2处理的小麦产量和净收益分别比传统耕作N2P2K2(CK)处理高366.9 kg/hm2(13.14%)和503.05元/hm2(12.80%);免耕覆盖N2P2K2处理的NPK肥料利用均高于传统耕作的N2P2K2(CK)处理。在免耕覆盖的模式下,N0P0K0处理的小麦产量和经济效益最低,N3P2K2处理的小麦产量和经济效益最高;免耕覆盖小麦的NPK肥料农学效率和NPK肥偏生产力均随施肥量增加而降低。该试验中,N3P2K2处理(纯N225.00 kg/hm2、P2O575.00 kg/hm2和K2O 75.00 kg/hm2)的肥料利用效率高和产量效益好,是较佳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磷钾 旱地 小麦 免耕覆盖 产量 经济效益 养分利用
下载PDF
水旱轮作制下蚕豆/小麦间作对小麦锰吸收的影响 被引量:2
9
作者 鲁耀 赵平 +3 位作者 郑毅 汤利 董艳 段宗颜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372-377,共6页
为给水旱轮作制下小麦缺锰问题的解决提供依据,采用田间和盆栽试验研究了蚕豆/小麦间作对小麦锰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拔节期,蚕豆/小麦间作显著提高了小麦根际土壤中交换性锰的含量,其中,田间试验间作第1行、第3行小麦比单作分别增加... 为给水旱轮作制下小麦缺锰问题的解决提供依据,采用田间和盆栽试验研究了蚕豆/小麦间作对小麦锰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拔节期,蚕豆/小麦间作显著提高了小麦根际土壤中交换性锰的含量,其中,田间试验间作第1行、第3行小麦比单作分别增加了21.09%、7.78%,盆栽试验间作比单作增加了37.63%,但小麦锰的吸收却没有表现出间作优势。抽穗后,田间试验蚕豆/小麦间作显著促进了小麦对锰的吸收,其中,间作第1行、第3行小麦地上部锰的累积量比单作在抽穗期分别增加了39.30%、29.06%,灌浆期分别增加了51.50%、65.30%,成熟期分别增加了36.17%、13.86%;盆栽试验间作小麦地上部锰的累积量在分蘖期、拔节期、灌浆期和成熟期分别增加了107.46%、36.07%、26.67%、20.92%,但间作小麦根际土壤中交换性锰的含量处于劣势。总之,通过蚕豆/小麦间作在抽穗前提高了小麦根际土壤中交换性锰的含量,从而促进了在灌浆过程小麦地上部,尤其是叶和穗对锰的吸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蚕豆/小麦间作 水旱轮作 锰吸收
下载PDF
旱塬麦田渗灌补水技术及经济效益 被引量:7
10
作者 冯永平 董忠义 +2 位作者 董孟雄 王娇娟 牛西午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73-78,共6页
旱地干旱年型下,在关键时期采用地下渗灌补水技术,通过对不同时期渗灌、不同渗水量及埋管深度与土壤水分运行状况和经济效益的研究分析表明,小麦孕穗期,冬渗土壤水分经下渗后积聚在100cm~150cm土层,比对照高3.41个... 旱地干旱年型下,在关键时期采用地下渗灌补水技术,通过对不同时期渗灌、不同渗水量及埋管深度与土壤水分运行状况和经济效益的研究分析表明,小麦孕穗期,冬渗土壤水分经下渗后积聚在100cm~150cm土层,比对照高3.41个百分点;而春渗多积聚在20cm~50cm土层,比对照高2.25个百分点。由于根系密集层与水分积聚层基本吻合,因此有利于小麦抽穗时期的生长发育,提高了水分利用率,春渗小麦比对照增产33.7%。不同渗水量试验,以每公顷渗水300m3的土壤水分变化较为明显,比对照增产27.3%;渗灌埋管深度由浅到深,水分下渗规律也呈同样趋势,根据小麦发育需水规律,以埋深20cm较为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渗灌 旱垣 土壤水分 麦田
下载PDF
云南旱地小麦养分丰缺指标建立及施肥推荐 被引量:1
11
作者 陈华 张勤斌 +6 位作者 桂玉莲 陈检锋 付利波 王志远 王伟 王应学 尹梅 《中国农学通报》 2022年第36期17-22,共6页
为建立云南省旱地小麦的氮磷钾养分丰缺指标,推荐小麦种植合理的施肥量,根据近10年来在云南省开展的旱地小麦肥料试验,分析土壤有效氮磷钾养分含量与小麦相对产量之间的相关性,以缺素区与当地最佳施肥区小麦相对产量>90%,75%~90%,60%... 为建立云南省旱地小麦的氮磷钾养分丰缺指标,推荐小麦种植合理的施肥量,根据近10年来在云南省开展的旱地小麦肥料试验,分析土壤有效氮磷钾养分含量与小麦相对产量之间的相关性,以缺素区与当地最佳施肥区小麦相对产量>90%,75%~90%,60%~75%和<60%为标准,将对应的土壤速效养分分别划分为高、中等、低和极低等级,建立小麦养分丰缺指标,并推荐施肥量。结果显示,云南旱地小麦种植土壤的碱解N、有效P和速效K平均值分别为145.3、26.6和143.0 mg/kg,三者变异均较大。当小麦种植土壤碱解N高(>175 mg/kg)、中等(155~175 mg/kg)、低(125~155 mg/kg)和极低(<125 mg/kg)时推荐施N量分别为:25~45、45~115、115~185、185~210 kg/hm2;种植土壤有效P高(>30 mg/kg)、中等(15~30 mg/kg)和低(<15 mg/kg)时推荐施P2O5量为:15~30、30~75、75~110 kg/hm2;种植土壤速效K高(>145 mg/kg)、中等(85~145 mg/kg)和低(<85 mg/kg)时推荐施K2O量为:15~30、30~75和75~110 kg/hm2。本研究结果可以作为云南省旱地小麦种植合理施肥量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地小麦 产量 养分 丰缺指标
下载PDF
土壤温度对北京旱地农田N_2O排放的影响 被引量:57
12
作者 谢军飞 李玉娥 《中国农业气象》 CSCD 2005年第1期7-10,共4页
在作物生长期内,通过田间自动采样系统的测定和室内温湿模拟实验,对北京地区麦豆轮作生态系统的N2O排放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在10~30℃范围内,随着土壤表层温度的升高,麦豆轮作生态系统的N2O排放通量在不同程度上有一定的增加,但... 在作物生长期内,通过田间自动采样系统的测定和室内温湿模拟实验,对北京地区麦豆轮作生态系统的N2O排放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在10~30℃范围内,随着土壤表层温度的升高,麦豆轮作生态系统的N2O排放通量在不同程度上有一定的增加,但不呈明显的线性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温度 轮作 旱地农田 N2O排放 土壤表层 作物生长期 田间 北京 增加 影响
下载PDF
不同种植制度对稻田旱作季节CH_4和N_2O排放的影响 被引量:20
13
作者 黄太庆 马煜春 +2 位作者 熊正琴 孔宪旺 余丰毅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519-523,共5页
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稻田旱作季节几种典型种植制度对CH4和N2O排放的影响,包括休闲(fallow)、油菜对照(OR-ck)、小麦对照(W-ck)、油菜施N(OR-N)和小麦施N(W-N)5个处理。试验结果表明,稻田旱作季节N2O排放明显,CH4排放量较低,甚至表现为弱... 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稻田旱作季节几种典型种植制度对CH4和N2O排放的影响,包括休闲(fallow)、油菜对照(OR-ck)、小麦对照(W-ck)、油菜施N(OR-N)和小麦施N(W-N)5个处理。试验结果表明,稻田旱作季节N2O排放明显,CH4排放量较低,甚至表现为弱的CH4汇。稻田旱作季节N2O排放除受到N肥和种植制度影响外,还受土壤含水量影响,施N处理显著促进了N2O排放,降雨后N2O排放明显。小麦和油菜施N处理N2O平均排放通量分别为18.51和13.47μg.m-2.h-1,季节累积排放量分别为87.31和59.48 mg.m-2,均显著高于对照和休闲处理。不同作物种类间N2O平均排放通量无显著差异,N2O季节累积排放量则表现为小麦显著高于油菜。各处理综合温室效应(100 a)依次为:OR-N>W-N>W-ck>fallow>OR-ck。各施N处理综合温室效应以N2O为主,但各无N处理则以CH4为主,也不容忽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4 N2O 稻田 旱作 种植制度 小麦 油菜 综合温室效应
下载PDF
气候变化对高寒地区旱作春小麦生态适应性的影响 被引量:4
14
作者 马兴祥 丁文魁 +6 位作者 邓振镛 魏育国 李万希 杨永龙 刘惠兰 蒋菊芳 刘海燕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12年第3期41-46,共6页
为了探索气候变化情景下农作物种植应对措施。采用分期播种法,对高寒地区气候变化对春小麦的影响试验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高寒旱作农业区不论在哪种气候年景下,早播种的春小麦全生育期日平均气温比迟播种的低。小麦全生育期气温高... 为了探索气候变化情景下农作物种植应对措施。采用分期播种法,对高寒地区气候变化对春小麦的影响试验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高寒旱作农业区不论在哪种气候年景下,早播种的春小麦全生育期日平均气温比迟播种的低。小麦全生育期气温高生育期短,气温低生育期长;全生育期间降水增加春小麦生育期延长。在春夏连旱情景下春小麦出苗率低、密度小、抗旱能力强,在伏旱情景下春小麦出苗率高,密度大,抗旱能力较弱。决定春小麦产量高低的主要时段是幼穗分化期的日平均气温和籽粒形成期的积温、降水量,幼穗分化期的日平均气温低,籽粒形成期的积温多、降水充足,产量高,反之产量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寒地区 旱地春小麦 生态气候条件 适应对策
下载PDF
BR-120对地麦配套技术增产效果的影响
15
作者 周天雄 杨成英 +1 位作者 唐福玉 姚宝云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7年第1期40-44,共5页
粮食专用型BR-1208000倍水溶液分蘖期和灌浆期喷施,明显促进试验中各组配套技术对旱地小麦的增产效果;其作用主要表现在增加千粒重;其次是增加穗粒数.在每hm2施用细厩肥15000kg作盖种肥+硫酸钾60kg/hm... 粮食专用型BR-1208000倍水溶液分蘖期和灌浆期喷施,明显促进试验中各组配套技术对旱地小麦的增产效果;其作用主要表现在增加千粒重;其次是增加穗粒数.在每hm2施用细厩肥15000kg作盖种肥+硫酸钾60kg/hm2作种肥或生物钾肥75kg/hm2拌种的条件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R-120 配套技术 增产 小麦
下载PDF
四川丘陵水旱轮作区保护性耕作对土壤水分和小麦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5
16
作者 赵小蓉 蒲波 +1 位作者 王昌桃 赵燮京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85-189,共5页
在四川丘陵区水旱轮作田进行了保护性耕作与传统耕作栽培模式的对比研究,对秸秆还田条件下的不同耕作模式对土壤水分及小麦产量的影响进行了探讨。试验结果表明,在小麦整个生育期,覆盖处理土壤水分含量均明显地高于不覆盖处理(对照),... 在四川丘陵区水旱轮作田进行了保护性耕作与传统耕作栽培模式的对比研究,对秸秆还田条件下的不同耕作模式对土壤水分及小麦产量的影响进行了探讨。试验结果表明,在小麦整个生育期,覆盖处理土壤水分含量均明显地高于不覆盖处理(对照),且免耕覆盖处理又显著优于翻耕覆盖处理。小麦分蘖高峰期覆盖处理的土壤水分比不覆盖处理分别高4.9%-12.8%,对土壤有较好的保墒作用。覆盖处理的小麦最高茎蘖数比翻耕不覆盖增加11.4%-45.8%,由于增加了小麦成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保护性耕作条件下覆盖处理比翻耕覆盖增产3.2%-18.1%,对提高小麦产量有明显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丘陵区 水旱轮作田 保护性耕作 土壤水分 小麦产量
下载PDF
云南地麦抗旱栽培配套技术增产机理的研究
17
作者 严美春 杨成英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7年第2期108-113,共6页
两年试验结果表明,云南无水灌溉小麦采用地麦抗旱栽培配套技术可以有效保蓄土壤水分,提高叶片水势和呼吸速率,增加小麦叶片下表皮外壁厚度,单位细胞内叶绿体数目和叶肉细胞层数,增大叶肉细胞,降低叶片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有利于... 两年试验结果表明,云南无水灌溉小麦采用地麦抗旱栽培配套技术可以有效保蓄土壤水分,提高叶片水势和呼吸速率,增加小麦叶片下表皮外壁厚度,单位细胞内叶绿体数目和叶肉细胞层数,增大叶肉细胞,降低叶片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有利于维持植株体内的水分平衡和生理代谢的正常进行,增强了麦株的抗旱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地麦 抗旱性 配套栽培 土壤绝对含水量
下载PDF
“麦/玉/苕+大豆”种植模式经济效益及养地效果初探 被引量:2
18
作者 郭伟 邓虹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6-9,共4页
在四川盆地东北部中丘区的棕紫泥旱坡地上,研究了"麦/玉/苕"旱三熟增间大豆的经济效益和土壤生态效益.结果表明:"麦/玉/苕"间种大豆结合秸杆还田耕作,在大春粮食增产或不减产基础上,经济效益显著提高;土壤容重降低... 在四川盆地东北部中丘区的棕紫泥旱坡地上,研究了"麦/玉/苕"旱三熟增间大豆的经济效益和土壤生态效益.结果表明:"麦/玉/苕"间种大豆结合秸杆还田耕作,在大春粮食增产或不减产基础上,经济效益显著提高;土壤容重降低、养分提高,特别是有机质、速效磷、速效钾明显增加.认为改进种植模式与发展大豆生产相结合,是提高旱坡地综合效益的良好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提高旱坡地综合效益的良好途径.关键词:旱坡地 旱三熟 间种 大豆 效益
下载PDF
麦后移栽棉高产优质技术原理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徐立华 李大庆 +3 位作者 李秀章 陈祥龙 何循宏 杨德银 《棉花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232-236,共5页
本研究系统地阐述了麦后移栽棉的生长发育特性,从光能利用、营养代谢、物质积累与分配等方面,探讨了麦后移栽棉的生理特性,揭示了麦后移栽棉开花结铃规律。首先提出麦后移栽棉的光能利用为“高效型”,营养代谢为“旺盛型”;生长发... 本研究系统地阐述了麦后移栽棉的生长发育特性,从光能利用、营养代谢、物质积累与分配等方面,探讨了麦后移栽棉的生理特性,揭示了麦后移栽棉开花结铃规律。首先提出麦后移栽棉的光能利用为“高效型”,营养代谢为“旺盛型”;生长发育为“快速型”;开花结铃呈“集中型”。该研究在南京进行,本区光温资源优于沿海棉区,表明在热量资源丰富的江苏沿江、黑下河棉区,只要栽培措施得当,麦后移栽棉的产量水平可以达到麦套移栽棉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地棉 移栽 棉花 麦茬棉
下载PDF
稻田水旱两熟及新三熟小麦轮、连作效应分析——“成都平原稻田水旱两熟及新三熟定位试验”第一报 被引量:4
20
作者 曾祖俊 庞良玉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1991年第2期43-47,共5页
五年定位试验表明,水旱两熟稻田麦稻连作使土壤物理性状恶化,供肥能力降低,杂草大量增加,导致小麦显著减产.稻田新三熟具有显著减轻小麦连作障碍的作用.有利于改善土壤物理性状,提高土壤肥力和小麦对土壤养分的吸收利用能力,是提高两熟... 五年定位试验表明,水旱两熟稻田麦稻连作使土壤物理性状恶化,供肥能力降低,杂草大量增加,导致小麦显著减产.稻田新三熟具有显著减轻小麦连作障碍的作用.有利于改善土壤物理性状,提高土壤肥力和小麦对土壤养分的吸收利用能力,是提高两熟制小麦产量和克服连作小麦减产、提高资源利用率和社会、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作 连作 水旱两熟 水稻 小麦
全文增补中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