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3篇文章
< 1 2 2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株旱稻联合固氮菌株的分离鉴定及促生作用
1
作者 胡应平 林冬梅 +4 位作者 胡弘正 吴颖 林佳丽 林占熺 刘斌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80-788,共9页
[目的]旱稻是一种重要的种质资源,对成熟期旱稻根系内生固氮菌进行筛选与鉴定,以获得对旱稻有较好促生作用的菌株。[方法]采用联合固氮固体培养基培养方法,从成熟期旱稻根系中分离出内生固氮菌,通过扩增固氮酶nifH基因和16S rRNA基因进... [目的]旱稻是一种重要的种质资源,对成熟期旱稻根系内生固氮菌进行筛选与鉴定,以获得对旱稻有较好促生作用的菌株。[方法]采用联合固氮固体培养基培养方法,从成熟期旱稻根系中分离出内生固氮菌,通过扩增固氮酶nifH基因和16S rRNA基因进行分子鉴定和系统进化分析生化指标测定和形态学鉴定;采用透明圈法进行溶磷、产铁载体能力验证;以褐球固氮菌为阳性对照,利用ELISA测定试剂盒测定菌株分泌固氮酶活性、1-氨基环丙烷-1-羧酸(ACC)脱氨酶,采用Salkowski比色法测定生长素(IAA)含量,并研究其生长特征。将分离的固氮菌株以1%浓度(约8×10~7CFU/mL)浸泡旱稻谷种进行催芽,研究其促生效果。[结果]分离的菌株URR45为固氮菌,属于嗜温型微生物,最适生长温度为32~50℃,最适pH为6.0~6.5,不耐盐。其分泌的固氮酶含量为220.15 U/L,ACC含量为898.69 ng/mL,生长素含量为14.91 mg/L,固氮酶含量和ACC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褐球固氮菌。该菌株能够利用葡萄糖、麦芽糖等碳源,属于发酵型细菌,具有水解明胶、溶磷和产铁载体特性。该菌株经16S rRNA基因测序后通过NCBI BLAST比对,鉴定为Herbaspirillum seropedicae,隶属于Pseudomonadota门、Betaproteobacteria纲、Burkholderiale目、Oxalobacteraceae科、Herbaspirillum属,革兰氏染色呈阴性。促生试验结果表明,在主根长度、侧根长度以及测根数方面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该菌株对旱稻幼苗具有一定的促生作用,在农业上产上可作为功能性内生固氮菌开发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稻 联合固氮菌 菌株鉴定 固氮能力 促生作用
下载PDF
土壤水分含量对旱稻根系和土壤呼吸速率的影响
2
作者 赵晨云 王家琪 +5 位作者 赵志平 高桐梅 彭廷 张静 赵亚帆 赵全志 《中国稻米》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6-31,共6页
在池栽条件下比较研究了不同土壤水分含量处理(65%WHC、75%WHC、85%WHC、95%WHC和100%WHC,WHC代表田间最大持水量)对旱稻277土壤呼吸速率及根条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水分含量对旱稻土壤呼吸速率和根条数有显著影响。随着土壤水分含... 在池栽条件下比较研究了不同土壤水分含量处理(65%WHC、75%WHC、85%WHC、95%WHC和100%WHC,WHC代表田间最大持水量)对旱稻277土壤呼吸速率及根条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水分含量对旱稻土壤呼吸速率和根条数有显著影响。随着土壤水分含量的提高,土壤呼吸速率显著下降;随着旱稻生育期的推进,除100%WHC处理的土壤呼吸速率减小外,其余水分含量处理的土壤呼吸速率都呈升高趋势;随着土壤水分含量的增加,旱稻根条数逐渐降低,在分蘖前期处理间差异达到显著水平,随着生育期的推进,处理间的差异逐渐减小,且根条数与土壤呼吸速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土壤呼吸速率日变化在65%WHC、75%WHC和85%WHC处理下表现为逐渐增加后保持稳定,在95%WHC处理下表现为达最大值后逐渐下降,在100%WHC处理下表现为达最大值后略有下降,并一直保持在较低水平。土壤温度日变化在不同土壤水分含量下均呈现先升高再趋于平稳的变化趋势,以75%WHC水分处理下的温度最高,95%WHC和100%WHC水分处理下土壤温度较低。相关分析表明,不同水分含量处理条件下(100%WHC处理除外),土壤呼吸速率与土壤温度呈显著或极显著的二次抛物线关系,根条数与土壤呼吸速率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稻 土壤水分含量 根条数 土壤温度 土壤呼吸速率
下载PDF
黄豆/旱稻间作与肥料协同作用对矿泥、赤泥土壤化处置的影响
3
作者 杜诚豪 成官文 +3 位作者 王云龙 曾玉辉 张正林 黄振艺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20-228,共9页
针对矿泥、赤泥大规模堆存对周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的问题,以脱水矿泥、赤泥为研究对象,从土壤化处置基质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以及微生物指标入手,探究黄豆/旱稻间作与肥料协同作用对纯矿泥基质及矿泥+赤泥混合基质土壤化效果的影响。... 针对矿泥、赤泥大规模堆存对周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的问题,以脱水矿泥、赤泥为研究对象,从土壤化处置基质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以及微生物指标入手,探究黄豆/旱稻间作与肥料协同作用对纯矿泥基质及矿泥+赤泥混合基质土壤化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土壤化处置时间的延长,两种基质的电导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在土壤化过程中始终满足《土地复垦质量控制标准》(TD/T 1036—2013)要求;在土壤化处置115 d后,两种基质的pH值均在8.5以下,满足《矿山生态环境保护治理技术规范》(HJ 651—2013)的要求;矿泥、赤泥混合土壤化处置基质和纯矿泥土壤化处置基质中全氮含量均达到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标准中的一级水平,速效钾含量分别达到2级和4级水平,有效磷含量均为4级水平以上,有机质含量均达到4级水平;在土壤化处置过程中基质粒径增大,容重下降,有利于作物种植;经过黄豆/旱稻间作与肥料协同作用,土壤中微生物多样性增加,种群丰富度提高,物种种群分布更加均匀,生态系统更加健康。本研究结果可为矿泥、赤泥土壤化处置生态修复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泥 赤泥 土壤化 肥料 黄豆/旱稻间作 协同生态修复
下载PDF
云南山区旱地稻田蛴螬组成结构及空间分布特征
4
作者 李正飞 杨宝云 +6 位作者 何艳艳 杨虎权 颜朝涧萍 曹湖英 彭跃进 陈斌 杜广祖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8-136,共9页
【目的】明确云南省山区旱地稻田蛴螬种类组成、种群空间分布型及抽样方法,为云南山区旱地稻田蛴螬类害虫的预测预报及综合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云南省普洱市澜沧县竹塘乡蒿枝坝村、哈果马村和诺国村3个主要旱地稻种植区为试... 【目的】明确云南省山区旱地稻田蛴螬种类组成、种群空间分布型及抽样方法,为云南山区旱地稻田蛴螬类害虫的预测预报及综合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云南省普洱市澜沧县竹塘乡蒿枝坝村、哈果马村和诺国村3个主要旱地稻种植区为试验地点,于2022和2023年采用五点取样法对旱地稻田中的蛴螬种类进行系统调查及鉴定;通过聚集度指标法、Iwao回归分析、Taylor幂函数法及种群聚集均数分析不同试验点旱地稻田蛴螬空间分布型和聚集原因,并基于空间分布结果,拟合建立理论抽样和序贯抽样模型。【结果】云南省普洱市澜沧县3个试验地点的旱地稻田共发现9种蛴螬,隶属于3科6属,其中黑阿鳃金龟(Apogonia cupreoviridis)和东方绢金龟(Maladera orientalis)是主要的优势种,相对丰度分别为30.91%和24.18%。聚集度指标法、Iwao回归分析及Taylor幂法结果显示,2022和2023年蒿枝坝村、哈国马村和诺国村的蛴螬空间分布型均表现为聚集分布(α<0,β>1);聚集均数λ值均大于2,表明昆虫本身的生活习性和环境气候、土壤湿度、植株生长状况等因素是影响旱地稻田蛴螬个体聚集的主要因素。通过建立理论抽样和序贯抽样模型可知,当允许误差D为0.3,蒿枝坝村、哈国马村和诺国村的虫口密度均为2头/m^(2)时,2022年所需的理论抽样数分别为353、393和155 m^(2),2023年所需抽样数为76、44和49 m^(2)。【结论】云南省普洱市澜沧县竹塘乡3个村的旱地稻种植田蛴螬共有9种,主要优势种为黑阿鳃金龟和东方绢金龟。蛴螬种群在田间呈聚集分布,引起聚集的原因是昆虫本身的生活习性和环境气候、土壤湿度、植株生长状况等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地稻 蛴螬 地下害虫 空间分布 序贯抽样 云南
下载PDF
海南琼中山栏稻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
5
作者 易伟鹏 袁潜华 +3 位作者 唐清杰 邢建平 冯尔勇 曹林奎 《热带农业科学》 2024年第1期33-38,共6页
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是海南岛山栏稻种植相对集中和典型的地区,科学保护和合理利用山栏稻种质资源,既是保护区域生物多样性、维持地区生态系统平衡的要求,也是传承海南地区农耕文化、保护独特农业文化遗产的需要。文章全面分析琼中山栏... 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是海南岛山栏稻种植相对集中和典型的地区,科学保护和合理利用山栏稻种质资源,既是保护区域生物多样性、维持地区生态系统平衡的要求,也是传承海南地区农耕文化、保护独特农业文化遗产的需要。文章全面分析琼中山栏稻产业发展现状与问题、市场前景并提出对策建议,旨在为加强琼中山栏稻种质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提升其产业化发展水平,促进山栏稻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琼中 山栏稻 产业 发展现状 对策建议
下载PDF
不同水分管理栽培方式对山栏稻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的影响
6
作者 刘佳宁 李梦 +3 位作者 杨新森 吴伟 裴新梧 袁潜华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42-250,共9页
【目的】山栏稻的栽培方式单一,传统刀耕火种的种植手段破坏环境,水作是山栏稻栽培的新模式。研究山栏稻在大田水作环境下根际微生物的变化情况。【方法】设置正常灌溉和干旱管理的山栏稻栽培处理,分别对山栏稻根际土壤细菌群落进行16S ... 【目的】山栏稻的栽培方式单一,传统刀耕火种的种植手段破坏环境,水作是山栏稻栽培的新模式。研究山栏稻在大田水作环境下根际微生物的变化情况。【方法】设置正常灌溉和干旱管理的山栏稻栽培处理,分别对山栏稻根际土壤细菌群落进行16S rRNA基因扩增序列测定,测序数据结合土壤理化性质进行综合分析。【结果】栽培方式的改变明显影响了根际细菌群落的组成。正常灌溉处理的Nitrosprota和Proteobacteria相对丰度低于干旱管理,Firmicutes的相对丰度高于干旱管理。相对丰度前10的细菌门群落与土壤理化性质具有相关性。相关性网络分析显示,正常灌溉处理中更多的细菌群落具有相互作用,正常灌溉处理拥有更复杂的细菌网络。【结论】不同水分管理栽培方式的山栏稻根际细菌群落组成发生显著变化,Nitrospirota、Proteobacteria细菌类群可能通过促进水稻根部吸收氮素来增强山栏稻抗逆性。正常灌溉处理中更多细菌群落相互作用,增强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栏稻 栽培方式 根际微生物 土壤理化性质
下载PDF
江西省信丰县山稻基地硒及相关元素分布特征
7
作者 杨兰 张安 +2 位作者 王运 邹勇军 王鹤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5-63,共9页
为了寻找绿色富硒农产品,对江西省信丰县山稻基地表层土壤、山稻、根系土及土壤垂向剖面样品开展硒及相关元素的测试分析和质量评价,并利用环境水化学软件Visual MINTEQ 3.1开展硒形态模拟。结果表明,本区表层土壤为强酸性,硒平均含量... 为了寻找绿色富硒农产品,对江西省信丰县山稻基地表层土壤、山稻、根系土及土壤垂向剖面样品开展硒及相关元素的测试分析和质量评价,并利用环境水化学软件Visual MINTEQ 3.1开展硒形态模拟。结果表明,本区表层土壤为强酸性,硒平均含量等级为适量,土壤环境地球化学等级为清洁;山稻根系土为强酸性,硒平均含量等级为富硒,土壤环境地球化学等级为清洁。土壤垂向剖面显示Cd、Hg、Cr、有机质(SOM)在地表富集趋势明显,且Se含量与Cd、As、Hg、Cr、SOM含量呈正相关,与Ni、Cu、Zn、Pb含量及pH呈负相关,表明山稻有重金属污染风险。本区土壤中硒形态主要为HSeO_(3)^(-)和SeO_(4)^(2-),其中HSeO_(3)^(-)生物有效性低于SeO_(4)^(2-),但对重金属拮抗效果好。因此,可通过喷洒SeO_(4)^(2-)和HSeO_(3)^(-)溶液改善农作物品质。本区种植的山稻绿色富硒,对Hg和Cd表现出良好的富集能力,可作为修复Hg和Cd污染土壤的优选植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富硒 土壤 山稻 江西
下载PDF
来安县旱籼稻新品种比较试验
8
作者 朱建东 《园艺与种苗》 CAS 2024年第3期98-99,102,共3页
[目的]筛选适宜来安县种植的旱籼稻新品种。[方法]选取7个旱籼稻品种,比较不同品种水稻的产量、性状和抗性表现。[结果]7个旱籼稻品种中,友两优265、绿旱1号(CK)、绿旱两优888、荃广优857产量表现较好,尤其在试验期间高温热害的特殊气... [目的]筛选适宜来安县种植的旱籼稻新品种。[方法]选取7个旱籼稻品种,比较不同品种水稻的产量、性状和抗性表现。[结果]7个旱籼稻品种中,友两优265、绿旱1号(CK)、绿旱两优888、荃广优857产量表现较好,尤其在试验期间高温热害的特殊气候条件下,表现较好的稳产、丰产性。[结论]友两优265、绿旱1号、绿旱两优888、荃广优857等品种表现较好,适宜在来安县作为旱籼稻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稻 新品种 比较试验
下载PDF
“稻-豆-油”三熟制水旱轮作绿色高效栽培技术
9
作者 李诚永 夏英 +4 位作者 李韵 李正泉 徐南昌 王宏航 袁敏良 《浙江农业科学》 2024年第4期812-816,共5页
为提高农民种植效益,稳定粮油生产,本研究充分利用地域优势和作物品种优势,通过多年的实验示范,总结集成了“早稻-鲜食秋大豆-油菜”三熟制水旱轮作绿色高效栽培模式。该模式不仅实现了粮食绿色安全生产和稳粮增粮,而且大幅提高了土地... 为提高农民种植效益,稳定粮油生产,本研究充分利用地域优势和作物品种优势,通过多年的实验示范,总结集成了“早稻-鲜食秋大豆-油菜”三熟制水旱轮作绿色高效栽培模式。该模式不仅实现了粮食绿色安全生产和稳粮增粮,而且大幅提高了土地产出率,有效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是符合现代农业发展方向的高效生产技术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豆-油”三熟制 水旱轮作 绿色高效
下载PDF
山稻米糠油营养成分分析与比较
10
作者 秦玉川 徐新快 +5 位作者 王衍彬 王丽玲 贺亮 方茹 程俊文 钱华 《中国粮油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40-147,共8页
分别对江南地区栽培较广的3个山稻品种进行了米糠含油率、脂肪酸组成、不皂化物含量与组成、-谷维素含量的分析,并与水稻和旱稻米糠油进行对比。结果表明,3个山稻品种米糠含油率均高于水稻和旱稻,最高的是山稻18号,含油率达(23.08±... 分别对江南地区栽培较广的3个山稻品种进行了米糠含油率、脂肪酸组成、不皂化物含量与组成、-谷维素含量的分析,并与水稻和旱稻米糠油进行对比。结果表明,3个山稻品种米糠含油率均高于水稻和旱稻,最高的是山稻18号,含油率达(23.08±2.20)%;脂肪酸组成最丰富的是山稻14号,共检出14种脂肪酸,必需脂肪酸质量分数最高的是山稻5号,仅次于旱稻,达35.83%,最低的是14号,为28.31%;米糠油不皂化物中含量最高的是甾醇类化合物,3个山稻品种中植物甾醇质量分数均超过总不皂化物的50%;山稻18号角鲨烯含量最高,仅次于旱稻,达1168.91mg/kg;5种米糠油中γ-谷维素含量从高到底分别为山稻18号、山稻5号、旱稻、山稻14号和水稻,γ-谷维素质量分数分别为(20.74±0.08)、(18.26±0.08)、(16.68±0.88)、(14.72±0.31)、(12.61±0.11)mg/g,5个品种间γ-谷维素含量差异极显著(P<0.01)。山稻米糠含油率较高,脂肪酸组成丰富,油中植物甾醇和γ-谷维素等含量均高于传统栽培的水稻和旱稻,是一种极具潜力的食用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稻 米糠油 营养成分
下载PDF
临沧地区不同来源稻瘟病菌致病性分析
11
作者 董丽英 赵秀兰 +3 位作者 刘沛 刘树芳 张先闻 杨勤忠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2729-2734,共6页
【目的】明确分离自临沧地区水稻主栽品种和陆稻地方品种稻瘟病菌的毒性频率及致病性的分化特点。【方法】采用喷雾接种,分别将分离自临沧地区的108个稻瘟病菌单孢菌株在水稻苗期接种于23个稻瘟病抗性单基因系,对其进行致病性测定。【... 【目的】明确分离自临沧地区水稻主栽品种和陆稻地方品种稻瘟病菌的毒性频率及致病性的分化特点。【方法】采用喷雾接种,分别将分离自临沧地区的108个稻瘟病菌单孢菌株在水稻苗期接种于23个稻瘟病抗性单基因系,对其进行致病性测定。【结果】108个供试菌株中,分离自主栽水稻品种上的26个稻瘟病菌单孢菌株对持有抗性基因Piz、Piz-5、Pita、Pi5、Pi9和Pita-2的水稻单基因系的毒性频率均低于20%,分离自沧源县陆稻地方品种的56个稻瘟病菌单孢菌株对持有抗性基因Pik-h、Piz-t、Pib、Pi5、Pi9、Pi12和Pi11的水稻单基因系的毒性频率均低于20%,分离自镇康县陆稻地方品种的26个稻瘟病菌单孢菌株对持有抗性基因Pii、Pik-h、Piz-t、Pib、Pish、Pi1、Pi5、Pi9、Pi12、Pik-m和Pi11的水稻单基因系的毒性频率均低于20%;在稻瘟病菌致病性相似系数为0.45时,将不同来源的108个稻瘟病菌株划分为2个谱系。【结论】持有Pi5和Pi9抗性基因的水稻品种在临沧地区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分离自临沧地区的水稻主栽品种和陆稻地方品种上的稻瘟病菌群体存在明显的致病性分化,而来自沧源县和镇康县陆稻地方品种上的菌株致病性分化相对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瘟病菌 致病性 水稻主栽品种 陆稻地方品种
下载PDF
水稻和陆稻分化相关性状的QTL分析及水旱不同栽培条件下连续选择的影响
12
作者 孙佩 张培风 +1 位作者 李合顺 王学军 《种子》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50-57,69,共9页
本研究以来自云南的地方品种Ch5-10和Ch6-11为亲本,后代用SSD方法而得到的RIL9群体为试验材料,对水、陆稻差异性状(始穗期、剑叶宽、株高等)进行了考察,并利用SSR分子标记构建遗传连锁图谱,进行了各性状的QTL定位;在自然和人工选择的过... 本研究以来自云南的地方品种Ch5-10和Ch6-11为亲本,后代用SSD方法而得到的RIL9群体为试验材料,对水、陆稻差异性状(始穗期、剑叶宽、株高等)进行了考察,并利用SSR分子标记构建遗传连锁图谱,进行了各性状的QTL定位;在自然和人工选择的过程中,栽培稻无论是形态上还是基因组上,都发生多种多样的变化。利用F 2群体(父、母本和前述的SSD群体相同)采用Bulk混合选择的方法,在F 4代开始进行水、旱田两种条件下种植,以模拟水陆稻的分化条件,经过5代的种植后繁殖成株系,分别得到CA、CB两个群体。对这两个群体的水陆稻差异性状(始穗期、最高分蘖数、有效分蘖数、剑叶宽、株高等)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利用SSD方法而得到的RIL9群体对始穗期、剑叶宽、株高等3个性状进行QTL分析,两年共检测到19个QTL,分别位于1,2,3,7,8,9,11号染色体上。其中株高qPH-1效应最大,贡献率为22%(2009年安徽),16%(2009年北京),16%(2010年北京),表现为来自亲本Ch5-10的等位基因增加株高;利用Bulk方法而得到的CA群体(经过水田筛选5代、289个株系)和CB群体(经过旱田筛选5代、332个株系),考察其最高分蘖数、有效分蘖数、始穗期、株高、剑叶宽等5个性状。2009年安徽和北京两地试验发现:两群体间除安徽始穗期和北京剑叶宽差异不显著外,其他性状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根据氯酸钾抗性和低温发芽力的QTL定位结果,选择qSLtr-2、qSLratio-2、qRL28-2-1和qRL28-4附近的标记RM166、RM5472、RI05751和RM5979,及未定位到QTL的标记RM259对CA群体和CB群体进行基因型分析,两群体间t测验结果表明,RM5472、RI05751和RM5979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RM259和RM166差异不显著。说明在人工模拟水、陆稻选择的条件下这2个群体有了明显的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陆稻 始穗期 株高 数量性状定位 剑叶宽
下载PDF
国内外旱稻研究现状及对广东的启示 被引量:1
13
作者 陆展华 刘维 +5 位作者 王石光 巫浩翔 王晓飞 陈浩 潘朝阳 何秀英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23年第12期62-72,共11页
旱稻是水稻长期驯化演变形成的一种生态类型,主要分布在夏季雨水稳定但缺乏灌溉条件的旱地、山坡地。目前,全世界旱稻种植面积约1900万hm^(2),约占水稻栽培总面积的12.7%。旱稻在我国具有丰富的资源和悠久的种植历史,在国内不同稻作区... 旱稻是水稻长期驯化演变形成的一种生态类型,主要分布在夏季雨水稳定但缺乏灌溉条件的旱地、山坡地。目前,全世界旱稻种植面积约1900万hm^(2),约占水稻栽培总面积的12.7%。旱稻在我国具有丰富的资源和悠久的种植历史,在国内不同稻作区均有分布。农业是重要的温室气体排放源之一,其中水稻种植过程中需要建立较长时期的水层,排放的温室气体约占农业的16%。而旱稻种植在减少稻田温室气体排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国家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由于光温条件和降雨量总体相对平衡,广东各生态区以双季水稻种植为主,旱稻发展相对滞后。随着农村劳动力减少、水资源短缺,以及高温干旱等极端天气的不断发生,广东乃至华南稻作区对旱稻品种的需求逐年增加。本文介绍了国内外旱稻抗旱机制、品种培育及配套技术研究进展,对广东旱稻研究和种植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了广东旱稻研究的建议,以期为广东旱稻品种的分子育种、低碳栽培技术的研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稻 育种 干旱 低碳 栽培技术
下载PDF
硅提高旱稻生理功能和硒耐受性的机理 被引量:1
14
作者 郭振宇 索常凯 +5 位作者 蒲敏 阮向阳 肖乐乐 罗洁 冶军 侯振安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2282-2298,共17页
【目的】研究硅酸钠与亚硒酸钠对旱稻叶片表面硅化细胞结构及其体内抗氧化物质的影响,为干旱地区富硒旱稻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田间试验在新疆石河子进行,设置基施硒肥0、7.2 kg/hm^(2)(Se0、Se)两个硒水平,基施硅肥0、250、5... 【目的】研究硅酸钠与亚硒酸钠对旱稻叶片表面硅化细胞结构及其体内抗氧化物质的影响,为干旱地区富硒旱稻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田间试验在新疆石河子进行,设置基施硒肥0、7.2 kg/hm^(2)(Se0、Se)两个硒水平,基施硅肥0、250、500 kg/hm^(2)(Si0、Si250、Si500)3个硅水平,共计6个处理,供试硅肥和硒肥为分析纯硅酸钠和亚硒酸钠。在旱稻分蘖、孕穗、齐穗和灌浆中期,取叶片样品和根系样品测定丙二醛含量、抗氧化保护酶活性及叶片叶绿素(SPAD值)含量,齐穗期测定叶片中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和非酶类抗氧化物质含量,并观察叶片表面微观结构,成熟期测定旱稻稻米硒含量、产量和品质等指标,以明确施硅对旱稻生理特性、硒吸收及品质的影响。【结果】与Se0-Si0相比,施硅后水稻叶片表面松散的硅化细胞排列更加整齐均匀,形成梯状硅质体,提高了机械强度;施硅显著增加了旱稻叶片气孔开度和叶绿素含量,以Se0-Si500处理叶绿素含量最高,各生育期较Se0-Si0增加10.9%~16.9%;施硅提高了旱稻抗氧化能力,Se0-Si500处理各生育期根系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较Se0-Si0增加了14.2%~20.9%,分蘖、孕穗、齐穗期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较Si0分别增加了14.7%~30.4%和27.8%~52.6%。施硒条件下,Si250处理旱稻叶片抗坏血酸(AsA)、谷胱甘肽(GSH)含量较Si0分别增加了18.3%和25.2%,Si500处理与Si0基本持平。施硒处理较Se0处理旱稻叶片和根系MDA含量分别降低了15.6%~18.2%和16.9%~18.0%,叶片可溶性蛋白含量提高了16.5%~18.6%,叶片抗氧化酶SOD、POD、CAT活性分别增加了8.1%~8.9%、5.3%~8.8%、7.9%~16.4%。施硅显著促进了旱稻各器官硒吸收,Se0和Se条件下,Si250处理籽粒硒含量较Si0分别提升了150.0%和21.1%,Si500处理分别提升了250.0%和23.8%。施硅提升了旱稻千粒重、结实率,施Se条件下Si250、Si500处理较Se0条件下千粒重分别提高了6.4%、6.9%,结实率分别提高了7.9%、10.8%,产量分别提高了14.8%、16.5%。施硅后稻米精米率和整精米率上升,垩白粒下降,碾磨和外观品质提升;胶稠度增加,直链淀粉含量下降,显著提高了旱稻的食味品质,口感得到改善。【结论】施硅改善了叶片表面微观结构,提高了叶片气孔导度和叶绿素含量,显著提升并延长了叶片功能期对光温资源的利用,因而显著提高了产量。此外,施硅保持了较高的抗氧化酶活性、抗坏血酸和谷胱甘肽含量,因而提高了旱稻对硒的耐受性,提高了籽粒硒含量及品质和口感。综合各项指标,播种前基施250 kg/hm^(2)硅酸钠和7.2 kg/hm^(2)亚硒酸钠,是提高水稻产量和稻米硒含量的有效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稻 生理特性 硒吸收 稻米品质
下载PDF
陆稻早期幼苗陆生适应性鉴定及综合评价
15
作者 张德宇 CHALI Biru Alemu +6 位作者 PHYU Phyu Thin 路承凯 陆炳悦 陆定科 王效宁 万金鹏 徐鹏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915-924,共10页
【目的】鉴定陆稻种质资源早期幼苗的陆生适应性,筛选出具备低水分胁迫萌发、深土出苗能力的优势种质资源,为培育具有优良陆生适应性的新品种提供种质资源和参考依据。【方法】在150 g/L乙二醇(PEG6000)模拟低水分胁迫及8 cm深土壤播种... 【目的】鉴定陆稻种质资源早期幼苗的陆生适应性,筛选出具备低水分胁迫萌发、深土出苗能力的优势种质资源,为培育具有优良陆生适应性的新品种提供种质资源和参考依据。【方法】在150 g/L乙二醇(PEG6000)模拟低水分胁迫及8 cm深土壤播种条件下,评价‘黄华占’‘龙粳39’‘京越1号’等24份水稻和‘陆引46’‘IRAT318’‘IRAT11’等24份陆稻改良品种的陆生适应性指标,同时对246份地方陆稻种质资源进行相关指标测定。通过主成分分析、隶属函数和陆生适应性综合评价值对参试种质资源进行评价,并利用聚类分析进行分类。【结果】在低水分胁迫条件下,典型水、陆稻品种的相对发芽率、发芽势、根长、芽长、根数均存在极显著差异,可作为陆稻早期幼苗陆生适应性的鉴定指标。在深土播种条件下,根长、芽长、中胚轴长和胚芽鞘长对幼苗出土起着主效作用。根据它们陆生适应性的差异,可将294份供试材料的陆生适应性划分为极强型(Ⅰ类)、强型(Ⅱ类)、中间型(Ⅲ类)、弱型(Ⅳ类)和极弱型(Ⅴ类)5类,最终筛选出7份陆生适应性强的种质资源。【结论】本研究初步确定了陆稻早期幼苗的陆生适应性鉴定指标,并对云南地方陆稻进行综合评价,可为旱直播稻新品种的培育提供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稻 陆生适应性 低水分胁迫 种子萌发 幼苗出土
下载PDF
改性纤维素对旱稻萌发和旱地土壤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3
16
作者 刘宏元 周志花 +2 位作者 赵光昕 王艳君 王娜娜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68-175,共8页
水资源短缺和养分利用率低一直是制约我国旱地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而改性纤维素能够有效固持土壤水分和养分,同时还具有缓释作用促进作物生长。探究了羧甲基纤维素(Carboxymethylcellulose,CMC)对旱地土壤性质的影响及其在植株生长过程... 水资源短缺和养分利用率低一直是制约我国旱地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而改性纤维素能够有效固持土壤水分和养分,同时还具有缓释作用促进作物生长。探究了羧甲基纤维素(Carboxymethylcellulose,CMC)对旱地土壤性质的影响及其在植株生长过程中的实际应用效果,为羧甲基纤维素在旱地土壤中施用量、施用方法提供科学依据。通过旱稻盆栽试验,研究CMC-NH4、CMC-Na和CMC-K施加量为0.05%、0.10%、0.30%和0.50%时对旱稻萌发、土壤水分、物理性质、养分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施加0.05%的3种改性纤维素均可以促进旱稻萌发和增加地上部生物量,达214.29%~316.33%。施加改性纤维素能降低培养前期土壤水分流失量,但对土壤累积水分流失量无显著性影响;其对土壤物理性质影响较大,尤其是CMC-NH4和CMC-Na可以增加土壤硬度以及土壤紧实度。施加CMC-NH4有降低土壤pH的趋势,而施加CMC-Na和CMC-K有增加土壤pH的趋势。施加CMC-NH4可以增加土壤硝态氮和铵态氮含量,分别达202.45%~1017.79%和48.20%~172.60%;3种改性纤维素均在不同程度上提高了土壤速效磷含量;仅施加CMC-K可以显著增加土壤速效钾含量,达344.94%~1458.73%。因此,3种改性纤维素施加量为0.05%时有利于作物生长和土壤养分的增加,可以作为旱地土壤改良剂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性纤维素 土壤养分 土壤水分 旱稻生长
下载PDF
不同种植模式对稻田土壤剖面构型及团聚体稳定性的影响
17
作者 李丹妮 王天舒 +3 位作者 王丽 黄山 马秀玲 尧水红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8,共8页
土壤结构是评价耕地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探明双季稻改制后不同种植模式对土壤结构尤其是对土壤剖面构型及团聚体稳定性的影响,对长江中下游典型稻区耕地质量保育具有重要的理论支撑意义。研究依托华中农业大学试验基地双季稻改制长期定... 土壤结构是评价耕地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探明双季稻改制后不同种植模式对土壤结构尤其是对土壤剖面构型及团聚体稳定性的影响,对长江中下游典型稻区耕地质量保育具有重要的理论支撑意义。研究依托华中农业大学试验基地双季稻改制长期定位试验,选取4种种植模式(双季稻、再生稻、稻油轮作和稻麦轮作)的土壤作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不同种植模式下土壤剖面构型和水稳性团聚体组成的差异。结果表明,(1)与双季稻相比,稻油轮作和稻麦轮作的耕作层厚度分别增加7.25%和4.15%,而再生稻模式耕作层显著变化36.27%(P<0.05),犁底层发生上移;(2)4种种植模式的土壤团聚体颗粒组成和团聚体稳定性均在耕作层和犁底层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3)双季稻改水旱轮作后(稻油轮作和稻麦轮作),耕作层中游离氧化铁含量分别降低8.5%和26.5%(P<0.05),从而显著降低了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再生稻模式因耕作次数减少,其耕作层土壤团聚体稳定性显著提高。综上所述,双季稻改制后的两种水旱轮作模式能使土壤保持良好的剖面构型,而再生稻模式虽然能提高耕作层土壤的团聚体稳定性,但因其一种两收的种植特点导致耕作层显著薄化,犁底层上移,因此,不提倡在同一地块多年种植再生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田种植模式 土壤剖面构型 团聚体稳定性 水旱轮作 再生稻
下载PDF
“早稻-加工型辣椒”水旱轮作栽培技术 被引量:2
18
作者 曹春信 黄洪明 +3 位作者 汪暖 刘玉兵 赵永良 刘新华 《中国稻米》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01-103,共3页
为推动浙中地区早稻和辣椒产业发展,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农民收益,集成了“早稻-加工型辣椒”水旱轮作栽培模式。该模式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同时提高了稻田周年效益,总产值可达7 945.2元/667 m^(2),促进了早稻和辣椒产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为推动浙中地区早稻和辣椒产业发展,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农民收益,集成了“早稻-加工型辣椒”水旱轮作栽培模式。该模式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同时提高了稻田周年效益,总产值可达7 945.2元/667 m^(2),促进了早稻和辣椒产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同时通过水旱轮作,有效减轻了病虫害发生,有利于二季作物高产高效,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显著。介绍了早稻和加工型辣椒的栽培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稻 加工型辣椒 水旱轮作 栽培技术
下载PDF
鲁东南稻区水稻钵盘旱育机插秧绿色高效生产新技术
19
作者 金桂秀 《北方水稻》 CAS 2023年第3期52-54,共3页
水稻钵盘旱育机插秧绿色高效生产新技术是水稻机械化生产的升级换代新技术,该技术比传统平盘(软盘)育秧机插技术更先进,播量精确均匀,育秧效率高,育成的秧苗整齐健壮,移栽不伤根,分蘖早而多,穗层整齐、成穗率高,产出的稻米品质优,节本... 水稻钵盘旱育机插秧绿色高效生产新技术是水稻机械化生产的升级换代新技术,该技术比传统平盘(软盘)育秧机插技术更先进,播量精确均匀,育秧效率高,育成的秧苗整齐健壮,移栽不伤根,分蘖早而多,穗层整齐、成穗率高,产出的稻米品质优,节本增效。从鲁东南稻区生产实际出发,主要从机插水稻品种的选择、育秧土及秧床准备、播种摆盘、育秧管理、大田准备、插秧、大田管理等方面总结介绍了该项水稻生产新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东南稻区 水稻 钵盘旱育机插秧 技术
下载PDF
接种蚯蚓对秸秆还田土壤碳、氮动态和作物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75
20
作者 李辉信 胡锋 +3 位作者 沈其荣 陈小云 仓龙 王霞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12期1637-1641,共5页
通过为期 2年的小区 (2 .8m× 1.0m)试验 ,研究了旱作水稻 小麦轮作条件下接种蚯蚓对施用玉米秸秆 (第一季用量 15 0 0g·m-2 ,以后各季为 75 0g·m-2 )农田土壤碳、氮动态和作物产量的影响 .结果表明 ,接种 10条·m-2 ... 通过为期 2年的小区 (2 .8m× 1.0m)试验 ,研究了旱作水稻 小麦轮作条件下接种蚯蚓对施用玉米秸秆 (第一季用量 15 0 0g·m-2 ,以后各季为 75 0g·m-2 )农田土壤碳、氮动态和作物产量的影响 .结果表明 ,接种 10条·m-2 或 2 0条·m-2 环毛蚓 (Pheretimasp .)对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含量无显著影响 ,蚯蚓活动未造成土壤C库的衰减 ,土壤碳、氮基本维持平衡 .接种蚯蚓处理土壤N的矿化作用增强 ,矿质N含量提高 ,NO3 - N含量增加 ,而且稻季比麦季增加更为明显 .接种蚯蚓在稻、麦季均能提高微生物量碳、氮含量 ,蚯蚓具有扩大土壤微生物量N库和促进有机N矿化的双重作用 .这种作用在有效C源供应丰富的作物生长发育旺盛期更为明显 .接种蚯蚓对旱作水稻和小麦有一定的增产作用 ,其中水稻的增产幅度达 9.3% ,小麦为 5 .1% .接种蚯蚓后土壤容重明显降低 ,孔隙度显著增加 .蚯蚓在保持土壤C库平衡的同时 ,对于促进秸秆有机肥N素养分的再循环和作物生产力的提高具有重要的生态学意义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接种 蚯蚓 秸秆还田 作物产量 影响 土壤碳 稻麦轮作 土壤氮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