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9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haracteristics of Fault Activity in the Taiyangshan Uplift Area in Hunan,China
1
作者 Shen Dexiu Zhou Bengang +2 位作者 Yang Xiaoping Zhong Puyu Liu Xia 《Earthquake Research in China》 2008年第4期391-401,共11页
Lying on the west edge of Dongting Lake,the Taiyangshan area in Hunan Province is part of a hilly region which has uplifted since the Late Cenozoic.According to field investigation of the six existing faults in the Ta... Lying on the west edge of Dongting Lake,the Taiyangshan area in Hunan Province is part of a hilly region which has uplifted since the Late Cenozoic.According to field investigation of the six existing faults in the Taiyangshan area,we found that four of them are not active in the Quaternary,and that the Gangshi-Hefu fault is likely to have been active in the early Mid-Pleistocene.The geological evidence derived suggests that the Xiaowupu fault was active from the late Mid-Pleistocene to the early late-Pleistocene.It cut the stratum with a TL age of 123±10ka BP and has the property of thrusting.The research results are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understanding the seismogenic structure of the Changde earthquake with M6 3/4 in 163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aiyangshan uplift area Fault activity Seismogenic structure
下载PDF
The origin and distribution of natural gas in the frontal uplift area of the Kuqa depression,Tarim Basin 被引量:5
2
作者 CUI Jie ZHU Guangyou +3 位作者 ZHANG Bin SU Jin LU Yuhong MA Chenglong 《Chinese Journal Of Geochemistry》 EI CAS 2010年第3期313-318,共6页
The frontal uplift of the Kuqa depression is an important oil and gas producing area. In this study, the distribution and origin of natural gas were discussed based on natural gas components and isotope data. The main... The frontal uplift of the Kuqa depression is an important oil and gas producing area. In this study, the distribution and origin of natural gas were discussed based on natural gas components and isotope data. The main components of natural gas were hydrocarbons with relatively high contents of C2+ component. Most gases were derived from terrestrial source rocks, and some came from marine rocks. The contents of non-hydrocarbon gases were high in the central part of the frontal uplift area and low in the two terminals. The distribution of oil composition was similar to that of natural gas, which was mainly controlled by the types of source rocks. Dry coefficient and maturity of natural gas in the frontal uplift were lower than those of gas in the Kelasu tectonic belt of the Kuqa depression, which was mainly affected by the difference of tectonic movements in both areas. In the frontal uplift, the traps were formed in the early stage and could capture the early formed oil and gas, and structural adjustment was slight in later stages, so the oil and gas could be effectively preserved. Multiperiodic oil and gas filling led to the complex distribution of natural ga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分布 库车坳陷 隆起区 塔里木盆地 起源 非烃气体 天然气组分 碳氢化合物
下载PDF
WHEN THE KUNLUN MTS.PASS AREA UPLIFTED TO PRESENT ELEVATION 被引量:1
3
作者 Wu Yongqiu 1,2 , Cui Zhijiu 3, Ge Daokai 3, Liu Gengnian 3 Fax:+86(10)62208178 +1 位作者 E\|mail: yqwu@bnu.edu.cn 2 Key Laboratory of Environmental Change and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2000年第S1期201-202,共2页
Introduction There are big disputes on the uplift of the Tibetan Plateau. Some scientists believe the plateau uplifted to its highest elevation by 14Ma BP,and it decreased in elevation afterward. The second idea about... Introduction There are big disputes on the uplift of the Tibetan Plateau. Some scientists believe the plateau uplifted to its highest elevation by 14Ma BP,and it decreased in elevation afterward. The second idea about the uplift of the plateau was similar to the first one in tectonic theory, but they consider the time of C3 plant change to C4 in the South Asia, as the time when the plateau reached its highest elevation. This time is 8Ma BP. The third idea, the most Chinese scientists believed, the nearest uplift of the plateau took place since 3 4Ma BP. The occurrence of fault depression and gravel deposit with large thickness in the inner and the marge of the plateau represented the speed uplift. After the collision of the India plate and the Eurasia plateau by the 36Ma, the Tibetean area uplifted several times, but it had been planed to lower area. The plateau with 4500m elevation formed in the Quaternary. While our recent research in the Kunlun Pass area suggest , the nearest uplift occurred at the border of the Early and Middle Pleistocene, and before that time, the elevation of this area was no more than 1500 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UNLUN Mts. PASS area uplift PRESENT ELEVATION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塔北隆起英买力地区陆相原油分子地球化学特征及来源
4
作者 昌伦杰 赵海涛 +5 位作者 李文浩 易珍丽 李斌 王民 卢双舫 应俊锋 《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年第3期20-25,共6页
尽管塔北隆起英买力地区陆相油气获得了重要突破,但油气成因类型及油源尚存在争议,根据分子地球化学及同位素参数,通过油源对比研究,明确了原油成因类型及来源。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原油主要分为两种类型,其中第Ⅰ类原油广泛分布在除YM2... 尽管塔北隆起英买力地区陆相油气获得了重要突破,但油气成因类型及油源尚存在争议,根据分子地球化学及同位素参数,通过油源对比研究,明确了原油成因类型及来源。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原油主要分为两种类型,其中第Ⅰ类原油广泛分布在除YM21井和YM46井外的其他地区,三环萜烷多以C_(21)为主峰,C_(24)四环萜烷含量相对较高,C_(24)Tet/C_(26)TT介于1.0~2.0,重排藿烷含量相对较低,该类原油与库车坳陷黄山街组烃源岩生物标志物特征类似;第Ⅱ类原油分布在YM21井和YM46井,原油中三环萜烷通常以C_(19)为主峰,C_(24)四环萜烷含量较高,明显高于第Ⅰ类原油,C_(24)Tet/C_(26)TT约为3,C_(30)重排藿烷/C_(30)藿烷约为0.5,该类原油与恰克马克组烃源岩生物标志物特征较为接近。此外,第Ⅰ类原油具有相对较轻碳同位素值,主要分布在-29.6‰~-28.2‰,第Ⅱ类原油具有相对偏重的碳同位素值,其同位素值约为-27‰,同位素特征也揭示第Ⅰ类原油和第Ⅱ类原油分别来源于黄山街组和恰克马克组烃源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标志化合物 油源对比 原油碳同位素 英买力地区 塔北隆起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哈拉哈塘—哈得地区中生界物源转换及沉积充填响应
5
作者 易珍丽 石放 +5 位作者 尹太举 李斌 李猛 刘柳 王铸坤 余烨 《岩性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6-66,共11页
通过矿物成分分析、砂地比计算、地震属性分析及测井响应特征识别等技术手段,对塔里木盆地哈拉哈塘—哈得地区中生界典型沉积时期的古地貌形态、沉积体系展布、地层及砂体发育特征等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塔里木盆地哈拉哈塘—... 通过矿物成分分析、砂地比计算、地震属性分析及测井响应特征识别等技术手段,对塔里木盆地哈拉哈塘—哈得地区中生界典型沉积时期的古地貌形态、沉积体系展布、地层及砂体发育特征等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塔里木盆地哈拉哈塘—哈得地区三叠系物源主要来自东北部的天山造山带,其ZTR系数由东北部向凹陷中央逐渐增大;侏罗系和白垩系物源主要来自东南部和南部的昆仑山造山带,其ZTR系数由北部、南部向凹陷中央逐渐增大。(2)三叠纪晚期,随着古特提斯洋的增生,研究区北部天山的隆升强度减弱与南部昆仑山的隆升强度增大是此次物源转换的主要原因。(3)三叠纪,研究区的沉降-沉积中心位于南部,主要发育了一套北东—南西向的辫状河三角洲—深水湖泊沉积;侏罗纪和白垩纪,沉降-沉积中心则跃迁到研究区北部,主要发育了一套南东—北西向和南—北向的辫状河三角洲—浅水湖泊沉积。(4)三叠纪,砂体叠置样式的前积方向主要为北东—南西方向;侏罗纪和白垩纪,砂体叠置样式的前积方向主要为南东—北西方向和南—北方向。(5)三叠系岩性油气藏主要发育于研究区西南部,侏罗系和白垩系岩性油气藏主要发育于研究区西北部和北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源转换 沉积充填-叠置样式 地震属性 重矿物ZTR系数 隆升强度 岩性油气藏 中生界 哈拉哈塘—哈得地区 塔里木盆地
下载PDF
太行山区阜平县温泉水化学特征及成因分析
6
作者 刘伟朋 李胜涛 +3 位作者 贾小丰 岳冬冬 宋绵 张秋霞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36-248,共13页
河北省阜平县位于太行山腹地,温泉出露于变质岩地层和变质核杂岩构造区,开展温泉水化学及成因分析,对于变质岩区隆起山地型地热资源的勘查开发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本文基于阜平县自然地理及区域地热地质背景,采用野外调查及采样测试等... 河北省阜平县位于太行山腹地,温泉出露于变质岩地层和变质核杂岩构造区,开展温泉水化学及成因分析,对于变质岩区隆起山地型地热资源的勘查开发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本文基于阜平县自然地理及区域地热地质背景,采用野外调查及采样测试等手段,综合运用水化学及稳定同位素等方法明确了温泉水化学特征和主要离子物质来源,初步推测了温泉的补给来源、深部热源等。阜平县温泉水质总体呈弱碱性,变质岩区温泉水化学类型为SO_(4)^(-)Na型,碳酸盐岩区为HCO_(3)^(-)Ca·Mg型,水化学演化以风化溶解作用为主导,阳离子交换作用为辅。温泉流体中的SO4^(2+)、Na^(+)主要来自硫化物和硅酸盐溶解,HCO_(3)^(2-)、Ca^(2+)、Mg^(2+)主要来自碳酸盐溶解。研究区温泉的补给水源为大气降水,并具有轻微的18O漂移现象,补给高程为1500~2600m,推测补给区位于研究区西北部变质岩区和东北部的碳酸盐岩区;研究区温泉样品均达石英理论平衡溶解线,估算热储温度56.46~133.71℃,循环深度2213.0~8092.3m;研究区温泉热源主要来自深部幔枝构造、低速高导层及构造热,韧性剪切带和深大断裂作为传热通道,地表热显示主要受控于断裂构造。研究区地热资源属于深循环可再生能源,热储温度达中高温标准,可进一步开展深部地热资源的勘查开发工作,促进当地经济绿色可持续发展,助力阜平县乡村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行山区 阜平县 温泉 水化学特征 隆起山地型 成因分析
下载PDF
叠合盆地古老地层热史恢复及应用——以四川盆地川中古隆起震旦系-寒武系为例
7
作者 施亦做 汪泽成 +9 位作者 徐秋晨 胡圣标 黄士鹏 姜华 江青春 付小东 李文正 刘人和 刘静江 翟秀芬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9-43,共15页
由于古温标样品稀缺、热史复杂、方法单一且难以进行有效表征等原因,叠合盆地古老地层热史恢复一直是沉积盆地热史研究的难点问题之一。为此,以四川盆地川中古隆起震旦系灯影组与寒武系沧浪铺组为例,探索了可指示叠合盆地古老地层热史... 由于古温标样品稀缺、热史复杂、方法单一且难以进行有效表征等原因,叠合盆地古老地层热史恢复一直是沉积盆地热史研究的难点问题之一。为此,以四川盆地川中古隆起震旦系灯影组与寒武系沧浪铺组为例,探索了可指示叠合盆地古老地层热史的有效古温标组合与方法体系,将传统古温标与具有不同封闭温度的低温热年代学古温标相结合,恢复了川中古隆起震旦系—寒武系重点层系热史,分析了在不同构造阶段的地层热演化特征、主要构造—热事件的热效应以及古地温对油气成藏关键过程的控制作用,并探讨了不同古温标在叠合盆地古老地层热史恢复中的适用性与应用意义。研究结果表明:①川中古隆起高石梯—磨溪地区灯影组与沧浪铺组主要经历了2期升温和2期冷却过程,在2期升温过程中,川中古隆起高磨地区灯影组达到的最高古地温接近240℃,沧浪铺组约200℃,在该区域峨眉山地幔柱事件未产生决定性影响;②古地温控制下,德阳—安岳裂陷区下寒武统烃源岩的热演化进程、高磨地区灯影组储集层的埋藏溶蚀高峰及油气充注成藏过程三者可相关联,而裂陷东翼下寒武统烃源岩热演化与之相比呈现出“滞后性”;③前陆盆地演化期的深埋藏升温是有机质向高—过成熟转化、原油裂解成气的主要阶段,燕山晚期—喜马拉雅期的构造抬升可能为后2期的天然气充注提供了驱动力。结论认为,不同类型古温标可对叠合盆地古老地层所经历的不同阶段的热演化过程与构造—热事件起到指示作用,对叠合盆地古老地层热史进行恢复,可采用多古温标—多地层联合的方法,并基于古温标数据分析,结合地层埋藏史与盆地古热流数值模拟等结果,可对关键时期的热史路径进行多手段约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川中古隆起 高石梯—磨溪地区 震旦系—寒武系 叠合盆地 热史反演 古温标
下载PDF
塔北隆起哈拉哈塘-哈得地区中生界次生油气藏形成条件分析
8
作者 石放 王铸坤 +5 位作者 李建浪 孙琦 易珍丽 李斌 刘柳 尹太举 《地质科技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5-26,共12页
塔里木盆地塔北隆起带哈拉哈塘-哈得地区中生界面积超3万km^(2),处于大型单斜背景,油气显示活跃,具有较大的勘探潜力,但多年来未有勘探突破。邻区中石化矿区的发现使得该区的勘探再次提上了日程。基于新处理的三维地震资料,在分析区域... 塔里木盆地塔北隆起带哈拉哈塘-哈得地区中生界面积超3万km^(2),处于大型单斜背景,油气显示活跃,具有较大的勘探潜力,但多年来未有勘探突破。邻区中石化矿区的发现使得该区的勘探再次提上了日程。基于新处理的三维地震资料,在分析区域地质概况的基础上,系统分析了油源条件、走滑断裂的构造及演化特征和岩性圈闭的形成及封堵条件,明确了该区的成藏模式及有利勘探方向。研究区中生界发育河流-三角洲沉积体系,其中三叠系发育NE-SW向条带状三角洲砂体,侏罗系和白垩系下部发育SE-NW向展布的叠覆浅水三角洲砂体,白垩系上部发育大面积连片状的辫状河砂体。该区经历了3期隆升,发育5期断层,其中中生界的三叠系-侏罗系断层是古生界断层的伴生断层,受古生界断层的发育控制,雁列状NE-SW向展布。白垩系和侏罗系浅水三角洲前缘单一朵体或多个朵体披覆泥岩拼接形成了侧向遮挡,与上倾方向断层联合形成岩性-断层圈闭,三叠系条带状SE方向展布的三角洲砂体和大型河道弯曲部位河道外泥岩遮挡形成岩性圈闭。油气源于古生界古油藏,通过古生界奥陶系断层泄漏后,经中生界伴生断层直接进入中生界圈闭或经中生界断层接替输运进入圈闭而成藏。基于此,认为本区勘探潜力区主要有北部走滑带的侏罗系-白垩系舒善河组三角洲前缘岩性油气藏、三叠系北侧的三角洲前缘砂体和南部河道砂体岩性油气藏和三叠系北部隆起区披覆小型扇体岩性油气藏。断裂组合、砂体展布及披覆泥岩遮挡3个关键控藏要素及其有效配置是塔北隆起带大型斜坡区形成有利岩性、岩性-断层复合圈闭油气藏的重要前提,该认识为该区油气的深化勘探指明了方向,对其他地区岩性、岩性-断层复合圈闭油气藏勘探具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次生油气藏 岩性圈闭 中生界 哈拉哈塘-哈得地区 塔北隆起
下载PDF
北京平谷山前河流阶地发育序列、形成时代及地质意义
9
作者 王晓亮 赵元艺 +2 位作者 赵希涛 陈军典 吴文彬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429-1442,共14页
河流阶地是研究河流演化、构造运动的良好载体,虽然北京地区第四纪地质研究程度较高,但北京东部地区对河流阶地的相关研究资料较少。笔者等以北京平谷燕山山前发育的泃河、黄松峪石河、将军关石河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地质调查、光释光... 河流阶地是研究河流演化、构造运动的良好载体,虽然北京地区第四纪地质研究程度较高,但北京东部地区对河流阶地的相关研究资料较少。笔者等以北京平谷燕山山前发育的泃河、黄松峪石河、将军关石河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地质调查、光释光测年技术(OSL)详细划分了上述河流阶地的发育序列,在此基础上讨论了部分河流阶地的形成时代、阶地成因及河流阶地对燕山隆升的响应等地质问题,认为泃河南岸发育有3级阶地,北岸发育2级阶地;黄松峪石河最多发育有6级阶地;将军关石河发育有5级阶地。将军关石河至晚形成于中更新世晚期(161.7±7.7 ka BP),黄松峪石河至晚形成于晚更新世早期(121.2±5.4~100.3±4.1 ka BP),泃河至晚形成于晚更新世中期(79.4±3.3~70.8±3.4 ka BP)。泃河、黄松峪石河、将军关石河各级阶地的形成受到了古气候变化和燕山隆升的双重影响,平谷地区燕山在中更新世晚期以来,一直处于隆升的状态,晚更新世早期时隆升速率达到最大,可达0.24~0.34 mm/a,晚更新世中期时隆升速率降低,0.18~0.24 mm/a。以上成果对研究北京东部河流阶地发育特征、形成时代具有重要参考价值,也为中更新世晚期以来燕山的隆升提供了新的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流阶地 光释光测年 阶地成因 隆升速率 北京平谷
下载PDF
新疆塔北隆起牙哈-英买力地区寒武系沉积相特征及演化
10
作者 黄阳鸿 王振宇 +1 位作者 杨海军 马青 《天然气勘探与开发》 2024年第2期11-23,共13页
新疆塔北隆起牙哈-英买力地区海相碳酸盐岩是塔北隆起下古生界重要的油气储集层,厘清该区寒武系沉积演化过程和相带分布可为进一步勘探开发提供更加可靠的地质依据。在对岩心、薄片观察描述的基础上,结合测井资料和野外剖面特征分析,对... 新疆塔北隆起牙哈-英买力地区海相碳酸盐岩是塔北隆起下古生界重要的油气储集层,厘清该区寒武系沉积演化过程和相带分布可为进一步勘探开发提供更加可靠的地质依据。在对岩心、薄片观察描述的基础上,结合测井资料和野外剖面特征分析,对牙哈-英买力地区寒武系沉积相特征及沉积模式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①塔北隆起牙哈-英买力地区寒武纪处于塔北大型碳酸盐岩台地内部,主要发育局限台地、半局限台地2种台地相。②局限台地主要发育于上、中寒武统,包含潮坪、潟湖、障壁滩坝3种亚相,其中可见有冲刷面、层状层理等构造,剖面中GR曲线跳跃剧烈,呈锯齿状,视电阻率整体偏高。③半局限台地在上、中、下寒武统均有分布,主要包括台内滩、滩间海2种亚相,宏观上可见水平层理、韵律层理,剖面中GR曲线总体较平直,呈箱型,视电阻率整体偏低。④沉积演化特点上,从早寒武世-晚寒武世,其沉积环境在纵向上呈现为:局限台地-半局限台地,随着海平面升降的变化,出现开阔-闭塞-开阔-闭塞的环境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北隆起 牙哈-英买力地区 寒武纪 碳酸盐岩 沉积相 台地相
下载PDF
二维定量平衡剖面技术在雄安牛驼镇地区的应用
11
作者 刘文峰 司崇禄 +3 位作者 王宇涵 李奇伟 王军锋 晋为真 《复杂油气藏》 2024年第3期281-287,共7页
雄安新区为2017年设立的经济特区,为保障雄安新区地下工程安全建设、需要研究其地下地层变形特征,为雄安地区深部三维地质结构和稳定性评价提供基础资料。针对雄安牛驼镇凸起,采用平衡剖面技术和2D Move软件对过牛驼镇凸起地震剖面进行... 雄安新区为2017年设立的经济特区,为保障雄安新区地下工程安全建设、需要研究其地下地层变形特征,为雄安地区深部三维地质结构和稳定性评价提供基础资料。针对雄安牛驼镇凸起,采用平衡剖面技术和2D Move软件对过牛驼镇凸起地震剖面进行构造还原恢复,定量计算了牛驼镇凸起及其周边新生代地层横向伸展量和相对伸展速率、纵向地层压缩率和压缩速率。研究认为牛驼镇地区横向拉伸变形最快时期为孔店组—沙四段、伸展速率为0.5137 mm/a;最慢时期为馆陶组—平原组、伸展速率为0.017 mm/a,从古近系至新近系牛驼镇地区拉张伸展作用逐渐减弱。牛驼镇地区纵向压实-成岩作用最强烈时期为孔店组—沙四段、压缩速率为42.5 m/Ma。孔店组—沙四段是牛驼镇凸起区横、纵向地层变形程度和规模最大时期。还原恢复过程准确、定量,可为地下三维地质结构创建和地质稳定性评价提供准确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量 平衡剖面技术 构造恢复 牛驼镇凸起 雄安地区
下载PDF
循环荷载下砂土地区桩基础抗拔承载力研究
12
作者 王文龙 《江西建材》 2024年第5期193-195,共3页
为分析循环荷载下砂土地区桩基础抗拔承载特性,文中就循环荷载作用下桩基础的承载性能开展试验,分析埋深率、密实度以及单双向循环对桩基础承载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高循环荷载比下,桩基累积沉降量随着荷载作用次数的增加先快速增加后... 为分析循环荷载下砂土地区桩基础抗拔承载特性,文中就循环荷载作用下桩基础的承载性能开展试验,分析埋深率、密实度以及单双向循环对桩基础承载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高循环荷载比下,桩基累积沉降量随着荷载作用次数的增加先快速增加后趋于稳定;双向循环作用条件下,桩基累积沉降量随着荷载作用次数的增加呈现先快速后缓慢增加、最后趋于稳定的规律,沉降量稳定在0.3 mm;单向循环荷载条件下,桩基的累积沉降量随着荷载作用次数的增加呈现近似线性增加的趋势,无平台区最大累积沉降量为0.15 mm。整体上,单向循环下的桩基沉降量远低于双向循环下的桩基沉降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荷载 砂土地区 桩基础 抗拔承载力
下载PDF
江西省地热资源赋存特征及潜力评价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安东 孙占学 +4 位作者 蔺文静 杨旎 叶海龙 童珏 王运 《中国地质》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646-1654,共9页
【研究目的】江西省地热资源丰富,具有较好的地热资源开发利用潜力。【研究方法】本文介绍了江西省地热资源分布特征、地热成因类型、地热水化学特征,并评估了各设区市的地热资源潜力。【研究结果】江西省地热资源主要可分为隆起山地循... 【研究目的】江西省地热资源丰富,具有较好的地热资源开发利用潜力。【研究方法】本文介绍了江西省地热资源分布特征、地热成因类型、地热水化学特征,并评估了各设区市的地热资源潜力。【研究结果】江西省地热资源主要可分为隆起山地循环对流型和沉积盆地型两种类型,其中隆起山地循环对流型占95%以上。隆起山地循环对流型地热系统主要分布在九连山、武功山、九岭山和罗霄山脉一带,主要受控于周围的断裂构造尤其是深大断裂构造,通常出露在两大断裂交汇的位置。【结论】江西省地热资源分布基本与地温梯度、大地热流和深部温度格局特征相吻合,地热流体水化学类型以HCO_(3)-Na型为主,矿物度较低,以淡水为主,地热流体主要来源于大气降水。地热资源潜力评价结果显示赣州和宜春地热资源最为丰富,地热资源量均超过45000×10^(10)kJ。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热资源 赋存特征 潜力评价 隆起山地循环对流型地热 地热地质调查工程 江西省
下载PDF
综合物探方法在蚌埠隆起金多金属矿勘查中的应用--以怀远双沟勘查区为例 被引量:5
14
作者 朱义坤 赵景怀 +3 位作者 缪旭煌 马学静 张顺林 王金鑫 《华东地质》 2023年第1期82-92,共11页
为展现综合物探方法在蚌埠隆起区金多金属矿勘查中的应用效果,更好地指导该区找矿工作,该文以怀远双沟勘查区为例,通过开展面积性高精度重磁测量和综合物探剖面测量,初步建立了近EW向与NE—近NS向叠加的构造格架,并经钻探验证发现了分... 为展现综合物探方法在蚌埠隆起区金多金属矿勘查中的应用效果,更好地指导该区找矿工作,该文以怀远双沟勘查区为例,通过开展面积性高精度重磁测量和综合物探剖面测量,初步建立了近EW向与NE—近NS向叠加的构造格架,并经钻探验证发现了分别受韧脆性断裂和脆性断裂控制的2种类型的金多金属矿化带。在此基础上,总结了勘查区NE—近NS向的磁异常中心和重磁异常梯级带2种金多金属矿成矿有利部位,识别出NE—近NS向磁异常、NE—近NS向重磁异常梯级带、重力异常梯级带背景下的局部重力高、CSAMT剖面上的视电阻率等值线梯级带或明显的错断带等特征,作为区内金多金属矿的综合地球物理找矿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蚌埠隆起 综合物探 怀远双沟勘查区 金多金属矿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顺北5号走滑断裂隆起段发育特征与演化机制 被引量:9
15
作者 张红波 周雨双 +3 位作者 沙旭光 邓尚 沈向存 姜忠正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21-334,共14页
顺北5号带作为一条贯穿两大古隆起的主干走滑断裂带,可分为四段:北段、中段、南段以及隆起段,一直以来是塔里木盆地顺北地区及邻区走滑断裂体系形成及演化的研究重点。利用最新采集处理的高精度三维地震资料,开展顺北5号带隆起段精细解... 顺北5号带作为一条贯穿两大古隆起的主干走滑断裂带,可分为四段:北段、中段、南段以及隆起段,一直以来是塔里木盆地顺北地区及邻区走滑断裂体系形成及演化的研究重点。利用最新采集处理的高精度三维地震资料,开展顺北5号带隆起段精细解析,厘定其几何学和运动学特征,揭示顺北5号带形成演化过程。基于走向角度变化与分段变形样式,可将隆起段分为3段:隆Ⅰ“平移”段(NE16°)、隆Ⅱ“拉分”段(NE19°)、隆Ⅲ“压隆”段(NE25°)。隆起段自下而上发育高陡走滑断层与多套雁列正断层组合的分层变形样式,共经历了加里东中期、加里东晚期、海西中-晚期和印支期—喜马拉雅早期多期走滑活动,在研究区内表现为“隆Ⅱ、Ⅲ段强,隆Ⅰ段弱”的活动特征。受SN差异应力传递影响,顺北5号断裂隆起段和南段初期以塔中Ⅰ号断裂带为界自南向北左行走滑,北段和中段自北向南右行活动,最大主应力发生了NW向到NE向偏转;加里东晚期后,顺北5号断裂整体左行走滑;印支期—喜马拉雅早期,顺北5号断裂隆起段反转为右行走滑活动,最大主应力方向由NW向转为NE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形样式 走滑断裂带 构造演化 塔中隆起 顺北地区 塔里木盆地
下载PDF
湘西沃溪金锑钨矿床白钨矿、黑钨矿与磷灰石U-Pb定年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3
16
作者 祝亚男 彭建堂 +1 位作者 邢朗彰 唐燕文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829-1846,共18页
沃溪矿床位于湘西雪峰隆起区的转折部位,是该区金锑钨矿床的典型代表。该矿床成矿元素及成矿期次较为复杂,各成矿阶段的形成时代长期存在争议。本次研究在对沃溪矿床详细野外调查及岩相学观察的基础上,对深部中段矿体中的白钨矿、磷灰... 沃溪矿床位于湘西雪峰隆起区的转折部位,是该区金锑钨矿床的典型代表。该矿床成矿元素及成矿期次较为复杂,各成矿阶段的形成时代长期存在争议。本次研究在对沃溪矿床详细野外调查及岩相学观察的基础上,对深部中段矿体中的白钨矿、磷灰石及浅部中段矿体中的黑钨矿开展了U-Pb同位素分析。依据本次所获年龄数据,结合观察到的矿脉交切关系、矿物共生组合等特征,本文认为沃溪矿床除了加里东期成矿作用之外,还存在燕山期成矿作用。其中,白钨矿形成相对较早,成矿年龄为149.0±12Ma、144.8±1.7Ma、139.8±6.1Ma;黑钨矿与白钨矿同时生成(或稍晚),成矿年龄为137.8±3.9Ma、134.8±5.1Ma;自然金、辉锑矿主要在白钨矿、黑钨矿形成以后通过沉淀而成,且自然金在晚阶段(125.8±5.6Ma、123.8±4.6Ma)石英-碳酸盐脉中仍有少量产出。综合已有年代学资料推测,沃溪矿床可能在经历了加里东期陆内造山成矿作用之后,还经受了燕山期伸展构造背景下深部流体不同程度的叠加改造作用。而该矿床发现的矿脉原地破裂后被后期矿物胶结等现象,则指示其矿脉的形成与液压致裂作用有关,这种作用导致矿脉反复裂开-愈合,有利于成矿元素(尤其是金)的活化迁移和再富集沉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钨矿 黑钨矿 雪峰隆起区 沃溪 LA-ICP-MS U-Pb定年
下载PDF
Structural patterns of fault damage zones in carbonate rocks and their influences on petroleum accumulation in Tazhong Paleo-uplift, Tarim Basin, NW China 被引量:4
17
作者 NENG Yuan YANG Haijun DENG Xingliang 《Petroleum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2018年第1期43-54,共12页
Based on the outcrop survey,3D seismic data interpretation,drilling data analysis,the structural patterns and distribution of fault damage zones in carbonate strata of Tazhong Paleo-uplift were established to reveal t... Based on the outcrop survey,3D seismic data interpretation,drilling data analysis,the structural patterns and distribution of fault damage zones in carbonate strata of Tazhong Paleo-uplift were established to reveal the oil and gas enrichment law in the fault damage zones.The following findings were reached:(1)Through the filed survey,the fault damage zone system consists of fault core,damage zone with branch fault and fracture network.Affected by the active nature of the major faults,the fault damage zones differ in planar pattern and scale along the major faults.(2)3D seismic profiles reveal that there are three types of fault damage zones in carbonate strata in Tazhong paleo-uplift,strike-slip fault damage zones,thrust fault damage zones and superimposed fault damage zones.Featuring3 flowers and 3 root belts in vertical,the strike-slip fault damage zone can be subdivided into linear type,oblique type,feather type and horsetail type in plane.Thrust fault damage zones can be further divided into fault anticline type,anticline type and slope type.As the superimposition result of the above two kinds of fault damage zones,superimposed fault damage zones appear in three patterns,intersect type,encompassment type and penetrating type.(3)Cores from wells and geochemical data show oil and gas may migrate along the major fault and laterally.The feather type in strike-slip fault system,fault anticline type in thrust fault damage zone and intersect type in superimposed fault damage zone are possible sites for high production and efficiency wel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AZHONG PALEO-uplift CARBONATE STRATA fault damage zone structural pattern high production well area
下载PDF
基于小波边缘分析与井—震联合建模的波阻抗反演技术在陆梁隆起带储层预测中的应用
18
作者 史全党 孔令业 +4 位作者 吴超 丁艳雪 刘泽民 于雪 王江 《物探与化探》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425-1432,共8页
针对准噶尔盆地陆梁隆起断裂构造复杂、储层横向非均质性强、含气砂体小而薄预测难的问题,应用小波边缘分析与井—震联合建模的波阻抗反演技术,从地震记录中直接提取反映构造和岩性变化的地震属性特征参数,与测井声波阻抗数据一起建立... 针对准噶尔盆地陆梁隆起断裂构造复杂、储层横向非均质性强、含气砂体小而薄预测难的问题,应用小波边缘分析与井—震联合建模的波阻抗反演技术,从地震记录中直接提取反映构造和岩性变化的地震属性特征参数,与测井声波阻抗数据一起建立初始模型并参与波阻抗模型的扰动修改。此反演技术弥补了井间插值建模过程中井间高频成分的缺失和井间岩性的局部变化细节,避免了常规波阻抗反演过程中由于初始模型不准确而产生的错误信息,提高了地震资料识别“小而薄”砂体的分辨能力。结果表明:受东部克拉美丽山物源控制,在陆梁隆起带DX14井区梧桐沟组形成扇三角洲—半深湖(深湖)沉积体系;发育一系列扇三角洲前缘砂体。实际钻井结果与钻前预测对比表明,井点处预测砂岩厚度的绝对误差小于0.60 m,相对均方误差小于2.84%,预测精度满足精细储层预测要求。研究成果可为精细油藏描述和井位部署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波边缘分析 井—震联合建模 波阻抗反演 储层预测 地震属性特征参数 DX14井区 陆梁隆起带
下载PDF
基于水化学同位素技术的地热储层成因模式对比分析——以鲁西北埕宁隆起区为例 被引量:1
19
作者 崔锐 王学鹏 +3 位作者 冯波 刘曦遥 冯守涛 刘帅 《中国岩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969-981,994,共14页
埕宁隆起区是我国重要的地热资源富集地区之一,了解地热田的成因模式对于地热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具有重要意义。采用水化学同位素手段,对埕宁隆起区馆陶组砂岩热储和寒武-奥陶系岩溶热储成因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砂岩热储地热水是... 埕宁隆起区是我国重要的地热资源富集地区之一,了解地热田的成因模式对于地热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具有重要意义。采用水化学同位素手段,对埕宁隆起区馆陶组砂岩热储和寒武-奥陶系岩溶热储成因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砂岩热储地热水是地质历史时期的大气降水入渗补给的产物,为侧向径流补给水,而岩溶热储地热水不是直接来源于大气降水的就近入渗补给,而是经过较长距离的径流过程,具有明显的氢氧漂移现象。两套热储地热水补给高程、热储温度及热水循环深度分别为459 m和557 m、66℃和72℃、1420 m和1795 m。此外,研究成果还揭示埕宁隆起区地热水补给区位于泰山地区,其地热系统热源为地壳深部及少部分上地幔传导热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埕宁隆起 水化学 同位素技术 热储成因模式 地热储层
下载PDF
康滇隆起东缘上三叠统页岩气有利区优选
20
作者 何磊 牟必鑫 +2 位作者 杨平 陈杨 刘治成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43-56,共14页
基于康滇隆起东缘西昌盆地上三叠统大量露头剖面、钻井和测试资料综合分析,评价了西昌盆地米市拗陷及周缘白果湾组富有机质页岩的主要指标,进行页岩气选区评价。西昌盆地白果湾组第一至第四段均发育湖相或沼泽相富有机质页岩,其中,果湾... 基于康滇隆起东缘西昌盆地上三叠统大量露头剖面、钻井和测试资料综合分析,评价了西昌盆地米市拗陷及周缘白果湾组富有机质页岩的主要指标,进行页岩气选区评价。西昌盆地白果湾组第一至第四段均发育湖相或沼泽相富有机质页岩,其中,果湾组二段下部厚度一般为40~89m,果湾组三段下部厚度最大可达251 m。白果湾组页岩平均有机碳为1.0%~1.6%,干酪根有机碳同位素为-26.2‰~-23.2‰,有机质类型为Ⅱ_(2)-Ⅲ型,米市拗陷东部R。为1.1%~3.0%,演化程度适中。通过对比不同地区陆相页岩的各项指标,发现有机质含量、热演化程度是研究区页岩气形成的重要因素。采用成因法估算白果组页岩含气量为1.0∼1.5 m^(3)/t,利用多因素叠合法分段优选了页岩气有利区,分区评价了页岩气资源量,西昌盆地白果湾组有利区页岩气资源量共7106×10^(8)m^(3),其中,白果湾组三段最有利,资源量为3094×10^(8)m^(3)。米市拗陷东部的特尔果和七里坝等有利区有望实现新区新层系的页岩气发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昌盆地康滇隆起东缘 上三叠统白果湾组 页岩气 有利区优选 资源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