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赣江上游流域丰水期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的分布特征 被引量:5
1
作者 余飞 丁国际 +2 位作者 郑乐平 穆莉 张明 《上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19-424,共6页
2009年6—7月间从赣江上游流域的70个采样点共采集到大型底栖动物33种,其中软体动物门23种、环节动物门7种、节肢动物门3种,主要优势种为河蚬(Corbicula fluminea)和耳型河螺(Rivularia auriculata).为了较好地了解大型底栖动物的群落... 2009年6—7月间从赣江上游流域的70个采样点共采集到大型底栖动物33种,其中软体动物门23种、环节动物门7种、节肢动物门3种,主要优势种为河蚬(Corbicula fluminea)和耳型河螺(Rivularia auriculata).为了较好地了解大型底栖动物的群落分布特征,根据支流汇流和生境状况,将上游流域划分成6个区域.对6个区域的多样性、多维尺度等的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区域间大型底栖动物的群落结构组成存在明显差异,其中受人为扰动最小的区域采集得到的底栖动物种类数最多,丰度和生物量最高,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均处于最高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赣江上游流域 大型底栖动物 优势种 多样性 多维尺度
下载PDF
不同降雨重现期下山洪汇流过程关键因子识别研究——以赣江上游为例 被引量:1
2
作者 胡涛 李兴 +3 位作者 李青 刘成程 柴莹莹 薛明明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82-191,共10页
森林植被与山洪过程耦合关系是生态水文学研究的热点问题,而给定降雨条件下不同重现期山洪汇流过程关键影响因子识别研究不足严重制约着山洪灾害的预警预报。该研究选取江西赣江上游易灾地区为研究案例,将洪峰模数、汇流时间和1h立即转... 森林植被与山洪过程耦合关系是生态水文学研究的热点问题,而给定降雨条件下不同重现期山洪汇流过程关键影响因子识别研究不足严重制约着山洪灾害的预警预报。该研究选取江西赣江上游易灾地区为研究案例,将洪峰模数、汇流时间和1h立即转移临界雨量这3个参数作为山洪汇流过程表征因子,以生态参数、人类扰动、森林起源及林龄4个因子集共计14个因子作为环境解释变量,采用10 min不同重现期降雨实现暴雨区划,在乡镇尺度上利用Canoco5.0软件中RDA模型并进行关键因子识别。研究结果表明:NDVI在1%、2%、5%、20%和50%不同降雨重现期下对山洪汇流过程影响贡献最大且变化幅度相对稳定,其贡献率在37.8%~44.2%之间,而植被覆盖度指数(VC)在80%时贡献率最大;天然林、中林龄、250以上坡耕地及人口密度对山洪汇流过程的影响作用不容忽视;不同重现期下解释变量和响应变量因子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相关性变化不大;植被指数与山洪汇流过程耦合作用显著,可作为山洪预警参考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雨 重现期 山洪汇流 关键因子 RDA 赣江上游
下载PDF
2000-2018年赣江上游植被覆盖度时空演化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被引量:17
3
作者 刘明霞 刘友存 +4 位作者 陈明 李奇 梁旗 邹杰平 乔丽潘古丽·吐尔洪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284-290,共7页
[目的]对赣江上游植被覆盖度时空演化及其对气候变化响应的研究,为区域的生态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和数据支撑。[方法]基于MODIS NDVI数据,结合年平均气温和年降水量数据,运用趋势分析、变异系数、Hurst指数与相关分析等方法对赣江上游2... [目的]对赣江上游植被覆盖度时空演化及其对气候变化响应的研究,为区域的生态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和数据支撑。[方法]基于MODIS NDVI数据,结合年平均气温和年降水量数据,运用趋势分析、变异系数、Hurst指数与相关分析等方法对赣江上游2000—2018年的植被覆盖度时空演化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进行了分析。[结果](1)赣江上游植被覆盖度呈显著增加趋势,增速为5.21%/10 a,空间上呈现四周高中间低的特征,且以高植被覆盖为主;研究区植被覆盖度呈极显著和显著增加的分别占25.59%和39.7%,极显著和显著减少的分别占1.32%和2.46%,而变化不显著的占57.84%;(2)研究区植被覆盖总体上比较稳定,平均变异系数为14.73%;Hurst分析显示赣江上游植被变化反持续性要强于持续性,总体上以弱反持续性为主;(3)研究区植被生长总体上受气温影响强于降水量,但存在空间差异。[结论]赣江上游植被覆盖度变化较小,未来将呈微弱下降趋势,气温是影响植被生长的主要气候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覆盖度 时空变化 气候变化 趋势分析 赣江上游
下载PDF
南方红壤区长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显著减少河流输沙——以鄱阳湖流域赣江上游平江为例 被引量:14
4
作者 聂小飞 郑海金 +4 位作者 涂安国 莫明浩 宋月君 谢颂华 王飞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935-946,共12页
长时间序列水沙数据分析有助于科学评价流域尺度水土保持减流减沙效应,为科学开展区域水土保持成效评估提供实现路径.本文选取南方红壤区水土保持工程最为集中、持续时间最长的典型流域——平江流域,基于1975-2014年的逐日降水量、流量... 长时间序列水沙数据分析有助于科学评价流域尺度水土保持减流减沙效应,为科学开展区域水土保持成效评估提供实现路径.本文选取南方红壤区水土保持工程最为集中、持续时间最长的典型流域——平江流域,基于1975-2014年的逐日降水量、流量、含沙量数据,综合应用预置白M-K检验法、Theil-Sen趋势度估计法、Pettitt检验法与累积量斜率变化率比较法,开展河流水沙变化特征及归因分析,揭示长期水土流失治理对河流水沙的影响.结果表明:(1)1975-2014年平江年输沙量、汛期输沙量和非汛期输沙量均存在显著减少趋势,年均减少率分别为2.38×10^(4)、1.75×10^(4)和0.44×10^(4)t/a,汛期输沙量在流域开始实施系统水土流失治理时即发生突变,而年输沙量和非汛期输沙量在系列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实施一段时间后方开始突变;(2)流域长期水土保持显著减少平江输沙,但对径流无显著影响,重点治理期、治理后期以水土保持为主的生态保护工程对输沙量减少的贡献均在94.0%以上,且生态保护工程对汛期输沙量减少的贡献较非汛期的更为突出;(3)以水土保持为主的长期生态保护工程导致平江全年、汛期、非汛期输沙量分别减少59.3%、60.7%和55.7%;(4)在剔除大型水利工程(尤其是大中型水库)建设影响后,南方红壤区可以基于长时间序列水沙数据分析科学评价流域尺度水土保持减流减沙效应.研究结果可以为南方红壤区流域尺度水土保持减流减沙效应评价提供参考,并有望为区域系列国家生态保护与建设工程的布局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径流量 输沙量 变化特征 归因分析 水土保持 鄱阳湖流域 赣江上游 平江
下载PDF
基于随机森林算法的土壤侵蚀影响因子研究--以赣江上游流域为例 被引量:20
5
作者 朱青 国佳欣 +4 位作者 郭熙 韩逸 刘士余 陈蕾 罗海玲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59-68,共10页
[目的]分析影响赣江上游流域土壤侵蚀的主要因素,为该区水土流失治理与科学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2015年Landsat 8遥感影像、MODIS NDVI数据、数字高程模型(DEM)、土壤类型和降雨数据,采用RUSLE模型和随机森林算法对赣江上游流... [目的]分析影响赣江上游流域土壤侵蚀的主要因素,为该区水土流失治理与科学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2015年Landsat 8遥感影像、MODIS NDVI数据、数字高程模型(DEM)、土壤类型和降雨数据,采用RUSLE模型和随机森林算法对赣江上游流域土壤侵蚀及其影响因子进行定量化分析。[结果] 2015年赣江上游流域土壤侵蚀强度由东南向西北逐渐加剧,总体上处于轻度侵蚀水平,土壤侵蚀总量为3.45×10^7 t/a,平均土壤侵蚀模数为1 046.38 t/(km^2·a),比南方红壤丘陵区土壤允许流失量[500 t/(km^2·a)]高出2倍之多;子流域9,11,15平均土壤侵蚀模数分别为1 672.66,1 715.83和1 565.36 t/(km^2·a),处于中度侵蚀级别,为研究区重点防治区域;其余子流域均为轻度侵蚀级别。[结论]各子流域的土壤侵蚀受植被覆盖与管理因子(C)和坡长坡度因子(LS)影响较大,两者重要程度分别在30%和20%以上,土壤可蚀性因子(K)和降雨侵蚀力因子(R)的重要程度偏低,均未超过10%。其中子流域9,11,21主要受LS因子影响,其余子流域均受C因子主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侵蚀 RUSLE模型 随机森林 影响因子 赣江上游流域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