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古代医籍对于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认识
1
作者 张丽君 郝存金 +3 位作者 许雯 薛倩 蔡梦欣 丁侃 《中国医药导刊》 2024年第5期479-483,共5页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现代临床上的常见病、多发病。与成人患病有所不同,小儿由于特殊的生理特征而更易发生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且多存在患病后夹杂兼证的情况。从中医医史的角度系统研究小儿急性上呼吸道传染病,探讨古代医籍对小儿急性上...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现代临床上的常见病、多发病。与成人患病有所不同,小儿由于特殊的生理特征而更易发生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且多存在患病后夹杂兼证的情况。从中医医史的角度系统研究小儿急性上呼吸道传染病,探讨古代医籍对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认识的历史沿革,有利于对该病作出深入认识和鉴别诊断。本研究总体上以纵向历史时代为序,通过列举大量中医古籍中的具体实例,系统梳理了历代中医古籍中对该病病名范畴、病因病机、小儿生理与发病以及兼挟证等方面的记载,并相应地进行特点探析和分析总结,从古代医籍的角度总结各个历史阶段对该病关键特征的认识,以期为现代临床正确认识、鉴别和诊治该病提供充分的理论依据与辨证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小儿感冒 中医古籍 沿革
下载PDF
破碎岩体隧道洞口开挖诱导滑坡与古滑坡耦合分析
2
作者 祝方才 周俊杰 +2 位作者 赖国森 晏仁 刘海媚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 2024年第3期1-8,共8页
以大栗树高速公路隧道洞口施工为工程背景,研究了在考虑古滑坡因素下洞口工作面边坡失稳及其加固技术。利用钻孔测斜数据(BCD)和Midas GTS折减强度有限元分析模型,分别推测了最危险滑动面,得知两者滑动面位置相似。并采用不平衡推力传递... 以大栗树高速公路隧道洞口施工为工程背景,研究了在考虑古滑坡因素下洞口工作面边坡失稳及其加固技术。利用钻孔测斜数据(BCD)和Midas GTS折减强度有限元分析模型,分别推测了最危险滑动面,得知两者滑动面位置相似。并采用不平衡推力传递法,基于BCD推断滑动面计算安全系数。以BCD和有限元法的滑动面为基础,将滑动面近似假设为对数螺旋线,考虑地形因素,建立考虑多台阶边坡上限分析模型,研究了不同加固措施对边坡稳定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方法计算出的边坡安全系数结果相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破碎岩体 隧道洞口 古滑坡 强度折减法 上限分析 不平衡推力传递法
下载PDF
金沙江上游沙丁麦大型古滑坡发育特征与稳定性评价
3
作者 邱振东 郭长宝 +4 位作者 吴瑞安 简文星 倪嘉伟 张亚楠 闫怡秋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51-463,共13页
沙丁麦古滑坡位于金沙江上游,金沙江断裂的德工—射胆断裂从滑体前部通过,岩体结构破碎,加上区域降雨、人类活动影响,滑坡变形强烈,坡体存在失稳滑动的风险,严重威胁到当地居民生命财产以及金沙江上游重要交通设施等。为探究沙丁麦古滑... 沙丁麦古滑坡位于金沙江上游,金沙江断裂的德工—射胆断裂从滑体前部通过,岩体结构破碎,加上区域降雨、人类活动影响,滑坡变形强烈,坡体存在失稳滑动的风险,严重威胁到当地居民生命财产以及金沙江上游重要交通设施等。为探究沙丁麦古滑坡的发育特征及滑坡稳定性等关键问题,本文对沙丁麦古滑坡开展了遥感解译、InSAR形变监测、降雨量数据分析以及滑坡稳定性数值模拟计算等研究,揭示滑坡目前的变形特征,并探讨不同数值模拟工况下的滑坡稳定性。结果表明,沙丁麦古滑坡长约2100 m,宽约1300 m,平均厚度15~20 m,体积为2180×10^(4)~2900×10^(4)m^(3),属于特大型堆积层滑坡。空间上可划分为古滑坡后缘区(I)、古滑坡堆积区(Ⅱ)和强变形区(Ⅲ)三个区域,其中强变形区中包含两个复活变形区(Ⅲ_(1)、Ⅲ_(2))。沙丁麦古滑坡以拉张裂缝、房屋开裂、下错陡坎、局部滑塌等变形现象为主。基于小基线集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SBAS-InSAR)的监测结果显示,沙丁麦古滑坡地表最大形变速率可达-51.88 mm/a。结合区域降雨数据的分析结果反映滑坡体累计变形量呈“阶跃”式增长,强降雨是影响滑坡堆积体变形的重要因素之一。基于三维快速拉格朗日分析法(FLAC^(3D))的古滑坡稳定性计算结果表明,沙丁麦古滑坡的变形模式为牵引式,天然工况下滑坡整体处于基本稳定状态,坡体形变量较小;在极端暴雨工况下滑坡总体上处于不稳定状态,滑坡体变形表现为拉张、剪切破坏,滑动面贯通并发生整体失稳破坏,从而造成严重危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沙江上游 沙丁麦 古滑坡 变形监测 数值模拟
下载PDF
上古·魅力无穷在考古——漫步地震五千年(2)
4
作者 冯锐 《地震科学进展》 2023年第11期547-560,共14页
《竹书纪年》记载了大禹建夏以前的地震活动和气候变化,考古研究证实了公元前21世纪和17世纪两次上古地震的真实性,还揭示了北半球“小冰期”对全球生态文明的重大影响。介绍了黄河中下游地区的地震活动特点,以及对黄河溃决的影响。大... 《竹书纪年》记载了大禹建夏以前的地震活动和气候变化,考古研究证实了公元前21世纪和17世纪两次上古地震的真实性,还揭示了北半球“小冰期”对全球生态文明的重大影响。介绍了黄河中下游地区的地震活动特点,以及对黄河溃决的影响。大禹治水的真实性研究在深入,更加重视到地震原因。结合近年间青铜器遂公盨的重大发现,作者从地震堰塞坝和太行山前断裂上探讨了大禹治水的可能机制。最后,简介了近年间在地震考古方面的一些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古 小冰期 大禹治水 地震考古
下载PDF
基于数据挖掘探析肖和印治疗儿童上气道咳嗽综合征用药规律 被引量:1
5
作者 刘斯妤 郭凯 +1 位作者 沈湘晴 陈艳霞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3期317-323,共7页
[目的]基于古今医案云平台进行数据挖掘,分析肖和印教授治疗儿童上气道咳嗽综合征(upper airway cough syndrome,UACS)的用药特点,探讨其用药规律,以期为儿童UACS的治疗提供临床思路。[方法]以2019年1月1日至2022年1月1日中国中医科学... [目的]基于古今医案云平台进行数据挖掘,分析肖和印教授治疗儿童上气道咳嗽综合征(upper airway cough syndrome,UACS)的用药特点,探讨其用药规律,以期为儿童UACS的治疗提供临床思路。[方法]以2019年1月1日至2022年1月1日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儿科肖和印教授门诊诊治的UACS病案为数据来源,将病案资料录入Excel 2018软件,建立数据库并规范术语,通过古今医案云平台进行数据挖掘,探讨其用药规律。[结果]共纳入病案245则,纳入处方245首,涉及中药149味,排名前10的中药频次从高到低分别为桔梗、炙百部、蜜紫菀、甘草、玄参、射干、板蓝根、浙贝母、陈皮、蝉蜕,药性以寒性、微寒、平和温为主,五味偏苦、甘、辛和酸,主要归肺经、胃经和肝经。关联规则分析获得蜜紫菀-炙百部、炙百部-桔梗等多组核心中药组合。肖和印教授的核心处方为:蜜紫菀、炙百部、桔梗、甘草、玄参、射干、板蓝根、陈皮、蝉蜕、钩藤、浙贝母、荆芥、瓜蒌。[结论]肖和印教授治疗儿童UACS,以宣肺化痰、止咳平喘、利咽通窍为主,兼顾解表散邪、祛风解痉,具有寒温并用、宣降共施、肺胃同调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上气道咳嗽综合征 数据挖掘 用药规律 古今医案云平台 中医药 用药特点 临床经验 肖和印
下载PDF
金沙江上游特米大型古滑坡的成因及古地震参数反分析 被引量:22
6
作者 龙维 陈剑 +3 位作者 王鹏飞 许冲 刘辉 孙进忠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568-575,697,共8页
对金沙江上游特米大型古滑坡的成因及古地震参数反分析进行研究。在野外详细地质地貌调查及14C年代测定的基础上,确定特米大型古滑坡是由地震触发形成,滑坡曾形成堰塞坝堵塞了金沙江,其形成时间约为7210BP。基于Newmark法分析了触发... 对金沙江上游特米大型古滑坡的成因及古地震参数反分析进行研究。在野外详细地质地貌调查及14C年代测定的基础上,确定特米大型古滑坡是由地震触发形成,滑坡曾形成堰塞坝堵塞了金沙江,其形成时间约为7210BP。基于Newmark法分析了触发特米古滑坡的地震震级与震中距之间的关系,结合地质地貌调查,初步推断地震震中位于特米滑坡下游雄松一苏哇龙活动断裂上(栋索到拉扎西段),地震震级为7.0~7.4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沙江上游 古滑坡 地震参数 反分析 NEWMARK法
下载PDF
甘肃省宝积山晚三叠世植物群与古地理研究 被引量:9
7
作者 阎同生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03-108,共6页
晚三叠世地层是我国西北的主要产煤产油地层,对甘肃省宝积山晚三叠世植物群及古地理进行研究,发现植物群31属56种。其中真蕨类植物7属16种,有节类植物4属10种,种子蕨类植物2属2种,苏铁类植物5属7种,银杏类植物6属13种,松柏类植物2属3种... 晚三叠世地层是我国西北的主要产煤产油地层,对甘肃省宝积山晚三叠世植物群及古地理进行研究,发现植物群31属56种。其中真蕨类植物7属16种,有节类植物4属10种,种子蕨类植物2属2种,苏铁类植物5属7种,银杏类植物6属13种,松柏类植物2属3种,裸子植物种子化石3属3种,分类位置不明化石2属2种,发现了多实拟丹尼蕨和蔡耶贝尔瑙蕨两种北方植物群的典型代表。植物生态类型主要为滨岸、高地和低地。依据纵向分布特点,可将宝积山植物群划分为多实拟丹尼蕨(Danaeopsis fecunda)—周氏似银杏(Ginkgoites chowi)和巨大枝脉蕨(Cladophlebiscf.gigantea)—蟹形新芦木(Neocalamites carcinoides)两个组合带。当时的古气候应为亚热带,通过对沉积物分析确定古环境出现过多次变化,将上三叠统划分为5个古地理演化阶段,可与邻区进行对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肃宝积山 晚三叠世 古植物群
下载PDF
中扬子南缘王村上寒武统古油藏成藏剖析 被引量:8
8
作者 李艳霞 钟宁宁 +2 位作者 林娟华 龙幼康 李净红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08-413,共6页
通过流体包裹体类型观察、均一温度测定,同时结合盆地模拟及原油裂解动力学计算,对中扬子区南缘永顺王村上寒武统古油藏进行了详细的解剖,认为加里东期,中扬子南缘地区普遍接受下寒武统烃源岩有效供烃,局部地区上震旦统烃源岩也形成有... 通过流体包裹体类型观察、均一温度测定,同时结合盆地模拟及原油裂解动力学计算,对中扬子区南缘永顺王村上寒武统古油藏进行了详细的解剖,认为加里东期,中扬子南缘地区普遍接受下寒武统烃源岩有效供烃,局部地区上震旦统烃源岩也形成有效供烃灶,研究区所在的斜坡为油气运移指向区,聚集形成原生油藏。早中三叠世,震旦系和中下寒武统中的原生油气藏在印支构造主幕下发生油气调整,王村古油藏就此形成。晚三叠世—早侏罗世,王村古油藏在挠曲构造或逆冲推覆体作用下被深埋,油气藏迅速发生原油裂解,原油裂解气型烃源灶接力供烃,彻底转变为气藏,同时也加速了油气散失的速度。后期在燕山Ⅱ幕强烈改造以及喜山运动的叠加改造下,古油气藏散失殆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油裂解气 成藏剖析 王村古油藏 上寒武统 中扬子区
下载PDF
中国上古神话与原始宗教发生的文化逻辑 被引量:3
9
作者 段友文 林玲 《贵州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2期68-88,共21页
中国上古神话与原始宗教是源于同一历史文化形态的"统一体",是原始初民特定历史阶段的文化心理缩影,二者共同保留了久远的历史记忆,诉说着人类历史的发生、演进、相承、转变的历时性发展,蕴积着原始的生命伟力。然而,上古神... 中国上古神话与原始宗教是源于同一历史文化形态的"统一体",是原始初民特定历史阶段的文化心理缩影,二者共同保留了久远的历史记忆,诉说着人类历史的发生、演进、相承、转变的历时性发展,蕴积着原始的生命伟力。然而,上古神话与原始宗教作为一对"异卵"双胞胎,在同一块土壤上开花结果,相伴相生,相互促动的文化演进逻辑使其发生了不同的文化转向。这种转向恰恰构成了神话—宗教的文化原质态内涵,其凝定的"诗性"特征、野性思维则是不同空间观念下的文化意蕴所在。研究"中国上古神话与原始宗教发生的文化逻辑",对于探讨民族文化心理,认识其精神内涵,进而加强民族文化自信,构建和谐文明社会,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古神话 原始宗教 文化结缘 文化转向 原质态
下载PDF
桂西南上泥盆统含锰岩系形成古海水深度条件分析 被引量:4
10
作者 秦元奎 徐柏安 姚敬劬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77-284,共8页
桂西南上泥盆统含锰岩系是我国沉积锰矿最主要的赋矿岩系之一,岩系形成于台间海槽环境。但是对台间海槽的海水深度历来有不同的认识。本文在如下方面作了进一步的研究:分析了产于含锰岩系榴江组和五指山组中古生物化石种属的特征及其与... 桂西南上泥盆统含锰岩系是我国沉积锰矿最主要的赋矿岩系之一,岩系形成于台间海槽环境。但是对台间海槽的海水深度历来有不同的认识。本文在如下方面作了进一步的研究:分析了产于含锰岩系榴江组和五指山组中古生物化石种属的特征及其与古生物生存环境的关系;鉴定了沉积物中可作为形成水深标志的特殊的矿物和岩石结构;测定了岩系中Ni、V、Cr等元素的含量,并据其比值特征推断了沉积物形成时的氧化还原条件。研究结果认为:晚泥盆世产于台沟海槽的含锰岩系形成于浅海环境,古海水深度范围可能为50~200m,一般水深0~150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桂西南 上泥盆统 含锰岩系 古水深
下载PDF
金沙江上游雪隆囊古滑坡堰塞湖溃坝堆积体的发现及其环境与灾害意义 被引量:29
11
作者 陈剑 崔之久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75-284,共10页
西藏芒康县金沙江上游雪隆囊河谷史前时期(全新世晚期)发生了一次明显的堰塞事件,形成了一个湖水体积约3.1×108m3的大型堰塞湖。该堰塞湖形成后期发生溃决并引发异常大洪水,这一溃决事件发生在大约1 117A.D.。地震诱发山体滑坡可... 西藏芒康县金沙江上游雪隆囊河谷史前时期(全新世晚期)发生了一次明显的堰塞事件,形成了一个湖水体积约3.1×108m3的大型堰塞湖。该堰塞湖形成后期发生溃决并引发异常大洪水,这一溃决事件发生在大约1 117A.D.。地震诱发山体滑坡可能是金沙江发生堰塞的直接原因。在雪隆囊古堰塞坝体的下游一侧到其下游3.5 km的范围内,发现大量由砾石、砂和少量黏土组成的混杂堆积体,判定其为滑坡堰塞湖的溃坝堆积,是滑坡坝体及上游河床物质在坝体溃决后快速堆积形成。整套溃坝堆积体具有支撑—叠置构造、叠瓦构造和杂基构造等沉积特征,还具有一种特殊的沉积构造:即在垂向剖面上发育粗砾石层与细砂砾层的韵律互层,但剖面中缺少砾或砂的透镜体。这种沉积构造("互层构造")是溃坝堆积相区别于冲—洪积相、泥石流相等的一种重要判别标志。采用水力学模型反演确定雪隆囊古滑坡堰塞湖溃决洪水的平均流速为7.48 m/s,最大洪峰流量为10 786 m3/s。雪隆囊溃坝堆积体沉积特征及其环境的研究,不但有助于揭示古洪水事件发生的过程和机制,同时对于认识金沙江上游地区的环境演变也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坡堰塞湖 溃坝堆积 沉积特征 古洪水 金沙江上游
下载PDF
雪峰古陆边缘上石炭统 被引量:5
12
作者 张雄华 罗新民 《湖南地质》 1995年第3期145-148,共4页
雪峰古陆边缘上石炭统为一套滨浅海碳酸盐岩和碎屑岩沉积。下部黄龙组为白云岩,灰岩和砾岩及少量砂岩互层,上部船山组为灰岩,白云质灰岩与砂岩及少量砂岩互层。船山组含带Triticies带和Psendoschwagenina... 雪峰古陆边缘上石炭统为一套滨浅海碳酸盐岩和碎屑岩沉积。下部黄龙组为白云岩,灰岩和砾岩及少量砂岩互层,上部船山组为灰岩,白云质灰岩与砂岩及少量砂岩互层。船山组含带Triticies带和Psendoschwagenina带。整个上石炭统碎屑岩和碳酸盐岩交替出现,属海水极浅的滨海陆脊滩相至局限台地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石炭世 雪峰 古陆边缘 地层
下载PDF
岷江叠溪古堰塞湖沉积物碳酸盐碳氧同位素记录所揭示的古气候演化特征 被引量:11
13
作者 段丽萍 王兰生 +1 位作者 杨立铮 董孝璧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CSCD 2002年第2期91-96,共6页
距今近 2万a来的古气候恢复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研究的方法途径也越来越丰富 ,利用沉积物碳酸盐碳氧同位素δ1 8O、δ1 3 C值来反演古气候就是其中之一。文章利用古堰塞湖沉积物碳酸盐碳氧同位素记录对岷江上游叠溪古气候演化特征的... 距今近 2万a来的古气候恢复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研究的方法途径也越来越丰富 ,利用沉积物碳酸盐碳氧同位素δ1 8O、δ1 3 C值来反演古气候就是其中之一。文章利用古堰塞湖沉积物碳酸盐碳氧同位素记录对岷江上游叠溪古气候演化特征的初步研究表明 ,在距今约 2 2 0 0 0~ 90 0 0年 (约 2 2KaBP~ 9KaBP)间该区古气候可分为 7个阶段。各个阶段的古气候特征分别为 :①约 2 2kaBP~ 2 0kaBP ,气候为冷干 ;②约 2 0kaBP~ 17kaBP ,气候为冷湿 ;③约 17kaBP~ 14kaBP ,气候为热干 ;④约 14kaBP~ 13kaBP ,气候为冷湿 ;⑤约 13kaBP~ 11kaBP ,气候为热偏干 ;⑥约 11kaBP~ 10kaBP ,气候为热干 ;⑦约 10kaBP~ 9kaBP ,气候为冷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岷江 碳酸盐 氧同位素 古气候 古堰塞湖 湖泊沉积物 碳同位素
下载PDF
金沙江奔子栏─金江街段发育史探讨 被引量:21
14
作者 程捷 《华东地质学院学报》 1994年第3期234-241,253,共9页
本文从地貌、第四纪地层和新构造运动特点的角度,着重讨论了金沙江奔子栏-金江街段河谷的发育历史。通过近两年的野外调查,认为金沙江上游开始于中更新世早期,至中更新世中、晚期已完全贯通。九河-剑川-下关谷地并非金沙江的古河... 本文从地貌、第四纪地层和新构造运动特点的角度,着重讨论了金沙江奔子栏-金江街段河谷的发育历史。通过近两年的野外调查,认为金沙江上游开始于中更新世早期,至中更新世中、晚期已完全贯通。九河-剑川-下关谷地并非金沙江的古河道,而奔子栏-尼西-中旬-小中甸-大具-丽江-鹤庆-金江街才可能是早更新世“古金沙江”的古谷地,但“古金沙江”由串珠状盆地组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沙江上游 古河道 发育史
下载PDF
川东—渝北黄龙组碳酸盐岩储层的成岩系统 被引量:33
15
作者 郑荣才 党录瑞 +3 位作者 郑超 文华国 周刚 徐发波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37-245,共9页
通过对川东—渝北地区石炭系黄龙组储层的成岩作用方式、成岩演化序列和相对应的地质作用产物、组合及稀土元素和碳、氧、锶稳定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的综合研究,按"水文体制"将黄龙组划分为不同成岩阶段的孔隙水、压实卤水、... 通过对川东—渝北地区石炭系黄龙组储层的成岩作用方式、成岩演化序列和相对应的地质作用产物、组合及稀土元素和碳、氧、锶稳定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的综合研究,按"水文体制"将黄龙组划分为不同成岩阶段的孔隙水、压实卤水、大气水和温压水4个成岩系统。各成岩系统流体来源、性质、水-岩石相互作用过程及其对储层的影响各不相同,其中与储层发育密切相关的成岩体系和成岩方式主要为:早成岩阶段压实卤水成岩系统的埋藏白云岩化作用;古表生期大气水成岩系统的岩溶作用;再埋藏成岩阶段温压水成岩系统的深部溶蚀和构造破裂作用。根据成岩系统和水-岩石相互作用序列与储层演化在时间-空间上的耦合匹配关系,颗粒滩沉积微相控制了储层的区域分布位置;早成岩阶段埋藏白云岩化形成了储层发育基础;古表生期大气水溶蚀作用扩大了储层分布范围、发育规模和提高了储层质量;温压水条件下的深部溶蚀和构造破裂作用进一步改善了储层的孔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东-渝北 上石炭统 黄龙组 碳酸盐岩储层 成岩系统 白云岩化 古岩溶 地球化学特征
下载PDF
岷江上游茶马古道多元宗教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泽洪 《青海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83-188,共6页
岷江上游灌县、汶川、茂县、松潘的茶马古道,历史上就是藏、汉、羌、回多元族群分布之边地。岷江上游地区多元宗教的文化传播,实与茶马古道的开通有着密切关系。通过岷江上游荼马古道与多元宗教的考察,说明岷江上游茶马贸易与族群流动,... 岷江上游灌县、汶川、茂县、松潘的茶马古道,历史上就是藏、汉、羌、回多元族群分布之边地。岷江上游地区多元宗教的文化传播,实与茶马古道的开通有着密切关系。通过岷江上游荼马古道与多元宗教的考察,说明岷江上游茶马贸易与族群流动,最终形成儒、释、道、伊斯兰教及民间信仰、少数民族传统宗教多元共生之地,可谓是元明清以来中国社会宗教文化交融的典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岷江上游 茶马古道 松潘回族 多元宗教
下载PDF
渤海湾盆地东营凹陷南坡沙四上亚段滩坝沉积特征及控制因素 被引量:10
17
作者 高亮 孙波 王延章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669-675,共7页
根据测井、岩心、分析测试等资料,对东营凹陷南坡东段沙四上亚段滩坝沉积特征展开分析。通过古地貌、古物源分析以及古水深、古水动力恢复,对滩坝砂体沉积展布的控制因素展开研究。结果表明:断陷盆地缓坡带是大规模发育滩坝的底形条件,... 根据测井、岩心、分析测试等资料,对东营凹陷南坡东段沙四上亚段滩坝沉积特征展开分析。通过古地貌、古物源分析以及古水深、古水动力恢复,对滩坝砂体沉积展布的控制因素展开研究。结果表明:断陷盆地缓坡带是大规模发育滩坝的底形条件,其中,古坡度是影响滩坝大规模发育的主要因素,该区滩坝多分布在古地形坡度0.5°~2°之间;微观古地形高地及周缘有利于厚层滩、坝沉积;古物源提供滩坝沉积的物质保障,物源供给指数介于0.4~0.6时主要发育砂岩滩坝,介于0.2~0.4时发育混合滩坝。主要采用元素分析法与录井、岩心观察相结合的方法确定了研究区的古水深,沉积环境为滨浅湖,古水动力控制了砂体的横向分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特征 古地貌 古物源 古水深 滩坝 沙四上亚段 东营凹陷 渤海湾盆地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玛南斜坡区上二叠统上乌尔禾组连续型砂砾岩油藏群成藏特征 被引量:14
18
作者 黄立良 王然 +3 位作者 邹阳 万敏 常秋生 钱永新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51-59,共9页
准噶尔盆地玛湖凹陷(玛南)斜坡区上二叠统上乌尔禾组新近发现了大型的连续型砂砾岩油藏群。为及时总结、丰富发展连续型油气地质理论,并为深化下步区域勘探提供依据,在对这些油藏群进行精细构造解释、沉积体系研究及储盖组合分析的基础... 准噶尔盆地玛湖凹陷(玛南)斜坡区上二叠统上乌尔禾组新近发现了大型的连续型砂砾岩油藏群。为及时总结、丰富发展连续型油气地质理论,并为深化下步区域勘探提供依据,在对这些油藏群进行精细构造解释、沉积体系研究及储盖组合分析的基础上,研究了成藏要素和油藏特征。结果表明,玛南斜坡区风城组烃源岩分布广、厚度大、类型好、成熟度高;中拐扇、克拉玛依扇、白碱滩扇和达巴松扇四大物源体系内乌一段和乌二段砂砾岩储层叠置连片发育,与乌三段广泛发育的泥岩盖层构成稳定的储盖组合;近东西向深大走滑断裂与全凹发育的不整合面组合,是油气运聚的立体输导通道。上乌尔禾组为"前陆—坳陷"转换期填平补齐式的沉积,在大型地层尖灭带背景下,大面积岩性圈闭连续发育,形成了一系列地层型、岩性型、断层—岩性型等油藏群。中拐扇和克拉玛依扇勘探程度较高,但仍存在较多剩余出油气井点,是储量拓展的潜力区;相比而言,白碱滩扇和达巴松扇沉积背景与中拐扇类似,但勘探程度低,是甩开勘探的重点区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地貌 地层尖灭带 断裂系统 上乌尔禾组 上二叠统 玛南斜坡区 准噶尔盆地
下载PDF
中医药治疗细菌性上呼吸道感染用药规律研究 被引量:18
19
作者 王伟斌 李敬华 +4 位作者 王映辉 李宗友 田野 王俊文 于琦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19年第3期98-102,共5页
目的采用数据挖掘方法分析中医药治疗细菌性上呼吸道感染的用药配伍规律,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以古今医案云平台V1.4中整理的名医经验书籍、公开发表的期刊文献、国家级名中医工作室共享的1949年1月1日-2016年12月1日的现代中医医案为... 目的采用数据挖掘方法分析中医药治疗细菌性上呼吸道感染的用药配伍规律,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以古今医案云平台V1.4中整理的名医经验书籍、公开发表的期刊文献、国家级名中医工作室共享的1949年1月1日-2016年12月1日的现代中医医案为数据来源,检索筛选中医治疗细菌性上呼吸道感染验案数据。建立标准化医案数据库,采用系统集成的统计分析、聚类分析、复杂网络等方法,分析医案的组方用药频次、药性、核心处方等。结果纳入医案数据1259例、1877诊次,涉及处方1877首、药物712味,总用药频次18 056次。高频药物有黄芩(632次)、甘草(570次)、连翘(563次)、桔梗(535次)、金银花(523次)等,多属苦、寒、归肺经药物。组方以普济消毒饮和银翘散为核心处方加减。结论中医药治疗细菌性上呼吸道感染多以清热、化痰、疏风、解表为法,药物多为寒、苦、辛、归肺经者,在清肺泻热、化痰驱邪的同时兼顾脾胃,养阴益气以扶助正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药 细菌性上呼吸道感染 古今医案云平台 数据挖掘 用药规律
下载PDF
四川茂县周场坪滑坡发育特征与变形监测分析 被引量:7
20
作者 金继军 郭长宝 +3 位作者 沈亚麒 杨志华 任三绍 李雪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03-113,共11页
位于四川茂县南新镇的周场坪滑坡是一大型古滑坡,曾于1982年发生大规模快速复活,目前滑体半堰塞岷江。野外地质调查表明,周场坪滑坡在平面上呈不规则长舌形,长约850 m,滑体前后缘高差约350 m;在剖面上发育3级滑动,钻探揭露滑带埋深以50~... 位于四川茂县南新镇的周场坪滑坡是一大型古滑坡,曾于1982年发生大规模快速复活,目前滑体半堰塞岷江。野外地质调查表明,周场坪滑坡在平面上呈不规则长舌形,长约850 m,滑体前后缘高差约350 m;在剖面上发育3级滑动,钻探揭露滑带埋深以50~70 m为主,推测潜在失稳滑坡体积为1500×10^(~4)~2000×10^(~4) m^(~3)。周场坪滑坡在平面上分为4个变形区,在滑体中后部和前缘坡脚发育大量拉裂缝与下错陡坎,拉裂缝宽度以0.2~3.0 m为主,陡坎下错高度2~10 m。在野外调查和钻探分析的基础上,对该滑坡开展了地表位移(GNSS)、深部蠕滑变形(钻孔测斜仪)和雨量等监测。监测分析表明,目前周场坪滑坡后缘变形速率达0.80m/a,中部和前缘分别为0.69m/a和0.51m/a,呈推移式滑动变形,整体向NW310°方向滑动;地表位移速率在监测期内基本在1~3mm/d之间波动,波动主要受降雨量影响,且略滞后于降雨量;滑移加速度基本在0~6mm/d^(~2)范围波动。ZK2钻孔测斜仪监测数据表明,滑坡在80 m深度内主要沿2层滑带蠕滑,其中浅层滑带埋深在22 m左右,深层滑带埋深在46 m左右,滑移速率在0~5mm/d范围波动。综合研究认为,周场坪滑坡目前处于缓慢变形的深层蠕滑中,其变形速率受降雨和河流侵蚀等因素的影响,在极端内、外动力条件下,可能会加速滑动,并再次整体复活,造成堵塞岷江等危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岷江上游 周场坪滑坡 古滑坡复活 深层蠕滑 变形监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