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300MW机组循环流化床锅炉燃烧调整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16
1
作者 钟犁 徐正泉 +5 位作者 曹幸卫 张力 邱忠 梁进林 周志培 肖平 《热力发电》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69-72,76,共5页
针对新疆米东热电厂300MW机组循环流化床(CFB)锅炉床温高、炉内温度不均、稀相区灰浓度低等问题,从总风量、流化风、入炉煤粒度、上下二次风、床压、播煤风等方面进行了燃烧调整试验。结果表明,通过增加总风量和入炉煤粒度、调节一次风... 针对新疆米东热电厂300MW机组循环流化床(CFB)锅炉床温高、炉内温度不均、稀相区灰浓度低等问题,从总风量、流化风、入炉煤粒度、上下二次风、床压、播煤风等方面进行了燃烧调整试验。结果表明,通过增加总风量和入炉煤粒度、调节一次风和二次风量的配比等措施,在不增加一次风的情况下,可使平均床温由调整前的940℃降至910~920℃,锅炉热效率达到92.15%,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00MW机组 CFB锅炉 燃烧调整 总风量 流化风 入炉煤粒度 上下二次风 床压
下载PDF
CFB锅炉燃用福建无烟煤二次风特性试验 被引量:9
2
作者 吴剑恒 《华北电力技术》 CAS 2010年第3期15-22,共8页
为了研究燃烧福建无烟煤CFB锅炉二次风特性,在1台DG75/3.82-11型CFB锅炉上进行了工业热态试验,测试二次风率和上下二次风比变化对锅炉运行经济性和环保特性的影响。试验表明,对于燃用福建无烟煤的CFB锅炉,存在最佳二次风率和最佳上下二... 为了研究燃烧福建无烟煤CFB锅炉二次风特性,在1台DG75/3.82-11型CFB锅炉上进行了工业热态试验,测试二次风率和上下二次风比变化对锅炉运行经济性和环保特性的影响。试验表明,对于燃用福建无烟煤的CFB锅炉,存在最佳二次风率和最佳上下二次风比,可使飞灰含碳量、炉渣含碳量、灰渣比等参数最佳,CO排放浓度、NOx排放浓度和SO2排放浓度也在合理的范围内。多年的运行实践也证明,保持二次风率在0.39~0.44、过量空气系数在1.25~1.30、上下二次风比为1.0~1.2之间,CFB锅炉的运行经济性和环保特性均可得到有效的保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FB锅炉 福建无烟煤 二次风率 上下二次风比 运行经济性 环保特性
下载PDF
燃用福建无烟煤CFB锅炉二次风率和上下二次风比的工业型试验 被引量:10
3
作者 吴剑恒 《电力学报》 2010年第1期14-21,共8页
为研究燃烧福建煤CFB锅炉的最佳经济运行数据,通过对DG75/3.82-11型CFB锅炉进行了工业热态试验,测试二次风率和上下二次风比变化对锅炉运行经济性和环保特性的影响,结果发现:⑴维持过量空气系数和上、下二次风门开度不变,随着二次风率... 为研究燃烧福建煤CFB锅炉的最佳经济运行数据,通过对DG75/3.82-11型CFB锅炉进行了工业热态试验,测试二次风率和上下二次风比变化对锅炉运行经济性和环保特性的影响,结果发现:⑴维持过量空气系数和上、下二次风门开度不变,随着二次风率的增加,飞灰含碳量先下降后缓慢上升,炉渣含碳量小幅增加,灰渣比逐步减少且减幅收窄,CO排放浓度先减低再缓慢升高但变化量不大,SO2排放浓度略有升高,NOx排放浓度降低并趋于稳定;⑵保持过量空气系数和二次风率不变,随着上下二次风比的增加,飞灰含碳量先降低后缓慢升高,炉渣含碳量略有上升,灰渣比减少,SO2排放浓度小幅上升,NOx排放浓度降低;⑶过量空气系数较大时,对应的飞灰含碳量和炉渣含碳量较低,灰渣比较小,SO2排放浓度较小,NOx排放浓度较大。试验表明:对于燃用福建无烟煤的CFB锅炉,存在最佳二次风率和最佳上下二次风比,可使飞灰含碳量、炉渣含碳量、灰渣比等参数最佳,CO排放浓度、NOx排放浓度和SO2排放浓度也在合理的范围内。并经运行实践证明:保持二次风率在0.39~0.44、过量空气系数在1.25~1.30、上下二次风比为1.0~1.2之间,CFB锅炉的运行经济性和环保特性均可得到有效的保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FB锅炉 福建无烟煤 二次风率 上下二次风比 含碳量 灰渣比 NOx SO2
下载PDF
郑州市两次不同背景下特大暴雨诊断分析 被引量:7
4
作者 宋清芝 乔春贵 +1 位作者 谷秀杰 林丽 《气象与环境科学》 2010年第3期11-17,共7页
利用NCEP资料,根据降水实况分布及各物理量分层平面分布,每隔6 h对特大暴雨中心区所在经、纬向带各物理量场作经、纬向垂直剖面图,结合高空观测图对郑州市两次特大暴雨发生的大环流形势场、触发特大暴雨发生的各物理量场进行诊断分析。... 利用NCEP资料,根据降水实况分布及各物理量分层平面分布,每隔6 h对特大暴雨中心区所在经、纬向带各物理量场作经、纬向垂直剖面图,结合高空观测图对郑州市两次特大暴雨发生的大环流形势场、触发特大暴雨发生的各物理量场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1)连续性特大暴雨区出现在低空急流轴的前方,一方面是由于低空急流前方水平辐合较强,另一方面低空急流对暖湿空气的输送,使大气不稳定度加强;局地短时性特大暴雨过程主要是冷空气侵入使冷暖湿空气团在郑州上空交汇,其对流不稳定能量释放所致。2)辐合线对暖湿空气的抬升运动起到动力加强作用,是触发中尺度雨团的根源,也是特大暴雨产生的根源。3)连续性暴雨发生、发展时,高空的反气旋起主导作用;局地短时性暴雨发生时,中低空的气旋辐合起主导作用。4)短时性特大暴雨天气,前期有较强的不稳定层结;连续性暴雨天气刚发生时,其前期存在较强的不稳定层结,在暴雨连续发生过程中不一定有强不稳定层结。5)连续性暴雨需要较强的水汽输送带,局地短时性暴雨不要求有明显的水汽输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性特大暴雨 短时性特大暴雨 低空急流 辐合线 冷空气 温度露点差 高层反气旋 低层气旋 位势稳定度
下载PDF
2012年7月我国中东部持续性强降水形成机制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田泽芸 李丽平 胡振菊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4年第31期11028-11032,11107,共6页
利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通过对2012年7月中旬我国中东部地区持续性强降水过程中东亚夏季风系统中主要成员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此次持续性强降水期间,副高北界、南亚高压脊线及中纬度锋区位置相对稳定,长江中下游地区一... 利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通过对2012年7月中旬我国中东部地区持续性强降水过程中东亚夏季风系统中主要成员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此次持续性强降水期间,副高北界、南亚高压脊线及中纬度锋区位置相对稳定,长江中下游地区一直处于南亚高压反气旋环流东侧偏北风与西风槽前偏南风之间的风向开口辐散区中;副高南撤时,强降水主要位于584 dagpm线北侧,副高北抬时,强降水主要位于584 dagpm线南侧;此次持续性强降水发生前期,大气为上干下湿不稳定层结,当西风带低槽频频携带冷空气南下影响,同时低空西南急流反复加强,其出口区左侧较强的风速梯度为暴雨的发生发展提供了动力条件;低层干空气的不断侵入,低槽和低涡间的垂直正反环流促使垂直上升运动维持或发展,进而造成持续性强降水;高空西风急流加强(减弱)超前低空西南急流加强(减弱)2~5 d,对持续性强降水有超前指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续性强降水 形成机制 高、低空急流 冷空气 垂直环流
下载PDF
豫中南一次秋季区域性暴雨成因分析 被引量:10
6
作者 武威 顾佳佳 +1 位作者 牛淑贞 胡燕平 《气象与环境科学》 2018年第1期94-102,共9页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加密自动站资料、NCEP 1°×1°分析资料、FY-2E卫星及雷达资料等,采用诊断分析和对比分析方法,分析了2014年9月27—28日豫中南区域性暴雨的环流形势、强降水成因、中尺度特征及该过程与夏季暴雨的异同...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加密自动站资料、NCEP 1°×1°分析资料、FY-2E卫星及雷达资料等,采用诊断分析和对比分析方法,分析了2014年9月27—28日豫中南区域性暴雨的环流形势、强降水成因、中尺度特征及该过程与夏季暴雨的异同。结果表明:本次秋季暴雨过程是高空低槽、副高、中低层切变线、高低空急流、地面倒槽等系统共同作用的结果。持续的水汽辐合为暴雨提供了充沛的水汽条件,水汽通量大值区与水汽辐合中心分布及暴雨落区吻合;低层涡度的发展和水平风的切变导致垂直涡度发展,动力条件较好;K指数高值区对预报暴雨尤其强降水落区有较好指示意义,暴雨中心上空θse值随高度递减,高层低能舌叠加在低层高能区之上,强降水落区位于二者交汇的区域。低层偏东气流与高空槽前西南气流配合产生经向次级环流,上升运动增强;200 h Pa西风急流稳定维持,导致高层抽吸作用明显,有利于区域性暴雨发展。降水云团tbb一般在-32℃左右,发展高度明显低于夏季暴雨云团;降水前期回波为层云回波,后期转变为混合性回波,强降水主要由混合降水回波中的强对流云团导致的。中高层没有明显强冷空气,低层冷空气作用较大,东路冷空气一方面形成冷垫造成动力抬升,另一方面在低层与暖湿气流形成强水汽辐合,是本次秋季区域性暴雨的形成机制,也是不同于夏季暴雨的主要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性暴雨 水汽辐合 垂直涡度 次级环流 异同分析 低层东路冷空气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